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4: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第一篇: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的思想,以构建“三以一化”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为主线,以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证,以科研为先导,加强师德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加大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会做人、能做事”的中等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二、主要措施

1、专业建设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现有的计算机及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能力教学之路。对原有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不断地充实和提高,完善其实习能力教学体系,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一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便能较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对其提出的不同要求,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以后我校相关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按照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变化和有关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在计算机专业现有计算机及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增设新的专业。

(2)按照与生产现场同步,满足把“企业引入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的专业教学需要的要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特色性的原则,完成国家级计算机实训中心的建设。同时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3)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和设备优势,把教学和生产、经营、培训及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大力开展社会培训。(4)根据本专业的办学特点,聘请与专业有关的领导、经验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改,进行教学研讨,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实习等。

2、培养模式

以培养适应计算机及应用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计算机行业的分析、人才市场的分析为前提,以生源分析和办学条件分析为基点,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检验标准,按照“适应与超前”相结合的原则,培养为IT企业所需用的技能型应用性中级人才。

(1)首先,确定专业目标定位。对不同岗位结构和知识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对职业技术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综合素质、知识能力、能力要点”三级模块,构成了主次分明的独特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加强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意见,切实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迅速转变传统观念,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把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统一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上,打破传统的以学校、课程和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的探索与改革,打破常规,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课程体系

(1)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力、图形图像制作及处理能力、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计算机及外设维修能力、IT产品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2)实行项目教学课程体系与模块教学方法 根据专业特点,实行项目教学课程体系与模块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技术等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以便集中学习、集中训练,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基本功学得扎实、规范。

(3)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安排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课堂操作、观摩考察、强化训练、工学交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多种培训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在现有的实训基地基础上,继续与一些信誉高的IT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促进产学结合,提高教学水平,树立专业形象。

4、教学模式与方法(1)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借鉴一些著名IT企业的管理思想,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全体教学人员和学生中树立“一以行业的需求为中心,行业用人的标准就是我们育人的标准,把学生培养成理念先进,理论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过硬,专项能力突出,能够适应现代计算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理念,并将它渗透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2)模拟IT企业生产环境,营造IT企业文化氛围

在校园中最大限度的模拟IT企业生产环境,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努力创造一种“企业文化”,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企业意识和理念。比如,要求全体教师和学生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统一出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意志品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终生学习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等。

(3)初步构建计算机系新的课程体系,制订本系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以“能力本位”为特征的课程建设,实行“项目(模块)教学”。

5、考核评价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使学生的评价向多模式、多类型的考评方法转变。积极推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的多张证书制,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教学改革时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证书所学内容,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建立正确的导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保证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为其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把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技能,纳入教学计划中,进行常规的训练和考核。

组织好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计算机多媒体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资格证书、计算机平面处理等技术等级证书。

逐步实现教考分离,实现考核评价社会化。教考分离是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好地接近企业、行业需求来实施专业课教学,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效保证,是“项目教学”的成果体现。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施教考分离本着“试点、推广、全面铺开”的原则,首先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试点,做到成熟一批推广一批,最终实现计算机各专业考核评价社会化。

6、教师队伍

(1)计算机各专业的相关课程都与计算机行业的运营活动有关,并极具操作性,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达到:专任专业教师35人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稳定在20%以上,兼职教师稳定在专职教师总数的2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专兼职教师总数的100%。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2)为使教师能站在IT行业发展的前沿,及时获取该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今后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进入IT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既精通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修研究生课程,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不断从计算机企业中聘用一部分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兼任教师,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的局面。(3)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加强对本专业教师的培养,使每位教师争当“技术能手”、培养5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

7、教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我校计算机服务中心的职能,加大产学研工作的开展。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科研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教师教科研合作、创造、求真的意识和更新教师的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科研的先进性。

(1)积极参与学校教科室教科研的工作,鼓励本专业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信息技术下处理信息的能力。

