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4: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

第一篇: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

总结

20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民生工作的牵头单位,我局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在区直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各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

民生工程不仅涉及到全区人民群众就业、就学、就医、救危、救急、救困和通路通水通电等切身利益问题,同

时也是各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区民生工作联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时,各责任单位都明确了一名责任领导和一名联络员,专门负责民生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责任单位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规划、部署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工作措施到位

自区委、区政府“四大工作”大改善动员会议召开后,各责任单位迅速将具体工作目标逐一量化细分,把三大块民生工作共量化为37项具体目标,各责任单位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民生工作方案,工作落实做到了有章可依、有的放矢。雨湖区民生工作涉及区直10个责任单位的具体工作,分别是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残联、区水利局、区经科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就业局、区医保局、区社保局。我区民生工作形成了例会制,由区民生工作联络小组每月召开会议总结上个月工

作,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今年以来共召开会议7次。各责任单位都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三、工作效果显著

区民政局:一是城乡低保已按照191元、90元的标准按月和按季度发放到位。二是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按照2400元/年的标准按季度发放到位,一季度下拨万元,二季度下拨万元,共发放1161名五保对象。三是改造响塘乡敬老院,目前正在施工中。四是农村危房改造第一批200户,已动工95户,竣工27户。五是农村特困户建房15户,已动工3户,竣工1户,入住1户。六是做好救危救困工作。截止6月份,大病医疗343人,发放救助金万元,136名老人享受了对五保老人住院医疗费用全免政策,医保补偿后支付了万元。救急2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

区卫生局:一是全面推进“一免二放心三零”就医工作,让群众放心看病、放心用药。上半年我区6个乡镇卫生院

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销售的基本药品种类分别在180种左右,销售金额达180余万元,大幅度降低了医疗均次费用,为老百姓节约医疗费用支出60余万元,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二是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免费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积极开展“六一”儿童体检。三是1-6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门诊人数共计70513人次。四是继续开展居民健康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急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五是对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1-6月累计人数23784人。六是继续实施农村已婚妇女妇女病免费普查,截止目前,接受免费普查的农村妇女万人,完成实事目标任务的%。

区水利局:一是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由于今年我省前期少雨干旱的异常气候,干旱与洪涝灾害并存,部分乡镇农田、菜土、群众房屋受灾。在工作中既做好了抗旱工作,又牢固树立防大讯的思想意识,努力把群众损失降至最低。二是缓和用水矛盾,该局接待乡镇

来访人次5批次,同时积极与韶山灌渠进行用水协调,最大限度争取水源支援。三是认真排查险工险患。对各类水利工程所出现的险情,及

时上报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程处理。其中姜畲镇团结渠闸门出口段于6月8日泄洪,出现坍塌情况,危及渠道闸门的安全,在6月11日暴雨来临前即组织人员加班加点,采用抛石固基方法对闸门进行了应急工程处理;斳江河烧汤河段涵洞垮塌,在影响泄洪的同时可能导致1000多亩农田受淹,随即采用沙石袋填堵;左干渠先锋乡段箱涵工程在建,因特大暴雨冲刷造成临近的一座民宅基脚沉陷,现已用木质模板护坡,同时以钢管脚手架支撑模板,用彩条布覆盖房屋基脚,避免了基脚继续沉陷。四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工作。今年该局已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五是做好移民培训工作。该局计划于2011年8月开展移民培训,培训人数共50人,目前已做

好培训方案,对经费进行了初步预算。

区残联:一是配合民政部门做好特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6月落实贫困残疾人特困户建房19户,其中竣工10户、动工5户。二是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向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智力残疾、居家服务发放补助金10万元,发放对象100人。三是安置了30名残疾人就业。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是组织各责任单位召开“民生工作”专题会议7次,协调落实好全区民生工作的。二是局机关干部都下一线参与各下属局的民情恳谈、上户走访、帮扶及具体业务审批。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61件,处理61件,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5件,调解44件,裁决1件,结案率达100%,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区教育局:一是稳步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建设今年被纳入省实事工程,目前湘锰学校和姜畲清联学校正在加紧施工。二是办好公办幼儿园。我

