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设计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物理基本课型建模及其教学规律的研究- 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活动设计》课题开题报告
我们物理组教师在教研员禹桂枝老师的领导下,在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实验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国科学家曾对人的大脑遗忘率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以下各种学习方式的遗忘率分别为:阅读90%,听课80%,应用70%,看电影60%,看展览50%,讨论30%,讲话30%,自己动手做10%,学生教学生5%。由此看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是一种终身难忘的过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
消失。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物理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08年3月~2008年7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08年5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08年9月~20010年6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01年6月~2011年9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2011年10月)
7、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1年11月)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物理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第二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一、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二、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第三篇: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设计初探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设计初探
吴枝兰
课堂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有些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还有些物理规律或结论是从大量的物理实验中概括出来。通过课堂实验可以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也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略谈在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设计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中学物理课堂实验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科学性
任何一个实验的目的要紧绕教学内容,实验原理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实验的现象能反映客观规律,实验装置步骤和操作方法都不违反科学要求。课堂实验的科学性,要求在演示过程中应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如果实验失败,应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避免弄虚作假,从而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失去实验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二、课堂实验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设计实验要考虑到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实验结构,启发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要求和相应的思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什么,看到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做课堂实验不同于小孩玩玩具。例如小孩玩玩具车只是对汽车新奇,觉得好玩,他们很少考虑汽车为什么会走,走的原理是什么?而任一个实验的设计都有一定的目的,实验的装置过程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设置的,整个实验过程也围绕此目的进行。
三、课堂实验的设计要确保成功
课堂实验实质上是把物理现象重现,让学生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到物理规律的效果,然后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若实验不成功,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如在“摩擦起电”这一节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个很重要的实验,实验时为了避免空气潮湿影响实验效果,可以使用烘箱,效果会好很多。
四、课堂实验的设计要简易方便、直观性强
课堂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通过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应该是一幅简单而清晰的物理图像,在设计或选择实验时,实验装置要尽量简单,操作要简便,实验原理和过程一定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感到物理实验实在、可信,自己也能操作。一定要避免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的实验,那样会使学生感到像魔术师做魔术一样,弄得神秘莫测,糊里糊涂。
五、课堂实验的设计要控制好时间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若实验设计时向过长,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时间过短,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因此,需要对费时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研究“焦耳定律”实验,教材是将电阻丝放进煤油中,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后在细管中上升,通过观察煤油上升的高度,比较电热的大小,这样做用时间较长,将实验作改进,利用电阻丝加热空气,使瓶内密封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强增大,通过导管与瓶相连的细管内装红墨水,在内外压强差作用下,红墨水在细玻璃管中上升,整个实验只需几分钟,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对比性也很强。
六、课堂实验的设计要充分利用简单的自制教具
使用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从而过渡到操作兴趣和认知兴趣。如:同样是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教材中采用“假设有一个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水里,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只有上下压力不相等,由此说明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这种理想模型学生感觉很抽象。笔者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的塑料瓶,两端蒙上很薄的橡皮膜,瓶侧装有一根通气的弯管。当把此瓶没入水中时,会看到橡皮膜向内凹陷,把浮力的本质是压力差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为上下两块橡皮膜凹陷不同的情境。
七、课堂实验的设计要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开辟了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新天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选择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物理模拟,一些无法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或实验中瞬间现象的定格,利用计算机制作的逼真贴切的物理模拟便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二是动画演示,有些物理现象可以做实验让学生观察,但由于一些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物理现象的观察不详细和清楚。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做物理实验,再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清楚地表现。三是填补实物实验的空白,一些危险、高难度及一些近代物理学的实验还不可能在中学做,因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空白点,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来填补这些实验的空白点。
