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

时间:2019-05-12 14: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

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

石城学区

郑晶玲

现在,老师们都在探讨英语课堂的方法和技巧。我认为教师完全可以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一、巧用教具,辅助教学

对小学来说,运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制作教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具,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有兴趣地参加课堂的交际活动。

1.自制人物、动物头饰。例如:人教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编的小学英语教材,每册教材都有主要人物和动物图像,教师应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头饰,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创设情景,操练语言。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对话,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容易体现真实的交际情景。

2.自制生词卡片。在英语教材中都出现有一定数量的生词。课堂上,教师利用事先制好的生词卡片,既可巩固生词,又能节省时间,使教学真正达到方便、快捷、高效。有时通过变换操练形式,还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可先遮住卡片上生词的前部分或上部分,让学生猜猜是什么;还可进行“快看快说”,“快听快指”,“藏藏、找找、说说”或“英汉反向说”等游戏(制卡片时,正面写英语,反面写汉语意思,若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英语,就让学生说汉语意思,反之,则相反)。

3.自制挂图,激发兴趣。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制作挂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直观化。如,在学习颜色时,教师制作一幅彩虹图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除制作挂图外还自制了一些其他教具。有一位教师在教人教版小学英语第二册Unit 2 My Family C Story time时,Zoom说:“Look at me!”Zip见了之后说:“Beautiful!”教师做了一件彩纸衣服,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学生争着穿“衣服”,个个抢着表演对话,这样一节难度较大的对话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掌握了。

4.利用实物,充实教学。其实教师、学生及教室内的一切陈设都是资源,课堂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如:在PEP Primar English Book3中,在教到Unit1 My Classroom,Unit2 My Schoolbag时,就可充分利用教室的资源;在教到My Home时,学生的家庭就是很好的谈话题材; 在第二册教材中,当教到My Family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有位教师还特意把自家的照片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效果相当不错。

二、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

简笔画可以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且达意传神。教师用寥寥数笔,简单的线条,就能画出要教学的内容,以最小的教学代价(一枝笔,一块黑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展示事物的变化,生动直观,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这是图片、实物等媒体所不能替代的。表示方位的on,under,in,above和over用简笔画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简笔画教学既可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又使课堂活而不乱,变而有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段。

三、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

1.在字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教师在字母教学时,如果枯燥地领读、跟读,学生很快感到厌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写字母,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字母,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教师可教学生学会使用左手当“四线三格”,伸直左手,大拇指向内弯曲,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张开就构成了“四线三格”。教师要求学生用右食指在“四线三格”上练写字母,同时口述笔顺。对于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厚。

2.在单词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到jeep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作开车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jump时可做跳的动作;教key时,可做用钥匙开门的动作;教kangaroo时,可学袋鼠向上跳的动作;等等。

在巩固生词教学时,利用肢体语言,同样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如巩固music、sports、computer game、painting等单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做拉小提琴的动作,其余学生答music;一个学生做运动,其余学生答sports;一个学生做打字动作,其余学生答computer game。还可倒过来,让一个学生说单词,如painTing,其余的学生做画画的动作;一个学生说sports,其余的学生做运动状等。这些方法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说唱歌谣时,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教学。教师边教边做动作,学生边说边做,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如PEP小学英语Book2 Unit2 My Family中的Let’s chant:

Father and mother

help each other,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

有一位教师这样编动作,效果不错:双拳紧握(左大拇指代表father,右大拇指代表mother,左小指代表sister,右小指代表brother),吟唱fatherand m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拇指;吟唱help each other时,做出两拇指合并状;吟唱sister and brother时,依次伸出左右小指;吟唱play together时,两小指相互弯曲互动做玩耍状。学生边听录音,边念歌谣,边做动作,易学便唱,兴趣盎然。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字母、单词、句子,还是歌谣、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吟唱儿歌,丰富教学

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根据这些特点,教学中,利用歌曲、歌谣、小韵文或顺口溜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1.利用英语儿歌,激情激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儿歌,可激发兴趣,在课中又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唱儿歌时,一定要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乐起来。

2.老歌新唱,丰富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老歌新唱的方式,把对话编成学生熟悉的曲调进行吟唱。如有位教师在教下面的对话时,配上《两只老虎》的曲调,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A:I have a Teddy bear.

B:Oh,really?May I have a look?

A:Sure.

(此单词可直接读出)Here you are!

3.编生词歌谣,易学易记。教师为减少生词在教学中枯燥的领读形式,也可把生词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并配上动作。有一位教师在教到动物单词时是这样编的:小兔rabbit跑得快,国宝panda最可爱;小猫cat喵喵叫,小狗dog把家照;小鸭duck左右摇,小猴monkey爱蹦跳。学生兴奋得下课后还在不停地吟唱歌谣。

还有的教师把生词编成“小韵文”或“顺口溜”,并注意用升降调朗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祖父 爷爷grandfather(grandpa)grandfather(grandpa);祖母 奶奶grandmother(grandma)grandmother(grandma);父亲 爸爸father(dad)father(dad);母亲 妈妈mother(mom)mother(mom);哥哥 弟弟brother brother;姐姐 妹妹sister sister。

五、巧设游戏,巩固教学

游戏教学通常用于对所学知识巩固,帮助教师将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游戏涉及学生的面越宽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其他学生仅当观众,使一些平常不爱说、不好动的学生得不到机会。如在教学巩固rainbow,rain,squirrel,snake,tiger,taxi这几个生词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游戏:(黑板上贴上这些生词卡片或写上生词)找三位学生上台,其中一个学生做画彩虹、下雨、松鼠跳、蛇爬行等动作,全班学生根据这个学生的动作说出单词,台上另外两个学生比谁指得准、指得快。这个游戏的覆盖面就很广,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要使学生参与和配合,游戏的形式多样化显得非常重要。“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游戏。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音基础知识及较高的语言水准,同时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能。英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造性地通过自制教具、运用简笔画、肢体语言、歌曲吟唱、巧设游戏等各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使英语课堂焕发光彩。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专题讲座

