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泉党山学校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龙泉小学、党山小学
“教育发展共同体”三年工作规划
(2017—2020)
为促进共同体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更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的文件要求,推动我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扩大校际之间的交流,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使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朱里街道河滩小学小学共同体发展三年规划。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依托基地校共同体,通过组织协作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工作目标
二、(一)共同体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一体打造,共同发展”的理念,逐步达成两校教育特色化、师资队伍优秀化、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的均衡发展目标。确立“一个理念、三项原则、四个发展、五种机制”的共同体发展总体目标:
一个理念:文化引领、品牌立身、共享共赢、和谐发展 三项原则:资源共享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深度整合原则 四个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五种机制:共同体发展一体化、制度建设机制化、交流体验经常化、课堂研究内涵化、教育资源开放化
(二)共同体三年发展总体规划
针对共同体的基本现状,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切入:第一,经过专业引领,形成教师发展文化。第二,打造共同体专业名师团队,形成集群放射规模;第三,以“快乐教育”为载体,培养有品位、有内涵、有道德、有知识的少年儿童,并创建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2014至2017年三年年度目标
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实现具有梯次性的三年发展目标:
1、互动交流、联动年:(2017、9—2018、8)通过两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探索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
2、强化引领,整合年:(2018、9—2019、8)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整合学区特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区一体发展。
3、彰显个性,特色年:(2019、9—2020、8)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学区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鲜明的学校特色,初步实现教育教学均衡化。
(四)具体目标
1、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向社会展示我校教师的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领导交流每学年3-5人。核心学校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3、强化教师研修力度。从20017年至2020年,实施“三大工程”和“三大系列”,即“教师研训工程”、“实效课堂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师德修养系列”、“教科研专业化系列”、“信息化应用系列”。
4、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快乐学教育”为载体,联动发展、深度整合。
二、具体实施
1、完善组织机构与活动制度
(1)建立领导管理机制。负责校际合作交流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等。设立校际合作交流负责人,负责各项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确保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建立活动制度。认真制订校际合作交流活动计划,保持活动的系统性和持久性,精心策划每次活动,让教师在洋溢着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中切磋、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体现校际合作交流的全员性。同时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健康成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活动的精彩,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内在动力。
(3)建立评估激励制度。在校际合作交流中,重视过程管理,实行跟踪管理,进行评估考核,通过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扬长避短,成名师,出成果。
(4)建立校际联谊制度。
①课堂观摩和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 ②学生互助互动联谊:每学期至少一次; ③教师基本功观摩:每年度至少一次; ④经验介绍和案例交流:每年度至少一次; ⑤教科研平台、QQ、博客、论坛交流:随时进行。2.扎实开展各项交流活动(1)教育教学管理
共同体学校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进行中层管理的交流。派出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成员学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成员学校派一名骨干到前头学校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进行挂职锻炼,共享优质师资。牵头学校要帮助成员学校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发展计划,帮助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开展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帮助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共同体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
(2)课堂教学示范 核心学校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送教活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送给成员学校。各校举行的各科教学示范活动,均将邀请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参加。要大力贯彻“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课堂精细化”的先进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共同体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且课后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掀起新一轮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的教学热潮。
(3)教学专题研讨
每年确定一至二个教学课题进行交流切磋;扎实开展教育科研。今年教学研讨主题定为“轻负担高质量”,共同商定每月排出固定的1天分别为五个学科教研时间,每学期分别轮流举办1至2次主题教研活动,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积极探索校本时代的教科研方式,重视和支持小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立项管理,关注过程,注重实效,逐步加大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益在评价中的比重。实施共同的课题研究、优质课堂评比。
(4)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校园网、QQ群、博客、论坛、教科研平台等网络资源为载体,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构建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尝试教研机制联动、资源共享模式,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教育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创造条件,增强教育的可选择性,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5)干部教师培训
充分发挥牵头学校的名师、校长、市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统一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学骨干。通过选派名师、骨干教师,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建构人才潜心治学和脱颖而出的平台,积极探索“规距+特色=品牌”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学校内涵的发展。
