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是与各级“集体课题”相对而言的。“个人课题”区别于其他课题的本质属性就是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人,而不是“集体”(课题组)。
“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个人课题”研究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个人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因此,对“个人课题”中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申报和承担,并认真地组织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一、“个人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个人课题”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一个人能够研究的范围本身就有限,加之我们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时间有限,如选择课题的范围比较大,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选题范围一定要小。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择“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概念模型构建的一般步骤研究”、“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并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组织“个人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与问题的区别,如“同期发情处理究竟是注射促性腺激素还是孕激素或其他激素”就不能称为课题,只能是问题。
2.紧贴教学与实践
作为中学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课题应该紧贴教学实践内容,这样研究的成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个人研究而言就不太适合,一是研究难度大,二是实用性不强,这样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如“模型构建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达成难,操作难,且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很难完成的,就不如“模型构建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更有针对性,实践性也更强。
3.切合个人实际
课题研究还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每个人的研究特长不同,知识、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在课型研究方面擅长,有的老师则在实验方面比较擅长,有些则在方法研究方面比较突出,在选择课题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在组织课题研究时才能发挥所长,将来的研究成果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实验操作和研究
1.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在“个人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与“集体课题”研究一样,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好时序进度,以便在后期的研究中能够按进度有序进行。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除了应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外,还要提出工作措施(即如何开展工
作),因课题研究计划对我们将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好的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2.认真踏实的研究
研究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应该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不能懈怠。人都有惰性,如制定的计划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就很容易懈怠下来,后面的研究计划就很难完成。因此,要克服这种惰性,加强自我约束,认真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3.充分利用可利用时间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花很多时间,用来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因此,需要忙里偷闲,抽时间进行研究。可以将课题研究的任务化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利用小块时间可以完成,一些大的任务或总结工作再利用整块的时间(如节假日)去完成。总之,进行课题研究需要挤时间,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可以做好工作,要取得更好成绩,使得自己有更多的提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4.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研究过程、研究心得及研究结论要作详细的记录,所以,在研究之初就要准备一个课题研究记录本,用于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详细材料。只有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材料能够详细记录,将来在实验总结和论文撰写时才能有所依托。教师通过记录实验过程,知道自己研究的进度,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
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课题的结题更加言之有物,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新的台阶。
5.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课题档案袋”,将课题计划、课题方案、课题研究过程记录、研究体会、相关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课题的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放入其中。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些收集来的与课题相关联的资料会使课题研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课题档案袋”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也是课题结题的一项重要依据。
6.认真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认真进行阶段总结,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和拟定后面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结束后,要将“课题档案袋”拿来,认真研究,撰写严谨的研究报告。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要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撰写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要和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有利于学术交流、推广和供其他人参考、借鉴。
三、研究成果的完善和运用
1.不断完善升华
课题研究结束后,有了成果,结题了,并不能就此束之高阁,而是要将研究成果不断完善,以便在后面能够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时限性,在特定的时间内一定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后还需要进一步去推敲,去完善。我们不能把课题研究当成是一项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课题结题了,任务就完成了。而是要把课题研究当成是我们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种途径,自我提高应该是没有止境的。
2.指导教学实践
由于我们研究的课题都与教学或实验有关,因此,研究成果可以再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个人课题”虽然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但是好的研究成果、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拿出来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促进共同提高。
“个人课题”重点强调个人主体,不像“集体课题”那样有严格分工,各研究个体只需要了解自己负责的那项工作就行。因此,“个人课题”研究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一个人需要完成多人工作。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将对自己课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为自己进行“集体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个人课题”的研究更加贴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因此,我们要提倡多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浅谈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223600)陈卫东
本文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摘要:“个人课题”不同于“集体课题”,是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中学教师做好“个人课题”研究,对个人课题研究、业务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中学教师 个人课题 研究
“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的课题,是与各级“集体课题”相对而言的。“个人课题”区别于其它课题的本质属性就是研究主体是教师个人,而不是“集体”(课题组)。“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个人课题”研究具有灵活性,方便调整和选择,有利于行动研究;“个人课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极为有利。因此对“个人课题”,中学教师应该积极的申报和承担,并认真的组织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1.“个人课题”的选题:
1.1选题范围要小:“个人课题”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一个人能够研究的范围本身就有限,加之我们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时间有限,如选择课题的范围比较大,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选题范围一定要小。如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择“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概念模型构建的一般步骤研究”,“某种课堂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并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组织“个人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与问题的区别,如同期发情处理究竟是注射促性腺激素还是孕激素或其他激素?就不能称为课题,只能是问题。
