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吉县梅园学校2016年公益项目年终汇报稿
安吉县梅园学校2016年公益项目年终汇报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安吉县梅园学校向大家汇报我校一年来公益项目“励耕助学—爱心圆梦”的进展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在社会和我校的高度关注下,班主任的配合下 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更安心的在校学习,真正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爱心助学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
接下去我从励耕助学助成长、助学习、助社会实践、助关爱及成效五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为了让孩子有均衡的营养,健康体魄。这一年来,我校继续坚持每周给孩子们提供营养午餐,一盒牛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似乎每周五孩子都期盼着。当孩子拿到这小小的礼物时,仿佛就是全部的幸福。东西虽小但体现了对他们的关爱,更给孩子带来了温暖。我们更关心孩了的日常生活,在本学期,为我校10名特殊的家庭免费提供了崭新的校服,当孩子们穿上这温暖的校服时,脸上露出了自信与微笑。
其次,本年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根据我校特殊情况认真开展贫困生调查及救助活动。在本年度,我校为22名贫困学生免去了学杂费,共计金额30880元。这一举措为本就困难的家庭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家长更是感动不己。每学期我校评比出优秀生,并为优秀生发放奖学金,金额虽少,却给孩子一种鼓励,一种肯定。在家访中,一位家长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句句感谢的话语,一个个微笑的眼神,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我校还购买了数字油画,为每个孩子带来了画画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兴趣。更提升了孩子们的画画水平。
一年来,我校组织了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阳光、开朗的性格,更激发了孩子积极进取的态度。如:圆了孩子走进电影院的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零距离”的审判旁听等,让孩子在快乐的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我校还联合社会公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及其他学校开展了各项的公益活动,如:外汇圈俱乐部和我校志愿队联合组织的“暖冬行动”;九三学社来到我校对贫困孩子进行了慰问;中德学院的学子们组织的“笑脸课堂”等公益活动,都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让孩子们感受了阳光的温暖。对家长,我校在中秋到来之季,为我校37名贫困家庭送去了暖心的中秋月饼,月饼虽小,却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学校给予的温暖和关爱。
一次次活动,一个个微笑,一句句问好的话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温暖。“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孩子稚嫩的话语,融化了我们的心。通过次次的活动,孩子更懂得了感恩,学习上更积极、进取,家长和孩子更有归属感。在下一年度中,我们会更广泛,更普及的让每位孩子都能受助!谢谢大家!
第二篇:安吉梅园学校2017学年特殊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安吉梅园学校2017学年特殊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今年《关于加强校园反欺凌,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与教育帮扶工作》的文件要求,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通过摸底调查共结对帮扶7名特殊问题学生,其中小学生4名,中学3名。
2.德育导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班课,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班级各项活动,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第三篇:安吉梅园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美丽班级创建总结
安吉梅园学校2013学年第一学期
创建美丽班级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指示,及上学期教育局对我校的督导检查结果与整改要求,我校在本学期继续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美丽班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办法,开展“美丽班级”创建活动,现将本学期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以 “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为抓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了浓浓的育人氛围,加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打造温暖和谐、活泼快乐、积极向上的美丽班级而开展了各色各样的创建活动,使我校各方面的精神面貌在原来基础上又得到提升。
首先,开学初我校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了本学期我校美丽班级创建的实施方案,制订了美丽班级创建工作行事历,完善了美丽小组评比细则,设立了美丽小组周例会制度,为美丽班级创建工作有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校着重以“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为主要创建内容开展具体工作。
