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支教资料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为培养学生讲文明的好习惯,全校各年级组开展以“做文明礼貌的小学生”为主题的班会观摩课。在这次班会的准备和召开的过程中,我高兴地看到每一位同学都积极主动、认真地参加到整个活动中来,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主人翁精神和热情,希望大家把这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扬下去。
这次班会很成功,大家通过从身边搜集到的很多不同方面的小事,认识到习惯虽小,造成的影响却很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正是同学们行动的指南,希望大家按照一规一则中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共建文明、美好的幸福家园。
《陶陶迟到》
主持人:跨进学校的大门,我们就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但是陶陶却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仔细看小品《陶陶迟到》。
大概内容:“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两声清脆的上课铃声,同学们都静静地坐在位置上,老师站在讲台前,大家都准备上课了。“砰”,教室门被踢开了,陶陶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在自己的位置上重重地坐下,嘴里喘着粗气,一阵忙碌将自己学习用品放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看着他。
主持人提问:
a为什么老师和同学们都看着他?
b你觉得陶陶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队员们讨论交流。主持人:
陶陶上课迟到了,这样毫无顾忌地冲进教室是很不礼貌的,可惜陶陶没意识到,依然还弄出很多的响声,破坏了整个教室的安静气氛,这样做影响了大家的学习。
那么到同学家做客又要注意什么呢? 欣赏VCD(2)《做客》
大概内容:冬冬生病没来学校。下午放学后,他的两个好朋友小兔和小熊一起去她家探望,开门的是冬冬的爸爸,“冬冬爸爸好!”小熊很有礼貌地向冬冬爸爸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了门,可性急的小兔已经走到了冬冬的床前„„,冬冬爸爸拿出水果招待他们,“苹果我喜欢吃!”转眼间,小兔咬了一口苹果。小熊摆摆手不要,推辞不掉,就说:“谢谢冬冬爸爸!”然后接过了苹果。
主持人问:
小兔和小熊,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小快板表演:
我们学校真正好,小刚天天到得早;见到老师行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小刚走路没注意,他把小军鞋踩掉,小刚说:“对不起!”小军说:“没关系。”小刚来到小青家,轻轻敲门等回答,人家允许才进去,懂得礼貌人人夸。
(3)小队竞赛 ①必做题
a、请每个小组讨论讨论你心目中的“文明小学生”的形象,画一张画。b、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讨论的结果与画画的内容,如:“文明小学生”应穿戴整齐、干净;见人有礼貌,举止要遵守行为规范。
②抢答题
a、礼仪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再见。b、礼仪表态用语:微笑、鞠躬、握手、鼓掌。
通过评选,把“雏鹰”达标章发放给优秀的小组。(4)齐唱《咱们从小讲礼貌》。1)中队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因为今天的班会很成功,气氛很活跃,大家不仅学习了许多礼仪行为,而且人人争做“文明小学生”。我希望今后我们中队能成为文明、礼貌的中队。
2)呼号、退旗,中队和宣布活动结束。
4、活动的巩固与延伸
a、组织学习阅读《小学生守则》。
b、与家长亲切联系开展评选:“文明小标兵”活动,在教室内张贴照片。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 甲: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 甲:有了文明,我们的周围才会充满和谐。乙:有了文明,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欢乐。甲乙: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小使者。
男:播种好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小朋友却做不到这一点,你们瞧,这儿就有这么一位,请欣赏小品《小明的故事》。
(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课文。小明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还没坐下来,就一个劲儿地翻旁边同学桌上的本子。
同桌小华:唉,你又迟到了。嗨!海!嗨!你在翻什么呀!
小明:数学最后一题答案是多少?(翻到,露出惊喜之色)哦,我知道了。
(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小明又在干什么呢?
小华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小明一会儿把书翻来翻去,一会儿玩手中的笔,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仰后合,然后趴在桌上睡着了。
(旁白)下课时间到。
小华:喂,喂,下课了,你怎么啦? 小明:啊!昨晚看电视真过瘾!
播种好习惯
海湾小学
四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发现身上的坏习惯,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提高其改掉坏习惯的积极性,使其从点滴做起,养成好习惯,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文明学生。
活动重点:使学生明确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坏习惯,成为一个文明上进的好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男∶好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女∶能让我们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男:好习惯就像海上的一艘航船。女:能让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合:“播种好习惯”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认识坏习惯
男:播种好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小朋友却做不到这一点,你们瞧,这儿就有这么一位,请欣赏小品《小明的故事》。
(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课文。小明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还没坐下来,就一个劲儿地翻旁边同学桌上的本子。
同桌小华:唉,你又迟到了。嗨!海!嗨!你在翻什么呀!