此外,在课堂实验的设计中,要结合实验适时讲解和指导。还要注意考虑实验的安全,对于要发出较大声音或强光、火花、燃烧的实验要在实验前告诉学生,以防任何事故发生。
总之,物理课堂实验应以“趣”、“疑”、“难”为诱因,尽量使之生动、有趣。如何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探索,进行实验研究和改进。
第四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见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现实中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是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探究
物理
实验 教学
本人就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感觉与体会谈一谈之我见。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如果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刚好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选择的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中很多的考虑是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其实活动的质量才是关键。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应让学生在电路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安培表、伏特表如何设计电路,给定两块安培表如何设计电路等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
第1页
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方法
结合本人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
1、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物理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例如,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演示,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法测定速度、加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规律的研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再由教师演示,让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分别做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比较是否同时落地,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即实验转化法。以上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在新环境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索问题,避免因教师先讲或预习教材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要让学生人人有自己的猜想、观点、看法,并努力思考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视具体情况让一两个同学上台按照其中一个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这必须课前要让同学思考并设计,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验设计情况并适当准备必要的器材)。
2、学生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
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使用示波器”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要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第2页
应当说几乎每一个实验本身都蕴含着探究的成分,比如“物体内能变化热和功”一节的教学,利用压缩空气,使易燃物着火来演示空气内能的增加。这个实验给学生留下许多的疑惑: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筒内空气的内能是否变化?事先放入易燃物,恰恰忽略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环节。若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空气,然后提出问题: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学生会感到疑惑:“是否增加怎么看得见?”于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样做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而且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收获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物理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2] 乔际平.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3
页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理论基础: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线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也以知识教学为主。因此,就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手段。虽然在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发挥的不够.学习质量的好坏决定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就是人的情感、态度,决定于方法。其次是严格学科体系制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挫伤中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光有老师的积极性,主动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上去努力工作,也是徒劳的。只有全国的大气候,大环境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形成一股合力,那样,我们的下一代才是有创造精神的人。而今应该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我们的课题基于这个观点提出,并几年的研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里,我们对课题进行总结,给后来者一个参照物。希望中学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钻研方法。
我们认为中学阶段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还占据一定的地位,逻辑思维仅具有一定的经验性,思维品质处于矛盾交错的发展时期。尤其是独立性、批判性的发展显著,但看问题只顾部分而忽略本质,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而课堂实验活动从形象思维出发,通过学生独立活动和思考从而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我们的实验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活动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的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去尝试、设计方案,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初步形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开放性的,具有综合性的能力,让物理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和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只有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动手能力有了,才能教好学生。因此,我们还必须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认识,这几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着重教师的培训,有很多需要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扩大影响,让课堂实验教学之花遍地开放。
