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5000字)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河北省丰宁县选将营中学:党立东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复习课 一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前边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学习,学生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是从实验出发,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的实验的认真探究,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交流合作等方法复习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通过接触控制变量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镊子、药匙、酒精灯、多媒体
药品:干燥的石蕊小花、醋酸、二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大
理石、木条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提高科学
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课前老师也布置了预习,同学们,你对二氧化碳了解了多少?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独立完成【预习检测】的内容。
【预习检测】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2)二氧化碳既不能,也不,不支持呼吸,无毒。
易
达式为: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写化学式),碳酸不稳定受热 色。(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为。(5)实验室用 和 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收集方法为:。【小结】针对学生检测完成情况总结 【实验】石蕊试纸放二氧化碳中 【提问】为什么干燥的石蕊试纸放进二氧化碳中就没有现象呢? 【交流讨论一】 将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制成干燥的石蕊小花。用干燥的石蕊。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小花做下列对比实验
(1)干燥纸花的颜色变化ⅰ ;ⅱ.;ⅲ ;ⅳ。
(2)实验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小花,这说明了紫色石蕊遇 变。
(3)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现象(相同、不同),这说明水(能、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进行的ⅰ、ⅲ两项实验,现象(相同、不同),这又说明二氧化碳。
(4)实验ⅳ与实验ⅰ的现象(相同、不同),这说明在实验ⅳ中出现了能
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和 反应生成的(化学式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如果将实验ⅳ中红色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种现象么?
【过渡】现在老师相信你们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了很深的了解,但对于中考,另一个考察对象便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里老师又有问题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怎么探究出来的呢?
【交流讨论二】
小明和他的同学想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个探究试验。
【温馨提示】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以下因素:首先考虑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和药品能否进行试验;然后考虑药品反应速率;反应发生的条件;使用仪器复杂程
装置么?
【提问】根据以上的探究,你能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装置、收集、验满。【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大理石.请你将这几个步骤按顺序排列好:
知识框图
【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总结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二氧化碳的知识框图。【ppt】展示【作业】p45页2、3、5题 【家庭小实验】p46页6,、9题 【预习】请同学们课后预习课本第二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五)、【达标检测】、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应用()
a、碳酸钠和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煅烧石灰石 d、石灰石和稀盐酸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a、不变色b、变红后颜色不再变c
、先变无色再变红色
d
、先变红色再变紫色
3、收集co2时,检验集气瓶内的co2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注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注入紫色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4、下图为某同学画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你找
出有哪些错误?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则一段时间后,可能看不到的现象是()
a、试管中co2减少 b、试管下降
c、试管中有一段浑浊的液柱 d、烧杯中的液面下降
【中考链接】:
如图12所示,在蒸馏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汽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逐渐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不做)(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
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所以这节课我适当的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分组实验,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上册)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统考、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年本人担任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任务。有些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化学教学中要想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各种技巧。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实验教学的指导和练习。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课型确定适宜讲授时间,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时间。
三、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参加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研究。
4、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5、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共同探讨学术研究,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向本校名师学上课,取长补短,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听课不少于20节。
6、完善与不同学生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7、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配合辅导学生促其进步。
四、教学进度安排
9月6-11日 实验1-1(1)水的沸腾(2)胆矾的研碎
(3)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1-2 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
9月14-18日 探究活动1-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
实验1-3(1)取块状固体(2)取粉末固体
实验1-4 量筒与滴管的使用
实验1-5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1-6(1)给物质加热
(2)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
实验1-7 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9月21-25日 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实验2-2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2-3硫的燃烧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2-5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探究活动2-1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催化)9月28-30日 实验活动1: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试验 10月12-16日 实验3-1 品红的扩散
