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钦小薇 | 优秀教案 | 2010-4-15 20:02:22 | 收藏 | 阅读692次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汉族 91.5℅ 少数民族 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云南 贵州篇二: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在教学重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下就要做好预习和资料搜集。
二、教学内容分析:
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三、教学目标: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教学难点:
通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篇三: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初一 2012年 月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
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篇四:六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 131人,学生年龄11左右,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地方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地方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本学期主要学习前两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五、教学时间安排:
每周授课时间一节,按十八周时间计算,共计18节课。
第一单元 多民族大家庭 4课时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2课时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2课时
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家园 4课时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1课时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2课时
第六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 2课时篇五: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以前学科中,学生也接触过中华民族方面的知识,只是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对此门课兴趣浓厚,在教学重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下就要做好预习和资料搜集。
二、教学内容分析:
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三、教学目标: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四、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教学难点:
通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详细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文化、饮食,从而热爱我国,维护我国的和平统一。
六、完成教学目标、德育渗透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二篇: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城郊学校
戴爱华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
课时安排: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2课时
第八课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2课时
第九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2课时
第十课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2课时
第十一课 少数民族著名人物 4课时
第十二课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2课时
总复习6课时
教学范例
教学内容: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学目标: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二、合作探究:
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三、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了《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了解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激发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灿烂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1.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曹雪芹和《红楼梦》。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二、合作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材45页《灿烂的文学艺术》,并进行思考: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提问: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 3 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指名说一说。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 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 柯尔克孜族、《格萨尔》 彝族、《嘎达梅林》 纳西族、《创世纪》 蒙古族、《阿诗玛》 藏族、《玛纳斯》 汉族、《艺山红梅》 蒙古族、《百鸟衣》 高山族、《日月潭》 壮族、《江格尔》 白族、京剧 朝鲜族、牧歌 黎族、香哩歌 佤族、孔雀舞 傣族、竹竿舞 瑶族、木鼓舞 哈萨克族、长鼓舞 汉族。学生连一连,做完后集体订正。
说一说“花儿”。让学生讲一讲对“花儿”的了解。家乡青海地区流行的山歌“花 儿”,是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家乡每年 “六月六”都有规模较大的“花儿”演唱会。
三、课外拓展:
了解并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在班上进行一次少数民族歌曲演唱会。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灿烂的文学艺术,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培养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让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
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让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摔跤是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在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中,武术活动比较普遍,他们以此锻炼身体、防身自卫。)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喜欢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
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
四、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国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让学生了解了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懂得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与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与体验更加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合作探究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了解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二、合作探究:
1.比一比。
向同学介绍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看谁介绍得最生动。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2.说一说。
说一说,学校开展了那些传统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看看谁说得最好。
3.阅读跳一跳。
课外活动的时候,让我们跳一跳,锻炼锻炼身体,放松一下。
4.改一改。
如果我们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进行“改革”,将它们变成我们生活中可以参与的体育活动,你就成了小小改革家了。
写出你的活动说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三、拓展活动:
在家里,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踢毽子,让家庭充满更多的欢声笑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和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利用说一说、跳一跳、改一改等活动,去真正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丰富多彩。
第5课时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了解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班大多数是汉族,我们汉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那么各少数民族也有哪些节日呢?这些节日又有哪些美丽的传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和他们一起欢度这些节日!
