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大南镇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2013年大南镇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妇女儿童老人事业的发展,根据县综治办工作目标,镇综治办切实抓好安排、实施,现将2013年度妇女儿童老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心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镇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惠民行动的民心工程来做,全乡留守人员在乡党委、政府的关爱下基本实现了没有一个“留守儿童迷失”、一个“留守妇女”无助、一个“留守老人”孤独。我乡有专人负责“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有四个村建立了留守人群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娱乐等便捷服务。今年,在中小学分别设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开办留守家长和隔代家长培训班1期。搭建了老人和妇女倾诉、交流、互助、友爱的平台;整合学校、妇联、民政、团等部门的力量,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我镇现有留守学生130名,因长期缺少亲情关爱,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家校联系卡”,教师每月与家长联系两次;开展留守儿童亲情之旅,以寒、暑假为契机,分批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团聚;发动10名机关干部、党团员、一村一大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牵手连心”活动;在中小学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成长伙伴”,开展了留守学生“联谊会”,特别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前开展心理访谈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远离父母也能自主、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是切实做好关爱留守老人工作。针对我镇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以“生活助老”、“健康助老”、“文化助老”等形式,让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得到多方面的照顾。农村党员纷纷成立了“助老小组”,为重负老人减压力,为寂寞老人添快乐。提供上门诊治和系列免费医疗保健服务;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下乡”活动2次,图书50余册,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三是切实做好关注帮助留守妇女“自主创业”工作。6月,举办了一期妇女养殖技术培训会。此外,我乡与工会、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留守人群利用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了“送法下乡关爱留守人群”,宣传了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就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教育,受到留守人群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村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工作总结
2009年妇女儿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根据县妇联工作目标,大坝乡妇联切实抓好安排、实施,现将2009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心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作为惠民行动的民心工程来做,全乡留守人员在乡党委、政府的关爱下基本实现了没有一个“留守儿童迷失”、一个“留守妇女”无助、一个“留守老人”孤独。我乡有专人负责“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有四个村建立了留守人群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娱乐等便捷服务。今年,在中小学分别设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开办留守家长和隔代家长培训班1期。搭建了老人和妇女倾诉、交流、互助、友爱的平台;整合学校、妇联、民政、团等部门的力量,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我乡现有留守学生4名,因长期缺少亲情关爱,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学校建立了“留守学生家校联系卡”,教师每月与家长联系两次;开展留守儿童亲情之旅,以寒、暑假为契机,分批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团聚;发动10名机关干部、党团员、一村一大与“留守儿童”结对开展“牵手连心”活动;在中小学还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成长伙伴”,开展了留守学生“联谊会”,特别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前开展心理访谈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让他们体会到远离父母也能自主、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是切实做好关爱留守老人工作。针对我乡留守老人的实际情况,以“生活助老”、“健康助老”、“文化助老”等形式,让农村中的留守老人得到多方面的照顾。农村党员纷纷成立了“助老小组”,为重负老人减压力,为寂寞老人添快乐。提供上门诊治和系列免费医疗保健服务;送图书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下乡”活动2次,图书50余册,极大地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三是切实做好关注帮助留守妇女“自主创业”工作。6月,举办了一期妇女养殖技术培训会。此外,我乡与工会、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留守人群利用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开展了“送法下乡关爱留守人群”,宣传了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
相关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就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教育,受到留守人群的一致好评。
二、妇女发展工作成效明显
乡妇联与乡劳动保障所积极组织乡4个村65余名农村女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活动,我乡近20名的农村妇女找到了工作岗位,使她们过上了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在三月七日带领40名妇女代表参加了植树活动,表彰了我乡30户“文明家庭”,“农村致富女标兵、女能人”,乡机关女干部中涌现出优秀的女干部、女公务员,极大鼓舞了女干部在平凡的工作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积极投入“5.12”抗震救灾工作。“5.12”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在乡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乡妇联积极投入抗震救灾爱心捐赠、卫生防疫、疾控、秸秆禁烧、防洪工作中,上报了一名女干部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总之,以上工作的取得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系。
第三篇:XX镇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管理调查报告
xx镇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管理服务
调
查