探究活动3-1分子运动
10月26-30日 实验4-1明矾净水 实验4-2过滤
实验4-3用肥皂区分软硬度水 实验4-4制取蒸馏水 11月2-6日 实验4-5氢气的燃烧
探究活动4-1水的电解
11月16-20日 探究活动5-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5-1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2镁条的燃烧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月30日-12月4日 实验6-1木炭的吸附作用
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
12月7-11日探究活动6-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6-3二氧化碳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实验6-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6-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2月14-18日 实验7-1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活动7-1 灭火原理
实验7-2粉尘爆炸
实验7-3生石灰与水反应
实验7-4甲烷的燃烧 12月21-25日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2月28-31日 探究活动8-1 金属与酸的反应
探究活动8-2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1月4-8日探究活动8-3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月11-15日 实验9-1蔗糖溶解
实验9-2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
实验9-3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1月18-22日 探究活动9-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9-4水和油的小实验
实验9-5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9-6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探究活动9-2溶解度曲线
实验9-7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
实验9-8两种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活动5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整个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呢?笔者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原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往往对化学中的实验现象感到很神奇,渴望知道为什么。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在课堂上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一些危险性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等不适合课堂演示的实验可进行实验模拟,设计成课件,借助多媒体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同样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同学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表现突出,我们可以召集这部分同学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做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组织他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进行实验表演活动,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能更好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容量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果教学中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选择仪器,边组装边思考: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普通漏斗?应加入多少的稀盐酸为宜?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充满了二氧化碳?如果不用这套装置,你可能会采用什么样的装置……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思维容量,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注意探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寻求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注意观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只是起到点拨、纠错的作用。化学实验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在这个思维反复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为了让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部分化学实验对环境会造成污染,我们要预防化学污染,提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清洁化。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和废气,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时,尾气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CO有毒,可以点燃处理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能随意把废气排入大气或把废液排入下水道中。应该用相应液体吸收有毒或有害气体,实验后用酸中和碱或用碱中和酸。我们应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深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它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思维习惯。
(责编 周侯辰)
第四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面深化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化学教学自然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现状,深入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及其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好奇心;自主学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所拥有的终身学习所需的品格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深度参与、创造实践、协作探究等精神特质。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和感悟化学实验的奥秘,使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进而明确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说,任何一条化学原理、结论、规律、公式,无不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这样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若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尽管已经记住了实验得出的公理和结论,但却感到晦涩、模糊,致使自身无法在实际习题中加以运用。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需知化学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实验教学的存在,才使化学理论向纵深推进,并为人类认识和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扇窗。从这个视角看,学生们唯有具备了较强的实验探究意识,才能有条不紊地培养起核心素养。而实验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才能稳步取得丰硕的教学、学习效果。实验意识的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分不开的。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相对活跃、心智发育趋近成熟,同时,自尊心较强,有着年轻气盛且不服输的性格特征。同时,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学生们早已保有一份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精神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利用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始终对化学教学保有一份热情和期待。例如,学习“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学习化学理论前做一个演示实验———“铁树开花”。该经典实验需要借助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大烧杯、浓氨水、玻璃板等实验器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们便可观察到“铁树由下而上依次开花”的“奇观”。这对于青春萌动、饱含实验探究热情的学生而言,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课堂上会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奇妙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地激发起来了,势必迫不及待地探寻、查找、确认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进而拉开“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学习“帷幕”。可见,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兴趣成功寓于鲜活的实验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潜质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