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王曼怡(北京市光明小学,小学特级教师)

一、良好学习习惯在人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印度谚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北京一中汤朝晖校长说得更为明确:“小学生双习惯的养成,对于升入中学更好地适应环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习惯是什么,又应如何界定呢?“习惯是指一个人后天逐渐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行为的特殊的倾向。”这里所强调两点:一是后天逐渐养成;二是自动的行为。

(以升旗、家长停车、学生上课、写字的状态的照片为例说明)习惯的培养源于一些要求或是规定的约束,换句话说一些规定和要求是早期培养习惯的第一步。

从古至今许多成功者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附四人照片)

• 孔子“每事问”。

• 托尔斯泰身边永远带笔和本,以便记下一切美妙的话语。

• 鲁迅的习惯是“随便翻翻”。

• 华罗庚则遵循“勤能补拙”的古训。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本着对学生一生成长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启蒙教育,使学生能够尽快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影响好习惯形成的几大因素

• 学生本人 意志品质差,抗挫能力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校班级 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因此破罐破摔,不思进取。

• 家庭环境 对孩子溺爱、袒护,受家庭环境制约(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意见不统一,孩子从中钻空子,爸爸管教严找妈妈,父母管教严找爷爷、奶奶)。

• 社会影响 受负面案例的影响,不敢管或方法欠缺(家长怕批评、管教多了,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厌学甚至逃学、离家出走等。因此有些家长采取的方法是“哄”着学,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部分呈现 课上(学校)

• 参与态度(三种态度)

英语基础较好,课上参与意识过强,总喜欢抢风头,目中无他人、随意插话。

英语基础一般,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本想回答问题但又怕说错别人笑话。被动时候多。课上缺乏参与意识,对课堂活动抱 “ 与己无关 ”的态度。

• 学习态度

粗心大意,凡事不在乎,作业不是抄错、就是丢题,老师订正过的答案不加思考,改错不主动或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改对。

• 合作态度(两种态度)

对组内成员缺少关心和帮助,不会合作,对别人出现的错误或问题给与讽刺或讥笑。态度低沉,对同桌、小组活动没兴趣,是局外人。

• 学习成绩

平时不读、不看英语书;不听磁带,考试、测验靠突击,只要“达标”即满意,无任何学习压力。

• 学习纪律

各科成绩均差,厌倦学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说话、玩东西、随意性强。

课下(家庭)• 口头作业 视为没有作业。

• 笔头作业 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认真的态度,作业潦草马虎,难一些的作业就抄袭,错误率高且不在乎,有时甚至根本不做、不交。

• 思考性作业 认为是留给好学生的作业,与己无关。

• 复习性作业平时没有系统的预习、复习计划,即使有也会轻易放弃。学习被动,依赖他人,不会就问或抄袭。总是拖拉,消磨时间,不讲学习效率。

• 改错性作业 作业中的错误根本不改,不懂也不问,学习不好怪罪他人。• 综合性练习懒得动脑,会的就做,不会的根本就不想做。

四、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学习策略的指导及训练

好习惯要靠早期培养、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要靠长时期的培养。

(一)养成认真听读、大胆开口模仿、朗读、背诵、复述的习惯

• 先听后说 低年级听准才能模仿得对,教师示范要到位。(兼顾前后所有学生)

• 先听后做 听清指令、看清示范,掌握要领及操作方法。(教师示范在前)

• 听中模仿 边听边要求学生大声模仿。(教师环顾四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听后重复 检查和监督倾听效果。(多找学生做 repeat retell)

• 听后补充 完善他人所讲内容。(随意挑选学生完成一项任)

• 听后评比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遵循多元参与、多角度观察、多鼓励原则)(韵文表演)

(二)养成书写规范、作业认真的习惯

低年级:学习字母书写(课件替代不了教师的示范)• 观察 了解字母的形状,占位,笔顺,特点。

• 想象 区分不同字母在书写时的差别,想象各自的外型像什么。(学生作品)• 书空 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在空中书写,领会其要领。

• 临摹 在作业本或书中摹写。

• 体验 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练习。(部分低年级书写作业展览)

中年级:

• 强调书写要正确,流畅、干净、美观。

• 能够抄写句子、对话、做简单的练习;连词成句、听写句子等。

• 书写简单的贺卡。

• 制作小报。

要注意的问题:

大小写、标点符号、词之间的间距。

高年级:

• 看图写话、编对话、完成短文、小作文、信件等。

• 通过文字,交流思想感情,主动思维,大胆尝试写作。(高年级作业展览)

注意事项:

1.看清要求、认真读图、语法正确、用词得当、语句通顺。2.教师要认真批改,及时修改,反复修改。

(三)养成不懂就问、及时改错的习惯 •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举例)

• 因人而异,布置有效作业。(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

• 预设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将机会给不同水平的学生)

• 加强个别辅导、及时督促改错。(及时补课的同时提倡相互帮助)• 对“特需生”学困生要“早期介入”(分析分化原因,适时补课,控制差距)

记单词的方法

• 同音词记忆 : son--sun , eye--I , two---too , their--there , no--know

• 同义词或近义词记忆 : learn--study , speak---tell---say , see — look, listen--hear, close---shut