区计划投入45万元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现已筹措资金。选址响塘乡,即将开工建设。三是中职救助费发放到位。1-6月发放全区400余中职生救助金,每生750元,合计30余万元。四是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春季全区新增进城农民工子女128人。

区经科局:一是今年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公里,目前响塘乡谷湖村公里已完成,公和村2公里、石泉村公准备动工。二是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是今年的省、市实事项目,第一批开工的单位有8个村,目前已完成3个村,其中五个村正在进行中。

区就业局:一是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7%,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4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9%,帮扶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援助零就业家庭3户,做到了动态清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65人,完成

全年目标任务数的95%。同时,开展好“春风行动”等系列就业援助活动,建立健全就业援助体系,为一大批有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岗位,共计94名退役军人、402名独立工矿区失业人员和2820名就业困难对象已顺利实现再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劳动者技能培训力度。1-6月组织就业培训453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其中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58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职工培训59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失业人员培训4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创业培训289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组织千名技能人才送培35人,创业意识培训3592人。三是组织对我区30名中小企业主开展培训,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得资深老师授课,提高中小企业主的经营能力,促进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就 业。

区医保局:一是积极扩面。1-6月

职工医保参保17450人,基金征缴152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1400人,基金征缴32万元;居民医保全年目标任务登记参保179500人,已缴费参保15957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就医38512人次,其中享受住院待遇922人,基金支付482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235人次,基金支出万元;新农合就医16803人次,补偿金额万元。二是加强监管。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保责任目标合同》,1-6月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暗访和现场检查结合,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共查处违规定点医疗单位居民医保4家,拒付违规医疗费用元,职工医保7家,拒付违规医疗费用47000元,新农合18家,拒付违规医疗费用325800元,确保了医保、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平稳发展。三是支持联点示范村建设。半年来,该局积极为社区和村办实事,支持示范村建设经费3万元,同时积极下社区入民户及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和五保户15户,慰问金额

48200元。

区社保局:一是落实政策,充分用好用活湘政办发[]4号和潭政办发[]55号文件,扩大城市居民养老保险面,形成全社会踊跃参保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全年新增参保人数 4800人,已完成264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二是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工作。根据市政府下发的潭政办发〔〕55号文件精神,推进万楼新城、义乌商品城、湘大科技园等18个被征地农民的参保工作,积极宣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对符合文件精神的参保对象,根据规定进行社会保险测算,现场为村民办理参保登记。目前,全区新增参保人数500人,已完成509人,完成率达102%。三是确保了社保基金安全监管,定期进行稽核督查工作,保证了基金安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第二篇: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证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改善民生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

(一)教育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收入分配问题

分配是民生之源。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身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社会保障问题

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医疗问题

医疗是民生之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是最终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

第三篇:改善民生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加强民生建设的现实意义

王彬吉

2008081128

电气084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其发展路径侧重于高积累低消费,依靠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在初期侧重于加快经济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目标,追求有利于人民的发展,其基础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人民从发展中受益。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篇: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迫切的问题。请谈谈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以人为本必须具体化,最终就是落实在改善民生上,把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内容。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作为再分配政策的重中之重。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性建设。把直接关系民生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作为重点调控对象。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根本。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底线保证,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制度、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第五篇:改善民生[范文模版]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只是为了促进民生。“社会建设,既是服务于民生,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民主。只有用民主的办法,才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文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管理的战略新部署,中央党校科社部向春玲教授进行解读。她认为,报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部分内容中,对社会管理的目标、定位、出发点、途径和措施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这为今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社会管理的新定位:十八大将社会管理与民生并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报告中提出两个必须: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

会体制改革。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报告中指出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四个加快”:

1、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2、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4、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新提法:从社会管理格局转向社会管理体制。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格局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把“法制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上正在积极往前推进。

