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4:4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

第一篇: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

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稿

第七章 身临其境方显真 ——口语交际中情境的创设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学生要自然地说话,是由于内心的诱因和需要引起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一、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作用

(一)口语交际情境能给学生提供话语表达需要的源泉,解决学生口语交际中无话可说的状况。

(二)口语交际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达到境中育情,情中造境,境生情,情生境,情境相生、相得益彰的境界。

(三)口语交际情境能够培养学生在一种应急状态中灵活应变的能力。

二、创设交际情境的案例分析 1、生活化、情境性

2、针对性、结构性和多样化

3、情境性、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激励性 4、知识性、情感性 5、游戏化

三、创设交际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日常生活情境

(二)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1、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第一、利用课文插图。第二、抓住语言“空档”。第三、延伸故事内容。第四、变换叙述角度。第五、拓展讨论话题。第六、编演课本剧。

2、写作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

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即席发言、主题演讲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情境创设

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将生活的活水注入课堂,使口语交际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开放、动态、充满活力的教学实践。

(三)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

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态度。

四、创设交际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力争交际情境创设的优化原则。

衡量教学情境优化原则的标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口语交际素养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花费的必要时间最少;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花费的经费最少。

2、强调交际情境创设的“教学性”。

3、提倡交际情境创设的开放性。

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要打破封闭的课堂,面向社会,链接生活,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口语交际教学的源头活水。

4、关注交际情境创设的和谐性。

第八章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语文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形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师在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力方面责无旁贷,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

语文学习就是利用联想、想象,吸引和激励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

一、语文教学中激发联想和想象的教育价值 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几种主要的联想和想象方式:

第一、接近联想 第二、对比联想 第三、关系联想

另外,从思维的角度,想象也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能弥补生活的缺陷。丰富生活的内涵,激活沉睡的思维,创造出形象生动的第二自然。文学离不开想象,阅读需要想象,作文创造更需要想象。

二、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案例分析

三、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策略

(一)表象的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联想、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采取如下做法:

1、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之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2、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3、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二)激情的诱发

丰富的激情是引发想象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诱发学生激情是培养联想、想象力的一个主要渠道。

1、假想“入境”

2、假想“入情”

3、假想“入神”

(三)好奇的鼓动

1、巧用“空白”。

2、大胆假设。

3、逆向思维。

(四)适宜地训练

1、类似性寻求。

2、对比性寻求。

3、相关性寻求。

4、远隔性相联。

想象力培养训练的几种主要方式方法:

1、扩展性描述。

2、组合性编写。

3、传奇性编创。

4、推测性填补。

(五)直觉的捕捉

1、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立于善于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2、应该教给学生学会捕捉直觉的方法,长期坚持写杂感、随笔、日记等,随时观察生活,抒发心灵感受,捕捉灵感火花,不断增加想象力的源泉。

3、创设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想象意境。

四、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把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列入正常的教学目标。第二、应创设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在课堂上营造开放、亲和、合作、民主的教学环境。

第三、在想象训练中要力避达早的优劣评判。

第九章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情感审美的体验,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提倡使学生切实从文本中获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感受、体验、直觉、移情等心理机制,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的迷人世界中,为作品的情景所吸引、为作品的人物所感动、为作品的理趣所启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学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价值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是作家创作和读者阅读的润滑剂、催化剂。

体验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

人类的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为中介,是在情感动力的影响下进行 的。《文心雕龙》中有“情者文之经”的说法,强调情感是“立文之本”

读一本书的过程其实就是读者接受作者传情的过程。读者以自己的情感去悟情、融情,达到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案例分析

三、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一)由声情并茂的诵读引发情感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要以朗读贯穿始终。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因而诵读的要求也不同:

叙事性文体,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都要随着字里行间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议论文的诵读要依照文章的思想脉络,要声音洪亮、刚劲有力,要把宣传、鼓动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诗歌的诵读要抓住其韵律与节奏特点,运用配乐朗诵、反复吟咏等方法,通过充满激情的诵读,使读者脑海里在景在情,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不同情感的语句也应注意朗读的语速、语气、语调:

为了强调句子的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内容,要有意地把某个词重读;

表示思念、疑虑、悲伤和凄凉等心情或真挚的感情、深沉的思索的语句要轻读;

