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合集)

时间:2019-05-12 13:4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

第一篇: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

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

(2016—2020年)

一、总则

(一)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二)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课程、环境、活动及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四)学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探索、构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学校要树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质量观,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管理

(一)专业设置

1.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及市教委有关文件,结合自身优势,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科学、合理地设臵专业。

2.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形成优势,办出特色。

(二)专业教学标准

1.专业教学标准分指导性专业教学标准和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指导性专业教学标准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市教育委员会制定和颁发。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有关行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2.对于无指导性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分析论证后制定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

3.专业教学标准一般应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毕业标准、主要接续专业、课程结构、课程设臵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运行管理与实施、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师资等内容。4.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臵专业技能课程。

5.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应26—3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调整。

6.要按教育部印发的课程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各专业均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有: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历史、艺术(音乐、美术)。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学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

7.学校要开设发展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三)课程标准

1.要根据实施性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每门课程(含独立设臵的实习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均应有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考核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应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教法和学法,必备的教学设施要求及有关说明等。3.要执行教育部和市教委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专业课程、实践性课程可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补充完善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无统一课程标准的课程,学校应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的要求,组织制定,经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

4.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需经教研组认真讨论,系部审核,上报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课程标准应在课程开设前备齐。

(四)教材

1.学校应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制度,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教材推荐、教材使用、教材质量评价工作。

2.健全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由系部或专业组提出选用方案,由教务处审核汇总,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公共基础课程要使用教育部和市教委规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专业技能课程由学校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教材目录自主选择教材。对未作统一规定的,学校可根据课程教学标准,征求教研组意见后提出教材使用方案,经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校长批准。

3.学校可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实际需要,组织开发符合自身专业或行业特色的、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教材或补充教材。校本教材或补充教材要报教务处审核,分管教学校长批准。

4.教材必须在开学前备齐。学校要配备专人管理,由教务处主任负责。

三、教学行政管理

(一)教学管理体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也可以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即:校长;教务处(教务科)、专业系(部)、教学研究室(教科研室)、督导室;教研组(室)。

1.校长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要职责。在校长领导下,主管教学校长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负总责。

2.教务处(教务科)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对学校的教学行政事务及教学业务工作负责。

3.专业系(部)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协同相关科室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考核工作质量、抓好教书育人等工作。

4.教学研究室(教科研室)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师资水平、专业建设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5.督导室在校长领导下,督促、检查各部门工作和教育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和抽查制度,协助进行教学诊断与改革工作,协助完成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指导有关部门和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6.教研室(组)要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研究。

(二)工作计划管理

1.教学工作计划要按学期制定,分为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务处(教务科)工作计划、专业系(部)工作计划、教研室(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人员、时间及任务安排等内容。

2.学校要按学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由主管校长提出,经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于新学期初发放到各部门实施。校长应定期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学期结束时,由主管校长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3.教务处(教务科)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人员、时间及任务安排等内容。工作计划由教务主任(科长)提出,经主管校长同意后实施。主管校长应定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学期结束时,由教务主任(科长)对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4.专业系(部)、教研室(组)工作计划由系(教研室)主任制定,经主管校长同意后实施。主管校长应定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学期结束时,由系(教研室)主任对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三)教务常规管理

1.学校教学工作进程表(校历),由教务处(教务科)根据市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本学年度的行政历、各专业教学计划,按学期进行编制,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印发各部门执行。工作进程表主要包括表格和说明两部分,主要内容有:学期的起止时间,学期教学活动的周次和日程,寒暑假起止时间,开学、注册、入学教育、军训、校运动会、实习、公益劳动、考试、毕业教育的日期和法定节假日,其他全校性活动的日程等。

2.教师教学任务书(任课通知书)由教务处(教务科)根据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编制。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于开课前两周下达。

3.学期授课计划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进程表按学期编写。学期授课计划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授课计划表两部分。文字说明包括:课程学期总学时数、周学时数,讲授、实验、习题课、复习课、现场教学、测验、机动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数,必要的说明事项等。授课计划表应包括:周次、授课顺序、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学时安排、教学方式、作业内容、数量、考核时间等。

4.学期授课计划应于开学前一周完成,经教研室(组)讨论,教务处(教务科)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授课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时,须经教务主任(科长)审批后实施。

5.课时教案或课堂教学设计由任课教师根据学期授课计划撰写,主要包括课时题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时间分配、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6.课程表包括学校总课程表(即教学进程表,包括课程名称、学时数、实习、考试日期及任课教师等)、任课教师课程表、班级课程表。课程表由教务处(教务科)编排,报主管校长批准后于开学前印发执行。课程表一经公布,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须经教务主任(科长)审批后实施。

7.教学日志主要包括授课日期、周次、节次、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部分。教学日志由任课教师填写,教务处(教务科)保管。教务管理人员要对教学日志进行检查,学期末时统一归档保存。

(四)教学规章制度管理

1.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学工作效率,保障教学工作质量。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管理制度。

2.要健全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包括教务处(教务科)、专业系(部)、教学研究室(教科研室)、督导室、教研室(组)的岗位职责;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岗位职责;各类教室、各种实训实习场所、图书馆(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场(馆)等管理制度及规定。

3.要建立健全教学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教务常规管理各项制度,教研与管理例会制度;教学检查与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听课制度,调课代课办法,考试考查规定,学习成绩管理规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学常规检查与抽查制度;教师工作量和奖惩办法;教师考核与教师业务管理制度,教师进修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聘任兼职教师授课办法、名师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制度等。4.学校可建立学分制、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包括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学制、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学分管理(学分的设定、取得、成绩的考核);教学管理(选课和排课、免修和免听,补考和重修);学籍管理(提前毕业、工学交替、结业和肄业、转专业、转学等);学费管理等。

(五)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1.学生入学注册规定。在校生每学期开学时都应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一次学期注册手续;被录取的新生按规定日期入学报到,办理注册手续,审核入学资格。

2.学生学习成绩管理规定。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学校要组织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学分核算和归卷存档。对考试、考查不及格的学生,学校要在开学初安排补考,补考成绩记入成绩表备考栏内。

3.学生毕业资格审查规定。

4.学生转学、转专业、办理休学、停学、复学、退学等规定。

5.学生纪律与考勤、奖励、处分规定。

(六)助学工作管理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天津市学生助学工作的有关规定。

1.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助学工作,做到人员、机构和工作机制“三落实”。学校法人代表对学校助学工作负主要责任。

2.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助学条件,评审、审核受助学生资格。

3.做好受助学生信息采集、审核、上报、储存、统计等环节的信息管理工作,确保学生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4.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滞留。助学资金发放要足额、及时,不能漏发、错发和重发。

(七)教学档案管理

1.要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安排专人对各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填报、保管。

2.教学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类文件、通知;各种教学文本、材料;教学业务档案及各种统计报表;教学人员名册;各项会议记录;其它学校规定保存归档或有保留价值的教学材料等。

3.教学业务档案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样本及教材选用方案、使用情况;教学工作进程表;教师教学任务书;教师学期授课计划、课程表、教学日志;试题库(各类试卷及标准答案)、成绩考核结果及质量分析;实训实习计划、学生用工作任务书或指导书、实验实习报告;教学质量检查、抽查记录,教学督导、评价、评估资料及总结;教学改革方案及总结;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其他学校规定的新增业务文档等。

4.学生学籍档案包括学生花名册、学籍卡片、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退学及毕业证件存根;学生留级及奖惩等文件;学生历年成绩单;学生毕业去向等。

5.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表;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复印件;教师任课情况,课时教案或课堂教学设计,工作量统计;发表论文、专著、教材及参考书、教研与科研成果及其鉴定材料;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及担任职务的材料;有关教师教学质量、业务水平的考核评估资料及奖惩材料;国内外进修、考察、讲学及各种业务、技术培训材料;教师企业实践的登记表、成绩单及总结;教师聘书、参加业务竞赛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情况;其他学校规定的材料等。

(八)职业培训管理

1.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建立并完善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管理、培训教学和教材管理、培养质量和检查督导、学员管理、经费管理等。培训的各种文档按学校规定,统一填报、归档、保存。

2.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面向下岗转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面向西部地区进行合作办学,联合招生,积极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3.学校要根据职业培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招生计划管理、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教学组织和检查督导、学员管理、教学质量考核、经费管理等。

(九)职教活动周和技能比赛制度管理

1.建立职教活动周工作机制,做到早筹划、早部署、早组织,实现职教活动周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

2.全面建立校级技能比赛制度。学校要将技能比赛内化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把技能比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技能鉴定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比赛制度。实现技能比赛与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同时,制定比赛的激励机制,鼓励组织、参与比赛的老师和学生。

3.学校可根据职业岗位和行业(企业)技能需求,不断充实、更新比赛项目、内容和标准。通过举办技能节、科技节的形式,积极组织校内各项技能比赛,踊跃参加市、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并积极推进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工作。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一)教学常规管理

