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三物理教学反思.doc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三
物理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物理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注重能力培养,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想提要成绩是很困难的。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于是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反思呢? 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过去上课一切以我为中心,认为只要自己把该讲的都给学生讲了学生就掌握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都给他们讲讲就算尽到作教师的责任了。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结果事与愿违,有些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掌握不了。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和我自己的深刻反思我意识到物理教学要想教好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个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虽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课题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性课题要大胆的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例如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积极动手,团结合作,不怕失败,大胆猜想。有一组学生猜测: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导线的长短有关?而有一组学生猜测: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通过实验他们都得出了结论且都认为自己的结论没有问题对方的结论是错误的。大家争论不休,让我来判断,我并没有直接说哪个对而是告诉大家你们说的都不错,让他们自己找出差别和原因,同学们也感觉很奇怪,立即查资料,看书找出其中的原因,经过他们的交流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同时也加深了对电磁铁的理解。而对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也不能放任自流,主动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有教学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物理教师。
第二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活动教学反思.doc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 活动教学反思
一、活动的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的内容。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而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绞尽脑汁设计了个种活动。但活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1、活动太多、太频繁、一节课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论、小品表演、智力大比拼,现场调查、最大限度演示了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实施教学效果很差问一问学生;“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茫然回答不上来这样的课只能是让学生做到了参与教学但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地方却是蜻蜓点水一概而过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2、重视优等生,忽略了差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安排了许多活动,就象幻灯片演示似的组织学生活动这样就使敢于发言、表现能力强的学生成了‘课堂明星’而天生胆小羞于发言或反应能力慢的学生却缩在一角,成了观众,教师的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的安排要少而精,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总之,教学活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要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内容,使人感到教学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中情感和知识、二者兼得,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送,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转变。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了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却忽视了知识的熏陶。知识永远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教学中要情感和知识二者兼得。
三、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绝不能搞“一刀切”教师可以介绍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对自己适宜的有效学习方法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习”不应只局限在学习方法的范畴。2.分析资料引导讨论。
中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调查的结果如何:
能自己按时起床 有 18% 不能的有82% 能整理床铺 有 36% 不能的有64% 能自己做饭 有 9% 不能的有91% 能自己洗衣服 有 19% 不能的有81% 能主动做作业 有 53% 不能的有47% 以上调查分析你想到什么?——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自理自立能力还比较欠缺责任心还不是那么强。事事依赖他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自立的人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3.引入课题:《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新课)
活动二听故事后·结合自己的体积会分组讨论,依赖对我们成长的危害。
故事内容:“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小组的命运就毁在了这个过分的‘父母心’上······小红上什么学校父母要挑、学什么父母要管连业余时间做什么也要管可他们从来没有在乎过小红在想什么,父母随小红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次调动工作为得是呵护好小红。费劲了周折小红考上了大学,在大学生活的第一天同宿舍的同学都去打饭了,小红傻眼了后来小红鼓起勇气独自拿起饭盒走出了宿舍楼。可怎么也找不到去食堂的路,想回宿舍也找不到路······以后只好退学。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依赖对我们的成长危害极大。它会使我们变得懒惰、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我们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但告别依赖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呢?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依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4.知识拓展延伸 A不能再有依赖 B自立与自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主是自立的表现 C多实践多锻炼
要培养自立能力,除了要立足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为还要大胆的投身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甚或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课本P44小江的故事。看小江被招聘单位选中的原因是什么?
小江上中学时就注意自觉培养自立能力,上了大学后,他又坚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了不少东西,实践能力自立能力都很坚固。小江之所以被公司相中主要就得益于他这样做,自立能力得到了锻炼。
活动三 我们认识到了以来的危害性,了解了走向自立人生的一些方法。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克服依赖心理,逐步走向自主自立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在自己走向自立人生的打算。5.巩固反馈
《课课通》中的练习
什么是自主?请举例说明 6.课堂小结提高
我们要走向自立就哟啊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克服依赖心理。更主要的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主的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提高自主能力,真真成为一个自主自强的人。7.课后作业
通过上网或查阅报刊收集古今中外的名人英雄人物自立人生的故事并结合自己地生活实践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第三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反思.doc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根据这一要求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进行的“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学尝试,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中,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食物网,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时,由简单的食物链到复杂的食物网,由容易分辨的生产者、消费者到重难点的分解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技能方面:由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到画比较复杂的食物网。由发现问题“农民的做法会带来什么影响”到解决问题“帮农民想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情感价值观方面:由引导学生感受“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到激发他们到生活中自己调查分析“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到:蓝色地球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只有保护她才能更好地拥有她!
