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4: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第一篇: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秉承“以管理打造学校形象品牌,以教育教学质量谋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新的历史时期,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就是学校不能只看分数,更应该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几年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体师生实施感恩教育,讲感恩,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

一、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工程来打造 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努力使学生懂得知恩图报,不忘国恩、党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养育之恩,教导之恩,帮扶之恩,让学生在感恩中学会做人。

1、环境喧染,营造氛围。学校成立“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对全校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整体部署。制作感恩展示板、建立了感恩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橱窗、专栏、板报、校刊、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进行,感恩歌曲,感恩故事等营造浓郁的氛围。把感恩教育宣传提纲发给家长,动员家长参与和配合。

2、常抓机制,确保长效。

组织学生看两部感恩影视片,学唱五首感恩歌曲,背五首感恩诗词,读五篇感恩文章和中华经典,讲五句感恩之言。设置“感恩日”制度,规定双休日、父母生日和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全体学生的“感恩日”。制定《中小学生孝敬父母十条守则》。与家长建立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与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考核挂勾。

3、师生互动,言传身教。一是重视教师示范作用。我们从教师抓起,让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知恩和感恩。建立贫困生、后进生、留守儿童、单亲子女档案,组织广大教师结对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进行帮扶和疏导。学校每学期举行“献爱心、助贫困”捐款活动。二是通过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弟子规》《启迪心灵的钥匙》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研究活动,懂得感恩,转变思想。感恩党和政府,给我们这么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感恩学生,传承了我们的精神生命;感恩家长,家长的信任和期待,激励我们奋斗不歇。感恩父母,把我们养大并培养成一名教师,我们要努力工作,让父母光荣。因为感恩,促进了内心的和谐,广大教师进一步关爱学生,躬身实践。

4、课堂教育 班会分享。在各学科中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得益彰。利用语文教学优势,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父母生活琐事、兴趣爱好等;采访父母,深入父母的内心世界,多方面了解父母;到父母工作单位与父母同工作同劳动,体验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多角度让学生感悟到“谁言十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数学教学中,以细节化过程,算算亲情帐,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所付出的一笔笔血汗钱,一件件感人事。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师生共同分享感恩的心情。每次班会分享,都有很多学生因为感恩,痛哭流涕,场面感人。

二、通过感恩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个人要是不懂得感恩,就是忘了根本。本立而道生,懂得感恩,才能生起爱心、恭敬心,才能懂得道理,做事才能合乎道理。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和德育践行活动使感恩教育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弘扬中华文化,继承中华美德。

1、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读经典,诵名句,培养学生的“孝敬”之心。学生通过诵读“鸦有返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精忠报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词名句,让学生懂得优秀的中华传统感恩文化和感恩思想,启发学生的孝敬之心、感恩之情,回报之心。

我们组织诵读了《三字经》、校本教材的唐诗百首,全校师生学习《弟子规》。一是利用班队会时间学习。二是组织开展“家校协手经典诵读”活动。利用每周一中午读书时间进行讲解,每日中午的预备铃后由小老师领读。离校前集体复习一遍。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5分钟。每月一次班会课进行交流反馈,评比诵读情况。每学期开展“亲子诵读比赛活动”,学生达到背诵在口,铭记于心,实践在行。

2、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提高活动

我们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弟子规》教育实验,并落实德育作业。各个班的养成教育效果和学生的文化内涵都有明显的改变。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了著名华人演讲家邹越老师的演讲报告《让生命充满爱》,震撼全场,师生流下热泪,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立志要自强不息,回报社会。

三、以活动为载体,让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积极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实践体验活动。

1、感恩教育,亲子在行动。

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开展“爸爸妈妈辛苦了书信活动”、“感谢师恩” 向老师献真情五个一系列活动,“情牵父母,遥报春晖”感恩亲情的主题活动。同学们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多与父母谈心,为父母揉腰洗脚,做感恩饭,给父母亲人送去了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献上饱含真情的热茶、感恩卡,演绎人间亲情的温暖。

为了增进亲子交流机会,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历程,我们每年都开展感恩教育亲子座谈会,开展 “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成长”为主题的亲子班队会、亲子家长会,“幸福手拉手成长心连心”亲子入队仪式,“感恩家乡”和“小眼睛大发现”的亲子摄影展,“我和爸爸妈妈做五旗”,在校六、一表演中亲子同台演出等活动。

