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2017年总结
教体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教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市“决胜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发展”大局为工作遵循,围绕承担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合力攻坚,全市教育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功创建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荣获河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授予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县(市)区,被三门峡教育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学管理优秀单位。
(一)经济目标进展顺利。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截止11月底已完成3.6亿元,预计全年完成3.72亿元,超过3.6亿元的年度目标任务;新增法人单位7个(义马锦宏物资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义马市建霞装卸服务有限公司、义马市晶澈水业供应处、义马市青青牧野有限责任公司、义马市锦腾物贸有限公司、三门峡仁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义马市水木丘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全年任务完成率达到100%;餐饮业完成全年增长26%的任务。
(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坚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集中抓好高中招备考,2017年全市参加高考580人,其中一本上线59人,较2016年增加33人,增长率高达127%;二本上线445人,其中普通类360人,上线率达76.7%;高中优秀运动员史梦瑶被清华大学录取,我市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大幅提升,受到了市政府通令嘉奖;市一中继2015年实验中学之后再次培养出三门峡市中招状元。坚持推行“优生涵养”工程,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全市中招前100名学生进入市高中就读人数63人(其中600分以上的3人),较2016年的38人增加25人,高中教育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高中教育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教育基础逐渐夯实。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和“十件实事”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公共运动场已建成,正等待验收;市五小、市外小改扩建项目,主体均已竣工,目前正进行后期装修安装阶段;体育馆项目已完成调整设计、规划。为2016年改薄项目市二中教学楼配置了“班班通”电子白板、视频监控、课桌凳等教学设施,目前已投入使用;同时还对实验中学、跃进小学、狂口学校、市五小4所学校的操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对实验小学、市三小、市四小、千秋小学、东区小学5所学校的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各学校也加大资金投入,其中实验小学、市直幼儿园投资分别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录播教室,市一中投资110万元建设了“七景三吧”,全市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启动了义马职业中专升格技师学院工作,配合做好学生招生工作;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对民办幼儿园实行等级管理,并发放奖补资金300余万元,为下一步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教育内涵日益丰富。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一校一品”,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市一中的“心生长”教育、市外小的校本课程、新区中心校的cctalk、五小的足球、东区小学的武术、实小的戏曲等等,特色教育品牌在三门峡教育系统和义马社会各界有了良好的反响,三门峡市第三届学校特色发展论坛暨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现场会和区域教育现代化促进均衡发展案例研讨会分别在市一中、千秋小学举行。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足球比赛、夏季篮球联赛,承办了“中原大舞台.武术展示(义马站)活动”,在省级以上武术赛事中夺得金牌45枚,在三门峡市八运会会上,获得团体一等奖2个,团体二等奖9个,团体三等奖5个;在全国武术之乡年审工作中,我们在全国100席的“武术之乡”中排名第八,为我市争得了荣誉。积极开展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并顺利通过评估组验收。
(五)教育形象明显改善。坚持开门办学,组织教育机关、各个学校全面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接受市人大、市政协检查监督,在2017年8月市人大对市政府教育工作评议中,满意率达到91.7%,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坚持合作办学,市高中、春天幼儿园等学校与外地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新区中心校利用CCtalk信息化的手段,组建义马市教育网络联盟,丰富课堂内容,拓宽教师视野,享受优质资源,工作卓有成效,为全市小规模学校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中国教师报》、《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以及搜狐、新浪、今日头条等众多的媒体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优生涵养的做法、“心生长”教育都进行了充分的报道,扩大了义马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我市教育形象。
(六)师资素质整体提升。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和师德师风整治,狠抓问题的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招录中小学教师15名,特岗教师30名,教师结构持续优化;加强师资培训,14人次校长、452人次骨干教师、98名新入职教师和433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168名教师获得三门峡市以上奖励。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开展6个学科的观课议课活动,参与研讨教师278人次。加强课题研究,省级立项4项,结项7项;三门峡市立项16项,结项17项;县级立项23项,结项13项,全市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七)党风政风有效推进。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多形式开展了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对系统18个党支部(总支)进行了换届,充实了支委;建立党员信息库,完成了系统494名党员信息录入。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承办了义马市庆祝建党96周年“红歌大家唱,颂歌献给党”合唱比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务校务公开工作的通知》、《教体系统基建工程和物品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深入开展“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讲忠诚、守纪律、树标杆”主题教育,组织系统党员干部观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3次警示教育活动,组织300余名教育系统的重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知识考试。扎实推进以案促改工作,共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142个,制定岗位防控措施53条,通过对岗位廉政风险点的审查梳理,共废止了7项制度,修订完善15项制度,新建8项制度。
(八)教育环境稳定有序。加大校园安全治理,建设了校园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了4次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联合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防范校园欺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行动,各学校投入8.8万元建设了微型消防站、投入9万余元在学校大门口设置防撞设施,进一步提升学校安全防卫能力;市外国语小学、市三小、市狂口学校成功通过三门峡市级平安校园初申。加大对系统不稳定因素的梳理、监控,全力做好原民办教师、三级(98、99、00级)中师毕业生、非法集资三个特殊利益群体的维控工作,确保了十九大期间教体系统稳定。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学生资助力度,为62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46.1万元;为470名贫困寄宿生发放“一补”资金26.2万元,对评选出的649名高中贫困生发放资助金64.9万元、843名贫困幼儿发放资助金22.61万元,并对建档立卡等各类各阶段贫困生按照政策给予各类资助近15万元,保证了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篇:局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人社分局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为做好人社部门的本职工作,切实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以来,我分局在区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分局以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回顾
(一)培训就业工作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任务数是2500人,完成2555人,完成率102%;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数是460人,完成537人,完成率11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数是330人,完成430人,完成率13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数任务数是30人,完成33人,完成率10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数为600人,完成1060人,完成率177%;大学生创业任务数3人,完成数3人,完成率100%。
2、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今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多场企业招聘会、社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省内外招聘会及南雄远程招聘工作,方便广大劳动者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为企业招工提供平台。经统计,春节后在城东汽车客运站、壹加壹商场和人群密集处设立20个以上的企业招聘服务点,派发“春风卡” 6000张,现场登记求职人数2482人,达成就业意向1360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 1
岗位38个;参加省内外招聘会8场;分别带领50家规模企业前往昆明市、贵州、陕西、肇庆广宁市、阳江市、茂名、罗定、韶关市等地开展招工活动,经统计,达成就业意向的有700多人。5月13日,南雄市远程招聘站点正式成立,站点设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前台,配备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操作系统及摄像设备,组织多家规模企业定期提供招聘信息工作。截止到10月底,共发布招聘信息65条,成功招聘385人。南雄远程招聘站点设立,方便有意来中山就业的广大南雄劳动者,也为中山企业节省招工成本。
3、推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活动,努力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整个援助月活动期间,全区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49户;发放政策宣传材料60份;确定援助对象2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9人;二是积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可享受我市相应的扶持政策,截至12月份,我区共有6家企业申请了吸纳高校毕业社保补贴,总金额18665元;申请灵活就业补贴5人,总金额5700.3元;
4、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为鼓励我区全民创业,创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区镇,促进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开展了多项帮扶创业服务及创业服务活动。9月份,****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创业意识讲座,邀请中国500强企业“非常小器”董事长梁伯强传授创业经验,吸引了1000名有创业意识的人员前来学习,学员一致反映讲座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截止10月份,我区4名高校毕业生申请创业扶持金,总金额1.2万元,有2家企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总金额13万元;有5家企业申请自主创业税收减免,申请创业意识培训补贴1000人,总金额8万元。1-10月份,新增企业数1305家,创业带动就业4941人。
