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时间:2019-05-12 13: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第一篇: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久而久之,他对母亲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奶奶过分的依赖,对老师的话听而不见,任凭老师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就是一言不发。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而这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跟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跟奶奶的过分溺爱有关。每当母亲教育孩子的时候,奶奶就会充当挡箭牌的角色,使母亲的教育无法正常进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第三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老师负责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二、和孩子交朋友并签订责任状,如:不完成作业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在学校犯了错误要主动接受惩罚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三、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管得彻底,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一、多次找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

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三、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帮助她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课下让他多帮老师、同学做事,树立他在班中的威信等。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了,该生不光学习取得了进步,而且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形成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

二、帮助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

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 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同时,要让家长明确职责,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家庭,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应特别强调,家长要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但只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完全能够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我那片园地,努力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使每一位山村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家访案例 富裕县第七小学 张淑杰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这样。

魏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一开学,我就去了他家进行家访。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慢慢就会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

家访过后一星期,孩子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两个多月下来,魏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虽然他的理解能力还很差,成绩提高不太大,但是作业上错误少多了,我相信有了好的开始就有成功的可能。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差生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家访案例二 发现孩子

——家访的感动

继红小学 四年一班任 董晓烨

去家访的目的很简单——去享受那份电话、网络、纸条甚至是学校简单谈话所无法体会到的人情味,尽管也带着了解孩子、和家长沟通、鼓励孩子,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提供建议等等无法量化的任务去,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自然融进我们最直接的人与人的交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孩子的、家长的自然表现和家庭环境中的隐性语言都挟裹着浓浓的人情味深深地打动着我——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庆幸我的发现,发现孩子更为生动的一面!发现一:原来你是那么出色!

孙翔宇是个普通的孩子吧,普通得连他的妈妈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可是我喜欢他,尤其是进了他的家门后,他那么彬彬有礼地问好,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他就静静地开始写英语。我感兴趣地瞥了一眼,是SBS的教材,他写得清秀整齐。心里想起他的作文也写得相当不错,在家长会上也曾表扬过他,便和他妈妈聊起来。多好的妈妈呀!她那么关心孩子,孩子的优点可以让她激动起来,“我以为我家孩子很普通很一般„„”孩子懂事地笑了,妈妈开心地笑了,我幸福地笑了。那以后,我又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学习的主动性自理性很强,英语尤其突出,词汇量丰富,口语好。现在他已经是班级里的英语课代表,是家访让我发现了他,也是家访给了我和这么出色的孩子充分地接触!

发现二:迎接是一种表达!

杨博伦是个多么特别的孩子,怎么也想不出去他的家里家访会是什么样子。通了电话后,我在街上就看到了那位让人敬佩的母亲和孩子匆匆地出来迎接。身在严冬心里更不知道感动成什么样了。看了我,那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老师有家访的,还是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过呢。”孩子很乖地很妈妈领着手,让人看了就觉得身在爱的氛围。和孩子随便聊天,才得知孩子对我的印象很好,什么讲课有意思,幽默,和同学是好朋友,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此时才觉得和孩子是那么接近,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一种被确定的幸福。我拿出一本《小读者》送给他,说假期多看看书吧!他兴奋地点头!后来他的母亲说他拿着那本《小读者》爱不释手,岂止是一本《小读者》,他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喜欢书,看读书的孩子,学一首宋词,我推荐给孩子们两三首其他的宋词,他就能大方地到我这借书,一口气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积累了十几首词!从此,他的特别就不只在于他的淘气好动,更在于他的好学善思,从此,他的特别就不只在于尊敬老师,更在于他和我已经成为可以轻松对话的好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多了一个小朋友,感谢家访,让我更完整地认识到了朋友,感谢家访,让我得到一份珍贵的迎接,那冬日里携手的母子俩是在以迎接来向我表达,表达他们的真挚!