1.2紧贴教学或实验:作为中学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课题应该紧贴教学内容或实验,这样研究的成果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个人研究而言就不太适合,一是研究难度大,二是实用性不强,这样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如“模型构建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达成难,操作难,且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也很难完成的,就不如“模型构建与生物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更有针对性,实践性也更强。
1.3切合个人实际:课题研究还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每个人的研究特长不同,知识、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在课型研究方面擅长,有的老师则在实验方面比较擅长,有些则在方法研究方面比较突出,在选择课题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在组织课题研究时才能发挥所长,将来的研究成果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2.实验操作和研究:
2.1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在“个人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与“集体课题”研究一样,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好序时进度,以便在后期的研究中能够按进度有序进行。在制定研究方案时,除了应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外,还要提出工作措施(即如何开展工作),因课题研究计划对我们将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好的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
2.2认真踏实的研究:研究计划制定好之后,就应该按计划有序的进行,不能懈怠。人都有惰性,如制定的计划不能按照要求执行,就很容易懈怠下来,后面的研究计划就很难完成。因此要克服这种惰性,加强自我约束,认真踏实的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的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工作有序进行。
2.3充分利用可利用时间: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花很多时间,用来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因此需要忙里偷闲,抽时间进行研究。可以将课题研究的任务化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利用小块时间可以完成,一些大的任务或总结工作再利用整块的时间(如节假日)去完成。总之,课题研究就需要挤时间,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才可以做好工作,要取得更好成绩,使得自己有更多的提高,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4详细记录研究过程: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研究过程、研究心得及研究结论要作详细的记录,所以在研究之初就要准备一个课题研究记录本,用于记录课题研究过程的详细材料。只有将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材料能够详细记录,将来在实验总结和论文撰写时才能有所依托。教师通过记录实验过程,了解知道自己研究的进度,使课题的研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师课题研究意识牢固建立,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使课题的结题更加言之有物,使教师的教科研理论与实践水平走上了新的台阶。
2.5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课题档案袋”,将课题计划、课题方案、课题研究过程记录、研究体会、相关论文、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课题的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放入其中。教师要做课题资料收集和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自己研究课题所需的资料,并对自己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些收集来的与课题相关联的资料会使课题研究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课题档案袋”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也是课题结题的一项重要依据。
2.6认真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课题研究每个阶段,要认真进行阶段总结,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和拟定后面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结束后,要将“课题档案袋”拿来,认真研究,撰写严谨的研究报告。对于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要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撰写的课题相关的论文,要和自己的研究内容密切相关。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它有利于学术交流、推广和供人参考、借鉴。
3.研究成果的完善和运用:
3.1不断完善升华:课题研究结束后,有了成果,结题了,并不能就此束之高阁,而是要将研究成果不断完善,以便在后面能够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时限性,在特定的时间内一定无法做的尽善尽美,在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后还需要进一步去推敲,去完善。我们不能把课题研究当成是一项工作,当成一项任务,课题结题了,任务就完成了。而是要把课题研究当成是我们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种途径,自我提高应该是没有止境的。
3.2指导教学实践:由于我们研究的课题都与教学或实验有关,因此研究成果可以再用来进一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个人课题”虽然是个人研究的课题,但是好的研究成果,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拿出来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促进共同提高。
“个人课题”重点强调个人主体,不像“集体课题”那样有严格分工,各研究个体只需要了解自己负责的那项工作就行。因此 “个人课题”研究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一个人需要完成多人工作。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将对自己课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为自己进行“集体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且“个人课题”的研究更加贴合我们教学实际,因此我们要提倡多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叶文生,教师应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2
第三篇: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淮安市新渡中心小学 蔡巧红
一、课题研究概述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我认为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小学教师所研究课题的内涵。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二、课题分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是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俗称“规划课题”。有人把规划课题研究称为“专业研究”,“正规、正式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的参与度的问题,这些课题都是真实的、有实效的课题。
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三、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四、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1、一是选题。问题从哪儿来?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所以课题的选择要科学,教育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如:解决一道数学题、某个学生的思想问题等只是一个具体的个别现象,不能作为课题来研究,因为它不能揭示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再如“学生素质的培养”虽然问题有意义,但题目太大、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很难进行实际操作。这都是不宜的。
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学时,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英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第二,从阅读交流中的具体过程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第三,源于课题指南,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成为实验基地学校或直接参加其中的子课题研究。
2、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课题确定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具体有个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制订哪些措施?具体包括活动的形式、时间的落实,可能的情况下还有经费的支出等。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小课题研究是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比如:在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反思后有所感悟,可以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这些都属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这些形式要求系统,要形成系列,以便于年轻教师的学习借鉴。
3、开展研究。
研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这儿必须强调一点:研究过程要充实、要切实。根据目前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也要进行打假。
4、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⑵结题的方式
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6、其他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对比研究等。
六、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不仅只是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还要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选择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制定研究方案),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实施研究方案),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撰写报告或论文阶段),解决一个问题之后(研究成果),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带来的不同,既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题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
