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统合的概念及失调的原因
一 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觉统合是将各神经系统传导的不同感觉在脑干部份做组织统合,如此中枢神经的各部位才能整体工作,使个体能顺利地与环境接触,并感到满足。
例如剥橘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成熟时)、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有芬芳的气息,味觉告知我们它是酸酸甜甜的,以手掂它的重量时,运动觉告诉我们它重重的。综合了这些个客观的感觉,才能形成对橘子整体的主观知觉,孩子透过这样的认知,知道橘子是圆的,可以当球玩,它重重的可以使人感到疼痛,也知道它多汁可口,可以解渴。
二 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正确的概念是「脑功能的神经功能」。
三 感统失调的原因 遗传因素:
1、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母亲在孕期被动吸烟或者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引起胎盘血管萎缩,影响胎儿营养摄入,从而影响胎儿脑神经发育,导致出生后感觉发育不良;
3、早产、剖腹产的婴儿由于受产道挤压不足而影响出生后关节、触觉等方面的感觉学习不足。
环境因素:
1、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2、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3、过早用学步车 , 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4、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延误矫正 , 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另一种说法: 1 母体情胎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妈妈们在怀孕时就缺乏足够的休息。工作、学习、生活的忙碌、焦虑、运动不够等都会影响胎位的变动,进而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而一些女性吸烟、饮用酒、浓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质也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阻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引起婴儿出生后触觉发育的不良。2 早期环境因素
人类在母体子宫内胎位变动的过程中,触觉、前庭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发展。出生后,这两种感觉和视、听、味等感官不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进行“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促使感觉神经的“交通”不致中断,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但如果有下列这些现象,比如剖腹产;宝宝出生过程中颅脑损伤;在婴儿期,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期间内抱得多爬得少;婴幼儿期脑外伤;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缺少刺激;运动少以及宝宝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没得到锻炼发展等等,都会使感觉难以统合,从而造成感觉统合失调。独生子女因素
初生宝宝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最主要的是透过视听、嗅、味、触的感官来获得的。以往孩子们无论是接受信息,讲话还是日常生活能力,习惯等大多是在兄弟姐妹群中或邻居伙伴中学会的,特别是平等、轮流分享、动嘴、动手、动脚等能力及合群性,人际的能力等都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学习的。现代社会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的减少,使宝宝在零到四岁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可能造成感觉统合的失调。宝宝前庭平衡不佳当人们在运动时,头部的位置会变化,这种变化使半规管可以协助大脑去感应肋肌、关节、肌腱等的位置,以取得身体活动的协调。这种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就是所谓的前庭感觉。前庭感觉让我们的头、眼、四肢、身体能相互协调。当宝宝前庭平衡不佳时,即会造成身体动作控制不良,例如:踢球时无法用单脚正确地使力、头部摇动频繁、注意力分散等;身体肌肉容易紧蹦、身体两侧力量很难协调等,这些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产生的现象。
感觉统合训练的分类
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训练器材有: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系统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组织神经健全、前庭平衡及视听能力完整程度。训练器材: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势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系统,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训练器材: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势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假、关节信息不足。
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核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训练器材: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能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训练器材:跳床、平衡木、晃动独木桥、滑板、S型垂直平衡木、S型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缓慢、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感觉统合的适用范围
每一种干预技术都有其适用范围,针对特定的问题,表现出解决问题的特异性。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儿童问题干预技术之一,虽可用于应对儿童发展的多方面问题,但仍然表现出领域的特异性,有其可为之处,亦有其不可为方面。感觉统合训练多用于解决儿童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视觉、听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存在异常。
(2)经常出现类似的异常行为,或有自伤行为,或频发的自我刺激行为。(3)完成动作有困难。(4)喜欢独处,与同伴一起游戏或沟通存在困难。(5)害怕别人触摸或者喜欢别人触摸。
(6)喜欢爬高,旋转不觉得眩晕;害怕爬高或者害怕眩晕。(7)语言发育迟缓、姿势别扭、动作不协调。
(8)注意力存在缺陷,多动或冲动,并因此呈现出学业不良问题。
现实中,儿童可能呈现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一般而言,感觉统合失调较为严重的儿童往往伴随有多个方面问题。
第二篇: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第三篇:感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危害
感觉统合失调产生的原因
爱尔丝认为产生感统失调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 1 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平衡失常。
2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3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4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5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6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7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8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9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10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位化
此外还有母亲孕期的劳累、焦虑或烟酒刺激、延迟生产、产钳的伤害、儿童缺乏伙伴、生活环境单调等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使得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越来越多。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常的儿童占20%——30%。
下列现象是一般儿童容易产生的问题,只是不同的儿童表现出来的轻重程度、侧重点不同。因此,可以说,大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容易跌倒或撞墙
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固执,脾气暴躁 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 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 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 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
