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台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朱台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在上半年我们申报了淄博市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了信息化组织管理工作。
自从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对技术改变教育早已达成共识,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统一思想,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与实践创新;而且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正在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首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小组,由孙国栋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许曰华校长任副组长,负责督促和监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员有史明老师、王淑云老师担任技术学科教学、谢洪雷老师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谢天英老师负责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顺利。
其次,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了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化应用考评机制,不仅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发展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师生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二、经费投入到位,加大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制度。把电教费列入年度预算,80%用于购置《山东省中小学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教育教学软件征订,20%用于鼓励教师应用技术和开发软件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人员培训等。近年来,我们投巨资进行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一是在2008年下半年,全体一线教师配备了人手一台办公用笔记本电脑;2009年下学期,学校克服资金困难为全校24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投影仪和实物展台,将教室内的台式电脑全部更新为笔记本电脑,并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教学场所且全天候畅通;2010年上半年又新建了一个高标准的网络教室,更新了学校的公用多媒体报告厅。这一切都为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学期我们为了能保证学校的办公平台和各班的电子白板正常使用,一是投入一万多元换了大功率网络交换机,二是对全校24个班级的多媒体投影仪进行了维修,更换了近1/3的灯泡,确保师生的办公和教学能顺利进行。二是引入蠡风软件,建立了朱台中学办公管理平台、朱台中学fpt校园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建立了本校教学资源库,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及时展示校内名师的探究成果,共享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平台中的书香网为师生共读共写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提升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同时链接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在线”,开辟了“朱台中学课改专帖”区,教师可以随时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争鸣;加入北师大庄秀丽博士的Gmail——“教师自生长”社区,成立了朱台中学教育社区,教师可以在社区内与全国各地的名师切磋交流;这种校园网、社区论坛和教师QQ群三位一体的立体教研形式,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整体信息化、常规化、生活化。此外,在英语教学方面引进了敏特记忆引擎和e百易软件,这一课题研究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成绩。
三、监控措施得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重心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在利用各种平台对网络资源应用的同时,主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应用。前者主要通过常规月查和日常监控,纳入个人综合考评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的正常化,后者主要通过规范教师的电子备课和课堂上对电子白板的应用水平,来促进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对PPT、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各取所长,对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所有教师在认真研究电子白板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实践,利用每周的集体教研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把个人一周来独立尝试、探究的心得和困惑,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评价。对那些实践中公认的难题集体进行攻关。之后,各学科每月选出一部分对电子白板、实物展台、PPT三者结合使用好的教师,执教观摩课,随后由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分别牵头在各教研组进行研讨,并对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具体办法,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下一步实践中去落实。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出台了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值班校委、处室(德育处、教导处)、级部三级检查制度及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本组部分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制度等等,从教师的备教统一、展示交流、白板应用及小组评价等细节抓起,严控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师个人考核总分中20分用于考评课改,撬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四、课题引领,师生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纳入个人综合考评中。学校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构建“六度”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及临淄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师生共写随笔的实践研究》、《初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的研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研究》等重点课题,同时在上学期和本学期分别申报了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初中英语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和淄博市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另一方面,让每个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研究的眼光对待教育工作,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成小课题开展研究,比如: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怎样整合,合作学习中怎样培养小组长及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等等,按照“问题——分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严格过程监控指导,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思考、研究、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构建理想课堂方面,学校不断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已打造成目前的以“尝试——交流——结构——检测”四环节为主体的“尝试——结构”整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2011年4月27日,在我校成功召开了全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研讨会,约有200余人与会,我校提供了24节推荐课和24节开放课;各教研组长作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发言,孙国栋校长作了题为《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推进理想课堂建设》的典型报告,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们一致好评。