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2 14: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第一篇:《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当我拿到这本书《新课程百问—语文》时心想:新课程实施了这么久了这一百个问题还用学有点不屑一顾。可当我静心阅读时发现作者提出的许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许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如:《“灌水”与“引水”》、《“因材施教”新解》、《负担辨证》、《也是木桶》等等而其中的《仍然要提倡科学精神》一文的阅读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教师只要一上到公开课似乎习惯于从网上搜集到特级教师或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不假思

索不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或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更不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照搬照用。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包抱着科学态度不迷信教参考不能迷信专家不能迷信课本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要向特级教师或名师学习要不断思考:他们对某一课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从而以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尊重学生要善于表扬与赞赏学生。但却常常出现教学、学生的掌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是学生的发言真的那么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否!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态度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结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学习更为浮躁经不起批评。长期以往追求虚荣、文过饰非的不良习气也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 的答案抱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为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时作为教师应该坦然面对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原谅教师的缺点师生的关系将会更为和谐与融洽。[教师范文吧HTTP:///为您编辑]反之如果教师靠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维持教学以势压人就没有“理”可讲没有“情”可沟通了师生关系必将陷入僵局。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科学思想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对待差生我们应以一分为二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说话、听话不捕风捉影阅读不断章取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唯师”、不“唯书”。

总之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要“发挥

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思想掌握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百问——关于习作

《语文新课程百问》摘录

二、关于习作

1.阅读和写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都是强调写作对读书的依赖关系。

读书对写作的主要作用是:

① 读书可以开阔思路,引起文思。“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愤。”(陆机语)观察万物和研读经典都可以引起文思,最通俗的例子是写心得笔记。

② 读书可以丰富写作材料。不查阅资料而能著书立说者,匪夷所思。“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万斯同语)在信息时代,想要“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是不可能的,但是写作一定要从读书中吸收,却是至理。

③ 读书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做法。“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唐彪语)这里说的“功夫”,就是指别人的写作方法。

④ 读书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名家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这里不辨析“语言”和 “言语”的概念)

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邹韬奋曾这样谈到自己读书和写作的体会:“我所看到的书当然不能都背诵得出,看过了就好像和它分手,彼此好像都忘掉,但是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只要用得着任何文句或故事,它竟会突然出现于我的脑际,效驰于我的腕下。我所以觉得奇怪的是:我用不着它的时候,它在我的脑子里毫无踪影,一到用得着它的时候,它好像自己就跑了出来„„我在当时暗中发现了这个事实,对于课外阅读格外感觉到兴奋,因为我知道不是白读白看的,知道这在事实上的确是有益于我的写的技术的。”

韬奋先生这段话,也说明读书与写作之间是厚积薄发的关系,而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但有的人主张以写作统领阅读,写什么就读什么,读什么就写什么,把阅读和写作等同起来,为此,有必要比较一下阅读与写作二者有什么不同。

阅读能力是与写作能力并列的一种语文能力。人们对阅读的需求远大于对写作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要阅读,也都在阅读,但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写作。

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过程不同。阅读是输入——“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写作是输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两者步骤相对,顺序相反。

一个人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不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两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先有后,阅读在先,写作在后,不可能“一二一,齐步走”。人们识得字,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能阅读;但仅有这样的条件还不能写作。能欣赏文学精品的人、研读专业论著的人较多,但能写出文学精品、能写出专业论著的人却很少。

所以,强行用写作的规律指导阅读是不科学的,阅读教学应该研究阅读的规律、儿童的阅读心理,写作教学应该研究写作的规律、儿童的写作心理,在此基础上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怎样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关于写作,《课标》总是把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二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三四年级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

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基本上是被迫写作的:老师让写,不得不写;老师让怎样写,就怎样写„„初中毕业,不但不能用写作的手段表达和交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课标》)”,还滋长起唯唯诺诺,对上级耳听面命、言听计从的恶习。所以,使写作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不只是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写作能力的问题,还关系到能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问题。

