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再过三个月,我班的孩子就要迈入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对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丰富又有诱惑力的地方。为了满足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热切期望,我和保教主任在四月第三周去参观了鄂托克旗第二小学,与康校长一起学习和探讨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
一进入小学的大门,我感觉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比幼儿园大得多的操场、学生们整齐的校服等等。我和包教主任,一起来到了康校长的办公室,我们先说了我们准备开展的小衔接主题活动,又说了我们在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康校长告诉我们,在学前班里,只要学好书中的东西,不用写字,认读字宝宝,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常规,在笔画方面只要求孩子认识,不要求写;为了让孩子对小学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打算在5月份带孩子们亲身体验小学学习和生活。通过我们与康校长的交流,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教学和生活中也学到了很多的技巧。
希望我班的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让孩子们对小学的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了解了小学生的生活,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也让我们更加向往早日进入小学做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二〇一二年四月
第二篇: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练塘幼儿园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发,幼小衔接的问题得到了教育界专家们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形成了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重要性的共识,同时也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我园以此为指导思想,注重幼小衔接工作的计划性和系列性,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手段促进多方有效互动,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有序地开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与平稳地实现过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将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幼儿园课程整体计划之中,使其更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
1、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和“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方案,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与任务,增加有关的课程内容。
2、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和一日活动作息时间,使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大班下学期开始适时、适当地增加集体学习活动的时间。从30分钟到35分钟,到了6月份慢慢的延长到40分钟,在延长的活动里,我们尽量组织一些更具有操作性,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我们还由原来上午一节活动的调整为两节,在两节教学活动中添加了10分钟的课间活动,让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尽量接近于小学。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二、幼小衔接课程的目标设置着重于幼儿学习兴趣、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内容、方法、途径以及环境创设等的自然过渡与双向衔接,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夯实基础。
1、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1)设计问题表“我想知道”,根据孩子们的问题通过与小学生互动的形式,以迎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的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我们通常让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眼中的小学”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
(2)现在的独生子女万事都由家长包办,导致他们的任务意识相当的薄弱,因此我们还孩子主动权,加强他们的任务意识。首先在幼儿园一天六个轮流当值日生,并提出一天的任务,都完成的评为优秀值日生,得一个印章,这样小朋友的积极性就很高。其次,把以往书面通知的方式改为直接口头告诉幼儿需完成的任务,老师每次对已完成的幼儿进行表扬。
2、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出一张一日活动安排图,由以前老师叫小朋友干什么小朋友就干什么这种被动行为改为让他们自己有意识的看图表知道一日活动的安排。同时还要求幼儿在家里跟父母一起设计一张生活计划表,请家长配合“监督”让孩子合理的安排活动。
(2)在一日活动中师幼共同制订规则,要求幼儿自觉遵守,同时教师还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既有自由又有一定约束的活动,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动脑、自主自理的活动机会。
3、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规定幼儿的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大班第二学期,我园要求孩子8点之前来园并结合大班孩子已认识过时钟的情况,孩子来园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时钟的时间,通过比一比“我能准时到园”的活动,让孩子逐渐的形成时间观念,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开展“我最能干”的活动,让大班幼儿午睡衣服脱下叠整齐放在椅子上、起床自己叠被子、午餐自己添加饭菜、整理班级物品,在幼儿离园时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老师进行检查。
三、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将家长、社会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效能的重要策略,共同帮助幼儿完成好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转折。
(1)发挥家园联系栏和家园小报的功效,有计划地刊登幼小衔接专题内容,让每位家长详细了解大班幼小衔接活动的教育目标、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准备以及家长在家中怎样配合的具体要求,提高家长育儿观念、教养方式,使家长与教师的认识、方向、目标一致,共同施教。
(2)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需要,召开专题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知道如何配合幼儿园教师共同施教。如监督孩子安排双休日的作息时间;给孩子一些任务,并做好是否完成任务的记录等等。
(3)开展“大手牵小手,迈好第一步”的活动,利用幼小衔接家长调查表,了解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并运用《幼小衔接家长手册》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碰到的困难。
四、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使幼儿园入学预备期活动与小学入学准备期活动有机 衔接。
1、邀请小学教师来园给家长开设讲座。
每年大班下学期,我园都会邀请小学教师来幼儿园给家长开设有关如何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讲座,并且让家长带着问题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
2、与小学老师进行教学交流。
通过互动式的观课评课,让青年教师分别了解幼儿和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不同的教学方法。
3、开展“我与小学生哥哥姐姐面对面”访谈交流活动
我园老师利用毕业生的资源,邀请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到幼儿园,请她们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小学的学习生活,同时让幼儿主动与哥哥姐姐交流,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沟通,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贴近他们兴趣的问题和信息。
2009.10 3
第三篇: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开展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如何开展
桂 载 秀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
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第四篇:幼小衔接工作
皮亚杰(J.Piaget)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关于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幼儿,而是由幼儿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幼儿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幼小衔接的关键是知识的准备,家长总希望老师多教授一些一年级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知识灌输的落后观念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设置了障碍,由此,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做好农村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1、创设物质环境
在家中创设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条件,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换。让每位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一张小书桌作为孩子固定的学习场所,由幼儿自己设计物品的摆放。这样就给幼儿一个自主的小天地,为入学后独立自主进行活动提供了前提。
2、创设精神环境
农村儿童的主动性差,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主动性的形成,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让家长在家中注意挖掘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良好表现,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另外,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栏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营造出幼小衔接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成为幼儿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幼儿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成人应当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辅导。
1、以“小闹钟”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师引导家长在家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作息时间,让小闹钟做幼儿的“定时伙伴”,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任务意识及时间观念,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幼儿园开展“小主人”活动
几个孩子共同在一起学习和游戏,幼儿自己做主开展什么活动和怎么开展。这种活动,打破了孩子封闭式的空间模式,创造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老师通过几个孩子活动的观察照顾,更能有效地鉴别孩子存在的不足,加强知道学习。
三、建立鼓励制度,保证长效发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幼儿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幼儿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为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一致性、连惯性,我们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定期组织“我长大了”“我是小学生”比赛活动
对比赛中的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我们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鼓励活动的开展,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村幼小衔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综上所述,幼儿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以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对农村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实现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怎样充分发挥幼儿的建构知识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第五篇:关于幼小衔接的开展
幼小衔接的开展讲稿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4)避免做事拖拉。(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
语言与专注力、区域游戏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一)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二)区域游戏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四)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五)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四、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一)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二)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
(五)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升入大班我们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可操作的材料(识字角),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要知道,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家长。
五、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班后,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六、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多次参观小学、“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又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我们让班上幼儿与小学三年级伙伴交往,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七、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八、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