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5.5.4.剔除病例标准
6.治疗方案
6.1.药品的来源 6.1.1.试验药品 6.1.2.对照药品 6.1.3.导入期药品 6.2.药品的包装 6.3.药品的编码与标识 6.4.药品的分装与分配 6.5.服药方法
6.5.1.受试者的纳入方法,包括导入期的处理
6.5.2.治疗方法(试验药、对照药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及方式等)6.6.疗程与随访时间窗 6.7.合并用药
6.7.1.禁用药品和慎用药品 6.7.2.可同时使用药品 6.7.3.合并用药的随访记录 6.8.药品的清点与依从性评估 6.9.试验药品的管理 7.观察项目
7.1.一般体检项目 7.2.诊断性指标
7.2.1.疾病的诊断性指标 7.2.2.并发症的诊断指标 7.2.3.合并症的诊断指标 7.3.疗效性观察 7.3.1.主要指标 7.3.2.次要指标 7.4.安全性观察 7.5.观察时点 7.5.1.症状体征
7.5.2.理化检查与检测项目
8.临床试验步骤(试验研究流程图)
8.1.试验前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8.2.试验期(治疗观察期)8.3.试验后
8.4.多中心试验研究协调委员会 9.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9.1.有效性评价 9.1.1.综合疗效评定 9.1.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9.1.3.单—症状或体征疗效评定
9.1.4.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改善的评定 9.2.安全性评价标准
10.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11.4.不良事件的处理
11.4.1.不良事件受试者的妥善处理 11.4.2.应急信件的拆阅与报告
11.4.3.不良事件的跟踪、随访、记录和报告
12.伦理原则与伦理委员会
12.1.临床试验开始前制定试验方案及其它相关文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12.2.临床试验开始前受试者经知情同意过程获得知情同意书
12.3.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均可得到有效的处理和随访,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12.4.保障受试者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是危重受试者 12.5.随访未缓解的不良事件 13.数据管理
13.1.研究者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 13.2.监查员对数据记录的监查 13.3.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录入 13.3.1.建立数据库
13.3.2.格式病案(研究病例)进一步核查 13.3.3.数据录入 13.3.4.数据的审核 13.4.数据库的锁定 13.5.总结与小结 13.6.数据资料的存档规定 14.统计分析
14.1.统计计划书 14.2.开盲方法与人员 14.3.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14.3.1.符合方案数据集的分析 14.3.2.意向性分析 14.4.数据统计方法 15.期中分析研究
16.各方承担职责与论文发表的规定 17.临床试验任务的分配,预期进度
17.1.任务的分配 17.2.试验预期进度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18.结束与总结工作
18.1.格式病案(研究病例)及其它试验资料的验收与保存 18.2.资料的总结与小结 19.参考文献
三、附录:
1.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对本试验声明与签字 2.试验用药品的说明书样稿 3.试验研究标准操作规程(SOPs)4.研究者手册 5.知情同意书 6.CRF表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对XX药治疗X病证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1.立题依据
本项内容旨在阐明该项试验研究符合法定程序,且试验方案的确立符合国家法规(合法性同时包含伦理学原则)和处方的功能、主治,并依据临床前基础研究资料和相关文献确定本方案(科学性)。一般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文,国家和相关组织的法规条例以及试验药品概览。
2.试验背景
扼要地叙述研究药物的研究背景、药物的组方、适应病症、非临床研究中有潜在意义(疗效性和安全性)的新发现、临床试验中与临床试验药品有关的新发现摘要、对人类已知的和潜在的风险和利益描述、国内外临床研究现状。
3.试验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某—事先提出的假设,常常是有对照的验证性临床试验,其次通过本次试验还可得到一些探索性的结论,所以应明确规定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是什么。对于针对主要目的的主要指标应选择易于量化、客观性强的指标,并在相关领域已有公认的标准和准则,且其主要目的通常是只有一个。而描述次要目的的次要指标主要是对主要指标起支持和说明作用,也可以单独列出,但在整个试验研究设计中需要加以说明。
有时主要指标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复合指标,并由多个指标量化复合而成,因其判断过程中多含有主观性成分,作为主要指标应慎重。
4.试验设计
由于试验设计的具体内容将贯穿于试验方案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而科学完整性和试验数据的可信性主要取决于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明确试验期间要测量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要实施试验方案的类型(平行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成组序贯设计等),随机化分组方法(完全随机化、分层随机化分组、配对或配伍随机化分组等)、盲法的形式和水平(单盲、双盲)及设计、是多中心试验还是单—中心试验。此外,需简述所治疗病证,各试验中心随机序号、承担病例数,疗程、给药途径及方法等。
4.1 试验设计
采用平行对照、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的设计方法。整个试验将由多个研究中心在不同地点根据同一方案、进行统一培训同步开始和结束临床试验工作。
4.1 病例数(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的大小是根据试验的主要目标、试验设计类型、比较类型和统计学原理来确定。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即主要指标的性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临床上认为有意义的差值、检验统计量、检验假设、I型和Ⅱ型错误概率等,样本含量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所需的统计量的估计值应根据预试验或文献资料结果计算,当根据统计公式估计的样本量低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所要求的样本含量时,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为准,确定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依据应在试验方案中描述。
确定样本方法的依据应在方案中详尽描述,然后根据样本量的大小,根据Ⅱ期临床试验1:1的对照原则,各研究中心进行任务分配。
4.3 随机分组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以确保各中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相等,多采用SAS软件分析系统产生与样本量对等的连续流水编号,且各研究中心的皆为1:1构成的样本数。同时产生各试验研究中心的随机号。
4.4 对照参比
根据同类、公认、可比、择优的原则,选择对照药品,同时应提供对照药品的说明书。4.5 盲法的要求和设计
由于有时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剂型、大小、剂量、颜色不同,因此常采用“双盲、双模拟”法进行双盲药品的准备,要求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的剂型、大小、剂量、颜色、气味相同。试验用药品(含对照药和安慰剂)由申办单位根据随机分配表和双盲原则生产、包装、提供、采用两级盲法设计,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5.1.3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疾病中医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国际或国内学术研究会议确定的标准和/或高等院校科教书参考制定。
5.1.4 西医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国际上或国内公认的工具书普通接受的标准,权威机构颁布实施、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确立,其标准原则上应公认、先进、可行。
5.1.5 西医单一体征量化分级标准
根据国际上或国内公认的工具书或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确立。5.2 纳入病例标准
用清单的形式列出参加入选本次临床试验合格受试者的标准,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尽可能有定量的检测和检验指标的上下限),入选前受试者的相关的病史、病程和治疗情况要求;其它相关的标准,如年龄、性别等,应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知情同意过程中应签署知情同意书亦应作为入选的标准之一。
5.3 排除标准
列出影响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的情况,如与入选标准相反的其它治疗、合并疾病和妊娠、哺乳期等,容易造成失访的情况,如受试者工作环境变动等,另外,试验对象不应同时参加超过一个临床试验,试验前应用药物治疗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且经过导入期后仍符合入选条件者参加试验研究,否则视为排除病例。
5.4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如果研究者从医学的角度考虑受试者有必要中止试验,或受试者自己要求停止试验,受试者均可以中途退出临床试验,所以制定撤出标准要从研究者和受试者两方面考虑。
退出试验研究的标准:⑴受试者因各种原因(含疗效不佳或无疗效)自行退出试验;⑵因不良事件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主要研究者、伦理委员会、监查员和/或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国家或当地药监局主管人员基于伦理道德考虑中止临床研究;⑶因严重不良事件受试者因紧急抢救需紧急揭盲者;⑷试验药品因缺乏疗效(含对某一或某些受试者缺乏疗效)尤其是针对危重疾病的试验研究时,或在试验研究中受试者出现病情加重迹象甚至紧急抢救者;⑸研究违背试验方案;因研究者或受试者原因导致试验研究依从性降低,如研究者或受试者未严格遵循方案进行研究和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不符合试验入选标准而入组进行试验;应退出试验研究而继续进行试验者;受试者合并用药而未给予相应处理和记录;试验药品未按规定发放、回收、清点和记录者等;⑹受试者因工作、生活环境变动或因意外事故造成失访、但因发生意外事件如交通意外,死亡,骨折等应及时给予跟踪随访,判明与试验用药的因果关系;⑺因知情同意过程不完善或无知情同意过程,未签订知情同意书又无令人信服的理由,经伦理委员会同意者/受试者临时撤回知情同意书者,试验过程中明显违背主研人的医嘱而私自加减药物者;危重病受试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者等;⑻其它原因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需中止试验者。
5.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明确脱落的定义,同时对脱落病例尽可能的进行随访,跟踪、记录与报告,对其脱落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规定,同时填写治疗总结表和脱落原因分析表,并回收其格式病案(研究病例)和CRF表。
5.5.1 脱落的定义
所有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试验研究,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均为脱落病例,未满1个疗程症状自行消失而停药者,不作为脱落病例。
5.5.2 脱落病例的处理
当病例脱落后,研究者应采取多种形式如登门、预约随访、电话、信件等,尽可能与受试者联系,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有评价项目。
因过敏反应、不良事件、治疗无效而退出试验研究者,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受试者,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填写门诊病历(住院病例观察表)及“脱落病例析因表”。填写门诊病历(住院病例观察表)及“治疗总结表”