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课例或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等教学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比如在5月份全国第四届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中学组课例评选中,我校谢洪雷等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王艳慧、徐晓青等老师参加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NOC大赛,分获一二等奖;6月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活动中,我校分别有8名学生获一等奖(8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1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17人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7月份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我校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在制作纸板车的比赛中荣获团体铜奖,学校被评选为全国创新型学校,孙国栋校长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型校长奖,白曙华老师荣获全国百佳优秀科技创新型教师;一学期以来,在国家级刊物上有多篇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论文发表,比如:徐晓青老师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活跃语文课堂》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许曰华老师的《多媒体为激活语文课堂创设了前提》发表在《素质教育》,边林静老师的《论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杨志老师的《使用交互电子白板 激活语文课堂》和武学玲老师的《初中物理教学应使用好动画功能和电子白板素材库》都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上,谢天英老师的《洋思杜郎口经验与本地课堂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等15篇论文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的理想课堂建设工作在2011年3月31日的《音体美报》上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题作了报道,2011年4月7日的《淄博日报》上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题作了报道,学校的书香校园工作在2011年10月13日的《音体美报》上以《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田》为题作了报道。
当然,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中,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好,今后还要更充分利用蠡风软件——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师生网络化、常规化、科学化应用,让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素质,有效地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教科研的范式,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大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一是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修活动,二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成果展评类活动,三是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类活动,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朱台中学
2011年10月
第二篇: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在上半年我们申报了淄博市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了信
息化组织管理工作。
自从申报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对技术改变教育早已达成共识,多次召开全体教师会统一思想,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与实践创新;而且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正在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首先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小组,由孙国栋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许曰华校长任副组长,负责督促和监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成员有史明老师、王淑云老师担任技术学科教学、谢洪雷老师负责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谢天英老师负责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顺利。
其次,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完善了信
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化应用考评机制,不仅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发展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师生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二、经费投入到位,加大了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制度。把电教费列入预算,80%用于购置《山东省中小学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教育教学软件征订,20%用于鼓励教师应用技术和开发软件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和技术人员培训等。近年来,我们投巨资进行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一是在2008年下半年,全体一线教师配备了人手一台办公用笔记本电脑;2009年下学期,学校克服资金困难为全校24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投影仪和实物展台,将教室内的台式电脑全部更新为笔记本电脑,并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教学场所且全天候畅通;2010年
上半年又新建了一个高标准的网络教室,更新了学校的公用多媒体报告厅。这一切都为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学期我们为了能保证学校的办公平台和各班的电子白板正常使用,一是投入一万多元换了大功率网络交换机,二是对全校24个班级的多媒体投影仪进行了维修,更换了近1/3的灯泡,确保师生的办公和教学能顺利进行。二是引入蠡风软件,建立了朱台中学办公管理平台、朱台中学fpt校园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建立了本校教学资源库,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及时展示校内名师的探究成果,共享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平台中的书香网为师生共读共写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提升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同时链接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在线”,开辟了“朱台中学课改专帖”区,教师可以随时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争鸣;加入北师大庄秀丽博士的
Gmail——“教师自生长”社区,成立了朱台中学教育社区,教师可以在社区内与全国各地的名师切磋交流;这种校园网、社区论坛和教师QQ群三位一体的立体教研形式,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整体信息化、常规化、生活化。此外,在英语教学方面引进了敏特记忆引擎和e百易软件,这一课题研究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成绩。
三、监控措施得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信息化建设工作重心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在利用各种平台对网络资源应用的同时,主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应用。前者主要通过常规月查和日常监控,纳入个人综合考评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的正常化,后者主要通过规范教师的电子备课和课堂上对电子白板的应用水平,来促进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对PPT、电子白板、实物展台各取所长,对它们进行有机融合。所有教师在认真研究电子白板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大胆进行实践,利用每周的集体教研时间,以学科组为单位,把个人一周来独立尝试、探究的心得和困惑,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评价。对那些实践中公认的难题集体进行攻关。之后,各学科每月选出一部分对电子白板、实物展台、PPT三者结合使用好的教师,执教观摩课,随后由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分别牵头在各教研组进行研讨,并对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的具体办法,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下一步实践中去落实。为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出台了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值班校委、处室(德育处、教导处)、级部三级检查制度及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织本组部分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制度等等,从教师的备教统一、展示交流、白板应用及小组评价等细节抓起,严控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师个人考核总
分中20分用于考评课改,撬动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四、课题引领,师生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并纳入个人综合考评中。学校一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构建“六度”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及临淄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师生共写随笔的实践研究》、《初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的研究》、《体验式作文教学实验研究》等重点课题,同时在上学期和本学期分别申报了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初中英语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和淄博市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另一方面,让每个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
