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扶薄弱学校工作(范文)
帮扶薄弱学校工作总结
富裕县第一中学
陈海艳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第一中学是富裕县合格中学师资队伍建设在我县配备最齐全的中学也是学科开设最齐的一所中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领头雁,近年来十分重视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积极地与基础薄弱的兄弟学校开展多方位的协作,携手共进,建立帮扶关系,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他们进行无私的援助,我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进行支教,促进薄弱校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公共的财富。为了更好地发挥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中有责任、有义务帮扶兄弟学校,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主动地同教学相对薄弱学校进行联系,认真了解他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同这些学校的领导共商解决措施。为了促进兄弟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先后与逸夫小学、励志民中等学校取得联系。通过认真上课、跟班听课、开好公开示范课等形式对这些学校的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帮扶、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同教师一起备课,一起参加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互动中对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改变了教学方法,在帮扶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较快胜任循环教学。此外还邀请被帮扶学校来我校参加教研教改活动等,共享教改成果和教育资源,帮助这些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为促进他们的教育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本。正是在我和我的学校大力无偿的帮扶下,这些学校提高了它们整体教育水平。
二、无偿进行物质支持,帮助改善办学条件。
在教学上进行无私的帮扶外,在我的建议下和我校校长的支持下,还把一些先进的的体育器材、图书等,无偿借给他们,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档次。
学校领导认为,要充分发挥名校效应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要求,就要把这种帮扶关系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拓展帮扶项目,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形成经常化、常规化,为促进教育的发展作出一中应有有的贡献。同时还要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帮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一中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2014.9
第二篇:帮扶薄弱学校总结
帮扶薄弱学校总结
宝山乡第一小学骨干教师在教导处的组织和安排下,与泉眼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帮扶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宝山乡第一小学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李主任为组长、由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担任组员的支教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与对口支援学校的教学工作。
2009年9月初,学校就与对口学校联系,了解对方学校的需求,根据对方学校的特点,取长补短,把各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举出来,结合实际,认真规划,排出时间表,逐一解决。积极组织落实帮扶计划、方案,并把对口支教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为开展好活动奠定了基础;根据对方学校对学科的要求,认真对教师进行组织安排,将我派去泉眼学校支教。
二、认真实施,扎实有效
我克服了自身困难,精心组织、细致准备、重点帮扶,受到了泉眼小学师生的一致好评。
2009年9月,我在该校上了示范课,还广泛听课,了解该校的实际情况,就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和该校的教师们进行了交流。我执教了《除法的验算》、《2、3、4的乘法口诀》、《分数乘法》三节示范课。他们说:“高老师的课设计新颖,有效的使用教具,且非常符合农村学生的现状”。可以说,这三节课均给泉眼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了该校几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并进行了交流,还对教师们进行了备课辅导。我采用“上课、听课、评课、交流”相结合的送教下乡策略解决泉眼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前线问题,不断受到教师们的称赞,使大家获益匪浅。
第二,我们还进行了《如何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研讨。大家认为这个研讨融合了新课程理念,较为成功地处理了教学与教材、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体现分层教学、扎实基本功训练与拓展创新思维等多重关系,是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欢迎。最后,我还给该校教师带来了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和该校的班主任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研讨。
我虽然做了许多的工作,但是我还是不满足。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帮扶薄弱学校总结
宝山一小 高丽 2010、9。
第三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
工 作 总 结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结合睢县城乡教育的现状与实情,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启动了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的试点工作并一举成功。几年来,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2010年市局文件和会议要求,成立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010-2011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共安排19名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现已进行了三批轮岗支教达17人次。由于我县范围较小,校数较少,所以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其意义有了外延,范围有了扩大,不仅城区中小学校要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而且农村完中、初中、乡(办)中心学校及区级农村示范小学也要开展结对帮扶村级
薄弱小学,不仅要从师资和教学管理上予以帮扶,而且要从资金和物质上予以帮扶,因此有些农村中小学既是结对帮扶的受援学校,又是结对帮扶的支援学校。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积极营造氛围,升温加压,早在2011年3月12日上午,睢县回高门前彩旗飘扬,鼓乐阵阵。学校选派17名教师赴皇台中学支教的欢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教体局负责同志、学校领导及教辅组成员参加了欢送会。支教教师代表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局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希望选派支教的教师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加强两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董店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欢迎会结束后,17名支教教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下,乘坐支教专车开赴董店乡,沿途所经学校,受到师生的夹道欢迎。此举促进了全县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打破过去那种乡镇之间教师派不动、调不出、分不进的局面,为今后的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必将对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教体局始终把结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作为新时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我们多次召开了全校支教工作动员会及支援、受援学校协调会,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积极鼓
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把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要求城区学校教师参加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评聘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否则,一票否决。通过广泛宣传,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理解支持,各校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受援学校支教。开展结对帮扶的各校非常重视和关心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如台南中学在本校教师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教学工作量加一点,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压一点,支教教师兼一点的办法,为支教教师提供方便。实验学校支教教师在活工资分配上,将受援学校工作量作为本校实际工作量计算,所需经费由本校支付,其他方面的津贴也仍然正常发放。