• 反义词记忆: open---close , big---small , dirty---clean , beautiful---ugly,borrow---lend, take---bring

• 分类记忆: 名词(人物、学具、食品、服装、动物、交通工具、饮料、学习科目等 动词(记动词时可通过句子及对话内容来记,这样有利于了解词的实际用法)

• 前缀后缀记忆: telephone television telegraph telescope backward toward forward upward

• 合成词中共有的部分记忆: bookcase bookshelf bookshop bookstore bookkeeper • 音、形易混词记忆: ship--sheep this--these pear--bear thing--sing

• 快速联想记忆: 基数词----序数词 one--first three--third 形容词----副词 careful—carefully 动词----名词 work — worker

• 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记忆

在学生已了解某一单词的音、形、义之后,让学生正确理解并实际运用这一单词。如:组词、造句,这样能够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如:学了 every 一词,学生可先组成 every body every day , every evening every place , every one , every hour every night „ 等词组。

然后可以造句

Every boy is excited when they win the game.We read English every day.I looked for my pen everywhere , but I didn ' t find it.Every animal lives happily in the zoo.(四)养成勤读书、背好句子的习惯(鼓励学生搜集英文谚语、展示)• 鼓励多读书,加大阅读量。(高年级天天读,每日一课)

•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快速阅读、扫读、略读、细读、品读)

•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阅读技巧、经验。(搜集、整理、归纳、整合)

• 兼顾两头,人人有收获。(阅读材料的选择因人而异,学生有选择权)

• 阅读活动可外延。(教师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或卡通片)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只靠书本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补充一些材料

1.基于课本和学生实际

2.注重整体感知

3.注重学法指导

阅读示例

读前活动 知识和情感准备。(上网或问家长相关的背景知识)

• S1: Einstein is a famous scientist.• S2: Einstein was born in 1879 and died in 1955.He lived for about 76 years.• S3: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英文叫 relativity.• S4: Einstein was a physicist.• S5: He had many hobbies.He liked music very much.• S6: Einstein loved music.He was a good violinist.• S7: Einstein wasn 't American.He was German.In 1940 Einstein became an American citizen.He lived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读中活动:渗透策略,培养习惯 Read and underline(了解信息、重点勾画、分析概括)

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

• 阅读短文,判断答案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

• 阅读短文,利用其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 阅读短文,猜测词义或段落大意。

• 阅读短文,将课文中的信息与图片配对。

• 阅读短文,根据课文给插图排序。

• 阅读短文,给相应的句子编号。

• 阅读短文,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 根据图片,将段落文字材料分别与图匹配。

示例:读后提问,反馈效果、深入思考、综合概括。

Questions

• Who and where does Einstein meet one day? 低层次思维活动

• What does his friend say to him?

• Why doesn ' t he buy a new coat? 归纳、重整信息

• What happened next?

• How about you?Do you care of your old clothes? 真实交流

•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story? 读后活动

• 复述故事

Who--Where---What--What happened – Why • 给故事起名

• 给故事收尾

• 图文匹配

• 制作连环画故事书

• 制作班级英语故事集(班级通讯录)

培养朗读兴趣案例(最佳模仿秀、今天我上镜、争取“出境证”)

朗读及阅读中要注意的问题

• 控制齐读的次数。集体朗读时容易拖腔或个别学生不读,教师要环顾 四周。齐读次数不宜过多,尤其是高年级。

• 按意群分解长句。有些句子过长、过难,教师可根据意群将其分解,反复模仿、带读。

• 猜测词义。阅读时会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或生词,要提醒学生重在理解大意,不要逐字去抠,还可将其搁置一边或根据上下文猜大意。

• 挖掘深层含义。有些文章迂回曲折、内涵丰富,当题中答案相似时,不能只顾字面含义,要纵观全文,不要主观臆想,要从表层中挖掘深层含义。

• 教师要开展多种阅读效果检测方法,避免出现阅读倦怠现象。

(五)养成复习、梳理、积累的习惯 梳理归纳的意义在于:

• 对所学内容有一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

• 便于记忆。• 方便复习,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倡导个性化的学习笔记

• 根据个人能力做笔记。

• 在思考的基础上做笔记。

• 根据个人需要做笔记。

• 相互交流笔记。

开始可由教师带着做,然后慢慢放手,由学生自己梳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以鼓励为主,重在培养意识。

(六)养成认真应试、分析错题的习惯(试题分析)掌握应试技巧:

• 仔细审题,看清要求。

• 认真答卷,书写工整。

• 主动思考,理清思路。

• 耐心检查,避免丟题。

学生建立问题本,便于复习。

教师建立采集本,便于查漏补缺。

(七)养成大胆参与、勤于思考的习惯 •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和空间。

•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问题中产生思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 利用追问,深入思考。

•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提问。(对故事中的插图处理)

•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构建新知 提问的训练形式与技巧(提问不要浮于表面,不要束缚学生的回答,不要千人一面。要力求给不同的学生以适合的机会)

• 记忆性问题

• 理解性问题

• 选择性问题

• 应用性问题

• 拓展性问题

• 评价性问题(请看一节编辑后的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六年级对话教学课 题目是 Hobbies。主要教学任务是:.从“ free Talk ”导入对话学习。从听入手,在交流中学习重点词汇。

设计意图:既要把握住基础,又要留有空间。.增加看录像环节,拉近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距离。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爱好原因的分析。.学习补充阅读材料,观察图形,初步猜测,借助相应的习题反馈阅读效果,同时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师生共同完成“信息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展示作品)

简要说明:

