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特色项目汇报材料
创新课堂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特色项目简介
2009年学校针对自身生源杂、基础差,教师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等情况,集中教师多次研讨,在借鉴杜郎口学习模式的基础逐步形成了“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经过三年多的实践,这一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日益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不断上升。课题从草根教研逐步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我校创建的特色项目,我们力争在强化特色中谋求新的发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选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课堂起步环节深入研究,为课堂改革创设条件,奠定基础,以学生主动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构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目标体系和以学生习惯养成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引领教师从基础性的环节做起,进行具体化、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教学起始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启动点,课程改革的切入点,让教师从“起跑线”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
二“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课题研究的顶层设计
1.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用学案取代教案,而且学案要起到“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导学的六个环节是:明确学习目标、课前三到五分钟能力训练、复习旧知、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小结提升。
学习目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能力训练-------课前三到五分钟能力训练: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口算、听算的能力;英语课的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复习旧知--------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探索新知---------教师把新授的内容按程序设计好,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边思考、一边演练、一边小组内展开讨论、汇报、展示、评价反馈来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检测--------教师在学案上设计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一做以便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小结提升---------最后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改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从2009年9月开始,3—6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科任教师都要实现教案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5、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对象和时间
1、研究方法:学案教学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对象:2---6年级
3、课题申报的研究时间是: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自2009年9月我校把《“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这一课题确定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来,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全面推广学案教学,使我校全面转入素质教育良性发展轨道。
第一阶段: 2009年9月---2010年1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也是课题研究教育理论学习讨论的初级阶段,学校首先组建了课改组织机构,又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将课题《“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在内教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并制定了课改实施方案,学校又投资经费三万多更新了打印室的设施设备。同时教导处利用教研业务的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杜郎口经验并统一印发了有关学案教学的相关资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交流并开始学案编制初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堂上开始尝试使用学案教学,学期中基本完成教案向学案的过渡,学期末大部分的学科教师基本掌握了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第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正式开始《“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操作,学校投资经费十五万元增设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给每个教研组办公室配备了两台电脑,给每个学科教师配备了U盘,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和督查制度,充分的调动了教师教改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们主动学习有关学案设计的内容,通过课题组成员多次的讨论交流很快就确定了学案编制的结构和模式。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为《“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完善阶段,学校为加快教改科研的步伐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2010年的暑假学校投资约七千元派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去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个星期,课题组的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很快就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2010年的9月加大课堂教学模式重要环节的检查和调控力度,全面推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面。
为丰富这一模式的内涵,我们反复研讨,不断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使课题实现精细化,体现其更好的效果。
(1)、完善小组的组建、分工及评价。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情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组内设组长、副组长,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各班级设立小组评价专栏,对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情况进行量化细化的评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严格控制教师发问的次数和讲解的时间。一节课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将更多的时间留着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3)、丰富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原本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富于变化。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促使学生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能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趣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好想全,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的力度。
(7)、课题组经常围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教师集中讨论、研究对策,探讨最佳解决办法。
(8)、建立具体完善、实践性较强的各部门分工合作、上下联动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种评价机制,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学校投资约三千元用于“三课竞赛”奖励,投资两千元用于月考核奖励,投资约一万元用于六年级水平测试奖励。
(9)、充分优化组合,挖掘利用校内教育资源,不断深化特色发展研究,围绕特色主题,逐步探讨更深更广的文化内涵,把“特色项目”做实做精,做强做大,使“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升华。自2009年9月我校把《“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这一课题确定并进行深入研究以来,学校约投资两万多元用于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 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及校本课本的编写。