小明:数学最后一题答案是多少?(翻到,露出惊喜之色)哦,我知道了。
(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小明又在干什么呢?
小华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小明一会儿把书翻来翻去,一会儿玩手中的笔,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仰后合,然后趴在桌上睡着了。
(旁白)下课时间到。
小华:喂,喂,下课了,你怎么啦? 小明:啊!昨晚看电视真过瘾!
女: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小明身上有哪些坏习惯? 学生自由回答。
1、迟到;
2、抄作业;
3、作业没有按时完成;
4、上课不专心听讲;
5、上课爱做小动作;
7、上课打瞌睡;
8、作息没规律,不按时睡觉;
9、看电视入迷。
男:除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我们身边还出现了这些行为,想想看,他们身上有什么坏习惯,又应该怎么改?
①、A同学经常掉红领巾,学习用品也会莫名其妙地老失踪,回家作业本总是忘记带到学校来。
②、B同学下课喜欢和同学在走廊、楼梯上追来跑去。③、C同学午餐时喜欢大声说话,还经常剩下很多饭菜。
④、D同学的课桌里总是乱塞各种东西,桌下总能看到一些纸屑。⑤、E同学总因为一些小事跟同学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小组讨论交流。
生一:A同学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红领巾应该每天佩带好,晚上睡觉放在床边或书包里。作业做完应把铅笔橡皮放进笔盒里,特别是回家作业做完记得检查学习用品是否都放进书包里。每天做事有条有理,他的坏习惯就会改掉了。
生二:B同学一定要改掉坏习惯,提醒自己走路慢一点。老师一直在说的,不能在走廊跳和跑。我们一定要遵守。走廊很窄,走路的人又多,如果追来跑去的,很容易撞到别人。
生三:C同学这样吃饭可不文明,应养成文明就餐的好习惯。吃饭专心致志、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话。同时,吃饭不能挑食,饭菜要珍惜,不要浪费。
三、习惯加油站
女:为了帮助小伙伴养成好习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还写了一封信,为小伙伴加油呢!一起来听听吧!
朗读信《小伙伴,我想对你说》(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信中的小伙伴谈感想:谢谢你对我的提醒!我今后一定会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成绩。同时,我也会克服自己的弱点,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声音更响亮,更自信,把胆子练得大一点。
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请你写写自己有哪些好习惯,自己不足的地方应该怎么改?为自己加油吧!
学生写下自己的好习惯和应该改进的地方,并交流回答。
四、种下好习惯 播放美丽的校园图片。
男:看!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要保持校园的美丽整洁,需要同学们养成哪些好习惯? 学生自由回答。
1、讲卫生,不乱丢垃圾,看到垃圾马上捡起来;
2、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不打架说脏话,对人友好;
3、爱护花草树木,不乱踩草坪;4爱劳动,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等。
女:为了我们的校园更美丽,班级更进步,让我们种下一个好习惯吧!请听诗歌朗诵。
诗朗诵《种下一个好习惯》
A: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快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
B:我做完作业就帮家长做事――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C:我一有空闲就看课外书―――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D:我每天早晨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
E: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攒起来――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F:课堂上我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齐:习惯和我们朝夕相处,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传统美德应该发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学规范,用规范,争做文明好少年。
男:正因为我们养成了认真唱歌的好习惯,我们合唱的《劳动最光荣》在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今天再来展示一下吧!
