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家访工作收获
班主任家访工作收获
因为家庭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对学生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活动保持一致性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校在2012年年末举行了班主任家访活动,我积极参加了此次家访活动。
在此次家访活动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具体工作:
一、给家长提前打电话,制定最佳的家访路线。冬天严寒难耐,很多家长可能工作会很忙,一定要等家长的时间,家长邀请老师家访,说明家长一定是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想学习,想得到家长老师的帮助,在这个基础上家访,一定会皆大欢喜。当然提前给老师打电话,可以让老师提前对孩子各方面进行梳理,制定最佳的家访路线,让家访工作更省时间,更有针对性。
二、制定具有针对性家访方案。在家访前,结合自己的工作笔记和学生表现记录以及现有成绩现状,分析出学生的优劣势,从思想到学习方法,给家长和学生全面的建议。家校教育力量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力促学生积极上进。
在具体家访活动中,家长们表现的都十分积极,都十分希望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学生们都十分乐意让老师们来家访。我想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是自己工作的肯定,这些热情让我的家访工作很有幸福感。
电话提前打过来或打过去,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热情和兴奋。家访过程具体如下:首先我给家长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其次给家长汇报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后我一定会说:“我们驿马中学八年一班人数多,我在工作中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你一定要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家长们往往是激动说:“作为家长我很感激学校的老师们,驿马中学的老师对学生视同己出,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放心!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学生本人表现让我有很多感触。一个内向的孩子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默默无闻,会被老师遗忘,在老师的心目中可有可无,今天我发现老师是爱我的。我会好好学习,就因为我的老师这样爱我。”一个外向的学生严肃的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吧。”还有一个较为调皮的学生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想法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
通过此次家访,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
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收获颇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无论怎样的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都离不开爱,这种爱既要来自家庭,也要来自于教师。只有播进学生心灵深处真挚的无私的绵延无尽的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2年12月
第二篇: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万名教师访万家”和“千校万家共建连心桥”活动
——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曲阜市尼山中学
朱永波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离家比较远,地处尼山水库的库区、山区,由于蓄水,大部分家庭的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家用。从参加工作至今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通过多次家访我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的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通过一次次的家访活动,我不仅近距离的接触了学生,而且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既加强了师生感情,又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了积极作用。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但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察法所不能比拟的。
一、确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多年来,多少次家访已记不得了,吃了多少苦也已忘怀,但留下的甘甜让我时时回味。有一次考试,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李倩同学,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学生从小由她爷爷带大,对她感情深厚;前一段时间不幸出车祸去世,该同学对她爷爷的去世念念不忘;学生父母平常对学生关心太少,和学生共同谈心几乎没有。通过家访,班主任老师委婉地说出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扭转学生思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取得了学生父母的配合。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她,她深受鼓舞,积极备考,终于又走到了学生的前列,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几年来,几乎放弃了每一个休息日,我拜访了一个个家长,有时,和学生约定了家访时间,不管遇到了什么天气都按时前往。一次家访,始至傍晚,突遇大雨,我没有放弃,顶雨到学生家里,家长认为我不能去了。当我到他家时,家长愣了好半天。无声的行动使学生深受教育。从此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多年来,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更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二、尊重、注重后进生的行为转化工作,家访工作长“报喜”,为其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1、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双差生即后进生就是学习差、品德也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中学生规则,与同学不合作,不听老师父母的话,这些学生最难教育,最容易引起学校、家长关注的,但是,我认为差生也是可以进步的,只不过比其他学生进步慢一些罢了,他们的行为需要长期教育才能矫正。作为一位班主任,我们要足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以慈母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正确对待他们的弱点,过失和错误,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要对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如:班上的一位叫田宝玉的同学,经常迟到,个人卫生特别差,有时还经常掉眼泪。多次说他都无动于衷,他家做饭洗衣服的活都靠他奶奶一个人做,爷爷又常年卧病在床,地里的农活都是周末他和奶奶在慢慢的干,父亲在青岛打工。有一次我对他说:“你学习那么好要是不迟到,那该多好呀”!从那天起他再也没迟到过。还在我的书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请别再当着大家的面提我妈妈,因为她好几年前就离开我们走了”。后来我通过家访才了解到,在他2岁多的时候妈妈就离家出走了,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我利用课下、值班、假期及周末与他多次交流,有困难就与我交流,想爸爸时,我就用我的电话打给其爸爸,让其和爸爸交流,汇报在校及家里的一些情况。平常的生活费我都经常来帮他交,上面有奖学金及补助我每次都想着。现在,田宝玉同学不仅成绩好,性格也变得十分开朗,各方面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通过这些,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位班主任,平时更要贴近这些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努力了解每个双差生的内心世界,用爱的情感去感化滋润学生的心田,逐渐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状况,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了解,及时地扑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并且,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要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从而,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交朋结友的情况等等,而家访无异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唠叨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学生反而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障碍。