这是一节 40 分钟的六年级常态英语课。学习内容为对话 Hobbies.本节课既要体现新授内容,又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达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基础学习,又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空间。因此除教材本身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教师还适时地补充了其他有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的学习资源,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语用机会。

教学中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表达热情。课上与同学们开展开放的、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们互动学习中,的确看到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作业设计非常具有实际意义,既能抓住写的任务,又为学生提供了语用空间,使所学语言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养成乐于助人、合作、交际的习惯(重在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任务 交代清楚各小组所承担的具体任务

• 各负其责 各组成员分工明确

• 短时高效 时间控制合理、有实效

• 全组汇报 个人汇报,组员补充

• 及时评价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教师的职责:指导、调控、关注全体、反馈效果

五、养成好习惯的途径(学生评价表)• 来自教师的帮助

• 来自集体的帮助

• 来自伙伴的帮助

• 来自课程本身的帮助

• 来自家长的帮助

六、培养好习惯要注意的问题 • 早期重视,持之以恒。

• 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学期“四心”评语)

• 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实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培养计划)

• 永远给学生及家长以希望。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2011-10-24 15:41:50)转载杂谈 ▼

标签:

分类: 教学案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江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中学高级教师)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扮演的角色便是提问者,正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懂得与成长。那么,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关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1.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中提问?

2.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3.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问的现状是怎样的? 4.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原因有哪些? 5.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急需教师明确的问题:

一、教师为什么提问?

(一)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她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声响、活动转移了注意力。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控制一下孩子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教师进行主要知识讲解以及重难点分解时,使他们不至于太过精神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说,提问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

同时,有趣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她们的求知欲,例如:(崔阳心电图 save our planet 的课件)

教师的提问很简单:认真观看,仔细听,看看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她怎么了?教师提问后,大家被心电图的画面吸引,兴趣被调动了,捕捉关键信息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二)引导内容理解

有的时候特别是新知呈现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关注,进而引领孩子们学习新语言。例如:听录音前,老师会不布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听,然后回答,既明确了听的目的,提高听的效果,又可以引导内容的理解。

(三)回忆学习内容 引导进一步思考

有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时,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通过问题中的一点线索,启发孩子思维,使他们容易理解内容,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六上有一讲内容为 Rules.包括 class rules, home rules, social rules.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 ”Listen to teachers.”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等 class rules 后,有带领学生学习了“ keep the room clean ” “Don't go home too late.” 等 home rules 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到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我们有哪些法律法规是大家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了解的呢?进而学习社会法则的内容。

(四)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易混淆知识,它们是融合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我们强调不讲解语法知识,但我们不排除易混淆知识的辨析。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在活动中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尽量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关注一些易混淆概念,为孩子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 much / many;some / any 等。当这样的易混淆语言点出现时,我们不妨尝试提问,引导学生比较,以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五)实现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那就是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因此上,让学生在英语课上尽情地表露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恰巧有效地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学生在学习了 Travel 这一话题后,老师引导学生用 Where? How? What? Who? How long? When? Why ?等词作为线索,做一个近期的旅游计划。这一问题的提出,同时也是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自如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计划以及设计理由。这样的活动,促使了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口语表达。

可能老师会说课堂提问还有其他的一些作用,但是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什么问题,采用何种方式提问,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具体来说说小学英语课堂上提问有什么作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师互动式的提问---有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观察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开始就和学生以自由谈论的方式开始进入课程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式时是这样引入的。We have just had a long holiday, what is it? Yes, it was the National day.I believe that you had a good time.For me, I went to Hong Kong with my friends.And we di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here.Do you want to guess what I did there? 学生对教师的生活是蛮感兴趣的,于是大家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与猜测中。教师将早已贴在黑板上的大量的动词短语卡片按照学生猜测的顺序摆在黑板上作为下面活动的语言支持。接下来教师又问到: I enjoyed myself in Hong Kong.How about you? Where did you go and what did you do there? Let's share!......教师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进行提问,既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注意了说话表达得体。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聊天自然进入角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师生很快进入了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中。

因此说互动式提问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交谈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激趣式的提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深入地去思考问题,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中,我经常看到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生动的、有趣的问题,“悬”而不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把学生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当中。例如:一位老师在尝试阅读教学时是这样做的。老师将阅读材料的名称定为“ Chicken girl ”。不难看出老师试图从名字上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一上课,老师就从 ppt 上显示了一个叫做 Tracy 的女孩并提出问题: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this girl---Tracy.People usually call her Chicken girl.Why do we call her “Chicken girl” ?

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着。“She likes chicken.” “She looks like chicken…..”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答案随即出来。就这样,学生根据引导急于了解真相,很快进入了初步阅读的学习阶段。这样一来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我们说这样的提问是实效性强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是有效地,因为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教师悬念式的提问---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悬念的设置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并在解开这个疑问的同时感知、接触新知识,让学生以饱满的、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后面的学习活动的总的照应。

全国第四届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北京选手崔阳老师在导出 We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这个中心思想时做了这样的设计。崔老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故事的方式整理了人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的食物方面的词汇,总结出 some people like meat, some others like vegetable, and still some like sweets.We know that food is good.But doctors say that food is not g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这里出现一个质疑,学生各抒己见,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在这其中就有人谈到过多地食用单一品种的食物就不好等看法。老师此环节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了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即归纳、演绎、推理和想象。前一环节老师让学生读故事的目的是整理出很多学生偏食的现象,所以老师总结了一段有人喜欢,还有人喜欢等等的话语。而后一环节老师要让学生通过专家、医生的话语了解一个合理膳食的科学道理。在简单的讨论过后,崔老师就说了,“大家讨论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的建议吧。”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下一段内容的阅读中。从偏食的现状到专家的合理膳食的科学道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被过多地控制,而是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归纳已学知识,通过推理和想象获取新知。课堂教学实效性强,效果突出。

三、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提问的现状是怎样的?