一、注重环境和制度建设
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建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我校制订了一系列卫生检查制度。1.成立红领巾劝导团,每天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并设立班级监督制度,互相监督,对违规学生进行劝导;2.中小学卫生检查制。每天由学校大队部干部、学生会定时检查卫生,不符合要求,每小项酌情扣分,每周公布评比结果,且把班级卫生情况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中。3.仪表仪容检查制:穿着整齐;个人卫生整洁(红领巾);不养长头发、不染头发、不披肩散发、不光头、不发型怪异;不带首饰、染指甲、化妆。由德育处负责不定期检查,不符合规范,每小项每人次酌情扣分。一旦发现发型违规者示为违纪处理,由家长带回整改后再来校上学。4.学校安全卫生巡逻制。由值周领导带领学生干部作校园卫生安全巡逻。5.重视班级环境建设:桌椅排列整齐、图书角书籍排放整齐;生物角绿色植物充满绿色,有生命;班级宣传栏张贴整齐、板报充分使用且内容丰富、色彩明丽,做到内容不断更新。每月德育处负责定期检查,不符合规范,每小项酌情扣分,每月将检查评比结果在校会上公布。6.实行每周卫生抽查制:由德育处牵头每周对各班进行室内卫生抽查,以优、良、合格全校公布。这些制度的实施,我校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对美丽班级创建的重视。
二、注重精神建设
创建美丽班级,我校除了注重班级外部环境建设,更注重了班级精神层面的建设,本学期主要以培养学生劳动、学习、卫生、文明、守纪、爱心这六星为主要思想教育活动,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1.思想上得重视。开学初,开展了美丽班级创建班主任培训会。30位班主任认真重温了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美丽班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美丽班级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具体做法:⑴各班制定每月创建行事历;⑵加强小组建设,以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开展至少有四次的小组活动;⑶继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着重三化建设,生物角绿化,班级要美化,卫生角要净化;⑷注重每周之星、每月之星的六星评比,美丽小组评比按标准要跟上。
2.活动上得保证。⑴本学期大队活动有:消防演练、跳绳比赛、创建美丽班级大扫除活动、元旦。⑵中队活动有:美丽班级布置评比活动、交通安全咱们一起学、庆“中秋”制作贺卡活动、祖国在我心中、防毒教育、防溺水活动、“我健康我快乐”手抄报制作活动、学廉洁学做人中队活动、“文明礼仪”进校园中队活动。⑶小组活动:我的班级我打扮小组活动、中秋节感恩父母手抄报制作小组活动、“珍爱生命 远离网吧”、手抄报制作小组活动 我的校园我打扫小组活动、每月美丽小组评比活动、环保社团小组轮流活动、交通安全手抄报制作小组活动、防溺水手抄报制作小组活动。⑷校外实践活动:志愿者进社区捡垃圾活动。这些活动,为培养学生六星创造了平台,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班级的团结凝聚力的美丽形象。
三、注重美丽班级创建评价
我们把美丽班级创建评价与各种德育评价体系联系在一起。1.一日一反馈、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汇总:大队部干部、学生会干部每日针对各班学生的文明礼仪、卫生、纪律、两操等进行检查,针对问题提出反馈建议。另外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行为规范摘星比赛。争对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爱心之星、守纪之星展开评比,评出每周之星和每月之星,每月公布表扬。
2.采用美丽班级、美丽小组评比机制。结合美丽班级评比标准、一学期所取得的流动红旗数量的多少以及六星获得的数量多少,评出校级美丽学生、美丽班级和美丽小组,并在校橱窗展示及在学期结束典礼上隆重表彰。这些评比制度,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懂的树立集体荣誉感,从我做起,从小队做起,从整个中队做起。另外,我们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大面积开展优秀学生的评比,让更多的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快乐。通过美丽班级的创建,本学期我校学生行规更规范,素质更提高。从学生整齐做操、排队上车、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学校的活动、积极入团求上进的表现,积极参加校级或县级各类竞赛,并获得奖项证明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县级阳光运动会上和艺术节上,我校也有许多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奖项。这些大大小小的荣誉虽不多,但也是我校通过努力创建所取得的德育成效。但反思我们的创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虚心好学,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创建经验,在怎样切实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如何以新居民孩子身上表现出的不规范行为为抓手,如何进行家校共育等方面,我们要认真思考与探索,开创新的德育路径。
安吉梅园学校 2014年1月10日
第四篇:公益项目分享
公益项目分享
几个概念:
1、慈善公益与公共服务
一般简单的来讲我们提到慈善指的是自然人或法人自愿捐出的货币、物质或劳动,所以政府机构以纳税所得执行的是公共服务,不是慈善,政府的任何行为都不会是慈善的范畴。而社会的公益慈善恰恰是政府公共服务想做好却做不好、或者做不到的那部分。双方的理想状态是互补而非重叠,有重叠就等于资源的浪费!社会慈善公益不是简单追随公共服务,更不是逢场作秀迎合某个活动或号召,创造真正的社会价值才是王道!