(10)学校教导处、德育处和队部经常组团参加校外、社区、社会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或竞赛,参与的师生表现突出并受到表彰奖励或好评。
第四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为“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小结验收并深入推广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撰写总结报告,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2、对实验成果进行汇总。对三年来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学生、教师的作品、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类资料归类。将实验研究的论文、反思、实验报告等编成《实验论文集》、《实验反思集》《实验报告单集》。
3、实验成果的鉴定。请自治区专家验收小组,对我们所进行的“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进行通讯鉴定。
4、在全校全体师生中推广实验成果,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课题组在“导学六步”自主学习模式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推进,语文学科确立了“充分利用展示平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学科确立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英语学科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落实对学生的评价”。鼓励教师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子课题研究,课题组打算于2012年9月申报自治区重点课题。
四、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对“导学六步”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逐步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1、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有意义的真实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及争当学习主人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实验班级的部分学生能积极利用生活环境、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优化课堂效率
通过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学案导学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班的学生由原来不会发现、不会利用身边现有的教学资源,到乐于搜集身边的点点滴滴,敢于动手制作学具、读书小报、等学习内容,在课堂内充分利用好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开放式的教学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质量明显上升。
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运用知识的机会,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交流的欲望,学得轻松,用得自如,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开展此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2010届六年级学生在全临河区水平测试中获得全区第五名的好成绩,2011届六年级学生在全临河区水平测试中获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王伟同学在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显著提高,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1)、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较快。如,语文教师冯云、张爱华、梁利华、王美丽、扈娜,数学教师达秀兰、李富领、任美琴、刘婕、英语教师任雅玲、吴进一等。
(2)、教师们积极撰写论文、反思、课例、制作课件等。2010年12月张俊敏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获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陈杰老师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获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0年12月李永文老师的课件《数学广角》获自治区二等奖。2010年12月张俊敏老师的课件《七颗钻石》获自治区三等奖。2010年12月赵伟老师的课件《搭石》获自治区三等奖。2010年12月贺慧茹老师的课件《分数的意义》获临河区二等奖。2011年6月达秀兰老师获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奖。
(3)、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如冯云、郝军、贺慧茹、王美丽、张爱华、任雅玲等多次在市区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0年3月冯云在临河区小学教师创新课比赛中获优秀能手奖。
2010年3月贺慧茹、张爱华、王春慧在临河区小学教师创新课比赛中获能手奖。
2010年10月任雅玲在巴市小学英语教师电化课教学比赛中获得能手奖。
2010年10月达秀兰、王美丽、韩俊梅在临河区小学教师电化课教学比赛中获得能手奖。
2011年5月冯云在巴市第十一届小语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能手并取得参加自治区小语课堂教学竞赛的资格。
2011年10月张爱华、任雅玲在临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2年5月冯云在巴市小学教师基本功素养大赛中获特等奖,其中课堂教学获全盟第一名。
五、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一)、客观存在的问题: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深入研究。比如,无法在每一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更好地研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与影响;还有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无法在同一起点培训教师。
(二)、实验中教师主观上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4、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执行力度不大。
5、极个别教师在用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行为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研究课题时走过场。
综上所述教改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也是值得总结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山学校特色项目简介
李萍
2012年10月
第二篇:特色项目学校汇报材料
八小特色项目学校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们同仁:
大家下午好!
首先让我代表城关八小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前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城关八小地处城关东部,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9个,其中幼儿园3个,教师18名,在校学生270名。近年来,我校在探索特色办学上,做了以下工作。
一、书香校园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我校构建书香校园的追求目标。
1、晨读。低年级定为经典诵读,高年级定为美文品读。
2、文化墙。精心布置校园文化墙和班级文化墙,让墙壁开口说话,与学生朝暮交流。
3、读书台。每班设有读书台一个,便于学生随时阅读。
4、黑板报。利用每期板报,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同时,每周一诗一词一名言丰富学生阅读生活。
5、诵读比赛。积极组织开展师生同台经典诵读比赛或美文朗读比赛,让师生共沐书香,共同成长。
二、阳光体育。
阳光,运动,快乐,健体,是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宗旨。我校紧紧抓住大课间30分钟、课间10分钟、20分钟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1、大课间30分钟及课间10分钟主要有低年级学生的游戏、跳绳等,高年级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韵律操等。组织分班分类分场地活动。
2、课外活动。主要组织学生冬季长跑、健美操等。
3、定期组织开展跳绳、踢毽子、田径等比赛集体性活动,让阳光体育丰富多彩。
4、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三、幼儿园建设
我校幼儿园为2011年创建,名为皇殿幼儿园,原有教学班1个,幼儿40人,教师2人,现有教学班3个,幼儿104人,教师6人。
1、改善办园条件。学初,在中心校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添置室外大型玩具一个,添置了桌面玩具、口杯架、毛巾架等。更新了课桌凳。改建了小食堂一个,内有炊具、餐具、消毒柜、冰箱等。强力推进了幼儿园建设。
2、加大培训,提高师资力量。暑期,组织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美术和舞蹈培训,提高了教师素质。
3、坚持科学保教,禁止小学化倾向,对接国家政策。
4、安装监控,确保安全。
以上,是我校在探索特色办学之路上的一些稚嫩的做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不成熟。请各位领导在查看的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
汇报完毕。谢谢。
城关八小
2012年10月12日
第三篇:学校特色项目
附件5 “学校特色项目”项目指南
(2016)
第一条 为推动高校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工作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特设立“学校特色项目”。