这样珍贵而看似平凡的发现与感动还有很多很多,张娇月如溪水一样流畅的钢琴演奏让我叹服;崔译丹小小的书桌上一本读了多半的《外交官写给儿子的信》让我惊喜;姚月因为激动喜悦而涨红的脸庞让我难忘;霍圣达满屋的书籍、光碟让我吃惊;满子渲的懂事有礼让我欣慰„„家访后的感觉很丰富,思考也更多,爱孩子就应该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更好的成长就应该更了解孩子,以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和他交流。那么,老师,需要跳出学校的空间,跳出狭义的师生关系,跳出静态的知识领域,怀揣着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希冀家访去!你会发现孩子更为精彩的的一面!家访案例三 家访------走进的不只是一扇门------哈市继红小学 二年级班主任 姚丽娟

接班几个月来,别的孩子或是由妈妈接走,或是由爸爸接走,唯独不见她的妈妈,她很善谈,告诉我她的妈妈病了,说句实话,在孩子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她妈妈的病有多重,想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可随着时光的流逝,今天她告诉我“妈妈去北京治病去了。”明天她又告诉我“妈妈又去海南疗养了。”特别是有一次,她的话深深的震动了我,那是我要出差去北京前,我问学生:“你们想要什么礼物呀?”天真的孩子们,有的说要果脯,有的说要烤鸭,只有她站起来,眼泪汪汪地说:“我什么也不想要,我的妈妈在北京治病,我只希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无比的自责,每天忙忙碌碌的我在干些什么?为什么就没有给她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以至于让她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暗下决心,从北京回来后,一定要去拜访这个家庭,给他们送去我的祝福。听说我要来,孩子早早的就等在了楼梯口,至今都让我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她时那种期盼的眼神,一家人很热情的招呼我坐下,可她的妈妈却一直站着和我说话,因为她的病,导致她根本不能坐,于是我们的话题就从她的病谈开了,起初她得的是腰间盘突出,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再耽误,现在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别说辅导孩子、做家务,就连弯下腰搂一下孩子对于她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孩子的父亲整天的忙于工作,还要照顾这个家,也无暇顾及孩子。一番谈话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孩子在学校有时情绪极不稳定,暴躁起来,谁的话也不听,一个享受不到母亲呵护的孩子怎能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真的要感谢这次家访,因为它让我走进的不仅是一扇门,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走进了他们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这次的家访让我知道了今后对于这个孩子我该做些什么„„ 每次进行完家访,我都知道了我该做些什么„„ 案例四 亲情的拉近——家访

继红小学 王春彦

我的家访过去时------2003年是哈尔滨市的师德教育年,市教委提出了一个学期每一位班主任家访率要占全班人数的80%,作为一名拥有12年教龄的我不禁想起初登三尺讲台的我,那时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我曾有过稚嫩的家访经历,也正是家访使当时的我和比我小十几岁的学生像朋友般相处,以至于虽然那届毕业生现已处于高三的冲刺阶段,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只不过我们的关系由师生变成了大姐姐对于弟弟妹妹们的关心。

我的家访准备时------当前尽管对于教师师德问题是那么敏感,而家访是那么容易使社会人士产生误解,但我想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而我所应该做的是使这一优势不断的发扬光大,所以我在全班家长会上郑重的宣布了市教委的决定,讲了家访的意义,并且对全体家长承诺:我的家访重在沟通交流,重在解决问题,重实效,请家长配合我的工作。我班的家长也真切地感到了我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家访了近20家,没有发生一件尴尬的事,而我每次从学生家走出的时候,我的内心都被学生的纯真和家长的真情包围着,久久地温暖着。

我的家访现在时------我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时间家访了近20家,总体的感受是家访使我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每个学生在家的表现,全方位的了解到了学生的性格,比如我班有一名比较文静、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而她却是我第一个家访的学生,为什么呢?是她第一个迫不及待打电话“敦促”我去她家家访,到了她家,我看到了她整洁的卧室,她养龟的水槽非常干净,她在早市上买的草莓经过一年的悉心照顾已经结了果实,当我向她妈妈询问为什么她养成了如此好的习惯时,她妈妈说这孩子以前干什么都慢,为了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就让她什么都自己做,从做中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无形中也掌握了做事情的方法,锻炼了她的自理能力,虽然在校时她表现得很文静,可我看见在她家的凉台墙壁上有一块小黑板,她妈妈说每天放学回来她都要当一个小时的小老师,把每天学到的新知识讲给家长听,听了她妈妈的介绍,我感到了孩子的可塑性有多大呀!作为老师一定要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我们彼此沟通了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交流了方法,基本达成了共识,也互相增进了了解,在心理上能彼此融合,这都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做了良好的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我刚刚家访过的孩子特别盼望周一的到来,因为周一他们就又看到我了,而我也特别盼望周一的到来,因为周一我又可以看到他们了,我们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这情亲完全超越了师生之情,而这亲情有助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只有“亲其人”才能“信其道”,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智商”并重。我的家访将来时------当前“非典”时期,家访工作被迫终止,但我想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仍要继续,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的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拉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亲情。案例五继红小学孟桂萍