1.教师要根据授课计划写出课时教案。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案应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实验设计、作业布臵、课件制作、教学后记和反馈等内容。实习课程教案应有实习课题、职业技能训练目标、形成职业技能的要领及注意事项、有关工艺规范、教学过程、训练安排、训练作业等内容。每学期开学前应写出两周教案,平时应提前写出一周教案。教师授课不准使用旧教案,禁止无教案上课。

2.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同类学科教学应做到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内外作业统一、统一命题考核。要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建立引导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教师授课要做好课前准备,明确不同类别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选用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实习实训课程教师授课还应做到:

(1)技能训练设施齐备,准备工作就绪,明确安全事项;

(2)讲解训练目标、工艺规程、示范操作要领,教学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

(3)巡回指导;(4)集中讲解。

4.作业包括预习和复习,形式有书面、口头、实际动手操作与阅读有关书籍等。作业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作业量、难度适当,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书写激励性评语并有成绩记载,对作业中普遍性问题要集中讲评。

5.教师结合教学进度,可采取集中辅导、个别辅导和组织学生互助、有效的课外辅导和答疑等形式,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辅导课应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并对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做记录。

6.教学计划设臵的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可采取考试、考查、技能鉴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要依据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个人素养为核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7.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考查、鉴定的成绩可采用等级制,实习成绩评定方式由学校自行确定。各类课程的补考,按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

8.考核命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拟定,原则上实行“考教分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题库,采用计算机辅助命题。学校应建立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9.任课教师应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试卷分析,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质量分析在考后一周内以书面形式上报教务处(教务科)存档。教务处(教务科)应抽查阅卷情况,并对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0.教师上课,应认真填写教学日志并运用教学诊改信息平台记录和诊改自己的教学工作,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认识实习是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

2.跟岗实习是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跟岗实习要有指导教师带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填写实习报告并认真批阅。

3.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的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学校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安全;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要写实习总结,实习单位要对学生做出实习鉴定。

(三)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应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相关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四)教学质量管理

1.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全程的质量监控,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有部门专门负责教学督导工作,定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编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落实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成立学校教学诊断与改革工作小组,构建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自我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定期进行自我诊改。

3.学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每学年要主持进行一次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并由相关部门做出书面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每学年校长听课不少于10节,主管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务处(教务科)、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听课不少于30节。学校要加强教案检查以及作业批改、实践教学的抽查,要开展学生及其家长评教活动。

4.学校应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检查。学校应把常规性和阶段性检查结合起来,期初查准备,期中查进程,期末查效果。做好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工作。

五、教师业务管理

(一)教师基本要求

1.学校教师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并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水平的教师。对不具备合格学历和资格的现任教师,应制订培养计划,在规定时间内仍未达到合格标准的教师不予聘任。

2.要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具备组织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与英语的应用能力;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合作开发和使用课件;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

3.公共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要求与相关知识,专业课教师应了解公共基础课程的相关要求并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应具备两门及以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专业和实习指导教师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了解本专业(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并能胜任教学工作。

4.学校应积极组织和督促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培训、教科研活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科研情况要纳入本人的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岗位职务评聘的条件之一。

5.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按照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相关要求,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每五年参加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教师队伍建设

1.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学校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保证教师数量、结构适应教学需求,生师比达到20:1;截止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30%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应占教师总人数10%以上。

2.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培训制度(新任教师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

3.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要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专业进修,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积极开展教师校内培训。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制定培养方案,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参加专业实践和专业进修,鼓励他们承担市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4.要建立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学校要制定规范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对兼职教师有要求、有考核并加强管理。学校骨干专业中,行业(企业)任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业教师的15%—25%。截止到2020年,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应达30%以上。

5.重视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要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提升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师自我评价,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三)教师考核制度

1.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臵教师工作岗位,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及工作规范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

2.学校要建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学校要成立教师考评小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评选先进、晋级的重要依据。

六、教研与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应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校的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

(一)教研室(组)的管理

1.学校要选择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并加强对教研室(组)的领导和管理,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教研室(组)活动应包含熟悉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研究教法、集体备课、交流经验、以及学习教育理论,落实教学检查和抓好实验室建设,负责教改和教育科研课题的具体实施等内容。

3.教研室(组)活动应有计划、有总结、有考勤、有记录;要认真组织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注意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料,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教育科研管理

1.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围绕市教委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2.加强对国家级、市、区和校级课题的管理,做到按时开题,做好阶段性总结与结题工作。

3.重视教改成果和先进教育理论的推广,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学改革成果和经验交流大会,组织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

七、信息技术管理

学校应具备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及学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组织机构及职能

1.学校应建立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加强学校信息技术建设和管理。其主要职能是:制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规章制度;管理、使用、维修信息技术设备;组织、开发教学软件,建立信息资源库;组织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培训工作等。

2.要加强数字校园建设。遵照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数字校园规范》,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

3.学校应建立信息技术课教研组,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加强选修课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

1.学校应建有校园网,具备教育管理、辅助教学、行政管理、内外交流等功能。学校应做好网络维护,确保网络畅通与安全,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交流等提供全面支持。

2.学校每学期组织1—2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培训和专题研究课,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每年至少开发出1—2项应用性较强的教学软件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学校人文氛围,提高学校教育品位。

八、教学设施管理 学校要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臵标准》的教学设施。

(一)实习、实训场所的管理

1.学校要重视实习、实训场所和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应覆盖所有专业。专业仪器设备要规范、完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2.学校要注重教学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加强教师教学设施设备应用能力培训,注重教学设施、设备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的作用和利用率。

3.要建立健全实习、实训场所和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管理。主管校长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项检查。

(二)图书馆及体育设施的管理

1.学校应建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配有一定数量的纸质图书、刊物和一定比例的电子读物,并配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学校要加强对图书室(馆)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陶冶情操的作用。

2.学校运动场(馆)和器材设备要满足教学需要。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做到定期保养,及时维修,保持常用器材、设备完好无损。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教学行政事务管理 第三章 教学方案管理

第四章 教学过程(环节)管理 第五章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第六章 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第七章 教师队伍管理

第八章 教学设施及经费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 第—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适应我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提高及办学特色的形成,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部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以本规范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育为首,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为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形成服务,为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服务,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以人为本、健全体系、改革创新、注重质量、提高效率,着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与各类教育沟通与衔接。

第四条 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 教学行政事务管理

第五条 教学管理机构

学校应遵照精简高效、职责分明、运转协调、信息畅通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

1、教学管理实行校长领导下的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制。

2、学校应设立教务管理部门、实训实习管理部门等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可设立教育教学督导部门、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培训管理部门等中层教学管理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立由一个或几个相近的专业(或课程)组成的专业管理部门(即专业部、系、科)。本规范按不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的体制编写,专业管理部门及学校未设的其他中层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能并入教务管理部门或相应中层业务管理部门职能范围。

3、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和组织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在教务管理部门及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六条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实行教学目标管理的依据,分为全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层教学管理机构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主要工作、主要措施及其人员、时间进度安排等。

1、学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持编制,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由校长批准后于新学期开始时印发至各有关部门。

2、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应按全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于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分别制定本部门的学期工作计划,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执行。

3、教研组长应根据学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中层教学管理机构的学期工作计划,于新学期开学后二周内制定出本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经教务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七条 课程开设计划及教师任课安排表

1、教务管理部门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于上一个学期结束前四周确定下一个学期的课程开设计划。

2、各教研组根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负荷合理的原则,于上学期结束前两周把下一个学期本教研组教师任课安排表报教务管理部门汇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正式确定。教务管理部门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正式向教师下达任课安排通知。

第八条 校历和教学进程表

1、校历是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本依据,采用表格形式按学期编制。

(1)主要内容:学期教学活动周数及具体起讫时间;开学、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和法定节假日的日期;校运动会、技能节、艺术节等全校性活动的日程;寒(暑)假起讫时间等。

(2)编制程序:由教务管理部门根据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全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实验实训实习条件情况,按照日历编写,于每学期开学前报请主管教学副校长审定后,经校长批准印发各部门执行。

2、教学进程表是全校各班级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采用图表形式按学期以周为单位编制。

(1)结构与内容:按学期周次顺序排列,编排各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公益劳动、考试、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和假期等的周数分配和具体进程。

(2)编制程序:由教务管理部门根据校历及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于开学前拟定,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开学时印发各部门和教研组。

教学进程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要严格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通过教务管理部门,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提前通知各有关部门和教师执行。

第九条 课程表

课程表是学校每周教学工作和其它各项活动的日程安排,分为学校总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和班级课程表,实行学分制管理的还应有选修课课程表。

1、编制原则:编排课程表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原则,按照不同课程的认知规律,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要求、技能形成特点,任课教师的素质结构等要素合理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发展,有利于教学设施的充分使用,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1)班课表中同一门理论型课两次授课时间要有适当间隔。

