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教师个人网站与教育信息的网络化
福州八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骆志煌
知识经济呼唤信息社会,也给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已经被提到了教育“制高点”的地位上,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教育热点。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信息传媒之一,以其强大的优势雄居世界,也同样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近一年来,以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搜索结果中。笔者在97年以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名义在Internet上发布了名为《史海泛舟》的个人Homepage(主页),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初具规模,曾被“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推荐为“优秀个人主页”,同时笔者也有幸作为福建省“曙光网站”中学历史的责任编辑参与了网站的部分建设过程,在网站的建构和维护的过程中感受颇深,诉诸拙笔,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教育网站的现状分析
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社会观念的更新,教育网站也随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出现在Internet之上,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冲浪”者提供了一个个各具丰采的资源港湾。近年出现的教育网站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站
这是政府上网工程的产物,在教育部率先上网建站的带动下,各省市教委、教育局的网站纷纷出现在Internet上。这类站点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除介绍部门的结构和职能外,还提供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政报和时事要闻等,是教育工作者获得有关政策和科研导向资料的首选网站。
2、教育研究机构的网站
这类网站的政策性仅次于前者,主要以提供网上教育资源为主,其中对中小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当属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办设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和“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同时,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科研网也已初具规模,连接了1000多 所高校,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这类网站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较全面,以提供最新的教科研动态、技术论坛和教育教学资源为主,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最常光顾的网站,福建曙光教育网站即在此列。
3、信息产业的教育网站 企业开设的教育网站迅速出现并形成了99年Internet上的一股热潮。由于受我国教育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完全靠国家的投入发展网络化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有意识地引进市场机制,培育教育信息产业;而对于企业来说,教育领域作为市场来源潜力是巨大的。这类网站主要以宣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介绍与教育有关的软硬件产品为主,近期也开始尝试与一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接触,试图开展一些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业务。《史海泛舟》初具规模后,就曾有过如上海易方教育网站和北京实达等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合作意向,虽然笔者出于职业考虑均予以谢绝,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这类网站的发展方向。此类网站以其经营灵活、更新频繁迅速、资金充足等优势也成为推动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4、教师个人教育网站 个人网站数量的剧增是99年中国Internet的一大蔚然景观,由于增长过快竟然发展到迫使几乎所有提供主页空间的大站纷纷高挂“免战牌”,其中教师的个人主页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几年前《史海泛舟》“甫现江湖”,笔者的一块“中学历史教师”的牌子颇为抢眼,到处受青睐,许多网站主动提供链接,并大多注以“中学教师的教育网站”的说明,使笔者颇有“以稀为贵”的感觉,但也由于缺乏同行交流而怅怅然失落许久。近一年来,教师主页的剧增使笔者交结了不少同行网友,对教育共同的认识和责任感使我们迅速成为网上“同志”,并于1999年8月在K12上筑建了《教育新世纪》(21CT,21世纪教师之意)教师网盟,日浏量十分可观,许多同行网友纷纷加盟。但由于时间关系,9月份开学后就没有更深入的发展了,只提供教师的教育主页链接,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师个人教育网站导航链接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特点
教师的个人网站特点鲜明,笔者在组建21CT的过程中接触了几十个这类主页,并与版主们进行过一定的交流。总的来说,这类主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健康、风格高尚 由于Internet具有“见其文不知其人”的特 点,使个人网站的内容品质良莠不齐,有的网站甚至以成人化的内容为卖点吸引浏量,至于其它打“擦边球”或内容怪异的就更多了,只要不涉及政治反动或黄得厉害,一般的网管大多会听之任之的。以教师名义建立的网站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道相对与众不同的内容健康的风景线。这类网站大多正气浩然、观点鲜明,并绝大多数敢于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个人简历,以真诚来交识教育领域的同行网友。《史海泛舟》从一建站就公开了笔者真名和工作单位,在21CT联盟中也对其主页内容和版主个人身份的公开提出要求,作为考察是否接纳其加入教师网盟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作为教育主页最起码的条件。
2、内容以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为主 由于教师的职业和专业特点,教师个人主页的内容绝大多数由所教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组成。学科知识大致包括专业知识、教研论文、教案、小课件和相关图片资料等。如《史海泛舟》就开设了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名城、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学史论文和时事溯源等栏目;教育学部分主要以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资源等组成。《史海泛舟》在这方面设置了教育改革、教学资料、教育论坛、教师网盟、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等栏目。此外,作为个人主页,个人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差异同样也会反映到其主页栏目的设置上,这部分内容大多以电脑知识、艺术欣赏或师生交流等为主。
3、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个体差异较大 固然内容是决定一个网站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作为高科技产物的主页,其技术性和观赏性同样会对其效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心理学赤瑞特拉(Treicher)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占了94%,还有6%分别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声像结合刺激人的视听系统,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一个优秀的主页也同样在色彩的合理搭配、文字的工整美观和布局构图的和谐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可给浏览者以美的享受。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ava和Flash等技术大量运用于主页制作,也为个人主页增色不少。
从教师个人主页看,这一点上个体的差异十分巨大,这是由于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各异和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水平不尽相同的缘因造成的。有的主页色彩流畅,合理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使主页画面动静相宜、链接结构层次分明,使访问者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感受。纵观Internet上的个人教育主页,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的为数不多,相当部分的主页在 内容的选材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则客观上明显地存在着差异。在笔者所交识的同行主页中,《教育先锋》、《楚天驿站》和《惟存教育》等尽管内容和风格迥异,但均属质表俱优的佳作。
三、个人教育网站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进程
个人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Internet上教育的成分剧增,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信息网络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的进程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站)可包括文件法规、宏观决策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教育与心理基础理论、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各类教育软件库、优秀教案、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交流、专家论坛、教师论坛、网上观摩课和网上图书等。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可包括:各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材料、复习指导、各校练习题、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王相东《网络化教育:立即起飞》)
时下的许多大型教育网站均不可或缺地包含了上述内容,栏目齐全且资料丰富是个人网站所不可比拟的。但也正因其“大站”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面面俱到”,反而因为各种因素难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两全,这个问题即使是在K12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何况其他网站?而个人网站则以其“小”而“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空档,这些网站的版主绝大多数是工作在教学或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网站的选材和提供的素材也绝大多数与教育教研密切相关,个人的实力和精力决定了他们只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教育教研中有所研究和拓展,但是就教学实际来说,其参考性和实效性却往往比教育大站更具有直接的优势。
由于个人网站尚处于“单兵作战”的游离状态,其资源较零散,难成体系,与大型网站不可相比。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的观念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个人网站已开始向个体资源库互相“链接”、以共享资源的方向发展了。这类联系正在Internet上悄悄而不断地进行着,这也是半年前笔者与几位同行网友构建21CT的主要意图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教育网站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进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从1989年开始,英国就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学校中实施一项称之 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 in Teaching 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八年以后,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种变革。目前这个工程的核心思想业已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创新浪潮,而且从单机的应用发展到教育网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首先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信息社会的合格教师除了要掌握相当的基础科学的知识和教育技能外,还应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两个方面有所发展。毋庸质疑的是架筑个人教育网站的教师在这两方面均具备相当的素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转轨之中,这部分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技能外,其观念更新和电脑技术的掌握大多是个人的因素促成的,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我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学校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诸多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因素,这部分教师只占教师总数中微乎其微的比例。因此,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普及电脑知识,推广网络技术,鼓励教师上网、用网,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育新思路。如为迎接澳门回归,我在《史海泛舟》的“时事溯源”栏目中增加了有关澳门的历史地理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扩大相关的知识面,搜集提炼素材,然后运用有关电脑技术制作网页上传。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澳门的史地知识,提高了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认知水平,也倾注了我对祖国统一的一腔热情,使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对于提高我的教师素质应该是会有所帮助的吧!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3、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师生交流
世界各国致力于发展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具有传统传媒所远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也同样为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这类交流主要是指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多数发生在同类学科和岗位相近的教师之间,可以起到互通有无的资源共享和教育思想的相互交流上,而交流补充的本身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师将自己自作的教学课件和教育论文发布于网站上,供同行使用和交流,听取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再行改进;而获得上述材料的老师同样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成分为己 所用,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应用水平,彼此双方均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笔者在《史海泛舟》的“教育资源”中放置了自制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美苏争霸》和《三大战役》等小型课件供同行下载使用,得到不少的反馈意见,特别是得到《教育先锋》教育网站提供的地球图样以补充对地圆学说的展示。这些反馈和帮助均有助于我不断改进课件的质量,又能将更完善的资源共享于教育网络中。