(6)学生交流结对
通过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开展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主动接触的舞台。尝试特长生流动培养制度,各成员校负责单项特长生培养,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落实帮困助学措施,鼓励大队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困助学活动。
(7)百名教师走访百户家庭
共同体成员校每学期由校长亲自带队,教师全体参与,走访数百家庭,主动到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征询家长对教育共同体、成员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征询家长对任课老师师德、教风及教育方法的意见、建议;询问并关注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习惯情况及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关注贫困生家庭,给予热情帮助;关注后进生思想动态,并予以指导。从而集数千家长的智慧,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建人民满意的教育共同体。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两校将把建立教育共同体工作从全面深入贯彻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教育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推进我市教育向更高程度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抓实抓好。
2.加强领导,推进联校行动。两校将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习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发挥共同体牵头学校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辐射性,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师教学研究、学生特色活动等诸方面,对参与学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合作交流。参与学校将主动接受核心学校的辐射,充分调动所在学校师生在联校行动中的积极性、创新性。
3.落实考核,确保联校行动稳步推开。认真学习教育局共同体考核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联校行动的过程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两校教育共同体所制定的实施计划,努力在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师生互动交流、教学质量效益等方面实现教育均衡。
第二篇:城乡学校共同体三年规划
镇域学校共同体三年规划
根据《诸城市教育局关于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城乡教育 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石桥子小学与王院小学、近戈庄小学、吴家楼小学、祝家楼小学等十二所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统筹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学校发展共同体 合作模式,现共同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四个项目组。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 长:高风宝(石桥子小学校长)
副组长:徐德明(石桥子小学副校长)
石桥子小学张继芳
吴家楼小学祝清高
楼子小学王夕云
刘家庄小学刘尔生
大朱苏铺高玉培
王院小学李玲栋
都吉台小学李锡合近戈庄小学许国繁
里丈小学齐世伟
祝家楼小学:陈金华
里户小学:赵金辉
扳倒井子:王秀山
二、共同体成员学校发展目标
(一)终期发展目标
1.共同体学校同发展、共进步,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 著提升。特别是成员学校社会知名度、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初 步成为一所优质教育学校。
2.共同体学校教师通过交流互动,能够沟通思想,不断提高业务 素质。教师职业荣誉感会得到普遍提升,打造一支能够适应不同学生 需求的教师队伍,更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形势。
3.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 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遏 制共同体成员学校学区内小学六年级学生择校现状。
4.统筹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和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共 同体各校在管理理念、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
(二)发展目标
1.2012年 制定发展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网络资源共享,统一办公平台; 统一课程设置,共同组织活动;选派首批交流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考 核评价统一;以“实施差异教学,打造快乐课堂”为题,开始校级以 上的课题立项和研究;共同组织大型活动一次;发挥核心校优势合作 招生;考核表彰首批交流人员。
2.2013年 继续加强合作两校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考试与评 价以及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等工作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在统一基 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 术,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管理,建立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共同体成员 学校间的合作交流。
3.2014年 总结几校在共同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形成工作报告,积极申报市级 教学成果等奖项:结集出版体现两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成果一书; 召开大型会议表彰优秀交流教职工。
三、共同体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提升社会知晓度。成立学校共同体后,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学校网站进行宣传,每学期派出学校干部、教师参与石桥子小学的家长会、小学毕业典礼等活动进行宣传,让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共同体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共同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二)制度管理一体化。两校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并对共同体负责。核心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立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共同体建 设管理等相关问题,促进先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重新修订学校章程,制定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把学校共同体建设内容纳入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研究常态化。共同备课,由共同体学校教研组长共同确定重点篇目,固定时间,每月组织一次两校集体备课活动,实现备课工作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网络参与;共同上课,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 课、竞赛课的形式,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共同检测,每学期所有学校共同组织一次学情检测,要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标 准、统一阅卷,共同进行质量分析。每学期两校组织一次大型的互助式教学研究活动(其中本学期教 学研究的专题是“如何提高毕业年级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核心校的外出学习;开展核心学校与共共同体教师 “一对一”结对子帮
扶活动;通过示范、研讨、过关、交流、展示和总结,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两校组织一次教师联谊活动。组织“共同体杯”诗歌朗诵 比赛、教师歌手大赛或教师征文比赛、教师篮球赛或乒乓球赛。通过 教师之间的竞赛活动、文体比赛活动、展示表彰活动来增进两校教师 之间的友谊。