5、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
我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汽配工业五大主题产业为主;为适应我区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把培训对象面向全区各大企业中,开拓了汽车维修、电工、焊工、电子装接、冲压工、注塑工、平面磨床工等培训工种,来适应当前用工企业发展需求。从5月份起,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把培训项目、培训条件发布给广大劳动者。确保符合条件的本省农村劳动者能尽快到我分局报名参加培训。到10月底,共培训学员1060人,组织技能鉴定40场,合格人数807人,合格率76%。超额完成市下达培训任务数。二是做好紧缺适用型职业技能岗位调查工作,为明年技术工人的职能培训打好基础,根据《关于印发中山****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开管办„2011‟63号)精神,全面掌握我区紧缺适用型职业技工需求情况,摸清全区职业技能岗位需求,制定《中山****区紧缺适用型职业技能岗位目录》,10月份,在全区开展紧缺适用型职业技能岗位状况和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经统计,收回了85家企业的调查问卷,据统计:招工较为困难的技工岗位106个;提升工人职业技能岗位78个;需培训职业技能人数1798人。
6、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促进****的就业工作。一是加强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联系,对全区人力资源市场进行联合检查,对证照不齐、非法经营、发布虚假信息、乱收费等行为进行全面整顿,努力净化****人力资源市场的用工环境。此外,我分局协同市局监察大队对辖区16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检查,依法打击职介机构的违法行为,及时为受害者追回损失。二是充分发挥我区二级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主动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利用大型显视屏,对外定期进行招工信息发布,免费推荐劳动者就业,着重解决本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截至10月底,委托招聘企业次数450 家,提供3619个岗位,求职登记人数639人,推荐就业人数599人,成功介绍人数426人,其中本区人数68人,市内人数58,外市人数300人。三是为确保广大求职者的合法权益,3 改善我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促进就业工作社会环境,我分局会同区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物价检查所、治安大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8次有针对性的打击非法中介集中检查行动,整顿了广拓、华峰、金桥、百度、蜀汉、港信职介等6家存在违法行为的中介,当场没收非法办公用品,取缔工邦、鸿翔非法中介2户。
7、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工作。根据全市统一部署,我们对失业登记人员及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录入我市就业管理系统。有利于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就业帮扶和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截至10月底,我分局已办理就业登记33002笔,终止15840笔,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904本。
(二)劳动关系工作
1、在信访工作上,截至11月4日,我区来访、来信、来电和投诉咨询等案件2118宗,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涉及劳动者3420人。其中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45宗,比去年同期下降11%,涉及人数381人,涉及金额150.94万元,调解结案241宗,涉及人数375人,涉及金额147.25万元,其中成功调解结案案件224宗,成功调解结案率达到91.43%。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1月4日信访联合张家边法庭共办理诉调对接司法确认案件49宗,涉及人数49人,涉及金额196.11万元。今年分局受理的信访案件总数占综治中心接访案件总数的80%以上,高效的化解了大量信访矛盾,为维护****的和谐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
2、在劳动仲裁方面,截至11月4日,全区劳动争议仲裁立案213宗,较去年同期立案数341宗相比下降166.4%,涉及劳动者936人,涉案标的21523.5万元。案件分类如下:劳动报酬案件60宗,占立案总数的28.17%;解除劳动合同案件64宗,占立案总数的30.05%;工伤待遇案件有42宗,占立案总数的19.72%;签订劳动合同案件35宗,占立案总数的16.43%;确认劳动关系案件5宗,占立案总数的2.35%;
其它案件7宗,占立案总数的3.29%。今年共结案199宗(包括上待结案件),由于案件数量大幅度下滑,所以当期开庭的案件基本上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案,此外,自2011年1月份起,案件开庭审理实现零排期。
3、在劳动监察方面,一是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案件。
截至10月底,我区劳动监察机构共转办12333投诉举报案件263宗,在规定期限内受理并回复群众举报260起,其中3起案件仍在跟进中,实现投诉案件100%在限期内处理并回复。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开展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监察活动,我分局劳动监察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执法活动,督促170家用人单位参保,为确保全市离退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努力遏制严重劳动违法行为。(1)2011年为使农民工拿到工资及时返乡,我们开展了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的专项监察工作,并实行了分局劳动保障监察24小时值班和各劳动保障站清理拖欠日报告制度。在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中,我区受理举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66件,涉及人数7414人,追回被拖欠的工资2850.09万元,包括新能源佳能工地、吴川建安建筑承建的金华花园项目建筑工地、河南城建建筑公司承建的大龙地产裕龙花园项目工地、长亿包装厂房工地、广珠城轨中山站工地等,其中河南城建建筑公司承建的大龙地产裕龙花园项目工地工人曾多次至我区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上访追讨工资,在我分局与公安部门的联合协调下,最后由广宇公司现行全额垫付360名工人工资共4437623元,另按50%的标准支付84名农民工工资502874元,我分局将继续跟进该案的后续处理情况。(2)通过加强企业用工监察力度,促使区内企业用工手续不断完善。截至10月底,我分局前台劳动关系办事窗口共计进行劳动合同鉴证628批次,鉴证人数达24002人;受理未成年工108批次,涉及人数2907人;办理 5
劳动年审1152家。四是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区出现中山华夏塑胶有限公司、中山华聚塑胶有限公司、中山市强光工业有限公司、中山****坚鼎电子厂等4家公司因订单不足、原材料上升等原因,无法继续经营运作,已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结业,另中山市松喜缝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喜)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从今年10月份起一直没有新订单,生产陷入停顿状态,并于今年10月17日向全体员工发出裁员通知,于同日向我分局递交了裁员报告方案计划裁员170名员工。
(三)社会保险工作
1、努力完成社保的主要任务。今年以来,我分局根据我市的政策,积极发动区内各经济联合社及城镇居民,开展各项社保参保工作。我区城乡居民参加农转城养老保险、基本医疗、门诊医疗保险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强与各经济联合社的沟通和政策宣传,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社保,方便各小区每月申报社保工作。上半年,完成了我区农转城清查扫尾工作,使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我区居民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区共有14007位居民以经济联合社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1-10月份新增农转城退休人员470人,农转城退休人员现有7503人,绝大部分人员每月享受745元的退休金,今年新增的退休老人享受600元保底的退休待遇。
2、协调做好前台各项社会保险业务。1-10月,办理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费883人,发放总金额111.13万元;办理非农业户籍人员申失业金332人,累计发放金额108.7万元。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588人,发放金额14.75万元;办理一次性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100人,缴费金额57.25万元;办理参保人资料修改业务2360份;为185家单位办理了变更医疗险种手续;办理负值单退费180笔;办理在职死亡及出境退保104人,退保金额69.33万元;退休老人抚恤金丧葬费173人;由于社保转移,开具参保缴费 6
凭证8060份;因积分入户、户口迁移等原因为参保人打印参保缴费明细清单5379份;办理了生育医疗费用报销1139人,发放金额337.3400万元;累计办理社会保障卡40965张(含重制卡3385张)。截至10月底,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18732人(其中城镇职工182954人,城乡居民3563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2596人;参加工伤保险182623人;参加失业保险182389人,参加补充医疗保险43713人;参加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2397人;参加基本门诊医疗保险59050人(其中企业职工11940人,城乡居民47110人);10月以来,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金额达71237万元。我区网上申报社保的企业数达3546家。面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和下放的新业务,我分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窗口业务随之进行相应调整,增强灵活性以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在档案管理方面,今年我分局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年初偶尔出现漏交、迟交、漏打码、有钉等现象,经过半年的整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已设臵专职档案管理员,强化档案室的管理,每周对各业务档案进行检查,职责明确。档案的分类、归集做到及时、规范,摆放整齐,档案搜索显得更方便快捷。
3、加强工伤业务的处理力度。1-10月,我分局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案件1928宗(其中已参保1772宗,未参保156宗),约占全市立案总数的12%。其中包括疑难案件90宗,快速案件192宗。现时已出具认定结果的1835宗,约占95%。由于交通事故申请工伤认定62宗;由于患职业病申请认定的7宗;因工死亡的16宗;共安排了398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351人已出鉴定结果,其中不达级131人,十级 108人,九级76人,八级19人,七级13人,六级3人,五级1人。从申请认定的数量以及劳鉴的结果来看,大部份是发生轻伤的案件。截至10月底共支付工伤待遇1445笔,发放金 7
额达657.30万元。
(四)社区服务站工作