所有入选并已进入试验研究的受试者,无论是否脱落均应保留各种源数据和源文件,既作留档,也是进行意向性分析(ITT Analysis)所需。
5.5.3 脱落病例原因的分析
对于脱落病例,必须在CRF表中填写脱落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有6种原因:即不良事件,缺乏疗效,违背试验方案、失访(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被研究者或申办者中止和其它;如因不良事件而脱落者,经随访最终判断与试验药品存在因果关系,必须记录在 CRF表中,并通知申办者。
5.5.4 剔除病例标准
剔除病例标准作为临床试验观察终点数据集确定的关键指标之一,它是对严重违背试验方案、受试者不配合随机化入组或随机化后未服用任何药物、受试者服用了违禁药物、受试者用药依从差、受试者违反了纳入/排除病例标准等的对试验数据和信息一种审慎而科学的处理方法,它须在进行盲态审核时由主要研究者、数据管理员、统计分析专家和申办者共同讨论后作出决定。
6.治疗方案 6.1 药品的来源
分别叙述试验药品和对照药品(含安慰剂)的药品名和化学名,成分组成、剂量规格、剂型、生产单位和批号,如果对照药品时安慰剂,应符合安慰剂(包装、制备)要求,所有试验药品均应有药检部门的检验报告。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6.1.1 试验药品
对于试验药品,应是在中试条件下制备的制剂性质相对稳定、质量标准相对固定的产品,应与药理学试验、毒理学试验用药质量和稳定性相同的试验药品。
6.1.2 对照药品
依据“同类、有效、可比、择优”的原则,选择试验用对照药品,且应提供相应药品的说明书,以供研究者参与。
6.1.3 导入期药品
根据试验研究入选病例的条件和布药时间窗的设计,选择剂型相同、大小一致、口感相似、色泽相同的安慰剂作为导入期安慰剂,根据导入期的长短决定包装量的大小,并为此设计药品标签,说明产地、规格、使用说明和储存条件。
6.2 药品的包装
药品的小包装材料、每个包装中所含药品的数量,及中包装和大(外)包装的规格,并根据试验药品的试验疗程的长短、随访(布药)时间窗的设计进行适当分装,如系双盲试验,且所用药物的剂量、剂型、大小、颜色及口感不同应采用双盲双模拟技术,还应交代两组药物的组成,每一个包装上均应附有标签的内容包括药物的编号、药品的名称、数量、服法、贮存条件,并注明“仅供临床研究用”和药品的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
6.3 药品的编码与标识
经适当分装的药品,一般先由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在美国、欧洲联盟和日本等国度的试验中心是有申办者完成)用统计学软件根据整个试验研究用的样本量和试验中心数的多少及其它相关参数进行模拟产生相应的随机数字和相应的药物编码,依次对试验用药品(含对照药和安慰剂)进行分类编号、贴签,对于双盲试验用药,尚应准备相应编码的应急信件,随机数字的产生应具有重现性,随机数的计算机程序和药品的编码作为盲底保存,建议保存在各试验申办者单位所在地省市药监局部门。
药品的随机编盲是新药临床试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议应在申办者所在地药监局注册主管部门、生物统计专家、申办者代表在场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对相应程序给予记录,并妥善保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留有影像学资料。
6.4 药品的分装与分配
经过适当分装和编码的药品分一次或多次提供给研究单位,对于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将按先后顺序随即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整个试验过程中该药品编号和受试者的编码相一致,每一个受试者在就诊过程的相应阶段只能得到足够一个治疗阶段服用的药品,此处应交代每一个试验阶段受试者将获得的药品的数量。每次随访发药时,观察医生应及时填写发放药品记录表。如系双盲给药,药品应一次提供给每一个研究中心,应急信件由研究中心负责人保存,并有申办单位妥善保存药品搬运清单。
6.5 服药方法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6.5.1 受试者的纳入方法,包括导入期的处理
试验正式启动后,研究者应对来诊的目标人群进行知情同意说明,在患者充分理解试验研究过程并同意进行研究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初步筛选对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填写格式病案(研究病例),确认符合条件的受试者根据试验研究的随访时间窗发放药品,对于进入试验研究前已服用同类药品的受试者应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导入期的观察,导入期的长短应视观察的病种、使用的药物和该药品的已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确定,完成导入期观察并符合入组观察条件的受试者方可依顺序号进入试验研究,在导入期应密切观察受试者病情(症状、体征、理化检测指标)变化,对影响患者常规治疗和不适宜进行临床研究的患者及时排除,并给予妥善安置。对于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药品规范研究的受试者亦应设置导入期,导入期的长短决定于试验的目的、试验的药品和适应病证。
6.5.2 治疗方法(试验药、对照药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及方式等)
即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疗程及完成全部治疗后随访时间,临床试验视一个逻辑性、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剂量——效应研究方面,应逐渐由小样本、严格选择受试者、小范围的探索性研究逐渐过渡到大样本、大范围、目标人群的试验研究,且前期研究是为后期研究提供设计和评价依据的过程。
6.6 疗程和随访时间窗
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药物的作用性质、特点及整个试验研究周期的长度不同,申办者和/或研究者将整个试验研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相等时间阶段即布药(随防)时间窗,以便及时而科学的采集,记录相应阶段的试验数据和信息,并回收和清点试验研究药品和相应阶段的原始文件,对下一步研究和治疗做出相应评估判断。整个临床试验的时间窗的设计应能体现药品的作用性质、特点,其设计应以前期药品研究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如 PK/PD研究、毒理学和或I期临床试验数据和信息)为依据,必要时应有预试验的数据和信息作为必要补充。
6.7 合并用药
6.7.1 禁用药品和慎用药品
对试验研究过程中禁用药品和慎用药品做出明确规定,但对于危重受试者,应规定明确的退出条件,妥善安排受试者。
6.7.2 可同时使用药品
在严格控制禁用药品的同时,应对试验研究过程中允许使用的药品亦做出相应规定,尤其是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相应的急性症状和体征,如泌尿结石症治疗中出现的疼痛、尿道阻塞等的处理;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等。
6.7.3 合并用药的随访记录
对于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合并用药,应给予相应的分析和记录,尤其是在出现不良事件时的合并用药情况,应给予及时记录和报告。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6.8 药品的清点与依从性评估
每次随访时,观察医生详尽记录受试者接受、服用和归还的药品的数量,用以判断受试者服药的依从性如何,必要时应列出计算依从性的公式,一般用药的依从性应在 80~120%。
6.9 试验药品的管理
研究用药由研究单位统一保存,并由专人负责,分批次发放给受试者,对试验用药品应有相应的保存和管理程序,每次分发、回收和清点药品的同时,应同时发放《受试者用药记录卡》,再次诊治时同剩余药品一并回收:同时将所有信息和数量一并录入《药品发放、服用、回收记录表》。
7.观察项目 7.1 一般体检项目
包括生命体征,人口学、家族史,既往史、合并疾病与治疗史、现用药史与试验研究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等。
7.2 诊断性指标
7.2.1 疾病的诊断性指标
对于入选病例应有的诊断指标,其中包括四诊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特殊指标如免疫学检查、ECT等。
7.2.2 并发症的诊断指标
对于试验研究过程中的并发症亦应有相应的诊断指标,其中包括四诊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特殊指标如免疫学检查、ECT等。
7.2.3 合并症的诊断指标
对于试验研究过程中的合并症亦应有相应的诊断指标,其中包括四诊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特殊指标如免疫学检查、ECT等。
7.3 疗效性观察 7.3.1 主要指标
针对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应设置相应的主要效应观察指标,以便更加准确的评定试验
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而在一般情况下主要指标应是惟一的,且与药品的功能主治相关联的有效性变量。
7.3.2 次要指标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药品的性质和作用特点,有必要对药品临床试验观察的次要指标做出规定,可以起到对主要指标进行说明和支持作用,有时次要指标可以和主要指标完全无任何关系。
7.4 安全性观察
除对一般指征进行系统观察外,尚应对基础研究过程中预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尤其是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对不良事件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估。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7.5 观察时点
指标观察的时点应包括基线点、试验终点、访视点、随访终点,时间窗是临床试验指标实际观察时点,试验方案(含对照品)的作用性质与作用特点确定观察时点之间的允许的时间范围,时间窗设计应根据试验药品试验研究的周期、试验研究指标的性质和正常时间间隔合理设计,使时间窗既能反映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性质,又不浪费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7.5.1 症状体征
根据试验药品的作用特点和性质、作用靶器官、药代动力学的特征、毒理学研究结论及受试者用药周期的长短,决定观察随访的时间窗,以便既能客观评价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又不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以易为受试者和研究者所接受。
7.5.2 理化检查与检测项目
理化检查与检测项目是临床试验原始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观评价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来源,因此完整、准确、可靠、一致的数据和信息源是临床试验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应根据试验药品的作用特点和性质、作用靶器官、药代动力学的特征、毒理学研究结论及受试者用药周期的长短,决定观察随访的时间窗。
8.临床试验步骤(试验研究流程图)8.1 试验前
临床试验前应包括临床试验准备阶段和启动临床试验阶段两方面的工作,此阶段的工作应包括试验研究用品(药品、文件、研究人员和设备、培训)的准备、发放、确认;受试者的筛选和入选;药品的导入期;模拟首批受试者;知情同意和知情同意书;
8.2 试验期(治疗观察期)
试验研究过程中应根据试验研究周期的长短,确定随访(布药)时间点,同时及时收集、记录和报告受试者的信息和数据,同时回收、清点试验研究用品和临床试验产生的新的试验文件、资料,确保试验研究数据和信息的及时、一致、完整、可靠和准确。对不良事件尤其是严重不良事件应妥善安置受试者,及时跟踪、随访、记录和报告,并妥善保存原始记录。
8.3 试验后
及时、完整的回收试验用品,和试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原始文件和记录,回收完整的CRF表、知情同意书等,妥善安置受试者,对尚未缓解的不良事件继续给予跟踪、随访、记录和报告。
8.4 多中心试验研究协调委员会
多中心试验研究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药品临床试验的趋势,由于多个中心在同一时间、遵循同一方案、经过统一培训、在不同地点进行同一试验研究,故而在试验研究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加强多中心研究工作协调和监查员监查工作是多中心试验研究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多中心试验协调委员会便应运而生。
多中心协调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试验研究工作的一致性、可行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9.疗效和安全性评定标准 9.1 有效性评价 9.1.1 综合疗效评定
综合疗效评定是药品临床试验和药品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评定指标,除规范、已被证明、科学和客观的综合评定指标外,一般不提倡使用综合疗效评定,尤其是一些组合指标的疗效评定方法。