二、社会管理的出发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社会管理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三、社会管理的目标:社会管理的目标是社会稳定和谐。当前我们国家进入到经济发展黄金时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社会转型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在增多。通过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社会管理的三个重要途径:源头管理、动态管理、应急管理。源头管理体现为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而不是停留在应急性、“灭火式”的管理上。源头管理主要是民生为先,服务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需求,同时,还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动态管理就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静态管理方式,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动态管理转变。动态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各种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的体制和机制,使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来又能得到制度上的及时解决,这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应急管理是指针对自然界和社会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目的是在突发事件面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公共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

五、社会管理措施的新要求:

提出加强三个建设。第一,加强制度建设,例如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建设,例如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等。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改革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我们培养了大量的经济建设人才,提高了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民生需求发生了宏大变化,大量的社会性需求上升,这需要我们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们社会服务管理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第三,加强信息建设。运用现代的信息手段进行社会服务和管理。比如,政府信息化服务平台、视频监控、网格化社会管理中的信息采集等信息建设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如何加强和创新若羌的社会管理?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位,不断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发展、保障眉山跨越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把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多谋民生之利,多

解民生之忧,加快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欠发达地方延伸、向农村人口和城市困难群众倾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夯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社会基础。

三是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作为明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四是切实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继续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深化严打整治和平安校园、平安路线等创建活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五是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做实做强城乡社区,确保“十二五”期间所有城乡社区有足够的人员、经费、阵地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如何加强和创新您所在单位部门和所在岗位的社会管理工作?

主要应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扩大公共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准入。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强化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完善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基层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深化村(居)民自治,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是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四是进一步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上来,切实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实现各种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深化认识,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突出位置来抓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随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认同的社会差异非常明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随着利益格局调整重塑,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不相适应,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统筹推进,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发展全局来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实践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十七届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推进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着力,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兴国特色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与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1、要强化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解决好思维方法、思路办法问题,这是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要搞好,要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强化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理念。社会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不同于经济管理。我们必须在发挥好党委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基础上,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好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协同参与作用和自治互律作用,做到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管理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社会管理效率。三是要强化统筹兼顾、依法管理的理念。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老矛盾与新矛盾互相交织,老组织与新组织互动共生,老体制与

新体制互为支撑。四是要强化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理念。要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我县苏区模范精神,我们要很好地传承,使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继承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同时要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2、要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其作用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关键。一是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要进一步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要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下访接待制度、联点指导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及时解决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开展“三送”活动,让广大党员更好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要坚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与群众定期联系沟通。要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方式,采取媒体对话、网民交流、设立信箱、公开电话、组织听证等多种形式,就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努力使社会各个群体反映有渠道、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二是要健全情绪疏导机制。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社会心态,既要及时回应人们的关切,又不要片面地迎合。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我们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始终给大家以信心、力量和希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工作,把情绪疏导与群众诉求表达、政务信息公开、广泛吸纳民意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注重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更加注重平等性的对话协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让群众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特别是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疏导网络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遏制网络消极影响。三是要健全矛盾化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信访工作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要构建司法诉求机制,健全法律援助体

系,确保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四是要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把加强应急管理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做到各乡镇区、各领域、各行业、各部位全覆盖。要从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导控、保障建设和联动协作等方面入手,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要抓紧建立综合性的应急指挥平台,加快构建实战化的应急指挥体系。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既要看该不该干,还要看能不能干,有效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

3、要夯实社会管理基础。既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又要立足基层、依靠群众,夯实基层基础,优化管理服务。一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政权组织建设,以阵地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街区资源配置,强化政权组织权责,提高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切实加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二是要强化服务功能。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积极推动农村“一组两会三站”治理体系建设。要把城乡居民自我服务、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志愿者公益服务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社区工作社会化进程,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体系。要以基本公共服务、帮扶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和家庭自助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居民需求。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将其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要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改革完善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要明确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以事务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社区管理为重点,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切实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各界人士、自治组