愿学习、实践和研究真正成为我们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让我们运用科学研究武器,占领教育的制高点。
祝各位领导和老师在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找准问题、取得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祝大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第四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马亚娟 分宜一小数学工作室
参加工作第四个年头了,从来没有接触过课题,也从来不敢去接触,因为我一直感觉“课题”是个遥远的东西,不敢去触及。直至今年有同事跟我提起要一起研究一个课题,我才打破这种不敢去触及的思想,勇敢地去尝试一下。
我一直都觉得我是幸运儿!包括这次也是,因为当我想要去做课题,而又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时候,分宜县教体局邀请了新余市教科所袁剑芳老师来到咱们分宜进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一堂讲座听下来,我真是受益匪浅。刚开始不知道“课题”是什么?听了讲座之后,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甚至在课堂中我就有了我要研究课题的大概思路了。
袁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我才明白,原来在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课堂内外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之前我不知道如何去选题?选什么题?听了袁老师的讲座,我才明白,选题是如此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
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教学现象与问题。
2、从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与缺点中去发掘课题。
3、从教育改革的热点、重点问题中去发掘课题。
4、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5、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而形成课题。
袁老师在讲解选题时给我们举了很多错误的课题题目例子,看到这些课题时,我当时还觉得这些题目不是挺好的嘛!听了袁老师的讲解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题目也是要咬文嚼字的。
接着袁老师给我们讲解如何填写课题申报书,其中,袁老师强调课题论证是整个课题申报书填写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对所选课题及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进行评价性研究的过程。
最后袁老师给我们介绍如何给课题结项。课题结项不容忽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包括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结项成果附件、填写结项报告书。
一堂讲座听下来,总觉得还没听够,因为我之前对课题是一点都不懂,现在听了袁老师如此用心、细心的讲解,我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思,我会努力把我的第一份课题做好!
文 :马亚娟
第五篇:学校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学校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前言
什么是课题?很多理论书籍中都有阐述,但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和专家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一、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
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
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二、怎样做课题
1、怎样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前瞻性原则,对象要新,视角要新;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可实现;四是价值性原则,要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应该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五是明确性原则,选题能够准确反应各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选题注意事项:一是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二是不要贪大求全;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有问题意识,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平时教学中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四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选课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有研究的价值,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像这样一些问题中往往就有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教师就提出:“运用非常规性方法进行班级进行管理的研究?”的课题。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像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然而,一个具有敏锐思维的人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就可以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课题。
⑷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人们常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问题。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设想,就不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⑴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⑵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即在理论与实践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⑶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动向。⑷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⑸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及成果表述形式。
3、怎样制定课题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内容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⑴课题的表述 一项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内容。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检验与衡量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水平的标志。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个适宜的切口,能准确地把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一些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作为一篇经验总结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此外,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家庭压力对小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在方案中,课题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背景”的方式来阐述的,主要是介绍所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⑶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针对课题的研究内容,要陈述课题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中小学教师现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⑸研究的假设
课题选定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
在研究的假设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变量,研究的变量依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研究者采取的变革措施。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无关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他们的行为和特质。由于人及其行为和特质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对之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而带来的混乱。①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对象带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学校”、“品德不良学生”。我们可根据某一标准(有权威性的标准最好)来做出划定,例如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标准,评估分数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学校”。
②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
总体是统计学概念,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小,得根据研究目标考虑。其范围有来源范围和特征范围。来源范围有地域、学校、班级;特征范围有性别、年龄、心理特质等。例如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学生的范围是某一地区还是某一学校,在什么类别的学校,在什么年级或年龄段,这些都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范围不同,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会很不同。
③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⑺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的是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它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越大内容就越多。但许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细化,一点一点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根据各种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⑽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⑾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