合唱《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在歌声中接近尾声。
辅导员: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好习惯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好伙伴,好习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希望大家从今天起,播种更多的好习惯,改掉自身的坏习惯,争做文明好少年!能让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学反思∶
现在的三年级学生自觉、自律性还很差,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一知半解,行为习惯上还需要有更多的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影响深远,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开展这次以“播种好习惯”为主题的班会课,目的也在于此。
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德育途径,开展得好,不仅可以培养人,也可巩固班集体良好的班风。为了让班会课更富于现实教育意义,我从学生的身上和他们的身边找典型,找活动内容,如小品《小明的故事》中有很多坏习惯的小明就能在我们身边的个别学生身上看到影子。《小伙伴,我想对你说》以朗诵书信的形式表达了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心里话,真心想帮助小伙伴养成好习惯,为他加油。“写写自己的好习惯和不足”更引起了了同学们对自身的反思,使他们的情绪情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交流过程积极踊跃。结合《宁围四小文明歌》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不仅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而且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班会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深切的体验。但是学生良好习惯并不是依靠一次班会课就能形成的,而应经过长时期的教育。因此除了班会课,我会在平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和教育。
小花猫爱画画,先画一朵腊梅花,又画一个小喇叭,带着腊梅花,吹着小喇叭,回家去见妈妈,妈妈见了笑哈哈。3.第二节室内课
趣味数学及礼仪及一般性受伤急救知识讲解课程
授课人
程婉萍 陆姚安 黄炳轩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及举列数字趣味题引入课堂,全员参与。题目如下:1、2、3、4、5、6、7、8、9 九个数字,每个括号填一个数字使算式成立(每个数字不能重复使用)(1)()()+()_()=(8)
()x()+()_()=(6)先让同学们自己在下面算出,然后分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写答案,给写得最多且正确的组以掌声鼓励,记录为获胜。如图: 先让小朋友在下面试着一笔画出且线路不能重复,然后分组派代表上讲台画出,并解释他们的画法,记录为获胜。在激烈的数字游戏之后,调整好课堂秩序
教授他们餐饮时应注意:(1)我们与长辈一起用餐时,应等长辈入座后才可入座。坐下后不要随意走动,安静地等待用餐。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如果桌上有小伙伴一起,在桌上不能嬉戏喧闹。等长辈先拿起碗筷之后,自己再拿碗筷。(2)就餐时细嚼慢咽,嘴里不能发出声响,餐具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如果饭菜够不着,可以轻声告诉长辈。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3)按时就餐,不要让家长或长辈再三邀请,吃完后离桌要说“大家慢慢吃”。(4)不能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也不能在菜中乱翻乱拣,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挑食。(5)不能倒饭菜,不乱扔食物,用餐时不将饭菜掉桌上。对长辈、看电视时应做到:(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的言辞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奶奶、老师等。(2)为保护视力,电视机应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3-4米左右,不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会影响消化。不躺在被窝里侧身斜颈看电视或长时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出同学们在家的一般习惯及其中的错误,给予正确的做法,使他们学会在家最基本的礼仪。最后给同学们教授礼仪之歌,加深其印象:同学们,听我讲,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之邦美名扬。„„最后,在去室外运动之前,给同学们讲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受伤急救措施,以便在生活中运用。如:不随意爬树、爬围墙、走出校园,要与同学老师呆在一起。不小心受伤后要及时告诉老师,和老师一起处理。不小心流鼻血时要怎么止血,受伤时如何处理伤口,如何包扎等。第三节室外活动课
授课人 支教全组成员(1)前半节课男女生分别带开授课:男生由黄炳轩老师先教授健美操的基本放松动作,活动开身体,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受伤。然后教授一短套简易健美操或武术套路的基本动作。活动开后,再组织男生到篮球场教授投篮技巧。尽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参与,培养积极健康的运动情绪和运动兴趣。增强身体协调性,培养个人自信。女生由谢仕尖教授适合女生的一些基本的放松动作,然后教芭蕾的基本手位,达到放松身体的效果。之后教一短套的较简单的爵士舞或啦啦操动作,以增强女生的身体柔韧性及协调性,塑造柔美体型,培养气质。(2)后半节课先由男女生表演上半节课学习成果,相互学习借鉴,然后组织大家分好小组进行游戏比赛。两人三足比赛:根据人数先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准备好所需的带子,解释清楚游戏规则,老师在旁边监督确保游戏的安全顺利进行。空间抢夺持久赛:给每个小组一张同样大小的纸张,作为各组的站立“空间”,然后各组进行问题抢答,没答出来或违规的小组将以减少他们“空间”的一半作为惩罚,坚持到最后的小组获胜。通过游戏环节,培养同学之间的默契及团队精神,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备注:方案施行过程中将特别注意事项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1.通过见习,观察学习老师上课的授课经验。课外与班主任交流沟通,了解班上同学的基本情况及上课特点,记下需主要注意的问题,并征询老师处理一些突发状况的方法。2.与所教授班级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征求他们上课的建议及意见。力求让课程更多互动,更轻松简易,使他们身心愉快地接受所学内容。3.与班干交谈,了解一些班上比较淘气的同学,用心记下他们的名字。在课堂上多关注他们的情绪举动,尽可能让他们也融入集体中学习。同时多关怀角落的同学,尽量做到全员参与。4.当有同学在上课时大声喧哗、串座位等,或拍手或加大上课音量引起其注意,或用点其名提问的方法让他乖一点,安静下来参与课程。尽量避免同学们之间发生争吵、冲突,如发生要及时制止,维持课堂纪律。5.特别关注学生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不让他们做危险的行为。如有学生上课时跑出教室或跑出学校,要马上制止,尽量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相互关照,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6.让同学们注意教室及其他活动场所的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关于大学生支教的资料
借鉴材料
浅评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功过
近期各个媒体上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带来的各方面“副作用”的声讨可谓是风生水起,支教本来是某些个人或团体出于某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发进行的公益行为,究竟为何大学生支教从倍受追捧到了现在这样受到质疑,被指对所支教的学校和学生产生了
副作用,甚至被指责为简直就像在乡村旅行,没能带来任何益处。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此来形容大学生支教再合适不过。条件艰苦师资 贫乏的中小学校比比皆是,有志愿者心理和从事意向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为何如此难搭配,效果也如此不尽人意?