二、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火把节的来历》。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讲一讲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阅读与思考
学生自由阅读教材59页《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并思考: 汉族主要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火把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什么时间举行?人们怎样庆祝火把节?泼水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 7 日?每年在什么时候举行?人们怎样庆祝泼水节?“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意思?它是哪个少数民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又叫什么节?人们怎样庆祝古尔邦节?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向全班讲一讲,大家评议。
三、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过节的资料(图片、文字),包括怎样过节、节日的来历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方法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了解了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篇: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
钦小薇 | 优秀教案 | 2010-4-15 20:02:22 | 收藏
| 阅读692次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汉族
91.5℅
少数民族
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云南
贵州
宁夏
新疆
青海
四川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板书: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
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
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
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
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1)小调查 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2)小制作
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二课(1、2)课时2009-11-27 14:42第二课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
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第三课时
1、提问: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
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板书:
家乡的特产: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第二课时
1、谈话:
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 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
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阿妈》 壮语
《壮家娃》
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
《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 土家语
《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记一记:
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出示有趣的地名:
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
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
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教学反思:
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因我们家乡是藏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本人提出,所以,当本人提出同学们用藏族语言说一些常用的问候语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说出了一些藏语的问候语,如“你好”,“你要去哪里”,“请您吃馍馍喝茶”等,还用藏语数出了一到十的数字,甚至有同学用藏语唱出了一首歌曲。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说明学生对家乡的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时,学生除了藏族和回族之外没有辨认出其他的几种少数民族,说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了解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方面的资料要加以收集和整理。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家园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种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下面图片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
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
飘逸轻盈 第三课时
1、导入新课
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
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喜欢裹头巾 第四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产与生活。
民族常识教案 《我国的民族和经济》 教学内容:
1、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
2、民族的定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3、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教学重点:
1.民族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2..不要把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各民族的具体特点相混同。教学难点: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1.中华民族是定居在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它是相对外国民族而言。教学过程:
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已经由压迫和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指各民族具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②依据:民族无优劣之分,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③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方面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④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民族团结原则:①含义: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②意义: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民族分裂分子。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上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②途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二)应注意的问题
1.民族关系随国家性质变化而变化。
2.原则不等于事实。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民族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3.要着重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要把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联系起来。【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主要内容。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赋予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以调动、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好本民族内部事务。③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④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具有双重性质,行使双重职权——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⑤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3)地位: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1)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3.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主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二)应注意的问题 1.“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政权机关不能等同:前者仅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者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制定和实行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后者体现了民族原则并有助于贯彻民族原则。【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2.宗教的社会作用
(1)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①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②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③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④对科学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宗教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②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③宗教的一些
2.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表现,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3.结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说明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意义。
四、练习:
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仲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2.2001年1月28日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提出要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资金投入。这表明()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就是发展民族经济 B.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
C.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 3.下列选项中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A.外国传教士在我国宗教场所传教
B.与信教群众进行有神论或无神论的辩论 C.有按宗教信仰参加或不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
D.有在宗教场所或非宗教场所宣传唯物论或唯心论的自由
4.九界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28人,占代表总数的14.37%,比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出约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A.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
B.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参与国家管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 D.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消除了不平
5、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中共委员895名,非中共委员1343名。在非中共委员中,各民主党派成员666名,少数民族委员262名,占11.71%,55个少数民族都有委员,妇女委员373名,占16.7%,比九届提高了1.2个百分点。据此回答1-2题(1).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构成反映了人民政协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②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构成中,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委员,这说明 A.少数民族在我国享有特殊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C.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D.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003年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以大量的数字和事实,介绍了新疆的历史以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41.9倍,年均递增8.0%。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包涵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加速作用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中央政府重视新疆的发展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加快新疆的发展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我国形成、发展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实施西部大开发三年来,国家通过加大建设投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实施优惠财税政策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据此完成5-7题
8.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和财政支持。这表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C.在西部大开发中,市场不起基础性作用
