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一、感觉统合概述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力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1—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从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系统,80年代初感统训练系统传入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之后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幼儿园中,逐步达到了95%的普及率。在中国内地,感统训练系统普及率还不到5%。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大脑对身体力行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至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学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系统所得到、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有效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众多感觉信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做并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等出现异常的现象,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 先天因素: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 神经发育不完全、早产、剖腹产等; ● 怀孕期间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和行为表现笨嘴拙舌和笨手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不良:
表现为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8.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2 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语言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 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 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
五、感觉统合训练目标: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小组课
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必须在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儿童集体活动特点的同时,精心贯彻训练内容,经由特定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选择和组合,让儿童与特定的训练环境做交互作用,这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童前庭机能的发展,并使儿童大脑对于感觉的处理能力更加具有效率;
为此,爱宝贝教育机构在国内及台湾知名感觉统合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八年的实践。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制订了三阶段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共分三阶段,基础班,提高班,加强班。第一阶段为基础班,即感觉输入基础单元,适应年龄段3岁—5岁儿童(其中3-4岁为基础A班、4-5岁为基础B班),此单元以大量的感觉统合游戏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觉输入,使儿童的感觉接收能力逐步增强,建立良好的训练兴趣。第二阶段为提高班,以视听觉触协调训练游戏为主线,适应年龄(5---8岁儿童),加强各种感觉同步输入时的协调能力的建立,以强化视听觉与运动能力的协调关系为主要训练目的。第三阶段为加强班,训练内容注重巩固感觉输入训练效果,适应(8---12岁儿童)进一步增加多源性感觉输入的复杂性,使儿童早期感觉统合初级能力逐步生成。
为确保教学质量,爱宝贝采用4-6人的小班教学,每节课训练时间70分钟,配备2名教师,其中一名主课教师,一名配课教师。为体现训练的个性化,同一训练内容,不同儿童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在进行滑板的乌龟爬行训练时,针对不同基础的儿童对爬行距离和次数有不同的要求。感觉统合训练课和其它的训练一样,是要靠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效果的,除了每节课保证一定的量外,还要家长配合每周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一般每周安排2-3次课为宜。
爱宝贝提供了系统的跟踪测评服务,在儿童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及训练结束后均对儿童进行测评。
• • 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一、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的适用儿童
对3.5岁-12岁儿童,存在以下问题,需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1、注意力不集中要进行专注能力训练。
2、胆小不自信进行自信心训练。
3、本体感失调协调性不好进行运动协调训练。
4、发育迟缓或重度失调进行感统平衡训练。
5、感统轻度失调进行感统能力拓展训练。
6、2岁-3.5岁幼儿。
二、训练时间
发展期:每周3——5次,每次60分钟,巩固期: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
三、测评
因为3岁以前儿童一般不表现感统失调的后果,所以主要是对儿童的能力做个拓展,一般建议不测评。对3岁以上儿童按照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进行全阶段的测评。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即学习能力提升训练课,通过结构化教学,分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系统化,操作更目标化,由空间训练转化到平面操作,提升学员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视知觉、听知觉、感知觉、认知、精细、小肌肉、社会交往性、生活自理、改变握笔姿势,提高手部肌力等能力,并且能有效的控制好动、多动。从而让孩子由感官能力的平衡发展提升到思维继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感觉统合个训课有一对一及一对多等课型。
第二篇: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第三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介绍
感觉统合教案
圆桶吊缆:(竖抱桶)
目的:
1、前庭平衡的刺激
2、身体的控制能力
3、反应能力
4、身体的配合能力
过程:
1、上圆柱吊缆时,老师的手按住圆柱上方。
2、大点的孩子可让其自行上去,小点的孩子可稍加辅助爬上去。
3、孩子胸一定要贴于圆柱上,要不就易掉下来,双臂交叉抱,双脚交叉。
4、扶臂前后晃动,然后再旋转,边旋转边问晕不晕,一定要有语言交流,下面可放软垫子。注意事项:
如果晕的话,可有节奏的前后摆动,晃动平衡木(平衡浪木)目的:
1、提升平衡能力
2、增强反应能力
3、全身的配合与协调 过程:
1、可双手一前一后走
2、单手一前一后走
3、双手一齐往前往后走
4、背过手,一直往前(往后)走
5、侧身走侧身退走。
6、站于中间做左右可前后晃动。
7、可当双杠玩。
8、稳了后,小点的孩子可以让其在上面爬行。活动延伸:
走完后可加个足部按摩垫。
跳床 目的:
1、身体的松懈能力
2、促进方向概念
3、提升身体的控制能力
4、提升平衡感韵律感
5、提升粗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脚部的肌力
6、增进空间认知
7、内耳前庭系统的刺激,有助于语言的发展