(3)建立教师科研评优制度、课改研究课评优制度、教科研课题成果评优制度,建立校级“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例并设立教科研探索奖,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组成考核小组分撰写论文、个人课题研究、课改研究课、网上获取教育信息、教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对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全面考核,并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基本奖考核,对参与上级课题研究、教科研文章发表获奖、校级或以上课改研究公开课等给予奖励。

(4)进一步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把企业引入学校、把课堂搬进车间,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力争开发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

(5)鼓励教师撰写课改实验论文和教学研究论文,积极参加省级技能大赛。

8、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大原则是:一是创新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设计基地建设方案,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二是先进性原则。实习实训基地具备先进性、超前性,基地配套设备在相关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及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要。三是逐步推进的原则。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到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与时俱进。既立足当前,又有长远的建设发展规划。在“十五”期间已建成的计算机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全面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总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省内技术一流、辐射周边同类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实习实训基地,逐步推进各实习实训基地独立核算的机制。

至2011年学校计划投入计算机实训专项资金600万元,实训中心使用面积达16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的规模。积极加强与企业单位的紧密合作,主动提供知识和人才支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建设。

9、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计算机各专业全面开展工学交替,“教学见习制度”等新的专业培训方式,在现有的合作企业徐州和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拓佳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睢宁移动分公司、睢宁县电视台、睢宁县五色石广告有限公司、睢宁县方圆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等十余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层次与水平。在现有的十余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新的实训基地。

10、为企业培训和社会短期培训

睢宁县职业教育中心技能鉴定站是由徐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专业技能鉴定站点。我部专业教师中具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评审员资格的有3人。

在加强学生工学交替的同时,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我校技能鉴定站的优秀和条件,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利用学生工学交替期间,教师空闲之际,大力开办社会短期培训,扩大学校社会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作者:admin 发表日期:2010-12-23 已经有365位读者读过此文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

摘要】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课程体系中,我们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了如何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为此,我们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大配套设施投入,狠抓实训基地建设,逐步提升本专业核心竞争力,为课程改革提供保专业特点决定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需要形成一定梯度,要紧紧贴近市场,并确定开设的建设更是要不遗余力的加大投入力度。根据计算机专业方向来设置实训室的功能与数设实训教学的配备要求(一般最少同时满足40人/班),例如计算机专业设置为计算算机软件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三大方向,在投入建设中可以构建计算机基础实训室训室作为公共基础技能实训室,网络综合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作为计算机网络技实训室,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多媒体制作训室作为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专项技能实训室,有了这些专用实训室就可以满足该专下来根据专业人数,再确定实训室的数量。

训中心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实习工位充足,设备配置合理,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定、生产于一体,并向教职工开放,以利于教师业务提高。

地区,各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学生相对比较多,但建有网络综合实训室校并不多,这些设备的投入也比较大。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实投入多产出。在现有的条件下,除投入少量的路由交换机设备,其它可用公用计算机路由交换机配置用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Linux、Windows2003等服务器的配置用以解决网络设备不足,做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到真实环境中动

就轻车熟路,节约了设备的成本。

二、内培外引,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心,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熟悉IT行业最新技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规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作为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和有效提升专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具体做法如下:

⒈对教师围绕课程改革--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开发使用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如开发《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⒉建立建全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安排教师在寒、暑假到电脑公司、软件公司锻炼等。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⒊每年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出国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紧跟IT行业发展,充分保证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及专业教学的质量。

三、加快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岗位为主线,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

1、重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的考虑为:专业群—专业链—专业科—专业目—专业课,也就是项目式—模块化—子模块—任务式—子任务。同时在评价上还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潜力和兴趣爱好,重视学习者的独特需要,使学习者以一种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学习和内化不熟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机械地“加”到学习者的身上。

2、科学设置课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科与学科缺少横向联系的弊端,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吃力,效果也不好。此次课程设置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将理论课有机地贯穿于整个项目式教学中。除此之外,有统有分的课程设置也为系统教学奠定了基础。这种理实一体化、综合化课程让学生彻底摆脱了枯燥的说教,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3、调整教学内容。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一些知识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迫切需要一批紧贴市场行情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学校应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将时代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其中,以保证学生的学习。