D.资源能否优化配置,取决于政府能否加大财政支持
9.国家通过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10.国家通过多种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
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 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年级民族常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案2010-03-29 10:06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
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五年级民族常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案2010-03-29 10:07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
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
帐篷
仙人柱
平顶房
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藏族
裕固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羌族
傣族
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 蒙古包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
藏族
裕固族平顶房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
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
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纹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纹。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
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第四单元《民族大家庭》
第一部分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而从学生生活的扩展来看,他们开始关注到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讲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民族大家庭”,把有关民族的内容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本单元教学目的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会,教材编者作了努力尝试,引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历史资料和典故,把民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紧扣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材设计分析:
本单元重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培养。在教材具体内容的选择设计上,注重了:
序言选择中学生的事例切入,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关注民族问题,形成一定的学习欲望,由此导人到教学主体内容中去。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重在感受和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代表性地了解一些民族的具体情况,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中,让学生重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该节主要是围绕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展开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和睦的。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从静态角度了解我国的民族,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则是从动态的角度关注我国的民族。教材设计了“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两个小主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传承民族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为伟大的祖国做贡献。教学中要适当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自己进行阐述或展示,最后要落实到第68页的课堂讨论:“热爱祖国,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做”上来。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新课程探究与学习,从学习策略来看,学生们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在7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的《草原风情》内容,对民族的概况有了初步的知识积累;但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帮助学生通过事例和活动参与,用尽可能多的材料和事例及阅读拓展内容,来帮助和启发学生认识我国的多民族状况,了解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实效性。
四、本单元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主要落实以下课程标准: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节)
2、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第二节)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三节)
五、本单元知识体系框架和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材的针对性,突出民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在结合教与学的基础上,本单元的教材框架,定为3节: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和单元活动课。
单 元
内 容
课 时 民族大家庭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课时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
2课时 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
1课时 单元活动 主题班会
1课时
第二部分 每课时具体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通过对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民族问题,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师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学生一起唱。
老师:你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我中华》。
老师:歌曲中唱到我国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环节: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说出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师将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要学生将少数民族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以分组进行。
如果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选择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老师总结。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老师:在完成上述内容后,我们把教材打开到第56页,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请查找资料完成下表(也可另选其他民族)的内容”。
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补充完整
老师: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
说一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的名称由来和表达的含义
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引申
观察教材57页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国大家庭灿烂的民族文化。
全班朗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课堂巩固,学生交流收获与感受
第二课时 “和睦的大家庭”--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教学难点: 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旧知呈现,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师板书: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活动安排:以教材第60页的“昭君出塞传佳话”为引子,要学生进行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接龙,完成教材第61页:“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的人和事吗?”(也可以将故事的时间延伸到当代甚至当前。或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来开展活动教学)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将上述学生所举的事例进行讲评。
老师安排播放电视剧《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例,要同学们进行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l页的有关信息平台的资料,要学生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可以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老师: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注意该问题要把握正确的尺度,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老师: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课堂回顾: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引导。
第三课时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情感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嘉兴日报》6月30日报道:昨天,嘉兴市委、市政府举行援藏干部迎送会,热烈欢迎援藏干部卓卫明、金中
一、陈其根返禾,欢送第四批援藏干部---市人防办的吕亚军、桐乡市环保局的王正华、秀城区检察院的吕金胜赴藏工作。市领导徐士珍、朱伟、王新民出席会议。太平洋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为援藏干部无偿提供每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教师:嘉兴为什么要向西藏自治区派出援藏干部?
学生阐述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出我国目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话题。
导入新课;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板书)
教师: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学生:略
教师: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怎样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阅读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民族委员会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四项要求。
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群策群力: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了哪些重大措施?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教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总结。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实际是在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课外拓展:给《嘉兴日报》报道中的一位援藏干部写一封信,表答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由本课时内容较少,建议将P63-64页的〈民族大团结的世纪欢歌〉作为第二节内容结束后的教学复习与回顾使用。
第四课时 “传承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情感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设问,导入新课
老师:每年九月,是我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什么党中央和教育部要开展这个专题月活动?
学生:加强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关心,......老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吗?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图片(视频),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话语的字幕“谁说黄色人种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老师:在看了上述材料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老师总结:要注意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靠。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老师:请大家列举中华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的故事或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略。
老师:结合教材第67页的材料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今天,我国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
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略。老师总结,略。
教师语言衔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还是个尊重友谊、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各兄弟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还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
学生:交流教材中:和协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题。
教师小结,转入第三个话题:
老师:我们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把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战士庄严的升旗仪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你们又有那些话想交流呢?