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包括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家庭具备上网条件的数量日增,为这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不少学生已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到浩瀚网海中去寻求有助于学习的资料,这也是信息产业向教育网站拓展的主要原因。作为政府行为的曙光网站在这点上旗帜鲜明地宣称要“使师生越过学校围墙,跨越时空,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信息化的能力和观念„„”,提供了大量与学生课程学习直接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教师的个人网站也大多开设此类栏目,《史海泛舟》所设的“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两栏目即属此类,也得到过学生E-mail和留言的正面反馈。同时,开设的“桃李芬芳”栏目属于情感交流的范畴,十年的高中教学经历使我的学生遍及全国,他们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在老师的网站上寻找当年身影,获得同窗好友的信息,这是《史海泛舟》最富人情味的栏目,不少教师的网站上也不同形式地开设了此类栏目。
四、面临主要问题和期望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上网费用高昂已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化发展中的“瓶颈”,同样也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但相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得到逐步缓解,这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师上网用网建站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仍有以下两个问题殛待解决: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与本文相关的素质主要指教师在教育信息网络化进程中的观念更新、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掌握程度。制作和维护网站除了要具有相当量的资料外,还必须具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涉及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笔者在制作《史海泛舟》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抉取有效素材为我所用的问题,这方面涉及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由于水平有限,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书到用 时方恨少”的古训,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目前相当多数的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历太少,对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了解和应用更少,更不用说独立制作和维护个人网站了,这是当前制约我国个人教育网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信息社会对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两种素质的需求和新型人材观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已逐步将“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教师”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为培养教师的用网建站能力营建了理想的社会环境,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2、缺乏整体规划、组织和指导
目前教师个人网站大多仅代表个人行为,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种无计划性的显著特征,其内容和形式也无一矩之规,质量上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笔者在与同行网友的交流中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希望能随着我国教育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在诸如“曙光工程”等政府行为的组织和推动下,组织一系列有利于教育网站良性发展的活动,为教师的用网建站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Internet上能够不断涌现出一个个内容健康、资源丰富的教育“绿洲”,我们也愿以个体的微薄之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网络提供一些小小的资源链接。
附:
本文涉及主要网站网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xiexiebang.cominfo.net/~ctyz 惟存教育: http://www.xiexiebang.com/s/being 7
第二篇:网络化与大学教育
网络化与大学教育
【内容提要】人类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或许是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文章在探讨了网络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为之所作出的反应之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作者试图将之表述为四个方面的趋向:大学的地域性消
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关键词】网络化/大学教育
【正文】
人类正在迈入一个充满梦幻的新世纪。这个新世纪将以独一无二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全球网络化。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并非梦想的现实:“地球上每一个人将随时随地都可以同另一个人自由地进行联系。正是这个简单的事实,犹如工业革命把农业的中世纪改造成为过去的二百年的工业文明一样,将使整个的世界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1]如果说,80年代初,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曾给刚刚打开国门的人们一个令人“虚幻”的技术世界,那么,今天,站在世纪末的门槛前,人们已毫不怀疑计算机和电信革命对人类正在或将要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学教育也在这一影响之中。现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革命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是否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
一、网络化的革命性意义
在讨论信息技术革命对大学教育影响之前,有必要认识这场革命对社会和人的影响及其本质特征。
(一)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化是指用Internet(包含了数字化、多媒体)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Inter”的含义是“交互的”,“net”是指“网络”,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已成为因特网和微软的代名词,也成为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代言人。他创造了一个进入梦幻世界的捷径,把人们带入充满想象与现实结合的电子时代。尽管我国目前尚有23.6%的大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51.7%的学生从未使用过网络[2],但由于大学生们对先进知识和技术特有的直觉和敏锐,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网络化时代的追求。
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8月2日一期文章中认为,因特网的使用正在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美国研究网络业的eMarketer公司预测,至2003年全球经常使用网络者将达3.5亿人,比1998年底的9540万人增长26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99年7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当年6月30日,中国使用国际网络(互联网)的用户数已达400万(1997年,只有64万人上网)。据国际数据公司预计,到2001年,中国的网民将达到2700万人。可以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革命正在通过“1”和“0”组成的一串串“比特”所代表的数字化,静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存空间。它对社会的震憾将视如18世纪第一台蒸汽机那样,以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其著名的“数字地球”概念中对信息时代的本质作出了精辟的论断:“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推动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是一场革命性的变迁。”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还没有过任何一种技术能像“网络化”这样,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引起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打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显然,这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革与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1.在经济生活上的影响。
(1)经济增长理念的改变。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将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进步和进入信息时代将使经济增长保持持续发展的趋势,使人们奢望的“收益递增”成为可能,由此导致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重新选择过程。社会将进入一个以知识生产、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2)经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产业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龙头产业。无所不在的网络将从一个全新角度重新考查企业与其供应商、客户、合作企业、竞争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重新选择经营方式、竞争形式和生产途径。
(3)经济组织形式的全面改组。企业外部如供销关系、用户关系、合作关系等,企业内部如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都将发生质的改变。虚拟企业诞生和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将把人、技术和管理等资源优化配置为最理想状态,以适应全球市场环境的突变和富有个性需求的竞争挑战。全球网络将使新型跨国企业和“超国界经济”的企业战略联
盟组织成为全球经济的垄断,使虚拟经济和虚拟经济组织充塞整个世界市场,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运行机制网络化。
(4)经济的消费方式和财富的分配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以实体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参与财富分配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后者参与的比重将趋于增大。网络使得企业供货商、制造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以及传播媒体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消费者有可能直接参与产品的策划与生产、销售;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经营战略的主导思想。
2.在政治生活上的影响。
(1)政府运作方式由于信息的流动、传递与交换方式的变革而发生变化:双向信息传递使公众意愿的表达更直接、准确、广泛;缩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距离,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公众的自主性和团体的自治性增强,决策过程更加多元化;政府机构的设置在层级上更为简化,综合性增强;公众对政府行为和政治家的监督检查更具体,更透明。
(2)原有的权力结构和权威模式正在受到挑战:一国政治制度受全球化信息的牵涉和互动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权力的组织结构、管理范式将发生质的改变,政治家将日趋平民化,社会分权化趋势将日趋明显,并逐步向社会的分层化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新的变化。
(3)政治生活的开放性和民主化程度加快:人们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可以看到世界任何地方正在发生的事情,既是目击者,又是监控者;既可以自由表达不受限制,又可以对国家重大决策进行直接干预。
3.在文化生活上的影响。
(1)现代信息技术将促使一个新的行为特征、互动规则和思想意识的新质网络文化诞生。这一网络文化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导产业。它从为少数人欣赏的曲坛走进成亿上千万个家庭,成为百姓文化餐桌上的每一道精神大餐。其中,一种人类共同需要研究的“虚拟文化学”正在诞生,人们既要对传统人文学科进行再造,又要对人类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理论阐释。新质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正在改变人的生活,可以预言,人类思想文化进程将出现跃进式的变革。娱乐产业将大幅增长,成为闲暇人们的精神需求。
(2)由文化团体和主办者支配读者的时代成为过去。在网络时代,他们将以读者的口味来决定产品的内容、生产的周期和形式。读者自主选择、自由欣赏文化内容并支配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发展形式的格局正在形成。
(3)文化部门和文化产业组织形式和角色界限日益融合。过去的文化部门和单位(如文艺团体和出版业)彼此间的概念和界限很清楚,当他们的关系和产品都变成了数字的单元,其各自角色就显得不再重要了。文化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由于产品内容、形式的变化而发生融合和变通。
(4)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各国的文化整体性交流正在成为现实。通过网络正在消除种族隔阂、民族成见,但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和文化挑战的危机已经出现,使得保存、传播、继承和弘扬最优秀的、民族的、传统的精品文化的任务日趋紧迫,大众文化与个性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冲突将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兴奋点。
