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西区第四小学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西区第四小学位于大亚湾西区塘布村,创建于1947年,校园占地面积74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现有专用课室6个,教学辅助功能室6间。现有专任教师10人,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学生390人。
2、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学生逐年增加,班额过大;二是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较为落后;三是生源大多是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存在不稳定性,学习的动机不明确,家长大多比较放任,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四是现代化教学设施老化严重;五是学校的文化特色不鲜明。
3、学校办学优势。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基本思路
学校定位:通过“田园教育,绿色成长”特色建设,为新农村孩子建造发展的精神家园,培养快乐生活、勇于探索的梦想少年。培养“有梦想,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新农村娃,实现生态育人、素质育人、眼界育人。以“田园教育” 1
理念,促进新农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农村优质学校。
办学理念:良好习惯
美好人生
办学目标:建特色学校、塑新型教师、育健全人才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学校管理
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重视精细化管理,激发全体教师的学校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办学条件完善
1、校舍改造
(1)对学校进行整体绿化美化,使校园到处都能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文化氛围。
(2)整体创设校园文化艺术设施,使学生随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环境文化
新校建成后,结合学校养成教育的主题,做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3、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田园育人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规范学生行为。
(三)德育工作
总体目标:推进学生阅读习惯、劳动习惯、体育运动习惯、不扔能捡的习惯、主动大声打招呼的习惯。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实践课的优势,以“田园育人”为总主题,设置各年级的小活动主题,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实施措施:(1)切实重视晨会课、班队课的教育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2)开设《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的内化教育,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礼貌、尊师守纪
(3)抓好少先队大队(中队)活动,建立相应的活动制度,保证大队(中队)活动正常化,真正使队员在大队(中队)活动中有乐趣,增才干。健全大队工作机制,成立各种部门,对小干部进行培养,使之能独立工作。
(4)把学校“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并有机地深入到家庭、社会,开展父母孩子同养成活动。
(5)以“绿色田园”为主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以绿色植物种植为主题,各自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开辟各班的综合实践基地。让爱劳动成为习惯。
(6)开展“好书天天读,好诗日日诵”活动。可以写心得、记笔记、写“博客”,坚持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
(四)师资队伍
总体目标:
通过不断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学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等形式,突出“成长意识”,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科研型、复合型、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五)教学工作
1、建章立制,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副校长主管教学,教导处实施教科管理,教研组落实教学任务,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
2、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以“田园育人”为主题,积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制订学校活动计划,加强活动过程管理、落实活动评价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2)树立新的育人目标、探索科学的教和学的方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转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
(3)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4)搭建课外活动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搭建课外活动平台,给
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5)建立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是制订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树立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主要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处理好三维目标之关系;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有所侧重;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家长评价,在互动评价中求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贴星星互赏评价、喜报互动评价、表扬信激励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二是完善“教师考核评价表”,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即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计划与反思能力。致力于对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六)教科研工作
突出“科研意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向,发挥教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功能。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健全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培养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追求“有效教学”为主线,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突出方法和过程,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第二篇:《学校特色建设》工作进度汇报
以美的教育,润育每一个孩子绽放光彩
学校发展自我诊断报告 莲花镇真光中心小学
真光中心小学是一所年轻的乡镇中心小学。近二十年的努力,催生出一流的教育思想,历练出空前的进取精神,成就了真光中心小学今天“以美的教育,润育每一个孩子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把美融于办学的全过程,让美好的东西成为我校的立德树人之本,通过构建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的办学方向,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优质特色学校,培育社会需要人才。
一、学校基本情况
真光中心小学座落于莲花镇莲育路,创办于1996年9月。目前在校学生1961人,36个教学班,教师88人(临聘4人,三支一扶1人),本科学历66人,达75%,小学高级教师47人,区名校长、名师共8人。学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拼搏下,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成果累累,学校特色建设成果喜人,响誉省、市、区,家喻户晓。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深化
经过实践探索,结合校情,我校定出了“以美的教育,润育每一个孩子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经过近一年多的摸索和努力,针对打造特色学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民乐为龙头,张扬美的个性,以美育人,彰显学校体艺特色和学生才艺。