自主探究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搭建新型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试想一个完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转化的进程中,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秉性,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内生动力,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要考虑的重大课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以“不放心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担心学生做错”为理由拒绝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反地,要将实验课堂归还给学生。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始终是“襁褓中的婴儿”,要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者。例如,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实验素材,使学生们倍感实验设计的“接地气”。就拿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盐和纯碱作为素材,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用以准确鉴别它们,使之始终符合化学原理。教师可以2—4人为一个实验探究小组的方式,通过汇聚每位组员的智慧,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有的小组想到了用盐酸溶液去鉴别,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氯化钙溶液去鉴别,还有的小组打算用石灰水来鉴别。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进而得出相关化学原理的能力。
三、运用前沿的实验手段和器具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学校及年级要配备完备的、全新的、先进的实验器具,同时还要配备与新型实验课堂相协调和适应的计算机、投影仪及录像设备等。采用这一系列实验教学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实验课堂的局限,缩短学生同抽象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直观的化学知识及学科体验,充分体现化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养成积累硬件资本。例如,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有关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图片,如汽车尾气排放等。使学生们先在头脑中对二氧化碳这类气体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为今后相关的实验操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铺垫和理论积累。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短期内就能具备的,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教师要严格秉持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时代国家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要求,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并能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吕敏。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
[2]潘凤娟。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xx(8)。
[3]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
[4]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xx(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2
一强化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是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不懂实验操作,实验就无从下手,实验就是盲目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验操作的强化,一开始就让他们得到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训练以及良好的开端,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操作原则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强化课堂演示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强化学生实验
仅仅只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学生亲自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基础知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独立从事实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验证,加深和适当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3
中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是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实验目的只是为简单化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不能联系实验过程与所学知识。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及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变师生头脑里固有的实验模式。传统的实验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显然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只有接受的权力而无选择权力,这样的实验只能令人发困,令人讨厌! 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关键在于实验中多一些启发性和探索性!
一、倡导自由与开放式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果仔细研究初中化学教材里的许多实验,的确都有编辑合情合理的设计安排,紧紧抠住基本原理,倘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则启发兴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观察实验的动力。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的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器材:玻璃片(若干)、试管夹、试管(一只)、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水槽、水。
实验过程:将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是否炸裂。试管夹夹持干玻璃片加热后,滴上几滴水,观察是否炸裂。
将连好玻璃导管、胶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 实验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识,以为“炸裂”等同于“爆炸”,现在明白这只是热量传导不均匀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原先错误的先觉经验得以更正,满足了好奇心。此实验可安排在制氧气实验之前,也可安排在后面的实验仪器介绍中。
推导燃烧两个条件的实验时,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放个红铜片,将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在水中和铜片一端,取一小块红磷放在铜片另一端。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里的氧气充分接触又吸热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其它两个都缺少一个燃烧条件,而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些爱动脑的学生可能联想到实验室制氧的实验,提出向热水中吹氧气使白磷燃烧的大胆假设。其实这一设想以前的习题里出现过,但一直没人重视也没人做过实验。我们可将书上的实验拓展,设计一个制氧气和白磷自燃的联合实验。
