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的创新实践
高效课堂的创新实践
铜川市印台区方泉小学
徐红斌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成了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热点。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我也做了不少的尝试,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点滴做法。
一、激发兴趣,关注课堂的“温度”。
我们经常能看到传统课堂中,教师严肃的严谨的传授知识,学生恭敬地疲劳的接受着填鸭。课堂冷冰冰的,没有互动的兴奋,没有灵感的火花。教师能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教学程序,但是否实现了学生的进步成长,则不是老师所关注的。高效课堂必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而其前提是心中有学生。
(一)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爱的氛围。在课堂上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和心理感受,文本与人本并重,多些爱心、童心。尊重孩子各种权利,谅解孩子的冲动个性,允许孩子差异的存在,允许孩子出错,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教学活动的积极帮助者,使每个学生自尊不受侵犯,让每个学生自信涨涌心间。
学生课文读错,我会亲切地鼓励:“记住,第三遍读错了,还有第四遍,不要慌,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热情鼓励使学生有了信心,第七遍终于读好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是最宝贵的。我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有了爱,教学就有了温度。但并不代表教学就有了热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没有兴趣的课堂难以形成学习的热潮,有了兴趣,才会出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乐学状态。
1、兴趣从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中来。如导入激趣,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先拿出几粒花生让学生观察,说说特点,再把它放入苹果石榴中,告诉学生有人却愿意以普通的花生来做自己的笔名,学生都很好奇,纷纷问为什么。我以此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调动了兴趣,为教学做了铺垫,使开课就有了学习的热度。再如拓展激趣,在教学纪伯伦的《花之咏》时,结课时我说:纪伯伦写下了这么美妙的一篇文章,我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美文来。我布置学生仿写《花之咏》,想象你这朵花的生活和
追求。学生兴趣很浓,写出了一篇篇佳作。我也即兴写下《花之咏》,后来投稿发表在《铜川报》上。这样的教学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的学习效率。
2、兴趣可以从朗读中来。我创新朗读形式,在朗读中加入了趣味因素。我教学生慢条斯理读、急不可耐读,再教学生咬牙切齿读、嬉皮笑脸读,还有喜不自胜读、痛不欲生读。在这种游戏朗读中学生逐渐发现了读的魅力,了解了读的能力,既熟悉了课文,又发展了兴趣。内向同学也不再那么矜持,悄悄尝试。其次我将读与展示个性结合起来,在读的游戏时间,允许学生有个性的朗读。当孩子们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读着课文时,我深深感到他们和文字亲近了。我还让学生唱读古诗、跳皮筋读古诗,学生兴趣盎然。大家特别喜欢的是拍节奏读古诗,变换不同的节奏,会读出别样的精彩。后来,我又将学生引向对朗诵的喜爱。课外活动开辟成“文学芳草地”,让每位学生上讲台诵读美文,锻炼胆量和勇气,提高技巧和水平。我要求分组准备表演朗诵,使学生互相指导学习鼓励。最终学生读得越来越出色,也对文学更喜爱了,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
3、兴趣从评价中来。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好的课堂教学是评价出来的,评价是为了发展,评价是为了调动。我不断地确认成功,使学生充盈着自信。在评价与奖励上不断创新,积累了许多经验。如在课堂上奖励学生“模仿蝴蝶飞、青蛙跳”,在课堂上奖励学生伸懒腰、吼三声,奖励刮大风(转圈),奖励休息。鼓励的手段千变万化,巧用心理激励深化喜悦体验,突出自觉个性培养。
4、兴趣从学习内容中来。我的爱好是古诗韵文、谜语、文字,我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源泉。推荐学生积累《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诵读、研读了解传统文化。讲趣味对联故事,了解对联知识,学习对对子,记诵春联,感受汉语言文字魅力。猜谜语,讲机智语言故事,用幽默、智慧浸润孩子心灵。搜集名家佳作,交流欣赏,让经典触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我还经常组织成语接龙比赛、成语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用活动加深乐趣。
教师常关注激发学生兴趣,就会不断创新教学,使学生迷恋你的课堂,忘记了下课,这样的教学才会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促成合作,关注课堂的“浓度”。
高效课堂一定是师生共情共振的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具有相互牵连的“浓度”。教师善于煽情、鼓动,学生乐于参与、配合,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互动
良好。教师应迅速与学生建立“共同语言”。“共同语言”的丰富与否和层次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最优化的教学是信息量流通最佳的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个性、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达到共同提高。
在以往组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中,我发现每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形成的学习小组也各具特色。有的学习小组能高效顺畅的开展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优差互补、互相启发,成为有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而有些小组则较为被动、零散,各自为是,缺乏有效互动和促进。这更显出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我精心设计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课堂成为多向互动、知识建构的信息场。每节课都设计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我一说开始分组学习,学生马上开始分组围坐。六至八人一组,有组长、记录员、总结人,发言采取“弱者为先”,不让一个人掉队,形成利益共同体,差异分组,发挥各位组员优势。在合作探究中,错误的看法迅速得到质疑,正确的认知逐步形成共识。信息的多向互动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像这样的策略、习惯,需要老师持续培养、养成,一旦形成,将有力促进学习效果的达成。