1、民乐队重新聘请了两名专业老师,添置了一大批民乐器材,在六一文艺汇演中民乐队表演赢得了师生、家长、社会一致好评。还应邀参加区体育馆落成仪式表演。
2、结合民乐品牌增建了一支古筝队。当前古筝队基本功扎实,已经初具规模,在校内外深得师生喜爱、家长赞赏。
3、足球教育崭露头角。学校精心打造了一支男子足球队,彰显了体艺教育特色。当前足球队训练有板有眼,我们有信心组织好、管理好、训练好学校足球队,希望并有信心能在区体艺节和更高的比赛中大放异彩。
(二)科研兴教,构建美的课堂,以美启智。
(1)重塑人文氛围,美化育人环境。重点打造了文化长廊、重新规划了校园及课室的文化氛围建设。改造目的:让人走近校园就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以美育人的校园人文氛围。
(2)以“科研兴教”为突破,抓好师资培训,打造美的教师队伍,打造符合校情的高效课堂。学校现有4个省、市级学科课题,以课题为主线,扎实做好各学科级的课题研究实施工作,通过阶段总结会、成果展示会、定期汇报会等,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构建由“一线教师——备课组——学科组——学校”组成的四级一体立体化教研网络,以“一人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每周主题教研活动。努力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一是实施“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组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名师结成师徒关系,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真实体现了真光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二是实施“名师工程”。把素质好、潜力大、刻苦学习的青年骨干教师确定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每学年重点培养多名骨干教师,达到“学校打造名师,名师增辉学校”的目标追求;三是强化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形式学习的平台。教师培训回校后举行外出培训学习分享会,以达到交流、共享、提高的目的;四是通过达标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研究沙龙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和竞赛平台。正因为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学校先后培养了梁友玲、植国海等8名鼎湖区名校长、名教师,我校优秀教师劳敏芳更是于2015—2016学年被选送到香港支教,学习,培训。
(三)德育为先,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1、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基本养成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道德美。使学生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真善美”之花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加强了家校联系,向更多的家长、社会人士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接受家长监督的同时也让家长共同参与管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合作,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遇到的困惑
1、学生多,生源复杂,外来工子女占学生人数的一半,留守儿童近300人;基础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差,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良好的品行还未完全形成。
2、师资队伍不够完整,布局不太合理。设有专业,专职的民乐教师,致使民乐的品牌教育难以辅开。
3、校园面积小,场室短缺,开展各种活动受到限制,特别是集体活动难开展。
四、未来学校发展与目标
1、继续以“以美的教育,润育每一个孩子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美化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继续打造民乐特色,丰富民乐教育。学校以民乐队、古筝队、足球队、乡村少年宫建设为重点,彰显体艺特色教育,打造特色品牌。
3、加强师资培训,打造美的教师队伍。科研兴教,构建美的课堂,以美启智,打造符合校情的高效课堂,稳步推进校本课程和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计划改造学校大门口及校园广场,使学校的环境和设施设备更优雅,更完美,突出美的教育,彰显学校特色。
总之,成绩与困惑、亮点与不足同在,在今后漫长的办学路上,我校将继续创建“以美的教育,润育每个孩子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提升人的品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让“美的教育”这朵特色之花,在校园内外常开、常艳。恳请专家、领导和兄弟学校校长帮助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帮助和引领我们深化学校办学理念和建设好特色学校,办出人民满意的学校。
第三篇: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感恩立人见贤思齐
——徐坊学校“感恩教育”实践记录
徐坊学校地处“南州高士——徐孺子”的故里,以培养“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学校充分利用具有深厚传统经典文化底蕴的优势,把感恩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来开展,让感恩教育进入我们的课堂,渗透孩子们的生活。
一、经营“感恩文化”
我们学校以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己任,重视细节,提升品味,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次活动都展示感恩教育的魅力。
1、学校在外部环境的布置上处处宣传感恩教育。围绕感恩文化主题,学校设计了文化墙、荣誉墙、励志墙、感恩墙四大板块,以直接、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例如:“感恩墙”选择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文化墙”选择了诸子百家的介绍和百家至理名言等。
2.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这一载体对感恩教育进行了宣讲,对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施恩报恩等方面的问题在大会上作了解读,教育面涉及全体师生。各个班级利用班队会课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3.学校经过筛选,将《感恩的心》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题曲。我校将《感恩的心》等一系列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行搜集整理并录制成光盘,每天在校园循环播放,使美妙的音乐化成教育的音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践行“感恩教育”
在我们学校,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一次学校活动,一次班队会,一次大队会,你都要会品味出“感恩教育”的文化元素。
1.我校经常开展以“感恩社会的关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经常到青云谱区残联、敬老院、南昌市启音学校、徐坊社区、妇联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从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我们对这个社会同样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2.孩子们和老师们学习了《感恩的心》的手语操,并坚持每天全校师生一起做,形成了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3.学校十分重视在细节上对学生的点滴教育,在学校每周工作安排上最显眼的位
置,书写“每周一条校园文明用语”。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上下楼梯都能看到,为此,我校将这一形式进行拓展,将其组成一个系列,逐步成为养成教育。
三、打造“感恩生活”
感恩,不仅要宣传,要教育,更要让她付诸于行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恩,在生活中有感恩,用行动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1.开展了以“感谢自然的赐予”为主题的活动,结合学生科技节活动的要求,深入领会“节约、创新、发展”的活动精神,引导学生绘画、动手制作及科学小论文的写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另外,我校还组织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发现身边浪费水电等资源的现象,注意收集家庭里的水费单、电费单、煤气使用单进行比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能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感谢自然的赐予应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才行。