2、动画、短片的展示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伊始,我就通过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什么是食物链”,轻而易举地帮学生建立了食物链的科学概念,同时为画食物链、食物网打下了基础。中间部分关于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屎壳郎”的短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辨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降低了难度,也为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食物链中、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感知“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时,动画演示了食物网崩溃的过程,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颤,深切的感受到人类对食物链、食物网影响是巨大的,由衷地发出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心声。
3、多媒体运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
本课的教学中,画食物链和认识食物网都是重点,我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多种生物间画食物链,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的注解功能汇总学生画出的食物链,学生说哪一条就当堂画哪一条,最终,纵横交错的食物链形成网状,从而又形象地认识了食物网。
本课教学基本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也确实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有待改进的还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再个性化一点。
2、讨论第二个事例“粮食—→田鼠—→蛇—→人”时,还可以再深入一步。如:通过计算来了解“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的影响程度后,可以结合本校500多名学生,每人每天吃0.5公斤大米,这些损失的粮食可供我们(他们)吃多少年?这样再一计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这种内在联系就更鲜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究竟损失多少粮食,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有多惨重,他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3、对“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教学探索还要继续下去,力求更娴熟更有效。
第四篇: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这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和实践教学智慧
1.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
二、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同时要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1.教学反思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反思要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但可以提高物理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分析能力、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物理课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通过课后小结和反思笔记可以及时的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
四、物理教学反思具有的真正功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这才是物理教学反思具有的真正功效。
总之,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五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doc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
学反思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呢?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在知识的掌握中,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看听结合效果比单纯靠看和听好,但如果有人的动作参与,那么必然会使所学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中有一门手工课,专门为学生的手工制作配备了一套手工制作的材料,我认为,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也能效仿这一点,那一定会使地理课变的更丰富、更精彩、更吸引学生,对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能力会有更大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学习地理,乃至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
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书本的活动部分就有要求:①利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球体)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南北两极和赤道,并且每隔60°画一条经线和每隔30°画一条纬线。②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③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④在南、北两极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件一个支架。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制作的地球仪有不少的问题,有的地球仪没有倾斜,成了90°直角,而不是书本所要求的66.5°倾角;有的地球仪没有做支架,不能平稳地放在桌面上;有的经纬线画的不规范,歪歪扭扭。学生提出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就是如何把经纬线画在球体上,而且线条怎样做到笔直均称。知道了问题所在,我给学生解说了画法:先确定赤道(就在乒乓球的接口处沿着那道线画,就是赤道)、南北极和本初子午线,接着用线测量“赤道”周长,每隔60°(六分之一)画出经线,再用线连接南北两极每隔30°(六分之一)画出纬线,然后用线缠绕在球体上,在用笔沿线条描下,最后可以用瓶盖或铁丝给它做个底座。令我惊喜的是有个男同学用小皮球和2个电池做了一个可以自动旋转的地球仪,他演示给大家看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地球仪转动的方向错了,变成了自东向西,给他指出后,他马上再改线路,把转动的方向改成了自西向东。在校科技节上,我还把他的地球仪拿出来展览,获得师生的好评。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也在动手制作从中得到了乐趣。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课本只有三幅图,和2道练习,这又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知识,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根据课本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塑料泡沫、沙土等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这一制作活动,要求比较高,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对该模型的应用也较难。我提出这一模型可以几个同学合起来一起做,考虑到用泡沫或沙土做,不仅取材不容易,做了也不容易携带。我提了一个建议,可以用硬纸板来做。把硬纸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垫形状(大约5张),从上到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找出两个中心点,用针穿孔,然后用线连接,每张硬纸板之间留置的线长度要一致,否则会倾斜,(学生在做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上课所说,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同。在每张硬纸板的小孔上面的线还要打结,(有的同学没有打结,造成硬纸上下滑动),在最底部的硬纸板下面留置一部分的线,把这线一拉,硬纸板就全部立起来,就像一座小山,把线一收,硬纸板重叠在一起,就像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这模型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单薄,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不是很立体。有的同学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制作过程如下:取5-6层泡沫塑料(要求厚度一样)重叠在一起,用竹签插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裁纸刀切削,塑成山体的形状,并完成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态。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模型,把其层层拆开,描绘到纸张上,就可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把所绘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实物模型相对比,区别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在地图上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做起来比较费事。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二、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
