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摘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穿透能力,又具有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技能与操作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推进: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规范与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
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所谓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教师,又是精通专业行业企业技术与实操的职业人员,既具有专业知识的理论穿透能力,又具有产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现实要求。应用型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形势紧迫,任务艰巨。应用型高校领导、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均应该认识到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与长远价值。我国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出现了结构性“人才过剩”,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以致出现了所谓“技工荒”。人才市场上人才供需结构性错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培养人才的理念没有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没有面向地方行业产业企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实操技能娴熟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只有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行政教辅人员都认识到了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实践价值,把这种认识贯彻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并通过宣传活动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才能形成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内在精神动力与校园文化环境。
二、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要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性专项发展规划。在制定与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方面,要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的根本原则。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要改变单纯从高等学校引进高学历学术型人才的单一途径,制定中长期双师双能型教师引进规划与具体措施,从一批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的现代企业中引进一批高学历的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实操技能娴熟的工程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大形势,结合各方面实际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根据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地方本科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没有凝练出先进的培养培训理念,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及浓厚的学习与培训氛围。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战略性专项发展规划。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与中心工作。如何制定并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项发展规划?第一,要制定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确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以建设一支掌握行业产业企业生产核心技术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数量合宜、结构优化、专业多元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第二,要确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的根本原则。坚持“先进带动、点面结合、整体发展”的原则,以拔尖教师为榜样带动大多数教师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实操技能,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学科专业和行业特点来进行,同时要兼顾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不同教师,使整个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普遍提升。第三,专项发展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专项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要着眼当前,从学校各领域各专业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技术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现状出发,从产业行业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出发,又要分析产业行业企业未来发展对先进技术与技能的长远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分阶段分层次分缓急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和有效措施。
三、规范与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理念的贯彻和规划的实施需要在各领域各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制度体系的完善与体制机制的顺畅是系统性的,需要业务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需要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政策激励。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学校要从内部完善制度与体制机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资格认定、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薪酬待遇、评价考核、学校规划、专业发展、教学科研、教辅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制度的规定和激励是长效的、刚性的,既能够确定学校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导向,又能够使全体教职员工对自己的技术研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操作等各方面能力提升有明晰的定位与长远的规划。尤其要通过制度来激励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通过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职称认定和评审标准、职务晋升制度、津贴奖励制度来稳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使他们逐渐发展成为专业技术知识功底扎实、技术研发能力强、实践操作技能娴熟的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和教学专门人才。
四、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
欧美发达国家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均十分强调产学研校企合作的模式。所谓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校企合作培训平台即生产企业、学校及其科研单位等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生产、研发能力与宽阔的人才培养培训与专业发展基地。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的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要成为产学研对接的科技创新中心,另一方面也要成为高校教师专业技能实操培训的阵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学校可以根据地方行业产业企业发展的技术研发要求和学校科技创新力量现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行业产业企业的生产一线急需的技术研发项目,为企业获得核心技术贡献智力资源。学校也要积极努力地和企业进行合作,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与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与实操技能训练。派遣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与实践锻炼,不仅要走向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而且要更加注重派遣教师走向企业经营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生产技术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以提高教师面向技术发展前沿的研发素质与实践技能,进而为国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与校企合作应该是双向联动的。因此,学校应该从企业里聘任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任教师和实习导师,甚至引进一些高水平工程师到学校以充实教师队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校企合作平台既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效益提高,也有助于高校主动融入经济领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潮流,从而为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有利条件。