2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 “庆三八”感恩活动。如:“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和“我的妈妈最美”演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同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对父母感恩,进而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做一个心有感恩的人,一个珍惜拥有、关爱彼此的人。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我校大队部先后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期,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恩成长教育袋”、“手抄报”;组织了感恩卡制作比赛、“感恩他人”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每年清明节,带领学生进行网上祭奠;举行了“感谢有你”演讲比赛;“抗震救灾绘千米长卷”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模糊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鲜活的情感认同,从而使感恩的感性认识强化,并把活动中产生的成功愉悦感升华为强烈的理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道德观念。
总之,多年的感恩教育已经是硕果累累。我们的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2010年7月,全市各县区感恩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南昌市各个县区的关工委领导多次莅临指导。
第四篇:2015城庄九年制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城庄九年制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一.校园氛围建设
1.大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学校努力营造读书环境建设,开展了“秉承传统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举行校园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在显要的位臵创建文化长廊,张贴名人名言和师生的书画作品,图文并茂的展板让师生们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学校让可以利用的地方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处处体现出校园优秀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存在。在教师办公室里、教室里、在走廊里、楼梯道,甚至是厕所里,均能看到独出心裁的文化氛围的痕迹。
让各功能室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加强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室、电脑室、音体美教室等设施建设,既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提供条件,又能让学生受到教育。2.夯实主题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扎实开展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常规活动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禁毒活动”、“感恩教育”、“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主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校园文化艺术节”、“手工劳作比赛”、“趣味运动会”、“校园主持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3.诵读经典文化,学做儒雅学生。教学生“从小学做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15年,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材,展“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活动,这一年,我们重新审核改版再编,勘正了一些原有的用字错误,并加入了大量的诗词内容。我们规定了全校诵读时间,制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如:一年级的《三字经》、二年级的《百家姓》、三年级的《千字文》、四年级的《弟子规》、五年级的《增广贤文》和《谚语选萃》。2013年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各班可谓精彩纷呈,有配乐朗读、快板诵读等等。
4.加强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学校每年规划出10%多的公用经费进行校园的绿化,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忘进行校园的绿化管理,培养师生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师生的汗水已浇灌出校园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活跃学校文化。学校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好各种活动。多年来,学校成立了学生舞蹈队、体育锻炼队、文学社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趣味运动会、“六一节”文艺汇演、特长生选拔等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校文化建设呈现多样化、艺术性的特点。
二.是传唱校歌,形成文化特色。我校创作了校歌,由本校音乐老师教唱,在全校传唱。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会唱。师生通过读歌词,唱校歌,更加地了解学校、热爱学校。
三.开展听评课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素质。
1.通过听课调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原生态课。事先不通知教师,推门随堂听课,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并形成常规。每周的行政例会上交流听课意见,主管副校长整理记录,每月一次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原生态听课情况小结。
(2)跟踪课。针对在家长、学生中有一些不良反响的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具体指导。一次不行就再听,直到满意为止。
(3)教研课。教师先报告教研课题,授课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导处作好统筹安排,集中在1-2周内展示,活动结束后组织调研与汇总。除了夯实课堂之外,我们每期都要开展一次大型的教师教学活动。2015年,我们推行“全面把握课标、创意激活课堂”同课异构。即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指定的文本内容,各自完成教学设计,并于三天后进行说课演绎。让教师的个性化风采与集体智慧得到完美结合。
2.加强校本培训,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1)、机制健全,全面落实
按照“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培训目标,同时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小组交流等形式,保证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并把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等与学校考核直接挂钩,有了教师参与的制度保障。
(2)、措施到位,认真参训
每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培训方案制定了各学科培训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校根据培训计划要求教师不走形式,不搞虚假,一步一个脚步,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并适当作笔记,写案例分析。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也更加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感,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认真参训,不断反思、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学习,理论引领
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我校对教师培训、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型”教师,几年来,学校通过教师主题学习会、年轻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通过聆听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增订了大量的教学杂志或教育专业理论书籍,供教师们自修,要求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专业理论书籍,还要求教师撰写1篇以上的教学论文或读书笔记,定时上交教科室。我校对优秀论文或读书笔记等向县级以上刊物推荐发表,近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这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以上这些做法对教师确立学校主流意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素质起到引领作用,为“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加强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校本培训需要理论的学习,更需要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交流与分享,为此,学校为教师培训提供教学实践智慧碰撞的平台。
