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2:0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层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层教学策略》。

第一篇: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表现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⑴ 个体内的差异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反映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不感兴趣。

⑵ 个体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正因为一个班上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才给整个班级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⑷ 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情绪。

2.解决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个体差异的方法——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3.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⑴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单元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能够制作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一组幻灯片”的个人教学目标。⑵教学内容的分层

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内容出现的顺序,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形式有两种,一种主干上有一些分支,一种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主干的不同位置停留。对于A类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B类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功夫,向A类生转化;对于C类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⑶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量”指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机动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质”指作业训练题的质量要求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难易程度分为范例作业(达标作业)、巩固型作业(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巩固技能和方法)、拓展型作业(开拓思维,体现个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整、正确地完成达标作业,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⑷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班级教学、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伙伴教学等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⑸ 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包括课前、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结束时的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节课结束后,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的含义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信息技术课中,我觉得“任务驱动”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学习。举个例子,在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教材中的第六单元《创作校园小报》,它涉及到前面学过的WORD的基础知识(如运行和退出WORD2000、输入文章、保存文章、修饰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旧知识;而添加漂亮边框、艺术字、插图、文本框等等这些则是新知识,怎样将新旧知识综合起来创作“校园小报”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每节课、每个活动中要设计一个个小任务,把教学内容贯穿在任务中,那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掌握了你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强,具有信息时代特点的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并在过程中获得整个知识的框架与脉络,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任务策略的设计原则

⑴“任务”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

设计好“任务”,首先要清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在总的教学目标上,将所有的知识体系细化为许多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每个学习模块中要根据其学习目标设计一个个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的完成、累积、整合最终体现教学的总目标。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学目标主要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设计“任务”时,知识目标一般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如“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了解校园小报的版面设计方法”等。技能目标是希望学生达到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如“学会保存文件”、“熟练输入汉字”等。情感目标一般指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意识或能力,以及发展了学生某方面的爱好或能力,如“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⑵“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发展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和兴趣等特点,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授知识或一些较难的“任务”,教师最好能进行操作演示或者给出清晰、详细的操作指引,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完成本学习模块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任务或主题引向深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⑶“任务”设计要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

信息技术课经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并紧密联系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因此,设计的“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把学科“任务”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输入自己写的作文,进行综合排版,并给文章插入一张小插图”这个任务中,就渗透了语文、美术学科的内容;在“利用Excel,创建本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表,计算出总分、平均分,按总分进行排序,并创建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最后写出一个简短的分析报告”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内容。在整合过程中,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在探索中掌握其他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作者:陈宇寒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分层设置学习目标、分层设置课前预习、分层备课教学内容、分层实施教学内容、分层设置课堂提问、分层开展课堂活动、分层布置课后练习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两极分化 ; 分层教学 ;享受喜悦

学生进入初中的时候,由于起点相同、要求不高、内容不多、难度不大等原因,英语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英语成绩满堂红,每个学生都享受着学习的喜悦。可是,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到了初二阶段,有的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有的学生越来越厌恶甚至放弃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这是中学教师特别头痛的事。有何良药才能遏制两极分化呢?分层教学是解决两极继续分化的有效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享受到英语学习的喜悦,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学中应该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必须体现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一、分层搭建学习的平台

将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搭建分层学习的平台,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学习小组的划分,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信心兴趣、毅力智力、学习现状、学习能力以及内在潜力,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分为A1、A2两个学习小组,B层次分为B1、B2两个学习小组,C层次分为C1、C2两个学习小组,共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8人。A层次的A1、A2两个学习小组是能力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B层次的B1、B2两个学习小组是发展组,学生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稍差,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力,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进取心,但需要老师的督促与辅导。C层次C1、C2两个学习小组是基础组,学生基础较差,思维反应较慢,英语学习领悟较弱,缺少必要的课外辅导,所以缺乏自信心。不过,在分组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使用“差生”、“学困生”、“双困生”等术语。

