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工作四全方针(定稿)
安全工作四全方针
全员──从公司领导到每个干部、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和实习人员)都要管安全;
全面──从生产、经营、基建、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抓安全;
全过程──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
全天候──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管什么天气,不论什么环境,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总之,“四全”的基本精神就是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第二篇: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各企业及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同志,以及各级工会,都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努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对安全生产绝对不应抱有粗心大意、漫不经心的态度。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生之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回。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做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规划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经济承包等重大经济决策中,应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工作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必须长期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各项工作有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没有正确的方针,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是要求我们企事业的领导者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抓生产首先要抓安全,尤其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矗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求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不要等出了事故,产生了职业病才去被动的处理后事,而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主动采取措施,防止伤亡和职业病的发生。
有的人认为,完成生产任务是企事业的头等大事,必须全力以赴,而安全工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因此出现“生产要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抓生产瞪圆两只眼,抓安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生产大步跨,出点事故没有啥”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要解决这类问题,领导者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用辩证统一观点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工作的关系。在认识上、在实践中解决好生产和安全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又是统一的。所谓有矛盾,主要表现在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有时会冲突,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采取补救措施,有时暂时影响生产,会增加生产上的开支,与生产进度和节约资金产生矛盾;安全工作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在考虑安全和生产时,认识不一致,也会发生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办法是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抓安全工作,表面上看有时会耽误一些生产工作,或增加一些开支,但从整体来看,劳动条件改善了,劳动生产必然大大提高,生产是加快了,而不是慢了。反之,不抓安全工作,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有些生产工作中,如果没有起码的安全条件,生产就根本无法进行。这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实践证明了的。社会生产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过程中旧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解决了,随着新的生产技术的出现,新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又将产生出来。安全生产的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安全生产的方针必须长期坚持。
第三篇: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信息安全工作总体方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省信息中心及直属直管各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信息系统安全工作,提高中心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信息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文档。
第二条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中心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一个总体的策略性架构文件,该文件将指导中心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为中心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照,以实现中心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确保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保障网络通信畅通和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
第三条 本文档适用于中心以中心下属各单位信息系统资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指导,适用于指导中心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方案的规划和安全建设的实施,适用于中心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管理措施的选择。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指中心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和八大业务应用。
“一体化平台”包含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和企业门户;“业务应用”包含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业务应用。
第五条 引用标准及参考文件
本文档的编制参照了以下国家、中心的标准和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二)《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的实施指导意见》(信息运安〔2009〕27 号)
(三)《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四)《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
(五)《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安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要求》(报批稿)
(六)《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
第二章 方针、目标和原则
第六条中心信息系统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和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总体方针,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能控、在控。依照“分区、分级、分域”总体安全防护策略,执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管理信息网络分为信息内网和信息外网,实现“双机双网”,信息内网定位为承载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信息外网定位为对外业务网络和访问互联网用户终端网络。信息内、外网之间实施强逻辑隔离的措施。
第七条 信息系统安全总体目标是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和确保信息内容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止因信息系统本身故障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和系统崩溃,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对信息系统发起的各类攻击和破坏,防止信息内容及数据丢失和失密,防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防止中心对外服务中断和由此造成的系统运行事故。
第八条 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原则
(1)基于安全需求原则
组织机构应根据其信息系统担负的使命,积累的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可能受到的威胁及面临的风险分析安全需求,按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遵从相应等级的规范要求,从全局上恰当地平衡安全投入与效果;
(2)主要领导负责原则
主要领导应确立其组织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的宗旨和政策,负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组织有效安全保障队伍,调动并优化配置必要的资源,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的关系,并确保其落实、有效;
(3)全员参与原则
信息系统所有相关人员应普遍参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并与相关方面协同、协调,共同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4)系统方法原则
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识别和理解信息安全保障相互关联的层面和过程,采用管理和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实现安全保障的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5)持续改进原则
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反馈过程,贯穿整个安全管理的生存周期,随着安全需求和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变化,威胁程度的提高,系统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系统安全认识的深化等,应及时地将现有的安全策略、风险接受程度和保护措施进行复查、修改、调整以至提升安全管理等级,维护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6)依法管理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体现为管理行为,应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主体合法、管理行为合法、管理内容合法、管理程序合法。对安全事件的处理,应由授权者适时发布准确一致的有关信息,避免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7)分权和授权原则