二、研究目标
初中物理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门学科,实验多,联系实际多,生活实例多,是教材的特点之一.在我国,师资薄弱,设备缺乏的条件下,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做实验,去研究物理,都能做实验,是我们物理老师的责任。物理教师也应担负起这个责任
本课题以“鼓励教师多进行‘课堂物理实验’的活动”为主题,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坛坛罐罐边角废料做好实验,让师生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切入主题,现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发展需求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线的教育方式,在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和科学过程、科学方法领域的教育功能发挥的不够,其次是严格学科体系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挫伤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与兴趣。我们应该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因此,我们认为要落实《课程标准》必须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发展需求。
(二)中学 “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案例设计和教学建议
1.要使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得到养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教学建议很重要。我们想在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的模式,变以往“以讲为主”或“讲解加演示”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课堂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教师在课堂边教边探究,创设科学探究的模式和途径,学生在课堂边学边探究,在学中逐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进而发展科学探究的的能力,同时获得物理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如何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出现的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或利用实验手段对问题加以探究。如实验中如何控制条件、减少误差;如何观察、记录数据;如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何对结论进行验证及评价。由此可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结论,教师的示范、引导要有科学兴趣,把学生带到问题的前沿,并使他们感到这个问题很具有挑战性,并且就在他的眼前,值得也能够亲自去进行探究。
3.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实验,他们将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道可以运用实验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显然,学生的潜能得以调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感受性、具体性等思维品质将的到训练。实验之前他们必须阅读或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课本、材料、资料,或向教师询问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使他们感受到,必须用理论指导实验,并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入动作的准确性、程序性、科学性等等得到养成和发展。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到结论并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或做出评价活动,学生将学到科学知识并在实验中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如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等将得到养成和发展。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都将完成实验,他们将体验到实验过程和成功快慰。教师注意及时加以肯定并进一步指出存在不足,更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中学进行“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物理实验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呈现形式是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制作。特别是课堂实验的设计与制作。1.课堂教学的类型:(1)演示性边探究边实验;学生利用简易的器材做实验,观察物理现象,思考理解物理原理。这些实验一般都是定性实验。
(2)训练性边探究边实验:让学生认识、熟悉基本仪器、器材,了解其结构与使用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3)验证性边探究边实验:学生利用实验验证某一原理、定律或现象,需要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介绍器材及操作方法,学生观察记录,讨论归纳总结做出结论。一般是定量或半定量实验。
2.实验仪器设计与制作
(1)利用简易的器材设计与制作演示物理现象的实验;(2)充分利用实验室装备,合理搭配组合,开设边探究边实验活动;
(3)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仪器及实验器材的组合使用。
(四)组织进行“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师资培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科学地提供物理实验教学的环境,这种环境既要符合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谓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包含教学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探讨一种适合中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创设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场地和环境,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养成课堂进行物理实验的习惯,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鼓励其动手制作。
我们将利用教研室这个有利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九江市六中作为基地,以九江市物理中心教研组为核心,以九江市物理学会和物理教学研究会牵头,把“物理实验教学”总结为一种适合中学物理教学的模式,做强做大,成为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内容
1.实验初探阶段
2007年4月———2007年5月
(1)组织全体成员学习物理教学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2)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探究的素材,设计指导的方案,准备必要的硬件设备。
2.实验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2009年9月
(1)组织开题报告会。对方案论证和评审,领导动员,课题组成员介绍前期研究情况,交流心得,互相切磋。
(2)指导选题。指导学生在拟定的素材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设计、准备材料、了解实验过程、达到的预期,或根据教材的某一个问题确定探究实验。也可以是依据学生在自己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实验。课外实验活动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生活实际进行小实验。
(3)组建课题组。课内活动小组一般以学生的座位就近为原则兼顾学生能力水平做适当的调整。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在人员人数上视情况对个别组织适当调配。每个教师担任4—6个小组的指导工作,保证小组的探究活动合理有序的进行。
(4)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问题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5)活动的阶段性小结。在活动开展一端时间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在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撰写有关小结文章或感想。(6)课题组中题小结。对工作进行回顾与检讨,调整方案积累素材并撰写中期课题报告,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2009年10月———2010年4月
