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法三四单元背记提纲(孩子有纸质稿)
七下《道德与法治》三四单元背记提纲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教师的作用、特点☆☆☆
①教师是古老的职业。文明的延续,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时代在发展,老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点还可以用来回答“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是什么”、“一位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老师的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我们应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A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B尊重老师的“不同”,可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的了解老师。
(第2和3两个小标题可以合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差异?如何面对老师的风格差异?☆☆☆)”
4.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①承认老师的差异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④主动交往
5.师生交往的关系有两种:①教学相长②亦师亦友
6、教学相长的内涵、含义/教与学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7.如何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对待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8.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9.亦师亦友的内涵、含义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10.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不仅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中,还表现在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我们应该主动关心、理解老师。
11.彼此尊重是什么?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12为什么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13尊重老师要怎么做?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14.为什么要关心、理解老师?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对我们生活上关心和情感上关怀
15.与老师发生矛盾/分歧怎么办?☆☆☆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的特点: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3.家的重要性/作用/意义?☆☆☆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③在中华文化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如何理解孝亲敬长?
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②我们虽未成年,但可做做家务为父母减轻负担。
6.如何孝亲敬长?☆☆☆
①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亲人,现在开始,我们就应用行动表达孝敬。②要尊敬,听取他们的意见;要倾听,时常联系;要感恩,认真学习,了解父母喜好,承担家务。
7.亲情的含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对亲人无私的爱和无悔的付出。这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8亲情产生的原因☆☆☆ 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的生活操劳,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陪伴者和见证者。
9.亲子冲突发生的原因☆☆☆
①进入初中,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尊重我们;另一方面,有时我们又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关注和呵护。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质疑父母、挑战父母的权威;③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10.亲子冲突的危害:①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②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人违法犯罪,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11.如何化解亲子冲突?改善亲子关系?☆☆☆
a.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榜样,也需我们自己努力;b.需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解决矛盾。c.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d.试着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的爱,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意见
12.现代家庭与过去的家庭相比,有什么变化呢?(现代家庭的变化/特点)①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发生变化②现代家庭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变化③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13.怎样创建和谐家庭?☆☆☆
①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②有效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睦。
14.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孩子如何做好家庭黏合剂?☆☆☆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适时倾听表示理解②明确自己是中立者,不偏袒任何一方;③选择恰当时机,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充当搭桥人,帮助双方和好。
第八课 探问生命
1.生命的特点☆☆☆
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④生命是短暂的。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①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②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3.生命接续的作用☆☆☆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①我们总能为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②我们能更好地认识、面对自己的生命③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积累、丰富。
4.生命包含的内容: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A在天灾人祸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B 当万众一心挽救生命、守护生命、悼念生命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C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
6.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①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②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才会让我们自觉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7.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自觉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
8.如何敬畏生命?如何理解生命是休戚与共的?☆☆☆
①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②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个人③当对生命的敬畏是我们内心的自愿选择时,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息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怎样爱护身体(守护生命要注意什么):☆☆☆
①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③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自救自护方法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要放弃生命。
2.守护生命为什么还要养护精神?(养护精神的重要性)☆☆☆
①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②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3.如何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应该做到哪些?☆☆☆
A守护自己的心灵(精神家园)B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C发扬民族精神
4.什么是挫折?(生活与挫折的关系)☆☆☆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5.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①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②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③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7.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
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8.挫折的影响/如何从利弊角度看待挫折?☆☆☆
①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②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9.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1)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2)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3)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10.我们为什么要发掘生命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抗挫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11.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①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抗挫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②我们可以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1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 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④关心、帮助他人 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①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自己角度)
②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他人角度)
③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人类角度)
2.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为何探索生命的意义?☆☆☆
①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③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3.如何让生命充盈?☆☆☆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质量。②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活力。
③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④结合实际生活,我们可以阅读好书,专注于兴趣,走出家门,了解他人的不同方式的生活;外出旅行看不同的风土人情。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读书、参加社团活动充盈生命。
4.为什么生命拒绝冷漠?为什么需要相互关切?☆☆☆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5.我们如何相互关切?怎么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①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生命拒绝冷漠。
②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③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6.如何正确认识在平凡中伟大?☆☆☆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②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③平凡的生命有自己的价值。
④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7.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
①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②当人们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③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第二篇:政治学三四单元提纲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体架构】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⑴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P55:宪法规定:
⑵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P5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注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⑴性质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⑵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决定权与立法权的区别---审议通过的内容来判断)常设机关:常委会
⑶肩负着人民的嘱托 P56-57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⑵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主要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学会判断)
⑶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含义: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⑵基石就是人民代表大会。
⑶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三个关系上P59-60)⑷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⑸为什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③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三个有机统一)
3、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P58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几个词;产生、监督、负责)
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P59-60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国共产党 常用知识点 :(1)的地位、保持性质、坚持宗旨、地位、发挥党的作用。(2)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关系)。(3)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指导思想:三个代表,(5)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前面内容+ 68页)(6)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活动准则?组织和活动原则?(8)树立科学发展观 热点:十七大四中全会主题:重视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
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684、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保持
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⑴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⑵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⑶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它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的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⑷三者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6、党为什么要干度重视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要点:国家性质、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有利于保持先进性、完善三个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思想建设、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保持性质和宗旨、坚持三个执政方式,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8、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⑴关系:中共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⑵政治基础;坚持中国***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领导)
