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从 而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养成自主 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学生自律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够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会让他们有了不断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进行情感交流,促进自主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在行动中反映出来。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因事受到有关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对学困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也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促使他们为之绞一番脑汁,费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课堂上应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另外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课外活动讲数学家的故事,猜数学谜语,针对学生喜胜不服输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竞赛和游戏,这些都非常受学生欢迎,适时地把他们引入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可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主动学习兴趣
1.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教“相离”现象较为严重。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学教“相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电子动画,声音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会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组织精彩的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堂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如何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观察他们的性质。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自己做轴对称的图形,不仅体会了参与的乐趣,而且能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篇: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幸福中心学校
赵永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老师”,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学生的潜能得充分发挥,从而构建起学生自主习得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谓自主学习,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教师精心创设情景,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知识课堂学习模式。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那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习得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常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如在教学《4乘法口诀》一课时,我通过创设编1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编顺口溜等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减少教师课堂活动量,相应地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等方面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落实素质教育。但一些老师担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只以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确,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的大都是优生,后进生只是在一旁观望。其实,我想只要教师注意提供机会,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如,我在编排座位考虑学习小组中优差生比例搭配,一般四人为小组,“一优一差两中”。上课伊始,“组间合作读书和质疑”开始,有小组长主持,各组成员提出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并尝试互相解答,这个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质疑甚至答难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预习时间动脑想、动手记,在讨论时动口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都是主角,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组间质疑后,剩下的一些理解不深刻的问题就是课文的重难点了。接着就进行“班内质疑并讨论、交流”,问题大多由优生提出,教师相机以疑导学,设一些放缓坡度的小问题,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中下水平的学生。这就提供了人人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人人都有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思考、讨论的条件和机会,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三、指导条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1)提供动脑思考的机会。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动手实践不是数学教学目标,其作用只是为学生动脑思考提供材料,让学生更好地动脑想数学、理解数学,而且动手实践离不开动脑思考,动手固然重要,动脑却比动手更重要!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
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设置疑问,让学生勤于动脑;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独立思考与互相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创设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2)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是有效的途径。同时,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使学生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使学生善问,会问。在“9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中,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四、提供时间,使学生有空学习
陶行之先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育格言:解放头脑,使学生能想;解放双手,使学生能干;解放眼睛,使学生能看;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解放空间,使学生飞进大自然、大社会;解放时间,使学生能有空学习、干事和娱乐。学习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是建立在主体思维参与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去自主的探索。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物质保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只有通过自己思维的积极运转,才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知识的迁移——而这,是需要时间予以保障的。如果说课堂上只有教师演独角戏的时间,而没有学生真正去紧张思维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无味、容易跑神的。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索,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在实处。
总之,低年级是学生步入正规化学习的开始,学生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教师要做到是正确的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这种精神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或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或学习方式。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需要教师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数学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有,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半径不同的圆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反复对折,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折痕相交于几点?(1点),而这一点刚好在圆正中心,最后得到圆心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同一圆中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半径,从而找出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为d=2r,r=d/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
2、给学生提供更广质疑空间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是柏树大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这道题可
用多种方法解答。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已学的知识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21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
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例如:在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
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三、完善学生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做出了很具体的阐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第四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北海五中——付守民
内容摘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总结评价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关键词:师生关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本人去年主动承担了《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的研究工作,至今已经一年半,现将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和观点和大家进行交流。提起主动性学习,中外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我想主动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制定学习规划和目标,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并不断地自我总结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学生要把积极的主动的思维形成习惯,在不同的学习时段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控自己,并能持之以恒。这是学习的较高层次和境界。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据了解在国外大学里已提倡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这也可能是国外获得诺贝尔奖居多的原因吧。在国内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尝试。然而初中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是很难的,因此我们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自发地形成学习动机,自主地确定学习的目标,主动地创造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条件,自觉地对学习方法、过程和进度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并能自愿地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现代信息社会中教育终身化的趋势,要求现代社会中每个期望自己能不断获得发展机会的人,都必须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并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学生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它是青年学生自我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次,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营养。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