9.1.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中医证候观察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关键。为了提高评价证候疗效的客观性,较多采用以证候计分的形式进行评定疗效,具体就是引用前述证候半定量计分的方法,以可用于疗效评定的征象构成综合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加权的计算,通常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计算。
在评价证候疗效时,对不同病种间同一证候和同一疾病不同证候间的比较时,应注意病种间的均衡性。
9.1.3 单一症状或体征疗效评定
单一症状、体征的临床疗效评定,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研究工作者的推崇,尤其是针对主要研究目的和次要目的的指标的观察和评定,更能客观的反映药品的性质和作用特点。
9.1.4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改善的评定
为了客观反映疗效的内在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品研究中使用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来评价药品的临床疗效,药品的作用机制研究已深入到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
9.2 安全性评价标准
一般采用公认的4级评定标准执行。10.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0.1 质量控制
10.1.1 实验室的质控措施
各参研医院实验室要建立实验室检测项目指标的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程序。各参研医院的各项实验室检测项目必须采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实验室检测项目必须填写齐全,有送检医师、检验师和复核人签字,除大便常规、B超、CT等诊断外,其它实验室项目必须打印,打印内容包括日期、检测项目、结果及其正常范围。
在试验研究开始前,各中心须将各医院的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主任名称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正常值范围表交组长单位和申办者各一份,且应保持各试验中心实验室正常值的一致性,若在试验期间,上述项目有变化,请及时通知组长单位和申办者,并说明项目及项目范围变化情况,若有正常值变化,请说明理由和变化范围,与以往正常值的换算关系等,并及时向组长单位和申办者提交一份新实验室正常值范围表,并提供新实验室的生效日期。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10.1.2 研究单位和研究者的资质和资格
试验研究参加单位必须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临床药理研究基地,或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注册登记的医院,研究项目所在科室具备相应的人员、设备和急救设施,参加研究人员须经过国家GCP法规和相关方案的培训,所有设备均有技术监督部门的技监证书,表明其工作状态良好,且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相对固定,对于中途更换研究者应在培训后加入本研究,并重新更换《XX药品II期临床试验参研人员联络表》。
10.1.3 研究者的培训
临床试验开始前,须通过临床试验方案培训的研究人员方可参加临床试验工作,保证临床试验参加人员对临床试验方案有一致的理解,从合格的受试者的选择、施加因素的控制和效应指标的观察和评定三个主要环节保障试验方案和受试者依从性,同时保障受试者的安全、权益和健康的不受侵害,尤其是在发生不良事件时受试者可得到及时的诊治和相应的经济补偿,对严重不良事件除及时救治受试者外,尚应积极跟踪随访、记录和向相关部门报告。
10.1.4 保证受试者的依从性和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
研究者耐心向受试者做好知情同意说明,使其对试验研究过程和在其过程中须配合的义务,从而积极地配合试验研究工作,如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和填写受试者用药记录卡;对剩余药品及时归还;按时就诊等。
采用记数法监控受试者依从性,要求其公式为:受试者用药依从性=(实际用药量/ 应该用药量)×100%;实际用量=发药量-(剩余归还量+丢失量);应该服药量=试验疗程(天)×每天服用量。
除监控受试者试验用药的依从性外,还应对受试者合并用药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同时对合并用药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做出评估,以便对Ⅲ、Ⅳ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提出建议。
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是指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严格遵从试验方案及相关法规开展临床试验工作,其依从性主要体现在合格受试者的选择、施加因素的控制和效应指标的测量和评价三个主要环节。主要包括:①严格遵守试验方案和法规,无重大违反试验方案事件;②选择了合格的受试者参加试验研究,并签定知情同意书;③接受了合理的治疗,其施加因素(含试验用药,合并用药)以及其它措施(运动、理疗、饮食、康复疗法)等所产生的一切效应均可测量、评估和判断,且标准客观、可信、科学和可行;④严格依随机化顺序入组合格的受试者进行试验观察和记录;⑤不良事件尤其是严重不良事件均给予及时地处理、记录和报告;⑥试验研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SOP);⑦试验研究设计遵照随机化和盲法原则设计减少试验研究的偏倚和I、Ⅱ类错误的出现机会;⑧数据管理和统计处理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⑨试验研究(含数据管理和统计处理)过程中,随机化和盲法的执行情况。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10.1.5 不良事件的跟踪、随访、记录与报告
受试者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应及时通知研究者或到研究中心医院诊治,研究者应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给予跟踪处理、随访和记录,并对产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和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进行评估分析,对于严重不良事件除做好上述工作外,尚应将不良事件于24小时内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申办者和各研究中心。
10.2 质量保证
10.2.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赫尔辛基宣言》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赫尔辛基宣言》是保障临床试验科学和道德原则的法律支持,也是临床试验法律和法规指南,参与临床试验的任何人员(尤其是申办者或申办者派出的监查、稽查人员)发现的任何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赫尔辛基宣言》相违背的行为和临床处理都有权指正,尤其是当受试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和保护时,有权中止试验研究。
10.2.2 临床试验方案
是临床试验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参与临床试验所有研究者如何启动和实施临床试验的研究计划书,也是试验结束后进行资料收集、记录、报告和进行临床试验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临床申报新药的正式文件之一,科学、周密的试验方案又是保障临床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文件。
10.2.3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计划书
临床试验统计分析计划书是在合格的受试者的选择、施加因素的控制和效应指标的观察和评定三个主要环节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数据保障。
10.2.4 知情同意与知情同意书
是保证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保障和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权益和健康的试验文件之一,即任何临床试验工作均是建立在不损害受试者的健康和权益为前提。
10.2.5 伦理委员会与临床试验文件的审核
它与知情同意书是保护受试者权益两个重要保障,伦理委员会不仅对临床试验文件进行审核,而且也对临床试验过程中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受试者权益的保护和保障措施,尤其是在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后对受试者及时处理、跟踪、随访进行稽查,以确保试验研究在科学和道德原则指导下进行。
10.2.6 建立多中心试验研究协调委员会
由各中心临床专家组成多中心试验研究协调委员会,负责多中心试验研究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建立组织、定期沟通、协调关系、发现问题、协商一致、组织实施、记录报告。并加强与监查员的沟通,协调与申办者的关系。
10.2.7 监查员监查试验研究工作
监查员监查工作是多中心试验研究的重要保障之一,监查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试验研究的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研究者方案依从性和受试者用药依从性,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权益和健康;而且加强研究者和申办者的沟通和交流。保障整个研究流程的信息畅通无阻,使整个试验研究确保在不同地点执行同一方案、同一标准操作规程在同一时间开展试验研究工作。
10.2.8 建立健全各种试验机构和试验研究管理制度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建立机构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对基地科室人员加强GCP法规和相关药政政策的培训,以保障药品试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0.2.9 建立临床试验过程中相应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
建立各种试验研究机构和试验研究过程每一研究程序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是申办者和CRO组织的一项不可推脱的职责,并在实际试验研究工作中实施和完善,使整个试验研究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和格式化。
11.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11.1 定义 11.1.1 不良事件 11.1.2 严重不良事件 11.1.3 不良反应
11.2 预期和非预期不良反应的范围 11.3 不良事件与相应药物的因果关系判断
以上内容详见“不良事件记录、报告标准操作规程(SOPs)”项 11.4 不良事件的处理
11.4.1 不良事件受试者的妥善处理
观察、记录与报告: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要求受试者如实反映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医生避免诱导性提问,在观察疗效的同时,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和非预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对试验研究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应将其症状、体征、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治疗反应等详尽记录于格式病案(研究病例),评价其与试验药品的因果关系,签名并注明日期。
试验期间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应在24小时内或不迟于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例)中详述理由、日期并签字,为了揭盲程序的公正、客观、公开,揭盲时最好研究中心负责人和/或临床药理基地负责人在场,并严格遵守《设盲试验的揭盲操作程序(SOP)》。
受试者的处理:发现不良事件,观察医师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中止观察,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承担临床研究的单位须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所有不良事件都应当追踪随访,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及结果,直到得到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若理化检查异常者应追踪随访至正常,追踪随访的方式可以根据不良事件的轻重选择住院、门诊、家访、电话、通信等多种形式。