表现情绪紧张、兴奋、以及慷慨激昂、愤怒等内容时,语速要加快;

表现沉郁、失望和庄严等内容时,语速要减缓;

遇到悲伤、沉痛和凄凉的地方,要读得深沉清晰、速度更慢。

(二)再现课文情境引发感情

1、角色转换体验法。

2、联想、想象体验法。

3、设疑激趣体验法。

4、以写促读体验法。

(三)品词析句以情激情

四、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情感体验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引导。

2、情感体验应以学生自身的经历为起点。

3、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表现对象同喜怒,共哀乐,借助于角色效应,缩短与对象的距离,增强情感体验和感悟。

4、选好移情点,打开学生心扉。

5、情感体验必须与理性分析、科学训练相结合。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教师应根据实际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进行多维对话,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加工和重建,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 情境 协作 学生个体

【正 文】我们在小学学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更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就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像根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像一堵厚厚的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到:“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五个人之所以对大象的形态说出了五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主要是认知心里的原因,是这五个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和认识对“大象”这一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重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解和判断。

从建构主义理论角度讲,知识是认知者主动建构形成的,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所以,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地灌输方式,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知识经验主动学习。为了最大有效的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知识,切实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创建理解掌握的情境,语文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理念。只有让学生在语文中深入去体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与作者乃至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与作者、作品的多方对话,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开拓视野、储备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体验生活中学习语文。

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切实做到有效,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情境”的创设

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的,如果能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学生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身临其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储备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准确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课”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泼清新的导入语、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课文相关的一组图片、展示课文情景的背景音乐等,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谛听,去触摸,去体验。如在导入李煜的《相见欢》时,投影展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历过这种极端的悲乐,生活体验很深刻,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泪之痕。用这样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一个帝王、一个亡国君主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首次看见李煜那张孤寂、凄楚、哀情无限的脸,这样就紧紧锁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牵引”到课文中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内涵了。

成都市某中学的王保兵老师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先把学生带到杜甫的浣花溪故居去实地考查了一番,让学生真实了解了那个茅草屋的构造,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到了这样的茅草屋在八月的狂风暴雨中飘摇的惨况,体会到了杜老的辛酸与无奈。通过实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互相协作中对话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和情感积淀,基于自己的情感和经验,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的阅读材料,就会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善于架设师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这个桥梁中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洞察和理解,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两首诗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为什么同为贬谪诗而刘诗积极明朗而韩诗语意凄切?学生讨论时,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答案。有的从文本本身入手,有的追根溯源,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入手等等,最终明确了答案。又如鲁迅的《故乡》,在教学时,要探讨小说的主题,经过老师的简单提示,然后把问题交个学生,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通过与文本、与他人的多方对话,提出多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

三、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

生活中,同一件事情对每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当学生接受了普遍的信息后,把这些普遍化的信息理解、加工、赋予个人的意义。只有经过这个过程,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一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在解读过程中,由于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这一“个体化”的知识,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作是与非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肯定与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如在解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就有不同的评价:有学生认为他们是见钱眼开的拜金主义者,因为他们的眼睛始终盯着于勒的穷与富,于勒富了,他们满怀期盼,于勒穷了,他们诅咒躲避。有学生认为他们也是值得同情的人,他们身处社会最底层,追求丰衣足食的生活也无可厚非,于勒叔叔本身也有诸多不是,所以菲利普夫妇也有自己的许多无奈。这些标新立异的解读一改以往教参对人物形象的定位,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应把语文学习化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广泛参与其中,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_之我见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巩店中学

张贺芳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实施对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比如,课程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倡导自主、探究、体验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等。这都给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的理念的贯彻实行则可以更好的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构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中这样一个反面例子值得大家深思。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问道:“同学们,渔人出桃花源时‘处处志之’,重回桃花源时‘寻向所志’,结果却‘遂迷,不复得路’,这说明什么?”话音刚落,一个男生几乎是大喊似的叫道:“老师,这说明渔人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议论纷纷。而那个老师马上找出那个男生厉声训斥了一番。然而当老师继续回到课文讲解时,却发现学生的反应明显冷淡了许多。课后,老师找了几个学生询问,他们战战兢兢的说:“老师,您可别生气,我们感到您很严厉,都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样的教学中,老师很严厉的剥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对他们有出入的回答本可以借题发挥趁机引导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