(四)德育工作互助化。每学期以全面落实十二项育人制度为总抓手,开展互助合作“五 个一”活动:一次主题班会观摩,一次城乡体验,一次联谊(开展艺 体特长生交流、一次手球或篮球赛、学科竞赛等),一次互助(以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一组与对方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展形式 多样的献爱心帮扶活动),一次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要求参加所有活动的两校老师、学生都要在参与过程中留有文字 和图像资料,自制成精美画册,配上活动感言,共同展示,留住美好 的瞬间,促进友谊、相互激励。
(五)建立优秀师资交流常态机制。建立共同体内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每学年安排交流的比例达到 干部、教师总数的5%,交流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年。学校发展共同体第一责任人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参与交流的区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达到交流干部教师总数 的80%。共同体成员学校优先保证参与交流的人员每年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学期末参加学校师德优秀教师评选时依据交流工作考核结果分别提升若干个名次;积极向市教育局申请,争取在职称评定时将交流工作时间计算为偏远学校任教经历;在其他评优晋级等方面市教育局、学校将给予政策上倾斜。
(六)建立双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共同体学校 “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 捆 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学校发展共同体统一制定成员学校教师、学 生的评价方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
1.两校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会,学习文件、理解精神,研究制定实 施方案;
2.两校建立项目组,制定项目行动的初步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2月)
(三)评估阶段:(每年6月、12月)每年6月、12月两校分别撰写自查报告,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表彰奖励好的先进典型。
第三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白奎中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13—2015)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结合校情,科学论证,明确学校战略定位与选择,带领全体教职工大力开展教育创新,稳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持续提高,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胥镇初级中学,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学校位于华胥镇油坊街。北依羲母陵,南眺白鹿塬,地处蓝田县通往西安市的咽喉要道,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现有19个教学班,1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91名,876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0949平方米,建筑面积8707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9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卫生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团队部等专用部室,达到义务教育段农村中学Ⅱ类标准。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团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质量观; “追求创新、确保一流”的发展观;“注重发展、开发潜能”的育人观。大胆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迅速将学校打造成蓝田县一流中学。学校教学质量在短期内逐年快速攀升,学校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县前列,每年都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教学成绩优异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赞扬。存在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不足。部分材房急需改造,部室建设落后,主要表现为理化生实验室为危房,不能正常使用,图书仪器配备不足,学生用微机需及时更新,教师用机严重不足。
2、师资配备不合理,体、音、美、微机等科目教师急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3、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为学生管理带来较多不便。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学习型、科研型教师缺乏,制约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创建高质量、精内涵、有特色的一流名校。
三、分类目标
(一)学校管理目标
总目标: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
1.实现学校管理的“三化”,即:人文化、制度化、科学化。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有效运行。不断探索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遵循管理规律,切实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善制度建设。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管理漏洞,逐一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协调统筹相结合,有效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益,为营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3.实行分层管理。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分级管理,分 部负责”的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目标
总目标:以有利于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一支爱管理、懂管理、能管理、勤管理的干部队伍。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创建学习型的管理队伍。
2、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创建能力强、作风硬的管理队伍。
3、依法管理,正确行使管理干部的职责与权力。创建服从意识强、层级意识明、民主意识重、协作意识高的管理队伍。
(三)教育质量目标
总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1、中考目标:中考全县位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达成县教育局的质量指标要求。
2、学生总体发展目标: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特色建设目标
总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特色,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1、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切实发挥各级各部门作用,提高管理效益。
2、创新评价模式,日常教学过程监督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相结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与选拔,继续推进“教育论坛”、“名师工程”运行,培养教学精英与学科带头人。
(五)教师培养目标
总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教师水平,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2.塑造良好师德形象。帮助每一位教师确立服务意识,倡导“爱心教育”,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教师。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教学与教研的有机结合,组织教师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达到教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