对特定职能或责任领域的管理功能实施分离、独立审计等实行分权,避免权力过分集中所带来的隐患,以减小未授权的修改或滥用系统资源的机会。任何实体(如用户、管理员、进程、应用或系统)仅享有该实体需要完成其任务所必须的权限,不应享有任何多余权限;
(8)选用成熟技术原则
成熟的技术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新技术时要重视其成熟的程度,并应首先局部试点然后逐步推广,以减少或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
(9)分级保护原则
按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实行分级保护;对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大型信息系统,确定系统的基本安全保护等级,并根据实际安全需求,分别确定各子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实行多级安全保护;
(10)管理与技术并重原则
坚持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立足国情,采用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管理科学性和技术前瞻性结合的方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所要求的目标;
(11)自保护和国家监管结合原则
对信息系统安全实行自保护和国家保护相结合。组织机构要对自己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负责,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形成自管、自查、自评和国家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第九条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应按照“三 同步”原则,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
第三章 总体安全策略
第十条 物理安全策略
(1)机房和办公室必须选择在经过防震、防火、防雷击验收合格的办公大楼内部,机房的窗户需要有防雨水渗透的能力;
(2)机房的位置不能是大楼的地下室、一楼房间或是大楼的顶层,机房的正上方不能是用水量大的房间;
(3)机房出入口必须有专人值守,对工作人员进行登记;
(4)进入机房的工作人员必须由安全管理员或机房管理员全程陪同;
(5)机房内部必须划分重要设备区、一般设备区、过渡区等区域,对不同区域分别进行管理,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行物理隔离;
(6)机房内部必须部署基础防护系统和设备,如电子门禁系统、监控报警系统、防雷设备、消防灭火系统、防水监控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UPS供电系统和电磁屏蔽设备。
第十一条 网络安全策略
(1)网络中必须部署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防毒墙、IPS设备和内网网络管理、补丁分发等系统
(2)网络设备除接入交换机之外,必须进行双机热备,除接入交换机链接工作终端的线路外,其他线路必须进行双线冗余;
(3)整体网络不能出现流量瓶颈,保证带宽充足;
(4)各部门必须划分不同网段的IP地址;
(5)划分网络带宽,突出优先级;
(6)网络边界处必须部署防火墙、IPS等安全设备;
(7)网络设备必须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第十二条 主机安全策略
(1)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必须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2)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不能出现同名用户,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3)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必须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4)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5)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不能出重名情况;
(6)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必须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
(7)主机必须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8)主机必须安装防恶意代码产品,并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 应用安全策略
(1)应用系统必须在登录时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2)登录应用系统必须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身份验证(如用户名口令+Ukey或用户名口令+IP与MAC地址绑定方式);
(3)应用系统中设置的用户都必须是唯一用户,不能名称相同,且不能出现多人使用同一账户的情况;
(4)应用系统必须开启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5)应用系统必须开启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6)应用系统必须开启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7)应用系统必须开启日志审计功能;
(8)应用系统存储用户信息的设备在销毁、修理或转其他用途时,必须清楚内部存储的信息;
第十四条 数据安全策略
(1)业务应用数据和设备配置文档都必须进行备份,以便发生问题时进行恢复;
(2)数据备份至其他设备上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备份通道,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3)数据本机备份时应检测其完整性;
(4)数据备份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备份设备和工具,在数据传输和数据存储时,都必须是加密传输和存储;
(5)数据进行异地备份时,必须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中心信息领导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督促执行。第十六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中心备案。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管理方针
全集团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坚持“安全为天、安全第一、安全一票否决制”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的安全观,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提高整体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强化现场管理,狠抓各项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推动企业安全、文明、高产、高效、快速、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12334568”的安全管理方针。
“1”是“一个理念”,即:强化一个“强基固本”的理念,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2”是“双基建设”,即:突出基层基础建设。
“3”是三个“深化完善”,即:深化完善安全生产依法管理体系、安全信息收集反馈传播体系、安全装备与技术保障体系、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事故超前预防刚性管理体系“五大支撑体系”;深化完善安全理念与工作创新、事故预防机制创新、安全监督检查手段创新、企业文化理念创新和班组长管理创新“五大创新”;深化完善事故案例教育、“一三五”安全教育日、家庭联保三违帮教、党员模范岗教育和青年安全监督岗和群监岗制度“五项安全教育制度”。
“3”是“三级安全责任目标”,即:具体落实矿、厂和区队、车
1间及班组“三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目标,确保实现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全面规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力求做到安全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标准化,每个职工、每件事、每一天、每项工作都有明确标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狠抓落实,不留水分,不打折扣,不搞特殊,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三高”、“四严”工作目标,即“高境界、高起点、高标准”,“严干部、严自己、严流程、严小事”。
“4”是“四个关键”,即:抓住质量标准化、安全技术培训、关键人物和安全技术投入四个关键。
“5”是“五项措施”,即:扭住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季度奖罚、安全考核、层层定期述职和岗位责任制五项措施。
“6”是“六个安全管理重点”,即:明确“一通三防”、提升运输、顶板管理、安全供电、火药放炮、非煤厂网点六大安全管理重点。
“8”是“ 八个必须、八个坚持”,即: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坚持安全为天,安全第一,安全一票否决制;必须大力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创建精品工程,坚持强化区队、班组建设,提高基层的执行力、战斗力,为实现安全生产夯实基础;必须牢固树立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的科技兴矿思想,提高装备水平,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强化内部管理,强化培训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全面精细化、准军事化管理的思想,坚持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有效控制;必须牢固树立“谁分管、谁负责、谁落实”的思想,坚持把安全责任
制、保安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小问题是隐患,隐患是事故的思想,坚持做到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必须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职工生命大如天”的思想,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从严治矿、依法治矿的思想,坚持以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的“三铁”精神抓安全,严制度、严管理、严检查、严考核、严处理。
大力倡导“精心、精工、精品”的作业观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质量观,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突破口,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台阶。加强班组建设,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区队班组长的工资以考核安全和质量为主,生产指标为辅,完善分配机制,让安全、质量和班组、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考核奖罚到班组。
坚持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坚持“夜查小分队”全面检查,并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对井下现场进行抽查,真正做到常查细抓,严管真罚,促进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五篇:安全标准化方针
安全第一,遵章守法,效益保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位,常抓不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遵章守法,保障安全。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遵章守纪,保障安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障有力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每个矿山一 严格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之魂,标准是安全之本。
爱企业、除隐患、保安全、促生产
为安全投资是最大的福利。
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百万工时死亡率一级≥95≤5≤0.5 二级≥80≤10≤1 三级≥6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