在情感上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亲情般的温暖,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多和学生谈心,他们有困惑时就会主动和你交流,而不是回避。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等相关信息,才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的阶段学习目标和长远目标。相信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尊重学生
学习上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学、想学、爱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在时间上支持学生,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体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发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是勤于思考的,但个人的数学的思维习惯又不同,思考方法和所需时间也不同,所以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洞察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对正在思考的学生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他思考,遇到思考困难时可适当点拨,避免包办代替,避免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
在行动上精心指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然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初一阶段我曾用过物质奖励的办法,当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都会有不同的奖励,曾有过一个阶段,班级学生形成了竞争学习数学的好势头。但时间久了,学生对你的物质没有吸引力了,就慢慢地失去兴趣了,显然这种方法还不能成功,对学生的导向也不对。就又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物质奖励的同时,结合精神鼓励,每当学生主动思考一个问题或答对一个问题时,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或投去赞许的目光,每当学生有点滴的进步都会给予表扬,在每次大考后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都要颁发奖状,还利用班会家长会年级集会进行表扬,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初二阶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上面的方法又显得乏力了,因此,我把上面的手段作为辅助,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经常给学生讲中国历史上有数学成就数学家的故事,讲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数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的,是如何利用数学知识造福人类的,乃至数学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如何应用的,激发学生要励志学好数学将来要凭自己的智慧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整合教材,力争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的问题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再解决另外的问题,学生渴望学到新知识就又可以解决新问题了,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经常会留一道老师精心安排的联系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的题目:“老师还有个实际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呢,请你们回去思考帮我解决好吗?看看明天谁能告诉我”由于问题通常涉及新知,开始还不懂怎么解答,所以他就会自觉地预习下一节内容,或请教别人来完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主动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课前准备,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强化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四、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和自我评价
只有不断地自我总结,才能看到自己的阶段目标是否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恰当地修订阶段目标,才能看到离我们的长远目标还有多远。这需要老师指导学生作出准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以上是从事课题实验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德国数学家HermannWey 进入初中,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负担加重了,难度也增大了,学习数学感到力不从心,且经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加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要求更加严谨,与生活及学科间联系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但学生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从而适应不了初中新课程的变化,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需要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回顾教学、寻找理论
作为施教者,我使用以下的手段,发现了一些问题:
1、订立规矩,学生统一执行,学生反映束手束脚,放不开。
2、上课进程千篇一律,回忆旧知识——提出新问题——例题讲解——练习
3、习题讲解过多过细,过早的提供思维模式,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不知道自己真实的学习能力,无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实施自主学习
4、做题是学生的唯一任务,评判的标准就是是与非,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显然,我们熟知的一些教学手段在我们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在新课程指引下的现代数学教学应该是怎么样一个模式呢?经过请教和探讨,我发现:现代数学教学理论的一个显著转变是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教会的,不如说是学生学会的。因此在现代数学教学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学习数学的问题,现代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现代数学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应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
二、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
经过探索,我初步构建了现在的新的一个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1、上课直接发言,采纳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组织加工给与答复。
2、例题讲解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学生的思路出发,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一些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
3、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总结交流,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树立学生的信心,认识自己的进步。
在课堂教学进程的改进方面,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学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和输出阶段。要顺利完成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然后再考虑数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呈现序列等问题,确保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数学知识相互作用的顺利进行。
结合以上的学习体会以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构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尝试:在我的教学中前30分钟的时间十分紧凑,新课程的进入呈现多元化,保留了传统的对旧知识回顾进入新课,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措施,例如:在讲授菱形时,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自发的进行探究其性质;画旋转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观察了实际生活中的电扇,自做的风车等,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取信息。而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大量启用了类比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关键内容的总结更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大胆发言,自己陈述观点和归纳总结。例题的讲解也完全由学生的观点出发,广纳各方意见,最终一同整理归纳。而每课时的最后时间由随堂练习和个别问题指导组成,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有助于我获取第一手资料,便于掌握学生接受情况。
三、指导学法,自主发展
学生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知识,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实际上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目前我根据随堂练习掌握的情况,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主战场,而我在教学中一贯的强调要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一起体验学习历程,引导各层次学生,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思维过程,寻找原因,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矫正。例如拿出一些典型的问题故意放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或者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陪同暂时落后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我也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往往是我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我的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得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目的。
四、激励学生,树立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激励学生,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励的方法有:
1、对部分学生要提出期望,主要是针对较优秀的学生,要不断抬高对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以消除他们自满的情绪。当然教师也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单独谈话,多用类似“我觉得你的能力没有全部发挥”、“你在某某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为什么不展示出来”等激励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希望,使学生受到鼓舞,信心得以增强。2、多表扬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意表扬、不能批评,教师要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要注意他们每一次得进步,要及时给于肯定,多表扬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对于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悉教师的肯定的评价和对他们的期望,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主学习方式,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4、要培养学生成功的意识,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指导,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经历,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对不同层次我对他们课外的要求也不同,给的练习也分了好几个层次,并在逐步将低层次的练习减少。常拿学生的长处与优秀的兄弟学校学生比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总结经验,再寻新法
本文是我在踏上教学岗位后,对自己现行教学方法的一个回顾和总结,有我的经验教训和借鉴的他人的经验,也有自己深刻的理论体会,很多的实践来源于理论学习,反过来实践也正在帮助我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今后的工作中我仍将关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