(1)内容上开放

① 写作与生活结合 实验证明,小学二年级就可以开始写日记了。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说、所做、所感、所想写下来,一句话不嫌少,500字不嫌多,长期坚持,必有好处。名之以“日记”,实际上并不严格限制每天一记,也不规定格式,是杂记、随笔甚至是涂鸦的统称。学生的日记,一般都内容充实,文词生动,这是因为这样的写作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每天之“最”:今天最好吃的是什么?今天听到的歌哪首最好听?今天最喜欢上的是哪一节课?今天哪门功课成绩最好?哪件事做得最快?什么时候最不高兴?哪个电视节目印象最深„„“最”是比较出来的,找出今天之“最”,就是进行筛选,或曰“选材”。

② 写作与活动结合 学生在活动中要观察,要动脑,要看要听,还要动手,要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自会有感受,有积累,这些感受和积累就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写作的练习也会成为活动的一部分,使活动更丰富、更深入。

比如六年级是模拟奥运会举办班级或年级运动会。在这个活动中,有许多的写作练习供选择——编写运动会秩序册、活动计划、班歌歌词、班徽设计说明书、运动员(裁判员)誓词、本班运动员入场时的广播词、运动员入场的口号、挑战书、拉拉队的鼓动词„„“写”就是参加“活动”,有兴趣参加活动,自然有兴趣写。

③ 写作与阅读结合 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为写作找到了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了写作的范例,比如读书笔记就是与阅读结合的写作练习。习作与阅读结合得好,既能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也能使学生写作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生活有多么广阔,写作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源头活水汩汩来,学生何愁没的写。庄子曰:“彼其充实,不可以已。”胸中有丘壑,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写作起来自然欲罢不能。

(2)形式上解禁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学习行为,不能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写。开始学习写作时写得没头绪,写得驳杂,写得不通顺,甚至许多字不会写,都应视为意料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我们把写作能力的提高看作一个发展的过程,寄希望于主动写作的大量实践,我们就不会提各种各样的要求难为学生,而会努力保护学生表达的愿望,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表达的愿望能够实现。可不可以每学期(或每单元)只限定写作的篇数(底线),不要求全班学生同时交上来?可不可以不限制字数,不限制时间,不限制文体,更不规定每次写作练什么,给学生以最大的写作自由?可不可以围绕一个话题,给出若干题目(这些题目要求在写作内容上、表达上有差异),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不可以不用分数评学生的写作练习,只记录练习的次数,由学生自己(包括学生之间)推荐评选佳作„„有些老师担心解禁会降低写作质量,但实验证明,解禁只会使学生更爱写,写得更好。其中的道理后面还要分析。

学生本来是愿意表达的。美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有这样的话:“对于许多小孩子来说,写作的急切愿望可能出现在阅读之前。因为从这些孩子的心理来说,与其看别人写的符号,还不如自己动手去制作符号。”几乎在任何一个差生身上,都可以找到主动表达的历史。有个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些自卑,格外仰慕本班一位成绩优秀的女生,于是写了一张字条:

×××:你是好学生,我是坏学生。将来你一定上大学,当科学家,我只能在街口摆地摊。(错字忽略)

语句通顺流畅,对比的手法运用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真诚的佩服和自怜自艾的感伤,就是那个“优秀生”,又能比这写得好多少呢!但是后来学生的写作愿望消失了,不是他们太差,而是教学出现了问题,假如教师规定主题思想要正确鲜明,要分段,内容要具体,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在规定的作文课写,那个“差生”必定写不出那张字条了。

课程改革以来若干实验区已经尝试打破原来写作教学的思路做,开放,解禁,学生动笔的积极性大大高涨,一听要作文(权且用这个词),兴致勃发,跃跃欲试,技痒难当;有的学生不待教师布置,自己主动写,写一篇不满意,还要写第二篇、第三篇„„我们追求的,不正是把“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的效果吗?