4、改进教学方式。(1)采用交互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观念。(2)建立模拟环境,增设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的任务,从而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5、建立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课程,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形成“能力构建——评价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国家劳动与社

会保障部提出的八大模块为最终目标,其主要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新理念,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分为: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行为导向→活动探究→活动评价,通过六个方面的循序渐进,构成学生螺旋式上升的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四、深化产、教、研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开展,全面提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办学始终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努力形成“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积极寻求行业、企业持续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课程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课程优化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应成立产、教结合领导小组,使产、教结合工作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果。利用专业实训基地的优势,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专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劳动者。

总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以职业岗位为主线的设计思想,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李锋:浅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广西教育》.2008年第3期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

第一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0的使用

1、创建简单文档

2、编排公文

3、表格制作

4、处理长文档

5、美化文档

知识点:了解word2000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理解编辑、排版、图形处理等操作的作用,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以及制作表格等的知识。能力点:知道如何使用word2000处理各类文档,会用高级编辑、排版技巧处理文档及使用各种方法美化文档,掌握基本的编辑、排版、打印操作及表格的制作。

第二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的使用

1、建立和编辑工作表

2、格式化工作表

3、公式与函数

4、制作图表

5、管理数据清单

知识点:了解Excel2000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理解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及数据清单的管理,掌握创建和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制作图表 能力点:知道如何使用Excel2000处理各类表格,会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简单计划,学会管理数据清单的方法,掌握工作表的编辑、排版

与打印操作以及如何建立、编辑、修饰图表。

第三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2000的使用

1、创建幻灯片

2、编辑和处理幻灯片

3、幻灯片中的对象的动画设计

4、幻灯片放映

5、保存、打印演示稿

知识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演示文稿、幻灯片、对象和版式等 能力点:熟悉powerpoint2000的工作界面,掌握一份完整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学习创建、编排和打印演示文稿版方法。

第四章 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的使用

1、创建web站点

2、网页中的文字效果

3、网页中的图片效果

4、在网页中使用表格

5、在网页中创建链接

6、制作框架网页

7、制作表格

知识点:了解web站点的导入和发布、实现动态效果的组件的使用以及表彰的制作;理解web站点的创建及基本操作、框架网页的制作;掌握网页中文字效果和图片效果的制作、表格的创建及使用、超链接的创建。

能力点:知道如何导入和发布web站点、使用组件制作动态网页、制作表单网页;会创建和管理web站点、制作框架网页;掌握制作文字效果和图片效果、创建和使用表格、创建超链接的操作。

第五章 信息和通信管理软件outlook的使用

1、电子邮件管理

2、建立联系人名单

3、使用日历

4、使用日记

5、使用便签

6、使用任务

知识点:了解电子邮件、联系人、日历、日记、便签和任务等项目的相关选项的设置;理解电子邮件的答复、转发、管理和重发以及其他各项目的各种视图查看方式及格式设置;掌握电子邮件的答复、费时设置;掌握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的设置、邮件的创建、发送、接受和阅读、其他各项目的创建、编辑和使用。

能力点:知道如何设置电子邮件、联系人、日历、日记、便签、任务等项目的相关选项;会答复、转发、管理和重发邮件、使用各种视图方式查看各个项目及设置视图格式;掌握设置电子邮件信息服务、创建、发送、接受和阅读邮件、创建、编辑和使用其他各个项目的操作。

第六章 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的使用

1、flash5.0绘图工具的使用

2、flash5.0符号的创建与编辑

3、简单的动画制作

4、Flash层的应用

5、导入声音和发布作品

知识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flash的帧、关键帧、符号、flash的层、逐帧动画、过程动画等

能力点:熟悉flash5.0的使用界面,掌握简单的flash5.0动画的制作过程,学习创建符号、应用层产生特殊的动画效果、声音的导入和网页发布等具体方法。

第七章 信息处理设备

1、微型计算机

2、笔记本电脑

3、打印机

4、扫描仪

5、数码相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常规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扫描仪的连接、操作方法。了解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