2、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
正如我们曾经简单的沟通,每每提及慈善,大家都较习惯于传统的模式,或称之为输血式,或称之为布施,当然其是非常必要,无论是紧急灾难事件,集社会之力迅速有效应对,还是对社会公共道德的弘扬,都是无可非议的。但面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贫困、环保甚至养老等,这种一时性的布施输血式模式,就显得杯水车薪力不从心,效果甚微!而现代慈善,我们或称之为社会投资,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以优势视角与助人自助为基本,实现社会问题的外部助力促进、内部驱动自助,形成良性循环,事半功倍,一块钱十块钱的社会影响力结果,意义非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资本精神
卢德之先生首创“资本精神”概念,其得到国内外如福特基金会等众多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认同。他说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新财富的财富,资本精神即是资本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也是背后的道德精神。他推崇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现代慈善之父安德鲁卡耐基先生在《财富的福音》中倡导的资本三原则:挣财有术、用财有度、散财有道。以如同投入商业运营一样艰苦卓越的精神投入到慈善公益中,较之简单的“散财”更难得更有效!以人类福祉为伟大愿景使命,以商业智慧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资本精神,将历史进程中被人为物理隔离的商业经济与社会人文统一起来,社会人文是目标、是根本,商业经济是创造、是驱动,至此社会人文拥有了可驱动的载体,商业经济拥有了更宏观的、更具人类集体动能的文化标签。
4、企业社会责任
香港一位知名学者曾简要通俗的概括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现象:“不违法”与“开支票”,这位学者更说企业社会责任似乎变成一种被动行为,甚至成为企业负累,或者有钱后的一种“必须责任”,为树立企业形象,不得不做的一种展示(媒体新闻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企业,商业,评估绩效的最简单指数就是输入与输出的比例,每一个企业的部门最好都成为利润中心、驱动中心,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如何将投入成本(包括善款、志愿人力等资源)输出更高的社会影响力(包括规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与社会同时都做出更大的贡献值得探讨!
5、社会企业与社会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可以说一是种新的慈善现象,或者说是社会投资最典型的的一种表现。其以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以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市场获得利润支持自己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创造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企业家精神比之社会企业本身更具广泛意义,其坚韧的专注于某一社会问题,通由整合各种资源(如建立跨界运营平台、引入跨界资源等),进而创新一种优质的解决方案!而社会企业家精神的承载者可以是各个行业的人士:从商、从善、从政,简单的说就是将一股更加专注于目标、更加积极的正能量注入社会实践一线!
项目设计:
首先请看残友架构生态树图:
作为一个从残障人士自助组织发展而来的综合公益机构群,残友以基金会及本部为支撑平台,拓展社会企业群与社会组织群的二元体系,相互作用实现公益目标的绩效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各社会企业与社会组织作为相对独立的法人组织,对内自我管理,对外合作资源开拓发展,相对其他单一机构每年汇集起来的残友公益事业覆盖广泛、跨越不同领域、项目众多,既有在残障人士软件、电商等产业的高科技就业创新,又有在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心理辅导、住宿服务的精细化社会服务创新,更有从深圳辐射海南、四川等地,创造新疆民族团结的全国亮点!这种发展状态还在继续,向港澳台海外延伸!
如同上图中,为残友大树根部提供水滋养,不用一个池塘,一捧甘露已惠及每一个枝干、每一片树叶、每一棵再生的远端小树,实现
资源的最大化输出,而这些发展所获得的成就都与提供根部水滋养恩泽密不可分。
项目建议:深圳残友本部,包括基金会、综合事务中心、财务中心、社工中心、志愿者中心、培训中心,作为残友事业的中枢,影响着残友社会组织群和社会企业群的稳固前进,甚至影响着全国残障领域的社会创新,如果有机会公益资源支持残友本部核心预算支出,包括场地支出(每年人民币:租用 72.36万+管理费 11万+水电 12万=95.35万)、宣传册印制(每年人民币: 5万),总计人民币 100.35万。
残友将在各机构办公场地挂牌、在各组织官网微博微信宣传、在所有宣传册标注公益支持,伴随残友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参观交流,将贵机构的公益善举全方位展示传递,另一方面,定期残友动态全面的将 11个社会组织、34个社会企业及新疆等地,慈善项目的进展汇报爱心机构,使得爱心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相较其他企业拥有更丰富、更具差异性、更具连续性的公益内容。
第五篇:王老师“安吉模式”课题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课题汇报
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安吉模式”课题组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尊贵的专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安吉模式”课题组全体成员,借这样一个隆重汇报“安吉模式”课题研究的场合,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尽量言简意赅地汇报现在开始。
汇报分三个方面:
一、课题确定的背景;
二、课题报告的形成;
三、课题参与的感悟。
一、课题确定的背景
1、浙江省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2010年5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研究湖州市工作专题常委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根据中共第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及作出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要“将美丽乡村作为浙江的品牌来打造”。随后,浙江省委提出了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将浙江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正是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应运而生的重要课题。
2、浙江省委宣传部对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文化研究的决策指导 安吉模式研究的启动与生态文化中心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在全省视野中,将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最终确定落户在浙江农林大学,这是“安吉模式”研究机构、队伍、组织的有力保障。