家访,一个曾出现在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前辈儿时生活中的传统教育方式,似乎已渐被岁月尘封。有的人说,让它成为历史吧,也有的人说,该让它继续。说起老师的家访,少年时留下的记忆似乎是又喜又怕,可能欢喜和兴奋更多一些,因为有一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而今日,不知有几个孩子曾有过那奇妙而矛盾的心情,我想,他们很可能甚至不知晓家访为何物吧。我认为家访能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情感也会从淡漠到真心的关爱,在关爱中学生又怎么会没有进步呢?我们在校内看到的学生的缺点,往往是一种表象,通过家访我们可以找到形成这些缺点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从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健康的情感——爱的情感。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但在认识和理解上需要改变的一点是,家访不是告状,对于有实际问题存在的,家访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具体问题的也可以沟通感情。可以说,家访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

我们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区别对待。

有一部分学生天资聪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特别溺爱,在学校又因学生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的特别青睐。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养成骄傲、自负、任性的个性,在与同学相处时,表现为遇事不肯帮助别人,学习上自私,不关心集体,不爱参加劳动,不喜欢听批评的话,经不住挫折的打击。像这样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感激别人是当务之急。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家访,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把老师的想法告诉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逐步改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学生的家访,我们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幺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并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而做家长的又有谁不想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呢?

案例:我们班有个学生,平时朋友不多,不太爱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也不太爱表现自己。我想利用家访的机会好好与孩子进行沟通,多发现一些平时不易被别人发现的闪光点。通过与家长沟通,与孩子交流,发现他爱好广泛,很有爱心。他家里养了许多花、鸟、鱼,在与他交流时,他给我讲了许多养这些小动物的经验,讲的时候表达能力非常强。通过家访,我真的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优点。家访后,我给他创造了机会,让他在全体同学面前介绍他的这些爱好,让同学更加的了解他,从此以后,他的朋友多了,他变得自信了。因为最近由于预防“非典”时期,家访没有继续进行。但每一个家访的同学我都能做到访前做精心的准备。我能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时候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有的时候送上一些真诚的话语。如:爱读书的同学,送他一本书,封面上写上对他的祝福和希望。爱朗读的同学,送他一盘装有我课文录音的磁带。当然我不能做到每个同学都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但是我能做到在家访前对每一个同学进行全面了解,让家访更有实效性,如:上课习惯不好的孩子,我通过一些幽默的话。如“这么帅的男孩,如果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更精神了,这样在笑声中孩子就知道了他的不足之处。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赏识。我想这样的家访,一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我认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不断提供使他们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案例六 拒绝 ——关于家访的感慨 继红小学一年级 李昕烨

新生入学,家长们带着对孩子的期待,自然对孩子的老师也格外的重视,每天家长们都是满怀信心的对着老师,尽量达到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老师自然非常自信,不会遭到家长的拒绝。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我这样一个老教师竟遭到家长的拒绝。