11.4.3 不良事件的跟踪、随访、记录和报告
所有不良事件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记录于格式病案(研究病例),并根据病情的轻重、受试者与家庭远近和该研究中心的医疗专长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跟踪随访方式,直至病情缓解或结果正常。对于严重不良事件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继续跟踪随访尚未缓解的不良事件的受试者。
12.伦理原则与伦理委员会
12.1 临床试验开始前制定试验方案及其它相关文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12.2 临床试验开始前受试者经知情同意过程获得知情同意书 12.3 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均可得到有效的处理和随访 12.4 保障受试者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是危重受试者 12.5 随访未缓解的不良事件 13.数据管理
13.1 研究者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
全部病例均按本方案规定,认真填写,受试者就诊时由主研医生及时书写格式病案(研究病例),所有项目均需填写,不得空项和漏项(无记录的空格划斜线),住院病人病案号如实填写。
格式病案(研究病例)作为原始记录,做任何记录更正时只能划线,旁注后改正的数据,说明理由,并由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不得擦涂,覆盖原始记录。
依布药(随访)时间窗进行各项检查、采集、录入和报告受试者信息和数据,且原始实验文件应齐全,及时将检查结论录入格式病案(研究病例),并将理化检查单粘贴在格式病案(研究病例)上。
对化验结果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而不能以病情恶化解释的检验项目数据,须加以核实、复检,复检后仍不正常的项目,填写不良事件表,并随访至正常。
13.2 监查员对数据记录的监查 13.3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录入 13.3.1 建立数据库
13.3.2 格式病案(研究病例)进一步核查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13.3.3 数据录入
对数据录人员培训后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份录入法,由两人独立完成。13.3.4 数据的比较与检查
对两人独立完成的数据库数据采用SAS核查功能进行每一项目的核对,报告不一致的数值和信息,然后逐项核对原始调查表,予以更正,再随机抽出10份病案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人工比较,以确保为数据库中的数据与试验研究结果相一致。
13.4 数据的锁定
统计分析前的盲态审核(Blind Review),除进行上述的数据审核外,还要由主要研究者、生物统计学家、数据管理员和申办者共同进一步讨论和确认试验方案中的主要内容和统计分析计划书,盲态审核经确认后进行锁定数据(Data Locked),统计分析计划书同时锁定。
13.5 总结与小结
组长单位完成临床试验的资料统计工作,组长单位将各参研单位的资料统计结果和小结格式文本交由各参研单位确认并作为撰写“临床试验小结”的依据,完成后的小结报告盖章后交组长单位1份和申办单位若干份,组长单位负责完成“临床试验总结”,盖章后交申办单位若干份。
13.6 数据资料的存档规定
组长单位在总结结束后负责将原始门诊病历(住院病例观察表)返还各参研医院。“电子病例报告表”由组长单位负责归档,原始门诊病例(含住院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服药记录卡、临床试验用药使用记录表由各参研医院负责归档,各参研医院基地办公室确认上述资料已经归档后,在“电子病例报告表”封面上盖章,并将封面页交还组长单位。
14.统计分析 14.1 统计计划书
组长单位统计室承担统计分析任务,并参与从试验设计、实施至分析总结的全过程,试验方案完成经IEC批准后由组长单位负责协调建立数据库和制定统计分析计划书,并与中期会议提交主要研究者、生物统计学家、数据管理员和申办者讨论通过,以确定如下内容:分析数据集的选择,资料统计方法等。
14.2 开盲方法与人员
开盲程序分为两级,统计分析前即锁定数据(Data Locked)后进行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凡是随机化后至少服用过一次试验药物的且至少有一次安全性评价的受试者,均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14.3.2 符合方案数据集的分析
采用PP分析即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对能够按照方案完成规定所有要求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即符合试验方案(用药依从性在80~120%之间),试验期间未服用过禁用药物,数据完整的受试者,该分析方法对违反试验方案的病例,如依从性差、失访或使用了禁用药品的病例,则不予列入,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时应包括在内。
14.3.2 意向性分析
主要疗效指标的最终评价同时进行ITT分析即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对经随机入组的全部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未能完成全部临床试验观察的病例资料,将最后一次观察结果结转(Last-observation-Carry-Forward)到试验最终,各组在终点时评价疗效的受试者数与试验开始时保持一致。
14.4 数据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时先检查各个中心完成的例数、病例脱落情况;然后进行两组病例入选时人口统计学及基线各有关特征的分析,考察组间的可比性;疗效评价包括疗效指标的确定,以及组间疗效的比较;安全性评价包括实验室指标和临床不良反应的统计。
统计剔除病例标准:不符合入选病例标准;一次药品投放后未能随访到数据和信息者;随机化后信息和数据缺失严重者;病人符合退出标准,但没有退出;病人接受已剔除的同步治疗;病人接受错误的治疗和不正确的剂量。
临床试验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的变量以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或百分数、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对变量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前后变化值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若考虑协变量的影响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必要时采用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两组分类指标的比较用四表格X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级指标自身前后的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s Signed rank Test),两组间等级指标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s rank Sum Test)):
多组等级指标的比较用Kruskall-Wallis秩和检验;两分类指标及等级指标的比较若考虑到中心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则采用CMHX2检验(Cochran-Mantel-haenszel Statistics)。
所有统计计算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检验用双侧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时直接计算出P值,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15.期中分析研究
由于期中分析是药品申办企业对试验研究监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加之期中分析需要在揭盲状态下进行,因对在进行的试验会产生Ⅰ类错误,因而对于需要期中分析的临床试验,应
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在临床试验方案中对期中分析的目的、分析涉及的受试者的样本的大小、分析方法、统计学要求、分析参加人员、盲态的控制和减小Ⅰ类误差的措施等都做出详尽说明。期中分析应是一个完全可信的过程,所有参与试验研究的人员都应对这种分析的结果保持盲态,因此在试验方案中制定一个包含期中分析目的、步骤、程序、方法和结论评估的统计分析计划是完全必要的。必要时成立独立数据监视委员会(Independent Data Momitoring Committee,IDMC)来独立完成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16.各方承担职责与论文发表的规定
申办者、研究者、研究负责单位、参加研究单位均须切实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及本方案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职责。
论文发表规定:试验结束后,组长单位有权以论文形式发表本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各研究单位的研究者享有论文署名权。
17.临床试验任务的分配,预期进度
17.1 任务的分配
根据统计学计算出试验研究所需的样本量,根据样本量的大小和研究中心的数量分配试验研究任务,并随机分配其中心随机号码和试验任务随机号码。
17.2 试验预期进度
根据试验研究任务量的大小、试验研究中心的数目、本研究涉及病种的发病率和季节性分布和试验研究疗程的长短等,初步确定试验研究进度。并对试验研究的准备工作、试验研究的启动、试验研究的过程管理和中期协调会(药品Ⅱ期临床试验方案体例格式、结构与内容
三、附录:
1.研究者、申办者和监查员对本试验声明与签字 2.试验用药品的说明书样稿 3.试验研究标准操作规程(SOP)4.研究者手册 5.知情同意书 6.CRF表
第二篇:国产(化学)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国产)化学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2006年02月20日 发布
一、项目名称: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二、许可内容:
(国产)化学药品临床试验批准,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注册分类中的内容,即:
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注册分类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注册分类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注册分类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注册分类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三、设定和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四、收费:
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分类、收费对比表(化学药品)药品注册分类、收费对比表(化学药品)
注:
1、药品审批收费按一个原料药品或一个制剂为一个品种计收;如再增加一种规格,则按相应类别增收20%审批费。
2、《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包括了原《新药审批办法》化药第二类1“已在国外获准生产上市,但未载入药典,我国也未进口的药品”和第四类“国外药典收载的原料药及制剂”。其临床研究、人体观察审批费确定为(省局)初审2000元,(国家局)复审不收费。
五、数量限制: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药品注册申请表》
(一)综述资料
资料编号
1、药品名称。
资料编号
2、证明性文件。
资料编号
3、立题目的与依据。
资料编号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资料编号
5、药品说明书、起草说明及相关参考文献。
(二)药学研究资料
资料编号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资料编号
8、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资料编号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1、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并提供标准品或者对照品。
资料编号
12、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资料编号
13、原料药、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
资料编号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资料编号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资料编号