(一)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关于它的重要作用我们已经在前面的一节中讲过了)

(二)那么,提问都有哪些种类呢?

简单说,相对于问题提出后回应而言,我们将问题分为两种。

一个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叫封闭性问题或称直接问题。从认知层面来说,这类问题基本上是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

一个问题,激发一般的、开放性的回应,这类问题叫开放性问题或称间接问题。从认知层面来说,这类问题涉及运用,综合理解。看两个课堂实录的提问及回答的片段

直接提问:文本理解部分 知识讲解部分 周晟昊 presentation 间接提问:江萍 Weather 课例

最近,国内的一些研究资料指出:高密度的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回答问题时间有的要占整堂课的一半以上。但是,提问中记忆型问题居多,很少有创造性的问题。

(三)现在,在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提问的种类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提问的目的性不强 随意性大。

课例中的教师问题是: look at these animals.Let's talk about them.每当我们谈到 talk about 的时候,我们会谈论他们的名称、兴趣、常做的事情、有何特点等等。而这里,老师知识提出板书,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内容运用 what are those? They are … 进行动物名称的练习。显然,教师在此处的提问let's talk about them 实效性不强。

我们的提问应该要围绕教学内容、重难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问的要有目的,不能是不是重点或难点都问一下,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到底希望他们做什么。2 .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有的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这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浪费时间。例如听到过这样一些提问: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老师一味地提出一些 Do you…? Are you …? Yes or no?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齐声回答 Yes 或 No.这对服务教学没有一点帮助。3 .提问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语言到问题的价值都有所思考,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就是既要问得恰到好处,体现重难点,又要语言简洁,便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4 .提问深度把握不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曾经听过一节一年级的英语课,老师讲授 How are you? 表示询问身体状况的用法。文本中只提到 Not very well, look at my knee.表示孩子刚刚摔倒,小朋友询问他还好吗?他表示我摔到了膝盖,我感觉不太好。我们的老师偏偏要问孩子: T: Look at the boy.Is he OK? Ss:No.T:What's wrong with him? Ss:…… T:How is he? Ss:……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太多的词汇、句型作为积累,根本听不懂这样的问题,此时不仅问题失效而且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太难了,我都听不懂,不会说。而这种感觉又恰恰是老师认为造成的。因此说教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过浅,索然无味;过偏,抓不住重点;过深,高不可攀;过空,无从下手的现象。5 .提问缺乏互动性。课标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的统一。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试问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老师所给的答案?令人怀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答案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学生的回答有时候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起到补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展现。当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是什么样的之后,大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看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当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发展。

四、影响我们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没有关注提问的目的性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我们为什么提问?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2.加大教学过程的深度。3.促进学生向同伴学习。4.提供强化信息。5.控制教学的速度。6.提供诊断信息。

(二)没有关注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教学实践证明,有些教师提问后出现冷场的现象。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此现象的出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曾经听过一节授课内容为 feelings.的三年级英语课,教学内容对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较大,情感的东西较空泛。教师提出 scared 一词让学生理解,并提出问题 What can you do if you are feeling scared? 课堂一片寂静。学生猜测,加之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没人愿意发表意见。而此时另一位教师能够创设情境,用 ppt 呈现了一个漆黑的房间并配有鬼叫的声音,让学生思考: What did you hear? Are you happy now? 教师顺势说出 Of course not, I'm feeling scared now.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地理解了词语意思,之后踊跃发言 I can call my mum, I want to cry…… 因此说,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三)没有关注提问的逻辑性

提问和教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有关谈论假期生活的话题,主要功能句涉及 How was your holiday?。由于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认知经验,教师将谈论此话题能够涉及到的句型深一脚,浅一脚地交待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假期生活以段落的方式进行陈述,学生前言不搭后语,思维混乱。在与教师沟通后老师理解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联系与学生的输入输出的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设计提问对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框架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教师将问题重新设计为: How was your holiday? 是一个 General question, 接下来的 specific questions 有 Where did you go? When did you go? Whom did you go 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Did you enjoy yourself? 等等。此时,教师的问题设置把握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因此说提问时如果不注意逻辑顺序,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没有关注提问的适度性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学的低龄化或是教学的高龄化问题,也就是有的课堂教学偏难或偏易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设置过简或过难所致。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提出适合学生水平,难度适宜的问题,技能引发思考,激活思维,又能不断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没有关注提问的主体性

前面提到,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

好了,我们明确了关于提问的作用、意义,我们也分析了大家在教学中存在的提问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改进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要谈论的第五部分内容。

五、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有效提问,有这样几种描述: 1.提出更少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应是启发、引导,而不是满堂灌的提问以显示教师的威严以及自己无所不知的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应是思考、探索、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浪费时间。因此上,教师应提出更少的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2.提出更好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缺少“悬念”,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型问题,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应用、综合型问题却凤毛麟角。还有一些教师的提问,一个个问题较独立单一,无问题转换,缺少应有的层次感。因此提出好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3.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些知识性、理解性问题,这没有问题,但是从深度上看似乎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更深层挖掘的问题。例如: Why? How? 之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甚至联系上下文所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4.提问要有广度。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还要有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此外,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能力、空间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

5.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马上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进一步加以解释,或干脆自己给出答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几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6.面向适当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学困生。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或是注意事项有哪些 1.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它是可以突破重点还是可以理解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避免问题太空泛。