三、构建对话,关注课堂的“深度”。
语文课堂应该是心灵对话的场所,对话习惯的养成应是课堂高效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始终秉持心灵对话的宗旨,让学生将眼前的文字、文字的主人看成鲜活的生命体,让学生直接和学习对话。
我认为,所谓文本,应该是学生心中的课文,它不是只供模仿的范画,而是帮助主体建构意义的素材。语文是读者与作者建立心理桥梁、语言桥梁、共同价值取向的桥梁。语文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者接受作者的思想信息,被作者的情趣、修养、知识范围、思想观念晕染、同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学习者依托自己的人生阅历、理解感悟水平、思想境界进行臆测、改造、顺应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开发课文,我不仅引导学生去实现“我看见他所见的,我听见他所听的,我熟悉他所表达的,我了解他的思想”,更引导学生边学文边写文,改造原文突出感悟、适当改写彰显自我,“我读文章我做主,我和作者同作文。”
基于此一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建立学生与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对话,借助与同学、与学优者(教师)、与未学者的对话,在脑海中塑造
人物形象、再现故事情节,形成思考、抒发感悟、促进表达。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利用插图让学生找找作者,跟他打个招呼。初读课文后,在书本上做批注笔记,问问作者,你那句话我理解,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时是不是在这样想?再对着插图问一问作者。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树立了阅读就是心灵对话的意识。在精读课文时,我还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问那位父亲:“你那么忙为什么还来参加收获节?你赞美落花生这段话是想告诉作者什么呢?”问作者:“听到爸爸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在此活动中,既大大扩充了语言实践的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质疑水平、养成了质疑习惯。然后分角色演一演故事情节,深化感悟、同化感情、接近内心。布置作业,要学生向家长或小伙伴讲这个故事,复述人物的话,与他们交流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无限延伸,并紧扣语言实践,起到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展示,关注课堂的“效度”。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
在展示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表演、绘画、写话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我还创新展示的形式。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时,我巧妙地利用复读机教学,学生每人一台复读机。学生用复读机练习朗读,回答问题,述说感悟,与诗人对话。然后交流展示给别人听。复读机的使用,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朗读有了可能。它使讨论交流更轻松有趣,它调动了内向学生的表现欲望,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敢说。它可随时评价、随时改进发言,也能及时录下教师的总结、学生的发言以供学习、记录,还可以记录下让自己感动的瞬间。复读机让发言更省时、更全面,让与作者的对话更亲切。这节课最后录制为课堂实录,被评为省十一五课题成果一等奖,我还在省课题表彰会上做了重点发言。
课堂有读有议,还要有写有练。练也是一种展示,练的形势宜活,千变万化。但要紧贴生活,指导实践;开放发展,走出课堂。于永正老师在教完《草》一诗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家里人听?”“现在我来当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到了家你该怎么说?”“现在我来当哥哥„„这首诗我也学过,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还是弟弟记性好!”“谁愿意背给奶奶听?奶奶有些耳朵背„„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呀?”“‘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呀?“‘一岁一窟窿’真怪?俺孙女真有能耐!”这种寓教于戏的实实在在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学效果检查,很值得
借鉴。
我在教学中也注意依据教材精心设计训练,既要能总结全文、思想教育,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现学生们的才思表达。《西门豹》一课我采取了表演课本剧的学法;《圆明园的毁灭》中采用了畅想体验写作法,让学生以“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为题写作;《落花生》一课组织了辩论会“做落花生还是做苹果”;《麻雀》一课让学生们续写结局;《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给战争地区的孩子写信„„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课文的领会和情感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回首过去,曾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也迎来“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但我始终没有停下自己跋涉创新的脚步。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把阅读教学看作是呵护学生心灵成长的田园,把高效课堂作为珍惜事业生命的不懈追求。我正在创新的征程中跋涉,童心不及待,岁月驹过隙,我将在新的征程上谱写新的乐章。
第二篇:高效课堂实践体会