17、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8、一般药理学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9、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20、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2、复方制剂中多种成份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3、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4、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5、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6、依赖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7、非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试验资料
资料编号
28、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资料编号
29、临床试验计划及研究方案。
资料编号30、临床研究者手册。
以上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详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
七、对申请资料的要求:
(一)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申报资料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7号)附件二规定的资料顺序编号,按编号分别装订,申报资料首页为申报资料目录。
2、申报资料应使用A4纸打印,内容完整、清楚,不得涂改。
3、资料封面应包含以下信息: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请机构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试验资料完成机构名称、主要完成人、参加人、电话、原始资料保存地点。并须加盖各机构公章。
4、资料按套装入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注明:申请分类、注册分类、药品名称、本袋所属第X套第X袋每套共X袋、原件/复印件、申请机构、联系人、电话。
5、注册申请报送2套完整申请资料(其中至少1套为原件)和1套综述资料(可为复印件),各袋均应包含1份申请表。
6、《药品注册申请表》: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按要求填写后打印并保存,用于提交的申请表电子文件与书面申请表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一并提交。
(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1.《药品注册申请表》
该表是申请人提出药品注册申请的基本文件,同时也是药监部门对该申请进行审批的依据,其填写必须准确、规范,并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1)注册分类 ①新药注册分类详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附件二。
②新药改剂型的注册申请,同品种已有受理的,按照《办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该申请应与已受理的同品种首家的注册分类一致。
③使用进口化学原料药生产的制剂获得新药保护期或者过渡期后,若该原料药尚无境内企业获准生产,同品种其他申请人申请在境内生产该化学原料药及其获保护制剂的,该制剂应当按照该制剂原新药类别和要求提出申请,省局和我局按照《办法》的程序受理和审批。
(2)申报阶段
除按照相关规定直接申报生产的情形外(如大小针互换),其他申请(包括自行要求免临床试验的),仍应选择 “临床试验”阶段。
(3)附加申请
①同时申请非处方药注册的,应当符合《办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二)和
(三)的规定,即:
a)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改变剂型。
b)使用国家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活性成份组成新的复方制剂。
② 申请减免临床试验:在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附加申请事项中选择减或者免临床试验,并在临床试验资料综述中阐明依据。
(4)药品名称
① 化学药品的命名应当符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或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其它方式确定的药品通用名称,新命名的复方制剂,应认真查询数据库,避免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的出现。
②提出新药注册申请的化学药品,可以在《药品注册申请表》填写拟申请使用的商品名称。
③品种的申报资格:必须根据规范的药品名称仔细查询有关数据库,全面了解有无申报限制,如新药临床公告、同品种已有生产或进口、药品专利等。对于药品行政保护品种或申请人认为对已有专利权不构成侵权的品种也应关注,并如实填报。(5)规格
申请注册的药品有多个规格的,应当根据提交资料是否独立成套确定规格项填写一个或多个规格:各规格独立成套的,一表一规格,各自发给受理号;各规格资料共用一套的,一表填入多个规格,只发给一个受理号。有多个包装规格的填写在一份申请表内。合剂、口服溶液、颗粒剂、软膏剂、滴眼剂、贴剂等非注射制剂,在制剂处方不改变时,其装量、尺寸等不同的,按照不同的包装规格管理,填写同一份申请表。
(6)申请人
按照《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合法登记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因此申请人机构名称均应填写经合法登记的机构名称。
① 申请新药注册的,除简单改剂型、增加新适应症的以外,必须填写申请人机构2(新药证书申请人不得空缺)。与机构1一致的,也应再次填写;未取得相应生产范围《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作为机构1填写。
②《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注册地址应与其机构登记证明性文件(如营业执照、事业法人登记证等)中的住所一致,《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生产地址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该剂型生产地址一致。
(7)申请机构签章
应当注明各申请机构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日期。需要由非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负责人签名,并提供委托签字授权书原件。申请机构加盖的公章须与其机构名称完全一致。
(8)其他
《药品注册申请表》各页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须与提交的电子申请表一致,加盖申请人骑缝章。
2.证明性文件
(1)申请人资格证明文件
① 药品生产企业:有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其变更记录页、《药品GMP认证证书》,均为复印件。注意核对名称、地址、效期、生产范围。对新开办企业或新车间,应取得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申报生产,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机构1,否则只能申请新药证书。
② 新药证书申请人:有效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其变更记录页等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出具的登记证明,可为复印件。
申报特殊品种(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化学合成激素类、抗肿瘤类等)制剂生产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应有相应的剂型范围,并注明与申报品种一致的药品类别,《药品GMP证书》的剂型生产范围应与生产许可证一致;新开办企业、新建车间或新增剂型的,在取得载明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申报生产。
(2)专利及其权属状态
申请人必须提供有关该药品的专利查询情况,以证明该申请不涉及侵犯他人已有的专利权。对查到他人在中国有专利的,应详细说明有关情况,解释不侵权的理由。不论是否自身有中国专利,都应当提供相关查询情况,并保证不侵犯他人专利权,承诺对可能的侵权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3)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
需提供由国家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发给的立项批件的复印件。
(4)药包材注册证明文件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或《进口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该药包材尚未批准注册的,应提供注册受理通知单。应注意不得使用天然胶塞,不得使用安瓿装粉针剂。
(5)委托试验
应提供申请人与被委托机构的合同书,并附该机构合法登记证明、必要的资质证明。
(6)商标查询单或商标注册证
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不能作为申请商品名的依据。
(7)证明性文件变更
提供的证明性文件发生变更的,应提供批准变更的证明。
(8)原料药的合法来源 ①直接向原料药生产企业购买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原料药的,需提供下列文件:
a)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合法登记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营业执照。
b)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文件:如《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注册证》、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文件等。
c)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及原料药出厂检验报告(检验标准应与提供的标准一致)。
d)购货发票:原料药如属赠送的,应提供原料药生产企业出具的相关证明。
e)购销合同或供货协议复印件。
②申请人向原料药经销单位购买原料药的,除需提供上述文件以外,还需提供经销商与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供货协议复印件,并应注意有无对销售对象的特别限制。
③使用进口原料药的,应提供以下文件:
a)进口原料药供货商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b)《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
c)口岸药检所的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应注意检验报告书中的注册证号与《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一致。
d)购货发票复印件:发票日期和购买数量与现场核查报告的日期和试制量不能出现矛盾。
e)购销合同或供货协议复印件。
f)报验单位与进口原料药供货商不一致的,还需提供进口报验单位与进口原料药供货商之间的供货协议复印件。
注: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药的制剂注册申请人,除应提供上述文件b)、c)外,应提供申请原料药进口注册的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八、申办流程示意图:
注1:特殊药品检验样品、复核标准90日完成。
注2:技术审评中的120日/100日,120日是指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100日是指实行快速审批品种药品时限。
九、许可程序:
(一)受理:
申请人向省局受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须知》第六条所列目录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二)省局审查及申请资料移送: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申请受理之日起5日内组织对药物研制情况及条件进行现场核查;抽取1至3个生产批号的检验用样品,并向药品检验所发出注册检验通知;并在30日内完成现场核查、抽取样品、通知药品检验所进行注册检验、将审查意见和核查报告连同申请人的申报资料一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工作,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
(三)药品注册检验:
药品注册检验与技术审评并列进行。