研究的眼光对待教育工作,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成小课题开展研究,比如: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怎样整合,合作学习中怎样培养小组长及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等等,按照“问题——分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严格过程监控指导,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思考、研究、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构建理想课堂方面,学校不断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已打造成目前的以“尝试——交流——结构——检测”四环节为主体的“尝试——结构”整合型课堂教学模式,成效显著。2011年4月27日,在我校成功召开了全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研讨会,约有200余人与会,我校提供了 24节推荐课和24节开放课;各教研组长作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发言,孙国栋校长作了题为《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推进理想课堂建设》的典型报告,受到与
会领导和老师们一致好评。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课例或优秀课件、教学设计评选等教学实践活动中,成绩突出。比如在5月份全国第四届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中学组课例评选中,我校谢洪雷等7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王艳慧、徐晓青等老师参加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NOC大赛,分获一二等奖;6月在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活动中,我校分别有8名学生获一等奖(8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1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17人获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7月份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我校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在制作纸板车的比赛中荣获团体铜奖,学校被评选为全国创新型学校,孙国栋校长荣获全国优秀创新型校长奖,白曙华老师荣获全国百佳优秀科技创新型教师;一学期以来,在国家级刊物上有多篇关于信
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论文发表,比如:徐晓青老师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活跃语文课堂》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许曰华老师的《多媒体为激活语文课堂创设了前提》发表在《素质教育》,边林静老师的《论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杨志老师的《使用交互电子白板 激活语文课堂》和武学玲老师的《初中物理教学应使用好动画功能和电子白板素材库》都发表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上,谢天英老师的《洋思杜郎口经验与本地课堂整合的实验研究报告》等15篇论文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学校的理想课堂建设工作在2011年3月31日的《音体美报》上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题作了报道,2011年4月7日的《淄博日报》上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题作了报道,学校的书香校园工作在2011年10月13日的《音体美报》上以《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田》为题作了报道。
当然,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工作中,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好,今后还要更充分利用蠡风软件——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师生网络化、常规化、科学化应用,让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素质,有效地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教科研的范式,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大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一是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修活动,二是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和成果展评类活动,三是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类活动,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中学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乐城镇初级中学
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校园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甘金炎(校 长)
副组长:伍平宗 伍星强 梁智源 侯永康
组 员:项国贤 宋少权 戴伟良 周其鉴 何卓雄 黄伟东
刘金棠 梁裕坚 余
佳 何井之 周火兰 陈间好
三、学校基本设施
我校目前已具备数字校园建设的各项硬件的条件。
1.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学校有比较齐全的常规教学设备,有完善的校园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学校广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分布到学校每个班级。
2.网络硬件设备。校园已接入Internet网络(带宽100M),并已接入到每个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校园内网采取的是高效路由器集中管理,实用软件防火墙。专用服务器3台。从基础上保证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3.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多媒体专用教室1个,学校的所有教室和实验教室和、网络教室全部安了多媒体设备用于教育教学,为教师更好的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
4.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平台。学校有电子备课平台、文档管理平台、校务办公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符合数字化校园要求的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5.教师用机配备。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硬件建设,2010年9月学校为所有教师配备了办公微机20台。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我们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
1.在现有信息化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站改版和校园网建设,加强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化人员技能的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应用系统及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将学校打造成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数字化校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加强教师培训。一方面努力培养和充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县教育局名师示范课、数字题库,教育科研网等资源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有关设备及课程等资源的融通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有效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手段,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课题研究,课题小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教学进程中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提高。通过课题的实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5.积极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建设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平台、沂水县电教管理系统、中迪数字题库等,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后勤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五、实施步骤
(一)、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1.硬件网络架构
(负责人:总务处 实施时间:2012.6~2012.8)
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建设上可分为三块:校园网、服务器和电脑设备、数字输出设备。
(1)购买三层交换机,使校园网具备三层交换功能,与现有高效路由器有效整合,确保校园网的速度、高效、安全,并通过100M光纤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内部100M交换至桌面,全面规划和布置校园信息点;
(2)校内配置3台以上的服务器,用于接入代理、校内网站系统、校内资源库和管理及教学平台等服务;
(3)筹备资金购买智能交互白板等大屏幕输出设备,为开展视频会议打基础。
(4)按最大班额数再配备一口多媒体网络教室。同时改造旧网络机房,升级部分配置较低的电脑,并配备过滤系统,使之兼具学校“绿色网吧”功能;
(5)创建校园演播室和广播系统。2.软件系统配备:
(负责人:校办、教导处、信息中心 实施时间:2012.8---2012.9)(1)外网网站平台
学校网站全面改版,开辟精品教学资源专区,开放校园论坛,教师博客等栏目,为师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