过程:
1、前原地弹跳
2、双脚,往上跳,前脚掌着地。
3、能双脚跳了,可双脚跳,单脚跳,旋转跳。
4、可加大难度,高度,可传接球。
阳光隧道
目的:
1、强化触觉学习不足。
2、促进平衡发展
3、本体感的提升
4、刺激并调整前庭体系
5、提升方向感
过程:
又名时光隧道。
1、爬着进去,退着出来。
2、里面可放沙包,放触觉球,让孩子爬进去捡回来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可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增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加以强化,也可以隧道里放入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玩具,鼓励孩子爬进去取食物。
独角凳 目标:
1、提升平衡能力
2、增进腿部肌力
3、刺激前庭平衡
4、促进方向概念
5、动作灵活能力,左右脚配合能力 过程:
1、蹲下在拿凳坐,两脚并拢,手插腰。
2、可进行双脚交替踢腿,姿势要正确,踢完回来脚底依然是并拢的。
3、可边踢边传球。
4、可右(左)脚抬起,笔直,左(右)脚跳起来转圈。注意事项:
根据孩子的情况增强难度,让孩子先做稳了方可做抬脚的训练。
平衡台
目的:
4、促进平衡能力
5、增进眼脚的协调能力
6、增进空间概念如:左右,前后的认识
4、身体的控制能力
过程:
1、上的时候从中间上,脚称八字往外挪成与肩同宽。
2、做上下或左右摆动。
3、可在上面拍球丢接球,可丢双球。
4、可两人同时上,左可晃动,可丢接球。
5、可盘腿坐于中间做下下或左右的晃动。
6、可两个面对面盘腿而坐,可丢接球,拍手念儿歌等。
7、亲子里,可趴在上面或仰在上面晃动,老师一手扶腰,一手抓板。(前庭平衡)
大陀螺 目的:
1、刺激前庭平衡
2、手脚配合能力
3、触觉学习
过程:
又名旋转浴盆。让孩子一个人坐入大陀螺内,双脚盘起由慢到快的让陀螺旋转起来,也可两个人同坐在陀螺内协调用力使陀螺快速旋转。
注意事项:
对于小的孩子,老师可先辅助其左右晃动,再是辅助360度旋转。
1/4圆:
目的:
1、籍由走动,增加空间,方向的认知
2、身体平衡能力的提升。
3、增进眼脚的协调能力
4、自我感知能力
5、触觉学习
1.摆成S型,可正走,倒走,可抱球前后走。2.可弯腰走,也可站着走过,注意中间换脚动作
3.可立于墙上让其攀爬,4.可把1/4圆翻过来让孩子玩,上去时脚是一个一个上去的
5.可两人面对面,做丢接球,可一球丢接,二球丢球,三球丢接。6.可躺于上面做摇晃,可两人一起坐于里面做摇晃。
7.从这端走到另一端。要小心下来时打脚,所以快走完时,回头抓最上面的那根
本文摘自: 祁门人网(www.xiexiebang.com)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818
第四篇: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弱智儿童,脑瘫儿童根据病情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弱智儿童感统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两次(两个班),每次一个小时,每个小朋友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大的训练顺序为从简单项目到难度项目,从每个项目的低要求到高要求。在一个小时的训练中,教师每天计划一个项目进行全班的感觉统合训练,要求按秩序及标准动作完成一定的量之后,再针对个别情况单独的给予训练,程度较好的的可以挑选另外项目游戏或训练。
例如滑梯,孩子滑梯时的斜度和速度感,可以统合身体的紧张性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可以促进抗重力反应的练习,促进位觉器官感受重力的变化,直线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改变全身肌紧张作用的分布,引起一系列的反射,对头部,颈肌的同时收缩,及身体保护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帮助很大。将孩子带到场地后,在滑梯前排好队,让孩子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教师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的滑下,也可以孩子自己有双手抓住滑梯的两端,同时左右手均衡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的从滑板的斜面滑下来。进行训练时注意指导孩子滑行时双手向前平伸,手腕、手指尽量伸展,双腿向后伸直,尽量保持身体及四肢与滑梯平行,当滑板未滑过滑梯斜面时,双手千万不要与滑梯斜面接触否则会造成翻车的危险。并随时提醒孩子要按秩序的完成训练,使其达到训练的效果及有序参加活动的观念,次数一般为每人二十次,之后根据个别情况进行单独指导与纠正练习,掌握正确的训练动作,在训练中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结束后排队离开。
第五篇: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
教学目标:
1感觉统合适合的年龄,2感觉统合训练的依据——敏感期学说(为什么年龄越小,效果越佳)3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
4感觉统合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5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教学过程
1感觉统合训练的好处:感觉统合训练最大的特点是能让0---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设计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2感觉统合训练越早越好: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愈小,发展愈快,在3岁以下,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3原因:因为人的早期是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发展年龄愈大愈慢。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早期虽然重要,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育就不起作用了,只是强调,如果说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脑发育的保健与教育。一感觉统合训练的依据——敏感期学说
1敏感期的概念:敏感期也叫关键期、临界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它是指宝宝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最佳年龄时间段; 2捕捉儿童敏感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岁以前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抓住行为敏感的关键时期进行感统学习,才是明智之举。0——3岁儿童敏感期
所以感觉统合训练能让0---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专门设计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二 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
1.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感觉信息,提供儿童各种感觉信息,帮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2.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儿童潜能。3.促进大脑分工合作的协调性,培养儿童感知觉动作统合能力。
4.培养孩子社会情绪及认知的发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帮助孩子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学会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业,让孩子拥有完美、快乐的幸福生活。5.消除学习能力障碍中的感统障碍及由感统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能力。三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1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采用一套以滑板、跳床、平衡台、吊缆等为主的游戏运动训练疗法,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是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将会为孩子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等刺激的活动。