器材:实验室制氧气全套装置、烧杯、胶皮管、三角漏斗、塑料眼药水瓶、玻璃支管、锥子、白磷。
操作过程:
1、用玻璃导管直接向热水里的白磷吹氧气,发现热水里白磷已熔化成极易流动的液滴,氧气气泡没等遇到白磷,白磷就移动了,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
2、启发学生针对白磷液滴易流动逃逸的特点,怎样才能使两者充分接触。 可能学生提议将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连接在胶皮管上后倒置于盛有热水的烧杯内,这样可产生比较大的气泡,增加与白磷接触的面积,只要水温达到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实验证明不可行,气泡大导致水对流显著,白磷流动加剧,无法与氧气接触。 也可能有学生提议将胶皮管接在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漏斗里注入一半热水,放入一块稍大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可能要浮动,但由于漏斗内壁是光滑斜面,它还会落到管口处,再与氧气接触,反复循环,就可断断续续地燃烧。通过实验证明可行,白磷能时断时续地燃烧。 有的学生另辟稀径,取一只塑料眼药水瓶,表面刺满小孔,底部挖个能放进白磷的空洞,白磷放入其内,瓶口连上导管,然后倒置热水里,通氧气,果然白磷运动空间狭小,与气泡相遇机会增多,时断时续地燃烧了。 虽然教师实验课备课量多了些,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学到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研究实验气氛。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好例子。 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哪?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不过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如下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太快,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一定混有空气氧气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的气体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净化。 又提问此实验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草木灰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步实验。 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草木灰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或反应速率太慢。
每人再发一只试管,同样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同时滴入稀硫酸,同样看到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反应速率过快,剧烈无法控制,但石灰石固体反应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样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一个顺利进行,另一个反应中止呢?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个解释的草图,说明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硫酸钙覆盖在表面,慢慢积累,内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绝,故反应中止。 由此得出反应物应当采用块状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
结合实验特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设计实验方案。在探讨研究的平和气氛中,蕴涵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关系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在教材和习题集中不乏出现有趣的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题意和化学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化学的兴趣,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 很多学生对于金属与酸反应的差值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感到不解,怀疑它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费不少口舌,不得不讲解数学的相似比、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等问题。其实如果配合一个实验效果会更好,更有趣儿。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今有一烧杯盛有足量稀硫酸,总质量是50g,投入一根镁带,剧烈反应后,镁带无剩余,静置一会儿后,再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52.2g,试求反应中放出多少氢气?消耗多少镁带和纯硫酸?生成多少硫酸镁? 提出问题后设计一个小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差值法计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器材: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剪刀、刻度尺、等宽等厚的.镁带、稀硫酸。
操作过程:
1.将镁带剪成长度适中,若干等长的小段,以保证个体差别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称量出每一段镁带的质量,求出平均值M0
3、取一只烧杯,注入足量的稀硫酸,称量烧杯和酸的总质量,记录数据M1。
4、把一条镁带投入酸液中,等到镁带消耗殆尽,静置2分钟后,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数据M2。
5、重复3和4步骤三次以上,分别做记录。
6、求M1和M2的平均值。
7、求出溶液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利用差值法,求出镁带的质量M3
8、比较M3和M0的大小。 理想的结果是M3= M0。通过实验学生们体验到差值法的在实际实验中的灵活应用,确信差值法的科学性,更加明白化学的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三、“就题论题”,主动设计趣味性实验,用实验解决问题。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 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 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新一带化学教师造就一带英才的法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4
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功能要充分挖掘,尤其是它的育人潜能如何通过教学实验体现出来仍需研究。从化学教育现代化来看,化学实验是个突破口和生长点,现代化的新方法、新手段、新教材可以在实验中体现和应用,这同样需要不断地进行引进和研究。从对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从事实验研究应该是基本功。
在中学基础课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直观性和可靠性。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按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在不断被完善、改进和补充。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或家庭实验。可靠性强,这是作为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再加上教师不善于科学地说明实验不成功的原因,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实验改进中提高成功率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事。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都是化学实验研究的方向。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让化学实验在育人方面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下列几点:
一、不能看热闹
有些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四、既观察又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仅要动眼睛和其它感官,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
五、弄清概念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不能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黑色固体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四氧化三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这就是我任教以来对化学的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多多提宝贵意见!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1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能力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2
