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年度 第一学期视障班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 第一学期视障班教学工作总结
俯首间,这已经是我入职的第五年,眼前还浮现出孩子们入学时的情景,他们是那么稚幼,那么青涩;而现在的他们少了一份稚幼,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些责任,多了一些奋斗目标,现就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常规养成教育工作“常态化”。
第一,在纪律方面,大部分学生们能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仅有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犯一些错误。第二,在卫生方面,学生们养成了每周洗两次头,换洗一次衣物的好习惯;能自觉打扫寝室、教室、公区卫生,只是保持不够好。第三,在德育方面,紧密结合班会、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爱国、守法、感恩教育及青春期等教育活动,树立学生良好的品行。第四,在文体活动方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在课间操时,组织盲生开展体育锻炼;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加强安全管理,筑牢安全第一的思想。
作为班主任,安全教育经常挂在嘴边,从学生的安全意识,校园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财物安全、自身安全等各方面进行教育和提醒,并组织学生多次召开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并结合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尤其关注本班学生的健康问题,对于特异体质学生及时叮嘱其服药,一旦出现威胁生命的情况,及时就医并告知家长。
三、注重选拔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学生初步学习自己管理自己。开学初,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班子成员,并实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制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达到“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机制。
本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在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共同进步,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三是注意的教育方法。采取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
五、强化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采用集体谈话、个别谈话或书信的方式多渠道的与学生沟通。通过交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烦心事是什么,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达到预防与未然的效果。针对本学期某些学生出现的问题,深挖家庭和自身原因,对生进行引导教育,促进其思想和行为的改变。
六、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在班集体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在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一分为二,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从自己的经历,设身处地为生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思想认同。
七、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对于特殊孩子更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鼓励,需要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电话、微信、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建立了学生、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八、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几点打算:
1、本班属于复式班级,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铸造健全人格,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生存技能,融入主流社会。
2、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使学生能正确的面对现实,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其他盲校的先进教学经验。
4、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力度。部分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不高,一方面班干部本身没有做得很好,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我放得不够,他们缺少锻炼的机会。
5、加强协作,及时与科任老师、生活老师的沟通,共促学生发展。
第二篇:22-视障孩子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视障孩子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随班就读是我国实施“一体化”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徐白仑先生根据我国国情,并吸收国外视障一体化教育的先进经验,在1987年开始实施的视障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指在普通学校正常班级,依据儿童年龄安置残疾学生,通过适应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风格和学习速度,确保每个残疾儿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进而构建起一个多
[1]样化、丰富性、多元化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
赖林就是以随班就读的形式成为我班的一份子。他的父亲是白内障,低视力,母亲腿有问题,可视力非常好。受父亲遗传,赖林也是先天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右眼只有光感,左眼视力0.2。在通常距离无法感识对方的面部表情,读书、看报、看电视等都受到局限。他父亲病逝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性格孤僻,十分倔强,拒绝与人交流,既自卑而自尊。但是他很聪明.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如何教育好这个孩子,使他同正常孩子一样,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从一开始接触他就时常想到的问题。
一、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
我国的随班就读实际上是残疾孩子在“随班就坐、随班就混、随班混 [2]读”。残疾儿童意志薄弱做任何事都缺乏自信心,对待学习上的困难或失败更是灰心。赖林总是躲在自己的角落里,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禁锢起来,以自卑的形式维护那一点点的自尊。七彩的童年在他的内心或许是灰白的。而且他总喜欢迟到,甚至完全不听课。我觉得要想调动他有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先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找到人生的目标。《一样的梦想》那节主题班会,让我们敲开了他的心扉。当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我发现了赖林同学稍稍地坐端正自己的身子。我觉得时机已成熟,于是就让他也来谈谈自己的梦想。他告诉我们,他想做一个快乐的人,想当音乐家。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深情地演唱了我们的班歌《感恩的心》。同学们被他动情的歌声打动了,几个感情丰富的同学不由地热泪盈眶。在真诚的掌声中,一道阳光在赖林的脸上绽放为灿烂的笑容。我觉得,这节主题班会已达到预设的效果。
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激励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他谈心。发现他痴迷军事和历史知识,于是,课堂尽可能给他们创造
学习机会,不失时机地设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答。经常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使赖林树立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低视力学生和普通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差别小大,因此教一学内容的调整和重组不多,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和重组。赖林在学习上开始表现的不积极、被动、胆小、自卑。作为教师,我觉得应在教学中给予关注,给他更多的机会和鼓励,帮助他克服自卑。时常我会主动亲近他,和他聊天。让他感受到我的关爱,取得他的信任,逐渐建立起和视障孩子之间的信任、亲密关系。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不仅使用了放大的生字卡片,而且有意在离赖林较近的地方出示卡片,在让全班同学看清的同时,也让他看清,且没伤到他的自尊。这样的兼顾从表面上看是“无意”的,却又是“有意”地呵护他脆弱的心灵。
在课堂教学中允许他走动,这是对低视力儿童的特殊方法。这样,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他只要走到黑板前面就可以看清楚了,有助于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三、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
