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现代的社会,语言的教学应该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但是现代英语教学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哑巴英语”。造成这个结果的有三方面原因:老师的疏忽,学生的忽视,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真正 学生口语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学生的口语进行分层指导,以求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最终达到用英语交际的教学目的。所以我们选了关于口语教学分层教学研究的课题进行尝试。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指通过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统一教学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改变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研究实施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的。
“因材施教”正确含义: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如资质、性格、能力、心理特点、思维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分层,是按差异分出学生的不同程度,同时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攀登。“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着眼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特点是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的快乐中,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成功和进步。
四、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同学们张开嘴,说英语达到“人人敢说英语,人人会说英语,人人说好英语”的目标,切实提高英语成绩;
2、切实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使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学以致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期望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有所提高,让人人敢说英语,人人会说英语,人人说好英语。
五、研究措施和方法。
1、每单元的对话操练熟练掌握,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去”,或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让学生所学得以有所用,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练习说英语的机会。
2、每单元的课文要求A层学生能背过并能复述,B层学生会背,C层同学读得熟练。
3、编一些口语考试题目印发给学生,早自习和每天的英语课开始时给同学们机会练口语。A层主要进行话题练习,B层和C层主要进行读课文和回答问题的练习。
4、组织同学和外校联手,进行英语辩论赛。根据层次确定不同的主题,同类别学生进行比赛。
5、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或“英语沙龙”进行口语操练。根据层次确定不同的主题。
期望通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让同学们张开嘴,说英语!达到“人人敢说英语,人人会说英语,人人说好英语”的预期目标!
六、研究内容和进展
1、拓展口语交际练习的时空,构建开放性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英语课上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而且对于全体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因此必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的力度,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我们根据课题选题后设计的课题研究思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构建了一条立足课文,向书外延伸,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的训练体系。
立足于英语课堂。英语课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专门场所,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的欲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口语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拓展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英语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的其他课堂教学,比如阅读教学、综合技能学习、写作学习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口语训练的资源。课堂上师生间的提问回答,同学间的讨论,课文学习中的朗读、复述、表演,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辩论赛等,无一不贯穿着口语交际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加大口语交际的训练力度。
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生活才是口语训练的内容,口语是生活的工具。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各种重大纪念庆祝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与父母亲朋的交往也是最自然真实的交往。在这样纯自然的交往中,在最真实直接的情境中交往中,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可以用这些素材,让同学在锻炼口语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探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所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个活动中含有的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交往活动中得到发展。1)我们开展“每日两分钟”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
每天,课题组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或英语课的两分钟时间,运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说见闻、新闻播报、等方式进行英语汇报等活动。学生讲完后,及时组织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逐步增加自信,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变得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2)编印一些口语考试题目印发给学生,早自习和每天的英语课开始时给同学们机会练口语。A层主要进行话题练习,B层和C层主要进行读课文和回答问题的练习。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理论成果:围绕本课题的展开,积极学习理论,对研究中的实践行为给予深入思考并及时总结,撰写了多篇研究案例和论文,其中老师的《小学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在《英语周报》上发表。
2、实践成果:针对学生交际交往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如上课发言消极被动、回答问题用语不规范、发言机会不均等,我们积极运用行动研究法,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做到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既在校内营造了口语交际的氛围,同时也积极探索出了有效促进我校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产生于实践,我们从中揭示出规律,这些规律也被教师用于对学生的指导中。有些同学也在市级的口语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摸索出了一套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和检测办法,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英语成绩中记入口语成绩等办法,调动了学生自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性。
4、把口语交际、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提出了“以说促读,说读结合、“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综合提高英语素养等观点。
八、存在问题
1、一边研究一边探索、调整行为,积累了课题实施的相关经验,却也走了很多弯路,感觉实施中费时费力,收效与预想往往出入较大
2、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开放性”。校外的开放这个方面,只是停留于较低层次,无法更好地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中提升。
3、课题实验所创设的训练方法是否能经得起专家的检验、是否科学的问题。
4、现行考试评价中,不可能真正的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挫伤教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5、现在英语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学生不能开口说话。比如我们的口语训练有时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准备甚至有的时候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做实践锻炼,可是条件有限,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调查顺利的进行。再比如口语交际课受教学时间限制,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有困难,通过什么方法、手段、途径来弥补这一缺憾更有效,因为我们的设计的课堂教学有时还是需要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可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再一一地去照顾到那些学困生了。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回出现的一个问题,常常一些学生受同伴影响,产生思维定势,甚至人云亦云的现象,教师如何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和对话互动?