2、知恩图报,处处有感恩

利用每年的5月和9月民族精神月和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服务他人感恩社会”“走向生活,处处有感恩”等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军烈属家开展感恩老前辈“情暖人间爱心天使在行动”、“端午节的祝福”等慰问活动;“开展感恩先烈”的祭扫活动;“从我做起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征文、画展、知识竞赛、摄影展及“感恩地球,和谐环境,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活动,组织队员到街道、羊肠河河堤清扫,清除大街上的广告标语。开展了“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讲述英雄故事的讲故事比赛”、庆建国六十周年的“红歌演唱会”,“高举队旗跟党走,祖国发展我成长”、庆建队60周年五旗展示、优秀少先队员表彰及重温入队誓词、自理自立比赛,“队旗飘飘红星闪闪”小红星儿童团入团仪式等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活动。开展了 “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的感恩校园教育活动。

3、传递爱心,世界充满爱

开展“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闪光”主题爱心传递活动,三年来,为贫困生残疾学生捐助学金。传递爱心,传扬美德!开展了“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及“手拉手共建红领巾书屋”,为兄弟学校贫困生、患病学生的捐款、捐书活动。组织开展了“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和“爱心包裹”献爱心活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感恩促进和谐,和谐促进事业。有了感恩,就会感动,所以有行动。全校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家长关系、学校与家庭关系都更加和谐,促进了我校学生活动文化、学校教育文化建设的开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开创新局面,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新贡献!

第二篇: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new

加强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舟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感恩教育,即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状况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他人所给的帮助与外界提供的方便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予以回报。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功利观念的盛行,在一些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精神空虚,缺乏动力,不求上进,不比成绩比消费,不讲朴素讲阔气。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和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精神“真空”。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大学校园里面的一股暗流。“丛飞事件”,“马家爵事件”,2004年底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的一封“一位辛酸的父亲”的信等等,这些都折射出当前的一些大学生传统美德的缺失,缺乏感恩意识、感恩之心。

对于大学生中因“忘恩”而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批评指责大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教育大学生的主场——高校方面来说,这些不良现象与学校教育不够落实,尤其是忽视感恩意识培养有关。可以说,失去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方面的素质培养,我们的教育就只能是“半截子”的教育,这对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二、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该懂得什么是感恩。基于此,植物保护学院把暑期开展感恩实践教育作为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点,制订详细的感恩实践教育活动计划,要求全体学生在暑期开展感恩实践,填写感恩体会表。在反馈回来的963份感恩体会中,我们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爱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对父母的养育,我们应心存无尽的感恩与报答之情。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漠然置之,又如何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体恤、来

自祖国的培养和来自自然的赏赐。

二、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然而,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对老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老师”都不会说的学生并不鲜见;更有甚者还给老师起外号。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无不凝结着教师的辛勤劳动。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像毛泽东当年尊重、感激徐特立那样,来尊重、感激自己的老师,要学会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及尊重老师的创造。

三、大学生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每个大学生都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努力塑造完美人生,努力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对教导自己的老师都不在意、对自己的恩人都不感激,何谈今后关心民生、贡献社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无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和完善的人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懂得珍惜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体会国家、社会与他人的资助之恩。

三、构建和谐校园亟需感恩教育

和谐校园不但是人与校园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校园,人与社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升华我们的人格魅力,辉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四、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措施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院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探索,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应纳入“两课”教学体系。高校应充分重视感恩教育,将其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要结合“两课”教学及德育课程改革,充实和强化感恩教育,将其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

程中。

二、感恩教育应纳入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组织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出发诠释“感恩”的内涵。在自由民主的交流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的感恩情怀。

三、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首先,模拟情境教育法。对一些真实且易操作的案例,我们组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模拟的感恩情境中切身体会到施恩者与受恩者的心理状态,在心灵上有所触动。其次,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等以服务他人与社会为宗旨的社团,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院感恩回乡小分队利用暑期和课余时间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学校和社会,并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修养。

总之,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让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二〇二〇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篇:感恩伟大祖国 构建和谐校园

走进经典学会感恩龙湖中学许彦华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古已有之,《诗经》里就有“投桃报李”之说,古语还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名言。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为了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彪炳千秋。“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记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我们又该如何来回报这份血浓于水的恩情呢?学会感恩,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有一句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我们每个人应尽自己的所能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首先要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

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感恩伟大祖国体现了人们对祖**亲至高至纯、有恩必报的最为朴素的价值取向,是引导各族人民自我感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形式,是锤炼报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的必由之路。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用这段经典之语来解读感恩的含义,感恩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民族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历史形成的这种感恩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使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

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我们很多人早已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了幸福的感觉。现在,普遍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宠爱孩子,再加上抱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传统观念,致使绝大多

数孩子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很多孩子不体谅父母的艰辛,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孩子认为理所当然。有这样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我校针对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小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活动的同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从中我们了解到,40%的同学什么事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10%的同学什么事情都与父母作对。不少同学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只是想吃好一点,喝好一点,快乐一点,有什么不对吗?!有的同学的话令人吃惊“生了我就该养我供我,天经地义啊!”

