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2 14:5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加强对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培育,提高教师的抗挫能力,把处理职业压力的技巧教给教师,以维持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借助多种平台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合理控制考试次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升学率,不要教学质量,但升学教育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反对考试,而是要求学校合理控制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过分注重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组织的考试也没有必要完全与任课教师的考核挂钩,而应该综合运用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来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参考指标。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会有社会声誉,才会有好的生源和师源,才能够向良性方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

学校要营造公平、民主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公平发展的机遇和平台,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还应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学校的支持与关心,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都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公平、公开与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加强交流沟通合作。形成科学的聘任、考评和筛选制度,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考核教师的工作不能以学生的考分作为唯一标准,要综合考查,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教育科研成果等,促使教师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实行正高级职称制度

国家将中小学教师职务统一设置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五个等级,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制度的设立,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我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

五、依靠教师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感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感,达到享受工作的最高境界。

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学研究,可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来做,教学活动才会充满乐趣。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会使“课”常上常新,使教学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教学研究才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教师就会被学生和社会的强烈需要所吸引,成功的愉悦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源源不断产生。

七、教师进行教育写作

教师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的职业。当教师时间长了,每天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奔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琐碎事务,没完没了,毫无新意。天天面对着学生,面对着课堂,面对着教材,如果不将这些活动与思考、研究、写作联系起来,那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激情和憧憬将很快消失殆尽,毫无快乐、幸福可言,教师职业便成了一件苦差事。

教育写作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源泉。教育写作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心观察学校生活的全部,能够从平凡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探寻问题的本质,体验教育的独特魅力,并用笔把这些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感受职业幸福的源泉,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八、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扩大受表彰奖励的面。不但要奖励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而且要表彰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在师德方面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要想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表彰奖励是很困难的,为此,学校就应该多做表彰奖励教师的工作,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且在受表彰的教师中,也要分出等级层次,如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师德方面可以设立“我最敬佩的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以上几个方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教师本人等几个方面,只要能做好这些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作者:离石区第一小学校 李张平)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达到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表现 成因 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达到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哪些表现?成因是什么?在新常态下,该如何应对?本文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缺少热情,动力不足

工作上缺少热情,没有追求,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份工作或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当作追求的事业。工作上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求改变和提高,只求能应付就行。对教育创新、课堂改革不感兴趣,出工不出力。

2.不愿担当,行为消极

不愿意多带课,不愿意当班主任或承担教学工作之外别的工作。认为工作累、辛苦,只求轻松、舒服。上了一定年纪的老师觉得职称评到高级已经到头了,再也没有努力的必要,对工作成绩的好坏都觉得无所谓了,甚至有些中学老师主动要求到小学任课,前勤教师要求到后勤工作,主科教师要求带小学科。年轻老师以“孩子小,家务多”“年轻没有工作经验,怕干不好”为由,也不愿意承担多的工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意接受。

3.认识枯竭,成就感低

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力不从心,尤其是难以胜任教学的新要求,怀疑自己甚至是自我否定,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降低,工作热情降低,进而产生倦怠。

4.情绪不稳,态度冷漠

情绪波动大,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个别学生在学校的“不听话”行为更是无法忍受,经常感觉厌倦、抑郁、焦虑和烦躁,牢骚多,抱怨多。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内心情感倾向于浮躁,不能理性的对待问题,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二、教师?业倦怠的成因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

1.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似乎教师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背负太多神圣的光环,承载着太多的社会责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在现行的升学考试体制下,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考试更像是在考老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达到一定的考核指标,老师们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上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工作时间已不足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而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或出了点问题,都会归罪于老师,有些家长时不时还会兴师问罪。教师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惯性思维下,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长此下去,也会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

2.舆论导向偏颇,社会认同感低

社会一些媒体的“猎奇”心理,往往关注的只是个别教师的负面新闻,并由此以偏概全,引发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误解。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却抹杀了整个教师群体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教师的辛勤付出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应有的职业尊重,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幸福感、自豪感。长此以往,教师自身都缺乏对职业的自信心,更多的是一种自卑和无奈,职业期望值大大降低。

3.国家投入不足,教师收入偏低

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作为一项承载巨大的社会压力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与许多行业相比,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收入却是不对等的,尤其是在当今物质化、用经济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教师的收入无法让人引以为豪。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师的实际经济待遇形成强大的反差。这种心理落差若得不到有效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层面分析

1.职业负担过重,工作量“超负荷”“无边界状态”

教师工作量是无法用8小时来衡量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于“无边界状态”。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加点,甚至将工作带回家去完成,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工作常态。一方面是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教师竞争体系,两者都给了教师巨大的身心压力。除了备、教、批、辅、考、指导学生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以外,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评估、验收、检查等等。再加上教师自身生活上的压力,这种种负荷使教师长期处于极度的压力状态,不堪重负,逐渐工作热情消磨没了,并最终导致职业上持续的倦怠。

2.多重身份叠加,教师角色“超载”

生活中,教师在家庭是父母、是儿女、是丈夫或妻子;在社会上是公民,是品格的榜样和道德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受关注;在学校是“管理员、安全员、保育员、学生的临时监护人、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这多重角色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许多压力。教师角色严重“超载”。

3.工作环境封闭,发展空间有限

与其他劳动相比,教师的劳动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教师缺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交流,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家庭――办公室――讲台”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师工作的性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给人提供的成长展示舞台相对有限,容易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再加上职称的评聘、评先表模、参加各种大赛等存在一定的难度,辛勤付出的效果相对滞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缺少成就感。

4.学生问题较多,教师应对疲惫

一是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家庭的原因,也有当下教育制度的原因,可这些问题现在一律交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去解决,教师的辛勤付出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引发家校矛盾,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厌恶,持续下去就会形成职业倦怠。