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 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 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 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 喜欢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眩晕
感觉统合部足造成的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感统失调还可导致儿童学业不良,有调查显示,在学习成绩差的儿童中,51。1%的儿童伴有轻度感觉统合失调,24.9%的儿童伴有重度失调。
另有调查显示,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各种运动协调失衡的约占 28%,学习困难的约占3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多动症)的约占41%,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困难、多动症有密切关系。
0—12岁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感觉运动上有明显异常的孩子,可能因一连串严重的挫折造成情绪或习惯上害怕学习、拒绝学习的态度,从而影响到他一辈子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矫治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对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的烦恼。
亲爱的宝宝们,想加入惠嘉早教的大家庭吗? 那就赶快联系我们吧~~~ 惠嘉早教【绿洲园】电话:8635556 *** 地址:阳光北大街1387号(秀兰城市绿洲小区内)
第四篇: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课程介绍
一、感觉统合概述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f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基于此,爱尔丝博士等12位世界级儿童心理生理专家首次开发了感觉统合智力训练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让1—15岁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从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训练会馆”的方式开始普及感觉统合训练系统,80年代初感统训练系统传入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之后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幼儿园中,逐步达到了95%的普及率。在中国内地,感统训练系统普及率还不到5%。
二、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由于大脑对身体力行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至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在生理学上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
(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系统所得到、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有效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众多感觉信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做并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等出现异常的现象,即为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 先天因素:脑瘫、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 神经发育不完全、早产、剖腹产等; ● 怀孕期间胎位不正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 都市家庭小型化生活造成空间狭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或集体活动等; ● 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 视觉感不良:
表现为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79写成97,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地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和行为表现笨嘴拙舌和笨手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 动作协不良:
表现为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8. 精细动作不良:
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四、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2 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语言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 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 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
五、感觉统合训练目标:
●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帮助儿童抑制和调节感觉信息;
●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做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如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小组课
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必须在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儿童集体活动特点的同时,精心贯彻训练内容,经由特定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的选择和组合,让儿童与特定的训练环境做交互作用,这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童前庭机能的发展,并使儿童大脑对于感觉的处理能力更加具有效率;
为此,爱宝贝教育机构在国内及台湾知名感觉统合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八年的实践。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制订了三阶段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共分三阶段,基础班,提高班,加强班。第一阶段为基础班,即感觉输入基础单元,适应年龄段3岁—5岁儿童(其中3-4岁为基础A班、4-5岁为基础B班),此单元以大量的感觉统合游戏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觉输入,使儿童的感觉接收能力逐步增强,建立良好的训练兴趣。第二阶段为提高班,以视听觉触协调训练游戏为主线,适应年龄(5---8岁儿童),加强各种感觉同步输入时的协调能力的建立,以强化视听觉与运动能力的协调关系为主要训练目的。第三阶段为加强班,训练内容注重巩固感觉输入训练效果,适应(8---12岁儿童)进一步增加多源性感觉输入的复杂性,使儿童早期感觉统合初级能力逐步生成。
为确保教学质量,爱宝贝采用4-6人的小班教学,每节课训练时间70分钟,配备2名教师,其中一名主课教师,一名配课教师。为体现训练的个性化,同一训练内容,不同儿童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在进行滑板的乌龟爬行训练时,针对不同基础的儿童对爬行距离和次数有不同的要求。感觉统合训练课和其它的训练一样,是要靠一定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效果的,除了每节课保证一定的量外,还要家长配合每周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一般每周安排2-3次课为宜。
爱宝贝提供了系统的跟踪测评服务,在儿童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及训练结束后均对儿童进行测评。
• • 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一、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的适用儿童
对3.5岁-12岁儿童,存在以下问题,需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课:
1、注意力不集中要进行专注能力训练。
2、胆小不自信进行自信心训练。
3、本体感失调协调性不好进行运动协调训练。
4、发育迟缓或重度失调进行感统平衡训练。
5、感统轻度失调进行感统能力拓展训练。
6、2岁-3.5岁幼儿。
二、训练时间
发展期:每周3——5次,每次60分钟,巩固期: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
三、测评
因为3岁以前儿童一般不表现感统失调的后果,所以主要是对儿童的能力做个拓展,一般建议不测评。对3岁以上儿童按照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进行全阶段的测评。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
感觉统合训练个训课即学习能力提升训练课,通过结构化教学,分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系统化,操作更目标化,由空间训练转化到平面操作,提升学员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视知觉、听知觉、感知觉、认知、精细、小肌肉、社会交往性、生活自理、改变握笔姿势,提高手部肌力等能力,并且能有效的控制好动、多动。从而让孩子由感官能力的平衡发展提升到思维继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感觉统合个训课有一对一及一对多等课型。