九、分析小结、取得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办学理念的导向、强调,对课题研究的支持、督促是无形而有力的压力与动力。
2)课题组老师的理念
在课题开展之前、开展之后课题组老师们都对课题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尤其是课时开展之后,更是有目的的研讨。课组活动中老师们常相互交流在此问题上的做法与体会。、已解决的问题对目前的教学和对进一步的研究有何意义? 1)学生初步养成的会说的习惯或由机械训练而形成的说习惯对新课标的学习尤为重要。学生要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就是要愿意读书,进而会读书;从而学会运用口语表达。
2)初步取得的成绩是今后探讨如何事半功倍的基础。、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1)道理意义学生也明白,但总有相当部分学生仍是被动。2)工作量(英语老师的常规工作)与时间(教材本身与课时的分配)的原因使得检查难以很好落实。4、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个别学科、个别教师的不理解与误解有时会产生一些冲突与矛盾。
2)学生时间的可利用性,应试的实在性是造成所有原因的最重要原因。
十、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拓展英语训练的途径,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英语交际的氛围中,同时积极使各种途径、方法的运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加强对前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的运用,在新的研究中拓展成果的内涵,提升质量。
第二篇:课题中期汇报ppt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课题中期汇报ppt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
题中期汇报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一、课题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现代的社会,语言的教学应该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但是现代英语教学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哑巴英语”。造成这个结果的有三方面原因:老师的疏忽,学生的忽视,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指通过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统一教学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改变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研究实施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的。
“因材施教”正确含义: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如资质、性格、能力、心理特点、思维状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分层,是按差异分出学生的不同程度,同时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梯,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攀登。“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着眼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特点是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的快乐中,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成功和进步。
四、课题实施预定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让同学们张开嘴,说英语达到
2、切实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使学生学会合作、沟通,学以致用,增强口语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期望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有所提高,让人人敢说英语,人人会说英语,人人说好英语。
五、研究措施和方法。
1、每单元的对话操练熟练掌握,创造机会让学生
2、每单元的课文要求A层学生能背过并能复述,B层学生会背,C层同学读得熟练。
3、编一些口语考试题目印发给学生,早自习和每天的英语课开始时给同学们机会练口语。A层主要进行话题练习,B层和C层主要进行读课文和回答问题的练习。
4、组织同学和外校联手,进行英语辩论赛。根据层次确定不同的主题,同类别学生进行比赛。
5、组织学生参加
期望通过一学年的课题研究,让同学们张开嘴,说英语!达到
六、研究内容和进展
1、拓展口语交际练习的时空,构建开放性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英语课上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而且对于全体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因此必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的力度,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而这一点,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我们根据课题选题后设计的课题研究思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构建了一条立足课文,向书外延伸,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的训练体系。
立足于英语课堂。英语课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的专门场所,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的欲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口语活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拓展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英语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英语的其他课堂教学,比如阅读教学、综合技能学习、写作学习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口语训练的资源。课堂上师生间的提问回答,同学间的讨论,课文学习中的朗读、复述、表演,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辩论赛等,无一不贯穿着口语交际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加大口语交际的训练力度。
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生活才是口语训练的内容,口语是生活的工具。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各种重大纪念庆祝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与父母亲朋的交往也是最自然真实的交往。在这样纯自然的交往中,在最真实直接的情境中交往中,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可以用这些素材,让同学在锻炼口语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创设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探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在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经历、体验,才能逐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机敏性,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所以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利用好每个活动中含有的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交往活动中得到发展。
1)我们开展“每日两分钟”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
每天,课题组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或英语课的两分钟时间,运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说见闻、新闻播报、等方式进行英语汇报等活动。学生讲完后,及时组织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逐步增加自信,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同时也变得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2)编印一些口语考试题目印发给学生,早自习和每天的英语课开始时给同学们机会练口语。A层主要进行话题练习,B层和C层主要进行读课文和回答问题的练习。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理论成果:围绕本课题的展开,积极学习理论,对研究中的实践行为给予深入思考并及时总结,撰写了多篇研究案例和论文,其中老师的《小学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在《英语周报》上发表。
2、实践成果:针对学生交际交往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如上课发言消极被动、回答问题用语不规范、发言机会不均等,我们积极运用行动研究法,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做到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既在校内营造了口语交际的氛围,同时也积极探索出了有效促进我校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产生于实践,我们从中揭示出规律,这些规律也被教师用于