一、从大学生本身素质和支教动机进行分析。
1,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非专业,上课力不从心。很多大学生都有投身支教事业的意
向,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支教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究竟要付出多少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很多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传统死板,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对教师行业也不够了解,自己知识都掌握的不够就去教书育人,多少有些牵强。课堂成了实验室,学生们成了试验品,由此看来控油一腔热血和一颗真心远远不够。2,大学生很难融入到学生群体和周围环境中,交流共同成问题。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语言不通等不同原因,大学生支教往往会出现即使在乡村学校教书,也没法跟学生有深入交流,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由有新鲜感到厌倦,态度上的难以转变使一些大学生把支
教当成了一次乡村旅行,无法消除隔阂全力融入,甚至自身有潜在的优越感,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3,跟风现象严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动机模糊。一些大学校园里组织的支教活动往往是报名参加,一些大学生因为新鲜感就从众加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支教的人员鱼龙混珠,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无法全面掌握,对纪律的不了解,也给团体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
二、在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心理方面分析。
1,从学校方面来说,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几乎成了每所小学校长的头痛之处。有大学生要来支教,盛情难却,大学生来了,热热闹闹来了一星期,接待费用和付出的接待时间不说,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倒是有所得,但大学生走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学生在一批批的大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来回往复,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又对原有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言说。2,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社会少,单纯质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囫囵吐枣照单全收。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既用崇敬的眼光看待又有模仿学习的心理,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够,不能做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学生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和观念扭曲,对学生心理发展未必有
益。另外,这些“流水的兵”总是来了又走,走了有来,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会有本能的排 斥心理,感情受到了伤害。由此看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能真正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知识和观念的改变,帮他们更好的汲取知识,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了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另外大学生选择 是否支教时一定要慎重,首先明确意志是否足够坚定,不仅要有热情,更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掌握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很有可能好心就办了错事,事倍功半。
短期支教特点
短期支教,具有其独有特点,就是支教时间短,支教人员不固定,更甚是支教地点都不固定。
短期支教对象
支教的对象是孩子,自然先从孩子的角度看短期支教。短期支教队员的确为孩子带去了无限的知识、不一样的上课方式、有趣的游戏,以及新鲜的外界生活和种种欢乐,甚至是可以去倾听孩子的故事、照顾他们。不得不说,对于孩子,这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以至于孩子太容易产生幸福感、产生情感寄托。在那短短的十几天过后,孩子刚刚获得了的幸福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基于短期支教的特点,即支教人员、执教时间、更甚是支教地点的不确定性,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离别后,短期支教队员还会有外面的花花世界,还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孩子将失去所有。另一方面,短期支教队员的确给孩子带去了外面的世界,但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自卑,打搅了孩子们本来简单纯朴的生活;短期支教队员的确给孩子们带去了走出大山的希望,但是当满怀希望的孩子走进城市看到的却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利益关系时,难道大多数孩子面对的不是希望的崩溃吗?原本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不是比无尽的因希望无法实现而替换了快乐的痛苦好?在此不得不还要说明,少数孩子的成功并不能挽回大多数孩子的命运。