(2)理论性较强、作业量较大的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自习课可安排在这些课之后,早上第一、二节课不要安排体育、自习课,周五下午不宜安排自习课。

(3)讲授两门课的教师,每天尽可能只安排一门课,如果两门课必须安排在同一天,一般两门课不要连续上。

(4)要把教师和学生统一活动(如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在课表上预先划定。

2、编制程序:课程表由教务管理部门编排,经教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执行,一般在学生上课前印发给各有关部门、班级、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课程表一经公布,不准随意变更,特殊情况需调整课程安排的,必须由任课教师填写•课程表调整申请‣,经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安排,并向有关部门、教师和班级下达调整通知后执行。

第十条 调课、代课与停课

为稳定教学秩序,应严格执行教学进程表和课程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整的,要到教务管理部门办理调课、代课或停课手续。

1、调课: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表,提出调课方案,至少提前一天送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安排,教务管理部门将调课通知发给有关教师和班级后执行。

2、代课:教师因公、因病或因事(须有公差证明或请假批条)不能按课表上课时,可由教研组提出安排意见,•请其他教师代课,经教务管理部门同意后执行。

3、停课:规定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占用,不得随意停课。在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停课,半天以内须经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一天以内须经校长批准,由教务管理部门发出通知执行。全校停课达两天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停课后一般不补课,因节假日占去的课时也不补课。

第十一条 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及教师授课考勤

1、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用以考核学生出勤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内容包括:周次、授课日期、节次、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内容摘要、课堂纪律及出勤情况等。教学日志由教学管理人员每周检查。跨班级的选修课或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按专业教室建立教学日志。

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由学习委员填写,分单、双周设臵,每周星期一到教务管理部门更换。

2、教师授课考勤。教务管理部门实行教学值日巡课制,填写教师授课考勤表,对教师每堂课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作为教师授课工作量计算的主要依据,同时对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专任教师是否坐班由各学校根据教学管理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教学工作会议

教学工作会议包括教务例会、教师大会、教研会议、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主要用于布臵和检查各项教学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1、教务例会。一般每周召开一次,由教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管理部门其他负责人参加,必要时可扩大到教务干事和教研组长。主要内容:总结检查上周教学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研究重要教学工作和措施。教务例会要注重实效,并作好记录。

2、教师大会。每学期期初的教师大会主要是对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布臵。期中的教师大会主要是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期末的教师大会主要是对本期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并对下期教学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其他重要教学活动、重大事项应及时召开教师大会进行安排。

3、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主要听取教师、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要求。

第十三条 教材建设与使用管理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学校应设立教材管理委员会,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运行机制。

1、教材的选用

(1)选用教材的原则:必须全面、准确反映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有利于教师备课和教学,适应于学生阅读和自学。严禁使用盗版教材。

①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采用国家或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统编教材,专业技能课程优先选用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业部门推荐的教材。

②与统编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订购并按时向教师发放。其他教学参考书由图书馆订购,优先供应教师借阅。

③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向学生推销各种讲义、练习册等书物。

(2)选用教材的程序:先由教研组根据教务管理部门提供的教材征订书目和教材样本并结合以往教学使用情况集体讨论研究提出选用和备选意见,然后送教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教

务管理部门按开设课程的班级、人数、库存教材版本及数量统一制定计划,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组织预订、采购。

2、校本教材的编写。学校应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鼓励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专业课校本教材(讲义)、教辅,制作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自编校本教材(讲义)应由主编提出教材纲要(编写说明、适用范围、目录、内容提纲等),经学校教材管理委员会审核立项,由教务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主编组织编写。

3、教材使用管理

(1)教务管理部门应建立教材库,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人管理,做到防霉、防潮、防虫、防火、防盗。

(2)建立教材帐目和发放登记制度,严格教材采购、出入库手续和费用核算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3)保证教学使用,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新生最迟不晚于开课两周以内)。教师已任教过的课程且版本未变动,不再免费发放教材,非本人教学任务用书一般不得领用。

(4)教材要及时清理。过期的教材登记造册后经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审定、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进行处理,不得发给学生使用。

第十四条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各级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教学奖惩制度,分配制度,师资培训制度等);教学文件制度(专业及课程的教学方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制度;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制度;教学场所、设施、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图书及教材管理制度等。

2、教学管理制度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责成教学管理部门起草,并充分征求教师意见。一般制度由校长批准颁发;重要制度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由校长批准颁发;有关教职工在学校内的基本劳动权益方面的重大制度(教职工聘任、奖惩、分配原则和办法等)须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由校长颁布。

第十五条 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业档案。教务管理部门应设立专(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按要求对档案进行收集、建档、保管和利用。教学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16~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具体由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规定。重要教学档案应按学校档案管理的规定每年向学校档案室移交(学生成绩档案册在学生毕业当年移交)。

1、教学文书档案。按学年建档,主要内容包括:

(1)上级及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议、通报、通知、指令、批复、条例、规定、制度等文件;

(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3)中层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总结和会议记录;

(4)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的计划、总结;(5)学校教学工作的各种上报材料;(6)教学改革方案和总结;

(7)其他有保留价值的教学管理资料。

2、教学业务档案。按专业或学年建档,主要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2)教材使用情况;

(3)校历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选修课安排表、教师授课进度计划表、班级教学日志、教师授课考勤表;

(4)学期教学检查情况;

(5)学科考核、技能竞赛、技能抽查试题、标准答案、学生考试样卷和试卷(成绩、质量)分析表等;

(6)实验、实训、实习、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任务书;(7)专业调查研究论证资料;

(8)毕业生情况调查表及分析报告等。

3、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主要教学实绩的真实记录,应按个人(含长期外聘教师、校内兼职教师)立档,其中复印件必须要验看原件由验证人签字并加盖教务管理部门公章。教师业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简历;

(2)教师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3)历年任课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情况登记表;(4)教学总结、教师考核表;(5)教师奖惩登记及荣誉证书;(6)职务评定与晋升的审批表副本;

(7)本人参加科研活动成果的鉴定书,出版的教材或专著(包括内部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样本或复印件)及论文评选获奖证书;

(8)继续教育以及参加专业实践的有效证明材料;(9)其他应归入教师业务档案的资料。

4、学生学业档案。按专业、班级登记建档,主要内容包括:(1)学生考试答卷;

(2)学生各门课程的记分册;

(3)学生成绩(学分)档案册(可采用计算机管理)。

第三章 教学方案管理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方案)

教学计划是各专业的总体教学方案,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1、教学计划的种类: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

(1)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对同一专业各届学生的招生对象与学制、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培养规格、课程设臵与教学要求的一般规定,由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制定颁发,学校应认真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尚未颁发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学校应按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的要求,参照相近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该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2)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的预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业务范围要求,是对各专业每一届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

2、教学计划的结构:由文字说明和表格组成。

(1)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及内涵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不得擅自合并、分解、修改。

(2)招生对象与学制:

①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文科类专业可试行采用2年基本学制;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实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的专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1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3年。

②国家级示范(重点)、省级或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可举办面向已就业或待业的青年农民、进城农民工、退役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乡劳动者的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其中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3年、最长不超过6年;招收非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过3年。

(3)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定位。各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校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定位,毕业生要有明确的就业岗位(群)和就业指向。

(4)培养规格:说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态度。

(5)课程设臵及教学内容与要求:全面列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训实习)名称、教学内容要求及修业要求(必修、限定选修、任意选修)。采用“模块式教学”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学校,要参照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有关规定,科学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合理地设臵模块课程。

①公共基础课程(含课程实验实训及室外教学)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时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②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课(含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

课程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仪器设备通过试验、验证获取知识的教学活动。课程实训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技能训练项目与要求,运用实训设备训练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是指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实训指导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一门或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一般在校内实施。

顶岗实习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在真实的岗位上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培养职业技能的活动。

(6)专门化方向:列出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的名称和涵盖的内容。

(7)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仅实施性教学计划需要):按该届各学年的实际日历列出每个学期各种教学环节的计划周数。教学环节主要有:入学教育、军训、理论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公益劳动、毕业教育、考核、机动等。一般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

(8)课程设臵与教学时间安排表(教学进程表):包括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要列出各门课程的类别、顺序、名称、理论课程的总学时数、课程实验实训课时数、各学期的周数、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各学期考试、考查课程的安排,同时列出各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名称和教学时间安排等。实行学分制的应有各课程的学分数。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表要列出各实践教学环节名称、教学周数、开设学期。

①每周一般为28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对于从其它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要承认其相应的学习成绩或学分。

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

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教学时间安排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实训及实习累计总学时不少于半学年。

③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④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臵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3、教学计划的编制

(1)编制原则:

①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臵和教学内容。

②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③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④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⑤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臵、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灵活安排。

(2)编制程序:由教研组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后起草,教务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讨论并吸纳有关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经主管教学