将教师的教案(部分)、优质课录像或照片、奖状、有关教学论文汇编。
2010年4月———2010年8月 结题工作
3.评估鉴定。评估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阶段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学校与专家评估相结合。
(1)填写申报结题书,(2)举行学生问卷,收集成果供专家评估。
(3)完成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评价,举行结题仪式。
四、实施的方法:
1、积极的引导: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出新,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新”的内容,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如“新材料”、“新科技”、“新知识”等。不能像过去按课本的要求或老师的布置一步一步地去做实验,缺乏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学会出“奇”招。要把学生的心思引导到课堂中,就必须提出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愿意做实验,把课堂气氛搞活;能用实验说明问题的就一定要用实验说明,要尽可能的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能开展实验活动的让学生活动起来。也就是说让学生感到物理课总是新奇的,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要在趣上做文章,学了音调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制“独弦琴”,学了凸透镜后学生可以制作照相机、望远镜。
“有进步就是好学生”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活泼的、民主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在和学生平时的交往中,要用亲切的、和蔼的态度去尽可能的引发学生发问,引发他们去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浅显的、可笑的、古怪的、甚至是故意刁难的。对那些一时无法解释清楚的可以课后回答,有意义的、可探究的引导学生课后组织探究实验去研究,对学生的错误或是故意刁难的也要用诚恳的、善意的语调指出其不足,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的部分。对那些有创意的要给予热烈的表扬。要随时随地乐意地倾听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学生感到有趣的我们也要表示好奇。要从学生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思维和方法,他们的这些思维和方法对我们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的,但对学生来说就可能是新思维和新方法,甚至是创造性的。对他们的好的见解要表示欣赏,使学生的好奇和我们的好奇形成共振,创造良好的氛围是,使学生迸发出更丰富的想象。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会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我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培养学生这种发现、探究和探索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多看一些科幻小说,布置一些容易使学生进行想象或猜想的小论文作业,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发掘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去假设。在实验活动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辨析,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实验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必我们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去怎么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而不是由书本和老师来提供。教学中要注意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想象,类比想象,因果想象等等,进行一些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的训练。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讨论、议论、争论。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急于要把问题弄明白的兴趣,逐渐养成爱提问、会提问、敢提问的习惯和跃跃欲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和所做的实验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例如,你时时刻刻都可以感觉到摩擦,那么你怎么判断出来的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又如你天天走路上学,上学之路有多长?你又怎么去度量的呢。在研究我们是怎样区分声音的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实验来说明问题呢,什么叫控制变量法呢。要深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去体会里面的细微的差别,要和其他情景去对比从中发现问题。
还要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常常会有感受,但又往往道不明讲不清,对是生活问题和科学问题及物理问题等分不请。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把观测到的现象问题化,再帮助他们把问题转化为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对问题深化,对思维进一步加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设问的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要进行有意的训练,多让他们说,上讲台表述,多给他们机会从中找出帮助他们表达的方法来
3、指导学生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鼓励学生亲手做自己设计的实验:
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可以让学生用已有的认知水平对问题的成因及结论进行猜想。如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是力的大小还是力的方向。在探究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不是对问题胡猜乱想,而是对这个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或直觉提出的看法,也就是说虽不一定正确但也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而且猜想活动要贯穿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实验进行中当原来的猜想被否定或又发现新的情况时又必须进行新的猜想。
有了猜想以后,我们及时地引导学生尝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这个过程是我们现行教材中很少提到的,对学生尤其重要。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标,要想去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和帮助他们分解目标,要解决这个目标的问题先要解决哪些具体的问题,分析哪些问题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哪些问题可以用查资料、调查研究的方法去解决。当他们目标定得太大的时候或一时因条件不具备尚无法解决的时候,帮助他们修改目标,制定新的计划。同时要让学生组织起来研究小组的学生充分讨论,猜想每个问题的可能的结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有几种方法能得出结论。每种方法怎样去实施,各需要需要什么器材,需要哪些资料,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能准备什么,没有现成的,能不能用简易的方法自制,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根据确定的方法选择合适器材,去调查如何去收集什么材料或资料。再推敲如何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例如:我校 初三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了压力和压强后,有学生就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呢。接下来就会想到用什么来了解压力作用效果,怎样增大压力、怎样变化受力面积等问题,在实验方案制定过程中就产生了用什么样的力,这个力怎样控制才合适呢,又由受力面积的选取想到该实验可能还与材料有关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对学生实验方案的制定也不一定全面,只要无大错,方向正确而具有可行性,基本框架有了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了。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实验或实践方案。如上面的事例中,学生一开始也不可能想的那么多,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面已改)