去短期支教的大学生的目的
不能否认相当一部分短期支教队员参加短期支教是出于政治任务或是学分目的,这样的因会结出怎样的果?与其说给孩子带去什么知识,不如说是让城市的学生下乡体验了生活。哪怕是那些支教目的纯粹在于帮助孩子的支教队员,人员的更替以及支教时间的短暂不可否认,有多少老队员坚持去了一次有一次呢?这个比例又是多少呢?另一方面,毫无经验的新队员从老队员的经验里得到的恐怕少得可怜,毕竟是否有过亲身经历感受是不同的,于是一批批新老队员不断地留有遗憾,陷入了无尽的苦苦循环。最关键的,支教队员的安全问题,尤其在绝大多数支教队员是独生子女的现状下,其安全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短期支教的影响
短期支教队员的前往给当地学校老师及孩子家长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支教队员带去了新颖的知识和授课方式,在孩子心里自然而然就会把支教队员和自己的老师作对比,当支教队员离去的时候自然也带走了孩子原本对当地老师的学习渴望,使老师很难继续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学习,其本质是好的,然而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容忽视,其家庭收入根本无法支付更高学历的求学费用,就算家长拼命赚钱,乃至卖方卖地,孩子再怎么省吃俭用,最后可能换回的是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排挤,换回了家庭的一无所有,难道我们希望再多一个药家鑫吗?原本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最终变成了以金钱为目的,就算出人头地,带来的恐怕又是一个腐败官员。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陋巷箪瓢的生活在这时看来总比露宿街头、哀怨一生的好。
教育角度看短期支教
短期支教队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也许自己伤害了孩子却还全然不知。同时知识结构不系统,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没有连贯性,这还会影响到当地老师的教学完整性。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记忆曲线,如此的短期支教从知识上对于孩子实是收效甚微。
特殊影响
短期支教之所以存在,主要得以社会和相关学校或机构的支持。支教对象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们平日里上课,因短期支教的存在,孩子们原本的假期也要在学校度过了,留守儿童得以托管,给当前社会解决了一个难题。对于输出支教队员的相关学校或机构,短期支教给其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名声和资源。如此多方受益的短期支教自然得以支持。然而如此的理由在我看来无非体现了短期支教的功利化发展趋势。
第三篇:短期支教的网络资料
网络资料
暑期社会实践,有不少同学去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支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传递知识的热情、关心落后地区学生的爱心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但是,有没有想过:支教,意义有多大?
我相信,大家都是怀着传递知识、鼓励落后地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去的。但是,有没有想过:他们到底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支教,到底希不希望我们所传递的知识?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一段时间在人人网上的一篇关于一个山区小朋友写的不希望大哥哥大姐姐去他们那里支教的文章。文章可能是假的,但是有一个事实是真的,落后地区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渴求知识,他们不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给大家讲一个我知道的、就是我身边的一个初中生,这个初中生的家里在地震后重修房子,他说修大点,我以后取媳妇好用,我吃惊地问他:你现在就想着取媳妇了?初中还没毕业呢!他说:唉!书有什么读的?我初中混毕业就出去打工。还有,我老家的英语教学比较落后,尤其是口语,我有时听到一些初中生读的那个英语实在没法听,就想去教一下他们,但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学。大家应该还记得在杂志上登的放羊娃的故事,现在报纸上时常也在登一些留守儿童不热爱学习的现象。
想想,我们去了落后地区,支教一个星期,能交给他们多少知识,能否改变当地的教育状况,更重要的是:我们去,能否起到震聋发聩的效果,能否改变他们思想上的迟钝!将渴求知识,追求真理根植于思想中,是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大环境的影响的,并不是简单的支教能够办到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的支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正如前面所说,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去支教是必要的,支教正是促进觉醒的第一步。这之后呢?落后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到底要如何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觉得,就是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降低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读书的门槛,消除对农村孩子的歧视,鼓励全社会人热爱知识。要想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先缩小城乡孩子的教育差距。有些时候真的想不明白,政府工作人员肯定比我这个小杂毛聪明,但是他们怎么就总是把国家的钱大把大把的花在没有计划的城市建设上,而舍不得拿一点钱用到教育上?