①量身定制校本培训,塑造良好师德
在新课程下,我们极其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师德的教师队伍,我们牢牢抓好素质提升工程的契机,并订制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培训内容:
我校又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讲座,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为了继续拓宽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师德与教师职业”的学习,认真对自己的师德学习及师德表现做了总结或写成了体会,并形成了文字材料。
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拓展校本培训的空间
走出去,就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我们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派出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及有关学科研讨活动,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掌握方法,并运用于自身教学实践。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③骨干引领,开展师徒结对,促使年轻教师更快成长
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在校本培训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每名年轻教师由骨干教师进行学科指导和班主任工作指导,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指导要求,期末进行考核,作为对指导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的落实,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④严格规范教研组,围绕“同课异构”式集体备课,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开展
在以往,各教研组虽制定好各自的计划,由于与实际相冲突等各种原因,教研活动并没有很好的开展,但近几年来,我校严格按规定(每两周一次教研组学习会)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各教研组专门从实践等方面进行,每次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记录,学校组织教师围绕“同课异构”式集体备课,开展全校性的示范课、观摩课等,各位行政人员也分段负责,每次都能参与听课、评课,并能及时的对授课老师给予教学上的指导,通过不断的听课、评课,各位年轻教师成长很快,同时,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自训自练则采用教师自主学习。几年来,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学校每位教师听课都超过20节,一人一课能按计划落实到位,并附上教研组或备课组评价意见。由于我校的教研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所以教师们在获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在教学能力上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丰富教研活动,以教促研成绩显著。
4.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下设教改课题实验小组,选取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中来,从而保障教科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规化到位。针对本校实际,参照省、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研究规化,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指导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三是管理到位。我们制订完善教科研制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把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科研兴校”的主旋律。
四、制度落实
各项制度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落实到位,成效显著。规范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国旗下讲话内容教育性强,记载完整。主题班团队会等形成制度,定期活动,并有记录。师德教育扎实有效,不搞有偿家教,不推销教辅资料,无乱收费行为,能为人师表,不参与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教师精神风貌好,言谈举止文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好。校园语言文字规范。有常规督查机制,师生文明习惯好。整个校园整洁、赏心悦目,无卫生死角,物品设施摆放有序,车辆停放整齐。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法制等专题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学校无安全隐患,无安全事故发生,师生员工无违法犯罪行为。
城庄九年制学校 2015年12月
第五篇:专业建设特色汇报材料
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
专业建设特色汇报材料
根据学校自身专业资源,结合当地时风集团机械加工行业的优势,专业发展的前景及其辐射带动面,学校紧紧围绕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行示范专业的建设。学校首先指派1名副校长,直接督促这两个专业的示范专业建设,并聘请了5名机电、数控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对学校专业建设进行指导,学校抽掉1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和到企业培训,充实壮大专业师资队伍。这两个专业实用性较强,我校均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注重专业建设与企业的深度融通,对接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形成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均为项目课程,一门课程对应一个职业工种。同时学校加大这两个专业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构建生产性的实训车间,为生产性的项目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其中全力以赴努力把这两个专业做大做强。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开设于1995年9月,2003年8月被认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现有在校生1112人。为当地企业培养了大批机电实用技术人才,我县大多数企业的技术骨干都是我校毕业生。此外,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申报了国家级地方特色专业。于2007年1月被认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被列入了省级
十、百、千试点专业建设。目前该专业在校生456人。学校为此专业配备了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55台套设备和50工位仿真室,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能同时满足100人实习。学校还以该专业为带动,建立了以数控设备为主的校办工厂,走出了专业理论学习、实习实训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产教结合模式。该专业同时承担了为企业培养培训数控技术人员的任务,三年来共培训数控专业技术工人300多名。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急需大量的现代会计人才,于1999年9月,开设了会计专业,专业建设之初,学校聘请我县7位有名的高级会计师来校上课,并对本专业教师进行一拖二的指导,另外邀请山东省财经学院的专家做专业建设指导,从而使该专业迅速成长。此专业于2007年8月被认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校生165人。学生除了学习点钞、电算化等本专业基本技能外,还可以学习收银、网上营销等相近专业的操作技能。学校建立的财会模拟室、收银训练室,能同时满足100人实践实训。
近几年学校正结合本地种植业大力发展的时机,在涉农专业上加大投入,聘请专家,走向田间、走向农村,尝试一种植根于田间地头的新的专业建设模式,力争尽快把种植专业建成全省的示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