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角度看,似乎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样的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无效的。

三、强调对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中心句的环节。同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四、转变教师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是谁在读书?是我们的学生;是谁在学习?也是我们的学生。这是人人清楚、个个明白的道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基本的问题,故而导致了在具体的教学中包办代替、越俎代庖的现象。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组织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在于“教书”,更不是突出“讲课”。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视讲、把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

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是,高年级的亦然,在学生尚未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老师就开始分析、讲解课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大多数学生就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甚至到了高中,学生仍不能像模像样、独立、顺畅地阅读分析理解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过分突出“讲授”所带来的恶果。

五、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要达到“三维目标”,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重要,它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老师可指导学生用心去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因素,以便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会实现学生、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去整体感悟文章,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教材中课文这一范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写作范本和素材。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重引导,重教法研究,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读书。教师应由以往的“主讲”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参与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

从原来的“霸主”、“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施,可以准确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更是有帮助的;我们一线教师要抓住有力的时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力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突破。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建飞 发布日期:2012-12-1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

(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从目前的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它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其积极性,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马首是瞻。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只是以孤立苍白的形态而不是生动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5)重负低效。“题海战术”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6)物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本位的物式教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智慧被窒息,精神被萎缩了。

(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课题内涵: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①、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②、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③、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献学习

②、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a、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有效性。b、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效性

③、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成立课题组,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3、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①、学习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文献。

②、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时间研究,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导入新课教学、阅读课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古诗教学、名著导读教学、作文教学等)。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

力争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发表获奖、典型教学案例、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习总结

“十二五”继续教育《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学习总结

瓮安县鱼河中学:张举兰

在“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期间,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培训学习,我有了以下体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到核心位置,这是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妨碍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和体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语文知识的“教”和“学”放到一个新的“三维坐标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四会”即“会说、会教、会研究、会指导” 的能力,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现将我培训学习的总结如下:

一、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实施教育改革

(一)、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课程的实施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能力创新与提升的活动。

1.自觉贯彻新课程标准

多年语文教学行为和习惯使我们摆脱不了原来语文教学大纲对我们多年的影响,因为旧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是硬性的,它严格规定了知识点及各知识点的准确的要求,对于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和超纲有十分明确的界限。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内容的规定则比较广泛,很多情况下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去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教学,同时由以往重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化,使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航标”,更加坚定了我们投入课改的信心。

2.自觉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前进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教育设备的配备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领域中。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是现代化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五彩缤纷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或现成的课件,为课堂多媒体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直观的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尤其是人机互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为愉快教育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3.自觉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作为多媒体,它对于教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已经是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需要,时代的呼唤。增强时代意识,认真把握“教育现代化”这一理念,让我们的教育步入“数字化”的天地。

每次上语文课,同学们总是喜形于色,乐此不疲,其根本原因是构建了多彩的语文课堂,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社会”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个人学习形式及要求的完成情况:

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县级集中培训学习;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级培训和教研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培训学习期间,认真作好了学习笔记和完成了课后作业。

三、个人学习目标及要求的完成情况:

1、专业引领,充实校本教研:积极参加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使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网上学习,让专家成为自己的的老师,引进自己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更新自己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2、完善校本教研:通过师傅带徒的方式,让自己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帮助等方法,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研究怎样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从“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和同事一起研究的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

4、培养自我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求自己坚持每课一得,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5、抓好教学五认真检查,提高教学质量。

要立足基础,把好基础关,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为了抓好教学质量,自己要做好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学业评价等环节,将有效教学切实地落实在平时。

下载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继教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讲稿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在备课时就要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教师在备课中,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必须细化、具体化,才便于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

    有效教学讲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韩正江2011.4.1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上)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 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金坛市第二中学 严云霞 卢菊芳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用得不少,可收效不如人意,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让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必须明了讨论教学的真正要义,确立论题,因......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好戏看开头 好课重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设计示例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始,一则精彩成功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

    2011中继教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继教工作计划 城北中学 龙林 在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提......

    中继教总结

    中继教总结 新一轮的中继教学习已有两年多,在这几年的学习教育实践中,本充分地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特别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