二、分层设置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有学习的期望;有了学习的期望,学生就有学习的激情。所以,教师不能设置统一的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否则,A层次的学生因为简单易达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C层次的学生因为复杂难达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这势必要加重两极的分化。所以,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应根据“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才能使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既然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那么在教学同一内容时,就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置三个学习目标,以满足三个层次的学生达成学习的愿望。设置C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设置B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掌握内容为主,以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为目的。设置A层次的学习目标应以理解运用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目的。如仁爱版七年级下册六单元2话题,可以设置三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个层次的学习目标:C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正确读出并写出there are(is)的一般疑问句”,B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there are(is)句型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A层次的学习目标可设置为“能用‘have,there be’一般疑问句看图说话并对真情实景提问”。又如仁爱版八年级上册二单元2话题Section C的时候,C1、C2两个学习小组只要求能够朗读课文、能够完成练习中前面三个简单的问题,不做深层次的要求。B1、B2两个学习小组要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A1、A2两个学习小组不仅能围绕怎样保持身体健康这个话题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写一篇“How to keep healthy”的作文。

三、分层设置课前预习

学习新课新知之前,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以便达成课堂学习目标。预习任务很多,诸如生词、内容、背景、口语等。比如,预习生词时,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记住新课的单词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搭配,B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识记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C层次的学生要求会读新课的单词并理解它的意义。预习内容时,A层次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B层次的学生能够背诵重点句子,C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句子。

四、分层备课教学内容

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学习内容。每课的基础知识如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C层次以及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及语言运用,B、A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消化、巩固乃至提高,C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难点知识,A层次的学生要求能够突破,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C层次的学生不作要求,B层次的学生只作了解。不过,备教学内容要以C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提高B层次学生的兴趣,激发A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五、分层实施教学内容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法,灵活地进行会话,并有所创新,单词听写没有错误,翻译没有错误,理解准确,表达流畅。对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能够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材料,积累足够的单词量。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训练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能够了解课文大意,能够听懂简单的会话、进行简单的对话,积累一定的单词量。

六、分层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如果答案比较简单或者在内容中能够找到答案,这类问题适合C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如果展示正确,应大胆表扬鼓励。稍有难度的问题,可让B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或者是语言运用能力很强的问题,可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分层开展课堂活动

开展课堂活动不能一刀切,要丰富多彩,具有层次性。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活动,如pratice、pair work等训练,C层次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降低。可是,对A、B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了,不仅要求他们“知其然”,还要求他们“知其所以然”。如果活动难度较大,可以将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虽然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登台表演,但是他们所分担的任务不同。C层次的学生台词少、短、易,AB层次的学生台词多、长、难。复述内容的活动,C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启发、提示、引导,A、B层次的学生要求流利、准确、正确。阅读训练活动,训练C层次的学生读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得懂、有速度、更准确,A、B层次的学生则是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更全面、更深刻、逻辑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八、分层布置课后练习

为什么学生拖延作业不能完成课后练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后练习统一化。课后练习统一,A层次的学生认为练习简单而造成学业拖延,C层次的学生因为作业太难而导致无法完成。所以,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练习,才能让全体学生得到巩固发展。练习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多少要适量;难易度不宜过难,也不宜过易,难易要适中。

针对学生的实际,应分层布置基础题、发展题、能力题,练习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基础题针对C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验证与记忆;发展题针对B层次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熟练与灵活运用;能力题针对A层次的学生,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应变能力。比如,学完八年级上册2单元2话题Keeoing Healthy这个单元之后,可以分层布置以下练习:C层次的学生,记住本单元学过的表示身体健康和食物的单词和短语;B层次的学生,用英语流利地表述香烟的坏处;A层次的学生,用英语写份调查,详细介绍抽烟的人和不抽烟的人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异同。

总之,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有效地避免了两极分化,让全体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篇:“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

“小班化”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和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以下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 ③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分层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在我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近十几年来,分层递进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2.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实施这一评价手段,对测试内容应当重在对当堂所学内容的检测(只要认真听就可达标),注意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较高层次的学生则侧重于创造能力的检测。

4.“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5.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五、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授课分层

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以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以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训练分层

练习分层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

6.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诸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等,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5.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刍议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语文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因此语文成绩也不够理想。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才能有效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一、目标分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不是负担”,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人说如果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他成功了一半,这不无道理的。当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学习任务对他来说也是很沉重的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若有浓厚兴趣是时,就会全身心投入,再艰巨的任务也会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实际上,学生对学习也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如果觉得学习存在很大困难时,通常会主动放弃,懒得去尝试。一旦养成习惯,兴趣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我们在这时候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教?W目标分层的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他们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可以为每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信心,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二、训练分层,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取得收获

语文学科也强调操作性,强化训练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训练中有明显的收获,必须使学生乐于训练,主动训练。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强弱之别。如果对每位学生的训练都用同一标准,对学生实施无差异训练、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必极大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消”现象的发生,训练就留于形式,收获甚微。要避免上述不良现象的出现,我注重训练学习、作业设计全面兼顾,不可偏废一方,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有较大的收获。