上述领域的变革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生活发生重大影响。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社会的历史化进程,社会技术变迁必将引发社会形态变迁并由此逐渐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当我们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形态时,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将发生重大调整,这主要包括人们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娱乐方式等。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人类生存方式的最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沟通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时空概念淡化,人们的交往、工作、学习、娱乐将不再受时空“异步”障碍的影响,人们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人们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容易。
第二,由于人们用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时间相对减少,自由闲暇和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由此,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日益增强。网络自身所显示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这种追求和选择得以实现。人们的生存质量由于多样化和丰富性而不断提高。
第三,由于“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人们将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控制。作为信息技术的创造者——人再次转化为信息技术的异化物,而成为“人—机”对话中的情感迫害者和生存孤独者。人作为征服自然的胜利者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战利品——虚拟技术的奴隶。
(二)网络化对人的影响
信息革命对人的影响除了上述已涉及到的生存方式带来的影响变化外,其本质影响可归纳为三点。一是人对自然的影响力。人是自然之子,人对自然的征服体现为人认识和支配自然的能力的大小,而人对自身潜力的认识和挖掘开发是与之相伴随而不断深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是人征服自然的又一成功标志,体现了人对现实世界的把握以及由这种体验而产生的自信。二是技术对人的影响力。无论比尔·盖茨还是尼葛洛庞蒂都反复申明,物质世界都可以简化为数字“比特”,而人也将被数字取代,成为数字化的“人”,数字化的“社会”。这种简化从审美角度上看是一种简洁,而从哲学意义上看则是人性的虚无。难怪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早在70年代就预见:“人类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既是对自我的延伸,又是对自我的截除。”技术就像一根梦幻的魔杖,它既顺从于人又可能给人以假象;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带给人们幸福,也可能带去意想不到的灾难。它制造虚拟世界,使人们沉湎于失真的生存空间,并由此产生一种虚幻的虚拟情感和体验。人对自身价值的崇拜被对技术(机器)的崇拜所取代,以至于人对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人的兴趣,物(机器)成为人的主宰;人们在征服自然界的同时,有可能对自身力量产生动摇和失望,由此导致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发生危机。三是人对超自然的影响力。现代信息技术的逼真性和再现性,即虚拟世界的可视性,使人们似乎难以分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这种生存状态将强制人们在不断追求和探索理想王国的同时,因一时得不到现实的成果而沮丧,或迫使自己成为虚拟世界的一分子,试图摆脱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或以一种超自然的生存状态对待现实世界,抗拒逃避,甚至不负责任。人可能再度陷入神秘主义怪圈中,成为技术世界的现代异化物。我们不能不担忧,人的存在将被人所虚构的超自然影响力所淹没。
德国作家尼古拉斯·鲍恩说:“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或别的什么人能够拒绝或想拒绝这个电子文明世界里的怪物。她新奇的自由性、便利性、快捷性和挑战性,掩盖了她潜在的强暴性和危险。”“从根本上说,人的所有自觉或不自觉的工作和创造性活动,都是为了让生命有一种存在的需要和感觉。但现在,电脑和网络将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去人类的这种生命个体的独立性知觉。她正在制造一种潜在的人的生命知觉危机。她用高速运转、变幻和无限的“海量”比特,制造出一个光怪陆离、充满煽动性和诱惑性的汪洋,让人一接触到她就不顾一切地一头栽进去,失去理性和自我。她的危险在于,她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他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她利用所有人类的交流欲望和行为,构筑起她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3]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本质特征
根据何明升的观点,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4]。美国学者称之为Compunication(计算机通信)。俄国信息专家格莉米扎认为:“在全世界组建全球性信息网络,并将它们联成统一的信息空间,简要地说,建设将世界上所有贮存的信息变成每个人的财富的人类共同体——就是信息化”。何明升把这种信息化的技术特性归纳为四点:(1)数字化——称之为“信息DNA”;(2)网络化——目前人们熟知的国际互连网就是全球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干线;(3)大容量——计算机将产生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4)高带宽——光纤通信技术是解决信息通道带宽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这些技术特性在社会过程中的普遍使用而导致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变革,并由此引发的与之相应的社会行为模式、社会结构形态和社会规范体系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社会”或“网络化社会”将与18世纪的蒸汽机技术、19世纪的电气技术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意义的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
革命性——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飞跃,而信息技术产生的信息沟通方式的这场深刻革命,将如同牛顿、爱因斯坦的概念框架一样具有革命性,它们会引发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网络功能无处不在。
不可逆转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革命性的技术特性,它将迅速扩散为全球性的一场巨变,它将改变所有称之为传统的东西或将传统改造为一种新形态框架之下的东西,“回到过去”或躲避这种影响已成为不现实。网络化像时间不可倒流。
无法抗拒的魅力——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像潘多拉盒中的魔力,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引诱人们不断地追寻并探求这一技术的无限性。网络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网络世界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生存方式的冲击力以及它自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都表明它必将对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身处在教育的所有的场景中,已经并正在深切感受这一冲击之下的结果,同时充满着对未知影响的憧憬。
二、网络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政府对全球网络化的反应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对教育的影响,除因深刻变革的全球经济对人才资源的重新认识而引发的人才争夺战外,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根本变革,使几乎全球所有的国家政府和首脑都把超常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特别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划拨巨额预算以支持与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人员的计划,作为参与21世纪全球竞争的重要筹码。各国政府敏锐捕捉到对于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战略中致胜的关键法宝:优秀人才,并迅速、积极地作出反应,成为率先变革者。
一是作为时代转折。许多国家政府首脑对信息革命可能带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和生存空间的共同认识是:这是别于人类已有社会形态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别于人类传统生活意义的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即这是人类生活在面临21世纪新纪元的一种具有时代象征的转折。为此,从自然资源和资金大战中转到以人才资源和智力大战的新的起跑点上来,这是各国政府顺应时代发展,在社会生活转折的重要时刻作出的明智的战略抉择。去年卸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马约尔称:我们需要一个与信息社会相匹配的学习社会。美国总统克林顿则断言:信息时代首先是教育时代。可以说,各国对“教育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选择是这一时代转折的历史必然。
二是作为战略重点。人们对人才争夺将成为新世纪来临的首要竞争焦点已形成共识,但信息革命首先反映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竞争则有其特殊性,即这是创新的、顶尖的国际化人才的竞争,推拥有了这样的一批人才,谁就占领了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对此,各国首脑把经济战略定位为一种新的,即教育领先与顶尖人才领先的战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瞻性的共识。
三是作为国家投资。在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发展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宏大计划的同时,不惜余力拨出巨额预算,投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成了一种不谋而合的行动。他们把这一投资作为国家超常规地对未来战略发展的投资,其根本出发点就是基于既然未来竞争的焦点是国与国综合国力的比较,那么,现在的竞争就是看谁投入最早,投得最多。
从各国政府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这一事实,可以得出两点重要启示: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刮起的这股飓风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全球化的,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不可小视。各国政府争先恐后筹谋投资“建路”并首先重视教育信息化问题,这充分表明了21世纪各国发展、竞争的焦点不再是能源、资金等,而是“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
第二,计算机通讯技术是20世纪人类思维能力得以飞跃和升华的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它启动的将是全新的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运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争取起跑线上的同步,都是为在新一轮竞争中取胜。失去这一机遇,就失去了在21世纪参与竞争的资格。
这两点启示应该是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对大学教育必定产生影响的历史背景(包括本文前述的相关内容)和逻辑基础。
(二)教育对全球网络化的呼应
各国教育界在继政府决策之后已纷纷有所行动,并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作为教育面向信息革命的重要任务。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通讯为基础的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虽然目前对这种推广和应用的对象、范围、途径、形式、目标等等尚未形成定论,但从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向看,主要体现为教学辅助、科研服务和虚拟教育等方面。按照祝智庭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影响阶段划分,随着PC机、计算机网络(局域网)、Inteet以及未来的无线联网(泛在网:UN.UbiquitousNetwork)依次进入教学领域后,相对的教学形式将发生重大调整,依次发展为从众体教学、个别化指导、小组学习、虚拟教育到学习型社会5个阶段[5]。从现状看,现代教育信息化还只是不完全的初级阶段。在目前教育领域里,许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教育的辅助作用上。仅“从视听广播教育到计算机化教育,从众体教学到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从在校学习到网上虚拟空间中的学习”[6]这一最低目标看,教育信息化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如果按祝智庭的观点,将人与计算机看做一个“人机共生”的社会,人机形成将经过“多·一”、“一·一”、“多·多”、“一·多”对应关系[7],那么,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后两种人机对应关系将会很快普及。但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化环境是否适应这一对应,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等方面是否做出了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社会的互动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几十年前还不可想象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世界”[8]。“重塑”是一种新质意义上的因素整合。从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一些重大改变,而这些重大改变是基于一种外生力量的影响,即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足以使其变化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知识产业的兴起,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就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体现。这些因素都显现了这样一些特性: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与增长的趋势,在时空界限中无限制渗透的趋势,在主体选择上的高度制约性趋势(在多样性选择中的条件制约)。正因为全球化、知识产业和网络化具有这些特征,它们才在20世纪末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一连串的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对教育的影响。而这一影响的本质技术特征即网络化,它使全球化和知识产业成为可能,同时,也使当今高等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打破传统年龄和学制界限的终身教育发展趋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可能。这三大趋势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将取决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教育信息化与社会网络化的关系是:前者受制于后者,对后者产生影响,后者决定前者,两者具有连动作用。它们之间的互动无疑已对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和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这一挑战面前,我们是否应该用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对未来大学的“重塑”进行一次充分地估价?