多年来,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我利用时间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如班里一个学习较差的叫孔帅的同学,他喜欢踢足球,在场上组织能力很强,队员也佩服他。有一个同学病了,他背着送到学校旁边医院,通过这件事,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我谈了这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听过孩子的好话也情绪兴奋。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后来,家长多次打电话邀请我去他家,每次,我都是多讲学生的长处与进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利于达到家校共建的教育目标。孩子进步了,考试一次进步一次,这个“双差生”的转化,使我认识到应该多倾注一些爱给学生。多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一个个“双差生”转化了,一次次给家长 “报喜”是后果进生转化的良药。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对学习差生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来个“宣而延访”。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做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学生也容易发生变化。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本周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到他家去时,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四、以“规范”作镜、互督互勉,为家校共建搭好平台
在家访中,班主任老师学会把学校、班级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可以与家长分享。比如《中小学生日行为规范》像一面镜子,时刻对照着学生的品德行为。我现在任班主任的班级有47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习惯,随时间的推移,有些习惯固定下来了,就影响学生将来的生活。对那些不好的习惯都应当用心改正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呢?①请指出我的习惯——给4人小组写信,我的习惯是这样的,请告诉我你的想法,于是4个人就说出对这个习惯的看法,然后自已写出改正不良习惯的做法,老师利用班队会进行检查。②请帮我改正坏习惯,指出了坏习惯,接着再请同学监督自己。这样就能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互助督促,改掉自已的坏习惯。③编顺口溜记住放学时的行走。下雨天,每个学生都有一把伞挂在教室后面,当放学时,学生都挤在一起,急着去拿雨伞,如果稍不当就会引起学生被雨伞刺伤的危险。为了使学生能够安全地走出教室,就编了顺口溜:“成一列、按顺序、安静地、快步走”。④卫生工具的放置。有的学生打扫教室,做好卫生工作后把卫生工具随地一丢,扫帚东倒西歪,畚箕乱放。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于是我就挑选那些做事粗心马虎的学生来管这件事,让其用小绳子把笤箤上端系好挂到教室的卫生角里,迫使他们改正马虎粗心的毛病,教室也变得整洁、干净。⑤卫生保洁方面。班级人数多难免会出现一些纸屑、杂物,为了保洁卫生,我就让学生互相督促,做到人人齐动手,比一比谁的座位最干净,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⑥路队、做操比本领。做操时让学生比一比哪列站得整齐,动作协调。排路队时,让学生做到快、齐、静,让学生互相督促,比一比看谁走得整齐。教师坚持每天护送好路队,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这些班级工作方法在家访中可以与家长分享,然后听一听家长的建议,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多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同时我更加认识到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讲究方法,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勤于管理,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定能水到渠成,让班级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龙马民族小学:李自树
本季以来,我通过细致,全面的家庭访问,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一、明确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本季以来,利用《家访记录》,自始至终,保持着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家访,风雨不误。一年来,多少次家访已记不得了,吃了多少苦也已忘怀,打了多少次电话已記不请了。但留下的甘甜让我时时回味。有一次考试,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姚文锐,因路途较远,我多次打电话才到校,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学生从小有她爷爷带大,对她感情深厚,不愿意和她爷爷分开,学生父母平常对学生关心太少,和学生共同谈心几乎没有。面对同是教师她的父亲,我说服了家长,并且委婉地说出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扭转学生思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取得了学生父母的配合。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她,她深受鼓舞,积极备考,终于又走到了学生的前列,现在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复习之中了。一年来,几乎放弃了每一个休息日,拜访一个个家长。有时,和学生约定了家访时间,不管遇到了什么天气都按时前往。一次家访,始至傍晚,突遇大雨,我没有放弃,顶雨到学生家里,家长认为我不能去了。当我到他家时,家长愣了好半天。无声的行动使学生深受教育。从此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本季以来,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二、家访工作长“报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唠叨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本季以来,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我利用时间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如班里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他喜欢打篮球,在场上组织能力很强,队员也佩服他。有一个同学病了,他背着送校医务室,通过这件事,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我谈了这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听过孩子的好话
也情绪兴奋。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后来,家长多次打电话邀请我去他家,每次,我多讲学生的长处与进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利于达到教育目标。孩子进步了,一次考试一个脚印,这个“双差生”的转化,我们倾注多少爱啊。一年来,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一个个“双差生”转化了,一次次给家长 “报喜”是后果进生转化的良药。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父母很溺爱孩子,去他家访谈,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 “小太阳”,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我一谈孩子的缺点错误时,他们就不爱听,甚至替孩子辨护。我没有硬碰硬,而是借助学校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时机,我力邀此位家长参加学习,并且建议学生家长购买专家编写的资料,主张家长看看,而后再去家访。后来家长的思想转变了,家长感动地说:“孩子就象是你们班主任的,我们家长不称职啊!”观念转变了,家访工作也做到了家,最终学生也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学习差生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来个“宣而延访”。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做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学生也容易发生变化。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本周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到他家去时,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本季以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四篇: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班主任家访工作心得体会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齐市第二十三中学陈正坤