2010年4月,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建设课题组”,完成“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报告,并向省委宣传部申请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10月,理论处陈先春处长专程来校转达省委宣传部决定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而后,校领导专程去省委宣传部汇报中心筹建情况,正是在那次汇报中,在胡坚部长的直接关心指导下,确立了中心的筹建当与课题的研究同步进行的步骤,同时首次提出了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课题,使中心的建设落在实处,也使安吉模式的调研课题启动有了更为重大的研究先机。今年3月,省委宣传部胡坚部长来校调研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听取了安吉模式调研情况,并做了具体指示,指出,真正的土地上,一定要有青山绿水的浓香气息。学校高度重视生态文化研究必定大有作为。
3、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性创业型大学战略目标的确立
2011年 6月,在新一届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宣勇代表学校提出了将浙江农林大学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的方向恰好一致,借这股东风,学校加强了关于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步伐,提出了建设校十大研究中心的蓝图,其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为首个成立中心,无论在人员,资金,领导,科研条件,总体协调上,都可谓重中之重,为课题研究,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科研条件。
4、安吉县多年坚持生态立县使课题研究水到渠成
多年来,安吉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初步积累了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创造了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协调、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山区、半山区县域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安吉模式”,安吉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成果丰富,有规律可探索,有模式可总结,理应成为我们重点关注、优先研究的一个特色案例。
二、课题报告的形成
1、与调研方建立既客观又和谐的调研关系
调研者与被调研者之间,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在安吉模式这个课题上,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复合的,也是既客观又和谐的。一方面,以农林大学为核心成立的专家组作为调研者出现,但同时也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参与者方;另一方面,安吉的广大干部群众是被调研的一方,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的一线实践者,探索者,所以,他们也是调研的积极依靠力量 2 和参与者。因此,我们的课题组一方面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一方面有学者骨干的投入,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者同道的良策建议;一方面又有当地实践者中的干部群众的参与;从组织上、队伍上,包括后勤保障上,课题组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团队。
为此,2010年12月27日,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筹)在中心副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宣裕方带领下首先赴安吉调研,就中心首个课题的开展与安吉方面进行接洽与交流。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在接洽中表达了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对安吉发展生态文化的重视和肯定,希望以此为契机,将这一课题做客观,做科学,既体现理论水平,又有现实意义,能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自课题组成立之日起,安吉就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为了安吉模式调研的成功进行,专门召开了政府28个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每个部门选定责任人,与之联系。县委宣传部专人负责,一路跟进,安吉方所有有关调研单位全部完成无缝对接。课题得以在这样的调研环境下积极进行。
2、多学科高层次共同组建课题队伍
2011年1月6日,随着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筹)的成立,安吉模式课题组也随之诞生。课题组由顾问组,学术调研组和课题保障组三方面构成。为了全方位调研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研究团队,凝聚了全校10个学院的专家、学者力量,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分别具有民俗学、人类学、园林规划学、旅游学、经济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由王旭烽教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组建了典型的跨学科联合团队。
3、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
调研报告是严肃科学的,但参与者的态度是火热的,积极的,2月24日上午9时,课题启动仪式在安吉县行政中心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安吉县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和联系人等参加启动仪式。
课题组设计了29个子课题,组成5个田野调查小组,并主要以2011年2月至4月,驻扎安吉,全县域全面展开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田野调查。先后10余批次、100余人次深入安吉的街道、社区、企业、机关,发 放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其中任重、周新华二位教授长驻安吉;课题组的口号是走遍安吉,最终跑遍了安吉的全部16个乡镇,49个村庄。还专程去了安徽广德进行调研。
4、反复推敲再三研讨的报告形成过程
课题组最终呈现在各位与位者面前研讨文本,数易其稿,已然进行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论证,现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是确定课题研究视野平台。2011年1月11日,浙农林大“十院”教授讨论“安吉模式”调研计划,大家意识到,安吉的生态文明研究并非我们最早。农业部、北大、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乃至原来的浙江林学院,几年前已经注意并开展过安吉模式研究。这些研究的角度多在安吉新农村发展模式,角度相对单一;而我们的课题组则把视野关注在县域发展模式之上,这是首次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这样构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基本视野,使我们得以在这样一个理论与与实践的平台上深入研究。