药品检验所在接到注册检验通知和样品后,应当在60日内完成对抽取样品的检验以及对申报药品标准的复核,出具药品注册检验报告和复核意见,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通知其检验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申请人。特殊药品和疫苗类制品的注册检验可以在90日内完成。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必须在指定的药品检验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用样品检验,按照前两款时限的要求执行。
(四)技术审评:
注册分类1-5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按照有关的技术审评原则,在12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快速审批药品在10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对于不符合技术审评要求的,发给补充资料通知,申请人在4个月内补充资料;药品审评中心收到补充资料后,在40日(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快速审批药品在25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内完成补充资料的审查。未能在规定的时限补充资料的,对该申请予以退审。
(五)行政许可决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时限延长超过10日的,须报国务院批准。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发给《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六)送达:
自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S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决定送达申请人。
(七)复审:
申请人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前,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填写《药品补充申请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复审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原申报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当在5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
复审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
十、承诺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药品注册(按新药申请的)17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实行快速审批的药品,15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
以上时限不包括申请人补充资料及补充资料审评所需的时间。
十一、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受理地点: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二、许可证件有效期与延续:
药物临床试验被批准后应当在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证明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十三、许可年审或年检:无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
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投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监察局、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
注:本须知工作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三篇:(国产)中药、天然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国产)中药、天然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一、项目名称:药品临床试验批准
二、许可内容:
(国产)中药、天然药品临床试验批准,包括《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注册分类中的内容,即:
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注册分类
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注册分类
3、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注册分类
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注册分类
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注册分类
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注册分类
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注册分类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三、设定和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四、收费:
1999年《新药审批办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药品注册分类、收费对比表(中药)
注:药品审批收费按一个原料药品或一个制剂为一个品种计收;如再增加一种规格,则按相应类别增收20%审批费。
五、数量限制: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人提交材料目录: 《药品注册申请表》
(一)综述资料
资料编号
1、药品名称。
资料编号
2、证明性文件。
资料编号
3、立题目的与依据。
资料编号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二)药学研究资料
资料编号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资料编号
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资料编号
9、药材生态环境、生长特征、形态描述、栽培或培植(培育)技术、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等。
资料编号
10、药材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药品标准物质及有关资料。
资料编号
11、提供植、矿物标本,植物标本应当包括花、果实、种子等。
资料编号
1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资料编号
13、确证化学结构或组分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4、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药品标准物质及有关资料。
资料编号
16、样品检验报告书。
资料编号
17、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资料编号
19、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资料编号20、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1、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2、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3、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5、致突变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6、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7、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资料编号
28、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四)临床试验资料
资料编号
29、临床试验资料综述。
资料编号30、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
资料编号
31、临床研究者手册。
以上申报材料具体要求详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
七、对申请资料的要求:
(一)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申报资料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7号)附件一规定的资料顺序编号,按编号分别装订,申报资料首页为申报资料目录。
2、申报资料应使用A4纸打印,内容完整、清楚,不得涂改。
3、资料封面应包含以下信息: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请机构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试验资料完成机构名称、主要完成人、参加人、电话、原始资料保存地点。并须加盖各机构公章。
4、资料按套装入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注明:申请分类、注册分类、药品名称、本袋所属第X套第X袋每套共X袋、原件/复印件、申请机构、联系人、电话。
5、注册申请报送2套完整申请资料(其中至少1套为原件)和1套综述资料(可为复印件),各袋均应包含1份申请表。
6、《药品注册申请表》: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下载,按要求填写后打印并保存,用于提交的申请表电子文件与书面申请表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一并提交。
(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1.《药品注册申请表》
该表是申请人提出药品注册申请的基本文件,同时也是药监部门对该申请进行审批的依据,其填写必须准确、规范,并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1)注册分类
①新药注册分类详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附件一。
②新药改剂型的注册申请,同品种已有受理的,按照《办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该申请应与已受理的同品种首家的注册分类一致。
(2)申报阶段
除按照相关规定直接申报生产的情形外(中药改剂型无质的变化),其他申请(包括自行要求免临床试验的),仍应选择 “临床试验”阶段。
(3)附加申请
① 同时申请非处方药注册的,应当符合《办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二)和
(三)的规定,即:
a)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改变剂型。
b)使用国家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活性成份组成新的复方制剂。
② 申请减免临床试验:在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附加申请事项中选择减或者免临床试验,并在临床试验资料综述中阐明依据。
(4)药品名称
①中药的命名应认真查询数据库,避免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的出现;
②品种的申报资格:必须根据规范的药品名称仔细查询有关数据库,全面了解有无申报限制,如新药临床公告、同品种已有生产或进口、药品专利等。对于药品行政保护品种或申请人认为对已有专利权不构成侵权的品种也应关注,并如实填报。
(5)规格
申请注册的药品有多个规格的,应当根据提交资料是否独立成套确定规格项填写一个或多个规格:各规格独立成套的,一表一规格,各自发给受理号;各规格资料共用一套的,一表填入多个规格,只发给一个受理号。有多个包装规格的填写在一份申请表内。合剂、口服溶液、颗粒剂、软膏剂、滴眼剂、贴剂等非注射制剂,在制剂处方不改变时,其装量、尺寸等不同的,按照不同的包装规格管理,填写同一份申请表。
(6)申请人
按照《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合法登记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因此申请人机构名称均应填写经合法登记的机构名称。
① 申请新药注册的,除简单改剂型、增加新适应症的以外,必须填写申请人机构2(新药证书申请人不得空缺)。与机构1一致的,也应再次填写;未取得相应生产范围《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作为机构1填写。
②《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注册地址应与其机构登记证明性文件(如营业执照、事业法人登记证等)中的住所一致,《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生产地址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该剂型生产地址一致。
(7)申请机构签章