三、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与受援学校台南中学开展结对帮扶,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为台南中学争示创办市级综合示范中学提供软件设施帮助;选派省级“教坛新星”宋爱华同志到台南中学为师生上示范课,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受益匪浅。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办学效益,我们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薄
弱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农村薄弱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市、区级示范学校进行每月一周的教学培训,以提高其教学业务素质。四是学生互访。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有始有终,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结对帮扶工作一年一总结,每年支教学校、受援学校和支教人员都要写出支教工作总结,支教教师还要写出自我鉴定,参与受援学校教职工考核,经派出学校签署意见,报县教育主管部门支教办公室核定。
六、感受与启发
虽然我校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的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第四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推荐]
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XXX中学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帮扶规划,结合本地教育的现状与实情,启动了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工作。2006年,我们继续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努力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迅速成立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组,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2006年结对帮扶计划”的规定,我校负责结对帮扶学校为XXX中心学校和XX乡XXX小学。
二、营造氛围,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一项难以操作的教育工程。为了大力推动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召开校领导组会议和全校教职工会议,宣传结对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二是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结对帮扶学校的从事支教工作作,并将支教与职评、评优晋级挂钩;三是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结对帮扶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三、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提高
作为山区两乡两镇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我校教学教研条件肯定优于兄弟学校。因此,我们及时成立了XXX片教学研究会,主动承担本片教研工作。乡镇教师培训,我们也积极支持,尽可能的提供场地及器材。由于我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带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方法,我们总是主动的与帮扶学校交流、沟通。帮扶学校办公、试验有困难,我们也总会尽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我们深感收获很多:一是双方都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四、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加强联系,促使共同提高,我们还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及时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帮扶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学生互访。组织我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受援学校贫困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教育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帮扶双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中心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工作总结
三塘镇中心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工作总结
实施教育对口支援,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采用先进带后进、城区中学帮助农村中小学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更大效益的辐射作用、促进落后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通过教育对口支援,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逐步实现国民基础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结合我校的教育对口支援实际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思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展了主要与衡南县花桥、川口等中心校“结对子”,与花桥中心小学、接观中学、川口中学等其他贫困学校“搭梯子”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建立联系纽带,加强两个中心学校间的交流,采取“由点代面”的支援方式,充分发挥我校的资源优势,让受援单位共享受教育教学资源,争取互相帮助促进,力求共同进步。
二、工作举措:近几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口支援的力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对口支援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运作。几年来,在办学设备、教师培训、教学资料收集等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予了花桥、川口等中心校及其他贫困学校教育对口支援。
(一)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给予指导:学校办学质量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教师素质,我镇每年均选派学校优秀教师到花桥等中心校支教。时间为1—2年。力争在教学思想、育人方法、重点难点、知识解析等方面给予对方帮助。
今年我们确定的主要帮扶主题是“改变教学方法、促使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师培训方面,本着提供服务的思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对方。
(二)在学校办学设备方面给予的帮助:川口中心校在“普九”、“普实”工作中,办学条件虽有改善,但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各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由于初中在校生逐年增加,学校仍然缺少课桌登、床架等。我校了解这些情况后及时拨出木床100套、课桌椅70套、图书500多册派专车送到川口中心校,为川口中心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尽了微薄之力。
(三)、在教学信息资料收集方面提供支持:信息时代,信息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要办好教育;抓教育信息是一项重要任务。我校一直很注重信息资料方面给予对方帮助支持,我们倡导对方加强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把收集相关信息资料作为帮助对方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最快速度把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经筛选后提供给对方。一年来、我校给花桥、川口中心校的中考科目送去中考复习资料40余册,给学校送去图书等其他资料400余册。为花桥、川口中心校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三、工作成效:我校坚持开展结对帮扶薄弱学校,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支教和受援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支教教师在农村偏远学校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而言之,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事,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历史使命。当然我们的支教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过于重视毕业班的教学和中考备考工作而忽视基础年级。对受援学校的科研工作指导力度不够,没能促使受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大规模改善办学环境等。诚然,由于我校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教学任务、建设任务依然很重,我们实在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财物派出更多人员支援对方,这使的我们的对口支援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的各方面条件会更好,我们会在抓好本校建设的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对口帮扶的中心校搞好各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尽力、尽职、尽责,弥补过去存在的不足,开创工作新局面,继续发挥桥梁作用,为支援学校办更多、更好的实事。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