二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共性是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性格脆弱、任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凡此种种持续不断,使教师精疲力竭,对工作感到倦怠。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分析

1.部分教师精神高地失守,职业信仰缺失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教师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冲击。确实存在部分教师一味追求物质的丰厚、金钱的满足,失去了把奉献精神作为职业追求的信仰。如果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信仰来追求,教书育人就会孜孜不倦;如果把教师职业仅仅作为谋生手段,就很容易倦怠。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的合理补充。教师年龄整体偏大(笔者所在城市),一部分老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或评职称无希望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工作无动力、无热情的现象。在这样大的工作环境下,年轻教师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最初的豪情满怀,慢慢地激情也减退了,棱角也磨平了。

3.教师个体差异也导致职业倦怠

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如性格差异(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开朗、自信等),生活阅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个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年龄等等。

(四)从学校管理层面分析

1.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评价体系单一。当今的升学考试体制,以分论英雄。单一的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评价教师的方式,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没能真正体现,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不平衡,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刚性要求更多一些,不能体现老师的合理需求,缺少人文关怀,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

教师是一种经受各方面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的工作负担越重,承受的社会压力越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越突出,越来越普遍。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说,真正“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1.减负、减压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应注重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教研和学生的培养上。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老师减压。因为教师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真正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师也是普通的人,社会、家长应对教师报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宽容,给教师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教师的劳动也需要经济、物质手段来调节,只有使其收入与其辛勤的付出相对称,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也才能让教师生活无忧无虑、一心一意专注教育,才能把符合教师职业标准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来,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内心的冲突。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从学校层面来说,创建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实施“暖心工程”

1.人文关怀,以心换心

教师被尊重、被信任、被关怀,愿望得到合理的满足,这是每一个教师合理的需要。学校要永远树立一种观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学校只有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有制度又温情、有竞争又舒畅、有集中又民主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工作有劲头、有甜头、有轻松感、有满意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了解教师的需要,尽量为教师排忧解难,及时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在管理中应注重“刚柔相济”。在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大力宣传闪光点,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2.激励评价,保持公心

学校应不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学校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改变单纯的以教学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的评价方式,力求评价的多元化。合理地进行评优表模工作,要把评优工作当作激励老师勤奋工作的重要工具,以精神奖励弥补物质奖励的不足。在当今新常态下,精神奖励尤为重要。

3.民主管理,上下一心

树立依靠教师办校的理念,在各项管理中广泛听取教师们意见和建议,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会,增强教师归属感,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文化建设,凝聚人心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用学校发展目标凝聚人心。

5.改善环境,工作舒心

政府应加大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让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备充实教师的办公条件,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6.培训提高,激发信心

学校应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注重专家、名师的引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成就教师,使他们收获工作的乐趣,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让更多老师从培训中受益,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信心。

7.开展活动,娱悦身心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生活情趣。要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教师活动俱乐部,举办各种类型(心理健康、养生、保健、简单的化妆)的讲座,组织教工业余文体活动,号召教师锻炼身体。把学校当作是教师生活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

8.互动交流,沟通顺心

教师间的思想和工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形式上可不拘一格。如教师沙龙、经典案例解析、分享体验等多种形式,可起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层面上也可以是教研组、年级组、青年教师群体等多层面立体式广泛交流。

学校也应创建教师与领导间的对话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座谈会、调研会、研讨会、校长接待日等方式,聆听老师们的呼声,让教师有诉求的地方,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设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宣传教师。向家长公布校长电话号码,帮助教师化解矛盾。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适应环境并努力自我改变

一是教师要逐步适应社会环境。作为教师个人来说,既然无力改变目前的社会环境,那就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环境。避免因为沉重的精神和工作压力造成心理的压抑和不良的情绪。

二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的自信心,从书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三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多交朋友,缓解工作压力。

总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教育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1.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不仅要传承知识文化和培养各类合格人才,而且还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因而,教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期望。同时,在今天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益升级。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剧增。2.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等一系列的反差。从客观上说,教师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决定了教师应当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虽说近年来教师工资有过几次大的调整,但从总体上来看,与劳动性质和强度相当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依然偏低。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之,不良的学校氛围则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当教师感受到学校有一套对教师教学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自主权,并且觉得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时,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降低。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不同的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的差异。既然产生职业倦怠的压力来自于社会、组织、职业与个人等方面,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

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低,导致心理失衡,失落感也由此而生,倦怠于是不可避免。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社会必须将“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经济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2.加强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从组织角度上讲,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通常在一所学校中,学校的组织文化与人际网络往往很复杂,包括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这些人际网络中与其他人员的交往互动,即形成一种学校文化。如果学校的人际氛围不和谐,如,充满个人主义,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激励,甚至互相攻击,等等,这些都将促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首先学校领导要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其次,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良莠不分,就很容易使教师陷于倦怠。最后,改革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

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从事教育工作19年,现在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四射,是太多的工作压力,还是真的无法让这个久居在一个地方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失去激情呢,我无法得到答案,但是我知道这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我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我想产生这些可能来源于很多因素:如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我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呢?我想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我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自己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

下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成了被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职业倦怠给教师自身,学校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应给老师多一些关注,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1.个体因素 首先,性别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尽管以往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但多数文献表明,女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水平......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5篇]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共5篇)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等,通常发生在人际......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的一种病态,它是由教师身心疲乏而产生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工作厌倦、懈怠的心理反应。据统计,在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中,大约有......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对于外界环境因素,我认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

    浅议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精选5篇]

    浅议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陈晓玲 “职业倦怠”即从事某项职业久了的疲倦、困乏和怠慢。这是我个人肤浅的字面理解。当然,其内涵、外延、具体表现及应对这种状况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