1、劳动维稳工作情况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方面,今年1-10月,社区服务站共处理和协助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42宗,涉及人数730人,涉及金额598.5万元,成功调解130宗,成功率91.55%。其中,处理个体劳动争议案件127宗,涉及人数130人,涉及金额约32万元,占案件比例89.44%;处理并协助处理群体性案件15宗,涉及人数600人,涉及金额566.5万元,占案件比例10.56%。个体案件方面,离职不批案件有46宗,占案件比例36.22%;劳动报酬支付不足案件50宗,占案件比例39.37%;拖欠劳动报酬14宗,占案件比例11.02%;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案件8宗,占案件比例6.30%;工伤待遇争议3宗,占案件比例2.36%;其它案件6宗,占案件比例4.72%。群体性案件方面,建筑工地案件9宗,占案件比例60%,涉及人数320人,涉及金额280万元;企业群体性案件6宗,占案件比例40%,涉及人数280人,涉及金额286.5万元。企业排查方面,为保障辖区劳动用工市场稳定,社区服务站定期对辖区内企业开展企业用工情况排查工作。今年1月份,为保障春节前后劳动用工市场稳定,对社区内117多家企业进行排查,分别对企业负责人,行政工作人员以及一线生产员工进行了询问,并收取工资表等相关材料,重点调查企业或工地工资支付情况、厂房租金缴纳情况、水电费缴纳情况、加班费支付情况等并对发现有拖欠工资、租金等行为的企业进行了监控。今年6月,为清晰了解辖区企业依法参保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使用童工(未成年工)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工作时间情况、收取工衣押金费用情况、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情况,我们开展了企业用工情况排查专项工作,共排查企业271家。今年9月,为进一步规范我区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 8 因素,我们开展了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检查企业388家。今年1-10月,社区服务站累计排查企业达776次。此外,针对建筑工地发生群体性事件隐患较大的情况,分别于1月份及6月份对辖区所有29个在建筑工地开展了专项排查工作,对所有建筑工地班组构成情况,工人来源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工程进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掌握。法律法规宣传方面,鉴于我市从今年3月1日起执行新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社区服务站向社区内企业开展了宣传解释工作,确保辖区所有企业都了解我市新最低工资标准,并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执行最低工资保障的相关规定。
2、社会保险服务工作情况 社区服务站向各小区群众积极宣传了社会保险新政策,具体包括:今年4月1日起实施农转城参保缴费基数由790元提升至920元的新政策;6月1日起实施的门诊基本医疗保险新政策;7月1日起,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由1240元调整为1630元,缴费金额也相应调整的等新政策。今年以来接受群众咨询社会保险问题280人次,协助群众办理基本医疗保险453份,补充医疗保险74份,门诊基本医疗保险435份,社会保险卡290张,医疗救济金2宗,协助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待遇2宗,退休人员资格认证1件。此外,今年3月起,协助各小区开展辖区内农保转城保扫尾工作,对符合条件而未参保的居民进行了查漏,并再次宣传农转城政策规定和做好解释工作。
3、培训就业工作情况 社区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站对享受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的885名学员进行了全面的核查,向800多名学员发放了培训补贴及职业资格证书。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社区服务站于春节后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期间面向社区待业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专场招聘活动3场,组织了60多家企业参与招 9
聘活动,现场成功招聘30多人。今年4月,社区服务站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活动以帮助“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未就业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活动期间,对待就业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待业人员的择业要求,掌握就业动态,并对待业人员建立台帐。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30户;组织专场招聘会4场;帮助待业人员实现就业30人。
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 社区服务站辖下6个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站按上级部门要求完善设立了5大类共33个工作台帐。为确保退管资金专款专用,加强了各社区退管站退管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设立现金出纳帐本。定期对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进行更新,具体内容包括:现居住地、联系电话、家庭经济情况、患病情况等,核查发现今年以来新增企业退休人员23名,离世18名。9月份,张家边社区退管站组织了1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茶话会活动。
5、其它工作情况 今年上半年,为建立与完善我区人才信息库,社区服务站开展了辖区企业人才调查统计工作,对300多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及中专(高中)以上学历普工等各类型人才进行了登记统计。9月,上级部门选定了城东社区开展2011年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城东社区服务站按要求,对辖区内500多名农村户籍的村民进行调查登记,并做好资料录入工作。
二、工作体会
(一)培训就业股
1、加强与各省市劳动就业中心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关系网络,互通信息。及时把我区企业用工情况反馈到各省市劳动就业中心,通过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不断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到我区就业,为
我区产业转型创造有利的软条件。
2、不断开发新的培训项目,适应****产业转型需求。针对人员学历的不断提高,对技能培训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及时开发适合低学历和高学历的人员参加培训。通过培训项目的不断增加和培训层次的合理开发,适应众多企业技术人员的不同培训需求,为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奠定良好的培训基础。
3、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就业工作。就业工作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做好就业工作绝非是一个主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事,必须有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我区在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开展各项就业工作中,作为牵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协调,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例如在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工商部门在项目注册开业审批等方面,减化手续、快捷办理;财政部门在担保人身份条件确认方面,认真负责,严格把关;金融部门在贷款发放方面,相关银行及时办理,热情服务;税务部门在落实税费减免方面,掌握标准,按时兑现。这些有效的配合,对全面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4、规范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一是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与企业用工信息平台的建设,使求职信息与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反映到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从根本上阻断非法中介的信息途径。二是加强对职业介绍行为的督查、监管力度,进一步协调、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检查行动,指定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不定期跟踪回访制度。三是为从源头上遏制“黑中介”,建立向为黑中介提供经营场所的出租方责任追究制度。采用书面告知的形式,通知门面出租方做好对承租人的经营资质的审核,对未尽到审核责任,为非法中介提供经营场所的,一经查实将追究出租方的相关责任。四是对未取得营业执照和职 11
业介绍许可证的“黑中介”,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视情给予曝光,并依法予以查处和取缔,触犯法律的将由公安部门予以严惩。五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走正规渠道,规范招工、用工途径。同时让劳动者要学法、知法、懂法,不到无资质的中介公司应聘求职,防止上当受骗。
(二)劳动关系股 过去的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我区的用人单位遭遇到天灾、经济不景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劳资环境面临各种严峻的问题,但分局全体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各种问题,取得阶段性效果。
1、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及时介入调查处理受日本地震影响企业用工情况。受日本地震海啸影响,我区内的日资企业如佳能公司及其配套供应商、本田汽车相关配套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为了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日资企业的受影响情况,分局通过现场走访、电话跟踪调查形式,了解日资企业最新经营状况,对有大幅度减产或停产的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跟踪了解,并在用工方面提供相关咨询,据最新跟进显示,大部分企业发展处于一个较为平缓的过渡期,通过及时介入开展工作,正是分局保持高度忧患意识及工作意识超前的工作成效。
2、应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形成合力。我分局在处理区内建筑行业劳资纠纷及用工清查整顿过程中主动与建委、公安等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作用,及时发现建筑行业存在的劳资隐患,并介入处理,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用人单位劳资纠纷的处理,切实维护好各类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在处理涉嫌违规操作的区内职业介绍所、超范围经营的咨询公司等方面问题,分局通过联合区工商分局、物 12
价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共同执法,有效打击区内职介行业乱收费、超范围经营、欺骗性职业介绍等顽疾,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职介行业的经营行为,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3、在仲裁工作方面做到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调解力度,通过建立信访、仲裁立案、劳动监察、仲裁庭前、中、后的调解机制,在信访调解失败后的劳资案件由仲裁立案窗口进行二次调解,如果调解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违法用工行为的,且用人单位不愿意配合信访和仲裁立案窗口进行调解的,将交由劳动监察进行监察调处,通过监察的执法权在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同时责令其积极协助调解,从而有效、及时处理劳资纠纷问题,达到降低仲裁立案率的目的,通过有效的调解机制,劳动仲裁在仲裁立案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至11月4日,全区劳动争议仲裁立案213宗,较去年同期仲裁立案数341宗相比,同期下降166.4%,大大降低仲裁中心的庭审压力,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劳动侵权行为,受到广大劳动者的肯定,同时也说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4、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东莞已出现较大规模玩具、纺织企业等加工类型的企业倒闭,引发较大规模讨薪、追讨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这股倒闭潮及全球的经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区相关企业,并在我区内发生昭兴手袋厂、雷克萨斯照明公司等4家用工单位欠薪逃匿;华夏、华聚塑胶公司等结业,反映出我区用工企业在以小型用工主体为主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出口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发展环境疲软的情况下所受冲击首当其冲的经济弊端。此类企业用工情况复杂,容易成为平时劳动监察中的盲点,为我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5、在重视企业欠薪管理工作上,针对今年以来我区连续出现企业经营者欠薪逃匿情况,我分局安排专职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区内企业进行走访排查,了解近期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劳动用工动态信息,分析矛盾纠纷隐患,力求工 13
作精细化;重点排查可能发生欠薪逃匿的租赁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结合排查出的企业名单,开展清薪专项检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时动态监控,在跟踪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超前作出应急预案,超前作出快速反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指导和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同时将联同市监察大队提前介入处理,并且密切跟踪该部分企业工资发放情况,并加强与工人和法院的沟通,一旦企业存在经营的异常状况,我分局将及时引导工人进行诉前财产保全,是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恶意欠薪企业主转移财产而无法支付工人工资,维护我区劳资环境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险股