当我提出我想到每一位学生家家访,主要的目的是把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而不是过去的学生出示以后采取家访。家长们自然是非常欢迎。我谈到如果家长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向我事先声明,如果家长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话,我可以把家访时间向后推迟。第二天陈某的姑姑来了,每天都是父亲接的陈某竟然是姑姑接的。她把我叫到一边为难的但坚决的对我说:“老师,陈某家中现在不能接待您,希望您不要来家访。”家访对老师而言是牺牲无数个休息时间,但确是每一个学生心底里都盼望和尊敬威严的老师在家里见面的温馨时刻,尤其是自己没有犯错误而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我自然满肚子委屈。对于刚接了一个学期的新班,对于刚刚开展的家访工作,得到的是当头一击,我想我脸上的表情一定不好看.但冷静下来,我仍然很有礼貌的说,“行。”实际上这个孩子是我想第一个家访的孩子,开学初学生们填写了家庭情况调查表,拿到这张表我惊讶他的简单,因为他的家庭情况中只有父亲一栏,并且父亲的工作是空白,电话是空白,面对近乎空白的表格,我怎能不急于家访呢? 家长拒绝的是什么呢?可能就是那些空白,于是我慢慢接触孩子,一点一点从孩子的闲聊中知道孩子的苦衷,进而去理解他们的拒绝。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婚后,耳朵几近失聪的父亲要了孩子,并回到了老父亲处,于是已经住了五个人的狭小的房间又住进了没有工作生活无着的父子俩。父爱母爱集于一身的父亲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当我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些情况时,我怎能忍心去家访揭开他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隐私呢,谁都有维护自己尊严的权利,谁都可以拒绝。对陈某我把家访变成访校,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就把他的父亲请到学校,向他介绍孩子这一阶段的优点,看到同样露出灿烂笑容的父子俩,我的心里真是很释然。

家访让我初次遭到了拒绝,拒绝让我找到了走进学生心灵的门,让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孩子们都能更快乐,这就是家访的目的。

案例七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教师 潘红梅:

教师的家访是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真正良师益友。我班**同学,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他妈妈告诉我,他爸爸是一名警察因公光荣牺牲了。**同学至今不知道真相。几年来妈妈一直瞒着他,告诉他父亲在国外。**同学一直思念着父亲。他喜欢画画,每次记作业的时候,他总要画一个戴着大盖帽的警官帮着他记着什么,我曾问过他,“为什么画这个?”他说:“爸爸是警察,我想他”。而且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我决定进行家访。当我走进他简朴的家里,听他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动听而且感人真挚的故事,使我的心深深的震撼。**的父亲因工作而光荣殉职,他的先进事迹曾在人民公安、省内的各大报纸刊登报道,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今年是他父亲牺牲五周年,她想领孩子去墓地去看看他的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想告诉他真相,可是难以启口,怕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着莫大的打击。8岁的孩子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看到他父亲的先进事迹,又看到孩子瘦小的身体在家里忙碌着,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一阵阵作痛。走进家访让我了解了孩子,了解了孩子背后的故事。我思考如何去帮助她,告诉他这个事实。让他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我先在班级表扬了他,因为家访我了解到他和妈妈几年来一直照顾着爸爸曾经照顾过的孤寡老人,从没有间断过。还帮妈妈料理家务,同学们感到惊讶。他显得十分高兴,比以前活泼多了。性格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进入第二步工作,我结合正在讲的一篇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育他要像小作者学习,父亲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牺牲了,他还是那样坚强,因为父亲是光荣的他感到骄傲,他感到自豪。我告诉他要像作者雷诺学习,同时我还给他讲了许多关于他父亲的感人故事。他很激动,他说他最敬佩他爸爸了。虽然我还没有告诉他父亲牺牲这个事实,但我感觉到他已经知道爸爸离他去了。我仿佛看到他内心的坚强,大大的眼睛告诉我他是勇敢的。我会采取多种的方法去开导他,使他幼小的心灵不受过大的伤害。我知道这个工作十分艰难,我想作为教师我会用最无私的爱安慰他、关怀他。家访使我走进了我的学生,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案例八 心灵需要沟通 哈市继红小学 王京