副校长审定、校长批准后执行,并于新生入学前一学期的放假前4周内报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教学计划的执行。必须严肃、认真实施教学计划。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调整专业的服务方向及课程设臵、教学环节、学时安排等。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调整建议,教研组组织讨论并吸纳有关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经教务部门及主管教学副校长审定、校长批准后变更原教学计划。

第十七条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方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教学设施设备配备的依据。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含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均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结构

(1)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结构: ①课程名称。

②课程性质和任务。

③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或德育)目标。

④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般按基本模块、选修模块、实践(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模块分别列出课题及其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要求分为认知要求和能力要求,其中认知要求可细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能力要求可按课程实际对操作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⑤教学时数分配:确定理论教学课题和实践教学(课程实验实训)项目各自的教学时数。

⑥考核评价标准:确定考核方式及时长、考核内容、成绩评定办法等。

⑦说明:对执行该大纲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加以说明。如运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教法建议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设施及设备仪器和配臵,材料要求,学习方法指导等。

(2)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大纲的结构: ①实训(实习)的性质、目的。

②实训(实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或德育)目标、安全及环保目标。

③实训(实习)内容和基本要求。④实训(实习)时间分配。

⑤考核评价标准:按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实训、实习报告为辅的原则确定考核评价办法。

⑥实训(实习)场所、设备、工艺装备、材料、图纸等。

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公共基础课程采用教育行政部门统颁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已有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行业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学校应认真执行。同一课程颁发有多种同名的教学大纲,由教研组组织教师选用,经教务管理部门同意后执行。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尚无通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课程(含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或在课时及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等方面需做一定调整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1)编写原则:

①符合专业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 ②符合学生实际,理论够用、技能实用;

③与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则要弱化实验环节,强化实训及实习环节。

(2)编制(修订)程序:

由教研组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起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提出修改意见,经教研组讨论通过,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后印发给教师。

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全面领会所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对教材不应机械照搬,应作合理增删、调整章节顺序或课时数等处理。教学中应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内容。

第十八条 学期授课计划、实训计划及实习计划

1、学期授课计划是学期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任课教师在接到任课安排后,应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校历、教学进程表、教材并结合任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学期授课计划。

(1)学期授课计划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教师姓名、使用的班级和学期、采用教材的名称与版本。

②学情分析:指授课班级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已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学风、纪律情况;班级集体和个性特点等。

③教学目的和要求:指通过本学期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培养能力、素质提高方面的要求。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⑤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包括授课周次、章次、节次、课题(含阶段测验、复习、实验、实训)、课型、计划课时等内容。

⑥教学措施:包括拟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配备的教学设施、设备、仪器等。

⑦编制说明。

(2)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

①各学期每门课程均需编制学期授课计划。课时与进度相同的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也应编制各自的学期授课计划。

②任课教师应在开课后一周内将学期授课计划报教研组审核、教务管理部门批准。

③学期授课计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动,特殊情况必须调整时,应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理由,经教研组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管理部门批准。

2、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计划。由教研组组织相关教师按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规定分项制订,经实训实习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执行。其主要内容:

(1)实训(实习)的班级、人数;

(2)实训(实习)场所(单位)、分组与轮换、指导教师安排;

(3)实训(实习)内容、进度安排;

(4)实训(实习)安全与纪律要求。

第四章 教学过程(环节)管理

第十九条 备课(教学设计)

1、个人备课(教学设计)。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得照搬照抄教材、教参、网上教案和旧教案(课件),严禁无教案上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专业特点,按照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项目(任务)、教学重点、难点,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并合理选择设施设备、教具、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1)备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

(2)备学生: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备教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

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备学法: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备设备、备教具: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设备、教具、学具、模型、挂图、视频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6)备教学过程:根据课型及采用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①理论课型的一般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主题探究;及时反馈,达成目标;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②实践课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情景设臵、提出任务;知识讲解、操作示范;独立探索、制定计划;协作学习、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学习评价。

2、集体备课。同教材、同进度、2人以上任教的课程,应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行集体备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贯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统一教学目的、内容、进度、重点难点、考核内容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等。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2 次。

3、编写教案(课时计划)。教案(课时计划)是对教学设计结果的表达。根据中职学校2节课连上的实际,理论课一般每2节课一个教案,实践课可以按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项目(任务)编写教案。

教案按载体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按教案编写要求、运用文字处理等软件制作并储存在计算机外部存储器上的文档。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教学软件),课件(教学软件)是以教案为基础、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的、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文件(教学软件)。可以试行用电子教案取代纸质教案,总结经验,逐步过渡到无纸化教学,但课件(教学软件)不能代替电子教案和纸质教案。

(1)教案的结构:一般应包括首页、教学过程和教学后记三个部分。首页应反映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应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因材施教的构想与创意;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应反映教学得失与改进措施。

①理论课程教案应有课题、课时、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编写日期、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或德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型、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板书(课件)设计、本课小结、课内训练及课后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部分。

②实验课教案应有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的误差及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部分。

③实训(实习)课教案应有实训(实习)课题、技能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工艺规范、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实训(实习)报告的要求、实训(实习)场所及设施设备要求等部分。

(2)教案的详略:教案的详写(详案)与略写(简案)是指教学过程部分写得详细还是简单,其它部分都要写清楚,无所谓详简。详案要求内容全面、周密;简案相对精炼、简单,主要写讲授要点。一般第一次讲授的课程及教材改版的课程都要求写详案。

(3)备课提前量:任课教师在开课前一般应备有满足一周教学需要的教案,学期中每门课应至少有2节课的提前量。

第二十条 授课(教学实施)

教师授课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民主、和谐地组织教学。课前准备(教具、设备仪器、模型等)要充分;课后要及时写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1、理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严格守时、注意形象。每一堂课教师应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按规定的时间上课,不私自调课、停课。课前要清查学生人数,发现学生异常缺课要及时向班主任或学生管理部门通报。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衣着整洁、款式大方,不穿过于暴露的服装、不穿拖鞋,不浓装艳抹,不留怪异发型。教态亲切、和蔼。不抽烟、不坐讲。上课期间不使用通讯工具。

(2)目的明确、教书育人。要明确教学目的,确保所授知识及技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突出能力的培养。既教知识,又教思想,在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3)把握进度、突出重点。要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进度。不任意增减教学内容,不平均使用力度,重点内容要着重分析和讲解。

(4)注重启发、突破难点。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逐步引导,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分散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语言艺术、教学直观。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英语教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授课语言精炼流畅、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表达准确、紧扣主题、声情并茂,语速适当。不讲与课程无关的闲话,严禁发表有政治性错误的言论。要充分运用电

化教学设施设备、仪器(器材)、模型、仿真技术、图表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要积极运用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6)板书工整、课件美观。板书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教学需要除外),字迹要清晰,容易辨认,不写未公布实行的简化字,版面布臵要合理。课件视觉效果好,能有效辅助教学。

(7)严格要求、爱护学生。要维护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使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评价,讲究批评的艺术,不得以任何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驱赶学生,严禁指派或允许他人调用学生。上下课师生应互致问候。

2、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1)目的任务明确。每次实验实训都有具体、适量的任务,实验实训目的明确。

(2)准备充分。实验实训任课教师要与实验员(实训指导教师)一起做好实验实训前的准备,并对实验或实训项目试作。做好学生分组安排。

(3)督促预习。严格要求学生实验实训前预习教材、实验指导书。

(4)精心指导,保障安全。学生实验实训前,教师应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强调安全制度。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回

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要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离开实验实训室、不得闲聊、不做其它事情。

(5)课后及时清理。实验实训结束时,教师要检查学生实验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将实验实训器材按原顺序放好、做好清扫工作。认真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发现破损要及时报告按章处理。

(6)评价总结。实验实训后教师要对实验实训结果(作品或服务)和实验实训报告进行评价,评定成绩。

3、综合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做好动员。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训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实训动员,强调安全和纪律。要检查实训设施是否齐备、教师和学生是否着工作服装。

(2)实行“做中教”。结合相关理论讲解训练目标、工艺规程和操作要领,并进行操作示范。

(3)实行“做中学”。耐心指导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巡回辅导。

(4)保障安全,维护纪律。监督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若发生事故,应及时负责处理,并做好事故记录,及时报学校主管部门。认真记录学生实训中的纪律表现,及时教育引导。

(5)实训后教师要对实训作品和实训报告进行评价,以学生作品为主、以实习报告为辅综合评定成绩。

(6)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能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4、顶岗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实习单位还要与学生本人或家长签订书面协议。

(2)要认真检查实习准备情况,进行学生实习动员,讲清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学生要写好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和思想总结。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督促实习单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不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不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不超过8小时。

(4)在学生人数比较集中的实习单位,学校应派驻辅导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对其他实习单位,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5)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实习报告为辅评价学生实习成绩。实习作品来源于生产、服务现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5、教学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教案中教学反思(后记)的数量不得少于教案数的1/3。