4、重视实验过程,不过分强调实验的严密性:
在实验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探究的全过程。
在实验中如用到新的仪器设备时,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会自己阅读说明书的习惯和能力,要看得懂说明书所表述的工作条件,操作要求,注意事项。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利用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材料或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探究需要的仪器。
在实验中必须注意操作安全性。要注意所用仪器安全,防止随意损坏仪器,要注意仪器的测量范围,仪器允许工作的条件,易破,易碎的仪器要谨慎操作。还要注意人身的安全,如使用交流电的时候等。
要启发他们通过公共的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要尝试着对信息进行评估,对所得到的信息是否具有科学性,对你探究的项目是否具有有用性。要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及时地用恰当的记录下来(如笔录,复印,录音等)。
注意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做好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现象的记录工作。(这一点对于初二的学生特别重要)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能凭想象就下结论,不能随意记录,要有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知道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数据失真,实验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实验的结论也就失去了依据。活动也就失败了。还要会正确记录数据,要注意环境条件对数据的影响,要注意观察者自己的疏忽会对数据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依据这个数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以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和他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和能力。对他们实验中的进展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他们的创意要表示惊叹和欣赏,让他们在实验中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或者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下结论。而是要用启发的方法,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即使是建议也要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去想,去解决,他们往往想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绝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5、学会总结分析,评估实验的成功与不足:
实验或实践的操作部分结束后,首先要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描述,要尽可能使用物理语言,不要带着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来影响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描述。描述要正确,能定量的要尽可能要定量,能用数学语言(如图表、图线、等)表示的尽可能用数学语言表示。
要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比较实验前和实验后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实验前和实验后实验数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不同点是什么:或者通过实验测得了什么数据。这个不同或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获得的,再对所得的发现作进一步分析、归纳和概括就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人类在分析和归纳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能力培养,要从实验的过程中分析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是那一个条件变化了引起了某个现象或某个数据发生了变化。对数据处理的时候要尝试数据之间是否和、差、乘积、正反比例等函数关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规律,给学生一个发展创造性思维的 空间。
记录好实验的过程,据实验的情况和对数据的分析所得的结论实事求是地写好实验报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可以把现在的结论和原来的猜想或假设比较,是否相似,又能从中得到什么。要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知许多物理原理,科学的结论原来我们也可以解决,从而悟出原来学习也可以是这样的。在实验中几经反复,多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的则更能体会成功的滋味。可以要求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体会学到什么新的科学的探究方法,体会到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对今后的探究活动有什么启发,进一步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对那些实验没有成功的,要帮助分析其原因,继续再干。或者改变探究的方向继续实验,也可以从反面思考,实验没有成功,从另一方面讲这又能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之,对他们实验中每一个合理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积累经验,增长知识,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在实验中善于捕捉意外的信息,或者从实验中得到意外的结果,从这些可以得到什么新的信息,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又可以有什么新的发现,开展什么新的研究。
6、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积极开展互相交流,相互合作。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善于用语言、文字、图表、实物和简单的实验来表达或解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仔细分析他人的观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当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错误时,要勇于承认,放弃自己的观点或修改自己的观点。即使别人意见不完全正确,也要分析他的意见有没有合理的部分,尽量吸到自己的方案中来。同时在合作中注意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努力依靠事实和证据,及科学的逻辑或推理来说服他人。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有合理的分工,既要发挥各人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又要通过交流与合作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的弱项得到加强,使每一个成员在活动中知识能增长,能力能加强。
实验和实践活动开展一个阶段以后,我们一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同小组间的交流,或者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各个小组汇报他们探究的什么问题,描述一下实验探究的过程,描述一下实验中是如何克服一个个的困难,解决一个个问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强调学生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描述整个过程。使其他同学从他们的探究中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使其他同学从别人过程中获得克服自己的困难信心,取得探究的成果。也可以在描述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相质疑,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展新的一轮探究。探究还没有成功的小组也可以自己小组遇到的困难提供给大家讨论,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进行成果展示和指导老师的点评,可以让全体同学分享他们的喜悦,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提高这些同学探究的兴趣。通过点评和全班或年级交流,还可以知道自己在探究活动时存在那些问题,获得改进的建议,获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到探究方法的重要,会用探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投身于探究性实验活动,形成一个探究活动的热潮。