视力障碍儿童努力去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每个个体都是特殊的,而对于随班就读的视力残疾学生与班级同学存在个体与群体的差异。在随班就读中,应充分挖掘、肯定个体的能力,个体似乎更能以平等的姿态融入同伴
[3]给与的支持,因为个体能从中体会到每个人都需要支持。
建立了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相互理解、尊重,互相支持帮助,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和氛围。这样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建立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增加赖林与健全学生的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健全学生的同情心、爱心。赖林由于家庭和自身视力的问题,总喜欢沉默不语,在与人交往沟通方面不是很好,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到能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没有多少朋友,自己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与亲戚家的孩子也很少来往。加上他不注意个人的卫生,班里很多同学也不愿意和他来往。
记得那次课间跳集体舞时,赖林没有与同学拉手,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边上,一声不响地“看着”同学们。由于他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到能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没有多少朋友,自己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与亲戚家的孩子也很少来往。加上他不注意个人的卫生,班里很多同学也不愿意和他
来往,显地有点疏远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他用,做好玩的游戏也不愿意去叫他。我走到他的旁边,拉着他的手,踏着《爱我中华》的旋律随着音乐跳起了舞。赖林认真地合着节奏,脸上也渐渐地有了笑容。这时,有几个调皮的同学发出没有恶意的笑声,我对赖林另一边的海权说:“你也拉着他的手,我们三个人,看谁跳得最好。”而我分明看到,赖林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之后,所有的孩子脸上都绽放了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一直一直荡漾在他们脸上,久久不忍消失。我想这一定是他们最开心最快活的一天。起码我是!
总结两年来赖林的随班就读工作,深深体会教育好特殊儿童爱是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春雨,滋润迟开的花朵,特殊儿童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快乐成长。
2013年4月
【参考文献】:
[1]陈若葵 《随班就读 残障儿童正常融入社会的根本选择》 中国妇女报/2012 年/1 月/6 日/第A04 版 儿童周刊
[2]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 历史 现状 展望》 5中国特殊教育6 2005 年第3 期(总第57 期)[3]李果 申仁洪《一个低视力孩子随班就读的叙事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1 期
第三篇:视障儿童随班就读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随班就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1、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开展梯队式管理,由校长主管,教导主任专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
2、配备了有责任心的、工作能力强的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
3、加强了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和运用,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加强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日常工作中注意细节。
1、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随班就读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充分发挥随班就读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课后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辅导,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协助。
2、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例如:对他们布置作业时,放低难度;小组活动时,为他们分配小组,让他们在同学的帮助下活动……
3、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随班就读学生更关心、爱护,不歧视,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4、开展个案研究,对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探究。
5、开展随班就读研讨活动,让老师们交流个案、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困惑、商讨解决之道
第四篇:六年级班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1)班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初,认真制订各科计划
本学期初,我针对所授科目,仔细阅读了各科教学用书,理解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难点。在些基础上,我制订了详细的各科计划。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
二、精心备课,热心上课,细心批改作业
作为一个教师,都会知道备好课的重要性。上课之前,我都要精心设计好教案,为上好每一课做充足的准备。课堂上,我激情四射,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又一个新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同位交流,我力求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课后,我及时批改作业,把做错的整理出来,利用课间时间,与他们耐心交谈,帮他们重新理解题意,订正错误。
三、阅读资料,积极听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今年,我除了阅读学校订的教学资料外,还订阅了全年的《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里面先进的教学思想、精辟的教材分析、特级教师的案例与反思,真是让我喜不胜收,受益匪浅。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示范课活动,认真听了同行们精彩的授课,仔细记录他们的教学过程,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四、尽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爱心。上课时,我通过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问题的引导上,我总是从身边的例子出发,让他们理解问题。课间,我与他们谈心交流,帮助他们梳理知识,掌握知识。经过我的努力,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
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的教学工作水平。
第五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朗诵班教学工作总结(定稿)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朗诵班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朗诵班的经典诵读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动员工作,在全班达成这样的共识。
中学进行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无论经受怎样的风浪,都能昂首挺胸地走出来。中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中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中学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初中生活,诗意的人生。
二、探索出有效的诵读教学模式。
利用早读诵读强化,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以古诗文、道德经映照解读课文。例如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5000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三、创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
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情感熏陶、明理启智,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教师发挥示范作用,首先读懂、读熟、背诵,用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起诵读经典的榜样。对学生坚持只鼓励、不强迫的原则,引导学生快乐诵读、成功诵读。
总之,经典诵读的推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会看到鲜花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