(六)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总目标:与教育方针有机结合,培养独立自强、明礼诚信、道德优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中学生。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改善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要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3.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特色地开展德育活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同时注重其他德育载体的有效创建,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七)后勤服务目标
总目标:全力为师生工作与学习创造优质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人文关怀,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1、不断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身心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争取资金,确保综合楼建设项目尽快上马,解决紧缺的问题。
3、优化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优雅的工作学习氛围。
4、科学管理和使用各类教学设备,及时进行各项维修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八)大学区建设目标
总目标:切实发挥学区长学校统筹协调作用,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学区内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成员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1、有目的地开展学区内交流活动,提高大学区办学效益。
2、组织学区内教师培训与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开展学区内联考联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注重科学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1.营造校园民主和谐的氛围,增强每一位师生的归属感。通过政治学习,教师代表大会,号召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 极为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以此来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
2.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每学期一次的教师代表大会召开,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妥善处理。
3.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特长爱好,让他们在校园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长处,体现价值。
(二)加强教师培训,营造进取氛围,打造学习型校园
1.积极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在短期内各学科培养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不断为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以大学区建设为契机,选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与各兄弟学校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互相切磋沟通。每学期不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及时补充新的教学信息、接触新的教育理念。
3.注重教师自我规划。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进行规划,自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4.加强专业培训。利用校内资源,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
5.关注对口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6、关注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指导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使90%以上的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 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电子备课、多媒体上课和网络教研。
(三)细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经验交流、教育论坛和主题班会评比为手段,组织班主任定期学习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德育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常规化,让活动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5、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6、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关爱留守儿童。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继续推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推门听、评课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强的教师评价机制。
3、继续改善教师电子备课的条件并建设学校课件库,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
4、突出办学特色,力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能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确保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中有升,重点中学录取率逐年提高,在全县内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营造研究氛围,打造智慧型校园
1.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例会,举办课题交流活动,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扩大阅读量,吸收新鲜理论,丰厚理论底蕴。
3.加强学习反思。定期发送有价值的理论书籍,督促教师阅读学习。,记录思考所得。撰写反思随笔,定期汇编成册。
4、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5、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六)加强后勤管理,营造服务氛围,打造服务型校园
1.组织学习,强化后勤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团队建设,关心职工生活,构建和谐氛围,增强凝聚力,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修缮西三楼楼顶及自行车车棚,对净水设备进行维护,在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安装应急灯,利用假期修缮教室桌凳、墙壁刷白,进一步改进校园广播及监控设施,争取资金对微机房电脑进行更新换代、新建争取综合楼、教工宿舍楼项目。
4、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投入资金美化校园、更换宣传牌、争取对操场进行硬化。
五、工作保障
1.物质保障。争取县教育局的支持,确保学校设施不断完善。在资金和人力上确保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需求,每年增加投入用于学校建设,把我校建成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校园。
2.组织保障。切实加强行政班子建设、团支部建设,打造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廉洁奉公、高效运作的管理团队,使之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师生表率队伍。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制度成为一种文化,影响和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之成为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的催化剂。
华胥镇初级中学
2013年8月
第四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时效、广纳群言、传承历史、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原则,寻找学校发展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使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规划定位更准确,措施更具体,操作与评估更方便,特制订《西李坡小学2017-2020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1、学校的基本情况