在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考中,画图题都占一定的比例(在5分左右),所以在平时的上课中,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之在考试中能够游刃有余。
在上“地图”这一节课之前,我先让每个同学画一张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之后发现每个同学画的教室大小不一,而且门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说的地图三要素当中的两项:比例尺和方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绘制学校晋安楼的平面草图。我将全班分成了六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确、最好。各小组成员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测量晋安楼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晋安楼前的主要花圃„„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实践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去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按要求完成所绘草图。在绘图过程中,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晋安楼的平面图绘制的相当漂亮。
在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时,我发现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纵坐标中有两侧的单位,一侧是气温的单位,另一侧是降水的单位,随意乱画,结果画错了。在画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时,要参照气温的单位,而且必须画曲线而不是折线。画降水柱状图时,要参照降水的单位,要画成柱状,不能画成曲线。画完之后,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分析之后要学的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为下一节教学奠定基础。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中,书本提供我国人口数据要求学生绘制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我发现许多同学无从下手,甚至有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这道题目有问题,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书本提供1949年、1953年、1956年、1964年„„的人口数据,而图上的横坐标却是1949年、1960年、1970年„„学生觉得年份对不上号,所以画不来。我画了示意图,年份不对,可以用估算法,1953年介于1949年和1960年之间,但靠近1949年,用估算法在这附近找一个点就是1953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1956年、1964年„„学会用了估算法,我相信学生以后再画这种类型的图时,就无往不利了。
三、学生动手收集资料
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学生的生活、社会也是课程资源;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生活中、实践中的学习。地理学习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时事,把从家庭、社会和通过各种媒体得到的熟悉的事引入课堂,才能学以致用,并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形成正确认识,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学生动手收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课外资料。
如上“法国”一节公开课时,我把资料内容分为以下几组:历史人物组、建筑艺术组、酒文化、香水文化、服装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收集。然后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小组负责一个内容。分完工,学生就忙开了。一些小组资料收集了不少,可是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我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整理,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掉重复的、无用的东西。上课时,刘竞之同学首先上台讲拿破仑的英勇事迹;曾子怡同学讲解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有的小组搜集了法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凯旋门等,并配以简洁的讲解,声情并茂;有的小组介绍了最初法国香水的作用,以及法国的几种名牌香水;有的小组介绍了法国葡萄酒、香槟酒及其的制作过程;游靖同学介绍了法国的文学大师罗纳罗兰,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法国人称为“文学史上的拿破仑”;林超同学介绍了法国的足球,还有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七届冠军阿姆斯特朗„„
如学习《中国的民族》一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收集一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内容包括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服饰、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我安排了一节课时间请学生上台讲解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有的学生收集人民币纸币,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壹角左侧为高山族,右侧为满族;贰角左侧为布依族,右侧为朝鲜族;伍角左侧为苗族,右侧为壮族;壹圆左侧为瑶族,右侧为侗族;贰圆左侧为彝族,右侧为维吾尔族;伍圆左侧为回族,右侧为藏族;拾圆左侧为蒙古族,右侧为汉族。还可以从纸币上找出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学生不仅了解到中国的主要民族,增加了课外知识,而且发出感叹——想不到小小的一张纸币上尽有这么多的学问!
学习七年级“重要的国际组织”一节时,尽管是新教材,却已有不少内容已经“不新鲜”了——教科书的出版赶不上世界形势的发展。学生可以查阅最新的资料:截止目前,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课本上写到1999年底,已有188个成员国)。2000年9月以后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有4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于2000年9月5日加入,欧洲中立国瑞士于2002年9月10日加入,东南亚岛国东帝汶于2002年9月27日加入,欧洲新独立国家黑山于2006年6月28日加入。至此,世界上只有梵蒂冈和巴勒斯坦还不是联合国成员国,它们仅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学生把生活引进课堂还有导向作用,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自觉地观察周围事物、思考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把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家庭、社会和世界联系起来。
2、学生动手摘抄有关地理知识,制作成读书文摘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收集地理新闻和地理趣闻,包括收集地理景观图。每节课之前举行课前3分钟演讲,让学生把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宣读,或展示、交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与课本中已学和将要学内容相关的、与地理相关的国际国内的热点及新闻、与本省市县区相关的资料。一次演讲,一次小展览,都会让学生增强自信、体会到乐趣。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很感兴趣,而且非常乐于把自己的资料公开,连许多胆小的同学也踊跃发言。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各种途收集资料,突破课本的知识范畴,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就提高了学生查找、处理、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