学生发言,交流;......老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
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课堂回顾与拓展升华: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
第五课时 单元活动课
“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讲民族故事演讲、民族名称接龙、参观展览的感受、《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团结,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现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同学评价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各族人民情感,树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而发奋勤学的志向;
活动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②《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思路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持人:同学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正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平等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共和国的繁荣,今天,我们班“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
下面第一个节目《民族故事讲演会》
我们请同学来讲讲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学生代表讲演:同学倾听、交流,主持人、老师点评)
节目
二、击鼓传花少数民族名称接龙活动
全班同学参与,每人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一般不允许重复),最后,由多媒体展示我们56个民族的名称。
节目
三、观看视频《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及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主持人、老师点评,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成就、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节目四诗朗诵《祖国,我为您自豪》
节目
五、群英会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
思想品德老师总结讲话,评议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并提出要求
结束:全班师生齐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五年级民族常识《绚丽多彩的服饰》教案2010-03-10 16:56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
(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
(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
(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保护国家长远稳定,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有检查,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在其他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巧妙的渗透民族教育的有关内容,例如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才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以各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都设置民族民俗兴趣小组,组织学生上网查寻,到学校图书馆等各种方式搜寻民族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并在每学年组织学生结合每个小组积累的民族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民族风情书画展板、汇报演出、民族教育演讲、民族剪纸竞赛等活动。向学生灌输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对祖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有了初步了解,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观意识,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三 利用寒暑期间,开展 弘扬民族精神活动
四、开展献爱心活动
我校对少数民族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学校给贫困的学生每学期减免一些学杂费,开展学生手拉手献爱心等形式,给他们更多的帮助,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温暖,立志好好的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第四篇: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五篇:民族常识教学计划及教案
民族常识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民族,爱我中华”。分十二课完成。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本学期完成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分三课完成。第七课《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第八课《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第九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要求及重点:
1、初步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知道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工艺等。
2、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种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知道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含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往返的民族大观园。
3、懂得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许多节日都源于美丽的传说。让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家乡,了解他们的这些节日。
4、让学生知道各民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认识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3、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4、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一单元 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汉族
91.5℅ 少数民族
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云南
贵州
宁夏
新疆
青海
四川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板书: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
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
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
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
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2)小制作
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第二课 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
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板书:
家乡的特产: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阿妈》 壮语
《壮家娃》
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
《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 土家语
《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出示有趣的地名:
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
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
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教学反思:
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因我们家乡是藏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本人提出,所以,当本人提出同学们用藏族语言说一些常用的问候语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说出了一些藏语的问候语,如“你好”,“你要去哪里”,“请您吃馍馍喝茶”等,还用藏语数出了一到十的数字,甚至有同学用藏语唱出了一首歌曲。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说明学生对家乡的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时,学生除了藏族和回族之外没有辨认出其他的几种少数民族,说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了解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此方面的资料要加以收集和整理。
第二单元
多彩的中华家园 第四课 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而南方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呢?这种不同的风格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北方气候寒冷,南方气候温和,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看教材25页图,认一认: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知道下面图片中展示的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吗?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27页,连一连: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
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
飘逸轻盈
第三课时
1、导入新课
北方气候寒冷,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气候温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服饰一般是飘逸轻盈。少数民族的服饰跟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关系,那么,少数民族的头饰又有什么特点,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
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喜欢裹头巾
第四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让学生分组进行服装设计:你们更喜欢哪个民族的传统服装,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设计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使之既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服装的特点,又便于生产与生活。民族常识教案 《我国的民族和经济》
教学内容:
1、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
2、民族的定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3、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教学重点:1.民族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尤其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
2.不要把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各民族的具体特点相混同。
教学难点: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1.中华民族是定居在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它是相对外国民族而言。教学过程: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已经由压迫和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①含义:指各民族具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②依据:民族无优劣之分,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贡献。③表现: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方面实现了平等;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④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民族团结原则:①含义: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②意义: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妨碍民族团结的因素: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民族分裂分子。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上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②途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二)应注意的问题
1.民族关系随国家性质变化而变化。
2.原则不等于事实。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民族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3.要着重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要把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联系起来。【民族区域自治】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主要内容。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②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赋予并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以调动、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好本民族内部事务。③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④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具有双重性质,行使双重职权——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和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⑤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3)地位: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1)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3.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主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二)应注意的问题 1.“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政权机关不能等同:前者仅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者还包括其他国家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政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制定和实行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后者体现了民族原则并有助于贯彻民族原则。【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2.宗教的社会作用
(1)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①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②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③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④对科学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宗教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②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③宗教的一些
2.政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表现,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3.结合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说明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意义。
第五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2、探究与体验
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3、师小结: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课时
1、组织学生议一议。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
材料二:在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 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
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 准备卡片
红色卡片:蒙古包
帐篷
仙人柱
平顶房
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藏族
裕固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羌族
傣族
景颇族 游戏规则:
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12张小纸条,找12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
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 蒙古包
蒙古族
哈萨克族 帐篷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 仙人柱
藏族
裕固族平顶房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干栏式楼房
维吾尔族
羌族
第四课时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中的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3、阅读教材第35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 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
4、小调查
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
第六课别具风味的饮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
3、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纹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
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纹。思考:
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美丽传说呢?