西李坡小学辖区布局现状为:西李坡村、东李坡村、新水碾全校303余名学生,共有9个教学班,17名教师。占地面积6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
2、较好的发展历史
学校始建于1937年,有80余的历史,在几任校长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居于全区前列。
3、校舍改造恰逢机遇
在国家校舍安全与“全面改薄”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级政府及教育局的努力下,综合楼建设已完成,附属工程也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4、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拥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
5、德育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和读书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读书启智、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为内容,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
6、校园文化主题突出。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优质的精神文化,凝聚了师生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凝心聚力、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
1、师资队伍老化,专业教师有所补充。
目前,我校教师中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很小,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80%左右,年轻教师补充了几个,专业教师以比较完整,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硬件条件不达标。
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教学仪器设备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均不能达标。
(三)学校发展的机会分析
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加大投入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改薄”、“义教均衡”、“国检”、“创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学校的各种器材将会得到补充。
(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
1、优质生源外流。
由于敬业中学的出现,把相对优质的学生强行夺走,使留下来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断下降。
2、教师学习意识不强,敬业精神还不够。
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低,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热情和动力内驱力不强,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工作生活压力大,职业倦怠严重。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一)办学理念:习惯奠基,读书启智。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二)校风、校训
校训:修德 启智 益美 创新 修德是一生的课题;启智要举一反三;益美要心向真善;创新是勇于实践。“修德、启智、益美、创新”应成为每个汤小人的人生箴言。
校风:师正 学优 长智 健体
师正即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优即品学兼优、全面和谐;长智即勤奋刻苦、自主自强;健体即生动活动,身心健康。
教风:诚挚 严谨 求索 进取
诚挚即真诚为师、真诚为学,以诚育诚、热爱学生;严谨即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因材施教;求索即不断探索、勇于改革、积极实践、彰显特色;进取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学风:勤奋好学 守纪向上
勤奋好学即刻苦钻研、博览群书、乐读精思、不耻下问;守纪向上即文明谦逊、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育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
(三)近期目标
完善校舍改造与硬件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中远期目标
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一流学校。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1、校舍改造与设备更新。责任部门:后勤
指导思想:依法依规,开源节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校舍改造力度。主要措施:多方争取专项资金,节约使用公用经费,目标: 2017年9月完成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2018年6月底完成新学校校园文化、楼内文化建设。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教师达到一人一台办公电脑。2019年操场塑胶化。2020年计算机教室安装空调,偿还所有外欠。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
(1)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确立“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先”的观念,开展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的师德教育。(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晒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件制作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3)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合理化:三年内力争教师本科学历达70%,25%为专科学历。通过增调教师逐步将教师专业整合,使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
2、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副校长
指导思想: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特色建设的项目是从我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我校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还要适宜于绝大多数师生参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长期坚持与保留,具有延续性。
工作目标: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德育目标和特色建设活动的目标按阶段化实施,分别由近期(一年)、中期(二年)、远期(三年)三个阶段来完成。
(1)远期目标:“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享有盛誉,品牌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校园文化有品味上档次。以学生在校学习满6年为远期目标。
(2)中期目标:出形象,有成果,家长满意,学生优秀。以养成教育,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行为。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近期目标:以每学期的值周工作和学校各项活动为主渠道,通过常规德育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主要措施:主题突出,德育特色,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1)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养成教育”。
(2)组织全校优秀班主任和“科研型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养成教育》,印刷成读本,全校师生人手一册。
(3)按“养成教育”的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抓班级文化建设,创文明校风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对学生进行“人要美、学习美、环境美”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使各年级德育内容专题化、规范化。
