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4: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2015年9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观念,以新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时代性。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级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措施

1、备课: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学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坚持课堂教学八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开展好组内听课活动,抓好常态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

(3)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4)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班与班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3、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学习思品课程标准,研究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开学初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根据反馈,及时修改。)

2、继续进行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完善科研课题。

3、做好开学的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

4、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并做好记录。

2、理论学习〈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九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3、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动。

4、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准备工作。

2、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并做好十月

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3、组织期中考试复习及检测工作。

4、第三次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师徒结对”活动经验交流。

2、继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并做好十一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3、第四次教学常规检查。

元月份

1、组织期末考试复习和检测。

2、做好期末学生的评价工作。

3、进行十二月份教学反思交流。

4、各班进行本学期思品工作总结、交流

第二篇:科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桃溪镇桃溪中心小学

2013年 2月

杜英华

科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要更进一步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的显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要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校的综合学科质量。

二、主要工作

小学科学学科: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科学概念”的研讨。

2、认真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结合身边科学、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常识)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的执行和修正、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积极开展专题研究。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校科学(常识)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3、进一步加强区科学(常识)教研中心组建设,定期开展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4、征集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整合最佳教学设计,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常识)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上完成。

2、重点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常识)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逐步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本地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五)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根据国家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度安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2、以大矸小学、东海实验学校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常识)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小学阶段的评价制度,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教学水平。

3、继续开展科学新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

1、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个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及实施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树立新的课程观,正确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生活性、国情性、活动性、主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因此,使用教科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不能教成“看图说话”;②借助主题活动图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③准确理解主题活动图的实质和目标;④准确把握主题活动图的线索;⑤以《纲要》和课程标准为首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3、加强教学研究。各校要健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含思品学科)教研组,领导亲自挂帅,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实践、研究、总结经验,确保课程改革的实验顺利推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小学品德学科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新课程培训总结、资料归类

2、学科中心组成员活动

3、科学教案论文评比

十月份:

1、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有效性研讨

2、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活动有效策略研讨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质量提升研讨

十一月份:

1、品德与社会情景测试研讨

2、关于小学科学试题小结

十二月份:

1、优秀案例评比

2、期末学科考试题目,应如何渗透在课堂上。

3、小学科学教案评比

4、学科中心组长会议:学期总结、下学期工作安排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教研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制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道德与法治品德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制、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制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品社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道德与法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

(二)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1.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形成教研氛围: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2.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3.改进上课和评价模式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三)积极教研活动,增加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规范课堂秩序,上好每一节课。

十月份:积极参加主题研究阶段性课例研讨活动,进行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

十一月份:问题研究:思品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的组织策略。十二月份:问题研究:思品课堂活动中后进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研究。一月份:制订期末复习计划;整理课程资源库;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1 本学期我校全体《品德与社会》老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二是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行为,提升教研品位。

一、更新观念,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也是学生经验的主要来源。我们根据学生特点,从他们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社会生活。例:三年级《相约世博会》,我们先让学生了解世博会的知识,了解上海的发展,接着开展调查,完成调查表。在调查、讲述、讨论中渐渐体验感悟作为一个小公民该有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在“做”中学,在合作中成长。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的客观要求。本学期,我教研组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抓好集体听课、评课,体现课程理念。

自参加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使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理论如果不变成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再先进也是没用的。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把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本学期教研组重点以观看优质课、评优质课展开研讨,集思广益,把握教材的性质,寻找更符合学生的切入点,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听好课后,结合教者的教学反思,在教研组内进行评点,分析。

四、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学期以来,我们大力加强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临汾市第二小学校 李娟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 我们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共有三名专职教师。我们思品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明确品德与社会学科 “回归生活”教学原则。我组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展教学研讨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领会课改精神实质

本学期初,我们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树立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生活、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核心理念。

二、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根据期初计划,本学期开展多次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分析新教材,研讨主题活动的设计。优化教研活动方式,让教师思考合作、交流体验,在亲身介入的活动中熟悉和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同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同时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教材与教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主题活动的能力。对于青年教师参加赛讲活动,大家都各抒己见,共同研讨,试讲,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三、以研究课为载体,积极开展实践探索。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实施方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为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体现新课程的设计要求,我们着重在教学设计上改革创新:采用五步教学法,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法能使每位教师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互相启发借鉴,而且能帮助教师将教材的设计与个人的创意结合起来,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设计出较有新意的主题活动方案。教师们平时能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活动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世界,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来学习,在活动中建构认识,在活动中实践行为。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思想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组老师经常在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教研课,进行集体备课,课后及时评议、反馈,效果显著。

四、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一年来,我们大力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从小、从近、从实、从细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结合德育教育,征集新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中国梦”的演讲活动,从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实践,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

下载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学习从分享开始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全体《品德与社会》老师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根据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引导和......

    品德与社会计划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

    品德与生活.教研组计划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2012年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更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的观念,以新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课程更具......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品德与生活(社会) 教研组工作总结半年来,思品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正确领导、全体思品教师的大力协作下,圆满完成了开学期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取得了较为令人满......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4篇)

    篇1:《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教育教学管理及实施,保证学校工作计划在本学科各年级的落实。一、加强教研组思想建设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端正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匆匆走过了。回首这个学期品德教研组的工作,我们品德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兢兢业业、勤......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推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