一、“提炼要点”法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特别是一些概念,内容很长,而考试只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概念的内容。例如这些概念: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用死记硬背这些内容,为了同学们会应用,我也用了同人们用的常规方法,提要点: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单站位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伙伴。抓住特征要点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了。再如:化学实验步骤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刚学化学的同学,易丢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就有7步,为了便于记忆,我也用了提炼要点的法记忆:如用查、庄、定、点、收、离、熄,就记住了所有的内容和顺序,难点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还有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要点的字来记忆。还有初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中的四要素:用要点“温度”“百克剂”“饱和”“单位克”就可以应用了。用七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一先一后看现象”来记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这种方法化繁为简,使学生抓要点,有纲可循,学生易接受,教师教起来难度也小了很多,好的方法受益终生。
二、口诀歌谣法
在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中,口决和歌谣是不可减少的记忆方法。因为口决和歌谣朗朗上口,好记好用,学生们特别喜欢。初中化学老师也在这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效果非常好。下面我谈谈几种有效的常用的口快歌谣法。刚接解化学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口决应用最多,也最适用。
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固需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编成歌谣,学生记起来有音律和节奏。如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两个电极产生气体的名称和气体的性质编成歌谣。“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特别是化合价这节的知识,歌谣的作用太大的,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记,难理解,难应用。我作了两个歌谣降了难度。
一是:化合价分正负,金正非负单质零,氢正一,氧负二要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二是: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在同学记忆的基础上稍加解释,再去应用,学生会很快掌握要点。这章的知识也就不难。还有学习燃烧的知识时,我用了“三字经“的歌谣,人生路,长漫漫。五千年,火陪伴。火着起,条件三:可燃物,氧助燃。点火源,紧相连。三去一,火自完。灭火法:一冷却,二隔离,三窒息。学化学,用处多,益处大,乐无边。学生记忆扎实,运用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喜欢,有的同学记完后还说:“老师还有吗?多编点”这种方法不仅降低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趣味性,不失为记忆的妙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3
教了化学这么多年,在教学中遇到过很多问题。通过这此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对于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此也作了个总结,于同行交流。
一、让学生做好笔记相当重要。
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最简单的一个学科,可我认为化学是理科,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元素符号、原子团、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让学生记,给学生听写。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在会考中占有一定比例,要求学生必须过关。
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要搞好教学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习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属于正常的`教学进度。问题出在哪儿呢?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化学好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比如在学完实验室制氧气和二氧化碳后,把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的药品,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检验的方法、验满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对比。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我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化学还是可以学好的。
四、对两类题的教学探讨。
简答题和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两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
对于简答题,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个或哪些知识或什么化学原理来解答;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
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
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
五、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
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每个阶段,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验题都要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对稍差一些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题,争取提高会考的合格率,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复习重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4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面深化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化学教学自然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现状,深入阐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及其反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好奇心;自主学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所拥有的终身学习所需的品格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深度参与、创造实践、协作探究等精神特质。作为一线化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认清化学实验的本质,理解和感悟化学实验的奥秘,使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进而明确化学实验的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说,任何一条化学原理、结论、规律、公式,无不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对这样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若忽视了实验教学,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尽管已经记住了实验得出的公理和结论,但却感到晦涩、模糊,致使自身无法在实际习题中加以运用。事实上,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需知化学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正是有了实验教学的存在,才使化学理论向纵深推进,并为人类认识和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扇窗。从这个视角看,学生们唯有具备了较强的实验探究意识,才能有条不紊地培养起核心素养。而实验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循序渐进,才能稳步取得丰硕的教学、学习效果。实验意识的增强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分不开的。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思维相对活跃、心智发育趋近成熟,同时,自尊心较强,有着年轻气盛且不服输的性格特征。同时,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学生们早已保有一份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精神特征,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利用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设,使广大学生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始终对化学教学保有一份热情和期待。例如,学习“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学习化学理论前做一个演示实验———“铁树开花”。该经典实验需要借助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大烧杯、浓氨水、玻璃板等实验器材,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们便可观察到“铁树由下而上依次开花”的“奇观”。这对于青春萌动、饱含实验探究热情的学生而言,无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们在课堂上会追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奇妙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地激发起来了,势必迫不及待地探寻、查找、确认背后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进而拉开“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学习“帷幕”。可见,把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兴趣成功寓于鲜活的实验之中,有助于促进教学创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潜质的形成奠定牢不可破的根基。