对学生的指导中。有些同学也在市级的口语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摸索出了一套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和检测办法,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英语成绩中记入口语成绩等办法,调动了学生自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积极性。
4、把口语交际、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提出了“以说促读,说读结合、“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综合提高英语素养等观点。
八、存在问题
1、一边研究一边探索、调整行为,积累了课题实施的相关经验,却也走了很多弯路,感觉实施中费时费力,收效与预想往往出入较大
2、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力量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开放性”。校外的开放这个方面,只是停留于较低层次,无法更好地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中提升。
3、课题实验所创设的训练方法是否能经得起专家的检验、是否科学的问题。
4、现行考试评价中,不可能真正的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挫伤教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5、现在英语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学生不能开口说话。比如我们的口语训练有时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准备甚至有的时候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做实践锻炼,可是条件有限,并不能保证他们的调查顺利的进行。再比如口语交际课受教学时间限制,要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有困难,通过什么方法、手段、途径来弥补这一缺憾更
有效,因为我们的设计的课堂教学有时还是需要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可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再一一地去照顾到那些学困生了。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回出现的一个问题,常常一些学生受同伴影响,产生思维定势,甚至人云亦云的现象,教师如何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和对话互动?
九、分析小结、取得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办学理念的导向、强调,对课题研究的支持、督促是无形而有力的压力与动力。2)课题组老师的理念
在课题开展之前、开展之后课题组老师们都对课题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尤其是课时开展之后,更是有目的的研讨。课组活动中老师们常相互交流在此问题上的做法与体会。2、已解决的问题对目前的教学和对进一步的研究有何意义?
1)学生初步养成的会说的习惯或由机械训练而形成的说习惯对新课标的学习尤为重要。学生要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就是要愿意读书,进而会读书;从而学会运用口语表达。
2)初步取得的成绩是今后探讨如何事半功倍的基础。3、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1)道理意义学生也明白,但总有相当部分学生仍是被动。2)工作量(英语老师的常规工作)与时间(教材本身与课时的分配)的原因使得检查难以很好落实。4、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个别学科、个别教师的不理解与误解有时会产生一些冲突与矛盾。
2)学生时间的可利用性,应试的实在性是造成所有原因的最重要原因。
十、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拓展英语训练的途径,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英语交际的氛围中,同时积极使各种途径、方法的运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2、加强对前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的运用,在新的研究中拓展成果的内涵,提升质量。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三篇: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作者:陈宇寒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分层设置学习目标、分层设置课前预习、分层备课教学内容、分层实施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课堂提问、分层开展课堂活动、分层布置课后练习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两极分化 ; 分层教学 ;享受喜悦
学生进入初中的时候,由于起点相同、要求不高、内容不多、难度不大等原因,英语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英语成绩满堂红,每个学生都享受着学习的喜悦。可是,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到了初二阶段,有的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学生越来越厌恶甚至放弃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这是中学教师特别头痛的事。有何良药才能遏制两极分化呢?分层教学是解决两极继续分化的有效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喜悦,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必须体现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一、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
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搭建分层学习的平台,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学习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信心兴趣、毅力智力、学习现状、学习能力以及内在潜力,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分为A1、A2两个学习小组,B层次分为B1、B2两个学习小组,C层次分为C1、C2两个学习小组,共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A层次的A1、A2两个学习小组是能力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B层次的B1、B2两个学习小组是发展组,学生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稍差,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力,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进取心,但需要老师的督促与辅导。C层次C1、C2两个学习小组是基础组,学生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慢,英语学习领悟较弱,缺少必要的课外辅导,所以缺乏自信心。不过,在分组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使用“差生”、“学困生”、“双困生”等术语。
二、分层设置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有学习的期望;有了学习的期望,学生就有学习的激情。所以,教师不能设置统一的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否则,A层次的学生因为简单易达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C层次的学生因为复杂难达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这势必要加重两极的分化。所以,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应根据“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既然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那么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就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置三个学习目标,以满足三个层次的学生达成学习的愿望。设置C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设置B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掌握内容为主,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设置A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理解运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目的。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六单元2话题,可以设置三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个层次的学习目标:C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正确读出并写出there are(is)的一般疑问句”,B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there are(is)句型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A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have,there be’一般疑问句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又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2话题Section C的时候,C1、C2两个学习小组只要求能够朗读课文、能够完成练习中前面三个简单的问题,不做深层次的要求。B1、B2两个学习小组要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A1、A2两个学习小组不仅能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写一篇“How to keep healthy”的作文。