1、农村工作方面。近年来,随着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过渡到农转城养老保险,城乡居民住院医疗保险转变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保险的增加,我区居民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各经联社与其村民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非常重要。沟通好、联系好,建立感情基础,有利于各经联社及时申报,做好相应的变动,也保障了村民利益。我们强调各经联社要与村民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要求村集体健全村民及时报告制度和村集体定期公示制度。因为现在的社保工作,关系到村民下月的医保待遇和今后的养老保障。目前,村民与集体沟通欠缺主动性,村集体显得较为被动。这都给村民参保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最终影响村民的利益。
2、前台业务方面。分局所经办的每一项社保业务都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操作规范来进行。目前社保业务分类细,种类多,系统操作严格,各项业务所需资料以及归档都有相关规定。而且,许多业务都由上级科室进行严格的复审把关。前台经办必须细心、谨慎地受理每一笔业务。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首先需要耐心的倾听,了解其需求,然后给予相应的指引,才能顺利的办好每一笔业务,达到一次办结,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由于近两年政策变化较大,分 14
局经办的业务增多,前台解释工作要求更仔细,政策宣传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窗口分工更合理,工作更灵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尤其是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因工厂倒闭或经济性裁员造成大批量失业金申领和社保转移工作,节假日前后个别业务办理人数的突然增加等。要加强与企业沟通,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改进方法。我们对内要加强业务学习,对外要加强政策宣传。尤其是办理社会保障卡业务方面,要理顺办办卡、领卡的各个环节,同时单位、员工要积极配合才能尽快完成工作流程。年初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工作,利用周六时间中山港壹加壹广场,设点宣传政策,加强工伤预防的宣传。向用人单位宣传简易程序的好处,使之得以进一步推广,从而缩短工伤结案天数。推进企业开通工伤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减轻了企业和员工垫付费用的负担,缩短待遇审批时间。
3、工伤业务方面。由于申请工伤认定的业务量大,今年工伤案件的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疑难案件处理难度大,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今年,工伤业务人员到市局进行了跟班学习,进一步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调查取证技巧。
(四)社区服务站 2008年起,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平台已经建成,并发挥了特有作用,全区服务站社区覆盖面达100%,并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在促进全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建立了“一站式”管理服务体系及全面面对个人服务的社会保障参与机制,提供了更基层的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把劳动保障服务直接推进社区,推到群众身边。劳动维稳工作方面,从专项检查行动和日常劳动争议的调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都相当理解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政策,在劳动合同的签订政策,工资结构,工资的计 15
算标准,工资支付周期,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办法等各方面都比较了解,但个体工商户对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政策的理解较薄弱。个体劳动争议案件方面主要集中在离职不批案件及劳动报酬支付不足方面,两者占案件比例高达75.59%。据了解,离职不批的情况出现基本上是由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线员工的阶段性用工紧缺,劳动报酬的支付不足情况多发生在保安员岗位,主要体现在加班工资的计算不足。现时,大部分企业都能按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多因企业管理漏洞或出现于个体工商户中。培训就业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站主要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发动工作及就业援助工作。服务站联合社区、小区工作人员一同对本辖区居民开展培训发动工作。近年培训发动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反映了本地居民对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认可,踊跃参与我们举办的计算机应用、美容美发、烹饪、仓管等各类型培训项目。就业援助工作方面,主要通过就业摸底调查、定期举办就业援助活动、对各种就业援助对象(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有就业愿望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等)一对一跟踪服务等工作进行开展。社会保险服务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站面向群众开展政策宣传、解答咨询、协助群众办理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门诊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卡、医疗救济金、协助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待遇、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等工作。大部分群众反映到社区服务站大大方便了群众办理相关社会保险业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主要开展走访慰问、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更新、组织活动等工作。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走访慰问,了解退休人员需求,协助退休人员办理社保业务,协助退休人员家庭成员就业等工作。由于退休人员兴趣爱好不一,居住地分散,特别是经费紧张等原因,活动组织工作方面相对薄弱。16
第三篇:局上半年总结
大同市水务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国家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的开局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给水利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方向。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狠抓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水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全面完成今年水利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
1、应急水源工程。我市应急水源工程主要为大同市孤山水库工程,工程主要由孤山水库枢纽工程、万泉河引水枢纽工程、供水渠道(3.3公里)及输水管道工程四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19671万元,总工期3年。自开工总计完成投资18832万元。截止2011年6月底,孤山水库枢纽:主坝1#-10#坝段坝顶1123.5高程全部浇筑完成;主坝7#、8#交通桥桥面铺装完成,7#-9#坝段浆砌石海漫及防冲槽砌筑完成,7#-9#坝段墩墙侧身、消力池右挡墙迎水面缺陷修补完成,新增灌溉渠全部浇筑完成;副坝全部浇筑到1123.5高程。万泉河引水枢纽工程:万泉河引水枢纽工程完成。供水渠道: 供水渠道全长3284.5米,其中浆砌石渠道长2748.2米,箱涵、跌水长401.3米,混凝土渠道135米,浆砌石渠道砌筑完成2528米,箱涵、跌水完成377米。输水管道:输水管道主体工程完成。管理房:孤山水库管理局办公楼三层框架梁、板、柱已浇筑完毕,砌体完成。
2、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我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11年主要有大同市唐河灵丘段河道治理工程和大同市南洋河天镇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批复总投资5958万元,其中大同市唐河灵丘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2967万元。大同市南洋河天镇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2991万元。以上二个项目都没有正式开工。
3、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今年我市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9处工程,到目前,下达投资计划的共8座。第一批下达投资计划的5座小(一)型水库(阳高县孙启庄、安家皂水库、大同县陈庄水库、浑源县田村水库、广灵县直峪水库),已于4月29日完成招投标,各项目部与中标单位商签了施工合同,近期已经陆续开工建设。第二批下达投资计划的有3座小(一)型水库(阳高县两家营(二)水库、浑源县梨园水库、广灵县枕头河水库),已经进行了招标备案申请,并发布了招标公告,定于7月中旬进行招投标。另外还有1座(浑源县西庄水库),省厅刚刚批复初设。另外,完成了7座小水库(阳高县定安营、孙家港、柳沟(二)库、大同县王 家堡、下羊落、广灵县底庄、新荣区镇和户)的安全鉴定评审工作,并通过省厅的现场核查。再是,在09年已经做完安全鉴定评审未进行现场复核的有3座小水库(灵丘县华山、王庄和新荣区花元屯水库),这次一并通过了省厅的现场核查。这样,我市列入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的共17座,已完成大坝安全鉴定并通过省厅核查的有12座,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阶段。
4、饮水安全工程。省厅下达我市计划任务是解决农村9.5万人和1.01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投资0.51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791万元,省级配套资金657万元,市配套及市以下其它融资665万元。编制中央预算内资金饮水项目实施方案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尚未批复,目前各县区正积极备料开工。
上半年,饮水安全完成了水利部、水利厅农村供水情况信息系统的上报审核工作,使我市的饮水安全有了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按照省厅要求,编制了“十二五”全市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已呈报上级审定;初步审核了农村供水工程清查表(200立方米/天或2000人及以上)。
5、农业灌溉工程。2011年省厅分配我市农业灌溉目标任务指标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实灌面积达到16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市局4月份完成分解上报工作。截止5月底,全市完成实灌面积129.5万亩。其中大 中型灌区实灌面积为32.4万亩,小泵站灌区实灌面积为15万亩,小自流灌区实灌面积为12.08万亩,纯井灌区实灌面积为70.02万亩。灌溉总用水量为15159.95万方。
6月初,根据全省“大水网”建设的要求,引黄北干渠2.6亿立方引黄水,1.6亿立方用于发展农业灌溉,省厅拟在大同“打造百万亩农业灌溉基地”,我们主动牵头完成“大同市三河连通五库调蓄百万亩灌溉工程”的筹划准备工作,涉及全市5个县区、22个乡镇、47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33万人,预计发展农业灌溉面积120万亩。
6、水保生态建设工程。大同市2011年水保生态建设计划初治面积40万亩。截止六月底,完成初治面积15.56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38.9%,其中,完成基本农田0.296万亩,水保林5.37万亩,封山育林9.897万亩,完成总投资2370万元。今年首都水资源项目水保二期工程涉及灵丘、左云、浑源三县。全市共完成治理面积103.75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370万元。京津风沙源项目各县初步设计已上报省厅,待批复后组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省水利厅于6月13日以晋水规计函[2011]386号文批复,目前正在组织各县实施。