二、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课堂
自主探究学习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搭建新型化学课堂的重要途径。试想一个完全自主的课堂环境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开辟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转化的进程中,怎样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秉性,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内生动力,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必然要考虑的重大课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切不可一味地以“不放心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担心学生做错”为理由拒绝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反地,要将实验课堂归还给学生。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始终是“襁褓中的婴儿”,要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者。例如,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教师可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实验素材,使学生们倍感实验设计的“接地气”。就拿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盐和纯碱作为素材,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用以准确鉴别它们,使之始终符合化学原理。教师可以2—4人为一个实验探究小组的方式,通过汇聚每位组员的智慧,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仅仅十分钟不到的时间,有的小组想到了用盐酸溶液去鉴别,有的小组想到了用氯化钙溶液去鉴别,还有的小组打算用石灰水来鉴别。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进而得出相关化学原理的能力。
三、运用前沿的实验手段和器具
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学校及年级要配备完备的、全新的、先进的实验器具,同时还要配备与新型实验课堂相协调和适应的计算机、投影仪及录像设备等。采用这一系列实验教学器具旨在破除以往实验课堂的局限,缩短学生同抽象的化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带给学生直观的化学知识及学科体验,充分体现化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养成积累硬件资本。例如,学习二氧化碳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有关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案例图片,如汽车尾气排放等。使学生们先在头脑中对二氧化碳这类气体有一个理性的认知,为今后相关的实验操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铺垫和理论积累。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素养并非短期内就能具备的,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教师要严格秉持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按照新时代国家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要求,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过硬的核心素养,并能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吕敏。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
[2]潘凤娟。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xx(8)。
[3]陈灶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
[4]潘凤娟。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才智,20xx(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这就是我任教以来对化学的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多多提宝贵意见!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6
本人在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认真对待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加强上课时的组织引导,做好实验结束后总结反思工作。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
同时,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作好小结,这样既可补足重点指导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又能全面巩固和发展实验的成果。小结要全面地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并分析原因,做好实验结束后总结反思工作,以期下次提高。
特别是做好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的目的的基础上规范实验操作,做到有条不紊,使演示实验真正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7
中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学生的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是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化学实验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比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实验目的只是为简单化地验证化学原理,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不能联系实验过程与所学知识。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究性及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变师生头脑里固有的实验模式。传统的实验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显然本来“教”的对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却成了被动地被“填”的“鸭子”。只有接受的权力而无选择权力,这样的实验只能令人发困,令人讨厌! 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关键在于实验中多一些启发性和探索性!
一、倡导自由与开放式实验,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果仔细研究初中化学教材里的许多实验,的确都有编辑合情合理的设计安排,紧紧抠住基本原理,倘若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做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则启发兴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观察实验的动力。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的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
器材:玻璃片(若干)、试管夹、试管(一只)、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水槽、水。
实验过程:将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是否炸裂。试管夹夹持干玻璃片加热后,滴上几滴水,观察是否炸裂。
将连好玻璃导管、胶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 实验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识,以为“炸裂”等同于“爆炸”,现在明白这只是热量传导不均匀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原先错误的先觉经验得以更正,满足了好奇心。此实验可安排在制氧气实验之前,也可安排在后面的实验仪器介绍中。