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
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费:外出调查;
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
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都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4、怎样“做”题
做题应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是确保课题方案得以具体实施的现实基础。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注重立项、申请,而轻视做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没有取得课题研究应有的效果。因而,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做题方面的工作,摆正做题在课题研究中的位置,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深入、有效。
做题一般按照以下流程来实施的。
开题——制定课题方案——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完成阶段性小结——建立课题档案——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按照以上的程序,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适合的策略,扎实、有步骤地去实验,不走过场,不玩花哨。同时,在具体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收集实验中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对比数据等,收集的内容要客观、详实。课题按照这样的方式认真做题,整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饱满、厚实”。
在做题时,要注意增强以下几方面的意识。规范意识
科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科学的过程和结论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再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结论。我们搞教育科研,当然希望最终的结果能够令同行们信服,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能够运用或推广。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保证教育科研的严肃性,规范性,可重复性,防止随意性。因此,教育科研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
团队意识
教育科研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要争取有权之士(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争取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要争取有志之士(有志于教育科研的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要组建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通过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要把教育科研与园丁工程结合起来,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学习意识
科学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必须有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课题组应该建立理论学习制度,经常地、定期地进行理论学习。
除了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科研理论培训之外,各校或各课题组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课题培训,尽可能使每个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进行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理论。
科学意识 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比较简单的要素,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分解,把一个大课题适当分解若干个比较简单、具体的子课题,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策略意识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课题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并且,我们都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都非常有限的条件下,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是比较明智、有效的办法。
5、怎样结题
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预定的研究设想基本完成时,就进入了结题阶段。结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⑴结题所需的材料
课题的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①结题申请报告; ②课题立项申报表; ③课题立项批复文件; ④课题的开题报告; ⑤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⑥课题鉴定书; ⑦附件。⑵结题的方式
我市的课题结题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函件结题,也是通讯结题,结题者只需要向相关的部门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材料,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鉴定;二是现场结题,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的。
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是实施研究计划,保证课题研究任务完成的工作总结,是课题评价验收的重要文本。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①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的步骤、过程、时间等。
②方法:研究本课题的做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处理各种关系,推广阶段性成果等。
③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
④评价:对成果和不足做出评估,对成果的应用推广、对本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建议与意见。
三、课题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
现象一:注重形式,忽视过程。现在有不少课题就是开题、结题,没有过程,结论事先都有了的,做几节课,写几篇文章,把一些尚未消化的理论拿来,东拼西凑,甚至把过去做的事情拿来炒炒冷饭,套上新的理念,贴个新标签,升华一下,就宣称解决了重大难题、意义深远。我曾经听到有位老师说:“学校有课题,教师也有课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忙于事务,忙于应付,末了写一个报告什么的算是课题的小结或者成果,对学校、对老师一点提高也没有。”其结果是造成教育科研中很多泡沫和虚假的东西。
现象二:急功近利,热衷炒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等第级别,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研究成了个别人冥思苦想的胡造乱凑。更离谱的是一节课就可以归纳出一种模式。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一线教师一看就明白,实际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你不能指望老师天天都“表演”。
现象三:跟风而上,创新不足。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创新不是跟风,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要学,研究的方法要学,但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要想办法使专家的理念、方法落地,就必须使课题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玄。我觉得越是本土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研究的方法最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研究过程应该与改进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策略、方法应该方便教师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建立关联,使而后生成的东西可以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一旦“校本”的东西实实在在了,这个研究才有了存在的价值。现象四:闭门造车,缺乏引领。要使研究具有生命力,就要获得各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支持。而我们当前的不少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单打独干,缺乏与专家、教研主管部门的沟通,课题做的不是虚浮,就是打不开眼界,造成很多课题最终做不下去或流产。
为此,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去找教研员、找科研专家沟通。尽可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使研究的课题更具有严密性、科学性。
现象五:贪大求全,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是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到一系列的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选择这样的课题以后,即使从事研究,各方面问题的探讨也多为浅尝辄止,有欠深入。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而成大智”。对局部的关键性问题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有时远胜过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
现象六:轻视行动,强调论文。很多人一谈到课题就想到论文,好像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似的,没有认识到论文只是教师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更多地是专业研究者借助表达思考的一种方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方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教师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真实轨迹的再现,是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具有说服力研究成果。
对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样才能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特色,才能让课题研究在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上,真正发挥其助推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