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仙桃市汉江小学“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仙桃市汉江小学“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本阶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教研室和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以提高我校师生的全面素质,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走“实在、求精、创新”的教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有成效;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有所为。进一进调动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教师,学校的知名度,努力提高教师们的教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校科研的氛围,开创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
一、工作目标
1.创设教科研氛围,通过教师多渠道全方位的收集科研信息,完善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考核制度,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教研气息更加强烈。
2.扎实搞好课题研究,做好已有的市级课题研究和结题工作,启动校级课题研究。
3.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教师在博客间交流,鼓励教师勤写多投稿,充分展示学校的教科研成果。
4.抓好教科研的常规工作,完善教科研管理机制,构造学校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师教科研信息化管理。
二、具体工作与措施
(一)确立课题进行研究
1.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确立课题,及时拟定好课题研究计划,要对本学期的教学方法,所采取的措施以书面形式上交教科室,教科室将依据教师期初制定的计划分阶段进行进行考评。
2.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使每位教师人人懂得科研,人人能科研,人人在科研。
3.期末教科室将根据教师期初拟定的计划,结合实施过程进行考核,对科研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积极组织教学比武,教学优质课评比。1.学校要组织好青年教师的教学比武,通过教师的观摩激励教师上好优质课,推动我校教学研究的新高潮。
2.早准备、早选拔、早培养,为我校在市级教学比武中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发挥团队精神,为提高我校教学知名度而努力。
3.对积极参与教学比武的教师予以鼓励,在各级参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三)做好各级论文撰稿,评比工作
1.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发表规格,各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本学期教科室将重视各学科论文,案例的投稿和发表工作,使学校的教科网,教师论坛成为校内各课题组教科研工作的交流平台。
3.每位教师至少要撰写一篇文章,及时生动的充实我校教科网,该项工作也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教科室常规建设
1.各年级组必须进行两次务实的教学常规检查,每次常规检查必须有较详细的记载和小结。
2.督促教研组搞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督促教研组拟好教研计划和教研工作的总结。
(五)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校本培训
1.加强备课管理,要认真落实“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备课时,重视思路,备教法,备学生的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高质量地写好教学后记。
2.加强研究课管理,要认真组织每人一堂优质课的研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听课,分教研组进行有实效的教学反思,教研组要及时确立教师上课时间,上报教科室以便教科室统一安排并参与活动,协助教师精心备好课,要有说课记录,听课教师要有听后感,装订成册。
3.加强校本研究,学校将加强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指导,抓好校本课题立项及研究,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评价实践,多学习,多研究,互相总结,研讨,提高课题的实施效益。4.制定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通过写后记,教学随笔,作业情况分析,质量分析等形式,实现自己的反思。
(六)进一步加强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1.教师要确立全面的质量观,不但要重视考试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
2.每位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研究自己的每一个环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要努力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
三、工作安排及过程 九月份:
1.制定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课题组会议,安排教科研任务; 3.教师制定本期的课题计划; 4.组织有效性教学论文收集整理工作;
5.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新课程实验及“校本研究”的讲座培训,布置本期的教研工作;
6.组织新课程实验示范课及培训。十月份:
1.各科任教师每人一堂优质课评比活动;
2.组织“一课一例、三次教研,两轮反思”的研讨活动; 3.送教下村小,对各村小新课实验工作进行调查; 4.教师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调查。十一月份:
1.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2.电脑操作第二轮培训,组织教师撰写论文; 3.一年级、五年级教学课题实施情况分析; 4.教研组工作检查;
5.对各实验教师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 十二月份:
1.优秀教学反思汇编成册;
2.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活动实施情况; 3.做好校级教师课题的结题工作; 4.课题研究教材收集整理。元月份:
1.教研组工作检查; 2.教研工作总结和表彰;
3.教科室对教研组和教师备课进行考核。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海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2008年3月—2008年8月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本追求,所谓有效教学,简言之,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精加工,将简单、静态的结果性的文本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活力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的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这样的加工和开发过程中,如何努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如何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熏染,创建出有效、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呢?下文以两个教学案例的简介和解读,来作一些策略性探讨。
五年级“体积与容积”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故事中的乌鸦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喝水问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聪明的乌鸦运用了怎样的数学方法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动画演示)想一想:瓶中的水为什么会升高?从而揭示本课的课题。(体积与容积)
师:教师手中拿出两个文具盒,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哪些物体小?