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环境、礼仪教育”为主题。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
(2)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规范教育月”。根据年级德育主题,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细化成训练表,按时间分月、周、日;按内容分卫生、课间操、路队、文明,然后列出相应的训练要求。(比如:上学、放学的路队;全校性集合排队,进退场秩序的训练;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倡导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着重培养10个道德好习惯:①微笑待人;②主动打招呼;③每日为父母做件事;④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⑤按规则办事;⑥说了就要努力做;⑦用好每一分钱;⑧集体的事情一起干;⑨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⑩爱护环境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各年级按照训练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力求使本年级德育内容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致流于空泛和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3)多元的激励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检查评比等形式,形成“班级递进式”、“学校多样化”的评价模式。(4)创设校园德育文化。
成立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周四的中午课间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宣传;对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各班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本班的德育活动。
(5)建立督导机制
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建立学校值日检查评比制度,对全校各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并每天对全校各班级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布,每月对全校各班进行“星级”评比,并且与班主任考核使用挂钩。
(三)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天生我才,各具禀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帮助其挖掘出自己的才赋,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可以因势利导,一顺百顺。(1)“红领巾小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校成立5个“红领巾小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为少先队员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氛围,为队员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各学科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①开展教育性小社团活动。与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组织“数学智慧树”“趣味数学小社团”“科技制作小社团”“小记者”等。同学们利用活动课互相帮助,提高学习兴趣;互相探讨研究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研究。这种活动没有分数限制,消除了压力,学生自已组织管理,心情放松,学习效果很好。
②开展兴趣类小社团活动。如“书法小社团”、“校园合唱团”、“小天鹅舞蹈队”、“ 亮嗓戏曲社团”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正当兴趣爱好,弥补了校内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此任务的缺憾。③开展能力培养性小队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如“纸艺手工小社团”、“快乐田径、篮球”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提高。
④开展拓展性活动。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全校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并掌握校外的一件新鲜事物,回校后要写一篇社会实践的体会。(2)快乐大舞台
为了巩固“红领巾小社团”的活动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定期举行“红领巾小社团”展示活动,每学年学校都在“六一”期间举办艺术节、利用重大节日的庆典为小社团搭建展示的舞台。(3)快乐课间
鼓励学生们在课间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等。每逢课间老师们、同学们会一起做课间操、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声喊着童谣中一起嬉笑玩耍,甚至在欢笑中闹作一团,这样一方面让孩子们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谊以及规则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4)家长同乐
为配合“红领巾小社团”的建设,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实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和家校联谊制度。规定每年级的学生家长可自由参加、参观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参加、参观“红领巾小社团”的表演和展示活动。
(四)家校联动,开展“孝道”教育。
孩子的“孝道”教育,要从父母抓起。现在很多家长不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也影响了孩子。
构建“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唯“模式”,遵循实际,旨在高效。
工作目标:形成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措施:
(1)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2)组织教研活动,论证新教学模式。(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应用能力。
(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5)总结提升,专家论证,形成研究成果。目标:
2017年:对其他学科进行“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2018年:在全学科实施“目标导学”模式,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0 标志性成果:
2019年评选出若干节“目标导学”示范课例; 2020年形成各学科的“目标导学”模式框架与理论。
4、教研工作
夯实每月一次主题集备活动,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5、学校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及课程设置标准,适当安排省级课程内容,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为阅读课、写字课、安全教育、开心农场等等,力争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校本课程。
(三)个性发展项目
以“传统戏曲”为突破口,全面打造艺术强校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提高参与率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及校园戏曲体操,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形成校园戏曲特色发展项目。
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戏曲体操和戏曲小组扶持力度。(1)成立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校长任组长,统筹规划学校戏曲特色发展思路,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对学校戏曲文化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戏曲活动管理制度,保证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定期研讨,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3)营造浓厚的戏曲活动氛围。向广大家长宣传创设戏曲特色项目和学生参加戏曲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充分的支持。
(4)学校统筹解决活动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系统
1、组织保障。
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秉奇