彤彤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动的小女孩,由于在她上面有个长她十二岁的姐姐,所以父母对她有些宠爱。孩子刚一入学,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好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就只有二、三分钟,然后手中的一切就都成了她的玩具。听讲是这样,写课堂练习更是不抓紧时间,别人当堂能完成的练习,她从来没完成过。起初,她的家长很配合,每天放学都主动询问孩子当天的情况,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家长在有意识地躲避我。在经过几次电话沟通后,我觉得家长对于孩子已经放弃了,她的妈妈说“看来孩子就这样了,有点多动症。”虽然我在极力地对她讲,孩子的成长是应该有个过程的,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可是,毕竟电话沟通是不太容易说服别人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不断地对孩子进行常规的教育,一边在寻找孩子进步的点滴。在本学期开学第三周的第一天,她出乎意料地专注地听了一节课,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她最好能坚持一天,她不仅乖乖地认真听了一天的课,而且课堂练习全部按时完成。这是上学两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看来这是次转机,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于是在她坚持了三天之后,我激动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今天,我要到这两天进步最大的彤彤家去家访,要让她的爸爸妈妈同我们一起分享她的进步。”大家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能早点到自己家。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她的父母显得很吃惊,在听完了我对孩子的介绍后,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由于我们是面对面地交谈,因此,很快我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感消失了,针对彤彤的特点,我建议家长: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都不要忽略了表扬,甚至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同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又交换了一些看法。最后,她的家长真诚地告诉我,他们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在教育孩子时缺少耐心。对于有意疏远老师的事情,她的家长也主动做了解释,在我们班所有家长中,彤彤的父母是年纪最大的,所以为了顾及面子,他们干脆就躲着老师。对于我的家访,他们最欢迎的地方就是:跟老师之间没有了距离感。看来,老师跟家长之间的确也需要这种沟通,这样能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实效性。

在我去嘉嘉家家访时,嘉嘉的母亲给我讲述了她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唯一的一次家访,那是在她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夕,老师冒着倾盆大雨来和她的父母商量,由于志愿填报合理,她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所以,人生中这唯一的一次家访让她永远难忘。对于我的家访,她感慨万千,她为自己的女儿在求学的起步,就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同时,希望老师能把此项工作坚持下来,让每个孩子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

第二篇: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篇一: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而这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跟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跟奶奶的过分溺爱有关。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

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第三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老师负责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二、和孩子交朋友并签订责任状,如:不完成作业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在学校犯了错误要主动接受惩罚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三、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管得彻底,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一、多次找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

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三、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帮助她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

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

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

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

班主任家访案例

富裕县第七小学 张淑杰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

魏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

篇二:家访工作案例

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埋怨

——家访工作案例

有一次家访时,一位家长和我谈起她的孩子时,曾经这样说:“我感觉我的孩子真的很笨。那么简单的题她都错,而且有时竟能连续错上五遍!我和她爸爸每次给她讲题时,她总是傻睁着眼,半天也答不出一句话,好像她脑子里根本没有思考我们的问题。我和她爸爸为了她的学习操碎了心,想尽了办法,可她的学习成绩就是不见长,甚至还一次次下滑。再说呢,这孩子还真是挺胆小,挺听话,也挺用功,每次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因此,我总感觉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听了家长的这番倾诉,我心中很是体谅这位望女成凤的母亲。但在体谅的同时,我的心中不免有种感觉,一种很为这对母女担忧的感觉。凭直觉,我隐隐地感觉这孩子的成绩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孩子的母亲。爱孩子是所有母亲的天性,可是不懂得技巧的爱反而会伤害孩子。有些事情不可以过分强调,过分的强调往往会成为一种不良心理暗示,尤其在父母的咄咄逼人的关爱下,孩子的心始终是拘谨的、战战兢兢的。如果一个孩子把所有的精力用到了应付别人的态度上,她自己的思维就会失去空间,她的头脑就会一片空白。

那次谈话之后,我便对那女孩做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几天下来,我发现这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差以外,并没有什么大的缺点,更多的倒是可爱。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和这女孩开始了频繁接触。

之后,我又多次有意识地与这孩子的母亲聊天,了解到孩子的母亲是某一单位的领导,她做事干练利落又有魄力,样样总是优秀。爱人也是另一部门的中层领导,很有些才气。

根据以上对母女俩的深入了解,我与这位母亲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导找误区并澄清误区的过程,有错题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只有发现错误,才可能改正错误,才可能最终取得进步。在对待错题问题上切忌急躁,更不可以以己做比,贬低孩子,让孩子丧失自信,从而在强母弱女的效应下形成教育误区,应时刻记住:与其一次次埋怨孩子,不如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和自信。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为师为父母者,切不可谈错题色变。对孩子的那些无谓的“埋怨”是毫无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做法就是讲讲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激励,是每一个人对生命的需求。