因为家庭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对学生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活动保持一致性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了多次的家访活动,现将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确家访目的,真情送家长,温暖给学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以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二、家访工作长“报喜”,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唠叨之苦。这样做不但
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我利用时间去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每次,我多讲学生的长处与进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利于达到教育目标。我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父母很溺爱孩子,去他家访谈,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小太阳”,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我一谈孩子的缺点错误时,他们就不爱听,甚至替孩子辨护。我没有硬碰硬,而是借助学校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时机,我力邀此位家长参加学习,并且建议学生家长购买专家编写的资料,主张家长看看,而后再去家访。后来家长的思想转变了。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五篇: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篇一: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孙庚,男,10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三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而这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跟家长的粗暴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跟奶奶的过分溺爱有关。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
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第三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我的分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老师负责教育,在家里家长负责监督。接着,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
二、和孩子交朋友并签订责任状,如:不完成作业不准出去玩、不许看电视;在学校犯了错误要主动接受惩罚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三、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管得彻底,不能一味的打骂,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成绩也就会上升。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我采用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一、多次找孩子谈话,取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进行教育。
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三、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交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帮助她复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
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而要多向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今天的作业他完成得很好。”“他的字写得有进步”??以此来提高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
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
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体网络。
班主任家访案例
富裕县第七小学 张淑杰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
魏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第三可能家长还不知道怎么管教,方法不当。接着,我立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
篇二:家访工作案例
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埋怨
——家访工作案例
有一次家访时,一位家长和我谈起她的孩子时,曾经这样说:“我感觉我的孩子真的很笨。那么简单的题她都错,而且有时竟能连续错上五遍!我和她爸爸每次给她讲题时,她总是傻睁着眼,半天也答不出一句话,好像她脑子里根本没有思考我们的问题。我和她爸爸为了她的学习操碎了心,想尽了办法,可她的学习成绩就是不见长,甚至还一次次下滑。再说呢,这孩子还真是挺胆小,挺听话,也挺用功,每次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因此,我总感觉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听了家长的这番倾诉,我心中很是体谅这位望女成凤的母亲。但在体谅的同时,我的心中不免有种感觉,一种很为这对母女担忧的感觉。凭直觉,我隐隐地感觉这孩子的成绩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孩子的母亲。爱孩子是所有母亲的天性,可是不懂得技巧的爱反而会伤害孩子。有些事情不可以过分强调,过分的强调往往会成为一种不良心理暗示,尤其在父母的咄咄逼人的关爱下,孩子的心始终是拘谨的、战战兢兢的。如果一个孩子把所有的精力用到了应付别人的态度上,她自己的思维就会失去空间,她的头脑就会一片空白。
那次谈话之后,我便对那女孩做了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几天下来,我发现这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差以外,并没有什么大的缺点,更多的倒是可爱。
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和这女孩开始了频繁接触。
之后,我又多次有意识地与这孩子的母亲聊天,了解到孩子的母亲是某一单位的领导,她做事干练利落又有魄力,样样总是优秀。爱人也是另一部门的中层领导,很有些才气。
根据以上对母女俩的深入了解,我与这位母亲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导找误区并澄清误区的过程,有错题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只有发现错误,才可能改正错误,才可能最终取得进步。在对待错题问题上切忌急躁,更不可以以己做比,贬低孩子,让孩子丧失自信,从而在强母弱女的效应下形成教育误区,应时刻记住:与其一次次埋怨孩子,不如多给孩子一些激励和自信。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为师为父母者,切不可谈错题色变。对孩子的那些无谓的“埋怨”是毫无意义的,最有价值的做法就是讲讲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激励,是每一个人对生命的需求。
篇三:班主任工作手记——家访案例
班主任工作手记——家访案例
老师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我所带高二(17)班是一个文科班,有些学生平时表现很不好,比如:厌学、网瘾重、混日子、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下课胡闹??尽管平时经常与家长电话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但收效甚微。寒假期间,我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学生朱文峰,家境优越,但该生在校学习懒散,成绩倒数,上课迟到,课堂睡觉,作业不交,老师管他,他还胡闹。曾经多次与班上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闹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我了解该生的表现后,对该生进行了家访。当我们到达该生家里,孩子非常有礼貌,端凳子、倒茶。我一看这孩子的表现,随口说一句:咦!朱文峰,你可真不错啊,社会知识懂得很多咧,好好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的!话音未落,学生满脸通红,蛮不好意思。孩子的父母告诉我们,由于家庭环境还算可以,父母怕孩子吃苦,很多力所能及的是都是父母包办,导致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毛毛糙糙,习惯不好。还了解到朱文峰家爷爷奶奶特别惯这个孙子,爸爸妈妈一旦想要好好管教他,爷爷奶奶就会护着他,使得他逐渐养成这样一个坏脾气。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对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要加强,让孩子成材更成人。