三、分层设置课前预习
学习新课新知之前,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以便达成课堂学习目标。预习任务很多,诸如生词、内容、背景、口语等。比如,预习生词时,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记住新课的单词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搭配,B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识记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C层次的学生要求会读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预习内容时,A层次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B层次的学生能够背诵重点句子,C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句子。
四、分层备课教学内容
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学习内容。每课的基础知识如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C层次以及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及语言运用,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消化、巩固乃至提高,C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难点知识,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突破,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C层次的学生不作要求,B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不过,备教学内容要以C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提高B层次学生的兴趣,激发A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五、分层实施教学内容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法,灵活地进行会话,并有所创新,单词听写没有错误,翻译没有错误,理解准确,表达流畅。对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材料,积累足够的单词量。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能够了解课文大意,能够听懂简单的会话、进行简单的对话,积累一定的单词量。
六、分层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如果答案比较简单或者在内容中能够找到答案,这类问题适合C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如果展示正确,应大胆表扬鼓励。稍有难度的问题,可让B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或者是语言运用能力很强的问题,可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开展课堂活动
开展课堂活动不能一刀切,要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性。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活动,如pratice、pair work等训练,C层次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降低。可是,对A、B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了,不仅要求他们“知其然”,还要求他们“知其所以然”。如果活动难度较大,可以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虽然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登台表演,但是他们所分担的任务不同。C层次的学生台词少、短、易,AB层次的学生台词多、长、难。复述内容的活动,C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启发、提示、引导,A、B层次的学生要求流利、准确、正确。阅读训练活动,训练C层次的学生读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得懂、有速度、更准确,A、B层次的学生则是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更全面、更深刻、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为什么学生拖延作业不能完成课后练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后练习统一化。课后练习统一,A层次的学生认为练习简单而造成学业拖延,C层次的学生因为作业太难而导致无法完成。所以,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练习,才能让全体学生得到巩固发展。练习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多少要适量;难易度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难易要适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应分层布置基础题、发展题、能力题,练习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基础题针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验证与记忆;发展题针对B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熟练与灵活运用;能力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应变能力。比如,学完八年级上册2单元2话题Keeoing Healthy这个单元之后,可以分层布置以下练习:C层次的学生,记住本单元学过的表示身体健康和食物的单词和短语;B层次的学生,用英语流利地表述香烟的坏处;A层次的学生,用英语写份调查,详细介绍抽烟的人和不抽烟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异同。
总之,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让全体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小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郎溪县实验小学题组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是我校在全国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中立项的子课题,2010年申报,20011年通过论证开题。有孙如意校长领衔,李爱国校长负责,教科室主任吴艳翎监督,陈芬组长主持。历经四年,现将有关工作向大家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它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作为当前的教师不可以离开信息教学,不能不善于提炼信息,不能不运用信息,必须在运用和加工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当前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使学习和娱乐融合;“网络”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室,突破了校园的束缚;“通信”解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育工作者全球的信息都可以检索,并可以通过“通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交流活动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单向的、平面的、乏味的教学方式为互动、立体的、开放式教育方式。新的平台给教育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生机,在它的推动下让传统的教学、课程开发、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信息技术为教学教学资源提供了开放式选择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我们获得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为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而欣喜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准确有效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目前网络上信息有“内容量巨大”“获得简单”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特点。为此,就需要我们科学的、有效的、富于创造性的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锻炼并积极的进行研究,才能驾驭信息时代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才能不在纷繁的信息海洋中迷失。因此,我们选择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具体细致的研究方法,且通长时间的积累,把信息技术架构下的课堂展现出来。通过课例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优点,推广致用。