3.在提问过程中让全班参与进来。

4.设计好学生在作答时的方式及可能的答案。

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5.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6.避免答案不清晰,要明确直接地提出问题。

在设置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清晰、准确,针对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词语,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7.用连续性问题探究学生的反应。

8.记住教学问题是一个出现于公共场合的社会性活动,要考虑学生情绪。

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提示的方式。提示是指当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通过层层启发,逐渐诱导,帮助学生慢慢接近准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提问技术。

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

9.给每个人提问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给那些害羞或者难以参与提问过程的学生。

第四篇:小学英语入门小技巧

小学英语入门小技巧

一、记忆策略

语言学习者要记忆大量的词汇,背诵英语单词、短语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令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感到棘手的问题。成人如此,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让小学生了解单词记忆的一些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读音记忆法: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忆单词。它是记忆策略的首选,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能够阅读,也会用英语写作,却不会用英语与人交流,甚至在课堂上不敢张开嘴巴说,即出现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根据读音记忆单词,既可以避免“哑巴英语”现象,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联想记忆法:设法把单词的音或形或义联系起来。人的记忆能力,主要来自联想。记忆力强的人,都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记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的建立为记忆提供更多的线索,线索越多,记住一个单词就越容易,提取这个单词也就越顺利。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联想法:

拼写联想,将拼写类似的单词集中在一起记忆,如:book, cook, look;bar, car, far, farm;boy, toy;bee, see, tree等。

意义联想,从词义方面联想与其有相近或相反关系的单词。如:同义词good——nice;反义词good——bad;old—— young;tall——short。

归类联想,即将同类单词集中在一起记忆。如由red联想到各种颜色:green, yellow, brown, white, purple, blue, orange, black, pink;由eye联想到身体各部分:head, face, ear, nose, arm, heel , elbow, hand, finger, leg, foot, toe等。

形义联想,就是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形象。如:eye 可以认为单词中的两个e就是两只眼睛,y是一个鼻子。

音义联想,设法把单词的音和义联想起来。如:把cab想象为“汽车开吧”。

对比联想,即把读音相似或形状相似的单词进行比较记忆。如由see联想到sea, 由sing联想到thin, 由house联想到horse,由grass联想到glass等。

类推联想,即由一个单词联想到一个以上词组或句子。如学了put, 会想到put up, 进一步可以想到 “Put up your hands”;学了play可以联想到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play tabletennis, play with a dog等。

单词——复合词联想,由一个单词联想到由其组成的复合词。如由book联想到bookcase, 由under联想到understand, 由tooth联想到toothache、toothbrush等。

总之,联想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视觉联想,名词的单复数联想,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分词联想,形容词的比较级联想等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3)嘴、眼、耳、手并用记忆法。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感觉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四个:视觉、听觉、动觉和触觉。而且刺激的渠道越多,大脑中建立的联系越多,记忆也就越牢固扎实。因此,读、看、听、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当我们在超市看到“香肠”时,应该尝试着说出单词“sausage”;当我们学到“long”时,嘴巴里说 “long, long”,同时可以伸开双臂,用动作表示“long”;当我们听到一个单词时,可以跟读几遍,也可以边读边写。

二、复习策略

英语老师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记忆单词困难。其实厚学小编以前也是如此,今天背的单词,明天一早就忘了。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常言道:复习为记忆之母。记忆单词难,学了又忘。这种现象符合“记忆——遗忘——再记忆”的客观规律。我们往往会发现,课堂上使用频率高的句子,同学们就掌握得比较好。这是由于多次复习与使用的缘故。一般说来,任何一种没有经过复习和巩固的知识迟早都要被遗忘。日本学者上冈光雄通过“英语单词保持率曲线”证明:背过的英语单词,如不加以复习巩固,时隔一天就会被忘记10%,但是如果学后3天不复习巩固,就会忘记40%,如果4——7天不复习,就会忘掉60——70%,时隔3周,所记的单词就所剩无几了,留在脑海中的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学习英语必须坚持课后及时复习与有计划地循环复习相结合,即开始时复习时间间隔要短,然后间隔逐渐加大。

3.时间分配策略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各种非正式的场合里大量接触语言。儿童每天都接触母语,而且是在任何场所,但是,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教室,课堂以外一般很少接触英语。在课堂上,大家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差无几,差别就在于课后的学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业余时间。小学生课后学习英语一般每天应保证半小时。我们知道,分散记忆优于集中记忆。例如,一天集中一小时学习英语不如上午花半小时,下午花半小时。同样,在家集中半小时复习英语不如饭后花20分钟,临睡前花10分钟。小学生在家学习英语的时间以每天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包括收看英语节目、听英语歌曲等。为了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我们也可以在每天早上刷牙、洗脸、吃饭或平时做家务时,播放一些课文录音或自己喜欢的英语歌曲。虽然你没有集中注意力听,但可以在潜意识中培养一定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三、认知策略

小学生接收英语的听与读方面,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学生停留在听老师讲课和跟老师朗读这个层面。这固然重要,但是老师以外的信息更加丰富,而且又有选择性。如同学发言、录音磁带、广播电视等,但首先要利用好配套的录音磁带。我在班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开学初就买了与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但回到家真正听过录音磁带的同学为数很少,其中包括一些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好学生的理由是录音太简单了,我不用听。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抱怨录音带朗读快,听不懂,所以以后就不听了。其实,能够听懂也好,不能够听懂也好,都应该听,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导致了听的次数多少的差异。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先逐句听,再整体听,多听几次。最好先不要打开课本对照地听,只有听了几次还没听清楚时方可看看课本。