3.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学生对自己习作的认识,大多处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不应要求他们做很多理性的分析。学生修改习作不可能也没必要像成人那样正襟危坐、低眉苦吟、辗转反侧、茶饭不思,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出修改的目标要求。《课标》提,四年级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学生要通过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七至九年级学生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培养得好,学生实际能力可能高于《课标》的要求,但不管怎样,都要按年级拉开档次。

①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凭借语感修改。老舍说:“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通过诵读,可以感觉出念着是不是顺口,听着是不是悦耳,发现何处畅达,何处阻塞,何处为好,何处有病。这个方法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可以用,写完了,教师先不批阅,让学生自己大声读一读,反复读、改。

② 征求别人意见。每当一首新诗写完,白居易就把它读给老婆婆听,问她懂不懂。懂了,就抄录下来完稿;不懂,拿回去改,一直改到老婆婆能够听懂为止。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爱,或失于繁多,其间妍蚩,益又自惑;必待交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杀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他认为老婆婆就是“有公鉴无姑息者”。每个作者写的时候也要随时设身处地想想,假如我是读者,看了我的习作,能明白我说了什么吗?会喜欢我写的东西吗?然后改,这是主动而无形地征求意见的方法。

要鼓励学生主动把自己的习作拿给同学看,征求意见;多组织学生同桌、小组内、班级里的互评活动。也可以用典型引路的办法,把一篇比较普通的作文打在投影上,或者印发下去,让大家分头修改,改完了组织讨论,各抒己见,再改。可以用比较法教学,把同一题材的两篇作文同时印发下去,讨论比较,体会文章应当怎样写,不应当怎样写。还可以先各自写一个片段,拿到小组里评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再写完整。可以发动学生互相写评语„„

③ 冷处理,写完放一放,事过境迁再修改。李渔分析其间的道理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初成,无语不妙。迨易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妍蚩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我亦自解雌黄也。”意思是说,因为文章是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所以写完后,觉得没有什么地方不好。经过一些时候拿出来再看,不用高人指出,自己就能拿笔修改了。鲁迅也是这样做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既然冷处理是修改的好方法,教师的要求就需做相应的调整:尽量不要求作文当堂完成(不要老想着考试,考试的写作水平靠平时磨炼),允许学生搁置一段时间。即使批阅完了,也应允许学生再改,根据最后的定稿给成绩。

④ 使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和编辑,是简便易学高效的修改手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修改,通过联网组织修改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里练习使用计算机写作和修改。

除了上述四点,还请教师教学生一些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比如大删节号、小删节号、删除号、小增补号、大增补号、换位号、复原号等。

还想强调一点:修改作文也是个性化的劳动,老师可以启发、引导、组织、讲解,但最终的目标,还是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改习作的方法。

4.学生应该掌握怎样的标准修改作文

你做成了一架飞机模型,在后期加工阶段,该做什么呢?你觉得应该调整前后左右的角度和重量,使它能飞得高些;要打磨得光滑一些,减少阻力;要装饰得好看一些;还想给它起个有个性的名字„„心里有了这样的标准,就知道怎么加工了。可见,人们在着手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先明确,做好的标准是什么,自己想往哪一个方向努力。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学生修改作文,应当有一个“好”的表象,有个改的标准,有个改的方向,否则只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误打误撞。

过去,修改的标准是掌握在老师手里的,学生完全被动地听任老师评头品足。把标准交给学生,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有了衡量的尺度,写的时候能对自己提要求,写完了能知道从哪些方面审视,修改时明白该从哪里入手,这样,修改的过程就成为继续学习写作的过程。

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使用,可以把修改的标准用比较整齐的词语表达出来:

有根有据 写作的内容应当有根有据,说真话,不说假话。如记叙文,事情的发生发展、人物的表现、景物的特点都有其形成的内在原因。比如人的言行,与他的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让低年级小学生一套一套地说大人话,就无根无据;描写人物面貌,都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也不符合实际。写说明文,数据、例子都不能胡编乱造,也不能任意夸大缩小,道理不说自明。即使是想像作文,也应根据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愿望写,不能不着边际地神驰万里。比如写《假如我是一个爸爸》,根据是现实父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以及自己理想的父子关系。

有情有意 借用“有情有意”这个词语说明习作应当有真情实感,有中心,写有意义或有意思的事物,自己“没意思(动宾短语)”,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没意思(形容词)”。记流水账不怎么好(特殊情况例外,比如鲁迅的日记,纯粹流水账的不少,“意”兴很浓),因为它没情没意。