二是确定课题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县域的全方位研究,我们选择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采用人类学、社会学、园林规划学、计量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统计有关数字,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搜集,访(座)谈、抽样(或问卷)调查(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梳理文献、表格制作等„„,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够在鲜活真实扎实的调研基础上进行。
三是确定调研内容与交稿时间要求。每位教授都结合自己的专长划分了各自的调研任务,并从各自的科研背景出发进一步完善了此次调研计划,分别写出子报告,比如“安吉的生态立县之路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从生态立县的实施看安吉的民生观”等。
四是在调查梳理整合提升之后,进行统稿定稿。我们初步确定的调研报告题目为:“安吉生态文化建设暨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子报告陆续完成之后,课题组随即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4月11日,该课题被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纳入其“重要城市、行业、区域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安吉模式”研究正式进入国家级层面。7月,已经完成了报告的初稿约18万字,并推出了初稿的简约本,于7月9日进行了首次专家论证,获得了充分肯 定。8月12日,安吉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由安吉县理论界知名人士和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安吉模式研究报告研讨会,从安吉生态文明的研究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角度,对安吉模式发表了有益的见解。课题研究报告吸收了安吉研讨会的有关内容。至此,课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基本定型。此后,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请益,并七易其稿,于9月中旬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
在结构上我们也几易其稿,从起初的每章节后面附以调查报告,到将调查数据内容统归附后,最后将数据与阐述结合在一起。从学理上,我们曾经专门辟出章节进行学术论述,到现在,我们将此一专题内容专门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研究(论证版)》。全书正文六篇,论证版八篇。从文本上我们从起初的偏于刻板到以后的偏于文采,最后,在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形成了目前这样一个报告版本。我们希望这个报告既有学理层面的高度,更有服务于当下与未来的意义,诚如顾准所言:“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现实和规划方向的。”我们希望通过对安吉模式的研究,把安吉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成理论,进入鲜活的传承中,使之具有更广阔的普世性和引领性。
三、课题参与的感悟
在研究报告中,我们将“安吉模式”规纳为以下文字:安吉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的山区或半山区县域,坚持生态理念,做足农字文章,乡村景点化,县域景区化,以美丽乡村改变三农;以生态优势对接都市;以三产联动促进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城乡和谐的发展格局。
在整个课题的参与过程中,我们有以下感悟:
1、安吉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范本
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就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生态文化的建设。这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然后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政府不仅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而且注重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生态文化的繁荣;不仅注重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战略,而且注重坚持发展的深度、广度和质量,注重坚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的协同、协调;不仅注重抓整体的县域的发展,而且注重抓一个社区、一个村庄、一个家庭的发展。作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安吉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化建设、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方面,这一方面必将为全省其他县域、乃至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
2、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对幸福生活的无穷渴望与创造力
生态文化建设,基层是根,人民是本。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创造幸福、安康、富足的美好生活,是生态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向生态文明的转化关键因素在人,所以生态文化的内容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知识、富于爱心、懂得生态伦理道德,有对理想价值的追求。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合力?答案也在这里。安吉的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广大群众的积极相应。安吉选择了一条为全体老百姓谋幸福的生态文明大道,以生态文化意识武装头脑的安吉人民,勃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并最终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合力。
3、学术与社会的接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今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使命
法国作家马尔罗曾预言:“21世纪的发展,要么是文化的发展,要么什么都不是。”未来人类的幸福,仅靠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类的幸福,需要文化的滋养,特别是生态文化的滋养。从大处看,文化问题从来就是一个战略问题,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在传播中获得新的生机和不断光大的。作为学者,我们需要辩证的思考、理性的能动,将研究成果写在大地之上。满腔热情地普及生态文化,科学总结、提炼不断涌现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而使生态文明之花开遍全县、全省乃至全国,是当今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使命。
201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