第二条 学校特色项目是指高校通过具有鲜明特征或者独特运作方式实施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项目,但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专家或者学者,以及已获得外国永久居住权的中国国籍专家或者学者。
学校特色项目旨在促进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内部管理等的提升,特别鼓励高校聚焦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实现不断改进和持续进步。
第三条 学校特色项目的主要特色应当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特征:
(一)有助于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凸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凝练教育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如培育优势学科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和改革专业课程,注重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有助于高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如,加强原创性研究,引导和促进多学科交叉,建立师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突破重大科技瓶颈问题,提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和水平,扩大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影响,满足科技前沿重大需求,支持国家重点产业领域等。
(三)有助于高校增进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解决方案,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四)有助于高校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形成办学理念的战略管理意识,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及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规模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等。
第四条 申请本项目的高校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能够准确把握申报项目与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的关系,并能清晰估量和阐述该项目对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能够清晰完整地阐述申报项目在目标、途径、方法、过程、成效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三)明确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工作的目标,并有详细的计划安排;
(四)具有较强的人才和设施优势,能够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第五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仅聘请1名专家或者学者。考虑到国家财政预算下达的时间安排,请各高校根据国家财政下达的通常时间安排拟聘请的专家或者学者来华的具体工作时间。
第六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执行周期最多不超过3年。但是,确属需要长期支持且效果显著的项目,高校可在项目执行周期结束后,通过新项目申报争取支持。
第七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每年获得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支持。根据财政预算的实际增长以及高校项目的执行需要,资助额度将视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核定的项目经费仅限用于所聘外籍专家或者学者的薪酬、国际国内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贴、保险等支出,不得用于科研、出版物、举办会议、购买仪器和办公设备、研究生补助以及教师学生交流等支出。
项目支出应当根据工作计划实报实销,实际支出低于核定经费额度的,剩余经费部分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由各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统筹管理和使用。
获准立项但未实际执行的项目经费应当纳入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专项经费统一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高校2016限申报1个学校特色项目。申报学校特色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教育部或者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其他聘请外国专家或者外籍教师的项目。
第九条 高校应当于2015年10月16日前提交《学校特色项目申请表(2016)》和学校报送公文。
申请表中的外文内容须附完整准确的中文译文。
第十条 教育部将在评审的基础上,参考各校已获准项目的执行情况确定最终结果。
申请文件送达时间超过报送时限且无事先合理书面说明的,不予受理。
申请表填写不规范且未按照时限要求补正的,不予受理。第十一条 获准立项的高校应当根据报送“海外名师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报告或结项报告有关要求,于每年5月
31日前提交项目报告表和结项报告。
第十二条 获准立项的项目不得变更。
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而无法按时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可以延期实施,但不得延至下一。
因故无法实施的,应书面报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获准同意后终止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高校应当加强统筹和领导,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外事)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对项目申报、结项等材料进行先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教育部将适时对获准立项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宣传推广效果和影响较好项目的做法和经验。
教育部将根据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遵守时限以及质量情况,统筹考虑高校新设和续办项目的安排。对于不能按时保质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或者虚假报送报告表和结项报告、擅自改变项目实体内容、项目管理混乱、实施效果欠佳的,将影响高校1-3年同类项目的申报。
第十五条 本项目指南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解释。
第四篇: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感恩立人见贤思齐
——徐坊学校“感恩教育”实践记录
徐坊学校地处“南州高士——徐孺子”的故里,以培养“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学校充分利用具有深厚传统经典文化底蕴的优势,把感恩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来开展,让感恩教育进入我们的课堂,渗透孩子们的生活。
一、经营“感恩文化”
我们学校以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己任,重视细节,提升品味,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次活动都展示感恩教育的魅力。
1、学校在外部环境的布置上处处宣传感恩教育。围绕感恩文化主题,学校设计了文化墙、荣誉墙、励志墙、感恩墙四大板块,以直接、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例如:“感恩墙”选择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文化墙”选择了诸子百家的介绍和百家至理名言等。
2.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这一载体对感恩教育进行了宣讲,对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施恩报恩等方面的问题在大会上作了解读,教育面涉及全体师生。各个班级利用班队会课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3.学校经过筛选,将《感恩的心》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题曲。我校将《感恩的心》等一系列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行搜集整理并录制成光盘,每天在校园循环播放,使美妙的音乐化成教育的音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践行“感恩教育”
在我们学校,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一次学校活动,一次班队会,一次大队会,你都要会品味出“感恩教育”的文化元素。
1.我校经常开展以“感恩社会的关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经常到青云谱区残联、敬老院、南昌市启音学校、徐坊社区、妇联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从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我们对这个社会同样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2.孩子们和老师们学习了《感恩的心》的手语操,并坚持每天全校师生一起做,形成了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3.学校十分重视在细节上对学生的点滴教育,在学校每周工作安排上最显眼的位
置,书写“每周一条校园文明用语”。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上下楼梯都能看到,为此,我校将这一形式进行拓展,将其组成一个系列,逐步成为养成教育。
三、打造“感恩生活”