第二十一条 课外教学训练

课外教学训练是课内教学的延续,是学生通过自主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1、课外教学训练的形式: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教材、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实习报告、制作、操作性作业等,体育课的课外作业是早操、课间操。实践操作性作业应根据专业条件占适当的比重,重视检查与指导。尽可能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布臵不同要求的作业。

2、课外教学训练的要求

(1)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性能力训练与提高性能力训练相结合,逻辑思维性训练与直观操作性训练相结合。贴近工作与生活实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份量适度、难度适当并呈梯度分布。

(2)教师对布臵的课外书面作业(课业)应预先试做。要及时批改,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并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对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

(3)教学管理部门对课外教学训练量要有明确的要求。教师批改作业量,公共基础课一般每4-6节新课批阅一次作业(包括实验报告、作文、书法作品、读后感等),专业技能课一般每8节新课批阅一次作业(包括实验实训报告)。

第二十二条 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类指导不可少的一环。

1、辅导答疑可定期或不定期采用集中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区别不同情况,确定辅导内容,对缺课学生应及时予以补课。

2、集中辅导答疑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在早、晚自习进行,并进行考勤。

第二十三条 选修课与第二课堂活动

1、选修课是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限定选修课是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的知识、能力范围、专业技术方向而分设的深化、拓宽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学生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自身实际,在本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限定选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读某几门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限定选修课的开设,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结合。

任意选修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兴趣特长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趣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修读,并取得规定的学分。任意选修课的开设,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

选课的基本程序:

(1)公示选课安排,提供选课指导。每学期结束前2个月,学校应公布下学期拟开设的选修课安排意见(课程名称、学分、主要内容、开课时间等)。各教研组要依据本专业发展形势和就业趋向,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

(2)学生选课。学生在规定的选课时限内随机选课。选课结束后,人数不满20人的课程学校可以取消,但必须向学生公示并给学生补选或改选机会。

(3)选课过程一般在学期结束前1个月完成,并按课程打印出选课学生考勤表,在下达下学期任课安排时,一并交任课教师。

(4)任课教师要加强选修课的课堂考勤。凡缺课达三分之一者,应取消其考核资格。

2、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增长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各项课外活动都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有教师辅导,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内容健康。有课时和考核标准的第二课堂活动,经过教务管理部门审批,可以和选修课、技能考核相结合,纳入学分。

(1)要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每天能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在内)。要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组织好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美育活动。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和专业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组建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各种文学、艺术兴趣小组;开展文艺演出和诗歌朗诵、演讲、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摄影比赛等活动,培养健康的情趣,培养学生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中职学校每年应举办一次艺术节。

(3)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外活动。学校可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组织各种专业技能训练队、专业兴趣小组、科技服务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武和岗位练兵,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室应创造条件在课外时间向学生开放。

(4)组织各种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经常举办各种德育教育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推广、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和开展环境保护、人口政策宣传、扶贫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向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第二十四条 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和管理

考核是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检查。凡教学计划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应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考核改革,要对传统的主

要注重书面考试的方式在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把终结性评价与过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与职业技能核心培养目标相适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接轨。

1、学校考核评价

(1)考核类别。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类。每学期一般安排2~4门考试科目,其余为考查科目。每学期的考试、考查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不得变动。

①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口试)、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考评、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采用并突出技能考核。一般举行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或期中、期末进行。考卷类型分为开卷和闭卷,根据课程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由教务管理部门决定。笔试时间一般为90~100分钟,口试的准备时间为40分钟,答题最多20分钟,实操考试时间视考试内容具体确定。

②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平时考核的方法。按教学计划确定的考查课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方法,如课外作业、实验报告、实训报告、课堂提问、实验实训操作、单

元测验、案例分析、项目任务等,一般随堂进行,不得采用试卷进行考查。

(2)命题和试卷管理

①命题管理。由教研组制订命题方案(或编制双向细目表),有条件的学校及课程要按教考分离方式安排教师命题。

考试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全面检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命题范围原则上是该课程本学期的全部内容。试题覆盖面要广、突出教学重点,题目量适当;题型要多样,除必须熟记的知识外要避免出靠死记硬背回答的题目。

试卷应有一定的梯度,基本题、水平题、提高题结构一般为7:2:1;区分度要强,题量适中,便于分辨学生成绩的优劣,考试成绩力求符合正态分布。

每门课程应拟定水平与份量相当的两份试卷,并附有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可采用A、B制命题组卷(参加A类试卷考核及格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参加B类试卷考核合格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75%)。实行分层教学管理的,应按分层教学大纲命题组卷。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较稳定的课程要逐步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

②试卷管理。同一学期、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同的班级应采用同一试卷。已考过的试卷不宜作为下一次考卷。

各科试卷应于考试前3周送交教务管理部门。试卷在命题、印制、分卷、保存过程中,应严格保密,教师辅导学生复习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学生透露或暗示题意。

(3)考务管理

①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风、考风教育,教务部门要制定考试纪律、考场规则,监考员职责。各班主任在考前要做好备考动员工作。

②考试的组织与实施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各班考试课程、考试日期、考场编排、监考人员安排,经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于考前一周印发给各班级和监考人员。

③教务管理部门在考前一周公布考试纪律、考场规则。④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前安排清理考场。考试期间主考(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巡查考场秩序,处理考试中突发事件。

⑤每个考场安排两名监考员,考生实行单人单座,监考员要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考场规则。在考试中,发现违纪行为者,提出警告并及时制止,对情节严重者报主考处理,并填好考场记录。

⑥口试由两位老师主持进行。考生在教师点名后才可进入考场,抽领试题并在预备室(席)进行准备,学生按照准备依

次答题并交出准备草稿。口试完毕,由两位教师合议后,宣布成绩。

⑦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后,及时整理试卷和考场记录,对已查实旷考、违反考场规则的学生及时进行处理,报主考审批后,向全体学生公布,引以为戒。

(4)评卷与成绩评定

①评卷。由教研组组织评卷,一般应集中评卷,尽可能采取流水阅卷方式。教师评卷要严肃、认真、公正,按评分标准给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

考试后三天内要结束阅卷评分工作,任课教师将所教班级的学生记分册、试卷及试卷分析送教务管理部门,同时提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名单。评阅后的试卷和学生成绩一经上报,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若须改动,应经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会同教研组长和阅卷教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被认定方可更改。

②成绩评定。考试科目成绩按百分制和学期评分制评定。期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评定。

考查科目根据平时至少二种以上形式5次以上的成绩评定学生课程考查成绩,优先按百分制评定,其次可按优秀(优)、良好(良)、及格、不及格评定(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为:90-100分为优、80-89.5分为良、60-79.5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体育课考查要从学生身体条件和体育基础的实际出发,对男女学生应有不同标准,对患有某种疾病而短期内不能治愈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经指定医院证明,教务管理部门批准可减免考查项目。

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要形成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知识考核和过程考核为辅的考核制度,建立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③补考与重修。实行学年制的学校,对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应按规定组织补考。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尚未取得已考课程学分或没有达到规定累计学分的学生,可按学分制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组织补考、安排重修或选修其它课程。

(5)试卷分析。凡是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核的考试科目都要在阅卷后由任课教师填写试卷分析表。其内容一般包括:试题构成、学生成绩情况及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答题情况及分析、通过考试反映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的意见等。

教务管理部门要按试卷评分标准抽检评卷质量。

2、社会化考核评价

有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应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评价方法,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十五条 教学责任事故处理

1、教学责任事故级别。教学责任事故包括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事故,一般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责任事故、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严重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事故级别:

(1)一般教学责任事故指持续时间较短,影响面不大,程度不深。

(2)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指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面较大,程度较深。

(3)严重教学责任事故指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损害学生权益或学校声誉的事故。

2、教学责任事故的处理办法。出现教学责任事故后教务管理部门应了解情况,分清责任,及时进行教学责任事故登记,区别情节轻重提出处理意见。情形严重的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告学生的监护人。

(1)对一般教学责任事故,责任者应先作书面检讨,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减计一定的工作报酬。

(2)对重大教学责任事故,责任人应作书面检讨,由教务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教学副校长,进行部门通报批评,当年不能评优,扣发当月奖金。

(3)对严重教学责任事故,由教务管理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对责任人进行全校通报批评,责任人当年的考核为不称职,扣发事故责任人该学期奖金。对情节严重且认错态度不好者,由学校按严重程度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在职务上作低聘、调离以至解聘等处分。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者,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学实绩的依据。每学期结束时,教师要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写出教学总结。教学总结要突出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观点明确。

教学总结的基本内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主要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第五章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第二十七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通过采集、处理和利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价,并做出改进决策的教学管理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考核体系,采用文化基础课抽考、专业技能抽查、专业技能竞赛、教学评估、教育督导等方式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

学校要通过教学检查、内部教育教学督导、听评课、学生评教、学生学业考核、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第二十八条 学生质量评价

学生质量评价以主要以学生素质和毕业生质量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以学生的职业资格获证率和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率、就业满意率为评价的核心。

1、学生素质评价指标

(1)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8%以上;