报
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全镇总人口3043人,全镇老人560人,农村留守老人162人;妇女889人,农村留守妇女数43人;儿童231人,农村留守儿童2人。
二、留守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老人。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我镇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三方面:依靠子女、日常农业劳作及民政部门的救济。由于留守老人普遍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差,仅依靠社会救助及子女补贴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依然比较艰苦。
2、生活缺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换个电灯泡等,对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成为难题。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山区农户居住分散,老人在外遇到意外时,更是束手无策。
3、心理负担重,缺乏精神慰藉。人老了有好静的一面,但同时最怕寂寞。农村老年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于子女的精神蔚籍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大多数过得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
3、养老及子女养育方面暴露出新的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虐待老人、邻里纠纷现象呈上升趋势,而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则呈下滑趋势。
4、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余下妇女、儿童、老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特别是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5、现代农业进程受到影响。一方面,家庭购置的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利用,农村男劳动力外出后,家庭中的女劳力由于很少懂机械操作技术,致使家庭农业机械闲置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农妇缺乏农业技术。由于留守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生事物及新技术能力较差,许多农活是依然是传统操作,使农业生产呈现出简单、单一等特征。
(三)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教育、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二是留守儿童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三是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四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五是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六是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
三、现阶段留守人员的管理服务
(一)留守老人。
1、设立老年文体活动中心。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村
3、协调各方力量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嫖娼、卖淫、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男女平等,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鼓励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物的民主决策,积极为妇女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四、留守人员管理服务的建议措施
1、摸清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状。以村为单位,对辖区内的留守老人及妇女儿童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重点摸清其基本情况,现实表现、临时监护人、子女(配偶、父母)去向地址及联系方式。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每月排查一次,防止人员漏登、情况漏记,对本地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数量、比例、构成、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具体工作任务目标和规划。
2、开展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送关爱活动。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及精神需求,一方面要按照“留守人员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积极组织一支由教师、医生、律师等组成的家庭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留守人员提供针对性帮助,开展心理关爱,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走进留守人员家庭开展“聊天”活动,使其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另一方面要依托镇、村妇女组织和女能人,开展生产帮扶,帮助有条件者发展适宜的生产项目,解决部
助队”,组织留守人员互相帮助,互相走访,加强感情交流,增加心里安全感。
5、建立强效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要针对留守人员制定齐抓共管机制,工会、妇联、团委等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切实制定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严格实行目标化管理,为留守人员排忧解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好事、实事登记本,对于对留守人员所提供的各种帮助进行一一登记,给予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建立回访群众制度,对帮扶过的留守人员,组织干部定期深入其家中进行回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互助工作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实施方案
XX〔2015〕XX号
中共XXXXXXXXX委员会
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工作
实 施 方 案
XXXXXXX有关单位:
根据XXX„2015‟XXX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做好XXXXX“三留守”关爱服务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关爱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遇到的困难,以“三留守”办公室和中学共同牵头,开展各项活动。
1.健全信息。要全面摸清留守儿童情况,学校要在每学期初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台账和电子数据库,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病史、儿童父母在外就业地点和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及其地址和联系方式。建立每位留守儿童档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2.结对帮扶。由学校负责,教师帮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让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家庭健全、气氛融洽的“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互助互学共同成长。
