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常识教学总结
佛坪县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民族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现就将本学期的民族常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
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聘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马本斋英勇抗敌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
在民族政策常识课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各种音像信息资料融合于一体。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一般先看录象,再做讲解,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内容一般是先讲后看,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内容往往是边讲边看,比如介绍传统节日可以介绍一个节日,让学生看一段录象,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常识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政治、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
二、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民族精神的人物,事件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中寻找和发现其体现的民族精神。说出自己的感想,写出自己的心得。
我校自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来,给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迎来了一片生计盎然的蓬勃景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刻苦求学的精神给同学们以极大的激励和触动,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战斗的集体,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注意到,仍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大家共同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1.民族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每位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2.开展民族教育专项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确定的干扰因素较多,教育效果容易受到削弱,教育活动难以持久有效地进行。
3.由于客观上的升学压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毕业班往往难以有效地开 展。
总之,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青少年从小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可以使青少年逐步树立起科学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
2013年7月3日
第二篇:民族常识总结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辉南四中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学生中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民族观,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一向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工作如下:
1、本着科学的态度,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们的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通过宣传发动、上好《民族政策常识》课,传授民族政策常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及我省各民族的构成、信仰、衣食住行、风土人情,初步理解各民族人民形成的“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谁也离不开谁” 的历史关系,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
为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我们在初 三年级开设了《民族政策常识》课,并将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编入课程表,初 三年级每学 年安排 10---12课时。为开好课,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在民族政策常识课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各种音像信息资料融合于一体。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一般先看录象,再做讲解,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一般是先讲后看,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内容往往是边讲边看,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4、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等,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
5、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等等。
6、教学中,我们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民族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黎、壮、藏、蒙古、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风俗人情作了精炼总结和生动描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7、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讲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总之,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占全国人口6.7%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我国 60%的土地上,他们对国土的开发,作用极为重要。同学们了解到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民族对祖国发达的古代物质文明和辉煌的古代精神文明都做出过贡献。了解到了祖国的山川土地,是各民族生存发展、创造历史的舞台,是哺育各民族成长的摇篮。只有国家实现了统一、繁荣和富强,才会有各民族的尊严和地位,才会有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战斗的集体,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201 2.6.19
第三篇:民族常识总结第二页
▲ 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为此,党和国
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新时期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
▲ 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为此,党和国
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4、新时期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
策主要有哪些?策主要有哪些?
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
3、怎样理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
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
1、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
2、国家为什么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包括(保持和改革)
1、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第八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及一些民间信仰。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中学生怎样理解宗教不得影响学校教育? 我们中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
5、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
6、怎样理解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
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第六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
3、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
4、国家为什么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
第七课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包括(保持和改革)
2、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第八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及一些民间信仰。
3、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中学生怎样理解宗教不得影响学校教育? 我们中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
第四篇:中学民族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民族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作用
为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常识的认知水平,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充满了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敬佩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神往。在民族常识课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努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使各种音像信息资料融合于一体。对于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一般先看录象,再做讲解,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一般是先讲后看,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内容往往是边讲边看,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⒉ 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作品等,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 1
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⒊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家乡、增强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生活等等。
总之,学生的民族常识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战斗的集体,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五篇: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城郊学校
戴爱华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2课时
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2课时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课时
第十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2课时
第十一课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4课时
第十二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2课时
总复习6课时
教学范例
教学内容: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学目标: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二、合作探究:
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三、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了《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了解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灿烂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1.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材45页《灿烂的文学艺术》,并进行思考: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提问: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 3 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指名说一说。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 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 柯尔克孜族、《格萨尔》 彝族、《嘎达梅林》 纳西族、《创世纪》 蒙古族、《阿诗玛》 藏族、《玛纳斯》 汉族、《艺山红梅》 蒙古族、《百鸟衣》 高山族、《日月潭》 壮族、《江格尔》 白族、京剧 朝鲜族、牧歌 黎族、香哩歌 佤族、孔雀舞 傣族、竹竿舞 瑶族、木鼓舞 哈萨克族、长鼓舞 汉族。学生连一连,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一说“花儿”。让学生讲一讲对“花儿”的了解。家乡青海地区流行的山歌“花 儿”,是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家乡每年 “六月六”都有规模较大的“花儿”演唱会。
三、课外拓展:
了解并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在班上进行一次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会。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灿烂的文学艺术,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培养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四、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懂得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与体验更加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了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二、合作探究:
1.比一比。
向同学介绍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看谁介绍得最生动。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2.说一说。
说一说,学校开展了那些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看看谁说得最好。
3.阅读跳一跳。
课外活动的时候,让我们跳一跳,锻炼锻炼身体,放松一下。
4.改一改。
如果我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革”,将它们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参与的体育活动,你就成了小小改革家了。
写出你的活动说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三、拓展活动:
在家里,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踢毽子,让家庭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和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利用说一说、跳一跳、改一改等活动,去真正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了解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班大多数是汉族,我们汉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那么各少数民族也有哪些节日呢?这些节日又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和他们一起欢度这些节日!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火把节的来历》。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讲一讲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阅读与思考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59页《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并思考: 汉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火把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人们怎样庆祝火把节?泼水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 7 日?每年在什么时候举行?人们怎样庆祝泼水节?“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意思?它是哪个少数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尔邦节?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向全班讲一讲,大家评议。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过节的资料(图片、文字),包括怎样过节、节日的来历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方法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了解了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