织、企事业单位共同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要始终坚持加强基层的用人导向,切实做到干部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着力建设一支乐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热心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干部队伍。

三、立足当前,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紧迫任务来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要紧密结合兴国实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围绕公共安全、市容市貌、民生权益和干部作风四个方面,着力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1、要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影响因素越来越多,事故危害越来越大,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安全”:一是要抓好治安安全。要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综治网络,创新群防群治工作形式,壮大群防群治工作力量,提高群防群治工作成效。要坚持以打促整、以整促治、以治维稳,深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要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突出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二是要抓好生产安全。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保障体系,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要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严格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着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三是要抓好食品安全。紧紧抓住源头治理、行业自律、执法监管环节,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四是要抓好消防安全。要加强源头普查,最大限度地排除消防隐患;完善设施装备,有效提升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严格日常监管,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注重灭火救援,健全完善消防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四是要抓好环境安全。要继续开展专项行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要更加注重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环境要素的关联性,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总之,很多工作是“细节决定成败”,安全工作是“细节决定生死”。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

于一切的位置,严管严治严防,让兴国更安全,让群众更安心。

2、加强城区市容市貌整治。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城市,城市管理的重点就是“治脏、治乱、治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回应群众期盼,满足社会要求,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加大“治脏、治乱、治堵”力度。一是大力整治城市环境卫生。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城区范围内开展全民环境卫生整治运动。环境卫生整治范围既包括中心城区,又包括城区结合部;

3、加强民生权益保障管理。社会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就是民生和权益的保障问题。社会管理加强了,民生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民生权益保障了,社会管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是要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廉租房”、“保障住房”建设,在规划布局上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资金投入上实行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租赁补贴上实行财政与企业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要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要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要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健全传染病疫情系统和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三是要扩大养老保障范围。要切实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衔接问题。要积极培育面向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家政医疗、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四是要提高生活保障水平。要切实增强社会救助能力,重点解决好五保户、特困户、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全覆盖。要着力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改善福利院、敬老院、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等社会福利基础设施。要完善补贴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障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众生活。五是要加大权益保障力度。要坚持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普遍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要努力维护司法公正,突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问题。凡是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面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监督权。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好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人身权利。

4、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针对我县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强化效能监察、提高执行力、完善问责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举措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一是要加强效能监察,确保在岗就要尽责。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社会评议制,切实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确保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二是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县纪委要切实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中心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保障执行的工作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考评奖惩机制,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坚决克服办事拖沓、推诿扯皮等问题,克服“两好”现象(好人主义、贪玩好耍)和“三不”作风(责任心不强、执行不力、作风不实)。三是要严格问责,确保敢抓敢管。要结合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肃查处落实不力、工作不扎实、不作为以及乱作为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快查严处的问责机制,对工作不负责,履职不到位的,发现一起,问责一起,决不姑息。对抓干部队伍建设不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单位,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或作出组织处理。同时,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4答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

当前基层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基层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将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

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新型乡镇。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

一、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基层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考评与目标管理加压力。建立健全机关干职工个人效能考评体系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干部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社区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

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四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五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在主体上全力创造优势,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走全民创业之路。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调动全民创业激情,才是抓住了乡镇工作的“牛鼻子”。为此,一要创造人文优势,增强农民的人格魅力。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二是创造技能优势,增强农民的适应能力。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三要创造产业优势,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四要创造管理优势,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三、在管理上倾力保障服务,开创农村社会事业新局面,走和谐发展之路。

围绕关注民生,抓好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低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建设,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乡镇政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诚信计生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围绕促进民安,落实人防技防物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

下载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年上半年某区民生大改善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善民生

    申论十大热点:改善民生现象:(一)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四、历史方位五、应对思路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

    保障改善民生

    名言佳句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2011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表述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轨道 2013-06-07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扩内需战略重点转移 作者: 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25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

    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3

    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平罗县关注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今年“两会”的中心议题,也是中共平罗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今后我县工作的重点任务。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