栏目合理分类,实现动态更新 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登陆帐号
设置管理员,实现信息的专人管理,专人录入。(2)内网管理平台
提供校内各项基于WEB的管理平台,使用自行开发的管理平台等软件。
信息化平台:收发公文管理、发布通知公告,包括每周工作安排、学期计划总结、各种临时性活动安排、外出登记和校内文件传输等(权限分配:校内每位教师和各处室负责人);
教务管理:教学基本信息和课程表管理,包括课程、学科、年级开设等。(权限分配:教务处);
教师管理:教师信息维护及查询,包括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情况、获奖情况等(权限分配:校办及每位教师);
学籍管理:依托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学生入学分班、转入转出、升留降跳、学号等(权限分配:教务处)、学生信息维护及学籍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成绩管理:成绩输入(权限分配:教务处及各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管理平台:评语输入及查询(权限分配:班主任);
完善图书和校产网上管理系统,实验管理系统。(3)内网教学平台
提供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具,方便师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和学习效益。
能把教案直接生成学案、演示文稿、互动课件;
能把备课的普通的电子化转向网络化,形成全校共享的课程资源;(4)学校教学资源库
利用校内服务器或其它网络存储设备分类存放和管理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素材、案例实录、数字图书等,实现信息资源在校内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
(5)建立电子邮件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或在因特网上申请一个电子信箱,方便教师同校内外的交流。
(6)建立面向Internet的网盘系统,为每位教师分配一个网络磁盘空间,便于个人资料的存储。
(7)病毒防治与数据安全保障
学校设立专人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组)
在所有服务器和终端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代码和防、杀毒引擎;软件系统要及时安装升级补丁;
安装网络过滤系统,防止黄色和非法网络信息的入侵;
保存记录学校6 0天以上学校所有终端上网日志和服务器管理、使用日志; 每日对服务器数据库作策略异地(异机)备份,保存最近一周的数据库。
(二)、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
(负责人:教务处、教科室、信息技术组 实施时间:2012.9~2012.10)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元素,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外部资源。如,沂水县教体育网站提供的资源库、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等,通过购买或下载,丰富校园网上的资源。也可以组织发动全校教师将自己平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收集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中的教育教学资源。
2.内部资源:以学校原有资源库为主体,将教学光盘、磁带、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放到校园网上,并将教师自己平时上课开发的课件也搜集整理到校园网上,以不断充实数字资源库。
3.鼓励老师自主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积极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优秀教案、课件上传服务器,共享使用。
(三)、加强信息培训,完善管理机制(负责人:教务处、信息技术组)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培训,使教师从制作演示型课件的阶段转向以改变传统教和学方式为重点的课程整合阶段,探索基于多媒体环境以及网络资源环境下学与教的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对师生网络化的人文教育,最终全方位营造学校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把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新方式全面引入各学科教学,建成数字化学校。
(四)、重视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管理的应用(负责人:教务处、教科室、信息技术组)
1.在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继续推行电子化备课。指导教师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并有每节课的电子教案。
2.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3.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通过教师博客评比、班级主页等平台增进教师教科研的交流。
4.建设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有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并积极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网站大赛评比。注重学生专题网站的建设。
5.积极建设、完善班级网页,做到班班有自己的网页(网站),并及时更新,成为与在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
6.积极参加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7.注重成果的积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8.创建领导小组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奖金挂钩,有奖有罚,提高积极性。
创建数字化校园,对于我们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乐城镇初级中学
2012.6
第四篇: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单县职业中专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了信息化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王海新副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其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不仅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发展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师生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正在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二、经费投入到位,加大了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制度。建设校园网主体机房、安装监控和校园广播系统、网络设备安装及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三、监控措施得力,有效促进数字化校园在学校工作的应用与研究。
我们在利用各种平台对网络资源应用的同时,主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应用。前者主要通过常规检查和日常监控,后者主要通过规范教师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朱台中学
2011年10月
第五篇:广顺中学2010年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总结
广顺中学2010年创建数字化校园工作总结
打造数字化校园提升应用绩效
广顺中学于2003年由原广顺中学、广顺高桥中学和永荣第二中学初中部合并,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校占地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成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装备有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中心、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室。学校环境优美,书香怡人,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经过6年全体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新学校已初步形成“诚信、健美、勤勉、进取”的校风,“爱、严、实、新”的教风,“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学风。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最佳文明单位、校务公开先进集体、工会先进集体。
21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校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以“办公无纸化、交流网络化、资源共享化”为目标,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让师生充分感受到数字化管理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和要求。学校在县教委的领导下,认真准备,积极创造条件,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之中。下面从四方面汇报我校的创建工作。
一、构建校园数字化环境,夯实基础建设。
目前广播系统覆盖校园每个角落,校园电视台结合网络视频系统可实现班班通。学校有专门的网络中心,于2003年已建成的校园网,100M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通过有线与无线相结合信息点可覆盖学校办公和教学所有场所。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建有1个标准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共拥有7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机、视频展示台及计算机等)。学校现配备了110台学生电脑、68台办公电脑,保证了全校1300多名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工作、学习需要。学校装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课件制作室,配备了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复印机等相关的制作设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的活动中发挥了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我校不断加强资源建设,除用好电教教材费征订适合我校需要的优质资源外,还鼓励教师搜集制作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搭建完成后,我校所有年轻教师都参与到了资源建设的行列中,目前资源库已达到了90G容量,并且在不断更新。