第五篇: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研究
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研究
摘 要: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小家庭数量不断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儿童的出生方式和成长环境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了问题儿童的增多。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阐述,针对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生理基础来分析影响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及成因,以确保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和广泛的发展。
关键词:感觉统合;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R 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
一、学前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综述
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及前途。目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则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相关的一种“时代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率很高,已成为儿童心理行为的新问题。
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爱尔丝(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
二、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一)本体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本体觉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本体觉不足的儿童,大脑对舌头、嘴唇、声带控制不灵活,严重者会造成语言障碍。
(二)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功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触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甚至不愿上学。如果是嘴巴部位触觉过度敏感,就会出现爱吃手、咬指甲、咬嘴唇、甚至咬人、挑食、偏食、厌食等。进而影响情绪、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前庭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平衡感发育不良的儿童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躁、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脑机能不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逻辑能力等。
三、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成因
(一)遗传因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父母神经系统机能衰退有直接关系。
(二)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出生时出现产伤,既往病史等都可以导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
(三)父母与家庭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研究显示,家庭氛围越融洽,暴力、争吵、冷漠行为越
(四)教育因素。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和部分“揠苗助长”家长的异常需要、教学上片面地追求认知发展、采用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措施,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幼儿园办起了“助纣为虐”的托儿所、寄宿班,使亲子感情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发展度外。结果导致有些孩子思想负担过重、压力大;有的幼儿人格扭曲;有的幼儿疲于奔命、情绪紧张;严重儿童会造成感统失调、多动症、自闭症等。
四、学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
(一)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前庭感觉的协调又称为前庭平衡,前庭平衡不良会造成身体控制不良。在前庭平衡训练中,一般让儿童坐或躺在吊床中,然后有节奏进行旋转或摇摆,以逐渐产生眼球震颤和眩晕感,进而打通那些处于沉睡状态的神经通道。
(二)本体感失调及训练。为训练儿童的本体感,心理学家设计出了形体较小的滑行板,目的是要通过较强的肌肉收缩为脑干部统合提供感觉输入。让幼儿可以接受下列训练方法来刺激本体感的发展:
平衡踩踏车:幼儿可在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用脚的力量踩踏,使脚踏车向前、向后或倒退进行。
独脚凳:可以让幼儿坐在凳上左右摇摆、做伸臂练习,保持身体平衡。
(三)触觉防御及训练。触觉刺激对于儿童神经系统整体感觉的统合以及感觉认知、感觉运动起作用。幼儿也可以接受下列方法来刺激触觉训练的发展:
大笼球:让幼儿俯卧或仰躺在地毯上,将大笼球放在幼儿身上,由轻到重做前后左右的滚动,或在正中间做轻轻挤压。也可以尝试压压幼儿足部,有助于大脑和身体间的协调。同时还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滚压,对幼儿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帮助。
五、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早期预防
(一)胎儿期母亲的身心状况。一些儿童感觉统合问题与胎位不正、营养不良、中毒、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孕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避免烟酒及药物。
(二)重视0―3岁儿童早期教育。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要适度、适时、因人而异,否则拔苗助长,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因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儿童全面、协调地发展能最大限度开发其潜能。
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大事,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游戏可以推动儿童认知的发展,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周围的事物,促进儿童的感知觉、运动、思维、语言、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其次,游戏可以推动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些游戏需要与同伴的互相合作,儿童在处理所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互让、互爱,让儿童了解别人,充当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最后,在游戏中,儿童受到新奇的,愉快的刺激,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的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人人格和体质的重要因素。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依据儿童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兴趣等特征来进行,比如:持之以恒的训练、多示范、鼓励、少说教、少批评;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允许孩子犯错误;对孩子形成的习惯要注意考察和修正。总之,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耐心、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敏.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2]翟宏.多元智能视角下的感觉统合训练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3]张挚,李赫南,翟宏.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其研究[J].教学探索,2008(4).[4]何汉荣,袁瑗.浅谈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4(12).[5]王爱芝,刘贺威,魏云霞.开展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全面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10).[6]岳筱雯.我国儿童感觉统合治疗的社会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1(3).[7]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8]胡秀杰.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9]李茜.基本感觉统合原理的幼儿感统训练玩教具活动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13.[10]姜峰,刘晓莉,李若玲.家庭环境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研究[J].科研论著,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