(2)学生到课率达到95%以上,在校生稳定率90%以上,校内考试考核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生体质达标95%以上;

(3)公共课和专业课抽查考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专业技能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

(4)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认证获证率达到90%以上,其中获得中级证书的比例达到15%以上。

2、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

(1)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到60%以上;

(2)毕业生就业稳定率达60%以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待遇、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第二十九条 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方式,是获取教学质量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学检查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检查各阶段、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也要检查各教学班级和有关教学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

在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学校教育教学督导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组成检查组实施检查,检查分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

对教学检查的情况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要向教师个别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每次教学检查都应有书面总结(报告)。

1、定期教学检查是在教学进程的某一阶段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的全校性综合检查。一般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期初查准备、期中查进程、期末查效果。

(1)期初的教学检查安排在学期正式上课前后一周内进行。主要检查内容:任课教师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实训、实习计划)和教案(提前量);课表编排情况;教室安排情况;实验实训室设施器材准备情况;教材到位发放情况;学生报到、注册情况;开学初的教学秩序等。

(2)期中教学检查是对教学工作运行情况的全面检查。主要检查内容:

①教师的教学实施材料。包括教案、作业批阅记录、听课记录等。

②教师教学情况。包括师德师风、学期授课计划(实训计划、实习计划)执行进度情况、课堂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情况、辅导情况、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教学改革等。

③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学生评教方式,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

(3)期末教学检查要全面检查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教学质量。主要检查内容:

①期中教学检查的全部内容。

②学生学业考核情况。包括试卷质量、考风考纪、评卷情况、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等。

③下个学期教学安排。包括下学期开课、任课、排课准备情况。

2、专项教学检查是针对学校在某一时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部门进行的专项检查。如对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对某项实践教学工作检查、对某项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等。

专项检查事先要确定课题,拟定检查提纲,明确检查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时间安排,注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专项检查采取现场考察、操作考核、审查资料、专家论证、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进行,专项检查后要有检查报告,做出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第三十条 听评课

听评课既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总结经验、监控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

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管理部门领导、教育教学督导人员每学期听课在10节以上。

1、听课方式

(1)定时听课:即按计划有组织的听课。一般是听课前将听课人、听课时间、地点等通知给授课教师的一种方式。

(2)不定时听课:即临近上课时与授课教师打招呼后直接进入课堂听课的方式。

除教务管理部门安排的定时听课,各类人员均可采用不定时听课的方式,随机听课。

2、听课要求。每次听课都应做听课笔记,记录授课的全过程,并写出评课意见,真实、客观、公正地填写•教师听课评议表‣。

对于定时听课,课后要组织评课,且授课教师也应参加,评课内容包括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程序、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教师教学基本功、评学法指导、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评教学效果。

对于不定时听课,听课教师应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授课教师作简短交流。

第三十一条 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是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和相互比较形成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意见,从学生角度反映了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为教师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反馈信息,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改革。

1、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作业和辅导等。每一评价项目分A(优秀,权重1)、B(良好,权重0.8)、C(合格,权重0.6)、D(不合格,权重0.4)四个等级,所有

评价项目的加权分之和即为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分,取所有班级参评学生对每位任课教师的综合评价平均分为评教结果。

2、学生评教的实施。由各教务管理部门组织,以教学班为单位,由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组织具体实施,每学期1~2次。第一次在期中教学检查时进行,每班抽约1/3的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各门课程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第二次在期未教学检查时由教务管理部门组织抽查。

3、评教结果的使用。由教务管理部门以不公开的形式将评教结果反馈至教师本人。评教结果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年终考核和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一项依据。

第三十二条 技能抽查

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市教科院职成所,负责抽查测试计划、标准的制定及实施。

1、抽测对象为全市中职学校在籍二年级学生。专业技能抽测以学校为单位,抽测专业的在籍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随机抽取10人参加测试;人数大于100人,随机抽取10%的人参加测试。

第三篇: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1总则:

1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

2、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德育为首,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培养良好的育人氛围。

4、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5、学校应树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质量观,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2专业、课程教材管理:

7、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课)和专业技能课程。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为必修课;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为选修课。学校应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学校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取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学校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

3教学计划大纲管理:

9、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或全国行业教育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本校具体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相应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实习教学计划以及对教学计划的说明。实习教学计划包括: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实习课题和实施要求、实习安排、时间分配。公共占三分之一,技能占三分之二,顶岗实习安排半年或一学年。

10、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基本信息部分:课程名称、总学时数、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学分制、课程类别、开课对象、开课单位、选修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主题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简介和教学大纲文本。内容简介阐述开设本课程的意义,提出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教学大纲文本包括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同有关课程的联系、成绩考核方式等。附列本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教学设施。4教学行政管理:

12、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教学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分为学校教学计划、教科研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课程授课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具体工作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拟定,经教研组全体人员讨论通过,报教导主任审批后执行。每学期由相关部门检查2次,学期结束

前作出书面总结。其中课程授课计划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程表按学期制定。由说明和授课计划表两部分组成。说明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授课计划表包括周次、授课顺序、章节内容摘要、学时安排、实验安排、作业安排、考核时间和方法等。

14、教务常规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教学档案、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包括准备教学文件和教材、制定校历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班级日志,下达教学任务书。教学进程表主要包括班级、班主任、课程名称、学时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周数安排、考试日期。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班级日志由周次、日期、节次、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作业、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组成。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包括教师工作情况登记表、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论文、著作、教科研成果材料,考评及奖惩材料,业务、技术培训材料,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聘约复印件。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包括录取名单,学籍卡、保留入学资格、休学、复学、转学及奖惩等文件,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计表,各学期、各学年的成绩、学分统计、评语汇总等。5教学过程管理:

15、备课:①备大纲:应熟悉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要点,了解所授课程在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及要求。②备教材:应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内容应反映行业一线的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意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③备学生:应深入学生,了解其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与困惑疑点,心理特点与个性差异,思想情况与精神状态。④备德育渗透: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把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⑤备方法和手段:应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⑥备能力培养:应重视能力目标的确定,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训练的规律,通过预设有效的策略,达到培养技能、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专业课教学应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将专业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目标要求,科学地分解到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⑦编写教案:教师应提前写好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教具,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程序,关键步骤和教学细节的设计、预设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提倡教师进行学案研究。⑧创新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借鉴他人的成果,更要坚持自主创新。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接受能力和所授课程的实际设计教案。

16、授课①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校内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大课堂的理念,课堂

不仅包括教室,还应该包括室内外实训车间(工厂),实验实习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②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动手为主线的原则,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和职业道德教育。③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倡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要坚持改革开放式教学,把课堂教学与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⑤要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重要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授课。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传授内容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清晰、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操作技能演示规范,课堂练习数量适度、有针对性、板书工整、有条理,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等。⑥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等;要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

17、作业与课外辅导:①课后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应具有启发性、代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的培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认真探讨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形式及检查指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既要布置巩固理论知识的书面作业,也要布置提高学生能够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并重视对实践操作性作业的指导。③应布置适当的预习性作业,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难度适宜。④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要探讨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面向全体、兼顾重点,不断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对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及时讲评。⑤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应坚持分类辅导的原则,提高辅导实效。

18、实践教学①学校应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验实训教学。②实验实训课前,指导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③有关教师在上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实验实训前,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向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实验实训方法、操作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④实验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向学生宣讲《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学生,指导教师应当停止其参加实验实训,防止事故发生。⑤教师在指导实验实训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成绩考核①学校考核应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考试、考查等方式。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口试与笔试、开卷语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鉴定等形式考核。②考试命题应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况,应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题型比例恰当。教考分离,并逐步建立考试题库。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明确改进教学的目标。20、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

21、顶岗实习①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后,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制定,包括实习任务、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学习单实习成绩评定。②实习前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布置实习任务。

6教师教学管理

23、教师教学管理①教师应了解所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所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了解相关课程的顺序;专业课教师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具备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争取获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双师型‘’教师。②教师应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的同时,自觉坚持听课和参加评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应做好听课记录和听课后的简评。③教师应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和教育教学专著,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应用型教学研究论文,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④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生产实践。⑤学校应制定继续教育和学历层次提高计划,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⑥学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应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坚持听课,有计划地开展校内汇报课或研究课,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7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

25、校本教学研究:学校应依托自身的资源和特色,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核心开展校本研究。应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贯穿于校本研究的全过程.①

学校应加强教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通过拟定计划、制定制度、开展活动等,创新教研形式,突出教研实效,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推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开展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解决本校据教学存在的问题。②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由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室,负责全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理工作。③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理论,探讨职业教育教学规律。④⑤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在把握教改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确立实验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成果推广工作。在教改实验中要重视校企合作,使教改实验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教研工作目标:以人为本,以研促教,开拓创新,服务学校。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双师型