三、网络化与未来大学的发展
(一)大学在历史中的抉择
仅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我们已经强烈感受到网络化给当今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面对未来将会引发的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某种结果,这种结果对21世纪人类的命运具有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我们已经看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化的推波助澜而变得更加突出。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能够对网络化在大学发展趋势和特征上的影响有所预见和把握,当我们的大学为如何实现跨越,赶超世界一流而寻找捷径时,网络化所带来的冲击与机遇何尝就不是这样的一种捷径?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曾在20世纪30年代初对大学的存在有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评价:“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始终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标志。作为一座精神家园的象征,大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形态,不断探索、征服自然之路和不断挑战、超越人类自我的发展史。
追溯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基本把握这么一条相互依存发展的线索,即大学因社会需求而产生,又因社会需求而被不断改造。它在不断调适并适应社会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影响手段作用于社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历史上的每次重大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和广泛应用而带来的社会转型,大学作为知识、科学与技术传播、创造和服务的特殊机构,不仅成为新科技革命的直接创造者和推广者,而且自身也在不断变革之中。从时间跨度上看,它由传统大学、近代大学演变为现代大学,进而发展为当代大学(注:这里所指的几种类型的大学是以人们约定俗成的概念和以功能变化为主的一种划分。传统大学,主要是指中世纪(12世纪初)在西欧出现的以科学、法学和医学为主要专业,被教会所控制,以培养封建统治和教会所需的骑士和神职人员为主的附属教会的机构。近代大学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初期发展(15世纪—19世纪)阶段以研究和追求科学、人文和哲学领域最高境界为对象,以培养资产阶级特权阶层人才为主的自治机构。现代大学一般指资本主义兴盛发展时期(20世纪—)在各类学科不断分化和新学科不断产生的基础上,以通晓传播高深学问,以纯粹学术研究至上,以培养社会智力精尖的英才教育为主的单一学术研究机构。当代大学指二次大战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以知识探求和传播、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导向,以强调机会均等,扩大办学规模、办学形式多样、贴近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大众化教育的社会机构。),经历了不同时代和社会变迁,经受了各个集团、各种流派、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的思想交锋、观念碰撞,以及道路选择,甚至脱胎换骨的改造。从高等教育发展史看,当社会和历史对大学的存在形式发出一种挑战时,尽管向来以学术自由和自治自傲的大学决不会为世俗化而轻易放弃什么,但它在作出某种郑重承诺时,有可能却经历了一种痛苦但又是必需的理性抉择。回到我们的话题,不管当今的大学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未来的技术世界中,大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全面的挑战,它势必再一次作出抉择,并以一种与社会相呼应的全新的存在形式出现。
(二)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本文将绕开可能涉及到的有关大学教育的众多理论性问题,通过至今为止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学存在形态的一般特征的比较,从宏观(大学的理念、大学的角色、大学的目的),中观(大学的职能、大学的组织结构、大学的管理模式),微观(大学的办学模式、大学的教学形式、大学的课程内容)三个层面,描述和勾勒一幅在网络化之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以及可能留给我们的某种耐人寻味的结论(见表
1、表
2、表3)。
从上述大学基本特征的变迁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变革总的来说都是源自大学本身的一种不断生长和丰富的变化,它们似乎没有质的方面的显著区别,只是在发展演变阶段上的量的差异。但是,当20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将其网络的触角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延伸时,我们所预见的未来大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正像网络必将深刻影响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样。尽管这种变革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甚至包括过去人们曾经作过的旧有选择。假如旧的选择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了事物本来运动的趋势和规律,那么,这种变革只不过是在不同的运动阶段改变了它的表现方式,换句话说,是以一种新的实现形式来体现那些根本性的规律。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哪些必定要发生的某种变革是事物“质”的改变?或是借以实现的“形式”发生了改变?或是事物自身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新质并导向事物发展的另一轨道?网络化下的未来大学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是否可以表述为这样四个方面的趋向。
1.大学的地域性消失,代之为“核心地带”与“外围地带”。
以往大学多以所在城市命名,大学的发展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映成辉,构成独特的大学城文化现象。特别是知名大学,更成为众人仰慕的科学殿堂。但能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将改变这种状况,它可能形成这样两种趋势:一是由某种学科组成的虚拟课程成为全球在学人员的课程,这一课程的制作将由来自数个大学的全球最好的教授、专家、设计人员来完成。他们的制作基地和教学论坛交流密集处就成为其“核心地带”。这一“核心地带”可能是一种松散联盟的形式,可以在某个大学校园内,也可以不在大学校园内。二是如果把这种类型称为一个教学单元的话,谁拥有这样的单元数量多,谁就将成为主导全球学科和教研交流与服务的中枢站。可以认为,谁先拥有这样的中枢站,谁将是未来大学的雏形。同样如此,以科研项目组成的网间网学术论坛作为一个科研单元,它的实验基地有可能并不在大学区域里,而可能设在技术园区或跨国集团所在的某个地区,这样的集合体也就构成了“核心地带”。这种情形意味着未来大学不再具有当代大学地域上的“中心”意义,它将在教育、科研网络的支配下进行全球的战略性重组。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当今最知名的大学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外围地带”,如果它依然按照传统模式和理念办学的话。
2.大学的高深性趋弱,代之为世俗化与多样化。
除了中世纪大学笼罩着一层神学的神秘主义面纱外,至今为止的所有大学都以其高深学问为基本单元构成了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学术门槛。世俗化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现实性和普遍受益性的内在取向,也是推进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基本动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大学类型的分化,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和社区大学的普及,高等教育世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将使大学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学不再以智商和精尖划界,上大学也不仅仅只为学习一门技艺或专门知识;它不仅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权利,学习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乐趣或“成为利用闲暇的最高目的”[9]。当网络化将这种潜在的权利和乐趣变为现实时,对更多的社会成员来说,大学原有的以学习高深学问为核心的单一价值取向就将逐步退居其次。同时,从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看,世俗化就是将神化的人转变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它强调一种以人为本位的取向,尊重人的意愿,主张以满足现实社会中的人的需要为目的。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出现和人们闲暇生活的质量需求,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追求和知识享受,更加重视自身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质量问题,更加重视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和创造一个更加适合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正如洛韦尔对大学之所以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这一需要是什么?就是社会所有成员的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大学”将真正名副其实地变成“大家学”。为此,未来大学的理念将发生重大改变,它将重新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合谐统一,在新的层次上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和个性多样化的自由发展提供服务。这将是未来大学角色和目的与当代大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3.大学的综合性丧失,代之为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
其一,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清晰表明,20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不断涌现,出现了各分支学科不断融合和渗透的趋势。为了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学生的通识教育,由单科性学院过渡为综合性大学的趋势成为当代大学发展的一大特征。但是,这一特征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在教育领域的开发而不断减弱,或者说,网络化将解决因地域的局限所带来的单纯综合性问题。网络化将把无数的学校、研究和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商店、医院、办公室和家庭等都联系起来,以解决知识和技术共享,以及科学探索和发现所涉及到的综合性问题。人们不再需要在同一个校园内设置所有的学科,以呈现出综合型功能。20世纪末全球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合并战略是为了想在大竞争时代取得优势互补和效率化,但事实上并没有事例说明它“对取得竞争优势作出贡献”应该看到,“竞争的真正对手是剧烈变化的市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是能否建立起与顾客进行双向交流的渠道,以及企业内是否有解决难题的能力。这涉及的是企业机能问题,与企业的规模和实业的数量等结构性问题无关。”[10]虽然,当代的企业重组现象与当前我国进行的某些大学的合并并非一个性质,但其出现的共性问题却是值得深思的。其二,未来大学为满足社会成员终身教育的多种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承担的功能将不断泛化,逐步向多样和分散化发展,即由原来少数单元所承担的功能改由多个子单元去承担,这些子单元之间的学科综合将主要依赖网络和新型集合系统的协调(指未来大学的整合功能)。当这些子单元经网络半游离开原有大学的组织系统时,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内部组织系统和原则。从组织系统的宏观角度看,这些子单元呈现出一种分散化的状态,而且将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状态。因为这些子单元可能将以跨校际、省际、国际的形式存在,这将导致大学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上的重大突破。其三,未来大学的高度分化(指上述的多个子单元)使得大学之间的学术观念和思想交流更加迅速、更加开放,也更为充分,同时也使得那些分化的子单元或其之间的教学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知识的更新、融合和传授工作。这将意味着大学未来的组织结构需要一种不同于现有的科层结构和教授自治结构,它将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整合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它不仅将形成有利于激活各个子单元的创新潜能,而且持续不断地激励各个子单元在国际大学间保持独特优势的学术竞争实力。同时,这种整合功能将具有一种粘合剂作用,把众多的子单元优势整合为一个充满个性活力,使大学与大学、大学与社会、大学与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之间的沟通更为协调融洽,并具有高度稳定性的学术集合体。谁的整合功能强,谁就将成为众多子单元的集合体,即未来大学。
4.大学校园淡出,但大学精神依存。
大学已经存在了1000多年,其生命力之久远,之顽强超过了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机构,原因何在?历史告诉我们的无非是这样两个属于大学特有的品质:一是“它提出了一种毫不动摇的忠诚于探索精神的宗教”[11],二是“始终致力于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不断建立和维持平衡”[12]。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影响面前,大学从它的社会角色、功能、目的以及组织形式到教学模式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有的变革将会超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但是,如何使大学这座人类精神的圣殿继续存在?这两个经过历史检验的大学独有的品质将给予未来大学以某种启示:
——当学生不再受时空限制,以多种方式出入无围墙的大学时,大学作为知识之泉的传递功能就不再是唯一的了。但是,作为探索“天地万物之源”并建构人类所需的知识大厦,同时将人类探索知识的方法传递给后人这些功能则是大学独具的。
——一方面,网络化将使大学更趋向世俗化,它将更贴近社会,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它可能会在迎合和服务社会需求的过程中失去其方向。长此以往,大学也许将与世俗同流合污,失去个性。因此,大学在不断世俗化的趋势中要找回它赖以长存、永葆魅力的生命点,这就是大学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大学的神圣就在于它具有追求完美理想的使命,保护真、善、美的权利,共享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以及享有尊严的批判精神,这是大学之灵魂。因此,未来大学的学术自治和自由的保持,将是它胜任社会赋予它多种角色和责任的“过滤器”。
——当大学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共和国”[13]时,由于网络化,人们在瞬间可以领略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件,人们可以同时观赏到一种文化现象,特别是当网络文化(尤其是当它被某种文化强国领先占据主导地位时)作为一种世界语和世界文化渗透于地球村的所有居民时,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区文化将被淹没在一种单一世界语的通俗文化之中。未来大学的责任就在于当它自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学者共同体”时,它将清醒意识到大学在继承、发展、丰富、创新多元文化上对维系这个原本就丰富多彩世界的平衡的深远意义。
——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研究负责人凯文·沃里克确信,再有50年,机器将征服人类。日本高级通信技术国际研究所硅脑制造工程的负责人雨果·德加里承认,他创造的东西可能会“把我象苍蝇一样拍死”的想法一直搅得他心绪不宁[14]。这似乎听起来像科幻噩梦,实际上,人们已经预见到,由于信息爆炸带来的这个机器世界在给予人们更多方便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强烈的精神冲击和压力。人们将更加迫切地寻找一种能够摆脱现存信息垃圾带来的精神压力的一种解脱方式。他们不仅需要有一个能够指导他们消费、利用、选择、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且他们更需要寻求一块宁静的思维空间和温馨的情感家园。未来大学应该成为这样的“精神家园”:它将满足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重塑人的自尊,张扬人的个性;它将成为未来技术世界中充满人文关怀和注重人文资源的“飞地”。
(三)我们的准备
对未来大学的命运,本文并没有作科学方法上的严格推论,只是作了一种“猜想”。如果顺着这一猜想继续探讨,可能寻求一种达成共识结论的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越来越不重要。但在追寻这一结论的过程中,我们反倒会从中得到极为难得的创造性火花和探索性发现。恰恰可能是这些“火花”和“发现”对于我们意欲追求的彼岸世界,也许是跨越的一座“桥”。
当初希望能在文章的结尾给网络化影响下的未来大学一个结论。事实上,这个结论至今不知所以然。好在这一命题将会成为21世纪大学教育最有意义的课题,可以肯定,它的“解”应该在它变革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萧琛著.全球网络经济.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网络网得住生活吗.北京晚报,1998—12—10
[3]《代用品与代理者》Copyright.ITWNewcorp,Inc.1997—1999Allrightsreserved
[4]信息世界,1998(2)
[5][6][7]祝智庭.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见: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教育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美〕国家科技委员会.技术与国家利益
[9][11]〔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89,13
3[10]超大规模企业未必具有竞争优势.参考消息,1999—09—13
[12][13]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招开的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2,10