有条有理 小学生要想使自己的作品结构严谨较难,但可以做到习作有条有理。不是不允许跳跃、倒叙、意识流,你的思路如天马行空,但写出来得让读者明白你说的是怎么回事,读者看不明白,就有表达混乱之嫌。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应该学会老老实实地、清清楚楚地表达。

有血有肉 内容要充实,空洞不好。一副骨架,不是一个活生生人的模样。有的老师以字数判定内容是否具体,有片面性。有个外国笑话,讲一个小学生为了凑足老师要求的二百字,只好在作文里不停地对他的小狗叫“博比,博比,博比„„”而另一则新闻是这样报道的:某人驾车夜行至某处,车熄火,下车,用打火机检查油箱。有油。终年53岁(大意)。三十来字把事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留下了空间激发读者想像,还带着作者的幽默。可见,内容是否充实具体,不能简单地计算字数。有的孩子,甚至是低年级的孩子,善于三言两语把事情叙述完整,语言明白而流畅。这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未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只是极少数,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交往,更需要简约的文章,如果大家都尽情发挥,对任何一件事都淋漓尽致地描绘,难免误事。字数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也能督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不过东拉西扯随意转换话题、车轱辘转、叠床架屋者,不能往“有血有肉”的作品里充数。

有声有色 小学生习作能做到“文从字顺”,即正确地表达就可以了。“有声有色”地表达层次较高,虽然《课标》没有提这样的要求,许多小学生也做到写得生动形象了。姑且写在这里,作为“上不封顶”的体现吧。

有详有略 茅盾说:“一篇作品应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应当精心计划,该有的就必须有,该去的就必须去,该长的就必须长,该短的就必须短,这样的工作,叫做剪裁,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详略得当,要求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抓住特点详细写;有时为了含蓄而略写。

有必要特别说一说习作的语言。有的老师欣赏任意拔高的豪壮语、标语口号;有的老师偏爱华丽的辞藻、古怪的句式;有的老师离开内容评判形式,把那些言过其实的描写、矫揉造作的艳词丽句、扭捏作态的抒情都视为美文。这样的修改标准,反过来又助长了华而不实的文风,以至我们常常看到小学生的作文集里不时冒出这样的“佳作”“精品”。

《红楼梦》里史湘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还是要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倡修辞立其诚,“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鲁迅语)”。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水平,比罗列辞藻要难得多。

中小学生学习语言,几乎都有个阶段喜欢写浮华的话,喜欢搬弄一点技巧,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年龄小,生活和思考都不深厚。教师的责任,是通过阅读教学和写作中的指导、修改,把正确的观念传给学生,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好的文风。

有根有据、有情有意、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详有略,像可以使用的尺子,在修改时,用来衡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把尺子是怎么在脑子里形成的呢?主要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什么阶段可以形成这把尺子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呢?低年级不行,大约是四年级吧。

为避免出偏差,还要补充一句:这里说的是衡量的标准,只表示努力的方向,不是写作时必须达到的标准,其中有条有理、有声有色、有详有略几条更不应要求所有学生做到。好比提出标准体重,可以按这个数字调整饮食和进行锻炼,并不是说不合这个标准就得枪毙。

5.如何改进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需要改进,使批改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手段,而不仅是老师的某一项工作任务。

① 学生的习作没必要都写批语,可以只对学生自己推荐的佳作全面评价。批语应写得少一点,少到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写那么多,学生接受不了,等于没写。如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一时又接受不了,可以暂时留白,过一段时间再批再改。如果老师习惯于把评语写得比较全面,过一段时间应让学生再看一看。

② 正面教育为主,针对优点和进步写评语,加强良性刺激,使学生习作时有意识无意识写出来的闪光点,能发扬光大。用建议的语气指出问题,使学生知道该怎么改。如果批语写一大堆问题,没问题的习作又不能自己生出来(否则他自己就写出来了),面对那样的批语,他能怎么办?只有更灰心丧气,更不爱写。

