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材料——再谈教师师德[小编推荐]
再谈教师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
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
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
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2、发扬民主
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一视同仁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等。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如下: 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教师与家长紧密配合,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与家长交往,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
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追求具备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情操高尚、宽容大量、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健全人格。正是由于良好师德的作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必定会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一些身患重病的高校教师,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所散射出的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鼓励学生们培养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2、好的师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积累知识的阶段。教师应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人生的哲理寓于教育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运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倡厚积薄发。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学生,更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的底蕴。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引进新的信息,有意识地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促进学生发现、选择、批判、吸收,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进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良好的师德是与学生真情交流的钥匙
教师手中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影响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有奖勤罚懒的权力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权力,可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良好的师德在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必然存在感情的力量,高校教师应把握运用好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的
影响。高校教师对工作不断投入的热情,就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热情与期望,同样他们对学生的热爱更会给学生以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后进生、贫困生、单亲生,关怀帮助更能点燃他们心底的奋进精神,产生无比的亲和力。此外,高校教师的风度、个性、服饰仪表、特长、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教师外在直观的师德表现,给学生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三、把握教师的六种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则不同,它具有多种角色特点。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造成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抟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师有了“传道者角色”。因为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给学生一杯水时,自己先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所以有了“授业解惑者角色”。因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并要组织班集体、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于是又有了“管理者角色”。因为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于是教师有了“示范者角色”,从此教师要牢记八个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变化、千篇一律”是教师的死穴,于是求新、求变,决定了教师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因为十字路口需要有人指引、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时需有谈心的朋友,于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二篇:再谈师德
再谈师德
(第周周学习材料)
时间:地点:主持人: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大范围来讲,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的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必须高尚,这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从现代教育学的特征来看,现代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德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爱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因为,受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教师的职责——育人,所以端正教育思想是师德规范中的根本。
当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着父母祖辈的呵护,都处在家庭关心爱护的焦点,似乎他们并不缺少爱。但是,教师的爱和孩子们从其他方面得到的爱是完全不同的,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孩子对教师的爱是最为敏感,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注意这一点。我们给他们的爱,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孩子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条件各有差异,能力也参差不齐。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孩子人见人爱,但那些“脏、弱、残”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在我的执教过程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一年,我碰过这样一位孩子,因为父母闹不和,孩子与祖母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又加上祖母年迈,根本无力去照顾他,所以这个孩子整天一副邋遢的样子,衣服总是脏乎乎的,鼻子上挂着长长的鼻涕,而且还养成了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我觉得应该用双倍的爱心去感化他和教育他。但是,这个孩子是在有缺陷的家庭中长大的,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怀着一种非常深的戒备心理,一开始,我主动接近他时,他总是采取回避和漠然的态度,越是这样,我越是感到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孩子转化过来。而要真正去帮助这个孩子,就要对他施以更多的爱心,于是,我经常针对具体情况改变策略,因为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我终于取得了他的信任。一次午睡课,他悄悄地告诉我他从祖母那儿拿了一块钱买东西吃了,并让我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听说之后,非常激动,我意识到我的爱心已经得到了回报,那么进一步教育好他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一个班级中,各方面表现都较好和常有“不轨”行为的孩子,是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的,然而各方面表现处于中间状态的孩子,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掉,他们往往不多言语、安分守己。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教师对他们的忽视是一种深深的伤害。罗森塔尔、雅各布森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最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这说明教师的爱对他们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认为对待这个问题,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关心要经常。教师的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别忘了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孩子,对他们的关心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部分、某一阶段;二是关心要深入。对他们的关心绝不可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于行动中,要善于从普通中去发掘孩子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扬长避短、凸化优势,是我们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除了爱学生之外,我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讨论“师德”问题的核心,应该包括对“学生是什么”的认识,我认为,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所做的一切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师存在的载体,如何摆正、确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我觉得,这位教育学家是有感而发的。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而且还要作风民主。在教学中,我努力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我希望自己溶入他们之中,而不是高居于他们之上。
除此之外,我认为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敬业的人,一个严谨治学的人,以前“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学质量高,这就足够了。”也许在过去,人们这样评价一位教师能恪守职责,有着崇高的事业心的好教师。然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仅有这样的几点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八年的执教生涯中,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地按要求制定各类教学计划,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精心组织每个教学活动,仔细进行课后效果分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我非常明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而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业余时间我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已获得专科文凭。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订阅、购阅了一些专业书籍。在不懈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基础上,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努力地争取学有所长,教有特色。
教育需要师德,没有师德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等各项教育中,师德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培养出好学生。
有的教师认为:“发展市场经济要以道德沦散为代价”,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基于目前的社会状况,持有这种思想和观点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忽视德修养之后的一系列不
良后果,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教师或者做生意,或者主次颠倒,白天上班无所谓,晚上则一门心思去走穴补课等等。这一切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在现有社会大环境中,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时性。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形成一种褒贬是非、扬善抑恶的氛围,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道德力量,直接触动和影响每一个人。人们曾将教师职业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享有此美誉,需要教师队伍中的每一员以良好的师德去维护。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人们心目中教师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除敬业和奉献精神外,必须坚定、诚实,是一个“大写的人”。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我们知道,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依据,教育规律是学校教育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师德离不开对教育方针的执行,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师德规范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执行教育方针针、遵循教育规律上,必须围绕教师的职责展开。讲师德并不是做好好先生,唯有抓好师德的核心,坚持规范的目标,认识学校教育的特点,才能真正解决教书育人等问题。
师德铸教师之魂,师德铸教师之魅力。愿我和千千万万教师一道以良好的师德铸就自己的魅力
第三篇:再谈教师师德
2017年末大庆街小学教师业务培训
——再谈师德师风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
/ 11
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 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
/ 11