你会说:你说的这些谁不懂,但是社会就是这样,我们又能怎样?我恳请各位不要这么想,因为,我们是中国的新生力量,未来就在我们的肩上,曾经存在的一些社会潜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只有打破以前的腐朽,才有可能开创新的未来。
所以,支教之后回到学校,我们除了想自己的学分绩点,自己的就业之外,我们还应该想想自己要如何做才能去改变这个世界。
第四篇:小学支教调查报告
白芒小学支教调查报告
学校情况
校门顶上镶着学校的具体名字——泰康人寿白芒希望小学,其坐落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白芒村,经县团委办公室联系,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捐资25万元,当地集资5万元,共30万元在原白芒小学的基础上新建而成。学生人数520人左右,教师人数25人左右,多为中年老师,大中专毕业为主。
初到白芒,沿路的风景美丽迷人,但小学的校容校貌与其相差甚远,一直以来,学校的基础设施都较为落后。支教队伍到达的第一天,便住进了与课室并排的两间学生宿舍。所谓宿舍,无非是一课室用一墙隔开成两个宿舍,再摆进两个简陋的杂物柜、4张上下床,没有风扇,唯一的电器便是一不那么光亮的光管,从接搭外露的电线可以看出,使用时间甚久且并不那么安全。墙上还贴着原来住在这里的学生床位分配名单,我们发现,他们是两个人睡一张床的。宿舍两旁便是课室。其内教学条件简陋,没有幻灯机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只有陈旧、摇晃不平的课桌课椅,粗糙的黑板,缺玻璃的窗户,就连彩色粉笔、完好的粉笔刷也显得宝贵。
听校长说,学校原有一图书阅览室的,但是由于学校缺少资金,图书不能随时更新,并且大多存放已久,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甚至不适合现在小学生阅读的。除这个外,学校的体育设备也不完备,体育器材稀缺。学校倒是有一篮球场,但破损严重,粗糙的水泥地,生锈的球架,没有网的篮球框。还有一兵乓球桌,据说是香港宣明会捐赠的,除外宣明会还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立了奖学金等。接着校长也为我们介绍了冲凉房、烧水放、厨房等位置,其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
后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有部分读音是完全错误的,校长说已经尽量聘请汉族教师,但是有点根深蒂固的东西还是无法改变的。在支教过程中,孩子们接触许多新事物,看得出他们是快乐的,他们大多都钟爱于音乐、手工等课程,在校长看到一件件孩子们亲手做的作品时,也有过欣慰的表情,但同时校长还是无奈的说道,学校就是缺少这些纸张、绳子、竖笛等教学材料。村子及村民的家庭情况
白芒村居住着的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瑶族居民,但年轻一代的都差不多被汉化了,一般都不会穿瑶服。这里满是山水,满是大片的田野,居民大多数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白芒距离镇区市集比较远,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三轮摩托车。值得一提的是村子里的治安问题。在白芒小学周边,经常聚集着一些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对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从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及家访时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家长一般都前往广州等比较发达的地区打工,家里的孩子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甚至有些孩子自己单独在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较为严重,例如孩子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性格形成等问题。具了解,这里的家庭还存在许多单亲等不完整家庭,还有重婚、再婚等现象也突出,对孩子的成长、心理状况有一定影响,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孩子得不到重视或尊重,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关爱而自卑。
村民大多靠着微薄的薪水,或是还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社会中,孩子上学读书也成问题,更不用说能有多少学习材料、课外活动、录音机、电脑等设备。有部分学生能考上较好的民族小学或是连南中学,但是也许也会有因为学费住宿等问题而放弃就读的。
学生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是挺大的。特别是1到4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大胆举手发言。可以看出的是,他们对音乐、手工、图书导读等课程情有独钟,偶尔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在这些课上,都表现得惊人的乖巧、专心,对外界一些新鲜的知识,学生们均表现得非常感兴趣。平时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在参加活动期间,也表现得出息。也曾得知,某个同学能考上民族小学或连南中学等重点学校,似乎继续升学,到高中到大学,这些同学还存在希望的,但是其余的学生,希望就比较渺茫。
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似乎都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对自己的未来也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实际的高中升学率并不是很高。高中的升学率已经比较低,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小朋友的心理落差很大。学生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不够发达,都希望日后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发展赚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例如家庭的压力、自身的问题,也许会让他们放弃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方式,而选择辍学,提早投入到社会中工作。然而,他们的哥哥姐姐也早已给他们作了坏榜样。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在资金、师资、生源、教学设备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巨大的差距。
资金问题是最根本问题。资金的缺乏,导致学校的住房条件、教师待遇、教学条件等方面与外界有较大的差距,从而使得农村教师人才外流、优秀学生出外借读、教学质量大大下降。正如白芒小学需要优秀的汉族教师,但是或许因为学校的条件较为落后,而导致师资缺乏。当今也有很多毕业生因为农村条件差而不愿到农村工作。另外,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对教师实行有效、吸引的奖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工作动力,不利于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不利于留住优秀的师资。
由于教学设备的落后,很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思考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这不仅对普通学生不利,也导致优秀学生都为更好的民族小学而奋斗。这只为其他学校提供为数不多的学习尖子,而忽略了更为多数的普通农村学生。学校注重的不应该是每年每学期有多少个学生能考上民族小学或连南中学,应该是怎样为其他普通的学生谋取更好的未来出路。这正好跟“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与较低的升学率”这个矛盾挂钩。
所以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好好考虑资金应该用于什么地方,才能让这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及待遇问题,并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才是当务之急。除外,应该重视的不仅只是学习尖子,应该公平对待所有的农村学生,切实改变当前升学难的状况,努力扩大农村学生的就业道路。