本课题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从课例入手,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该课题既与现实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又有开拓的前瞻性,它的研究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
二、中期研究成果
2011年本课题开题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与指导下,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我们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的重要场所。新设备的使用促进一批优秀信息技术员的产生。
学校的公开课成为交流研讨最重要场所,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教育教学实施所在,因此我们从学校的教育教学这块入手,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确实通过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这一基本点展开研讨。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而是让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中对孩子做了调查,通过对孩子们的课堂接受效果考察,通过孩子们的参与互动性来评判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于此同时,我们转变观念,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几个专家来评析课例,我们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孩子们学习的帮助做出了整理。让孩子发表意见,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课堂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提出了明确的分工,例如每节公开课主授课人应当做什么,记录人保证记录的完整性,调查员搞好孩子们的调研,整理员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每个成员的进行监督等等。在研究的经历中确保每个研究的学员能够学到了许多,能够提高了许多,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责任感增加了,研究的意识和目标也更加明确。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我校为了使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土壤”,花巨资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的添置必然涉及到使用,所以我校展开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利用这批优秀的信息技术员,我们带动了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热潮。在这种交流中增进教师的学习,触发了教师研究的热情,真正的实现了“科研兴教,以教兴研。”的初衷。
通过研究,我们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积累课例研究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
2、在互助式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课例”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与模式,让授课教师得到提升,也为其他同行教师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在前期与中期的研究中,我们把优秀的课例进行了整理。有针对性的就课例进行评价与探讨。例如:“我们在朱兆勇老师的课堂中发现了过分依赖课件,对于学生提出
生的想法和老师的课件不一致时就会让老师的教学被动起来„„”
“在张云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我们研究发现,该让学生动手的部分,老师也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直接给了学生结果。缺乏动手去操作得到的答案,不能给孩子深刻印象。使孩子缺少了自主探索的乐趣,信息化课堂有各种优点,但是过分依赖它也会造成教学中的遗憾„„”
在课例中明确了优缺点,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根据问题的成因我们分析总结并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将我们的研究汇编成册。这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向各兄弟学校、向主课题组展示研究所得的依据。
3、借助校园网、校园论坛、县教育信息网等信息化途径,扩大课题研究的范围,提升研究的层次。
在我课题组对课题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研究的方向扩大到网络,在网络中将研究的所得公布,让有识之士看到我们的研究。利用网络我们得到了各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为我们的研究打开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例中,我们将老师们的课堂实录上传到我校网站,在网络上听各方面的评价,针对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我们收到了一百多条意见。正是这些研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的研究得以提升。
我们的研究虽然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课例研究,仿佛该研究拘泥于课堂,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将它超脱于课堂。真正的做到了将研究进行到底。
4、将研究扩展到学生与家庭中,让学生和家长深入课堂,让学生和家长对我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深度。
在课例研究中,我课题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做到了将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深入课堂,让家长们看到我们的教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提出对我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不足与优点。从请入家长到研究中这一研究方式中,我们整理了八个班级家长对我们课题做出的评价,将他们的评价汇总反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这一研究方式直接促进了家校联系,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最终实施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
5、研究成果斐然,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各种荣誉。例如:课题组老师朱兆勇,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在全国信息技术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刘贤丽(课题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省级优质课中获奖;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宣城市汉字录入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张云老
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特长在市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级电脑设计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面对众多的成绩,我们深知不能懈怠,不能骄傲,我们肩负的使命越发沉甸,这越是能激发我们研究的兴趣。我们将更加投入,更加坚定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
6、中期研究经历汇编成册。
我们已经将前期的研究整理汇编成册,现将我们的中期研究汇编,我们调动各方面力量将所有研究材料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汇编,一方面是将研究资料做到了合理的归纳与整理,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好的方式方法。最后,我们的汇编材料也将成为各个学校的研究工作的范本。
7、问题探讨
纵观前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在我们的研究中也遇到了三大类问题——依赖症(过分的依赖信息技术导致教学的偏执)、浮躁症(研究中对某些问题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难激发教师投入深入研究的潜心性)、和疲塌症(除了用制定的规章去约束外,是否可以找到应付疲塌的新方法),面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各种解决的方法与方案,也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的路还长,要走的路依然崎岖,所以还希望各界领导,各界人士给予我们再次深入的指导。