推导燃烧两个条件的实验时,盛有热水的烧杯上放个红铜片,将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在水中和铜片一端,取一小块红磷放在铜片另一端。实验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里的氧气充分接触又吸热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其它两个都缺少一个燃烧条件,而不能燃烧。得出结论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些爱动脑的学生可能联想到实验室制氧的实验,提出向热水中吹氧气使白磷燃烧的大胆假设。其实这一设想以前的习题里出现过,但一直没人重视也没人做过实验。我们可将书上的实验拓展,设计一个制氧气和白磷自燃的联合实验。
器材:实验室制氧气全套装置、烧杯、胶皮管、三角漏斗、塑料眼药水瓶、玻璃支管、锥子、白磷。
操作过程:
1、用玻璃导管直接向热水里的白磷吹氧气,发现热水里白磷已熔化成极易流动的液滴,氧气气泡没等遇到白磷,白磷就移动了,无法与氧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
2、启发学生针对白磷液滴易流动逃逸的特点,怎样才能使两者充分接触。 可能学生提议将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连接在胶皮管上后倒置于盛有热水的烧杯内,这样可产生比较大的气泡,增加与白磷接触的面积,只要水温达到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实验证明不可行,气泡大导致水对流显著,白磷流动加剧,无法与氧气接触。 也可能有学生提议将胶皮管接在三角漏斗的下端管口,漏斗里注入一半热水,放入一块稍大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可能要浮动,但由于漏斗内壁是光滑斜面,它还会落到管口处,再与氧气接触,反复循环,就可断断续续地燃烧。通过实验证明可行,白磷能时断时续地燃烧。 有的学生另辟稀径,取一只塑料眼药水瓶,表面刺满小孔,底部挖个能放进白磷的空洞,白磷放入其内,瓶口连上导管,然后倒置热水里,通氧气,果然白磷运动空间狭小,与气泡相遇机会增多,时断时续地燃烧了。 虽然教师实验课备课量多了些,但对每个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学到了追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研究实验气氛。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是说明探究式教学优越性好例子。 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做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哪?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不过教师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出如下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太快,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一定混有空气氧气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的气体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净化。 又提问此实验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草木灰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步实验。 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草木灰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或反应速率太慢。
每人再发一只试管,同样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同时滴入稀硫酸,同样看到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反应速率过快,剧烈无法控制,但石灰石固体反应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样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一个顺利进行,另一个反应中止呢?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个解释的草图,说明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硫酸钙覆盖在表面,慢慢积累,内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绝,故反应中止。 由此得出反应物应当采用块状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
结合实验特点,让学生讨论,集思广益,设计实验方案。在探讨研究的平和气氛中,蕴涵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一步步的严谨逻辑关系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联想的思维流畅性,学生的智能得到健康发展,优良的思维品质就会慢慢形成。
在教材和习题集中不乏出现有趣的又耐人寻味的问题,若能真正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题意和化学基本原理,又能全面激发他们研究化学的兴趣,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 很多学生对于金属与酸反应的差值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感到不解,怀疑它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自然费不少口舌,不得不讲解数学的相似比、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等问题。其实如果配合一个实验效果会更好,更有趣儿。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今有一烧杯盛有足量稀硫酸,总质量是50g,投入一根镁带,剧烈反应后,镁带无剩余,静置一会儿后,再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52.2g,试求反应中放出多少氢气?消耗多少镁带和纯硫酸?生成多少硫酸镁? 提出问题后设计一个小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差值法计算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器材: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剪刀、刻度尺、等宽等厚的镁带、稀硫酸。
操作过程:
1.将镁带剪成长度适中,若干等长的小段,以保证个体差别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2、称量出每一段镁带的质量,求出平均值M0
3、取一只烧杯,注入足量的稀硫酸,称量烧杯和酸的总质量,记录数据M1。
4、把一条镁带投入酸液中,等到镁带消耗殆尽,静置2分钟后,称量烧杯和剩余溶液的总质量,得数据M2。
5、重复3和4步骤三次以上,分别做记录。
6、求M1和M2的平均值。
7、求出溶液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利用差值法,求出镁带的质量M3
8、比较M3和M0的大小。 理想的结果是M3= M0。通过实验学生们体验到差值法的在实际实验中的灵活应用,确信差值法的科学性,更加明白化学的确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三、“就题论题”,主动设计趣味性实验,用实验解决问题。
其实化学实验的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像根据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一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到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分析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又如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只浸满油绵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只要仔细琢磨研究,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我们的身边。 上实验课时学生往往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意义重大。 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新一带化学教师造就一带英才的法宝!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8
一强化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是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不懂实验操作,实验就无从下手,实验就是盲目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验操作的强化,一开始就让他们得到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训练以及良好的开端,在他们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操作原则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强化课堂演示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实验。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强化学生实验
仅仅只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由学生亲自实验,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基础知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独立从事实验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同时巩固验证,加深和适当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