副组长:王艳华、武丽霞
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中诸如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等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形成管理与实施的组织网络。
2、思想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4、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5、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
西李坡小学
第五篇:安边小学共同体三年规划
定边县学校共同体三年规划
根据《榆林市定边县教育局关于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城乡教育 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安边小学与郝滩小学、堆则梁小学、学庄中心小学、胡尖山小学五所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统筹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学校发展共同体 合作模式,现共同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四个项目组。发展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
长:
解继雄(安边小学校长)。
副
组
长:
其他四个学校的校长。办公室主任:
赵玉斌(安边小学副校长)。副
主
任:
其他四个学校的主管教学副校长。成员:安边小学等五所学校的所有教师。
二、共同体成员学校发展目标
(一)终期发展目标
1.共同体学校同发展、共进步,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 著提升。特别是成员学校社会知名度、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高,初 步成为一所优质教育学校。
2.共同体学校教师通过交流互动,能够沟通思想,不断提高业务 素质。教师职业荣誉感会得到普遍提升,打造一支能够适应不同学生 需求的教师队伍,更好的满足当前教育形势。
3.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 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遏 制共同体成员学校学区内小学六年级学生择校现状。
4.统筹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和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共 同体各校在管理理念、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
(二)发展目标
1.2013年 制定发展方案,建立工作制度;网络资源共享,统一办公平台; 统一课程设置,共同组织活动;选派首批交流人员;教育教学管理考 核评价统一;
以“实施差异教学,打造快乐课堂”为题,开始校级以 上的课题立项和研究;共同组织大型活动一次;发挥核心校优势合作 招生;考核表彰首批交流人员。2.2014年 继续加强合作两校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考试与评 价以及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等工作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在统一基 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 术,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管理,建立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共同体成员 学校间的合作交流。
3.2015年 总结几校在共同发展中形成的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体会,形成工作报告,积极申报市级 教学成果等奖项:结集出版体现两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成果一书; 召开大型会议表彰优秀交流教职工。
三、共同体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提升社会知晓度。成立学校共同体后,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学校网站进行宣传,每学期派出学校干部、教师参与安边小学的家长会、小学毕业典礼等活动进行宣传,让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了解学校共同体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共同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二)制度管理一体化。两校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并对共同体负责。核心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立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共同体建 设管理等相关问题,促进先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重新修订学校章程,制定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把学校共同体建设内容纳入新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研究常态化。共同备课,由共同体学校教研组长共同确定重点篇目,固定时间,每月组织一次两校集体备课活动,实现备课工作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网络参与;共同上课,每学期按照展示课、研讨 课、竞赛课的形式,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共同检测,每学期所有学校共同组织一次学情检测,要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标 准、统一阅卷,共同进行质量分析。每学期两校组织一次大型的互助式教学研究活动(其中本学期教 学研究的专题是“如何提高毕业年级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核心校的外出学习;开展核心学校与共共同体教师 “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活动;通过示范、研讨、过关、交流、展示和总结,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能
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两校组织一次教师联谊活动。组织“共同体杯”诗歌朗诵 比赛、教师歌手大赛或教师征文比赛、教师篮球赛或乒乓球赛。通过 教师之间的竞赛活动、文体比赛活动、展示表彰活动来增进两校教师 之间的友谊。
(四)德育工作互助化。每学期以全面落实十二项育人制度为总抓手,开展互助合作“五 个一”活动:一次主题班会观摩,一次城乡体验,一次联谊(开展艺 体特长生交流、一次手球或篮球赛、学科竞赛等),一次互助(以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一组与对方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展形式 多样的献爱心帮扶活动),一次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要求参加所有活动的两校老师、学生都要在参与过程中留有文字 和图像资料,自制成精美画册,配上活动感言,共同展示,留住美好 的瞬间,促进友谊、相互激励。
(五)建立优秀师资交流常态机制。建立共同体内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每学年安排交流的比例达到 干部、教师总数的5%,交流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年。学校发展共同体第一责任人统筹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参与交流的区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达到交流干部教师总数 的80%。共同体成员学校优先保证参与交流的人员每年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学期末参加学校师德优秀教师评选时依据交流工作考核结果分别提升若干个名次;积极向市教育局申请,争取在职称评定时将交流工作时间计算为偏远学校任教经历;在其他评优晋级等方面市教育局、学校将给予政策上倾斜。
(六)建立双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共同体学校 “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 捆 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学校发展共同体统一制定成员学校教师、学 生的评价方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
1.各校分别召开领导班子会,学习文件、理解精神,研究制定实 施方案;
2.两校建立项目组,制定项目行动的初步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2月)
(三)评估阶段:(每年6月、12月)每年6月、12月两校分别撰写自查报告,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表彰奖励好的先进典型。
共同体规划办公室
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