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且也是错误地理解了“严师出高徒”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只有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进行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三)要严格律己,维护教师崇高职业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榜样,要做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的榜样,要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榜样,要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榜样。
二、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七大关系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 11
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 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
/ 11
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 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2、发扬民主
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 11
3、一视同仁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
(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
/ 11
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 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等。
/ 11
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如下:
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教师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种关系外,还要正确处理和理解好教师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
/ 11
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追求具备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情操高尚、宽容大量、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健全人格。正是由于良好师德的作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必定会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一些身患重病的高校教师,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所散射出的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鼓励学生们培养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2、好的师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积累知识的阶段。教师应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人生的哲理寓于教育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运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倡厚积薄发。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学生,更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的底蕴。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引进新的信息,有意识地介绍
/ 11
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促进学生发现、选择、批判、吸收,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进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良好的师德是与学生真情交流的钥匙
教师手中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影响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有奖勤罚懒的权力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权力,可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良好的师德在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必然存在感情的力量,高校教师应把握运用好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的 影响。高校教师对工作不断投入的热情,就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热情与期望,同样他们对学生的热爱更会给学生以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后进生、贫困生、单亲生,关怀帮助更能点燃他们心底的奋进精神,产生无比的亲和力。此外,高校教师的风度、个性、服饰仪表、特长、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教师外在直观的师德表现,给学生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三、把握教师的六种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则不同,它具有多种角色特点。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造成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
/ 11
抟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师有了“传道者角色”。因为教师 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给学生一杯水时,自己先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所以有了“授业解惑者角色”。因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并要组织班集体、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于是又有了“管理者角色”。因为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于是教师有了“示范者角色”,从此教师要牢记八个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变化、千篇一律”是教师的死穴,于是求新、求变,决定了教师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因为十字路口需要有人指引、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时需有谈心的朋友,于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 11
第四篇: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
时时心系学生,事事以人为本。
——参加丹寨县2015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
丹寨县五里小学 龙光仪
本人有幸于 2015 年7月 13 日到县教育局参加了丹寨县小学教师师德培训班专题讲座。历时两天的培训,每一场讲座都非常精彩,讲师们都用他们的高知识水平、高素养、高内涵征服了我们全体学员,让我们感悟至深。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场是吴祖平老师的“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国梦”。讲座中,吴祖平鲜活生动的例子从中国艰难的成长史及中国经济、文化、军事、科研、外交实力的增强阐释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改革道路上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阐释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从提升重视道德讲堂建设,提升个人素质,增强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国等方面阐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层面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倡导与会人员加强理想信念、爱国敬业、明礼知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国梦。他更加详细的诠释了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他要求“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然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吴祖平教授的讲座让我更加体会到新时代教师肩负的使命: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再则,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为人师表,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第二场是蔡顺华教授的《养浩然正气,铸高尚师德》 “木字人生智慧”。演讲开始,他以“木”字上加一笔,可以组成“本”、“禾”、“未”、“末”、“术”、“札”等字为切入口,分别阐述这几个字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道出了许多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用心感悟。蔡教授的讲座喻理深刻,诙谐幽默,对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精神境界,改进工作作风,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新常态引领新目标,新目标期待新智慧,新智慧实现新作为,我们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推动丹寨教育全面崛起、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彰显“木字”智慧,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场是王丹梅老师的《关爱学生,从心开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第四场是文力老师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他从多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也从多方面指出了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途径。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首要克服、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职业倦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与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问题。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俗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应当学会优化并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学生的学业进步了,有自己的功劳,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我们都应当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这成果;师生间、同事间的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密切了,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努力高兴,与学生、与同事共同庆贺这成功。有位哲学家警示世人,铲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在那里种上庄稼。我们种下轻松快乐的“庄稼”,还会怕厌倦悲观的“杂草”?
总之,通过这次师德培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努力树立好自己在学生中的榜样形象,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一名政治业务两过硬的好老师。
第五篇: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要诚信立教,即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培训,我简单地谈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我从20xx年9月参加工作,是荔浦县招聘的第一届特岗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教研室领导下来听课,给我指出了很多不足,当时的我心灰意冷,一遍遍的问自己,自己真的适合做老师吗?在同年的11月份我代表乡里参加了荔浦县第七届基本功大赛,获得了二等奖,也受到教育局领导的表扬,印象很深刻的一句是领导说我进步了。从参加比赛后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感情,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全身心投入教师职业中,持之以恒、积极进取,会让自己慢慢走上正轨的。
二、做好教育要有爱心。
会爱孩子,用发现的眼光,帮助管理孩子的弱点,这是此次培训专家赵国弟说的一句话。我们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有学生在学校住宿,这么小的年纪就要自己提热水洗澡、自己洗衣服,经常会想念家里的饭菜,家里的父母。作为他们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抓好成绩,还要关心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情况,多给孩子们一份关心和关爱,在孩子有困难时,及时发现、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同样生活得快乐,安心的在学校学习。
二、做好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尊重家长。
教师的一言一行,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学生都看在眼里,都喜欢模仿。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板书要工整,班里的孩子们在做题时也基本会按照我的书写格式来作答,根本不需要自己过多的去强调,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另外,学校与家庭是并肩工作的,要朝着一个方向行动,教师要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正如教授所说,他们有高学历,有钱有势,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把教育做得更好。
三、做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质素的提高。
正如赵国弟先生所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如拔河,都是跟着能力好的一方跑。”知识是学无止境的,作为教师既要刻苦专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过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
篇二: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发展作用极大。教师若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求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时刻谨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热爱教育,献身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有所作为。
1、认识上
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
2、实践中
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