老师家访给学生带去温暖,也给家长带去了温暖。我们到达学生王子琪的家时,家长颇感意外,但并不很热情,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又很调皮。这个学生上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前一分钟刚发给他的材料,他后一分钟就找不到了,所以任课老师总反映他上课时什么都没有,也不好好听课。跟他家长交流时,家长也说这个孩子特别头疼,一学期时间给他配了三把家里大门钥匙,因为他总是弄丢,他自己的房间就像垃圾场一样,想从里面找一本书或一份试卷特别困难。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已失去信心。我和他们讲他孩子的优点,比如篮球打得好,犯错后不跟老师顶撞,特别告诉他们,老师并没放弃他们的孩子,听到这里,家长很是高兴,兴奋的喊到:“王子琪,你看,老师没放弃你,你要守纪律,好好学习。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治理。家长都说:“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篇四: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班主任家访工作案例
讷河市通南镇中心学校 于小华
一、案例标题:构建家长、学校二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二、基本案例:
李家奇,男,13岁。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母亲好打麻将。因此,他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上了学之后,母亲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而奶奶除了骄惯孙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也很少对其进行正当教育。在家里,孩子有求家长必应,使他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在学校里,该生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捣乱,不按时完成作业。上七年级以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孩子犯了错误,母亲就会一顿暴打。教师家访了解情况,奶奶百般隐瞒庇护。
三、理论依据:
我觉得这是典型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表现欲望强烈,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和安排,有时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让做的事情偏不做。
四、教育方法及结果:
为了教育好学生,除了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在校表现外,我还多次进行了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第一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孩子沟通。孩子有了过错,非打即骂,再加上奶奶的庇护,根本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第二家长教育缺少连续性,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
四、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
趣。
四、课上多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长处,体会成功的快乐。
经过几个星期的帮助和教育,我发现该生上课不再调皮捣蛋,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完成作业情况也有了好转,上课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在班会课上及时对他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让他做了典型发言。看着他发言时的那张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我把这些告诉了家长,家长也很高兴。原来他们怕见老师,现在经常主动和我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
五、案例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做好家访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家长,与家长平等沟通。老师与家长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不少老师平等交流的意识和语言不到位,把家访变成告状。其实,我们不要老是在学生犯错之后,才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样会使家长怕见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面前颜面尽失,抬不起头来。
积极性,增强管好孩子的信心。在农村,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而且生存压力也比较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因此,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只存在于一个家庭,而是整个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作为一名农村教师,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到家庭中,在家访过程中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告诉他们爱孩子没有错,严格管教更没有错,但在严格要求中要充分体现尊重与爱。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三、引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家庭,学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活力增加,不易疲劳。因此,在家访过程中,要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房间,专供学习用的桌椅、学习用具、工具书等,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帮助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立
体网络。
篇五:班主任家访案例
班主任家访案例
白田小学:胡仕琴
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种发现与融入需要坚持。
鲁周扬同学是我班的双差生。他不仅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上课坐不住,听课不专心,喜欢管闲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下课喜欢追逐打闹。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数都是七十几分。
我从表扬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家长听了也点头,可是,不学习可不行,将来没有知识干什么都吃力。现在管还来得及,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什么人才,做家长的也不会后悔,留下遗憾。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家长说他们也管,可是管不好,有时管狠了奶奶就护。我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原因。第一家长管得不到位,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教。第二家长不能持之以恒,高兴就管,不高兴就不管,要么就打,奶奶再一护,就完了。
然后复习复习,最后预习第二天的课。家长主要是检查督促,使之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管是为将来不管。家长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我又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一、建议家长孩子尽量自己接送,以便于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一天的学习和表现。
二、建议家长和孩子定好合约,不完成作业不准玩,在学校打架回来就罚,教育孩子时让老人离开。管就要管得彻底,一边打还要一边教育,要让孩子心服口服。
三、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半小时课外书。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访过后一星期,孩子就明显有了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经常和家长联系,交流思想,家长也高兴。原来家长很怕见老师,现在主动和我联系。两个多月下来,魏同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作业不拖拉了,打闹现象少多了,没事时还能看看课外书。
家访对改变差生状况是不错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