7、备汛工作扎实有效。今年入汛前后,我们积极主动开展了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认真研究落实防汛措施,确保今汛安全。一是先后5次组织召开了不同层次的防汛专题会议,细致安排部署了防汛任务,明确了今年的防汛重点,专题研究了有关事宜;二是对市、县(区)、乡(镇)三级的防汛指挥机构适时进行了调整,并制定了防汛工作总体方案和安排意见;三是市县两级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并建立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抢险队伍相结合的防洪抢险责任制,对重点险工险段均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责任、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部门、乡镇、村和人头上,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同时进一步健全落实了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度,严明组织纪律,明确职责范围,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责任到位、抢险救灾到位;四是全面开展汛前大检查,认真排查险工险段安全隐患。市政府郜向华副市长先后两次深入到册田水库、孤峰山水库、御河、孤山水库、文瀛湖水库等水利建设工地和重点防汛区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我局于5月份和6月份先后两次组织两个检查组,分赴9个县(区)对在建水利工程、小型水库、河道和边山峪口防汛安全进行了现场检查督导。检查防汛工程31处,发现隐患和问题47处,并提出62条整改意见和建议,责令有关负责人限期整改。由于汛期检查工作有力,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上半年尚未发生大的洪涝灾害。在3月5日,市防指就以同汛字(2011)6号文下发了《关于转发“晋汛[2011]5号”文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全面、细致、认真地开展 汛前检查工作, 5月5日和9日又以明传电报的形式向各县(区)和成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抗旱责任人名单公告及备汛情况报送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通知》,确保了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是,《大同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已于2011年1月由市防汛办编制完成,并于3月31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评审,现正按照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后的《预案》,将在主汛期前经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今年市防指结合我市实际把河道、水库、边山峪口、城镇、煤矿、学校和在建工程作为防汛重点。各县(区)也根据自身特点,对各自的防汛重点进行了再明确,从而确定了目标,细化了分工,强化了职责,为我市实现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组成各级防汛抢险队伍378支共25678人。今年全市主要河道清淤清障任务是147.43万方,其中市直1.89万方,县(区)145.53万方。目前,已经完成清淤总量133.72万方,占计划的90%(其中市直完成1.71万方,占计划的90%; 县(区)完成130.30万方,占计划的89%),未完成的清淤任务确保在6月15日前全部完成。同时,各县(区)积极开展汛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特别是一些县(区)能够筹措资金,开展河道治理工程,为群众筑牢防洪保安屏障。新荣区自筹资金5613万元,对淤泥河河道进行了治理,整治长度6.15公里,完成土方 开挖118.5万方,土方回填1.7万方,砌石5.1万方;阳高县投资580万元,建设龙泉工业园区两横两纵排洪渠,确保园区排洪安全;大同县对大同市的装备工业园区东侧进行改河及河道整治,整治长度约15公里,其中浆砌石防渗护砌长度9.50公里,河道疏浚5.7公里,已完成土方开挖131.4万方、土方回填34.5万方、浆方砌石4.1万方,共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灵丘县政府投资130万元,对唐河进行清淤,清淤长度3.5公里,消除了县城防洪安全隐患。
8、水资源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今年上半年水资源研究工作主要完成了《大同市御东区地下水保护规划报告》、《孤山水库库水置换万泉河泉水水资源配置方案报告》、《永定河官厅水库上游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及建议、《大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大同市水资源动态监测、保护及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材料、《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水资源配置专题报告》的意见。同时,坚持把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抽调精兵强将增加征费人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费 的征收力度。上半年全市水资源费征收累计完成4471.04万元,其中市区征收 2824.32 万元,县区征收1646.72 万元。
9、水利普查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上半年,市水普办认真贯彻落实国普办和省水普办关于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安排部署,积极落实我市的各项水利普查工作。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完善水利普查机构建设。2011年3月在已组建的市、县水利普查机构的基础上,根据省普查办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市水普办协调城区、矿区、开发区成立了相应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鉴于城区、矿区、开发区没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其水利普查工作由市水资办具体承担。城区、矿区、开发区的水普办协助市水资办开展水利普查工作。二是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全面落实。市政府召开了大同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实行联络员工作机制,水利普查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顺利进行,随着工作的深入,增补了市政管理委员会、气象局、武警大同支队等相关单位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三是预算编制与经费初步落实。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普查办认真编制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报告,并以同水字[2010]196号文上报市政府和市财政局,共申请市级水利普查经费504.52万元。其中2011年普查经费300万元市财政局已列入财政预算中。同时,为了抓好各县区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工作,我市先后下达了“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的通知”(同水普办[2010]1号)和“关于转发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采集量测设备和数据处理环境配置工作的通知”(同水普办[2010]2号),确保了县区经费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11个县区已申报普查经费1500万元。到位普查经费315万元。四是全面完成普查对象清查工作。4月1日全面启动大同市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工作,已全面完成普查对象清查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作为水利行业管理主要内容来抓,确保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将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下达的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水务局和局各科室站;二是实行工作月报制度。月初由各区县水务局、局各科室站提出月工作计划,月末考核由市局汇总上报市委市政府,并且将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落实到人;三是经常督查目标完成情况。局纪检组和办公室,有专人跟踪目标完成情况,不定期督查督办,并同时向市级有关单位通报,做到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抓,项项见实效。
2、强化机关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局职工的积极性,规范全局职工的工作行为,是抓好水利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是狠抓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职工热爱水利、献身水利事业,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水利工作。二是狠抓了局机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职工考核办法》等制度,并装订成册,使每位职工的工作行为有章可循;三是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全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对中层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全局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各项水利工作的正常进行。
3、强化项目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所有项目必须按管理权限报批。二是积极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为及时向市、省主管部门衔接项目作好储备。三是严格规范招标投标行为。针对我市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实际,我局进一步组织学习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范了招标投标行为。四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督。认真负责地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监督检查。五是严格资金管理。对水利资金加强了监管,做到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保证了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工程上。六是严格工程验收。所有项目均按照管理权限,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招投标等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准投入使用。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安全生产是水利工作的生命线,重点抓好水库度汛安全和工程建设安全,从抓基层、抓源头、抓整改入手,重职责履行、重建章立制、重隐患查处,做到万无一失;维护行业稳定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排查行业不稳定因素,关注水管单位员工待遇问题以及水利行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解决涉水事务形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具体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水利行业稳定。
2、继续抓好重点水利建设。一是抓好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抓好规划衔接,为争取资金储备项目。认真组织制定并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搞好水利项目计划衔接,加大上项目的力度。
3、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一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市继续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渠道配套防渗建设。以农业大县渠道配套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中小型灌区渠道配套和节水改造。
4、加强水保生态建设。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稳步推进 重点治理和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建设工作,抓好水保产业开发,加强对公众的水土保持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5、强力推进依法治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加快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建设。推行综合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成效。加强水法规宣传,进一步提高水法制观念。重视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围绕初始水权分配、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决策支撑。
6、切实加强行业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创新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内外环境,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重视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基础,提高干部素质,激发工作热情。
二〇一一年七月五日
第四篇:优秀县级局总结
xxx市烟草专卖局