篇三:班主任工作手记——家访案例

班主任工作手记——家访案例

老师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我所带高二(17)班是一个文科班,有些学生平时表现很不好,比如:厌学、网瘾重、混日子、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下课胡闹??尽管平时经常与家长电话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但收效甚微。寒假期间,我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学生朱文峰,家境优越,但该生在校学习懒散,成绩倒数,上课迟到,课堂睡觉,作业不交,老师管他,他还胡闹。曾经多次与班上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闹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我了解该生的表现后,对该生进行了家访。当我们到达该生家里,孩子非常有礼貌,端凳子、倒茶。我一看这孩子的表现,随口说一句:咦!朱文峰,你可真不错啊,社会知识懂得很多咧,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话音未落,学生满脸通红,蛮不好意思。孩子的父母告诉我们,由于家庭环境还算可以,父母怕孩子吃苦,很多力所能及的是都是父母包办,导致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毛毛糙糙,习惯不好。还了解到朱文峰家爷爷奶奶特别惯这个孙子,爸爸妈妈一旦想要好好管教他,爷爷奶奶就会护着他,使得他逐渐养成这样一个坏脾气。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对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要加强,让孩子成材更成人。

老师家访给学生带去温暖,也给家长带去了温暖。我们到达学生王子琪的家时,家长颇感意外,但并不很热情,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又很调皮。这个学生上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前一分钟刚发给他的材料,他后一分钟就找不到了,所以任课老师总反映他上课时什么都没有,也不好好听课。跟他家长交流时,家长也说这个孩子特别头疼,一学期时间给他配了三把家里大门钥匙,因为他总是弄丢,他自己的房间就像垃圾场一样,想从里面找一本书或一份试卷特别困难。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已失去信心。我和他们讲他孩子的优点,比如篮球打得好,犯错后不跟老师顶撞,特别告诉他们,老师并没放弃他们的孩子,听到这里,家长很是高兴,兴奋的喊到:“王子琪,你看,老师没放弃你,你要守纪律,好好学习。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家长都说:“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篇四: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学校 于小华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李家奇,男,13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七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

趣。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

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家庭,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

体网络。

篇五: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白田小学:胡仕琴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

鲁周扬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

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访过后一星期,孩子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两个多月下来,魏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班主任家访手记-班主任工作案例

没有用爱融化不了的冰

——班主任家访手记

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我没有高尚的品德,也没有横溢的才华,我只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奉献给我最亲爱的学生。曾经多少次家访,已记不清楚。但那含泪的脸庞,祝福的话语,殷切的希冀,不时地在脑海里呈现。此时此刻,我想说说一个叫李芊的孩子的故事。

“历史背景”

李芊是一个颇有“历史背景”的女孩,我在担任她初二班主任之前就有所耳闻。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校规定寄宿生夜晚必须在寝室住宿以便于管理。并且初三年级的晚自习也比初

一、初二年级多一节课。说她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初一年级的事。一天下晚自习后,她同本班三名女学生进寝室洗完澡后,和衣而“睡”。待三年级下晚自习后,又偷偷起床,随三年级学生一起溜出了校门。学校领导查寝时发现她们不在寝室,立即通知了其班主任。这可害惨了其班主任,其班主任先在网吧、游戏室找,后又在车站询问,最后又骑摩托车在其中一个学生家里才找到她们。那时已是凌晨两点。问其原因,下午受了批评,觉得委屈,就密谋逃学……

“城府很深”

李芊是一个有“城府很深”的女孩,我在担任她初二班主任时就有所了解。

开学伊始,她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方便联系家长,报名时每位同学都留下了家长的电话,唯独李芊没有。问其原因,她说:“他们的电话变了,不知道。”此后,追问了几次,也是同样的话语。孩子会不知道家长的电话,我才不肯信呢!她只是不想让我知道罢了!