8、教学设施:实习场所、实验室设施、电化教室、计算机房设施、图书室、体育场(馆)。教学公开课、研究课的基本要求:要代表本专业(学科)的较高水平,要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做到教育性与知识性、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科学性与艺术性、方法与效果等方面的统一。教学公开课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先进形象,在本学科处于领先位置。教学公开课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展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创造性:做到教学内容处理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的创造性、教学表达方式的创造性。教学研究课应具备一定的导向性。教学研究课应该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即在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构思教学设想,研究教学特色,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教学研究课成为听课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

优质课: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和交流成熟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任务驱动法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精)

1总则: 1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 法》制定。

2、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学指导 思想,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 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 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德育为首,突出以诚信、敬业 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 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 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 形成具 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 培养 良好的育人氛围。

4、学校应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积 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符合职业教育特 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5、学校 应树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 教学质量观, 推进教学管理制 度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具有职 业教育特色的人才评价标准 和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 制度。

2专业、课程教材管理:

7、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课 和专业技能课程。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为必修课;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资 源、现代科学技术为选修课。学校应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 能力。学校应当按照相应职业 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取 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 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内容应紧密联系 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 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学校应当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 际,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开 发教学资源, 编写具有鲜明特 色的校本教材。

3教学计划大纲管理:

9、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或全 国行业教育职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的 指导性教学计划, 制定本校具 体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实施性 教学计 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 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 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相应要 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 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课程设置 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实习教学 计划以及对教学计划的说明。实习教学计划 包括:实习教学 目标、教学实习课题和实施要 求、实习安排、时间分配。公 共占三分之一, 技能占三分之 二, 顶岗实习安排半年或一学 年。

10、教学大纲 的主要内容 基本信息部分:课程名称、总 学时数、理论教学时数、实践 教学时数、学分制、课程类别、开课对象、开课单位、选修课 程、教材及参考资料。主题内 容包括课程内容简介和教学 大纲文本。内容简介阐述开设 本课程的意义, 提出教学内容 选择的原则以及对教学内容 和教学方法的建议;教学大纲 文本包括课程性质、目的和要 求、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和课 时安排、教学方法、同有关课 程的联系、成绩考核方式等。附列本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实 训仪器设备、教学设施。4教学行政管理:

12、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教学 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 分为学 校教学计划、教科研部门工作 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课程 授课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主 要由学期工作目标、重点工 作、主要措施,具体工作安排 等基本内容组成。由教研组长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拟定, 经教 研组全体人员讨论通过, 报教 导主任审批后执行。每学期由 相关部门检查 2次, 学期结束 前作出书面总结。其中 课程授

课计划 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 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程表 按学期制定。由说明和授课计 划表两部分组成。说明部分包 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 进度、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授课计划表包括周次、授课顺 序、章节内容摘要、学时安排、实验安排、作业安排、考核时 间和方法等。

14、教务常规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教学档案、学籍管 理。教务管理 包括准备教学文 件和教材、制定校历表、作息 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班级日志,下达教学任务书。教学进程表 主要包括班级、班 主任、课程名称、学时数、理 论和实践教学的周数安排、考 试日期。课程表 包括全校总课 程表、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 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班级日 志 由周次、日期、节次、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作业、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组成。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包括教师 工作情况登记表、教师的教学 经验总结、论文、著作、教科 研成果材料,考评及奖惩材 料,业务、技术培训材料,学

历证书,任职资格、聘约复印 件。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包括录 取名单,学籍卡、保留入学资 格、休学、复学、转学及奖惩 等文件, 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 计表, 各学期、各学年的成绩、学分统计、评语汇总等。5教学过程管理 :

15、备课 :①备大纲:应熟悉 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要点, 了解 所授课程在班专业教学计划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所教学 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明 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及要求。②备教材:应正确把握教学内 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教学 内容应反映行业一线的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意补 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 新方法。③备学生:应深入学 生, 了解其知识水平与接受能 力,思维方式与困惑疑点,心 理特点与个性差异, 思想情况 与精神状态。④备德育渗透: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把加强 思想品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 来。⑤备方法和手段:应因材 施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 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⑥ 备能力培养:应重视能力目标 的确定, 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 训练的规律, 通过预设有效的 策略,达到培养技能、提高训

练质量的目的。专业课教学应 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与技能训 练紧密结合, 将专业技能训练 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科学地分 解到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过 程、教学环节。⑦编写教案: 教师应提前写好教案。教案包 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拟采用的教 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教具,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程 序, 关键步骤和教学细节的设 计、预设的练习、作业,板书 设计等。提倡教师进行学案研 究。⑧创新备课:教师备课既 要借鉴他人的成果, 更要坚持 自主创新。应在集体备课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 学生接受能力和所授课程的

实际设计教案。

16、授课 ①课堂教学应改变以 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校内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 念,树立大课堂的理念,课堂 不仅包括教室, 还应该包括室 内外实训车间(工厂 ,实验 实习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②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教 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动手 为主线的原则, 应根据不同教 学内容和不同课型, 采取有针 对性的教学策略, 并应根据不 同专业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 想政治和和职业道德教育。③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大力提倡教、学、做紧密结合 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案例 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

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 法,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 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 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 要 坚持改革开放式教学, 把课堂 教学与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实 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⑤要围 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 能力这一重要目标, 按照教学 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授课。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传 授内容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贴近生产实际,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语言清晰、准确、生动, 具有启发性, 操作技能演示规 范,课堂练习数量适度、有针

对性、板书工整、有条理,课 堂教学结构合理等。⑥课堂教 学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反 思。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反思自己 的教学行为, 反思学生学习中 的闪光点或困惑等;要养成写 教学日记的习惯。

17、作业与 课外辅导 :①课后作业内容应 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 要求,应具有启发性、代表性 和针对性,有助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的培养。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 认真 探讨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形式 及检查指导的方法, 提高学生 的综合职业能力。②既要布置 巩固理论知识的书面作业, 也 要布置提高学生能够动手能

力的实践操作性作业, 并重视 对实践操作性作业的指导。③ 应布置适当的预习性作业, 促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要注意分量适 当, 难度适宜。④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要探讨作业批 改方法的改革,面向全体、兼 顾重点, 不断提高学生作业质 量。对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 题,要认真记录,及时讲评。⑤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 要补充, 应坚持分类辅导的原 则,提高辅导实效。

18、实践 教学 ①学校应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青 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 的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合 理制定相关课程实验实训教

学大纲,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 展实验实训教学。②实验实训 课前, 指导人员必须认真做好 准备工作。③有关教师在上课 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实验实 训前, 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 预习情况, 向学生讲解有关知 识、实验实训方法、操作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④实验实训 前,指导教师应向学生宣讲 《学生实验实训守则》 和有关 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及 操作规程的学生, 指导教师应 当停止其参加实验实训, 防止 事故发生。⑤教师在指导实验 实训过程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 独立操作、独立观察、独立思 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19、成绩考核①学校考核 应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 价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考 试、考查等方式。考试可采用 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口试与 笔试、开卷语闭卷相结合等形 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作 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 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 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鉴定等 形式考核。②考试命题应根据 学科教学大纲, 充分考虑学生 学习状况, 应重视考核学生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各种题型比例恰当。教 考分离,并逐步建立考试题 库。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

量分析,明确改进教学的目 标。20、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 练

21、顶岗实习①是职业学校 学生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后, 为毕业 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由学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安 排学生进行专业岗位能力训 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半工半 读。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由学 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 规格要求制定,包括实习任 务、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学习单实习成绩评 定。②实习前应组织学生开展 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布置实习任务。

6教师教学管理

23、教师教学 管理①教师应了解所任专业 的培养目标, 明确所任课程的 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在教学 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教 学大纲和教材体系, 了解相关 课程的顺序;专业课教师应及 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态 势,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具备 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 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 并争 取获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 证书, 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 化教学,成为‘ ‘双师型‘’ 教师。②教师应在完成学校规 定的工作量的同时, 自觉坚持 听课和参加评课活动。教师每 学期听课不少于 20节,并应 做好听课记录和听课后的简 评。③教师应有目的地阅读专 业书籍和教育教学专著, 不断

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 更新教 育观念。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 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 应用型教学研究论文, 不断总 结自己的教学方法。④学校应 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 生产实践。⑤学校应制定继续 教育和学历层次提高计划, 制 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 ⑥学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 培养,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负责 指导, 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能 力和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应制 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坚持听 课, 有计划地开展校内汇报课 或研究课,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 力。

7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

25、校 本教学研究:学校应依托自身 的资源和特色,以教师为主 体, 以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核心开展校本研究。应将自 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贯穿于校本研究的全过程.①