2010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国家局、省局关于开展优秀县级烟草专卖局创建活动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区优秀县级局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准确把握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我局十分重视优秀县级局创建活动,将其与其他工作统一部署,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统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为确保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市局党组将创建活动列入2010年重点工作,主要领导在全市工作会、专卖工作会等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二是市局(公司)党组重新调整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重新完善《2010年开展优秀县级烟草专卖局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机构、人员进一步加强和充实,职能和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二)加强宣传教育,统一全员思想。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利用行业网站通讯简报和宣传栏,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的进展和做法,展
示了创建工作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二是深入动员,统一全员思想。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文件学习等形式,提要求,抓落实,使干部职工对创建工作入脑、入心、见行动,形成了“人人重视,个个参与”的创建局面。
二、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稳步推进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一年来,各单位按照国烟专[2009]262号文件和冀烟专
[2009]99号文件要求,逐步完善并不断细化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痕迹化管理等,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县级烟草专卖局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详细制定并落实了培训制度,专卖人员的能力、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我们重点对“两高司法解释”、新修订的《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专卖法》以及真假烟鉴别知识进行了培训,开展各类大规模培训共计八次;二是以 “专卖管理人员技能鉴定培训”为契机,鼓励专卖执法人员积极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考试,确保每一名专卖执法人员都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是从实战出发,开展了专卖技能大比武,以专卖法律法规知识、案件制作、真假烟鉴别为主要比赛内容,通过县局初赛选拔、知识考试、团队决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专卖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了较大提升。四是强化管理,转变作风,我们对全体专卖人员进行了团队职业素养培训
和封闭式军事训练,提高了专卖执法人员应对复杂执法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和工作执行力。五是坚持每季度与法规科联合组织开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内管卷宗评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参加,规范案卷制作,落实执法监督,规避法律风险,提高了案卷制作水平。
(二)在内部管理方面
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的内管规章制度,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对各项内管工作进行了分解与细化,使每个单位、每个人的职责清晰明确、条理清晰、职责分明、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从而确保日常监管和同级监管真正得以落实。二是要求内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做到事事有分析、有评价、有建议、有签名,确保了监管过程痕迹化;二是强调内管考核的精细化。通过调整考核机制,不断加大对内管人员的考核力度,逐步使内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行力得到了增强,有效促进卷烟经营进一步规范。三是市局组织了全区业务部门主要领导及人员160余人的法律法规及专卖内管知识培训,业务人员的自律意识及规范经营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在市场监管方面
一是建立比较完备的零售户动态监管档案,推进了依法依规经营的动态管理,加强分类监管,提高了对市场的掌控力,确保了市场检查取得实效。二是抓住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了与公安、工商、酒类等部门的专项整顿治理活动,落实
卷烟打假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拓展市场监管新模式,形成 “政府牵头、烟草为主、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市场监管体系。三是着力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我们以“专卖进社区”为载体,先后投入了50万元在示范社区、火车站、大型物流中心设置烟草法律法规宣传栏、粉刷墙体广告、悬挂条幅,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树立了责任烟草、诚信烟草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在证件管理方面
一是修订了辖区内卷烟零售点合理化布局方案,召开了听证会,并公布实施,降低了准入门槛,提高了服务效果,进一步规范了许可证的管理;二是科学筹划、周密组织零售许可新办、延期及证件系统的升级工作,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办理程序,确保了行政许可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三是组织全区开展证件管理系统培训,及时对升级后的证件管理系统进行学习,确保每一个证件管理员能够熟练、规范操作;四是逐步完成了零售户工商营业执照与烟草零售许可证上的信息相符的工作,便于规范管理;五是重点强调了各县局建立规范、完整的证件管理档案,做到一户一档。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探索。
一是加强督导检查,创建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各县局对创建工作进行调查了解,围绕岗位配备、流程执行、工作记录等重
点内容,逐项逐条进行检查指导,着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协调落实,确保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二是对去年的创建验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验收达标的县(市)局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进行整理、提炼,对验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统一工作标准,并在全区推行。三是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根据省局验收标准,全面衡量,确定xx、xx县局作为全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以点促面,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开展。市局在重点指导两县局积极探索创建活动中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同时,七月份,在xx县局召开“两优”创建暨强化基础管理现场会,组织各县级局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参观学习交流,有效推动了全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1年1月份,省局检查组对xx等五个县局进行了优秀县级局检查验收,五个单位全部顺利通过了省局验收,优秀县级局创建合格率达到了76.5%。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体而言,全区优秀县级局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比较好的实现了这一阶段的创建优秀县级局工作目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内部管理方面,个别县局存在超浮动比上限现象、一日多单问题、卷烟退货现象、特殊用烟申请审批不符合规定以
及专卖、业务系统零售户信息不同步现象;二是市场管理方面,个别县局串货现象、零售户实际经营地址与许可证的登记事项不符、仍有老版卷烟出售等问题;三是证件管理方面,个别县局存在系统操作不及时、许可证档案管理未实现一户一档、专卖与营销两个系统零售户信息不完全对应等问题;四是案件管理方面,个别县局存在查处未分离现象、检查(勘验)笔录不够详细、取证照片不规范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五、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优秀县级局创建活动是一项全面提高基层单位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努力促进我局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卖监督管理科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第五篇:人社局2010总结
二○一○年工作总结和二○一一年工作计划
句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全力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牢牢把握“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普惠民生、和谐共享”的总要求,着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进职业技能和人事教育培训更加深入,着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开创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年工作的主要特点和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服务大局、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1.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培植新兴产业形成“双向引领”现象。全年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及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才6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硕士以上学历及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才9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深入我市巨宝科技、三鑫科技等规模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宣传省、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共组织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项目15项,其中2个项目已经顺利通过省考察组的考察;组织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8项,执行1项;组织申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3项,1项获
得资助。去年申报的镇江第二批“331”项目中有两个项目获得镇江市100万元的资助,今年又申报“331计划”项目12项;组织申报“句容市领军人才集聚工程”项目24项,已确定9个资助项目,共给予130万元资助。为我市培植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8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教授博士句容行”暨产学研、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会上,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有关负责人发布了科研成果。9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获得了总计130万元的项目资助,7家企业分别与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现场签约了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结合“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的主题重点在宁沪启动“创新在高校、创业到句容”系列招才引智活动。
2.就业服务和创业潮形成“互促互推”现象。一是努力实现城乡更加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2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9%;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达92.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638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人力资源市场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66场次,市内外进场招聘单位1012家,发布有效用工信息2159条,提供岗位20862个,进场求职156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有8681人,协议录用4572人。同时,通过句容人才网开展网络招聘活动。512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0800个(次),登记求职人员12200人次。此外,密切联系团市委、残联、工会、社区办等部门开展面