2针对所有小朋友,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使感觉统合更好,身体的不同部位就能一起和谐有效地动作,使人得以顺利学习和活动。3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
整个训练过程要以快乐为基础,设计游戏情节,按照课程计划,安全的训练。必备条件:快乐+游戏+鼓励+安全+量化+专业
对老师的要求:爱心 耐心 责任心 积极的心态 开朗 乐观 专业
四 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1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身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训练。
2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变焦虑情绪为愉快,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挑战自己。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不仅可以让儿童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培养儿童积极的心态,让每一位儿童更阳光。
五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与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1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有效的指导,.用耐心培养孩子新的兴趣 2让孩子感到快乐。
3感统训练的内容因人而异 4.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5训练要符合儿童的能力,并有一定的量化。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愉悦而不是压力和恐惧。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4.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对孩子的感统失调的种类和程度进行测评,然后根据失调的种类和程度制定训练课程。
5.给儿童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活动训练和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渡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6.为儿童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7.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以完成其训练目标。
8.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要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9.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调动他们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六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初级感觉统合阶段(1—2岁)
大脑重925—1064克。脑细胞长出许多突起,分出侧枝,形成专用神经通道。与此相应,多种感觉整合形成知觉。2中级感觉统合(3—5岁)
脑重1100—1150克。侧枝的分支增多,专用神经通路随感觉整合而增多,并使大脑5个语言区都发育成熟并建立联系。3高级感觉统合(6—10岁)
脑重1150—1250克。经感觉统合后的心理、行为反应已较复杂。如经高级感觉整合后表现为:注意力能较长时间的集中,组织实施自己计划的意志力增强,自我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能力增强,阅读、书写、计算、音乐、绘画、语言表达等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增强,逻辑思维形成。经感觉统合,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出现单侧化。如左脑具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及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优势;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优势。4脑的成熟(15岁左右)
脑重1350克,近似成人脑重1400克。这时,感觉统合功能基本发育成熟,心理能力仍需进一步发展,大约到20岁左右才完全成熟。
儿童的大脑感觉统合功能发展良好,且足以适应环境时,儿童的反应会有胜任、启发和满足感,在迎接外界各种挑战时会充满信心,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在迎接外界各种挑战时会充满信心,并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这又进一步激了了儿童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此良性循环,促进了感觉统合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七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
1.感觉统合训练馆的环境:场地要大,环境布置优美大方;
2.感觉统合训练师:具有亲和力,具备专业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
3.家长的因素:积极的心态,对机构和孩子充满信心;配合机构做好训练;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信心;
4.训练中的因素:孩子积极快乐的参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引导,训练要有量;
八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及课程安排
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感觉统合训练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包括饮食和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儿童的智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1三岁以下的儿童每周一次;
2三岁到六岁的孩子每周两次左右,具体根据孩子的情况安排课程; 3六岁以上的孩子三次左右,也可利用寒暑假集中训练,每周五次。4特殊孩子最好每天训练或每周四次以上。
具体情况根据儿童训练后的表现和感统失调的程度安排课程。九感觉统合训练与学习能力 总结 我国感觉统合的教育现状——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感觉统合训练
一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哪些学习能力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写字笔划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或写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社会交往能力缺乏,容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偏食,饮食习惯不佳;怕人碰,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
儿童最好都有机会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发智力潜能,提高学习能力、运动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对于有感觉统合失调表现的儿童、多动症、孤独症的儿童则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