第八章 信息传输设备

1、电话机

2、传真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电话机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话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电话机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了解传真机的基本原理,这姑娘我传真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传真纸的特点及保管和使用方法,了解传真机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第九章 信息复制设备

1、复印机

2、刻录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复印机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复印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肤阴洁各类耗材的特点掌握安装方法,了解简单故障排除方法。了解光盘刻录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刻录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第十章 其他办公辅助设备

1、投影仪

2、照相机

3、摄像头

4、碎纸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影机的原理、分类、性能指标,脏我投影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照相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摄像机的原理和主要格式,掌握摄像机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碎纸机的重要

性能指标,掌握碎纸机的操作方法。

第四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初探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初探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张志国

【摘要】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专业课程的设置,从分析计算机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主要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既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为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应用专业 课程设置改革

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今天,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社会人才需求上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当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

由于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的计算机理论教学当中,导致学生不会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例如,有的学校在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的课时设置明显过重,而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明显不足,而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上的教学质量。

2、课程内容相对落后

计算机应用课程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是非常迅速的,而很多在校教师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经常忽略了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因此经常发生课程内容不够先进的问题,进而对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实际工作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相关统计表明,30%以上的学校都在使用三年前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教材,40%以上的学校在使用两年前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教材,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再不及时穿插最新的前沿知识,将会严重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课程目标定位过高

由于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更新的速度又非常快,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则总是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因为教师课程目标的定位过高,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大,有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不利于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来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

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

根据计算机应用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例如,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强调从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不同视角去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运行机制、界面和结构。在教学中不但强调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内容,如:用户接口与操作系统、安全问题、多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2、课程建设的其它方面

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三、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反对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1)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对学生写的优秀作业加以表扬。由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探索性,是发展中的科学,我们还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小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

(2)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作品展示是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而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完成某一实例后,抽取某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适当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其它学生的榜样。被表扬的学生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3)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我们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一个方面是规范实践内容。专门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训练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相关课程精心设计了几组不同类型的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同时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3、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完全采用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多媒体机房的建设必不可少。

4、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由校领导挂帅、教研组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每学期开学前任课教师都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由主管领导把关听课制度和教学问卷调查,可进一步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5、利用互动式网络教学,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网络的平台作用、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都是关系到互动式网络教学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友好的交互界面,生动活泼的BBS,实时互动的QQ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教

学。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教师的直接讲授,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实现,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潜力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

中职学校能否在发展的大趋势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这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认清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才有出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职成【2012】5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第五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论文摘要】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学生个性化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重在教室和实训室考试;考试形式常用“理论”和“实作”两种考试模式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用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针对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其前景何在?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1.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各个方向的关键,“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由学校根据不同计算机专业方向来选择,体现专业特色。

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可以灵活地设臵考场和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考试大纲要求,结合行业需要,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出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上机实作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

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好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3)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并进行考证,进而形成自身

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4)学用结合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正好我们学校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恰好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并且进行后期制作,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高兴。

(5)职场环境测试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以上考核方法,可根据学校、不同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3.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作课,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技能证书考核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职业资格证书又分为初、中、高级等多个层次,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2004.62、张立军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方向2007.11

下载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Xxxxxxxx2008年度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我校在区教研室的统一部署下,已进行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我校全体教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心得 2013年暑假,我们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主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电子技术新教材实施、应用,电子线路安装工艺职业......

    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简介: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应用信息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本课程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

    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范文

    基础方面:(应该无需解释啦) ⒈高等数学 ⒉线性代数 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⒊概率统计硬件方面:(最终应该达到可以看懂并分析电路图;可以设计专用计算机系统的程度) ⒈电路分析基础......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 主修课程: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五篇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 作者:付慧强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之一,其应用已......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委员会章程

    ???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委员会 章程 (初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

    浅谈服装专业课程改革

    浅谈服装专业课程改革 【内容摘要】文章以广州白云技师学院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训场、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