③ 评语也应当体现个性化:不同的文章评语应有不同,不同的老师评语的风格也不相同,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应写不同的评语,不要千篇一律,都是“内容充实(空洞),条理清楚(结构混乱),文辞生动(词汇贫乏)”。

④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批改(当时批改或过一段时间再批改都行)、写评语,可以自己请某位同学批改,可以小组共同评议,可以全班都为某一篇习作写评语然后再评议评语„„学生写得可能不如老师写得中肯全面,但这也是练习提高的过程,何况学生也可能有真知灼见呢。

错别字、病句更应当引导学生自己纠正。方法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谈。

⑤ 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好的作文拿到班里宣扬,差的作文督促学生改正。提倡面批、比较着批改。面批很费时间,应争取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一次,挑选写得好的习作请来小作者面批,肯定、夸奖、赞美,虽然次数少,但效果远大于无声无息的书面批改。

掌握好作文的标准有导向性意义。有的老师喜欢不好的文风,比如华而不实,故弄玄虚,冗长拖沓,戴大帽子拉大旗吓人,任意拔高等,操这样的标准批改作文害人不浅。前面说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标准,这个标准,对老师也有借鉴意义。

批改完并不是一轮写作的结束,还应想办法让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作品,比如设红榜请学生自荐佳作,汇集佳作打印成册,定期召开佳作朗诵会,家长会上每个学生向全体家长宣读自己满意的作品等。多组织学生欣赏观看,鼓励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品评,使所有同学的佳作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尾声”将长时间地余音绕梁。

教师要改进习作的批改,需要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也相应地做改变。有的领导要求教师及时批改,全批全改,红圈红字越多越好,不调查老师做了哪些改革,为什么这样改,前面有哪些铺垫,后续还要做什么工作;也不看学生的收益。这种形式主义的作风也会误事。

第三篇:《新课程百问—语文》读书笔记

当我拿到这本书《新课程百问—语文》时心想:新课程实施了这么久了这一百个问题还用学有点不屑一顾。可当我静心阅读时发现作者提出的许多问题的确令人深思许多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如:《“灌水”与“引水”》、《“因材施教”新解》、《负担辨证》、《也是木桶》等等而其中的《仍然要提倡科学精神》一文的阅读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教师只要一上到公开课似乎习惯于从网上搜集到特级教师或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不假思索不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或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更不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照搬照用。结果学得不伦不类令人啼笑皆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包抱着科学态度不迷信教参考不能迷信专家不能迷信课本应该结合自身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要向特级教师或名师学习要不断思考:他们对某一课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这样处理?效果如何?从而以他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尊重学生要善于表扬与赞赏学生。但却常常出现教学、学生的掌声不绝于耳的现象。是学生的发言真的那么精彩真的值得大加赞赏?否!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答案不加辨析一味的加以肯定似乎持否定态度就是对学生的不尊重。结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学习更为浮躁经不起批评。长期以往追求虚荣、文过饰非的不良习气也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案抱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为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时作为教师应该坦然面对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原谅教师的缺点师生的关系将会更为和谐与融洽。反之如果教师靠树立个人的绝对权威维持教学以势压人就没有“理”可讲没有“情”可沟通了师生关系必将陷入僵局。

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科学思想做到“润物细无声”如:对待差生我们应该以一分为二及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说话、听话不捕风捉影阅读不断章取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不 “唯师”、不“唯书”。

总之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思想掌握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四篇:新课程读书心得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家民族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推行素质教育近XX年,新课程改革近5年,但,我们离理想还很远,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试教育如果从恢复高考算起,近30年,一代人的时间。如此漫长时间所形成的社会氛围,人们的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也许,我们还要再用30年,一代人的时间,去解决“旧”教育遗留的问题,去重建“新”教育带来的思维。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已经先行了、教材也先行了。然而,教师观念改变不能太滞后、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材不能太滞后。让我们放眼现在的学校建筑,虽然那些“重点”、“示范”之类的学校有点像学校的样子了,但是更多的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与新课程配套的器材、仪器,笔者多次在有关的会议、座谈、调研会上反映这个问题,怎奈人微言轻。我想好的教育理念、好的教材,不仅需要好的教师去实施,还需要配套的用具。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不能完全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的。