应当注明各申请机构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日期。需要由非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负责人签名,并提供委托签字授权书原件。申请机构加盖的公章须与其机构名称完全一致。
(8)其他
《药品注册申请表》各页的数据核对码必须一致,并须与提交的电子申请表一致,加盖申请人骑缝章。
2.证明性文件
(1)申请人资格证明文件
① 药品生产企业:有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其变更记录页、《药品GMP认证证书》,均为复印件。注意核对名称、地址、效期、生产范围。对新开办企业或新车间,应取得相应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申报生产,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的机构1,否则只能申请新药证书。
② 新药证书申请人:有效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其变更记录页等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出具的登记证明,可为复印件。
(2)专利及其权属状态
申请人必须提供有关该药品的专利查询情况,以证明该申请不涉及侵犯他人已有的专利权。对查到他人在中国有专利的,应详细说明有关情况,解释不侵权的理由。不论是否自身有中国专利,都应当提供相关查询情况,并保证不侵犯他人专利权,承诺对可能的侵权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3)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
需提供由国家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发给的立项批件的复印件。
(4)药包材注册证明文件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或《进口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该药包材尚未批准注册的,应提供注册受理通知单。应注意不得使用天然胶塞,不得使用安瓿装粉针剂。
(5)委托试验
应提供申请人与被委托机构的合同书,并附该机构合法登记证明、必要的资质证明。
(6)证明性文件变更
提供的证明性文件发生变更的,应提供批准变更的证明。
(7)原料药的合法来源
①直接向原料药生产企业购买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原料药的,需提供下列文件:
a)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合法登记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营业执照。
b)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文件:如《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注册证》、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文件等。
c)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及原料药出厂检验报告(检验标准应与提供的标准一致)。
d)购货发票:原料药如属赠送的,应提供原料药生产企业出具的相关证明;
e)购销合同或供货协议复印件。
②申请人向原料药经销单位购买原料药的,除需提供上述文件以外,还需提供经销商与原料药生产企业的供货协议复印件,并应注意有无对销售对象的特别限制。
③使用进口原料药的,应提供以下文件:
a)进口原料药供货商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b)《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复印件。
c)口岸药检所的进口检验报告书复印件。应注意检验报告书中的注册证号与《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一致。
d)购货发票复印件:发票日期和购买数量与现场核查报告的日期和试制量不能出现矛盾。
e)购销合同或供货协议复印件。
f)报验单位与进口原料药供货商不一致的,还需提供进口报验单位与进口原料药供货商之间的供货协议复印件。
注: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料药的制剂注册申请人,除应提供上述文件b)、c)外,应注意:
应提供申请原料药进口注册的受理通知书作为原料药的来源。
(8)中药未公开处方的合法来源
对未公开处方的中药改剂型的,申请人应注明其完整处方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
八、申办流程示意图:
注1:特殊药品检验样品、复核标准90日完成。
注2:技术审评中的120日/100日,120日是指新药临床试验审评时限,100日是指实行快速审批品种药品时限。
九、许可程序:
(一)受理:
申请人向省局受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须知》第六条所列目录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二)省局审查及申请资料移送: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申请受理之日起5日内组织对药物研制情况及条件进行现场核查;抽取1至3个生产批号的检验用样品,并向药品检验所发出注册检验通知;并在30日内完成现场核查、抽取样品、通知药品检验所进行注册检验、将审查意见和核查报告连同申请人的申报资料一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工作,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
(三)药品注册检验:
药品注册检验与技术审评并列进行。
药品检验所在接到注册检验通知和样品后,应当在60日内完成对抽取样品的检验以及对申报药品标准的复核,出具药品注册检验报告和复核意见,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抄送通知其检验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申请人。特殊药品和疫苗类制品的注册检验可以在90日内完成。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必须在指定的药品检验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用样品检验,按照前两款时限的要求执行。
(四)技术审评:
注册分类1-8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按照有关的技术审评原则,在12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快速审批药品在10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对于不符合技术审评要求的,发给补充资料通知,申请人在4个月内补充资料;药品审评中心收到补充资料后,在40日(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快速审批药品在25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内完成补充资料的审查。未能在规定的时限补充资料的,对该申请予以退审。
(五)行政许可决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时限延长超过10日的,须报国务院批准。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发给《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六)送达:
自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S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决定送达申请人。
(七)复审:
申请人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前,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填写《药品补充申请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复审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原申报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当在5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
复审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
十、承诺时限:
自受理之日起,药品注册(按新药申请的)17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实行快速审批的药品,15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
以上时限不包括申请人补充资料及补充资料审评所需的时间。
十一、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受理地点: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十二、许可证件有效期与延续:
药物临床试验被批准后应当在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证明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十三、许可年审或年检:无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
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投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监察局、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
注:本须知工作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篇: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申请所需资料
一、项目名称: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
二、许可内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军队所属医疗机构资格认定)
三、设定的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药品管理法》
四、收费:不收费
五、许可数量:本许可事项无数量限制
六、申请人提交资料目录:
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3、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5、医疗机构概况;
6、防范和处理医疗中受试者损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案;
7、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组织管理机构与负责人情况;
8、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情况;
9、申请资格认定的专业科室及人员情况;
10、申请资格认定的专业科室年均门诊诊疗及入出院人次;
11、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的培训情况;
12、机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
13、实施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情况(近3年完成药物临床试验情况);
14、其他有关资料。
七、对申报资料的要求:
(一)对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申报资料应使用A4规格纸打印或复印,内容完整、规范、清楚,不得涂改;
2、资料份数:书面资料和电子软盘各两份。
(二)对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1、《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申请表》的封面应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在有效期内;
3、相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签署意见和加盖公章;
4、若申请单位为原国家临床试验基地,申报资料中应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其老专业进行复核检查的书面报告;
5、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按照新专业受理;
6、申请的专业名称应根据卫生部治疗目录要求相对规范
(1)中医、儿科专业应进一步细分,如(中医呼吸、小儿呼吸等)。
(2)急诊、老年病等专业较特殊,应具体限定到具体研究方向,如急诊中毒专业,老年性痴呆专业等)。
(3)医学影像专业分为诊断、治疗、核医学三个方向,受理时应明确。
(4)普通外科专业中包含的胃肠外营养、甲状腺、乳腺、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等专业不再细分,统一受理为普通外科专业。
八、申办流程示意图:
九、许可程序:
(一)受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受理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