感恩,不仅要宣传,要教育,更要让她付诸于行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恩,在生活中有感恩,用行动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1.开展了以“感谢自然的赐予”为主题的活动,结合学生科技节活动的要求,深入领会“节约、创新、发展”的活动精神,引导学生绘画、动手制作及科学小论文的写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另外,我校还组织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发现身边浪费水电等资源的现象,注意收集家庭里的水费单、电费单、煤气使用单进行比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能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感谢自然的赐予应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才行。
2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 “庆三八”感恩活动。如:“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和“我的妈妈最美”演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同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对父母感恩,进而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做一个心有感恩的人,一个珍惜拥有、关爱彼此的人。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我校大队部先后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期,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恩成长教育袋”、“手抄报”;组织了感恩卡制作比赛、“感恩他人”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每年清明节,带领学生进行网上祭奠;举行了“感谢有你”演讲比赛;“抗震救灾绘千米长卷”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模糊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鲜活的情感认同,从而使感恩的感性认识强化,并把活动中产生的成功愉悦感升华为强烈的理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道德观念。
总之,多年的感恩教育已经是硕果累累。我们的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2010年7月,全市各县区感恩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南昌市各个县区的关工委领导多次莅临指导。
第五篇:中学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汇报
xxxx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创建汇报2014.5
xx学校建立于1992年,在2008年于北关中学、育才中学合并而成。学校占地199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清净幽雅,人文氛围浓郁,现代设施齐全,操场面积宽敞,学校共有 3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56 人,在校学生 1678人。连续六年被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潍坊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创新50强学校,是潍坊市素质艺术教育示范校,被安丘市教育局评为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身体素质,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始终以传统项目为训练重点,如何使我校篮球良性发展,构建学校有体育特色,教学有体育特点,学生有体育特长是当今我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我就在构建学校体育特色之路上的实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的汇报如下。
一、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普及阳光体育运动
首先,我校有完善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多年来,学校一直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一名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下设体育教研组,由组长牵头开展体育教学教研、项目训练等工作,明确篮球各队教练,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及传统项目的发展规划,将体育工作推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两操一课”的管理,“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一小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文明班级评选,努力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宗旨,十多年来我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再次,为普及体育运动,全面落实教育部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文件精神,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即三个年级每班每周必须三节体育课,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理念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开展好课外活动一小时。我校近年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即每班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在下午最后一节开设课外活动一小时,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兼任,体育教师深入各年级辅助,主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以弥补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为落实好这节课,我们还于去年10月份举行了一次“示范课”公开观摩活动,让全体老师参加。当老师们看到年过五十岁的老教师老师组织学生在操场跳绳时,不由自主纷纷加入到活动的行列,与学生一起跳绳。
三是通过体育活动推动群体性活动的开展。一年一度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是我校的常规活动,每次运动会前各班都积极准备,开幕式上异彩纷呈,各种体育道具纷纷亮相,运动场上,各班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顽强拼搏,对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面达100%。
最后是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佼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要求体育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达到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并在每次上
课之前认真检查场地设施、器材,排除安全隐患,这样大大降低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养运动竞技新苗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近十年来,学校一直将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训练做为校体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强势项目。为搞好传项训练工作,学校努力做到“四落实”:即落实人员(教练),落实经费、落实训练场地、落实训练时间。
人员是保证。新学年初在教学工作安排时,我们优先考虑传项教练员。凡是传项教练员,在任课课时上给予一定考虑,减少任课节数,在教师量化上给予加分。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传统项目训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两年购买教练服、运动员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一万元以上。
条件是基础。为完善体育设施,保证体育教学及传项训练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投资十几万元改造操场、运动场,购买体育器材。建立了标准的篮球场,改变了以往开展体育活动灰尘大,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并购进了标准的篮球架、排球网等设备。另外,还购买了四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设备。为解决体育常规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尽力挤出资金分批添置常用器材,新购买的7副乒乓球台即将到位。
训练是生命。学校每学期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由学校和体育组共同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时间。学校田径队坚持早晚训练,几年如一日,赢得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成功参加全市盛会,体育比赛硕果累累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校近年在各级体育竞技比赛中硕果累累。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男女篮球队在2012年在教育局举办的篮球赛中取得双双第一的好成绩,在去年的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校也是双双第一。我校在镇运动会上,一直是独占鳌头。所有参加市级的比赛,组队都是以我校为主。每年我校为体校至少输送十名优秀学生。为此,学校决定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体育这一特色,使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篮球传统项目一定能在xxxx这所经典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