如果孩子没有了感恩意识,就丧失了做人的最起码道德。可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乃当务之急。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并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格言。《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的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学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学科渗透感恩教育,对同学们进行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你的人的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思想,让同学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从而幸福愉快地生活,进而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将看到一个个性格发展和谐,懂得感恩的学生正在健康成长。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为此,让学生在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时心怀感恩,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应该采取系列措施和方法。

利用环境进行宣传教育,让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感恩之情。充分利用广播,播放感恩的诗歌、散文,播音员讲感恩故事,播放感恩歌曲;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标语牌;在宣传栏里张贴以感恩为主题诗歌、散文、故事等材料;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墙报、黑板报,让孩子们置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时刻受到感恩的熏陶,感受着浓郁的情感氛围,感悟着校园环境所传递的感恩之情。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感激父母的养育、教诲,感激老师的导航、栽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进而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诵读经典,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学习,去感悟,只要我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更多“瑰宝”!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 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对情感鼓励的需求,对探索科学知识的需求。营造尊重、沟通、宽容、互助、欣赏的人际和谐氛围,柔性的人文管理与刚性的制度化管理相结合,会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凝聚教师人心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可以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合理的发展目标最能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教师面前不断展现新的前景,使大家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永远处于新的追求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层层推进。学校的目标要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一个目标系统,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内化,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个个清楚责任。每一学年要进行总结评价,让教师体验达到目标的成就感。

3、用行政人员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校行政人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通业务,对教师的工作能起指导作用,让教师从内心里佩服行政,自觉服从领导。

三、坚持培育人才学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1、校园环境的和谐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激情、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2、“五育”的和谐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新校园[推荐]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 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五育”之间、师生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教育的“畸形儿”,严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构建和谐校园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社会发展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教育、科学。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科教。大力发展教育,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社会氛围。《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的事,家庭、社会各全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1、政府的重视是基础。

重视教育的政府才是有远见的,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使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泉港区的成立使本区的教育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全区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示范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区镇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教育的硬环境焕然一新;大力抓好“两基”“双高普九”,抓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扶贫助学,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等等,教育的软环境大有发展。但是,学校的装备还很不足,很多学校达不到十配套,尚需投入大量资金;各所学校发展还不均衡,农村薄弱校还不少:各种教育还欠平衡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占的比例还太少;辍学现象还很普遍等等。这些方面还需政府进一步大力抓好。

2、社会的关心是关键。

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十分显著。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工作普遍十分重视,很多单位、部门十分关心教育,与各所学校开展“共建”活动,村、老协会、退休干部协会为各校排忧解难;很多社会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设立了很多“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很多同志主动到各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为教育工作献计献策。但社会毕竟还存在很多阴暗面,很多孩子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机而不可自拨,有的存在很强的拜金主义思想,有的参与赌博打架斗外面的斗欧,有的像成人一样吃喝玩乐,这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3、家庭的支持是保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很多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希望子女就读的学校会办好、子女会读好书。但是,家长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经常关注孩子,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提供有关教育资讯,让家长明确良好家庭教育的标准;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努力创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坚持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的工作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坚持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

1、将柔性的人文建设与刚性的制度管理相结合以前很多管理者只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而没有对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其实教师是作为知识分子,职业上要求其须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但教师也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己的需求,更需要关怀、理解。这就要求教育的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保证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尽力为教师开创一种淡化行政手段进而以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为出发点的校园人际管理。这样的管理,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沟通和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确保既定办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关注教师对人格尊重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

下载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立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教育 和谐校园

    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共同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互助县民族中学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 迁安三小理念文化体系解读 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衍生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一所学校存在的使命,而依此制定相应的教育规范、学生......

    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区北临城小学 走进北临城小学,你会被一种和谐文明的氛围所感染: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热情文明的师生,健康有序的课间活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

    感恩的心构建和谐校园

    仙居职业中专张建海拥有感恩的心,构建和谐的校园——仙居职业中专“感恩教育”有感仙居职业中专张建海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 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你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你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你们遨游......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心中的和谐校可能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小说,也可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而我心中的和谐校园是一座宏伟的摩天大厦,它的建立,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培育成功之人 ——苏州市湘城中学德育工作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学严永兴、王进荣邮编:215138 坚持德育首位,学校发展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我校的德育始终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