第二篇: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烟台理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的为了加快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提高数控技术部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性教学能力,改善现有专业师资的知识结构,通过两年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门类相对齐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特制定本方案。
二、进修的内容和目标
1.专业理论: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及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2.专业技能: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与方法,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备数控加工设备操作、维护、调试及维修能力,培养教师的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3.教学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技能,实施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实训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教学与创业、学业与就业的衔接一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项目教学。
三、进修的对象
从事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积极鼓励基础理论课教师参加相近专业技能培训;支持教辅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形式及时间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定期安排数控技术应用部专业理论及实训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在相应专业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培训方式:(1)脱产:根据学科需要,自我报名,由学校研究确定;(2)业余时间到企业投师学习,自我进修、考证:1年。
五、培训项目
1.数控加工中心
CAD/CAM(MasterCAM或Cimitron或PRO/E)数控编程、加工中心操作培训。掌握加工中心的加工技术,并具备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考取高级工或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2.数控铣加工培训
掌握计算机辅助编程及各种表面和配合件的加工。考取高级工或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3.PLC技术及应用培训
了解PL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功能,掌握PLC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设计梯形图,应用PLC技术完成软、硬件的设计及装接、调试。考取高级工或以上证书。
4.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系统不限)培训
(以西门子系统为例)S7-300可编辑控制器和STEP7软件、840D/810D数控系统结构、调整和维修菜单、系统备份、系统配置、系统调整、报警文本制作、故障排除。
5.其他
普通车工、普通车床维修、电焊工(压力容器)、服装设计、服装CAD、电子电工等学校所开中、高职相关专业工种。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证书,能对学生进行相应工种中级工以上技能培训。
六、推进措施
1.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进修人员的推荐安排、验收考核和奖励的认定。
2.进修人员的确定,实行自愿报名和小组审定相结合。
3.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所有人员都必须选定培训项目。校级中层、数控部分管教学工作主任、学科教研组长要带头参加一个项目的培训。
4.教学、学生管理一条线要为进修人员提供方便,尤其对业余时间进修的更要予以扶持。
5.经费补助。学校指定参培的,学校报销交通费和培训费,住勤伙补每天15元,其余自理;业余自学进修的,对学成者分专业补助:数控维修、数控模具,学成一个补助300元,其余的补100元。
七、进修成果的验收和奖励
1.数控专业部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考核验收小组。一验证书;二考查技能;三听教学反映。验收过关,即按“双师型”教师或教学能手待遇兑现经济和政治待遇。
2.对学成人员视教学和工作实绩破格推荐晋级或低职高聘。
4.对于不参加进修或进修效果未达标的人员,一年内,实行黄牌警告,职称低聘一级;两年内不参加培训的,停发补助和职称工资;三年内仍不参加学习的实施待岗,进修,仍达不到要求的予以辞退。
八、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卢鹏程: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012年03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14日第7版
目前,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他们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卢鹏程
实现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是根本。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幅度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是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既能讲、又能干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一部分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岗而来,一部分则是走出大学校门又进中职学校大门的新生代教师。他们都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并不高,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双证型”教师,即同时拥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证书和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职业学校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最起码要具备以下素质:在专业教学中,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可以让学生学到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预备知识;他们是能力引导者和道德示范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中,他们是身怀技艺的师傅,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而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
如何打造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浙江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教师进企业、骨干进协会、苗子进高校、专家进学校、技艺进赛场”的“五进”培养工程,趟出一条全面提升中职师资素养的新路。
教师进企业: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学校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为契机,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细则”,每位教师在去企业之前先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规划,然后递交企业实践申请表,并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校通过联系函与企业对接成功后,下达“企业实践任务书”,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企业。在企业实践期间,每位教师要完成“企业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要带着成果返校,包括个人实践总结、企业对教师的实践鉴定、实实在在的产品或作品。产品或作品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篇调研报告,还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甚至可以是一个生产过程的操作演示。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骨干进协会:实现专业行业一体化联动 行业协会虽然是非政府机构,但是其对整个行业具有组织与管理功能,能够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如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督促产品质量提高、招商引资等,同时它还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鄞州职教中心成为机械协会、技师协会、模具协会、汽车流通协会、金融学会等区域内十大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为增进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的深层次交流,学校鼓励和推选专业教师加入行业协会,其中一部分会员教师还担任着协会的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职务,拥有了一定的行业话语权。
通过专业教师进协会,密切了学校各专业与相关行业的联系,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来,行业标准引进课堂教学中,行业职教集团组建起来,行业培训的形式更为丰富,各专业紧紧扣住行业发展的脉搏,实现了与行业的一体化联动。
苗子进高校:把专业前沿理念带回学校
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臵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专业教师进高校培训计划,选送专业教师中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和著名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同时鼓励教师进高校参加更高学历学位的在职进修。
苗子进高校,把高校中与专业相关的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及时引进到学校,使学校的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
专家进学校:拓视野增底蕴提能力
