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工作计划、总结(体例)
2016年个人工作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教师年组(部门)姓名
一、指导思想
仿宋体,小四号 1.5倍行距
二、工作目标
仿宋体,小四号 1.5倍行距
三、具体工作
仿宋体,小四号 1.5倍行距
2016年个人工作总结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教师年组(部门)姓名
(个人承担工作,本学年简要陈述。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一、XXXXXX(重点工作,分条总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二、XXXXXX(重点工作,分条总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三、XXXXXX(重点工作,分条总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第二篇: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体例
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体例
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工作成绩(业务工作部门的工作成绩要立足于全系统而不局限于省本级,要抓住重点,突出亮点,体现变化值)第三部分:主要工作经验、综合数据、典型事例 第四部分:不足之处与努力方向
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与创新项目
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体例
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综述
第二部分:主要工作成绩(业务工作部门的工作成绩要立足于全系统而不局限于省本级,要抓住重点,突出亮点,体现变化值)第三部分:主要工作经验、综合数据、典型事例 第四部分:不足之处与努力方向
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与创新项目
第三篇:注释格式、体例
注释体例
(一)中文注释
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作(编)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引用同一中文文献时,则仅标注作(编)者、文献名、页码即可。互联网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献名、首次发表时间,提供的网址应完整,如果属于动态链接,则注明网站名称即可。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张字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2.编著
张蕴岭、周小兵主编:《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7页。
[美国]威廉·沃尔福思:《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载[美国]约翰·伊肯伯尔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17页。 3.期刊杂志
张蕴岭:《推动构建和谐亚太地区的意义》,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期,第3页。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载台湾《传记文学》1976年第28卷第1期,第50~78页。 4.报纸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
王如君:《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载《人民日报》2008年1月18日。 5.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 6.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16日,第2页。 7.学位论文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8.互联网文献
《泰国选委会公布大选计票结果》,新华网,2007年12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 9.转引文献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二)英文注释
基本规范同于中文注释。此外,作(编)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作者为两人,之间用and 连接,两人以上的注明第一作者,其后用斜体标注et al.;编者后加ed.,两人以上的加eds.;论文和文章用引号标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期刊名称和书名使用斜体标注;页码的单页标注p.,多页标注pp.。 1.专著 Kenneth N.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p.81.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A.Knopf Inc., 1985, pp.389-392.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77, pp.45-46.
Ole R.Holsti, “The ‘Operational Code’ as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belief systems”,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77, grant No.SCO 7514368. 2.编著 David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Rosenau, eds.,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225-227. 3.译著
Homer, The Odyssey, trans.Robert Fagles, Viking, 1996, p.22.
4.论文
Robert Leva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Breslauer and Philip E.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 Westview Press, 1991, p.27.
Stephen Van Evera, “Primed for Peace: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5, No.3, 1990/1991, p.23.
Nayan Chanda, “Fear of Dragon”, Far Eastern Economics Review, April 13, 1995, pp.24-28.
5.报纸
Rick Atkinson and Gary Lee, “Soviet Army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8, 1990.
6.政府出版物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conomic Statistic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8, p.74.
“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Rostow)to President Johnson”, November 30, 1966, FRUS, 1964-68, Vol.II, Vietnam 1966, document No.319.7.会议论文
Albina Tretyakava, “Fuel and Energy in the CIS”, paper delivered to Ecology ’90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irlie House, Virginia, April 19-22, 1990.
8.学位论文
Steven Flank, Reconstructing Rockets: 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Brazil, Indian and Israel, Ph.D.dissertation, MIT, 1993.
