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成了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职业倦怠给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应给老师多一些关注,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关键词】职业倦怠
应对策略
关注
自从1974年Freudenberger第一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之后,教师职业倦怠便成为研究的热点。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给教师自身,学校、社会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职业倦怠使教师漠视学生,缺乏工作热情。哲学家狄德罗说:“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意„„”因此,社会、学校应积极采取策略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1.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最终导致冷漠的根本原因。来自教学工作,进修、科研、职称评定、角色职责、自我发展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以至很多教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人疲惫到极点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甚至放弃。因此,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为教师减压。
社会应全面关注教师,营造一种教育青少年人人有责,学校为主,社会支持,家庭协助齐抓共管的良好风气。社会,家庭应同老师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方面应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教师从应试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减少形式主义的低效工作。给老师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开阔视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同事间增加情感沟通等。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们不断“减压”。
2.调整学校内部组织因素
研究表明,学校内部组织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程度很高,因此学校应不断调整内部组织因素,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2.1 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都应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套用上级主管部门的章程。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领导需要从权威的管理者的位置上走下来,与同事之间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更要多一些人文关怀。教师的生活问题需要关心;老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予以帮助;当老师因工作累病时应多一些关怀,而不是毫不留情的扣分。老师是鲜活的个体,老师也有一颗感恩的心,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领导如果能在老师身上付出的情感投资,换来的将是教师们无限的工作热情。2.2 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加教师成就感。
最近几年,教师的职称评定由过去的自然晋级改为评聘晋级,这种晋级方式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前提是保证评优评聘方式必须公平合理。否则会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唯分论英雄”,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老师缺少过程性评价,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关注教师心理,引导教师快乐从教
职业倦怠归根结底属于心理问题,教师的心里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学校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如安排老师听心理讲座;定时对教师进行心理检测;推荐关于教师心理的书籍;为老师们安排专家进行心理咨询等。保证老师具有良好的工作情绪,较高的工作控制感,让老师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
教师职业倦怠,值得引起重视。国家、社会、学校如果给老师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怀,相信我们教师必能燃起工作的激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释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王莉,王俊刚.《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2]
伍新春.《 教师职业倦怠预防(师生心理成长丛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3]
《教师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作者:离石区第一小学校 李张平)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从事教育工作19年,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四射,是太多的工作压力,还是真的无法让这个久居在一个地方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失去激情呢,我无法得到答案,但是我知道这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我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我想产生这些可能来源于很多因素:如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我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呢?我想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我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自己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
第四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等,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较为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倦怠的案例》,书中描写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事业到达巅峰之时,却感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在慢慢耗尽,对工作的热忱和成功的渴望消失殆尽,在经历了一段内心的痛苦挣扎后,他辞掉了在人们眼中充满光环的工作,远离故土,只身前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自己新的生命旅程。这部小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读者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和冲动。从此“倦怠(burnout)”一词便进入美国大众的语汇,并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用来描述一种歪曲的人职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看了这本小说后,发现自己和书中所描写的,事业如日中天却对工作毫无热情的建筑师一样,有一种对工作挥之不去的消极心境,便根据自己以及相类似人群的生活写照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新名词,并于1974年将其第一次应用在心理健康的领域,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他指出,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工作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竭时,主讲人—李虎亮 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二、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它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它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他人,甚至把人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
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它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意付出努力。
我国的王芳、许燕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她们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Intellectual Burnout)”。“知识枯竭”是指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的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已有的研究表明,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涉及职业、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指教师的个人因素。从本质上看,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自身工作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之间不平衡的认知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消极反映。
1.职业因素
虽然教育教学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是就沉重的工作负荷及教师相对于单个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行为过程来看,却体现着一种应激情境,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和选择。
(1)工作时间较长是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
教师工作的时间应该遵循正常的劳动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1997年,上海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撰写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为8.93小时,在家备课时间平均为1.63小时。
(2)工作评价的单一性与工作对象的高度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是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个体,看上去他们年龄相当、身心发展相似,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心智发展水平、兴趣和个性特点差异很大。在仅用考试成绩这个惟一受社会认同的指标来评价教师工作的情况下,教师注定要付出比其他职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用于教育和教学,以致造成时间、体力和精力的透支。而且,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即便教师能够付出巨大的劳动因材施教,学生在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既是缓慢的,也是难以准确评价的。有些时候,学生所发生的改变与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也并不一定成正比。教育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使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不平衡,职业倦怠进一步加强。
(3)工作内容的高重复性是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2.学校因素
教育实践表明,学校中缺乏一种良好的组织氛围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大多采用“家长式”、“一言堂”的管理制度,越来越细化的各种成绩排名,对教师教学的全程的、过度的监控等等,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扭曲了师生关系,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另外,居高不下的班级人数、狭窄的办公环境、紧张的工作状态等,都可能会导致教师失去对学校的归属感,渐渐出现职业倦怠。
3.社会因素
(1)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风气
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师的收入与他们付出的巨大劳动不成比例,教师节假休息日被无偿侵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与社会其他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时,会出现不协调的结果,产生职业倦怠。
(2)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管理正在进行着全面的改革,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教师资格社会化等等,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目前,与教师职业有关的任务有:教书,要取得好成绩;育人,要保证学生遵规守纪,不容闪失;学历,要“再上新台阶”;晋升,电脑、英语要双过关。此外,国家教育部最近规定,教师每年要接受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这一规定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但于无形中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此外,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也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他们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了新的压力。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新近提出的新要求产生了矛盾,引起了消极抗拒的心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
4.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同样环境下同样工作量的两位教师,一位兴致勃勃,而另一位却可能精疲力竭,原因即在于此。研究表明,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还有那些富有理想和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着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些教师对工作过分投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需要个体、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采取和谐一致的措施。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的支持