二、提高教学应用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我校在规定年龄内的所有教师都通过了县进修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考核,都能较熟练地利用相关教育资源和素材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的电子教案在校内资源共
享,并有部分上传到“教育网”供全县老师参考,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
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中青年老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数字化平台以来,有较好操作基础的年轻教师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并在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校主要学科教师正在尝试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建立题库,并组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网络测试,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
我校有10多位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制作了各具特色的个人主页,并在其主页上上传了学科类资源。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成果比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并获奖,有多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能通过网络组织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数字校园网站上的教研社区为老师们跨越时空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具备一定的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部分掌握了一定计算机运用基础的学生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我校师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我校的校园网站内有学生频道、网上留言,数字校园社区中有各种论坛,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渠道。师生们可以在校园网中互动交流,使网络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从三年级至九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暑假中我校组织开办个人主页制作兴趣班,让一些对电脑感兴趣的学生免费进入机房学习计算机知识,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全体学生开放。
我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信息化应用使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并在同级竞赛中获奖。
学校于2008年底创建了内容丰富、构架合理、服务教育教学、展示师生风采的学校网站,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功能完善,有专人负责各个板块的维护更新。学校还将通过校园网络等沟通互动平台与家长、学生建立了正常的联系。
我校校园网中建有课题网站,供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科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有专人负责课题网站的维护和内容的更新,力求时时刻刻为全体教师网络学习、教研提供最新鲜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学,制作了相关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网上互动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我校注重加强师生上网管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网站对全体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专题网站中设有“德育之窗”“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栏目,通过大量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对学生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参加资源建设,参与县教委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建立相关考评办法,激励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学校鼓励相关部门结合校内资源库的开发,不断加强教学素材的积累,形成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和素材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强化软件应用。
我校已经根据上级的要求,逐步利用城域网的数字校园管理应用平台将教师人事、学生、教务、图书、课题、实验管理等各管理系统相对集成,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
办公自动化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学校日常办公事务的数字化、无纸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学校目前在教务管理方面,已经实现了对学校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学科和课程、课表和课务等管理功能。
校产管理方面,我校也运用相关管理软件,实现学校校产编目、入库、领用、调拨、报损、查询、汇总等功能,如校产报损,中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各学科教学器材增添统计等。
在财务管理方面, 我校也能做到正常使用相关软件对学校帐务进行数字化处理,使财务工作更加明细化、便捷化、科学化。校图书管理员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图书管理软件将学校近2万册图书进行整理、统计,实现学校图书的入库、借阅、催还、挂失、查询、统计自动化。校食堂日常食品的采购、消耗、库存等全部通过相关软件实现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教务处和教科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课题管理方面,能运用相关软件和网站上开辟课题专栏的形式实施课题管理,对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研究、中期评估、结题等工作实行数字化管理,收效显著。
实验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实验仪器的购置、入库、入橱、台帐及使用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项目管理。
四、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共创数字化校园。
我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建立了以一把手校长牵头、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确立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领导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起带头模范作用。
我校目前已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市级网络安全证书上岗,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与各学科老师经常合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年轻教师都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通过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教师们按要求通过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考核;学校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
2009年学校在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对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硬件投入达到了近30万,保证我校创建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在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有完善的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责任到人,且制定信息化工作综合考评方案,促进信息化发展,提高了师生们的信息素养。
我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网络技术防范措施到位,有杀毒软件;学校网络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定期维护,网络安全畅通;经常利用网络或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全体师生加强安全教育,至今,我校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故。
广顺中学在县教委领导的关心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使创建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初步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使学校的发展向着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方向发展,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水平。
当然,我们在创数字化校园中还缺乏经验,教学应用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校本资源建设还不够丰富,敬请专家批评指正!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将逐步走向完善,先进的管理体系、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必将为学校的明天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