例如教学《春》一文后,围绕重点训练目标,制订了总目标和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摘抄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精选优美句段欣赏,仿写某处优美景色的片段。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分别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跳一跳,摘果子”增加了学生的训练有效性,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收获。

三、评价分层,激起每位学生学习信心

评价是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它能让学生渴望或乐意去再次学习。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都是单一以学生考试、作业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一种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公平的评价,久而久之,势必打消了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磨灭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使其逐渐丧失了热情。我们知道,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每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课堂还是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评价标准可分清层次,不能强求统一。对平时少开口、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即使声音小、回答不全面,甚至答错,只要能开口,我们都应给予鼓励、肯定;而对学习能力强,较活跃同学,必须有独到见解,获得赞同或鼓励,各个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这样主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期待下次得到参与和鼓励,长此以往,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信心也得到保证,课堂又何尝不活跃,学习气氛不浓呢?

四、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最难便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我在对教学内容分层是主要从内容的深浅程度和数量多少两方面入手。首选,在分析学生基础、学习潜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则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探讨提高性问题。做到“上不封顶,下有保底”。其次,对于所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同样针对全体学生,此类知识数量最多,属于基础知识;第二层针对大多数学生,数量适当,属于应用型知识;第三层针对少数尖子学生,属于提高型、发散型知识,知识点数量较少。对教学内容如此分层,将知识的难易与多少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达到了供与需的平衡,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五、教学提问分层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一个班级中,因为学生层次的不同,提问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因为学习气氛是所有学生共同维护的,只有当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提问获得自信心,产生学习的愉悦感,才有可能将良好的学习氛围保持下去。所以,教师在提问时,首先,应该让“学困生”解答基础性的问题,通过寻找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信心;之后,提问“中等生”,问题难度加大,利用他们回答中的遗漏之处,提示引导,将问题深入下去;最后,提问“尖子生”时,借助他们的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重难点的突破,如此,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气呵成,在分层次提问中带动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语文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分层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相互合作、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盛慧.分层教学:适应性教育的艺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11).[2] 高洁.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中学数学,2008,(08).

第五篇:分层练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分层练习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体现,是新课程小学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古人云“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心中不仅有优等生,也要有差等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总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分层”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知识的难易、深浅程度、能力要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跑线”获得最优的发展。

“练习”是在学习新课后,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在平时我们整个班的孩子用的都是同一本数学书,同一本课堂作业本,考的是同一份试卷,老师用的是同一个标准。如何进行分层练习呢?我想针对不同的学生水平设计不同的练习这是方法之一。另外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层次的孩子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从9、3、15、6、8、7这六个数中选三个数,组成加法算式。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多少题?这一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按要求写出一两题就可 学生在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上总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筛选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作出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优秀生和中等生对于基础题的课堂提问的反应是最积极的,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困生思考回答,促进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提高题的提问,教师要上下兼顾,主要让中等生回答,促进他们的发展;综合应用题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勉为其难的,教师要舍得放下包袱,让优秀生作主,让中等生跳一跳。优秀生回答了高难度的问题后,可以让中等生进行复述;中等生解决了提高题后可以让学困生进行复述,同样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

下载分层教学策略(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层教学策略(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策略 阜宁古河中心小学 嵇雪娣 【摘 要】由于学生的素质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单一的美术教学往往达不到关注全体学生审美创作的教学目的。分层教学是一......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一般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课堂教学中充分贯彻“分类推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宁河县赵本中学韩春明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

    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究(五篇模版)

    分层教学策略的探究 赵金华 摘 要:本文论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坚持用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在这......

    化学学科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如何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题研究 方 案 一、课题的表述在以往的分层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作业的分层,而小组划分、课堂提问等方面的分层都有所欠缺,导......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研究(含五篇)

    高中英语教学活动分层设计研究 ――关于部分困难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实效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

    巧用分层教学策略, 促进高中物理教学

    巧用分层教学策略, 促进高中物理教学 摘 要: 所谓分层教学,指的就是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运用教学方式的层次性进行教学。这是针对......

    教育随笔:浅谈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策略

    教育随笔:浅谈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策略 教育随笔:浅谈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策略 教育要面对一切学生,教育要面对学生的一切,在存在个体差异的班级中,实行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