2.留守儿童问题
在物价水平不断上升,但收入水平却停滞不前的环境中,农村人当然没法呆在原地。这迫使许多白芒村农民放弃传统的农耕经济,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也因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而为学校甚至是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从我们的家访行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代看,甚至是学生独自在家,这导致一系列的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家长未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指导,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出现自闭、孤僻等性格和心理问题。同时,因为没有有效的管理,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最终不利于学校及社会的管理。
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放弃耕田?因为生活在当今,一块农田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因为国家还没有重视农业、给予农民更多的眷顾,因为国家的政策没有使农民真正获得优惠,家乡实在没有让他们能够留下来的理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必须努力缩小城市与农村经济水平的差距。我国是农业大国,还存在许多靠农业生活的农民,因此,必须重视且努力发展农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有机会通过农业致富,生活有所寄托,这样农民才能你安心留在农村,留守儿童就不会再没有人照顾。
3.婚姻法知识薄淡
经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村子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有些家庭存在一夫多妻,近亲结婚,年龄没有达到结婚的合法年龄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间接对该地区的小孩的智力水平和体魄健康。同时,这大大削弱孩子在家里的地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严重的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障碍。除外,这容易导致孩子过早辍学,出外打工养家。
因此有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在当地加大对有关婚姻法知识的教育与宣传,设立一些咨询点,更好地解决家庭问题,尊重妇女,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支教工作总结小学
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也可以说获益非浅!
我敬佩两路口小学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们——才是我真正学习的榜样。在两路口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同事们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这期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降低重心 , 做教学一线的普通人我并没有因为支教就有“光环”。自从我踏进江边中学校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坚持集体办公,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与师生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在学校食堂里就餐,并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老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第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心眼里高兴,为他们能够接受、理解我而高兴,为我能够融入江边中学这个集体而高兴。
二、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四精四必”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差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校领导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还非常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还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且动员黄瓜
园中学的同事一起来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我还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
三、美术教学方面
我作为美术启明星教师根据学校需要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虽然时间有限,我还是尽量教好美术课和做好美术学科活动。
学生本身具有的美术素质远远低于我的想象,并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无法像城里的学生那样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从生活出发,表现熟悉的事物
他们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感知的主观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起点。一些学生的家长出外打工,学生过着“留守生活”,往往觉得孤独,而家长的生活习惯与娱乐方式,也让他们感到无奈。那么,教师就得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注重教学和实际相结合,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材之外,实践出真知
美术新课程标准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不同地区的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有所创新。面对这些农村的中学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补。
抓住学生闪光点,给学生树立信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欣赏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比较自己的画面上缺少些什么,而缺少的弥补会让作品更加生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创作。
在之前儿童画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那就是结合乡土开发教材,再发掘自己的长处。
学会赞赏,挖掘长处与个性
学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园文化中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每一次我都会精心挑选进行保留,尽量做到不重复个人。虽然课堂作业的质量及不上兴趣小组的作业,但是它涉及的学生面广,是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最好认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小组的作品追求大气,表现材料的多样性。我记得展出当天,学生都兴奋地寻找自己的作品,也认出了其他同学的“风格”,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
一期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
淡,但是我认为,它将是我的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到两路口小学担任启明星教师,我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