我们学习英语就怕说。很多学生说英语时,是先想中文,再译成英语,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平时应在课堂上逐步训练用英语解释英语的能力。在我国,课堂是说英语的主阵地。我们正是因为没有说英语的环境而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在家与父母说英语或与老外交谈确实是英语学习的好机会,但都有很大局限性。唯一不受时空限制的练习方式就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

四、学用结合

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语言不能忽略巩固阶段,要不断地用它。”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与用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学习者要善于模仿,勇于实践。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际。儿童刚学会“爸爸”、“妈妈”两个词时,他们就能大胆地使用,看见所有的男性都叫“爸爸”,看见所有的女性都叫“妈妈”。小学生学习英语就要像孩提时那样敢于在犯错误和使用中学习英语。在启蒙阶段,英语词汇有限,可混合使用汉语与英语,如说“谢谢”时就要想到“Thank you!”,刚学习apple后,可以回家对妈妈说:“Mum, 我要吃apple”。练习使用英语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同学之间英语对话,参加英语角,网上英语聊天,写英语日记等等。

教无定法,同样,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学习策略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同。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必然也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呈贡新区第四小学 葛爱惠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现状、提问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的作用 存在问题 提问原则 注意事项

引言: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我们扮演的角色便是提问者,正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懂得与成长。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训活动,通过观摩十几节的现场课堂教学,发现了执教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提问预设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设计的问题目的性、针对性不够,设置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到位,提问未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等。如教师A在与学生问候完之后就发问:“Today I‟m very excited.Are you excited?”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该师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出“excited”这一新词汇的教学,而学生不解其意,自然无法按教师预设的方向回答,出现了卡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教师B在引入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教学时,没有直观的远近距离暗示和说明,学生无法分辨“these/those” 这两个词的用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名言的“问” 指的是善于提问,而非一切提问皆有答。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即指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成预期目的的提问。贝拉克(Belarck)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占比例则更少,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以下缺点:⑴ “无意义”问题时常出现;⑵ 问题的思维品质要求不高;⑶ 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⑷ 不区分对象;⑸ 问后即答。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构建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问现状、提问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上为什么要提问?

1、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她们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声响、活动转移了注意力。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控制一下孩子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当教师进行主要知识讲解以及重难点分解时,使他们不至于太过精神分散,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说,提问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同时,有趣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她们的求知欲。

2.唤起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了所教知识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脉络。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依据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

3、引导内容理解

有的时候特别是新知呈现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关注,进而引领孩子们学习新语言。例如:听录音前,老师会不布置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听,然后回答,既明确了听的目的,提高听的效果,又可以引导内容的理解。

4、回忆学习内容 引导进一步思考 有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时,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通过问题中的一点线索,启发孩子思维,使他们容易理解内容,顺利实现学习目标。例如:《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六上有一讲内容为 Rules.包括 class rules, home rules, social rules.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 ”Listen to teachers.”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等 class rules 后,有带领学生学习了“ keep the room clean ” “Don't go home too late.” 等 home rules 后,教师自然地过渡到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我们有哪些法律法规是大家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了解的呢?进而学习社会法则的内容。

5.反馈信息,教学交流。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内容掌握不够,以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及时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说:“Great/Wonderful/You are so clever!”,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则用鼓励的语气说:“Don‟t worry,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6、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易混淆知识,它们是融合在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的。我们强调不讲解语法知识,但我们不排除易混淆知识的辨析。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在活动中及时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我们要尽量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关注一些易混淆概念,为孩子的未来学习奠定基础。例如: much / many;some / any 等。当这样的易混淆语言点出现时,我们不妨尝试提问,引导学生比较,以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二、小学英语课堂为什么要提问?

(一)教师互动式的提问---有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观察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在一开始就和学生以自由谈论的方式开始进入课程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动词过去式时是这样引入的。We have just had a long holiday, what is it? Yes, it was the National day.I believe that you had a good time.For me, I went to Hong Kong with my friends.And we did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here.Do you want to guess what I did there? 学生对教师的生活是蛮感兴趣的,于是大家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与猜测中。教师将早已贴在黑板上的大量的动词短语卡片按照学生猜测的顺序摆在黑板上作为下面活动的语言支持。接下来教师又问到: I enjoyed myself in Hong Kong.How about you? Where did you go and what did you do there? Let's share!......教师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进行提问,既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注意了说话表达得体。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聊天自然进入角色,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学习英语的迫切愿望,师生很快进入了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中。

因此说互动式提问是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交谈让学生对所学语言产生亲切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交流情感,在师生情感和谐的状态下训练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激趣式的提问---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深入地去思考问题,继而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中,我经常看到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生动的、有趣的问题,“悬”而不发,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注意,把学生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当中。例如:一位老师在尝试阅读教学时是这样做的。老师将阅读材料的名称定为“ Chicken girl ”。不难看出老师试图从名字上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一上课,老师就从 ppt 上显示了一个叫做 Tracy 的女孩并提出问题: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this girl---Tracy.People usually call her Chicken girl.Why do we call her “Chicken girl” ?