行走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征途上 中学 张老师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 午好!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发言,心中既感到荣幸又忐忑,荣幸的是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忐忑的是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中,我才仅仅是一个只接触一年时间的“门外汉”。回首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之路,我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不服输地执着追求。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在高效课堂学习、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收获,说的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一、初相识——谈对高效课堂的好奇、质疑与担忧
邂逅“高效课堂”,与她初相识,是在一年前的今天,那时的我,刚从某中转战到中学。早在多年前,我就听说过中学的“高效课堂”,可以说,中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提升,社会声誉的鹊起乃至成为全国课改名校,皆得益于她。然而,当时的她,并未真正走入我内心,甚至于对她是将信将疑的,有着20余年教学经验的科班出身的我,一直认为,只要教师教书尽职尽责,专业功底扎实,双基落实的好,教学成绩一定不差,以前的中学没实施过课改,但生源好的时候,好班最多能考二十个一本,就生源极差的情况下,学校也能考几个一本,华师
一、襄阳四中五中、荆门龙泉中学等名校,没实施过课改,一样能有高考理科状元出现。更何况,实施高效课堂,老师的备课量更大,教学内容的落实更需时间,那么课时够么?合作探究,是否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思维意识?讨论质疑是否会占用更多落实双基训练的时间?自主学习是否会进一步加重自觉性差的学生的惰性,导致超级滑坡?总之,初识高效课堂,我是好奇、质疑、担忧甚至惶惶不安。
二、喜相知——谈对高效课堂的学习、接受与实践 融入中学这个大家庭后,坦而言之,向我们这种处于说老不老,说小不小的“奔五”尴尬年龄阶段的老师来说,一般图安逸,不爱变革,即使投身课改,也是被动居多。直到有一次,我所带的班级的一个学生课后问我,“老师,你怎么不用导学案、不采取高效课堂模式啊,是不是西中来的老师都不会啊、、、、、”,那一刻,我内心被深深震撼,虽然学生是无心之言,但言外之意我们外校来的老师已在学生心中被打上了标签,“不懂课改)”,当时,我没有辨解什么,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懂高效课堂,学习它、实践它,直至牢牢掌握它,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开始观摩学习同行的优质展示课,借来相关资料时时翻阅学习,学着制作导学案,准备上“三新”过关课。同时,在讲课中也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抗质疑、多元评价。渐渐地,我了解了何谓“高效课堂”、何谓“五步三查”、何谓“生本、自主”;渐渐地,我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流程、课堂展示的环节关键点、导学案的编写规则、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的“高效课堂”教学也由刚开始的“貌似”逐渐向“神似”迈进,不知不觉中,我与高效课堂相识、相知甚至相恋。
三、常相守——谈高效课堂带给我与学生的可喜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最终通过我一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我终于在“高效课堂”课改理念的实施中体验到教学上真正的喜悦与收获。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爱上化学了!”……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现在,我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变,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注重面向每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注意多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非智力因素。在高效课堂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我的课堂我做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高效课堂,给我的课堂注入了“一湾流动的活水”,更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益。总之,我与“高效课堂”从相识、相知、相恋转为长相厮守。
四、怀感恩——感谢课改征途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
“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是讲解者,更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感谢理综组同行们一句句的贴心话语,给我指点了迷津;感谢 熊校长、魏校长,田贵主任等在“三新过关课”给予我的肯定和帮助,让我对高效课堂课改征程有了信心和更美好的期待;感谢校领导、刘书记和高二级部领导们的信任与关怀,让我到黑龙江进行学习交流,让我的教学有了更多的磨炼与提升的机会;感谢先琴老师、知真老师、张迅老师、家奎主任等老师在我因公外出调课中、工作、生活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还要感谢我班的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你们的包容与支持,才有了我的成长与进步。我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生命中正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的高效课堂实践征程绽放出迷人色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想一年来的高效课堂课改实践,或许我们都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初学者的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高效课堂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吧!它正和我们一起奏响动听的乐章。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始于信,重于知,达于行,只为每个孩子,健康阳光快乐成长;行走在高效课堂的征途上,争做环境适应者、任务执行者,自由自主高效追求者,坚定教育麦田的守望;行走高效课堂的征途上,课改教改之路很累很苦,很长,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定会盼来来年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高效课堂实践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实践心得体会
如何才能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无休止的补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这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经常问自己的问题。“高效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研究的方向。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也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不难走出自己的路子。