五、实施物理探究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重在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而是重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会提问题,会着手对问题去进行探究,会进行证据的收集,归纳和分析。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取科学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科技人员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打破科学研究的神秘感,认识到原来我们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2、实验活动小组的组织:
把学生组织起来组成研究小组时,如在课堂上进行的,我们一般按教室里学生就座的座位为准组织小组,这样可以减少因组织小组而对课堂教学的干扰,使课堂教学能有序地进行,也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如是在综合活动课或课外活动中,可以问题或兴趣为为核心,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组成 2 — 4人的小组,人数一般不宜太多,多了往往会造成一部分人无所事事,甚至反而干扰活动的进行。(如对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较多,可以组织几个小组同时探究。)有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那些思维不活跃,还没有“问题”的学生插入其他小组中去,带动这些学生共同投入探究活动中去。也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他们选择探究的课题。总之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尽可能让班级里的学生人人都成为探究活动小组的成员。
3、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
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的好坏是活动成败的关键。首先我们要做到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的给以培育不要因学生问题太简单而不给予支持,也不要因学生 的问题太简单、太浅显而不给与支持。同样对那好高骛远或因知识和能力的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要给以适当的疏导,使学生不因问题过难或过复杂而失去探究活动中的乐趣。其次不要忘记我们在活动中不是活动的主体,从思维的形成,探究方案的落实,实验活动进程及最后结论的形成都主要应有学生来完成。我们在这儿是起着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的作用。但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和关心学生活动的情况,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信心动摇的时候给予支持、促进,有时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们中平等的一员,共同研讨,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把实验进行到底。
4、重在鼓励:
活动能否持续开展下去,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的本身,二是来源于外界的评价。对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能开展起来,总能从中找到成功的有用的地方,抓住这些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重要的手段。对那些有创意的思维和活动则可以以班级或学校的名义,给以适当的奖励,使那些先知先觉者向更高的层次跃进;也给后进者树立了榜样,促进他们比学赶超。
六、物理探究实验带来的思考:
1、活动开展以来,保持了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始终有一种兴奋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兴趣。我们感到许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劲头提高了,喜爱物理学科的人数更多了。
2、某些所谓的“差生”也在实验活动中崭露头角,使得其他同学刮目相看。问问题的人多了,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中常常可以看到为了某一个物理问题许多人为它争论的面红耳赤,学生间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关系更融洽了,更自信更富于挑战了。原来很难开展的小制作,小论文的活动现在日益增多,逐渐丰富起来了。
3、探究性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那些活动积极份子的观察能力,思辩能力,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而使得我校在省、市等各类和物理有关的竞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如:已举办了多届的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中2006年有两人获省一等奖,三人获省二等奖。
4、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初中物理知识,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逼着我们教师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要去改变自己教学和辅导的手段及方法,来适应新的情况。
活动中培养了我们教师要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和善于鼓励学生把知己的思想付诸实践,去探究,去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活动进行下去等能力。
活动消除了师生的对立的情绪,联络师生关系,密切了师生的感情。取得了一定的开展探究活动的经验,为新课程的教学做了有益的准备。
5、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校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对探究性教学活动起来推动的作用。
在活动中我校的物理教师有多人多次在省、市的教育和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2005年有一篇论文获省二等奖,2006年有两篇篇论文获市一等奖,还有更多的论文在校内交流。通过活动,促进了青年物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黄金瑞老师,2006年被评为九江市“教学明星”。并参与了新教材教辅材料的编写。
七、物理探究实验的自评结论:
1、通过实验说明了探究性实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浓 了。
2、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兴趣,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作用。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了自主的用探究的、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
4、通过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5、通过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6、通过实际的操作说明了探究性实验活动在现行的条件下,在大家的努力下是切实可行的。
八、问题和不足:
1.我们感到由于受现行教材和考试制度的限制,探究性实验活动目前还未能在大面积的在课堂全面推开,特别是初三年级下学期因中考的压力,课后的探究性实验活动也因学生没有时间而无法正常进行了。所以迫切希望使用新的教材和实行新的评价制度。
2.要在课堂上大量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要靠课后或课前的老师或同学自备自制一学期搞数次还可,多了老师和同学在准备费的时间太多,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设法解决。
3.由于我们物理教师上课的班级数较多,所教的学生数常常有一百几十至二百多人,活动大面积开展起来,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某些小组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4.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有的同学越干越有劲,而有的同学有兴趣下降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研究,把活动开展的更精彩,更丰富,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方面我们感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