向大中专毕业生、妇女、困难群体等多场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者搭建就业桥梁。为有效解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我们会同各镇(管委会)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以各镇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务合作为基础,为会员搭建就业平台,让会员以不离乡不离土的方式,实现在本地就业增收。9月,镇江市首家农村劳务合作社——句容市茅山镇助民劳力协调服务专业合作联社正式成立。
二是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创业意识教育培训2290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8.37%,其中,SYB创业培训83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9%;发放创业贷款832.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7%;创业带动就业130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62%;新建创业孵化基地6家,孵化基地面积达222800平方米,培育创业小老板554人,带动就业近万人。以“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为载体,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通过重点帮扶百名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百名失业人员、百名失地农民、百名复转军人、百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妇女、青年、党员等十类群体,十个一百,1000人成功创业,带动一万人就业。并将创业促就业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织、农委、工、青、妇、各镇等相关部门,积极为十类群体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保姆式创业扶持。
10月30日-31日在张家港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业论坛”上,我市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人才体系建设”分
论坛全国唯一的基层代表作了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句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经验、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探索和尝试。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我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所采取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创新载体、以点带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我市开展的“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劳务合作社”等特色载体给予高度评价,建议在全国学习推广。
3.惠企安企与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双频共振”现象。在继续做响“人才服务进百企”的特色品牌基础上,启动了 “人社服务直通车走进30强”公益服务行动。在全局建立每位局领导联系一个镇(管委会)、科室负责人重点联系30强企业的长效服务机制,进行“公交式”、“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打造公益性的招聘平台和培训平台、解决社会保障难题、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扶持、提供维权服务,所有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实现人社工作由业务性向综合性转变,以此延伸工作触角,实现服务企业把情况掌握在一线、将问题解决在一线、让形象树立在一线。
一是开展职称评审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家走进企业举办专场职称评审活动13场,评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859人,帮助企业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二是不断提高人事代理服务水平。新办人事代理1853人,累计人事代理 7077 人,新办户籍代理 51人,累计户籍代理 1906 人,接收档案2918份,转出档案240份,累
计在存档案17147份。落实就业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项惠企补贴,积极为企业排忧解困。
三是赴外为企业量身招聘实用型人才。先后组织我市30强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赴哈尔滨参加了“2010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人才招聘会”、赴合肥参加了“沿江七市联动专场招聘会”,还组织了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企业高校行”专场招聘活动、镇江大学生创业专场招聘活动等。
四是推出30强企业就业VIP服务。30强企业均可享受市人力资源市场全年不限场次的招聘会员服务,仅此一项就使每家企业一年得到实惠5000元。此外,专门设立30强企业服务窗口,开通快捷绿色通道。企业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任意一种方式随时办理招聘登记,并及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用工状况和需求,为企业“把脉开方”,针对性开展就业服务。结合30强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荒”现状,8月上旬专门组织人员赴甘肃、青海、山西三省开展劳务输入基地开发建设工作。最终确定两家单位为我市劳务输入基地,每年可为我市规模企业输入劳动力数千人。
(二)普惠民生、和谐共享实现点面铺开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社保“全覆盖”。一是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均创新高。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145人、46152人、49921人、35652人和104893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410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831万元,增幅19.57%,新农保基金收入9001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12亿元,新农保参保率达101.43%。
二是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新农保。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新农保工作会议暨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对我市新农保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管委会),并与12个镇(管委会)以及各相关单位签订了新农保工作目标责任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时间明确、奖惩明确。其次是强化宣传发动,扎实有序推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到村和印制宣传单分发到户等方式,对新农保意义、基本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引导适龄农村居民积极参保。先后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制作《新农保惠民生》系列专题片30期连续宣传报道;悬挂新农保宣传横幅200余条;印发《新农保政策解读》13万份。此外,相继开展了新农保“推进月”和“突击月”等活动。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12个镇(管委会)专门推进新农保全覆盖工作,投入200多万用于新农保程序开发和硬件设施的购置,并为各镇(管委会)新农保业务操作岗位配备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举办了20期新农保政策、业务培训班,分批对各镇(管委会)劳保所工作人员及村新
农保协理员进行全面培训共600余人次确保新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组织落实省、市社保中心“关于创建省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工作,创成甲城社区为省级示范点。指导各劳保所、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20余场,国庆前成功举办第五届“迎国庆〃庆重阳暨社保情”文艺晚会,各社区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圆满了完成第一轮(2008年-2010年)共计1249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
2.各类培训力求办出水平和特色。一是出台管理意见,规范培训行为。培训中心成立初期,在全面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训管理机构与各培训机构的职责,同时从制度上保证了创业就业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是服务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力推进创业培训。开设创业培训班40余场次,培训学员1313人。同时,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开展了电工、电焊、保安、餐饮服务等工种的培训,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716人,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三是认真做好各项人事教育培训工作。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4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3%;采取面授和网络培训两种方式开展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培训总人数为2280人。9月份,会同市委组织部对2010年新录
用的35名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继续开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班。分13期对201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面授培训,另有293人参加网络培训。此外,分5期对787人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培训。
四是积极创新,拓展培训新业务。举办了江苏(句容)企业高层次人才研修班,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我市30强企业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150余名高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开办了2010二级建造师考前培训班,51人报名参加培训;举办了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培训班,55人参加了培训。此外,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开办2010年春、秋两期高起专、专升本网络教育学历班,共计招收学员53人。
五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培养高级工35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04%;新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43%。全年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272人次,4564人获得资格证书,完成全年目标的152.16%。在鉴定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自觉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操作过程中坚持程序化原则、保密化原则、相互监督原则,严把申报条件关、试题使用关、技能考核关、阅卷评分关、证书办理关,力争使鉴定结果能准确反映鉴定对象的技能水平。3.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由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所有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协理员作为送法员,通过“发一封致
用人单位的公开信”、“发一本劳动保障释疑手册”、“发一张劳动保障监察服务卡”、“发一张劳动保障调查问卷”、“办一场劳动法律法规讲座”等形式向网格所辖用人单位,特别是用工30人以上和发生过劳动者投诉举报的用人单位提供送法服务。