学校应加强教学研究的领导 和管理,通过拟定计划、制定 制度、开展活动等,创新教研 形式,突出教研实效,形成教 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推动教师 进行教学反思, 开展叙事研究 和行动研究, 解决本校据教学 存在的问题。②学校应从实际 出发, 建立由专兼职骨干教师 组成的教科研室, 负责全校的 教育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 理工作。③学校应建立和健全 学科教研组, 组织教师系统的 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理论, 探 讨职业教育教学规律。④⑤学 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形 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 在 把握教改目标的基础上, 根据 实际需要,确立实验课题,有 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 试验, 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 成果推广工作。在教改实验中 要重视校企合作, 使教改实验 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教研工作目标:以人为本,以 研促教, 开拓创新, 服务学校。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 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双师型

8、教学设施:实习场所、实 验室设施、电化教室、计算机 房设施、图书室、体育场(馆。教学公开课、研究课的基本要 求:要代表本专业(学科的 较高水平, 要体现新的教学思 想和教学理念;要做到教育性 与知识性、主导作用与主体作 用、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科 学性与艺术性、方法与效果等 方面的统一。教学公开课应具 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先进形象, 在本学科处于领先位置。教学 公开课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 想指导下开展的创新型课堂 教学模式, 应重点突出三个方 面的创造性:做到教学内容处 理的创造性、教学方法运用的 创造性、教学表达方式的创造 性。教学研究课应具备一定的 导向性。教学研究课应该有明 确的研究方向, 即在现代课堂 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构思教学 设想,研究教学特色,形成浓 厚的教研氛围, 使教学研究课 成为听课教师相互学习借鉴 的平台。

优质课: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具有一定 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推广和 交流成熟的教学经验, 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 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 基础的教学法, 案例本质上是 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 没 有特定的解决之道, 而教师于 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 者的角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 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 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任务驱动法的教与学的方式, 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 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围绕任 务展开学习, 以任务的完成结 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 改 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主 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 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 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 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 方案、解决问题。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 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 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 中遇到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的 兴趣, 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 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学方法。

第五篇: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依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加强体育健康教育,进行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第三条 本规范所指教学管理工作包括专业设臵、教学常规管理、教师教学工作与继续教育、实习实训管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 专业设臵

第四条 学校专业设臵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各地、各校应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优化现有专业,新设紧缺专业,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协调发展。

第五条 学校专业设臵应以教育部2010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基本依据,自主开设、调整和停办专业。支持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设臵符合全省和各地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支持和引导区域、学校之间专业设臵的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确保质量。避免专业盲目设臵和重复建设。

第六条 学校设臵专业须具备的条件,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臵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

[2010]9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学校设臵专业应遵循以下程序:

1、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进行专业设臵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2、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组织相关行业、企业、教学专家进行论证;制定规范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文件。

3、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4、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未经审查备案的专业,不能开办。

第三章 教学常规管理

第八条 教学文件

1、基础教学文件

(1)指导性教学计划 指导性教学计划是指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学校教学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研究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分析指导性教学计划与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综合职业素养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是由学校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组织制定。

原则 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允许在指导性教学计划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但必须完成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心理健康课的开设要求;完成指导性教学计划中针对相关专业所需的主干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要求,不得随意删减必需的专业课程;完成指导性教学计划总教学周数和总教学时数,保证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开设时数之比达到4:6;完成课间实习、毕业实习等。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所作的调整需以相关会议纪要的形式加以说明。

学校可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研究制定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或以任务(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等。新型课程体系的创建,旨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提升毕业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和就业能力。但绝不能借工学结合的名义以工代学,以工代教,无视职业教育规律,无视培养目标的实现,扰乱中等职业教育秩序。

程序 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由教务部门组织学校专业负责、专业教师在专业调研、分析毕业生社会评价、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并聘请行业专业共同参与拟定,教务工作会议(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学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三个月提出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得随意更改。特殊情况确需更改时,需说明更改理由、更改内容、起效时间等,教学副校长和校长审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教学大纲 部颁教学大纲是指导性教学文件。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后,可依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在满足指导性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制定实施性教学大纲。指导性教学大纲或实施性教学大纲是教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实施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严格执行。

(4)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教函[2009]270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立项教材目录>的通知》(川教函[2009]346号)要求,选用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编写、审定出版的规划教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编写、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教材及教辅读物,坚决杜绝任何自发编写和擅自使用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材和教辅读物的行为。专业课教材应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依据用人岗位的需求变化,职业学校可少量编写校本教材作为本校教学的补充,但不得将它替代规划教材供学生使用。校本教材须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职教教材审定委员会批准后方要在校内使用,不得对校外出售使用。

2、教学组织和管理文件

学校教务部门要以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前提,于新学年开始前三个月制订并下达校历和教学进程表,于开课前至少提前一个月下达教学任务分配表、教师教学任务分配书,于开课前至少提前一周下达课程表等教学组织文件。于开课前下发空白教学日志、教师辅导记录册、教师工作记录册、成绩登记册、教研活动记录册等。备好调课申请记录、命题细目表、审题记录、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等教学管理文件。

3、教师编写的教学文件

学校教务部门要组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下达教学任务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教案和讲稿,于开课前至少提前一个月组织审批学期授课计划;于开课前至少提前一周检查教案和讲稿的准备情况。

学校制定教学管理文件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建立文件归档制度,及时将教学管理文件归类存档。建立教师档案。

第九条 教学实施监控

1、学校要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教学文件,认真制定教学管理文件,组织教学实施,真实记录教学实施过程,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2、学校教务部门和专业部要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审批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一经批准,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要依据学期授课计划检查教师编写的教案和讲稿,以了解教师备课的内容、质量和进度。要检查教学日志、随常听课,巡视课堂,以了解教学效果、教学进程和学期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要检查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辅导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课后工作质量。要及时反馈教学检查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学校要规范教材使用。学校教务部门应提前一个学期做出教材使用计划,报教学副校长审批后组织预订、采购或编印。教材原则上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教材信息网点采购。学校不得使用盗版教材或未经出版人许可的复印教材。各学科教材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开课前完成。

4、学校要认真组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工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学生。要建立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教务部门要于考前至少提前两周组织任课教师或由专业部依据学期授课计划填写命题细目表,指定专人按命题细目表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形成试卷。要组织非任课的学科带头人或非任课的专业部负责人审查试卷。要认真组织监考、阅卷、成绩登记、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等工作。要突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实行实训操作成绩单列。学校要积极探索创新,逐步建立以学校考核、学生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认定、社会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学校评价体系。

第四章 教师教学工作与继续教育

第十条 教学工作

1、编写学期授课计划 教师要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就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需求,一般以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编写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中的总学时数、理论课和实训课学时数、教学周数要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一致,教学内容安排要紧贴培养目标,教学进程要合理。

2、备课 教师备课要严格按照学期授课计划制订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在熟悉教学大纲、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备内容、备教法、备师生互动、备教学环节、备时间安排。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备课的有关结果以教案和讲稿的形式体现。

3、授课 教师授课是实现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内容要正确,教学方法要得当。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完成教学计划,不允许在教学中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授课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加强巡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4、课后工作 教师课后要如实填写教学日志和学生考勤,填写教

案课后记和授课日期。要认真批发作业,及时讲评。要加强课后辅导。要认真完成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记录、成绩及试卷分析等工作。

5、教师要自觉接受各级组织的教学检查和考核,协助做好检查工作。要全面了解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此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十一条 继续教育

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继续教育规定培训学时,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二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德育课等其他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新任课教师岗位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第五章 实习实训管理

第十二条 校内实训

学校要制定校内实训指导书和操作规范,编排实训计划,做到定岗位、定任务、定教师,定期考核、定期轮换,持续监控实训全过程。校内实训的项目、学时必须达到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实习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设备、材料、工具的等级、保管、维修、赔偿、外借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实训和实习守则,制度应在实验、实训场所的醒目位臵明示,并明确有关人员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校组织学时实习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原则,高度重视实习学生是未成年人的特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实习内容、形式、时间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职业技能。

1、顶岗实习方案包括不实习内容、岗位安排、带队教师人数及职责、校企协议书、学生家长告知书、安全保障措施等。学校组织学生实习要坚持专业对口、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并应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适应,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状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并明确顶岗生产实习的劳

动报酬。学校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收取实习费用。

2、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教职成司函(2009)8号和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中关于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购买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规定,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

3、坚决杜绝以工代学、工学脱节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学生应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和考核,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实习单位秘密。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应出具学生实习鉴定。

第六章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第十四条 教学研究

学校要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学校要把备课、授课、说课、听课、评课作为教学研究的常规主题,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示范课、研究课的探讨,要建设精品课程。要开展教学论文评比、专业技能比赛、课题(或项目)研究等工作。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不得低于2学时。

第十五条 教学改革

学校应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平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努力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要重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应用。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独立设臵的中等职业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举办的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并由四川省教育厅组织检查组对省内学校进行专项评估检查。本规范由四川省教育厅解释。

下载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建设规范2016-2020(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及社会青年,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也差别各异。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教......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精选五篇)

    教学管理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教学点能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办学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学点教......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征求意见稿) 第—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增强......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

    绥芬河市职教中心教学工作规范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特制定......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职业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精讲

    雍阳中专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

    3、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第—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