我们真诚感谢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我们的帮助,特别鸣谢刘雍潜教授对我们课题组做出卓绝指导。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领导的关心下,在我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课题研究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必将结出累累的硕果。我们的教育教科研工作将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阜宁古河中心小学 嵇雪娣
【摘 要】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美术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审美创作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 美术 创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现在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班级容量大,要照顾每一位同学不同的需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能力,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他们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也更有利于农村儿童美育的发展。本文中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点,叙述了分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联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基础、发展、创新三级目标,要求不同能力的学生认真实现本级目标。基础目标比较适合低层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美术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为主,而中层次的学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层学生则要在中低基础之上提高创新。这样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对问题的设置也根据不同的学生而定,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使美育在教学中得到升华。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乘车印象》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邀请家长一同坐车到卖车场去参观学习,了解各种车的类型、基本结构、和用途记录下来。尝试彩纸彩泥的手工制作,或者画画乘车时的画面。体会乘车时的开心、悠闲、焦急等变化情绪。在目标设定上就让他们互相回忆自己的乘车印象,分层讨论当时的情形。
基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许多孩子并没有乘过多少各种不同造型的车,对乘车的感情也比较淡薄,比较常见的就是电瓶车、自行车、面包车,轿车,很少有乘坐公交车,偶尔也有坐火车,为此这样的预习他们都很开心,让他们互相诉说着自己乘车时的印象,分享彼此的快乐,他们很开心,也让枯燥的作业布置变成感兴趣的事物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的设置,促使了美术教学目标在每位学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练习。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仅丰富了生活经验,还弘扬了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良好风尚。
二、学生作业的分层设计
美术作业是美术课堂的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才能,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美术课上采用“一刀切”方式布置作业,或者直接照着图片临摹,作业形式内容比较单调,有时学生更是无从下笔。分层作业则可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一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参与美术:
1、渐进式分层作业。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制定对应的绘画要求,鼓励绘画态度,让学生自主作业,在此基础上能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层次的作业,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美术技能。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老房子》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首先演示用黑色的卡纸撕出房屋的屋顶,然后用白色油画棒画出房瓦,用歪歪扭扭的虚实相结合的线条画上墙面。看简单的一座老房子外形已经画好了,学生则跃跃欲试了。
学生第一次作业: 撕出房顶,可以使不同角度的屋顶。画上瓦片,墙面。注意线条的疏密,虚实的变化。很快的学生完成了第一次作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话一所房子再简单不过了,房顶不用涂颜色是用黑色的卡纸直接撕出来的,学生在撕卡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教师主要强调的就是要用线条把老房子的“老”表现出来。每个学生都抢着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呢,看着他们充满了自信与喜悦。
对学生表扬之后,我说:老房子有了屋顶和墙面还差什么呢?学生说:门、窗子、墙。我就很快的加上门、窗、墙角的裂缝处几块砖,为了突出“老”,线条还是要疏密变化,对门窗线条的用法、窗花的设计要有美感。
学生第二次作业:给老房子添上门和窗。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则表现的不是太好的,尤其是窗上雕花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多的是鼓励,毕竟是农村孩子,对雕花的认识则比较少,毕竟电视上、图片上看到的雕花没有立体感、大多数表现的还是不错的。让他们在线条的层次中找到了乐趣与美感。
最后还教了学生“油水分离法”技法,让学生用白颜色的油画棒在墙面上涂满,再用毛笔蘸淡墨在墙角处稍微刮几下,老房子的“老”,再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再一次体验了绘画成功的乐趣,最的作品贴到老师设计好的背景中,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映入眼前。
2、合作式分层作业。学生的作业通常是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在小组中采取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切磋、互相探讨,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分工,能合理的分配相应的任务,从而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担负一定的职责,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的相互交换实用,进而有序的完成合作探究。
【案例】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买菜》第二课时
在上这一课时,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到菜市场去参观菜市场的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考虑到画面内容比较多,就设计了第二课时为手工课,在这节课中,要表现的人物动态多、物体多,而学生之前对这方面的创作接触的比较少,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设计合作来完成作品,让每组成员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和卡纸带关于买菜的图片。学生很快完成分工,在制作工程中学会了合作和交往,更有趣的是有的农村孩子还将家里晒干的小辣椒,玉米粒带来了,还有蛇皮口袋碎料、鸡毛、可见这些农村孩子是多么的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看到平时家里常见的东西学生是多么的有亲切感呀,这样的合作,他们充满了乐趣,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三、对学生作业采取分层评价
在美术课标中总结了全国范围内教师创造的评价方式,介绍了许多信息,这比我们实际进行评价的方式要多许多,这就给我们的评价工作指明了具体的探索内容,也为我们拓展评价领域、创造新的评价方式指明方向。在农村小学美术活动中,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采用表扬性评价、感动和愉悦的评价、富有成就感的评价、富有自信的评价。对低层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对个别指导,主要是及时性的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对中层练习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有时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的反思空间。对高层次练习的作业,教师着重指导拓展想象的创作空间。同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位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修养。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较好的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的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为新课标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5 [2]陈为瑽、李志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00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1]《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