3.健全网络。学校要设立“亲情聊天室”,将学校网址、班主任的电话或建立微信群告知儿童家长,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定期与父母沟通,增强亲情交流。建立以村两委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建立以民政、妇联、卫生等部门为主体,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扶助和医疗保健网络。
(二)关爱留守妇女
以妇联为主体,针对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维权等方面难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七个一”关爱活动,具体是:建立一本台账、构筑一条爱心通道、打造一个互助家园、组建一支健身队伍、开展一次培训、开展一次健康普查、构建一条维权通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留守妇女良好氛围。
(三)关爱留守老人 针对留守老人收入来源无保障、生活无人照料、生病无人看护、生产无人帮忙、精神无人寄托、晚年生活比较空虚等现象,因地制宜地落实好服务机制。应根据辖区内留守老人的分布情况,发动干部主动与留守老人帮扶“结对子”,要建立与本村留守老人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机制,主动及时地解决留守老人的各种困难,要宣传和推动留守老人的邻居、亲戚伸手帮扶,倡导今天关爱老人,明天需要他人关爱的社会风尚。
二、工作要求
对本地的“三留守”情况要摸清底子建立档案,明确帮扶对象,细化服务内容,各项帮扶活动要有记录。
三、与时间安排
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宣传发动、摸底登记、建帮扶对子等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推出具有代表性、符合当地民情特色的“三关爱”活动,在年底进行总结,介绍推广好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三留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要把做好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由党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议制度,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及时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强化保障。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关爱活动,发动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参与活动,利用慈善捐赠平台,拓宽关爱活动经费来源渠道。
3.加强宣传。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让关爱对象和基层群众了解知晓各项关爱政策和制度,营造全民参与关爱行动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学习“两会”心得: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学习“两会”心得: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时候,要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这是留守儿童的福音。但政府应该切实作为,才能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到实处。
也许有人会问,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应该培伴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只要你看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农村的青壮年要抛家别子进城打工。2011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是6977.3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809.8元。同样的三口之家,城里有六万多元,农村不足两万元。人都有追求美好和活的愿望,所以他们要进城打工,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低廉的工资,高企物价和房价,连城里人都生活不易,何况农民工。事实上,我们城里人都在享受农民工的服务,我们的周围干脏活累活的都是农民工。如果我们要求他们留在农村,马上就会出现用工荒。如果我们追究他们违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有80%的父母是犯人。在目前无法从根本消除城乡差别的时候,我们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个时候,政府切实作为,建立长效机制,关爱这些留守儿童。
我们在说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为他们建立寄宿制学校。其实,寄宿学校也许能缓解他们的安全问题,却不能解决他们的亲情饥渴。留守儿童并不是没地方上学,没地方住,而是缺少亲情。他们本来还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有亲情关爱,完全扔到学校,孩子会更缺乏情感的交流。大多数留守儿童在物质上并不缺乏,最重要的是情感上的看护。所以也许一台可视电话胜过你给他建一所寄宿学校。
经过20余年的呼吁和努力,教育经费终于达到了4%。如何用这笔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倾斜。这种倾斜,首先应该要改善乡村教师待遇。
因为工资待遇差,条件艰苦,现在老少边穷地区普遍留不住老师。在大城市博士生教小学的都不稀奇,但在偏远山区,一所中心校就缺好几科老师。现有的老师也都在纷纷逃离。
《教师法》里有这样一条:教师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这个公务员事实是指当地公务员。我们一直以为如果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老师的工资就有保障了。但公务员普遍有其他收入,老师只有这份死工资。以我们中部某省某县为例,2011年公务员的工资单上的平均工资预算是1.1万元,老师工资就是按这个标准发放的。一个老师拿这点工资怎么养活自己?何况还要养家?所以,教师的工资还应该有一个全国的平均水平,让乡村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全国教师的平均水平,并且还应该专门增加山区津贴。
说到津贴,大家会说老师不是有了绩效工资吗?绩效工资本来是一件好事。奖勤罚懒。但是,实施起来很难。实施两年来满意的人很少。绩效工资比较适合企业,却并不太适宜于教书育人。比如班主任工作有绩效,副科科任老师没有绩效,大家都当班主任。比如学生成绩好有绩效,成绩差的学生就劝他转学,休病假。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收到一个老师给我的留言是这样说的:“实行绩效工资后,更不公平了。钱是不明不白给领导了。成天工作还要扣钱,领导一节课不上拿的比谁都多。”教师的工作很特殊,有些方面无法用绩效来衡量,所以,老师的绩效工资的制定细则,还需要更科学合理。要尽量增加人均普惠性的工资,才能让每个老师得到实惠。让他们的工资高于全国同等水平,再加上山区津贴,才能留得住人。我们都为“感动中国”的那一对在甘孜支教的夫妻胡忠和谢晓君感动,但让他们每月拿着300元生活补贴干了11年,我们国家实在亏欠他们。教育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首先应该让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的生活美好起来,整个国家的教育面貌才以改变。教育是充满了爱的事业,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首先要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现在免费师范生有90%分配到了农村,但要留住他们,光靠感动是不够的,还要有实惠。
教育是百年大计,对教育的任何投入都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但希望教育经费能首先向农村倾斜,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让这些地区慢慢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从而改善这些地方的教育现状。
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蔡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