[14]〔美〕奥蒂斯·波特.21世纪21种设想——机器比人更聪明.参考消息,1999—09—1
2[15]陈学飞主编.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6]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好范文整理)
第三篇: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浅谈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七中学:邓玲娅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的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不仅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途径,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教改课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法的革命。
1.1、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1.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下列一些弊端: 1.2.1、角色的错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然而,人是能动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如同人的身体的成长一样是机体自组织的过程,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因此,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人所代替不了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却出现了颠倒和角色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了被动的“填鸭”,课堂的“满堂灌”、“一言堂”,一切由教师说了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当成了一个个简单的容器,可以任意灌注,任意填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疲惫不堪,而学生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却被白白地闲置和浪费。
1.2.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目前,由于地区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各省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边远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随时可以把最好的老师带到学生身边;这样就使得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原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上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施教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别需求便难以兼顾。1.2.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激发起他们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甚至动手参与,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而互联网上众多的历史网站,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加大课堂信息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适应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2.1、传统学习方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传统学习历史的方法一般都是教材、笔记,再加上参考资料和练习册。这种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封闭性学习,使学习内容只局限于教材及有限的资料;文字式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认为历史枯燥、乏味;知识型学习,对记忆有利,却无法借此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
2.2、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利用海量的历史资源,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体验历史的真实性。2.2.1、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全面的、最新的、最权威的学习资料,可以得到你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的详细的解释。
2.2.2、可以通过网上论坛与其他同学交流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自设论坛来展示你舌战群儒的风采,2.2.3、更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得到国内外著名的教师、学者的指导。2.2.4、海量的题库,多类型的网上测评。要想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你可下载最新的名校试卷,也可以到网上考场去一试身手。总之,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你尽可以在其中遨游、探索。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法,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要想成为教育家,必须不断地学习、钻研、探索。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却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学信息的缺乏、资料观点的陈旧等,使广大教师很难取得好的教研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而当你联上互联网,这一切都改变了。网上有许多历史教师的优秀论文供你学习、借鉴;网上有许多最新的学术观点,等你来参与研究;而更多的是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既给历史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历史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提供了帮助。我最爱上的是网上书屋,那里几乎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所有图书,而且比纸质书籍更易查询、检索。如果你学有所得、教有所感,你可以将经验上传到网上与广大同仁共同分享。我想,经过在网上的广泛的学习和交流,你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二、网络信息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步骤
我们接触互联网,研讨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要将之用于我们课堂教学,使之发挥巨大的效益。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的新模式,下面结合《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的教学来谈谈它的实施步骤:
1、布置课题。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归纳出几个典型课题,并对每个课题的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布置给学生。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课,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道思考题:“什么是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确立的背景和实质是什么?”“联合国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有哪些机构?其宗旨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作用?”“二战后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是如何惩处的?程度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和影响?”“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你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
2、分组研讨。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报刊、书籍等来收集资料,并完成对资料的筛选、归类、分析等过程,最后对课题做出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选择所需要的内容,如何辩别资料的真伪等。
3、学习交流。在课堂上,各组学生选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研讨情况,结合课题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在《两极格局的形成》这一节课上,学生使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介绍,有的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资料,有的同学找到了有关录像,特别是在讲解对德日法西斯惩处不同的影响时,有的同学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遇难纪念碑前下跪的照片及评论,还有日本小泉内阁参拜靖国神社的报道以及亚洲各国的反应,日本教科书事件的专题介绍等内容,两相比较,从而得出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够彻底,以至遗留下这些问题的结论。增强了他们学史、用史,联系现实的能力。
4、教师总结评价。在学生介绍课题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对教材内容在整体上进行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理解升华,并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以鼓励为主,也要适当指出在学习中的不足,以期日后改进。综观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是借签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分组导学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赋予新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对课题专研探究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网络化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量力而行,以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及经济负担为前提。因为各学校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充实自己,为实施网络化教学做准备。
2、必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网络知识的培训。信息网络化教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数必须学会上网,掌握简单操作,最好有一部分学生会制作展示文稿,这样会更有利于教学。
3、必须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按照《青少年文明网络公约》的内容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而不能只迷恋于聊天,交网友,以及玩游戏,教师要对学生上网的情况有一定的监控。
4、必须对学生进行历史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搜索历史网站,如何收集所需资料,如何整理历史资料,如何制作电子文稿,如何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等,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服务。
5、设置课题要大小适度,每个小组要人数适当,分工明确,要保证全员参与,哪怕他只是找到了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也要给予鼓励。激励他更大的进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
6、教师要总结到位,评价得当,多多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是欣赏者,学习者,评价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可逆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用网络信息进行历史教学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这里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它有待深入和提高,也期待着各位同仁给他提出中肯的意见,来使它更加科学、完善。让我们一起来共同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从2005年施行以来,到今已经有8年有余,网络化历史教学已经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制高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的历史素材资源、题库、高品质的交互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的空缺,历史教学的信息网络化已经是大式所趋。
第四篇: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与网络学院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XX年已经过去,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盼。对我而言,XX年的工作是难忘、印记最深的一年。工作职能的转换,连带着工作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适应与调整,(包括工作上的适应与心态上的调整)压力带来了累的感觉,累中也融进了收获的快乐。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在xxx网各位同志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能够加强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奋发向上和与时俱进精神状态的动力源泉。一年来,本人自觉提高学习积极性,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及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个人的言行。树立了“讲工作、讲团结、讲奉献”,“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个人工作信念,成为自己“基础工作做牢、创新工作突破”的动力,不仅自己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而且还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在学习中,能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努力做到围绕网络运营为主题、把握灵魂、领会精髓。对完成运营任务更加充满信心,同时增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树立了xxx网大品牌推广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完成本职岗位工作的情况,个人总结《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年来,我以负责的态度努力完成个人承担的各项工作,积极协助主任完成部门全部工作任务:
(1)积极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到青岛海尔集团经过谈判协商,完成了xxx
网在今年三月份全国“两会”期间,新闻中心用七台海尔电脑的赞助工作;
(2)较好的完成了xxx网在全国 “两会”新闻报道记者的后勤保障工作;
(3)按xxx部xx宣传司的指示精神积极配合主任完成了“XX年全国xxxx知识竞赛”前期和后期的各项工作,在启动仪式的当天协调央视网进行了现场视频直播;
(4)完成了xxx网资讯在其他商业网络媒体的使用、排查、统计、谈判、合同的签署工作;
(5)为了拓展xxx网的品牌和知名度,积极建设地方频道,目前近十个地级市xxx网地方频道开通;
(6)完成了“xxx日报手机报”合作公司xx我的网科技公司和xxxxx文化传播公司、xxx通信it公司的转换交接合同的签署工作;
(7)配合主任完成了对外协调迎来送往等日常的琐碎工作。
三、自身廉政建设和遵守纪律的情况。作为一名党员,一年来能自我严格要求,能自加压力,有忧患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模范遵守劳动纪律和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因我从事的是运营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报酬,有奉献精神,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能做出表率。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求真务实,善于与人共事,团结同志,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负责人完成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的时候,对自己在理论提高方面要求的标准不够高;二是对下面办的频道调查研究比较少,懒于出差,存在着坐办公室多,到下边少的现象;三是如何在部门和岗位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做的有欠缺,意识还不够强。「 1」 「 2」
【1】【2】
其实只要一心成功,挫折与打击在你面前都会溃不成军!
尽管五月的武汉像个“聚火盆”,我们也偶尔抱怨,但是却从没有一瞬间想要过放弃。尽管在商谈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与打击,经历了无数次拒绝与失败,但是我都将其归列为工作的经验、生命的成长。因为,那时那刻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尽快搞定这单赞助广告,为工作表现再添一笔彩色,给自己再多一个肯定自我的理由。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我也很懒惰很随意,但是,既然当初再三决定进入这个工作团队,就带着“一战到底”决心。所以,任何一次提升自我价值的机遇我都努力把握、用心对待,为自己更进一步的攀爬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的座右铭,我的信念,我的心,我的人生!