教师职业被人们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便没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人才大军。担当如此重要的任务,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便油然而生。它们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压力。要使这种压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缓解高压带来的职业倦怠,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
首先,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供正常的节假休息日,对教师职业寄予合理的期望,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工作压力、减轻职业倦怠。
其次,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职前培训时,应重视培养新教师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同时,还应把处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技巧教给教师,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将继续教育和培训落到实处,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继续培训教师如何从事教学工作,不仅维持他们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还应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此外,还应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校的支持
学校的支持,突出表现在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1)改进学校的管理
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及外出进修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2)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的支持与关心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来自同事的工作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够提高个人成就感,降低压力感和倦怠感。
(3)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还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健康教育,也包括提供正常的节假休息日,减少或杜绝无休止的加班加点。
3.教师的努力
解决职业倦怠离不开个体的努力,教师应对职业倦怠持积极的态度,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一生中只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识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进行调整,以便恢复平衡。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知识和策略以便应对可能遇到的压力。改变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元素,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接纳新思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3)采取缓解压力的措施 实践表明,广泛的兴趣、多交朋友、适当的锻炼等都能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各类研究也正蓬勃展开。关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测量方法及实证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研究者修订或编制出了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日益明了,对原因和对策等的探讨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希望研究者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模型继续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应对策略,切实减轻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这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大事。
地 点:阶梯教室
时 间:2015年11月17日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为此我采用了访谈交流的调查方式与泸水县老窝中学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了老窝中学教师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看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为:
1、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对缺乏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要么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要么将问题夸大化,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了两个极端措施,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悉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疏于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抱着“混饭吃”的心态进行工作,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对未来没有信心。工作过程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教学工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接受同事和领导的建议。永远停留在现状,无法在工作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3、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经常带着情绪上课,动辄对学生乱发脾气,甚至还会将生活中或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
4、在人际交往上逐渐疏远他人,经常与人发生争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形成了职业倦怠。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除个人外还包括工作任务、学校、社会、工作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1、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要明显比其他职业的工作时间要长很多。教师除了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如果按一个老师任教两个班级来算:教师在上课前备课平均要花费2个小时。假如一个班有40名学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需要5分钟,那么一节课下来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就需要6个小时多。在加上上课时间,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就远远超过其他职业。这还是按照所上班级为同一年级来计算。如果所伤科目为不同年级那么时间将会更多。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话,一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2小时。如此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2、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相关。学校管理能不能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感状态。如果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检查、评比过多,而提供给教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过少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人际交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此外学校在教学评比过程中不正常竞争、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领导与领导直接的关系不和睦等都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这些都会直接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3、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得不利用各种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素质。从客观上来说,教师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此外,随着社会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很容易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
4、工作对象因素 1)、学生管理困难
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工厂的机器,不是生硬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思想的王国,其思想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生方式、方法,必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同时,寻找其共性,尊重其个性,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2)家长要求苛刻
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然而部分家长不能够认识到学生成才的目标,对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但学生的表现与期望出现差距是将责任都归咎于教师,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5、个人因素
除以上外部因素外,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样缓解教师倦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社会评价方面加以引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中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理应的到社会的尊敬。社会应该广泛营造尊师重教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还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给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学校管理方面加以改进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阵地,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源头,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挫折面前有顽强的意志,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2)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3)创新和改进检查、评比的方式,尽量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使事业发展人、和谐留住人、感情温暖人;
4)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提高能力,增进修养。如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外出交流学习、参加教学培训等;
5)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等,丰富教师的校园生活。
3、教师应认识自我、关爱自我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应对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针对自身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进行自我调节:
1)提升自我效能感
教师首先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要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其次,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时,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调节和控制自己,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升自我效能感。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然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然而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这样相互影响,逐渐升级增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及时调节情绪。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3)人际交往的改进
教师就是“靠嘴吃饭的”,在教师的工作中离不开与人的交往,其中包括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4)学会运动、休闲和娱乐
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繁杂的,工作量也远远超出其它工作。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抽出时间参加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是人生的润滑剂,多参加这些活动能够让自己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提升价值的效果。另外,大家都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能够让我们攒够本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
5)及时充电,注重自我素养的提升
社会是发展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东西涌现出来。而教师面对的是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在闲暇时多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看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会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教师的职业病造就了教师不喜欢微笑,尤其是对学生,由于长期板脸,以至于日久面部神经麻木,不会微笑了。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
综上所述,克服职业倦怠最主要的还是从主观做起,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从多方面转变自己。同时还要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如此,必将有愉快的工作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