老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着。“She likes chicken.” “She looks like chicken„..”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答案随即出来。就这样,学生根据引导急于了解真相,很快进入了初步阅读的学习阶段。这样一来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我们说这样的提问是实效性强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是有效地,因为它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教师悬念式的提问---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悬念的设置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他们去深入学习来解开这个富有诱惑力的疑团并在解开这个疑问的同时感知、接触新知识,让学生以饱满的、主动的态度去 学习新知。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后面的学习活动的总的照应。

(四)教师启迪式的提问—有效开阔视野。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三、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提问的目的性不强 随意性大。

例如,教师问题是: look at these animals.Let's talk about them.每当我们谈到 talk about 的时候,我们会谈论他们的名称、兴趣、常做的事情、有何特点等等。而这里,老师知识提出板书,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内容运用 what are those? They are „ 进行动物名称的练习。显然,教师在此处的提问let's talk about them 实效性不强。

我们的提问应该要围绕教学内容、重难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问的要有目的,不能是不是重点或难点都问一下,这样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到底希望他们做什么。2 .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它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有的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这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浪费时间。例如听到过这样一些提问: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老师一味地提出一些 Do you„? Are you „? Yes or no?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加思考,齐声回答 Yes 或 No.这对服务教学没有一点帮助。.提问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语言到问题的价值都有所思考,所谓精心设计提问,就是既要问得恰到好处,体现重难点,又要语言简洁,便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胡子眉毛一把抓。.提问深度把握不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曾经听过一节三年级的英语课,老师讲授 How are you? 表示询问身体状况的用法。文本中只提到 Not very well, look at my knee.表示孩子刚刚摔倒,小朋友询问他还好吗?他表示我摔到了膝盖,我感觉不太好。我们的老师偏偏要问孩子:

T: Look at the boy.Is he OK? Ss:No.T:What's wrong with him? Ss:…… T:How is he? Ss:……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太多的词汇、句型作为积累,根本听不懂这样的问题,此时不仅问题失效而且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太难了,我都听不懂,不会说。而这种感觉又恰恰是老师认为造成的。因此说教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过浅,索然无味;过偏,抓不住重点;过深,高不可攀;过空,无从下手的现象。.提问缺乏互动性。

课标倡导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的统一。教师的提问应该尽可能地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然而,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已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自己的教学。试问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老师所给的答案?令人怀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答案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学生的回答有时候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起到补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展现。

当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现状是什么样的之后,大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看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当我们看到问题的同时还要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文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科学性原则。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启发思维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适时性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鼓励性原则。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五、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有效提问,有这样几种描述:

1.提出更少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应是启发、引导,而不是满堂灌的提问以显示教师的威严以及自己无所不知的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应是思考、探索、实践,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一些意义不大的问题浪费时间。因此上,教师应提出更少的引起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2.提出更好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缺少“悬念”,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大多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型问题,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应用、综合型问题却凤毛麟角。还有一些教师的提问,一个个问题较独立单一,无问题转换,缺少应有的层次感。因此提出好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3.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提出一些知识性、理解性问题,这没有问题,但是从深度上看似乎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更深层挖掘的问题。例如: Why? How? 之类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进一步思考,甚至联系上下文所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进行陈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4.提问要有广度。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还要有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此外,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能力、空间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思维能力等发展。

5.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很多教师喜欢使用“狂轰滥炸”式的提问。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不能马上作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进一步加以解释,或干脆自己给出答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如果学生在几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教师就会迅速地提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高强度的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

6.面向适当的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问题要有层次,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学困生。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或是注意事项有哪些

1.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

事先应该想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它是可以突破重点还是可以理解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避免问题太空泛。

3.在提问过程中让全班参与进来。

4.设计好学生在作答时的方式及可能的答案。要准备接受正确的然而是异常的答案,特别是提出开放性问题时。

5.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

6.避免答案不清晰,要明确直接地提出问题。

在设置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清晰、准确,针对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词语,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

7.用连续性问题探究学生的反应。

8.记住教学问题是一个出现于公共场合的社会性活动,要考虑学生情绪。

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提示的方式。提示是指当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通过层层启发,逐渐诱导,帮助学生慢慢接近准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提问技术。不要使用问题来作为一种惩罚或让学生尴尬的方式。

9.给每个人提问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留给那些害羞或者难以参与提问过程的学生。

10.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11.选好提问对象。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须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这样就导致了班内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12.提问方式要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成功的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问单个学生、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调查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时要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辅助教具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如闽教版教材第六册 《Unit6 Hobbies》这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hobby ? / Do you like doing sth.?”,这样的问题人人都能上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13.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该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要在讲授之前提出,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有些问题在学中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解释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出,讲授结束后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14.掌握好提问回答时间。教师提完问题后,要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以后往往会忽略等待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请学生回答或提示答案。这样,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学节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但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发问后等待时间短,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相对偏低。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如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说出更为正确或完整的答案。

15.提问要及时反馈。提问后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外,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可及时纠正,但也不能见错就纠,这样会打断学生英语思维的连贯性。对于回答不全面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大家共同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16.提问要变换角色。课堂提问除了老师提问学生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老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来变换角色。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 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17.提问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所提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表达清楚, 容易理解。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应含糊其辞, 或是模棱两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⑴ 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⑵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⑶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2003年第8期

⑷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2003年第47期

⑸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⑹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⑺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小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中心小学杨红川 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魅力。......

    英语课堂教学小故事

    英语课堂教学小故事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

    英语课堂教学小笑话

    英语课堂教学小笑话 He Won Tommy: How is your little brother, Johnny? Johnny: He is ill in bed. He hurt himself. Tommy: That's too bad. How did that happen?......

    英语学习小技巧

    ① 问题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解决问题而抱怨问题。 ② 接力棒原则。 ③ 问题不可怕。 ④ 办法总比问题多。 ⑤ Make each day count。 阅读技巧 记住九个数字3,4,4,1,3,1,2,7,8 一、3个......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5篇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技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 “ 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金点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金点子 鼓励学生记单词好方法:单词接龙:以上一个单词的末尾字母作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 baby-yellow-white-eat-ten-nose-eleven . 或者给出两个字母,以同样的......

    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育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