印象传媒通联发行部陕轶群 二○一三年五月十日
总
结(初号宋体加粗)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学生会部 二〇〇年月日(四号黑体加粗)目录(一号黑体+加粗)
一、(小二号号宋体+加粗)xxxxxxxxxx……………………………(x)
(一)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
一、部门简介(小二号宋体+加粗)
(一)部门成员(四号宋体加粗)(成员的名字要对齐)
二、工作概要
自己的感想,感谢……(总结)
三、工作介绍
不要写太多的感想要求客观真实
四、经验总结
五、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六、感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学生会部(部长):xxx二〇〇年月日 个人工作总结
一、引言(小二号宋体+加粗)(感谢……)
二、个人工作总结
包含工作概要和工作介绍。开始句(现将本学期本人的工作(请你继续关注好)总结如下)
三、工作感想
(一)优点(四号宋体加粗)(注意优缺点的比例)
(二)缺点
四、小结。名言名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学生会部(部长):xxx二〇〇年月日 注意:
1、在封面后 篇)(3)固定日招聘会等重大公益活动及相关新闻事件;(14篇)以上软文成功发布在河北工人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等主流报刊上的软文共计27篇,为公司在品牌推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网络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需求,对河北人力资源外包网进行了全新的改版策划。新版外包网以人力资源业务流程外包(hr-bpo)、人力资源知识流程外包(hr-kpo)、人力资源共享服务(hr-ss)为三大主线贯穿整个网站,以行业资讯发布、业务内容展示、hr线上线下互动三种表现形势将网站内容支撑起来,其目标是打造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的专业hr外包网络平台。根据电子杂志前瞻性、互动性、权威性、可读性和商业性这5大特点,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电子杂志栏目内容进行了全新的包装,同时针对电子杂志宣传渠道单一的现状,在外包网站发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博客宣传及邮件群发推广,截止到现在,诺亚人力资源电子杂志共50期已全部发布至新浪博客,同时对 网站建设能够顺利及时地进行改版更新并能迅速的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在建网站初期就成立了网站建设领导小组我任副组长又建立了以电教部为主的网站建设工作小组同时明确了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等一系列的组织机构有力的保障网站的建设与运行。同时学校也确定我主要领导来具体负责学校网站的运行管理设立了网站维护小组来专设负责网站的全面管理专门配备了名具备扎实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教师为网络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权限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
如果只有网站没有应用的话这个网站也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看重网站建立的基础上更加看重的是她的应用。我们充分利用网站发挥校园网络效能初步满足了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在管理平台建设方面我们采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有相应的数据库管理具有学校的各项管理功能能提供较完善的管理平台有资源中心具有上传、审核、发布、查询、统计等功能需要我和管理员后才能发布有教师个人资源分类管理允许隐私保密。在信息发布方面我们要求管理员能做到及时发布、转发相关教育信息如通知、公告和教学计划等平均每天不少于条学校信息也常常被上一级教育部门网站采用每年绝对多于10条。在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我们按省教育厅推荐的教育素材资源库来选择建设本校资源库学校教育资源总量大于30g资源基本覆盖全部学科其中自建资源占学校总资源10以上有教师参与省、市两级部门的教育资源编制各级网站内的多媒体素材资源教师能经常使用。
虽然我在网站建设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网站对我校的管理带来的便捷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感到我们的网站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们也正在加强研究与尝试以挖掘网站的更明显的作用与更完善的功能。
网络学院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地,我已经在网络部这个大家庭中度过了一年。
我们网络部的工作比较特殊,几乎学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中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因为我们要为这些活动拍照或者录像。这一年中,我参加或者组织了许多活动,例如支部风采show、送旧晚会、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团员培训活动、以及几次学院教授的讲座等等,都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其实在加入网络部以前,我自己拍照的机会并不多,就是有时候亲戚聚会的时候才有机会,就更不要说拍dv了。幸运地是到了网络部之后,让我们有了很多实践的机会,还有专业指导,让我能亲自摄影和拍摄各种活动,记录下环境学院在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最幸运的是有机会让我去参与了支部风采show和送旧晚会的dv拍摄。
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部和组织部合办的支部风采show。那时正置我们最忙的时候,不仅有很多学习任务,同时还要组织各类的社团活动,可以说每天都披星戴月的忙个不停。最后我们和组织部一起通力合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从设计、组织、排练,到最后成功举办。由于支部风采show是一个大型活动,所以我们在正式举办之前就已经进行了排练,并在开始的那天下午还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彩排。在多次的彩排之后,我已经熟练到可以自然的反应出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要进行什么环节,因此能够在拍dv的时候顺利地捕捉到最精彩的镜头。
通过在网络部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熟悉了团委学生会的基本架构,学会了如何组织策划活动等等。同时还让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特别在摄影方面有了长足的提
高。
最后,感谢网络部给了我这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尽力把活动办得更好,更出色!是在摸索中前进,在主任的领导下,全力配合组长的工作,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思路清晰,认真学习有关的法规政策,尽心尽力的完成本职工组。在工作期间,善于进行思考,举一反三,能够较为灵活的处理一些问题。在工作态度方面,积极主动、热情。对于学习中心和和学生的疑问,做到耐心的解释和说明。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日常工作比较的琐碎,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心理,但是一直抱有对工作负责任不出差错的态度,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当发现问题并解决以后,我会为自己的工作态度而欣慰。我常常提醒自己,工作是会出现失误的,但是我要努力把失误减少到最低,这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挑战,也是别人对我的一种认可。让老师和学生对我们有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对我们的信任度会不断的提高,树立网络学院的良好形象。
近期我院
六、根据学生所填写的毕业生申请表,做出精确的可毕业的学生人数,对各个专业各个学习中心进行了统计,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做成准确的表格,上报组长。
七、给各学习中心寄去了学生成绩表和毕业生登记表,准备开展学生的填表工作。
八、准备022高起专社会调查,031专升本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工作的开展,大部分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已经准备就绪。
九、在等待022专升本学生照片的同时,配合组长做好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的认识和总结,对于好的方面会继续继承和发扬,不足的方面会尽快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网络教育工作者。
于已过时效的请取消置顶,对重复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做回复。
2、辅导教师不能发布自问自答的帖子,要发布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教师只对讨论情况作点评。
每门课每月需要发布2个讨论题并置顶,题目需明确如“讨论题:***”,以便学生参与。
3、辅导教师每学期开始要在课程论坛中发布“学生发帖须知”的帖子置顶,规范学生发帖。(“学生发帖须知”内容见附件二)
4、辅导教师回复学生的问题时要有耐心,注意回答的语气和态度,要做到热情、诚恳、细致。
对学生发布的帖子要认真思考后再回复,一个问题若回复多条帖子将视为无效贴。
5、要求学生采用一问一主帖形式发帖提问。
跟帖提问,教师只回复主帖问题,对跟帖问题做删除处理并在删除理由中告知学生要发主帖提问。
6、学生主帖提问,其他学生跟帖回复,教师必须针对跟帖正确性做处理:正确,则保留;错误或与主帖不相关的帖子,做删除处理。
7、若出现重复贴,教师应依实际情况做处理。
8、学生主帖属于自问自答或课程概念等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形式,可以不做删
除处理,若不删除则必须发帖提醒学生发帖提问。
9、一切带有反动色彩以及与学习无关的帖子,一律删除。
10、论坛发帖XX年5月1日起计算工作量。
(二)上传导学资料
1、类型及时间
本学期要求新聘辅导教师及更换课程辅导教师上传四篇导学资料,部分课程按教材内容和开设时间减少上传篇数(具体课程名称见群共享文 件)。
请各位辅导老师将导学资料上传到教师平台相关课程的“导学资料”栏目,如不能按时上传务必向所负责老师说明情况,申请延时上传,如无故拖延上传时间将在教师考核中扣减相应的分数。
(1)开篇导学(提供时间5月1日——5月15日):提供时间在开课后一周 内。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学习方法、实践方法
和学习效果检测的方法。
(2)课程学习重点难点(提供时间5月16日——5月31日)。提供时间为 开课后三周。主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知识点、难点。(3)问题答疑材料(提供时间6月15日——6月30日)。提供时间为开课 后两个月内。主要针对学生课程论坛中提问比较集中的问题、难点问题、重要知
识点问题提供答疑问题库或案例分析库。
(4)考前辅导资料(提供时间7月1日——7月15日)。主要采用语音方式 进行答疑(部分课程),教师(包括参加语音答疑教师)要在规定时间上传辅导
材料。考前辅导资料(不含试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考试进行辅导,如确定考试复习范围、复习重点、重点概念归纳总结等等。进行答疑的时间计划
安排在考试前50天左右。
2、上传方式
教师提供的导学资料电子稿(格式)上传平台;
平台上传方式:(1)先用ftp软件传到服务器上;(2)登陆教师平台---导学 资料目录---点击增加---填写相关数据 ftp软件options中填写的数据: 服务器注册文件名:dxzl 目标服务器名:202.100.91.162 用户id:dxzl 口令:8912151j 教师平台填写的数据:
url::// dxzl.dec.lzu.cn/daoxue/教师所传文件的文件名(包括格式)(注: 所传文件的文件名要与服务器上的保持一致)
3、格式
(1)导学资料文件的题目按以下方式命名:所传传资料时间、所传导学资料
类型、教师姓名(如:**学年**学期**导学资料**老师),但文件名不宜过长。对于同一类型导学资料有多个文件的,需打包一次性发送。教师向平台上 传的导学资料保存时,名称中不能有“空格”。