师: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土豆和红薯,这两个物体哪个大?哪个小?运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量杯,装上相同的水。
师:先把土豆放入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水面升高说明了什么?再把红薯放入另一个量杯,观察水面发现了什么?
师:比较两个量杯的水面,你发现了什么?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所占的空间较大?所占空间较小?
师:其实所有物体所占空间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所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定义。
师:老师和(××)同学比较,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减教学环节,让课堂变得简洁而高效,是我们整合教材的一条可行之路。
上述教学,紧紧围绕什么是“体积”这一教学难点展开,先创设学生熟识的问题情境“乌鸦喝水”,引出水面为什么升高这一问题,从而很好地为本课设下一个探究问题。在思维方向上,始终将“体积”这一概念与直观演示、操作、举例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对体积意义的直观理解,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思维途径,提高了思维效益,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是“寓丰富与简单之中”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率。
五年级“分数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内容,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改组设计:导入新课后,师:同学们,请你先说一说1/4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估计一下阴影部分能表示这张纸条的 1/4吗?生:发表各自意见。师:如果请你用阴影部分表示1/4的话,你打算怎样做?生回答,教师随机演示操作配合。师:如果阴影部分表示整张纸条的3/4,又该怎样折剪呢?(小组讨论,师演示)师:请大家把桌上的6张纸条折一折,让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整张纸条的1/
2、1/
3、1/
5、2/
4、2/6和2/10,(6张纸条长度相同)通过操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感受想法,生:我发现1/2和2/4相等,1/3和2/6相等,1/5和2/10相等,师:观察这三组相等的分数,你又能发现什么?生畅想自己想法,生:我发现分数分子和分母都扩大2倍,分数的大小相等。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缩小2倍,分数的大小也相等。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那么由此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如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大小不变。师:是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别写出几个与1/
2、1/
3、1/5相等的分数,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利用手中纸条折、对折,举例说明验证…… 师:我们翻开书看一看书上写的和你们的发现有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0除外”……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先根据分数剪纸条,在折、剪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对纸条长短的关注,从而发现问题,深入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与研究问题,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教材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着重考虑知识的“情景化”问题,以使教材知识变得活化和“生命化”,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之间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之以“生命”,还原成“过程”。在本课中利用纸条折、涂这个举措为学生经历“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创造了条件,课堂因此显得生动而具有吸引力。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秋日,葡萄园里的葡萄熟得透出紫色的亮光,让人垂涎。一只狐狸在园外转了几圈,发现有一小洞,无奈自己太胖,洞太小,进不了园中,它只好把自己饿了几天,终于得以进园,狐狸进园后,一会儿从下吃到上,一会儿从上吃到下,开心极了,待到它想出来时,却发现自己胖得不行,它只好又把自己饿了几天,才得以离开葡萄园。也许人们会嘲笑狐狸,而在我看来,该羡慕它,因为它已经拥有一种经历,而这经历又衍生出葡萄是什么味道,以及如何摘取葡萄的经验。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无论是课改中的教师,还是课堂上的学生,永远不要徘徊在“园外”,那样得到的只能是虚幻的诱惑,留下的只能是终身的遗憾,只有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中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充满艺术。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
(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学期工作总结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4、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我们的数学课, 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来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很多年,在这些年里,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课堂逐渐还给了学生,教师也越来越会导学,高效的课堂越来越多了。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越来越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折射出的种种现象,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达到我们在数学课堂要达到的有效性。那么,首先我们要研究有效性教学的理念。
一、有效教学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惟一指标。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有效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呢?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学习,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从而达到有效的或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