通过行业中介,学校构建专业师资培养专家队伍,以专家理念提升教师认识。一是邀请职教专家走进校园,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意识。二是邀请企业老总走进校园,讲授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对优秀企业文化的认识。三是邀请企业班组长走进校园,讲授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车间的管理文化,提高教师对企业管理和生产的认识。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讲述各自的生涯规划、奋斗历程、职场得失,提高教师对就业创业的认识。
不同类型的专家走进学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底蕴,提高了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技艺进赛场:以赛带练打造过硬技能
竞赛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营造以赛带练、以赛促技的良好氛围。针对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学校实行“1+1”备赛计划,包括人员组成“1+1”,学校为参赛教师配备1个校内资深专业教师和1个企业技术骨干作为支持导师;项目培训“1+1”,让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参与1项专题培训、落实1个项目调研,教师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提炼形成专业核心技能,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技能教学实践;技能发展“1+1”,要求参加技能竞赛的教师要同时掌握本专业的1项主攻技能与1项辅攻技能,如数控专业教师,在主攻数控车床技能的同时,还要辅攻线切割或电火花技能。技艺进赛场,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技能、提升技能的平台,打造了一支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近3年来,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18名教师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56名教师在市技能大赛中获奖。
用目标激励教师,用发展鼓舞教师,用成就鼓励教师,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学校专业教师中85.9%为“双师型”教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
第四篇:“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汽修专业
“双师型”教师培养总结
为了响应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按照我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积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多时间中,本专业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工作,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现对两年来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作出以下总结:
一、明确目标
培养目表要明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向。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发展“双师型”,对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我们的要求明确,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熟悉职业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2.掌握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3.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服务、技术应用能力。
4.能根据市场调查、职业分析的结果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开发。并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对教师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满足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同时,提高了本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包括教师面貌,教师素质。
二、与企业共同培养
本专业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课堂教学和校内管理工作上,使教师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走进企业一线是一种简单和实用的方法。所以,本专业积极联部门各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两年以来,本专业先后与三环瑞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一些技能名师和本专业教师进行结对子,派遣本专业34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准与时俱进。今后,本专业还需不断拓展教师实训企业,让更多的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并且要找到对口单位,逐步实行全程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提高式培养、强化式培养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三、完善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奖惩机制
1.参加相关进修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进修培训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2.对有“双师”能力却没有相应证书的教师,部门部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帮助他们成为“真双师”。
以上是本专业两年以来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的一些总结,在工作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过程中也有许多遗憾。今后,本专业将一如既往的在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这一方向的指引下,根据环境不断调整培养方式方法,逐渐修正和完善培养中的不足,弥补遗憾,让本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第五篇:“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随着我校职业教育规范有序地发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校愈来愈紧迫的任务,要建设好这支队伍,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开发。职教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根本任务,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成立组织机构
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联合组成领导小组。
二、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求实进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发展策略,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而提升我校办学质量。特制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教师标准。
2、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与指导。
3、具有较全面的的能力素质,具有进行专业理论或文化知识讲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4、具有相应技术等级证和教师资格证。
四、建立健全“双师型”队伍的培训机制
1、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条件,采取“引进来,派出去”等各种形式,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有计划组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去,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2、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专业理论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3、加强教师教学及教管能力的培训。定期聘请专家对年轻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参与性与效能性的特点。通过培训逐步营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注重加强产学合作
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效益型办学模式,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与企业生产“师傅”相结合;二是教学课题与企业产品相结合;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育人与创收相结合。
2、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并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及奖励办法》,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七、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 四月份: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师德培训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五月份:
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对企业进行考核 六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专业教学设计评比。七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八月份
专业教师到企业暑期培训 九月份
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听评课 十月份
教师教学设计评比 十一月份
组织教师观摩拔尖人才展示课,并撰写听后反思。十二月份
继续教育考核。资料整理
〇一四年三月十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