(2)教师导学资料内容要严格依据课程教材编写并注明资料内容依据章节。如下所示:
《企业资源计划》考试复习题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及应 用 5 2主陈孟建 XX年1月
2、纯粹呼朋唤友或者打招呼的帖子,请设为“无效贴” 或删除
3、发布非本课学习内容的帖子,如与本课程学习完全无关的、询问考试成绩、a课程的问题在b课程论坛提问、询问学籍学务问题(如毕业证啥时下发/免修免考是否办理完毕等),请设为“无效贴” 或予以简单答复,提醒学生区综合论坛提问
垃圾帖界定及操作情况说明:
1.内容空白或内容仅是表情符号/字母/拼音/符号的帖子,予以删除 2.内容重复的帖子,版主将以首发帖子时间为准,对重复帖子予以删除 3.帖子内容与主题无关,或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将予以删除
4.凡是帖子正文或题目中含有不健康信息、人身攻击言辞的,将予以删除 5.对广告贴将予以删除
6.无意讨论课程内容,直接贴出作业答案的帖子,将予以删除 7.凡是发帖正文或题目中含有任何国家规定违禁内容的,将予以删除 附件二:
兰大课程论坛学生发帖须知
1、学生提问需要一问一主帖,不能在其他主帖下再次跟帖提问,否则不予回复,一律删除处理
2、无意讨论课程内容,直接征求答案的帖子,将予以删除
3、纯粹呼朋唤友或者打招呼的帖子,将予以删除
4、发布非本课学习内容的帖子,如与本课程学习完全无关的、询问考试成绩、a课程的问题在b课程论坛提问、询问学籍学务问题(如毕业证啥时下发/免修免考是否办理完毕等),请在综合论坛中询问或联系学院相关部门,本课程
论坛不予回复
5、内容空白或内容仅是表情符号/字母/拼音/符号的帖子,将予以删除
6、内容重复的帖子,版主将以首发帖子时间为准回复,对重复帖子不予回复或直接删除
7、帖子内容与主题无关,或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将予以删除
8、凡是帖子正文或题目中含有不健康信息、人身攻击言辞的,将予以删除
9、对广告贴、灌水帖将予以删除
10、无意讨论课程内容,直接贴出作业答案或概念、知识点的帖子,将予以删除
11、凡是发帖正文或题目中含有任何国家规定违禁内容的,将予以删除 导下,紧紧围绕总部工作思路、目标,以努力降低网间结算比例为重点,“质量牵引、效益先行”,理性、务实、积极的做好互联互通各项工作,实现了“网间通信质量稳中有升,网间结算净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稳中有降”等目标。目前,网间通信畅通,指标好于去年3个百分点以上;网间业务开放及时有效,各项互联互通协调工作难点重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我公司的网间结算工作得到了总部领导的充分认可,其中《精细管理 效益先行 建立多元化预警机制 有效控制网间结算成本》、《吉林联通网间结算分析系统》两项成果分获总部XX年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5月份,在总部的组织下,有十八个省分公来我公司召开“吉林省网间结算分析系统现场交流会”,辽宁、**等分公司也曾先后来我公司学习交流。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网间结算成本,网间结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网间结算成本控制取得较大的成果。今年我公司网间结算比例控制目标值是6.5%,奋斗目标是6.0%,截止XX年11月,我公司的网间结算累计净支出为913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2亿元的情况下,结算净支出同比累计减少948万元,11月结算净支出比为4.66%,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网间结算1-11月平均比例为5.6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9个百分点,比去年平均比例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低于控制目标0.85个百分点,低于奋斗目标0.3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年初设定的控制目标任务。
主要举措如下:
1、加强了对网间结算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制定网间结算相关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使得网间结算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实现网间结算管理制度化、条理化。同时准确率、及时率都得到大大的提高,均达到了总部要求。
2、通过每月对网间结算的详细情况、套餐的结算成本、异常用户异常情况
等的详细分析,通报到市州分公司、督促各分公司进行分析整改,引起市州分公司的高度重视,并对出现的问题套餐及异常用户等进行整改。同时还根据各分公司的不同情况作网间结算专题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分公司网间结算比例高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控制网间结算成本取得一定的成效,各分公司的网间结算成本均有所下降,网间结算比例均比去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坚持日常网间监测,避免异常话务产生结算费用,避免网间结算的“跑冒滴漏”现象。通过信令监控系统,每日都关注超频超长主被叫话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分公司进行解决。在今年以来,各运营商回拨业务层出不穷,采取多种手段来套取我公司网间结算费用,从监控中发现了网通、铁通、电信公司的违规业务,通过在关口局上设置黑名单、与运营商间协调扣除网间结算费用等多种方式,都及时解决了问题,达到了控制网间结算成本的成效。
4、加强市州分公司管理人员和一线经营人员对网间结算成本的意识。我们认真制定了网间结算培训计划,准备相关培训教材及考试试题,到地市分公司对市场人员进行网间结算培训及考试,效果显著。为了让分公司一线维护人员及市场人员更好地掌握网间结算规则,在市场经营中提高网间结算成本意识,我们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将网间结算、省际结算及专业间结算的规则整理成册,分发到各分公司及相关部门,让每个经营人员都能够清楚透彻地了解网间结算规则,进一步提高网间结算成本意识。
5、我公司建设的网间结算分析系统,在网间结算分析工作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网间结算分析工作的宏观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此系统得到了总部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对该系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我省举行了该系统的现场交流会,总部领导和全国18个省公司的领导和结算主管参加了交流会,通过这次现场交流会使得我们的结算分析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二)核心网设备维护工作
XX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运维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全年核心网设备无重大事故。主要工作如下:
1、运行维护2a达标工作
为完成年底达到总部运行维护2a达标验收工作,制定了《吉林联通2a达标实施方案》,组织梳理、制定下发了《大客户资料管理意见》、《大客户服务方案》、《ip地址使用管理办法》等八个关键流程,并于9月份完成对分公司的初验工作,计划在11月末完成对分公司的终验工作,力争年底通过总部的2a验收。
2、建立业务响应服务支撑体系,做好业务响应具体工作
为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前台经营部门服务,我部建立了业务响应服务支撑体系,制定了《吉林联通业务开通管理制度(试行)》、《吉林联通大客户服务管理制度(试行)》、《吉林联通网络质量类投诉管理制度(试行)》,并将业务开通流程和业务响应流程固化在电子运维系统中,业务响应的相关工作、流程全部实现电子化。截至目前为止共完成42项业务响应调度任务,为前台经营部门提供了有力支撑。
3、机房改造及消防改造工程
为促进我省通信机房“标准化”程度,公司决定开展机房整治工作,投资440万人民币。目前所有工程全部完工,通过本期工程极大提高了机房的标准化程度和安全系数,计划12月份完成工程决算工作,做到当年工程、当年竣工、当年验收、当年决算。
4、加强考核,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为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并完成了《全省运行维护考核评比办法》,考核包括运行维护质量指标、维护作业计划管理、网络运行调度管理和客户投诉
处理,通过考核工作,有效的保障了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了网络运行调度,促进了分公司维护工作的积极性。
5、制定全省应急预案, 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重要节日的通信保障工作
制定了全省应急预案,重点完成全省移动网、智能网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并制定了全省安全生产保障预案。
圆满完成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的通信保障工作,重点进行了“十七大”通信保障:制定“十七大”通信保障方案,组织全省在6月30日至7月15日期间开展“十七大”通信保障大检查,重点检查通信枢纽、重要交换设备、传输线路、党政军专线和重要大客户专线的运行情况,投入了1725万资金进行了安全整治,并在会议期间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十七大”期间我省没有发生任何通信故障。
6、组织完成了各类设备维保合同的签定,并组织对设备厂家的维保工作进行考核。
今年共组织完成包括移动网、数据网、和公共交换设备的维保合同签定13项,同时制定维保考核管理办法,对厂家日常维护支持工作进行了规范,考评,提高了整体维护服务质量。全年设备服务及时,无重大设备故障,保障了核心网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本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对人才的开发、使用与培养情况。
1、在部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公司领导及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和部门员工团结一致,努力完成运维部的的各项工作任务。
2、为团队创造一个和谐、公平、团结的工作环境,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快乐工作,各尽其才,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思考性和合作性,最终产生
合力,达成目标。
3、为团队做计划和指导工作,在团队中主要起规划、指导、监督的作用。
4、为团队中的成员服务。作为部门领导更多地想的是对这个团队的责任,目的是要把工作做好。工作最终要靠整个团队,而不是某个人来完成。要立足于服务,给团队成员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我们的(本文 来自好:)任务是把台子搭好,让团队成员把戏唱好。
5、协调和组织的作用。
三、个人分管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互联互通结算工作
面向市场,向管理要效益。结合信产部、管局相关政策法规,以技术手段(信令监测和网间结算分析系统)为依托,工作中采取扬长击短的方针,全面提升互联互通及结算工作。
主要突出做好如下工作:
1、目标落实到位,加大对地市的考核力度,使地市分公司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2、继续完善网间结算讨论分析制度。更详细、更具体的分析每月各项业务经营收入与网间结算支出的情况、经营套餐情况,分析网间结算支出的组成情况、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3、力争缩小与其他公司结算数据的误差,积极与信息化部配合,对结算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争取将对各运营商各业务的误差率降到3%以下。
4、配合市场部做好套餐分析及清理工作。建议分公司合理制定资费套餐,力争降低网间结算支出话务量。
5、积极与增值部门配合,控制大量恶意群发的垃圾短信,以降低我省短信
的结算费用。同时力争减少短信与其他运营商的误差。
(二)核心网设备维护工作
1、开展aaa等级达标活动,使运维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按总部提出的“在三年内达到同行维护水平”的要求(即总部制定中国联通aaa等级达标标准)我们将利用3a达标的契机,作好维护的各项工作,力争使我们的运维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2、建立业务响应机制,为各种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公司运行维护工作要面向市场和业务转型的要求,我们在运维队伍中建立业务响应机制,理顺相关流程,加大对市场和业务部门的支撑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l 盘活网络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清理网络上现存的端口数和优化网络路由,加大资源的有效利用。