二是加大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来信、来访的举报投诉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及时受理,对确有违法行为的,必须立案查处,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一般案件力求早立案、早处理、早结案;对突发性的群体性违法案件能够及时快速地予以处理,确保侵权行为得到遏制和纠正。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6月-7月,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用人单位120户,市检查组抽查32户,涉及劳动者人数6120人,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18份,责令补签劳动合同544人,督促办理社会保险270人,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8.6638万元,补发劳动者工资及加班工资46.4万元。8月-9月,开展了高温期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152户,涉及职工9170人,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提示函46份、建议书2份,限期改正指令书8份,处罚案件3起。此外,还开展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专项行动,共排查用人单位110户,检查用人单位43户,涉及职工17150人,下达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 9
正指令书2份,补发劳动者工资16.06万元,纠正单位违法规章制度12件,化解简单劳资矛盾29起,处罚案件1起。
四是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工资分配。联合市总工会和发改委,充分利用三方协商机制,深入推广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帮助企业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分配行为。根据镇江市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和审查的程序和时效。对企业报送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对企业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2010年我市共审查集体合同1030份,工资集体合同460份。
五是推进劳动人事仲裁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全面贯彻“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工作原则,完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句容市劳动人事争议工作调解工作实施意见》,市、镇两级分别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组织体系,落实了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统一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委之间协作办案、良性互动的格局,构建“层次完整、结构合理、横向覆盖、纵向到底”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网络体系,有效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此外,专门为仲裁院租用了单独的办公场所,投入40多万元改善办公设施及设备,同时按市局要求对仲裁庭安装了举证、质证观摩系统,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同时,市政府将拨付25万元作为仲裁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真正达到了“机构主体实”、“经费保障实”的要求。全年共接待处
理各类争议申诉案件1205件,(其中立案处理案件613件,各基层仲裁调解组织案前案外调解案件592件,因时效、主体、范围等不予受理16件),涉及劳动者2736人,立案受理数比去年同期591件增长104%,涉及劳动者人数比去年同期的2430人增长104%,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涉及经济标的150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在立案处理613件中,已结案594件,结案率达96.9%,其中仲裁调解和其它方式结案535件,占已结案件总数的90%。
4.强化人事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基础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圆满完成2010年全市公务员招考的网上报名、笔试、面试、资格复审和考察工作。今年全市35个公务员职位招考,1062人提交报名信息,858人通过资格初审,平均每个职位25 人报考,最热门职位达到87:1,招考人数和报名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完成2009全市1709名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其中优秀等次251人,称职1416人,基本称职1人,其他41人。
二是继续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权力关键节点监控的实施办法》,通过公开亮权、多方监督和权力制约,重点监控“编制招聘计划、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考核公示”三个权力关键节点,严把事业人员进口关。按照《句容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计划申报,规定拟定的招聘计划中不得出现因人设岗或设置歧视性条件等情况,在
考试、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今年先后为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公开招聘、引进人才132名。
三是有序进行各项工资福利管理工作。完成市直机关2220人晋级晋档、事业单位12241人增加薪级工资的审批任务。正常办理丧葬抚恤费审批108人,其中在职死亡10人;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56人;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称(岗位)变动调整工资28人。此外,认真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和职务、职称(岗位)晋升工资审批工作和2010公务员健康休养工作。
四是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全市共接收计划安置军转干部9人。此外,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全年共接待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来信来访127人次。对他们进行政策宣传解释,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使我市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基本稳定。全年我市企业军转干部未出现赴省进京和越级上访的情况。
(三)团结共事、勤廉务实作风进一步彰显
一是出台文件强化作风建设考核机制。为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效率,专门召开了全局行风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句容市人社局行风建设考核细则》,建立了“双百三分段”考核机制。
二是创建省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以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为契机,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服务设施,制定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就管中心和社保中心作为窗口单位推行“厅长”值班制度。严格规定各中心中层以上干部轮流担任“厅长”,重点负责监督管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执行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情况以及政策解释、业务引导和现场矛盾化解工作。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了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争创勤政廉政环境”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建立领导干部编写教案、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赴句容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并撰写观后感言,努力树立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按照“服务发展聚人才、关注民生促和谐、科学管理求规范、建设效能机关”的目标继续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素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提升服务水平几大主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人才优先,多渠道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围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导向。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多种形式招才引智,重点在宁沪开展8—10场“创新在高校、创业到句容”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2011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主动和省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力争把我市毕业生相关信息纳入到全省招聘计划中。另外,突出抓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争取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尽快出台高技能人才政策,建立一支符合我市产业需求的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服务全民创业,提升创业型城市建设水平。对照国家、省市关于创业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创建考核评估工作,推进“三级联创”。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制定扶持创业平台建设的措施,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村,促进创业平台产业化、园区化、专业化。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提升层次,围绕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创业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入开展“千人创业万人就业”大行动,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创业氛围,帮助更多有志创业者走向创业之路。
三是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全市城乡就业形势。推进“充分就业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把高校毕业生放在就业工作首位,开展“百日行动”,确保每名句容籍高校毕业生有2次以上就业服务,确保9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岗
位。统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技能,加大就业援助,加强失业防控监测,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力控在3%以内。
四是狠抓扩面征缴,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继续深挖扩面潜力,着力抓好重点行业、新纳税单位、被征地农民以及中断续保的扩面工作,确保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000人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
五是深化人事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一是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年内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推进人员聘用制和全员竞聘上岗,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走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二是稳慎推进,平稳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三是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改革,确保圆满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四是会同组织部门全力做好我市2011年公务员招考工作,完善公务员调任、竞争上岗、分类管理及考核激励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行政效能。
六是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益、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和身心健康权益、维护职工社会保险
和福利权益、维护职工民主管理权益和发展权益。加强调解基层组织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实现乡镇、社区仲裁功能全覆盖。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升监察机构应急反应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