后来,班干部多次向我反映李芊违纪的情况:自习课讲闲话、课后与别人追赶、升旗仪式不穿校服……我都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但是,不当面抓住“辫子”的时候,她是不会承认做过错事了的。我不得不承认她的“城府”已经很深了。

“一切皆可改变”

李芊是一个“一切皆可改变”的女孩,我在走访后就深刻的认识到了。

国庆长假后的第二天早晨,初一(3)班班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你班的个子最高的那个女生昨天三年级下晚自习后找我班女生‘擂肥’并殴打我班女生,我班女生吓得都不敢向我汇报。”我班的个子最高的女生毫无疑问就是李芊。我想:她终于大“爆发”了,这次,我一定要“治好”她,指引她走上正路。

找她询问情况,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城府很深”,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她说:“没什么,昨天没有钱了,找初一年级几名学生‘借’钱去了。”我心里想:“忽悠谁呢,半夜三更到一年级寝室找比自己小的学生‘借’钱?”又说了几遍,她还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看来只有另想办法----到她家去走访,结合家庭教育了。

早晨九点,骑上我的摩托车,带上李芊,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我们就出发了。金秋十月,天还微凉,转过三条公路就到了她的家。到她家时,映入眼帘的是即将竣工的三层楼房。她的奶奶正在门口用洗衣板洗衣。跟其奶奶说明来意后,她奶奶热情地接待了我,邀我在板凳上就坐,并叫下了在楼上工作的李芊的爸爸。我与家长聊聊家常,聊聊孩子,并将寝室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们。

李芊的爸爸说:“由于我们长期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对孩子疏于管理,使得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偏激,甚至根本不理我们。但对于用钱方面,我们从不吝啬,即使我们现在在盖房,宁可苦了我们,也从没苛刻孩子。这次国庆长假后,也给了200块钱的零花钱,还去找别人要,你说这孩子的品格……”脸上呈现一脸无奈的表情。

李芊的奶奶也唉声叹气地说:“孩子现在由我们带,没办法,她大了,我们老了,代沟有了,不听我们的了,我们也管不住了……”

我连忙把低着头的李芊叫到面前,问她听到爸爸和奶奶的话没有?李芊将低着的头顿了顿,算是一个回答。我继续说道:“你爸爸在外面去打工赚钱是为他自己吗?难道他在家里不能混一口饭吃吗?” 李芊摇了摇头。“那么,他那么辛苦是为了什么?”我趁热打铁。李芊迟疑了一下,疑惑地望着我,似乎不明白答案。我连忙点拨道:“是为你!你爸爸在家里完全可以把日子过下去。而是你爸爸抛舍家里的温馨到外面苦苦拼搏,还不是为多赚一点钱,让你更好地生活。看看你现在的家境,家里正在做房子,正是用钱的时候,你爸爸却扬手就是200块钱,给你零花,难道你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吗?”几句话下来,李芊的眼睛红了,头也扎得更低。

见时机成熟,我动情地说:“李芊,你爸在外打工抚养你们容易吗?你奶奶这么大年纪照顾你容易吗?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你容易吗?下一次违纪时,先想想这些,你就没有违纪的念头了。今天,当着奶奶、爸爸以及我的面,表一个态,今后怎么做。”

李芊早已泪流满面,说:“奶奶、爸爸、老师,我知道错了,下一次我不会再犯错了。”

我知道,教育的目的已达到,我又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今后,只要你听奶奶、爸爸以及老师的话,不违纪,老师依然爱你、喜欢你,一视同仁的对待你……”

和李芊一起回校时,艳阳高照,心底暖暖的……

又记起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但愿我的爱心能拨动更多孩子的心弦,产生更强有力的回音,撒下柔柔深情一片。

第四篇:班主任家访案例

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 班主任家访案例

宝山乡第一中学

刘小光

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班主任家访案例

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后进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

我是初中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我自己带的,我非常了解自己的班里的学生,差生、调皮生有三、四个。当我决定把这个班带上来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差生的状况。