第四篇:高效课堂实践总结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高效课堂的理念和形式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
一、本班学生学习基本概况。
本班共有学生62人,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学生对“活动单分组导学”的学习方式已渐渐熟悉并开始习惯,由开始的茫然不知所措被动接受到如今的熟练运用积极跟进,课堂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创造性阅读,小组合作中主动和同伴协作探讨核心问题,展示时勇敢自信,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在韩立夫教授“六字诀结构化预习”的理论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一部分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搜集资料,拓展性地自主学习,这些行为都是高效课堂学习理念带来的显性成果。
二、高效课堂创建所做的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奠定高效课堂实施的行动基础。
自我校加入到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校后,学校做了大量的动员和培训工作。在实施初期,我也认真学习了《有效教学教改项目指导手册》和韩立福的高效课堂讲义的工作任务之后,熟悉了许多理论知识,还观摩学习了高效课堂示范课。也模模糊糊懂得了一些实践操作的要领,但我深知,由于自己站讲台的时间
较长,在传统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如今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师角色,这无疑跟接受一次教学大手术没有两样。所以,内心有着难以言语的排斥心理,更多的是盘算着该怎么办。在轰轰烈烈地活动单设计中,尽管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做的对不对,但在和同伴的协作研讨中,我至始至终地尽心尽力,生怕由于疏忽让本来就茫然的工作走更多的弯路。面对这份新生事物的撞击,深感自己教学实力的浅薄和无力,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陪着学生一起慢慢走上高效课堂的学习轨道。
2、改变座位形式,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传统教学下的课堂座位形式的插秧式的排排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身体和目光都是面向老师,便于老师对所有学生的控制和整堂课的驾驭。但高效课堂中,老师不能再成为讲台的霸主了,那里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老师该往哪里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开始慢慢接受六人面对面的小组围坐形式。经过对全体学生的个人信息认真分析,我将全班62个人分成了8个小组。受学校教研会小组体验式培训的启发,我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选组长、定组名,设计组训,确定小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各小组上台,在组长的带领下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风采,成员介绍,小组呼号,集体宣誓,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构成了全新的学习小组。
3、完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价依据,多靠即时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
管8人小组的学习形式已经建立,但是心连心的凝聚力却还没有形成。在学校数次培训和指导的启发下,我翻阅了大量小组构建的策略和评价策略,制定了简单的课堂加分制度,并将加分的内容、形式、分值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长手中,节节做记录,天天做统计,周周做汇报,同时伴以明星组长、红旗小组等各种评选活动,利用班会或者晨会的时间大张旗鼓地表扬。这样以来,小组长的工作主动性被激活,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慢慢增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小组的分数成为全班最低的,于是就有了强烈的上进意识和为集体争光的意识。这样的评价机制运行以后,不但让学科教学变得有序井然,而且激活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运行。比如学校“四无”活动的开展,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使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落到了实处,人人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小组评价开始后,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老师讲的永远是老师的,学生悟出来的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虽然,我们目前的路很艰难,但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在起初,形成良好的习惯,勤于动脑善于质疑的习惯,还愁学生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疑激思。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变换角度,能够
从不同的角度,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敢于大胆想象,敢于不断质疑。使学习循疑而进,让问题引领我们前行。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总结
李向荣(高年级组)
2012.7.1
第五篇: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心得体会
达仁镇枫坪小学
XX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这学期我主要进行了三点尝试:一是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二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 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奠定共同基础, 又要承认差异, 兼顾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二 1.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