l 建立高效、准确的电子化资源管理系统,逐步形成资源利用的预警机制。l 对前台业务投诉和需求,做好受理工作,协调内部资源,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后台对前台支撑的作用。
3、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加强费用管理
XX年我们将对地市分公司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费用的使用和列支,杜绝挤占运维费用的现象。高度重视对代维、网优、续保、线路改造等费用的管理,同时严格区分运维费用和其他成本费用的界面,统一科目,加强统计分析,力争在短时间内使运维费用的使用得到有效管理。
4、组织做好工程项目验收、交接工作
初验、终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网络质量的重要环节,XX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照《中国联通网络开通验收管理办法》做好开通和割接的测试以及试运行管理的工作。
(2).及时跟踪工程遗留问题处理情况,督促工程管理部门落实。(3).做好竣工文件、系统实物交接工作,并按照公司有关运维物资管理要求,建立物资台帐。
(4).及时向工程管理部门提交网络试运行报告,明确网络运行质量状况和遗留问题处理结果以及试运行结论。
(5).提前准备运行条件,及时培训维护技术人员、补充维护需要的器具和备件。
加强与工程管理部门协调,明确终验管理办法,建立基本流程,保障终验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在规范终验工作的同时,加强新投产系统设备、通信线路、设施等资产实物的管理,逐步将运维物资实物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做到新交接的物资帐物统一。
5、加快老旧机房改造,逐步推行标准化机房建设工作
XX年我们将重点加强安全建设,逐步改造有安全隐患的老旧机房。健全并更新《吉林联通电信网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办法》和《吉林联通通信机房安全标准》。全年计划进行两次对全省范围的安全生产检查,结合“安全生产月”,推进全省运行维护安全生产工作。结合公司制定的通信机房安全标准和3a标准,完成“机房改造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是整顿机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同时逐步推行标准化机房的建设。
网络信息中心干事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刘昌咏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日 20:10:00 1 / 4 网络中心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匆匆走过,转眼间在青岛大学中心校区校学生会已经工作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有心酸、有汗水、也有无尽的快乐和收获,和网络中心的其他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一年前,我经过面试如愿的加入了学生会这个集体中,担任起学生会网络信息中心干事这一职务。当时我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在学生会这个集体中服务大家、进步自己,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大二的时候争取能担任副部长,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进一步为学校,为学生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一年的工作,身为自动化工程学院XX级学生,虽然我远在东校区,但是我不仅每周都会准时的出现在例会的会场上,准时出现在例行值班的值班室里,而且即使我不值班,我也时常到办公室里帮助部长副部处理工作,收获友谊。
这一年我自学绘声绘影并制作了体育嘉年华晚会的开场视频,用ps为学生代表大会制作了活动展板,制作网络中心的会徽logo……同时积极参与网络中心
的一切活动,去老人院做服务,为大地彩绘摄影、校人人网宣传活动……还协助其他学生会部门完成工作,组织活动。
这一年我们犯过一些错误,比如说校人人网宣传的时候,我们因为准备不充分,在场地借座椅时遇到阻碍。
经过这一年我有以下认识:
1、工作永远不要区分分内和分外,大家同为一个集体,多奉献一些多收获一些。
2、在其位、谋其政,一定要多动脑多用心,不断提高自 己本职的工作能力,把本职工作做的尽善尽美。
3、一定要严格听从上司的指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部
门领导更好地统筹部内工作,提高集体的工作效率。严忌不汇报的自作主张,有不同见解及时和上司交流。
4、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策划一定要写好,想 好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把活动做的尽善尽美。我认为我部新的一年应该做到以下:
1、在纳新之前提前做好宣传,用部分部内经费印制单页,部内老干事到12级网络中心相关专业的新生宿舍进行点对点宣传。争取纳入更多有才干,有能力的新干事。使网络中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突出。
2、提前在新生入校的时候宣传网络中心在学生会中的重 要性,宣传网络中心对个人能力的锻炼,和什么样的人能 适应网络中心的工作。
3、我志愿在新的一年里负责新干事技术的培训工作,我
正在准备生动精简的课程,准备教好新干事的ps、绘声绘影和microsoft
powerpoint。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工作。
4、我准备下学期为我部策划一次装机大赛的活动,已写 好策划,计划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我部的知名度。
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经过我们这个集体的努力,这个家庭的努力,网络中心会变得更好。
刘昌咏 XX年9月2日
第五篇: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文章标题: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
近几年,通过发挥现代互联网络技术,构建《**市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我市的生猪屠宰管理手段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利用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屠宰市场监控体系,深入推进全市“放心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帮
您找文章]
一、生猪屠宰网络化管理基本概况 为提高我市菜篮子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档次,我局于2004年开始筹建《**市菜篮子网》()。随着网络建设思路的不断成熟,该网站逐步建立了生猪屠宰监控、蔬菜农残检测、水产品甲醛检测、市城区四大菜篮子商品批零价格监控以及绿色通道车监管等内容,实现对菜篮子工程质量检测与数量监控的网络化管理,为我市今后菜篮子管理工作向信息网络化方向全面发展夯实了扎实的基础。2005年初通过对全市生猪屠宰场管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市生猪屠宰场检测监控网》(在全国屠宰行业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创建了市场运行监控系统、病害猪处理系统、瘦肉精检测系统、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系统、生猪经营户信用档案体系、操作管理系统和屠宰信息上报监控系统等七大系统,内容涵盖生猪来源、屠宰数量(包括本地猪与外地猪数量及比例)、价格(包括毛猪和鲜肉的批发价格)、瘦肉精检测(包括定性和定量检测)、病死猪检验与处理、经营户信息、屠宰场信息等基本数据。网站实行三级管理,屠宰场级负责原始数据的上报和本屠宰场
日常操作管理、市贸易局级负责屠宰网络日常维护和监控、公众级负责对外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目前我市9个生猪中心屠宰场陆续实现联网,并通过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工作,在各县(市)区生猪中心屠宰场建立屠宰网络信息员和瘦肉精检测员队伍,每天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和处理工作。
二、实现功能与取得成效
(一)优化屠宰管理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一是生猪产销信息透明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近几年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畜禽疫病突发,石油、粮食等基础产品涨价影响生猪运输成本等诸多制约因素下艰难而又顺利完成的。由于信息灵敏、通畅,我市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了生猪屠宰网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帮助指导屠宰场及时从非疫区择优组织和调运生猪,严把生猪、肉品进出场关,从而以数量
充足确保价格稳定,以强化检测保障质量安全。2006年根据当时毛猪货源偏紧,市场波动较大,毛猪和鲜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我市通过屠宰信息网络,严密监测市场运行动态,分析生猪主产区猪源来甬情况,组织联系部分中心屠宰场赴河南、江西等考察,调研当地价格动态,存栏数量,加强产销衔接。从而确保全年全市生猪肉品市场始终保持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通报生猪屠宰信息动态。我局通过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每月(旬)初根据屠宰网络显示数据,分析上月(旬)全市及各屠宰场生猪屠宰数量、价格等基本情况,进行月(旬)度分析比较,预测屠宰市场行情的基本走势。同时对生猪来源、病死猪处理、瘦肉精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有关部门
通报我市生猪屠宰信息动态,预测下一阶段生猪产销、病死猪预防等有关情况,把质量安全检测与产地追溯、市场运行动态监控与数据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了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能。此项工作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开展检测数据联网公示,加强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随着屠宰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追溯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市生猪屠宰网可以实现对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运行动态三大方面的追溯工作。一方面是生猪宰前检疫质量安全问题的追溯。我市70以上的生猪靠外省调入,质量安全调控难度大。建立生猪屠宰网络后,进场屠宰的生猪一旦发现质量上存在问题,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查询该生猪经营户名称、来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县一级的供应商或生猪牧场名称),实现产地追溯。例如2006年上半年,河南某地生猪发生
疫情后,我局通过屠宰网络直接查询该地前阶段来甬生猪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及时通报有关屠宰场和毛猪经营户,暂禁该地生猪来甬,确保进场屠宰生猪肉品质量。第二方面是流通领域生猪鲜肉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如果在菜市场发现有问题猪肉是我市生猪中心屠宰场宰杀的,可以通过菜市场鲜肉销售台帐追溯该生猪屠宰场名称,再通过该屠宰场网络(鲜肉销售表)上网查询问题生猪的来源、经营户名称等有关情况。另外是其他情形的追溯。比如根据经营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