申请机构及其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厅(局)。
(二)现场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资料受理审查符合要求的,会同卫生部组成检查组实施现场检查。现场检查结束时,检查组将检查结果录入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数据库,对现场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定,提出资格认定的检查意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审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对资格认定的检查意见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被检查机构及其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厅(局)。
(四)送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通过资格认定的医疗机构,予以公告并颁发证书。
十、承诺时限:
(一)受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资料进行受理审查的工作时限为5个工作日。
(二)现场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组成检查组现场检查的工作时限为30个工作日,检查组提出检察意见的工作时限为20日。
(三)审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对资格认定的检查意见进行审核并给出书面通知的工作时限为25个工作日。
(四)送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通过资格认定的医疗机构,予以公告并颁发证书的工作时限为10个工作日。
十一、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受理地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
十二、许可证件有效期限:3年。
十三、许可年审或年检:无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
咨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投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监察局、政策法规司执法监督处。
注:本须知工作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篇:注释格式、体例
注释体例
(一)中文注释
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作(编)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引用同一中文文献时,则仅标注作(编)者、文献名、页码即可。互联网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献名、首次发表时间,提供的网址应完整,如果属于动态链接,则注明网站名称即可。 1.专著
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张字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2.编著
张蕴岭、周小兵主编:《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7页。
[美国]威廉·沃尔福思:《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载[美国]约翰·伊肯伯尔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17页。 3.期刊杂志
张蕴岭:《推动构建和谐亚太地区的意义》,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期,第3页。
吴承明:《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载台湾《传记文学》1976年第28卷第1期,第50~78页。 4.报纸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载《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
王如君:《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载《人民日报》2008年1月18日。 5.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华盛顿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 6.会议论文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0年6月5日~16日,第2页。 7.学位论文
孙学峰:《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1月,第39页。 8.互联网文献
《泰国选委会公布大选计票结果》,新华网,2007年12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 9.转引文献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二)英文注释
基本规范同于中文注释。此外,作(编)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作者为两人,之间用and 连接,两人以上的注明第一作者,其后用斜体标注et al.;编者后加ed.,两人以上的加eds.;论文和文章用引号标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期刊名称和书名使用斜体标注;页码的单页标注p.,多页标注pp.。 1.专著 Kenneth N.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p.81.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A.Knopf Inc., 1985, pp.389-392. 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77, pp.45-46.
Ole R.Holsti, “The ‘Operational Code’ as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belief systems”,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77, grant No.SCO 7514368. 2.编著 David Baldwin, e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06.
Klause Knorr and James N.Rosenau, eds.,Contending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p.225-227. 3.译著
Homer, The Odyssey, trans.Robert Fagles, Viking, 1996, p.22.
4.论文
Robert Leva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Breslauer and Philip E.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 Westview Press, 1991, p.27.
Stephen Van Evera, “Primed for Peace: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5, No.3, 1990/1991, p.23.
Nayan Chanda, “Fear of Dragon”, Far Eastern Economics Review, April 13, 1995, pp.24-28.
5.报纸
Rick Atkinson and Gary Lee, “Soviet Army Coming apart at the Seam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8, 1990.
6.政府出版物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Handbook of Economic Statistic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8, p.74.
“Memorandum from the President’s Special Assistant(Rostow)to President Johnson”, November 30, 1966, FRUS, 1964-68, Vol.II, Vietnam 1966, document No.319.7.会议论文
Albina Tretyakava, “Fuel and Energy in the CIS”, paper delivered to Ecology ’90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America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Airlie House, Virginia, April 19-22, 1990.
8.学位论文
Steven Flank, Reconstructing Rockets: The Politics of Developing Military Technologies in Brazil, Indian and Israel, Ph.D.dissertation, MIT, 1993.
9.互联网文献 Astrid Forland, “Norway's Nuclear Odyssey”,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4, Winter 1997.http://cns.miis.edu/npr/forland.htm
10.转引文献
F.G.Bailey, ed., Gifts and Poisons: The Politics of Reputation, Basil Blackwell, 1971, p.4, quote from Paul Ian Midford, Making the Best of a Bad Reputation: Japanese and Russian Grand Strategies in East Asia, Dissertation, UMI, No.9998195, 2001, p.14.(三)非英文的外文文献
凡此类文献,请翻译为中文,并参照中文文献注释规范注释,并请在作(编)者姓名前标注国籍,并在出版单位前标注所在国家。
[日本] 明智慧:《日本文化导论》,[日本] 文斐阁1998年版,第23页。
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启事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术规范的建立和学术评价的发展,本刊决定从2008年第1期开始,对来稿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本刊所试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含义是:对于绝大部分来稿,如果能够通过本刊编辑部的初审,将进一步交给本刊聘请的审稿人进行审读。本刊聘请的审稿人均为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学者。审稿人将不会被告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得到审稿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将有助于审稿人对论文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本刊所试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程序是:
(1)初审:当我们收到来稿之后,将在一个月之内的时间完成初审。如果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收到通知,作者就可以另投其他杂志。
(2)审稿人审读论文并填写审稿意见书:审稿意见书主要供编辑部参考,编辑部根据审稿人对论文的基本评价(基本可以采用、修改后可以采用和不宜采用三类)决定是否可以进入修改程序,对第二类稿件将向作者提供审稿人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
(3)作者修改论文:作者阅读审稿报告并参照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作者应在2个月之内完成论文的修改,之后,填写答辩书并和论文的改定稿一同寄回编辑部。如果没有按期交回论文的修改稿,将意味着自动放弃在我刊发表论文。
(4)编辑部对修改后的论文做出复审,决定是否采用。
在具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将给审稿人和作者分别寄上相关信件,其中会对如何审稿和如何修改论文做更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您希望进一步了解本刊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有关情况,请访问本刊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或将打印稿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当代亚太》编辑部收”,邮编100007。来稿请勿寄给个人。
6.未尽事宜,请登陆我们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