⑶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⑷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⑸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1)性质-注意不是国家机关。(2)地位。(3)职能-注意不是国家职能)。(4)组成人员(5)两大主题:(6)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
9为什么要坚持:①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②优越性: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③我国的国际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④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绝不允许的。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本课常用知识:民族关系、民族原则、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热点有关:民族团结)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⑴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什么我国能够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④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⑵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74-76 ①民族平等(首要原则)②民族团结(重要原则)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⑶三原则的联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要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
一、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建设和
谐社会,是公民的义务)怎样坚持(国家:党领导、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政策、法律保障;公民履行义务,尊重风俗习惯等)
(4)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P77-78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⑴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P77
⑵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779-7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或旗三级)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等)的制度
(3)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P79-80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的宗教政策
⑴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P83
⑵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P82
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我国尊重要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有利于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弘扬科学精神P84
⑴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⑵怎样做(国家;青年学生)84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三者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我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
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实践活动举例(关于修宪见P86-87)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本单元与我国有关的常用知识: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外交政策、时代主题、综合国力较量、国际新秩序建立、和平发展道路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地区
⑴国际社会的构成 P91
⑵主权国家的地位、构成要素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P91-92
⑶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P92-9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作用93
2.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⑴国际关系基本形式及其决定因素 P96,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
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⑵国际关系影响因素97:国家力量,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⑶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的正确做法 P97-98-96
A是什么:①安全利益②政治利益③经济利益(注意分清三种利益各自强调什么)B为什么:①(国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决定了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C怎样维护: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不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借口,侵略、干涉别国内政。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⑴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P99⑵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P100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01
⑶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P00国际新秩序的内容101“四个保障”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P103
⑵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意义104
⑶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P10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104我国的应对办法?①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②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3.我国外交政策的名称、决定性因素、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09: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4、走和平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⑴国内需要和平,也能够和平:①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要建设现代化国家)②国家力量不断强大,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国际上:①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和平也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
利益,③和平发展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①根本的发展经济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为和平打下基础;②坚持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④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为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设现代化的国防。
第三篇: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必背内容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默写内容
1、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哪个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了雏形?(答:春秋战国)
3、哪个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秦)
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什么?(答:史书典籍)
5、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答:实用性和整体性)
6、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7、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汉字)
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默写
1、文化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答: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3、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腐朽文化举例?(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6、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0、怎么样加强文化建设?
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1、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13、道德冲突解决的途径?(P109)
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15、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16、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第四篇: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记背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要点记背
3.1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
(5)宗教信仰自由
(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1)年满18周岁
(2)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5、政治自由的内容: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6、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7、监督权的意义: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9、人身自由的含义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0、人身自由的内容: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1、人身自由的地位、作用: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12、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3、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4、人格尊严权内容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5、住宅不受侵犯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16、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7、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内容(1)财产权(2)劳动权
(3)物质帮助权(4)受教育权(5)文化权利
18、财产权的内容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依法对财产有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的权利。
19、劳动权的含义与法律依据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权的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20、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1、国家保障公民实现物质帮助权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22、受教育权的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国家通过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和制定资助政策保障这项权利。
23、文化权利的内容(1)科学研究的自由
(2)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4、文化权利的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25、公民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3.2依法行使权利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宪法和法律),不能滥用权利,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为代价。
2、如何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法定程序办事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具体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3、遵守正当程序的意义: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4、适用于协商的维权行为及其优势: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5、调解的含义及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调解方式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6、仲裁的适用与程序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7、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手段 ①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②刑事诉讼——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③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违法或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 诉讼机关:人民法院8、4.1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2)维护国家利益(3)依法服兵役(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遵守宪法和法律: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3)要求: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
3、维护国家利益要求:维护国家统一和全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1)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2)意义: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违反纳税义务的行为的表现及其责任: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依法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公民的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2、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3、公民的法定义务特点及要求:
(1)特点: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4、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含义及后果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五篇:万丽霞:背唐诗对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精粹,短小精悍而且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所以很多父母在早教时都让孩子背唐诗,因为孩子从小背诵唐诗,不仅可以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还可以有很多好处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处。
孩子从小背唐诗的好处主要有四点:
一、背唐诗可以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
唐诗中很多的篇章都写的很美,比如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都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让孩子从诗中的意境感受到诗人要表达的美。
二、背唐诗可以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唐诗的很多篇章和儿歌是相似的,具有很好的艺术性和思想意境,常背一些唐诗,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很容易就背会。而且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口齿能力,让其语言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背唐诗可以可以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唐诗其实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在给孩子讲解唐诗的过程中,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历史方面的知识。这比单纯地给孩子讲历史,要让孩子更能自然的记忆,更受欢迎。
四、背唐诗可以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唐诗中难免会遇到孩子不认识的字,又会有很多的孩子不太熟悉的语法现象。学龄前的孩子背些诗歌,可以提前接触一下汉语的知识,提高之后的文学的修养。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听不懂有些诗句,但是不懂不要紧。不懂的东西就像冰块,孩子吞进肚子之后总有一天会融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诗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强,诗也只是利用了孩子良好的记忆潜力,并没有对孩子的思想造成任何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