教师的培训和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今年暑假读书,对上面提到的新课程目标才有个深刻的印象。老师们在忙于教学、应付各种检查等之时,还有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多少的动力和需求去阅读关于新课程的论述。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高标准下,现在的教师有多少符合要求?没有人统计过。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应该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举措,希望不要走过场,不要搞花架子。实实在在地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的更新、提高。

第五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篇一: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篇二: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篇三: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近日将雷婷老师撰写的《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一文反复读了好几遍,收获颇丰。

在雷老师眼中: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高雅而不失童真的:优美地表达,智慧地建构,巧妙地引导,缜密地预设,灵动地生成。最关键的,是要有儿童的情趣和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是优雅从容的:拥有翩翩的风度,儒雅的气质,丰富的内涵,博学的底蕴,书香的气息,健康的情趣,柔善的爱心和童心。特别是这颗童心,应该是一颗“人之初,性本善”、对人对物先不下定论、先不存芥蒂、先不设防、对复杂的人性有同情的了解和宽容的赤子之心。

语文教师的高雅气质与童心本质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融合,高雅气质中见童趣,要精于预设,巧于生成,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发现并提取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然后用儿童的视角解读它,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在文中,雷老师以自己独特的体验与视角饱含深情地阐述了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高雅的气质?雷老师认为:

1、语言艺术是高雅的艺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生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一生,语言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点:简洁、准确,语速疏缓、抑扬顿挫,语调富于情感,富于启发性。

2、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高雅的文人。语言有一个底座即文化,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教师要多接触优秀的书籍,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3、语文教师要有对人类的无限热爱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只有快乐的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播种幸福的第一要义,是让自己活在幸福之中。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教师为什么要具有童心的本质?雷老师告诉我们:

1、要认识儿童,教师就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渴望,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感悟,从而正确把握儿童心态。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孩子的眼睛,有一颗孩子的童心,应该是一名“长大的儿童”,要以一种真诚的教师情怀把教学的成功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和引领上。

2、语文教师要真正地使教学关注学生,把孩子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与孩子同呼吸、共感受,一起成长。真正的阅读来自孩子的感悟和对话,来自师生的共同成长。

3、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有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意识,还需要有儿童文学的修养。解决语文教育与儿童文化冲突的一条根本的途径是全面导入儿童文学的资源和方法,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化。

第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到高雅气质和童心本质的融合?雷老师说:

1、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能力,要把语文教学内容中反映语言文字最优美的东西用儿童化的语言呈现出来。

2、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但同时教学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到达“最近发展区”,语言修养和思想情感均得到发展。只有在童真的世界中融入高雅,学生才会在优美的语言氛围中成为文学的爱好者、文化的继承者。

品味着这些雷老师以亲身实践为基石,用真情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真知灼见,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知道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与追求,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条充满阳光的语文教学之路铺展在我眼前,一直延伸到远方,路的尽头不时传来一阵阵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我愿踏着这条幸福之路,去实现一个为人师者最大的生命价值。

下载《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百问—语文》教师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1 跟岗培训期间,宋老师送给我们的书中有一本是《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我如获至宝。读《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是让人愉快的,其中我最受启发的是......

    2015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2015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第1篇: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

    语文教师读书心得

    一读一世界 有人说:“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我却不这样认为。 我从来没有欲望去看某部书,像古人般孜孜不倦,视若珍宝,钻之弥坚。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各......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专题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

    新课程初中英语读书心得两篇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读书笔记 再次读《走进新课程》,心中有颇多感慨。当初刚刚开始课程改革时,很多“奇思妙想”,看来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恰恰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在此,就以下三......

    销售百问

    01、项目的定位综合品质高(地段、小区规模、园林、开发商实力、服务)02、我们的位置在哪里?03、我们的目标客户定位?04、我们的建筑有哪些特点?05、我们有哪些主要优势卖点?06、我......

    基本知识百问

    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的总要求, 以严的标......

    发展党员百问

    目录 1、为什么说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2、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如何正切理解这个方针 ? 3、党员发展工作应遵守的纪律是什么? 4、党员发展工作应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