9.互联网文献 Astrid Forland, “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4, Winter 1997.http://cns.miis.edu/npr/forland.htm
10.转引文献
F.G.Bailey, ed., Gifts and Poisons: The Politics of Reputation, Basil Blackwell, 1971, p.4, quote from Paul Ian Midford, Making the Best of a Bad Reputation: Japanese and Russian Grand Strategies in East Asia, Dissertation, UMI, No.9998195, 2001, p.14.(三)非英文的外文文献
凡此类文献,请翻译为中文,并参照中文文献注释规范注释,并请在作(编)者姓名前标注国籍,并在出版单位前标注所在国家。
[日本] 明智慧:《日本文化导论》,[日本] 文斐阁1998年版,第23页。
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启事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术规范的建立和学术评价的发展,本刊决定从2008年第1期开始,对来稿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本刊所试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含义是:对于绝大部分来稿,如果能够通过本刊编辑部的初审,将进一步交给本刊聘请的审稿人进行审读。本刊聘请的审稿人均为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学者。审稿人将不会被告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得到审稿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将有助于审稿人对论文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本刊所试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程序是:
(1)初审:当我们收到来稿之后,将在一个月之内的时间完成初审。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收到通知,作者就可以另投其他杂志。
(2)审稿人审读论文并填写审稿意见书:审稿意见书主要供编辑部参考,编辑部根据审稿人对论文的基本评价(基本可以采用、修改后可以采用和不宜采用三类)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修改程序,对第二类稿件将向作者提供审稿人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
(3)作者修改论文:作者阅读审稿报告并参照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作者应在2个月之内完成论文的修改,之后,填写答辩书并和论文的改定稿一同寄回编辑部。如果没有按期交回论文的修改稿,将意味着自动放弃在我刊发表论文。
(4)编辑部对修改后的论文做出复审,决定是否采用。
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将给审稿人和作者分别寄上相关信件,其中会对如何审稿和如何修改论文做更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本刊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有关情况,请访问本刊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或将打印稿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当代亚太》编辑部收”,邮编100007。来稿请勿寄给个人。
6.未尽事宜,请登陆我们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询。
第四篇:格式体例范本
格式体例范本
浅谈工商文化建设
张三,李四12
(1.鼓楼区工商局,福州350001;
2.晋安区工商局,福州350013)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
关键词:工商文化;价值取向;规范化;标准化
(正文)
参考文献:
[1]李广义.关于自然价值理论的两个争论[J].哲学原理,2005,(10):104
[2]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21
[3]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委员会.湖南省地方性法规汇编(1980-2004)[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第五篇:论文体例格式24条
论文体例格式24条
一、论文的结构(五条)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包括以下五项:1.题名(副题名);2.署名(单位与姓名,匿名评审时另写);3.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4.正文;5.参考文献。缺一不可。例:缺第5项叫文章,不叫论文。
二、论文的正文(五条)
1. 市级论文评比正文要用小4号宋体(省师陶杯论文评比及期刊规定用5号宋体)。
2. 连同正文以外的辅文,一律用单倍行距。3. 用A4纸打印。并发送电子稿。
4. 页边距:上、下为2;左、右为2。两端对齐。5. 首行一律空2字符(参考文献4字顶格写)。
三、论文中使用基数词中的汉字、阿拉伯字(三条)
1. 排列顺序为“
一、”“
(一)”、“1.”、“(1)”、“①”五个层次。除了“
一、”左起顶格外,其余均左起空2格。2. 其中“(一)”,“(1)”,“①”后没有标点符号;其中“
一、”后面为顿号;“1.”后面为半角圆点。(西文西符号,中文中符号)3. 正文中用得较多的是“
一、”、“1.”、“(1)”三个层次;“
(一)”和“①”有时不用。
注:
一、一级标题与[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
反思]用4号黑体加粗;
(一)用4号幼圆。
1.二级标题与[课件]用4号楷体。
(1)三级、①四级标题与正文用小4号宋体。正文中的片段实录可用小4号楷体。
四、题名(三条)
1. 题名用3号宋体加粗;居中。2. 题名不超过17个字。
3. 如有副标题则在“——”后用4号仿宋体(不加粗);居中。
五、其他辅文(三条)
1. 其他辅文是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文后参考文献。
2. 这几个字体本身一律用小4号黑体并加粗。3. 其内容一律用小4号隶书。
六、参考文献(三条)
1. 根据国家标准局批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参考文献要有7个要素:
(1)序数。如[1][2][3]„„在文中要按序排列;相应
正文上标注,如[1]等。如缺少则叫参考条目,而不是参考文献了。
(2)被引作者名。如两人以上则用“,”隔开,最后一名作者后用半角圆点。
(3)被引用文的题(篇、书)名。其不用书名号,书名后不写标点。
(4)参考文献常用标识类型:[M].专著,[J].期刊,最常用;[S].标准,[N].报纸文章,[C].论文集,常用;[D].学位论文,[R].报告,[P].专利,[EB].电子公告,[J/OL]网上期刊,[DB/CD]电子文献,[EB/OL].网上电子公告„„较少用;除上以外用[Z].(5)出版单位。指出版社、报刊名、网址等。后用逗号。专著出版社前加写出版地,并加冒号。
(6)被引题(篇、书)的出版时间。专著出版时间一般写到年,如2008.;期刊则不写2008年12月,也不写2008年第12期,而应写2008(12).报纸、网上文献写成:2008-12-19.(7)被引文献的页码。用“:345.”,而不用“第345页”,也不用“P345.”。2.例如: 参考文献:(正文末空一行,小4号黑体加粗)
[1][2][3]叶朗.美学原理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8.285.82.(或2009.)
[4]李玲,段晓明,陈荟.教师文化类型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4):36.[或200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或2012.)
[6][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7.(或2000.)
[7]袁智慧.学校文化及其架构[N].中国教育报,2004-10-12.[8]王明宾.中小学有关教师的评价[EB/OL].http://,1998-08-16/1998-10-04.其中除出版单位后用逗号,除“专著出版地”后与“页码”前用冒号外;其余标点符号采用半角圆点。3.引用参考文献4条以下,为不合格;7条以上为优。
七、译英(一条)
第一项前3条题名(副题名)、署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要求译成英语,5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放文末。
注 :其它文化格式参照上述条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