一、案例

首先我从班上最差的学生入手,齐智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外语都没有及格。本学期,我和俩位老师去他家进行一次家访。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齐智待人热情、有礼貌、热爱劳动、讲卫生,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爷爷和奶奶就护。

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

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

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爷

爷奶奶再一护,就完了。

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

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进行1至2个小时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就会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差生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二、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

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

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形成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

二、帮助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个别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同时,要让家长明确职责,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时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应特别强调,家长要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因此,每一位称职的教师都应该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工作是非常复杂、繁重的,但只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完全能够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我那片园地,努力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家访原因:

人很聪明,但无心上学。在班里跟几个同样无心学习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玩,学习滞后,常欠交作业,课堂上常睡觉,早晨经常迟到。但他也又一些优点:如,尊敬老师,记忆力好,体育活动积极,特爱打篮球。家访过程:

我按事先约定来到他家附近的车站,他已在车站等候,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家。那天他爸爸、妈妈都在家,父母好客,热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在我说明家访的来意后,他爸爸很高兴,在他爸爸的强烈要求之下,我们先倾听了他爸爸的三点看法:

一、对待孩子教育,人生的大方向由爸爸负责,具体的学习由妈妈负责。该给孩子讲的做人的道理十岁前就已讲完,现在再讲是重复。他从不用暴力对待孩子,他认为他的孩子很乖,很优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讲话少。

二、中考是考试失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完全有能力考上更好的高中。

三、当初选21中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原因有三:

1、学校离家近,可节约时间;

2、教师教学水平比较高。接着他妈妈又说了一些孩子初中时优秀成绩,尤其是数、理、化,在家什么都好,就是动作太慢等。听完孩子在家的表现后,我首先对其父母提到的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然后顺势指出了他身上的一些不足,同时我也意识到孩子话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哪。我觉得他父母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而且表达的欲望都很强,可以想象他平时在家说话的机会少,而且可能不敢说,怕说不好。所以我委婉地向其父母提出,平时要多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有更多表达的机会,这可能对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家访反思:

1、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

2、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

3、家访工作长“报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

4、“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5、面对家长责骂孩子时,不应该添油加醋、落井下石,应多说点孩子的好话,使气氛缓解下来,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商量以后应该怎么做,还能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10个年头。1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10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我们班有个叫杨冰清的同学,她很聪明,但很好动,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成不了,她宁可把时间用在劳动上(她很喜欢帮老师帮同学),也不肯花点时间做作业,成绩不理想。刚开始她总说作业忘了带,要在老师的再三追讨下才补交,但是到三年级后,随着科目的增多,作业量的增加,干脆不交了,即使老师再讨,她只有一句话:反正我不喜欢做,然后就不理老师了。

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有一天,我给她他叫到走廊,生气的对她说,既然连作业都不做了,那我也就彻底对你不抱希望了,以后我一定会做到我的眼里没有你,并且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把我的决定告知家长,又说明给她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她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她的行动。果然她变了,作业完成得很好,刻苦学习,有不懂的地方会利用老师下班辅导的时候主动向老师请教,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她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她高兴极了。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我没有用“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了她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10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下载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活动案例 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张扬。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

    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讷河市第七小学周慧敏 教育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成功的教育不是谁能独立完成的,要靠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协调配合才行。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

    家访工作案例(定稿)

    家访工作案例 宰玉玲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

    班主任家访典型案例

    爱他就让他知道 陈仓区虢镇小学 刘卫国 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十一年中,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向高一级的学校,令我激动,让我欣慰。十一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

    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

    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范文期末尾声,和老师一起,踏上我们的家访之路。骑着自行车式的电瓶车,行在蔬菜大棚中间的小路上,抑或沿着沿江马路飞驰,我们的心情无比欢畅。初来乍到,带着对周......

    小学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一 家访对象: 韩云鑫 家访教师:王老师 家访时间:2018年5月11日 家访原因: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方......

    班主任家访案例11

    班主任家访案例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

    家访工作案例记录

    家访工作案例记录最近到学生家里家访,发现很多问题,也感觉自己有些地方做的不好,现将其中一个家访案例总结反思如下:一、李阳同学家访过程记录如下:首先我们交流了学生在学校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