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
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让学生阅读教材37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
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
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
(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
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
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
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
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
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
(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
(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
(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
4、课外实践
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
第四单元《民族大家庭》 第一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通过对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民族问题,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师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学生一起唱。
老师:你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我中华》。
老师:歌曲中唱到我国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环节: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说出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师将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要学生将少数民族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以分组进行。
如果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选择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老师总结。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老师:在完成上述内容后,我们把教材打开到第56页,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请查找资料完成下表(也可另选其他民族)的内容”。
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补充完整
老师: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
说一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的名称由来和表达的含义
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引申
观察教材57页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国大家庭灿烂的民族文化。
全班朗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课堂巩固,学生交流收获与感受
第二课时 “和睦的大家庭”--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教学难点: 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旧知呈现,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师板书: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活动安排:以教材第60页的“昭君出塞传佳话”为引子,要学生进行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接龙,完成教材第61页:“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的人和事吗?”(也可以将故事的时间延伸到当代甚至当前。或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来开展活动教学)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将上述学生所举的事例进行讲评。
老师安排播放电视剧《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例,要同学们进行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l页的有关信息平台的资料,要学生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可以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老师: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注意该问题要把握正确的尺度,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老师: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课堂回顾: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引导。
第三课时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情感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嘉兴日报》6月30日报道:昨天,嘉兴市委、市政府举行援藏干部迎送会,热烈欢迎援藏干部卓卫明、金中
一、陈其根返禾,欢送第四批援藏干部---市人防办的吕亚军、桐乡市环保局的王正华、秀城区检察院的吕金胜赴藏工作。市领导徐士珍、朱伟、王新民出席会议。太平洋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为援藏干部无偿提供每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教师:嘉兴为什么要向西藏自治区派出援藏干部?
学生阐述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出我国目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话题。
导入新课;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板书)
教师: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学生:略
教师: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怎样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阅读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民族委员会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四项要求。
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群策群力: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了哪些重大措施?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教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总结。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实际是在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课外拓展:给《嘉兴日报》报道中的一位援藏干部写一封信,表答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由本课时内容较少,建议将P63-64页的〈民族大团结的世纪欢歌〉作为第二节内容结束后的教学复习与回顾使用。
第四课时 “传承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情感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设问,导入新课
老师:每年九月,是我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什么党中央和教育部要开展这个专题月活动?
学生:加强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关心,......老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吗?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图片(视频),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话语的字幕“谁说黄色人种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老师:在看了上述材料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老师总结:要注意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靠。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老师:请大家列举中华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的故事或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略。
老师:结合教材第67页的材料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今天,我国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 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略。老师总结,略。
教师语言衔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还是个尊重友谊、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各兄弟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还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
学生:交流教材中:和协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题。
教师小结,转入第三个话题:
老师:我们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把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战士庄严的升旗仪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你们又有那些话想交流呢?
学生发言,交流;......老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课堂回顾与拓展升华: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
第五课时 单元活动课
“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讲民族故事演讲、民族名称接龙、参观展览的感受、《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团结,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现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同学评价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各族人民情感,树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而发奋勤学的志向;
活动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②《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思路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持人:同学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正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平等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共和国的繁荣,今天,我们班“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
下面第一个节目《民族故事讲演会》
我们请同学来讲讲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学生代表讲演:同学倾听、交流,主持人、老师点评)
节目
二、击鼓传花少数民族名称接龙活动
全班同学参与,每人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一般不允许重复),最后,由多媒体展示我们56个民族的名称。
节目
三、观看视频《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及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主持人、老师点评,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成就、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节目四诗朗诵《祖国,我为您自豪》
节目
五、群英会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
思想品德老师总结讲话,评议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并提出要求
结束:全班师生齐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绚丽多彩的服饰》教案 第七课 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2、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3、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2、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1)让读过《红楼梦》或看过电视剧《红楼梦》的同学讲一讲故事情节,说一说作者是谁?(2)让学生阅读教材44页民族花园-----曹雪芹和《红楼梦》。(3)小组交流阅读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感受。(4)提问:《红楼梦》是怎样的一部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简单介绍作者曹雪芹:满族人,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曹家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家族没落,让十岁的曹雪芹从锦衣玉食的上流社会跌到社会的底层,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促使他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
3、课外拓展
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或看电视剧《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