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巷小学学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华巷小学学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当新课程理念化作雨露甘霖洒向神州大地时,我们如同干渴的土地看到了希望,期待着丰收。一年多来的课改实验,让我们在苦涩和迷惘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未来,也更加坚信“课改必胜”。当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我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的思考: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得到了些什么?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上级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树立一个理念,依托两个载体,落实三项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尔后,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与研讨,促进了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两个载体——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1、课题研究 学校在重组教研组的基础上,通过酝酿,反复论证,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并把研究重点确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上。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是原学区的研究专题。一年多来,学校课题组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反思研讨、总结提高”,摸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的实施原则,充分体现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并逐步开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以其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开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展示,获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专家及与会教师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块难肯的硬骨头,它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分析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12小类的校本课程门类。如,通过挖掘海外侨亲艰苦创业的历程,热心教育的事迹;xx人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思源思进所形成的 精神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历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程序,必修课实行学段管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打破年级界限,开展活动。
三、落实三项制度——学习、研究、常规管理
1、落实学习制度。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成败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学习。为此,我们制订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两小时集中学习课改实验指导性文件、课改典型经验,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不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讲座,接受专家的思想传播,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与问题;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了解课改的研究动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努力做到学校领导带头学,实验老师跟着学,非实验老师赶着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做好摘要记录。通过学习讨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实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保证。(1)、学年初,我们制定了制定了“十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和评析,每周做一次个案分析或教学反思,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个案。(2)、我们把每周四定为校本研讨日,上午开设两节校级教学研讨课,当晚举行教研沙龙活动,开展主题研讨、说课、评课。在研讨中,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科需要,围绕一定的研究专题开课,并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要严格遵循研讨的程序: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小结;(3)、每节研讨课的材料(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后反思、研讨记录)必须整理完整,交给教导处存档。(3)、每周六开展周末研讨活动,通过反思本周教学工作、交流学习心得与教学、研究下周教学设计,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有时也邀请专家到会与老师们面对面,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高校本教研效果。此外,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实施“跟班听与教”、“教学新秀观摩课”、“ 骨干教师讲座”等教学研讨活动,并把这些措施的落实纳入教师的业务积分中,作为评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年多来,老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3、落实常规管理制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了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从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单一书面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着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看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尝到了课改的快乐: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课堂成为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学校被评为2005年“ 课改先进单位”,赖xx老师被评为“ 课改先进教师”,林x、钟xx、赖xx等老师在县举行的教育论文、教学反思、优秀个案等评比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成绩固然令人欢喜,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我们将全面落实县局关于课改深化年的工作要求,振奋精神,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以改革促发展,以科研创品牌,为把我校建成有特色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巴南区安澜镇仁流学校2009-2010学年
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抓教师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校本教研,人人走进课改,展示一堂具有创新的课堂教研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校派小学老师到李家沱小学、鱼洞四小、大江小学、东城小学等学习培训,派出教师还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青年教师作文课大赛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任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亮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贾家东老师,7-9年级组教研组长张麟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学年下期我校校本教研给中青年充分上台展示的平台,还与大江小学开展了联谊活动,同时大江小学教师送来了供教师们学习的优质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9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请来教科所的专家讲座,学校内部在每周三举办了教师业务学习和讲座,由教导主任举办题为《有效教学基本素质》的讲座活动,上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
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范时涛撰写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西师版低年级新教材有感”获西南师范教材出版社一等奖。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第三篇: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自20xx年秋季20xx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课改工作在我校实施两年多,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前期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特别是老师们在课改中学习--成长,初步转变了教学观念,对课改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消除了;老师们对课改的态度从观望到关注,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选择,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审视的阶段,这称得上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给我们学校在课改实验的发展阶段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年的课改工作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一、健全制度,人本管理。为确保课改工作能规范运作、良性循环,我校先后制定了四大类,计十项相关制度。这些制度保障了前期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毕竟是初次进行课改研究,所以这些规章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本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求实负责的态度,认真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对制度进行了完善。如:我校《教师课改工作考评方案》于20xx年春出台,经过一年的使用后,老师们感到量化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我们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量化方案进行了细化,修订方案在上学期使用后,得到了老师们较高的评价。此外,我们根据上学年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情况的总结,大胆改革了《教研组活动方案》,打破了教研组长从安排到组织一人承包的旧格局,让每位老师参与计划的制定,并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新方案一经推出,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从上学期的实施情况来看,成效喜人。
二、重抓培训,提升品位。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学校应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因此,我们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校本培训,力求在学校“营造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的机制”;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风气”。其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种培训:
1、岗前培训,即以年级为单位,对各年级即将进行课改实验的教师分批开展的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习后进行理论及实践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2、常规校本培训,即每周一次的全校性集中培训。
3、学科带头人教师培训,即间周对部分校级骨干教师展开的培训。
4、新上岗教师培训,即不定时地对部分业务上还不够熟练的教师展开的培训。在这些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四个结合:
1、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经过几轮通识性培训后,老师们对课改的基本理念都能基本掌握,但在实践中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竟,要想让理论与和实践较好统一,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离不开指导。因此,我们在今年提出了“1 1”的常规培训方案,即按一次骨干教师示范可加一次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专题讲座紧扣示范课上或平时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指导,把原本枯燥难捱的理论学习时间成功转化为老师解疑答惑的互动时间。如:马明花老师上了一堂历史活动课,兰正勇老师就做了关于《如何上好活动课》的讲座;十月份教研室对我校开学工作督导检查时提出了由老师评讲试卷的教法不当后,马长水老师就作了《如何评讲试卷》的讲座。这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切实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2、岗前与岗中培训相结合。“学习是一场持续的革命”,只有连续的学习才会更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校不仅大胆创新,在全区范围内首先开展了上岗前的短期培训,还建立了上岗后按期培训的长效机制,把老师们置于一个持续稳定的“培训场”中,有效地保障了培训的时间。
3、部分与整体培训相结合。在培训中,我们有层次、分梯度,培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除了展开的全员培训外,重点突出了新上岗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对新上岗教师,我们扶一把,助其成长为合格教师;对学科带头人,我们推一把,促其发展为骨干教师。因为我们深知,打造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军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也是培训的重要目的。
4、“他培”与“培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校本培训资源过程中,摸索出的新举措。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更多的高一级培训,渴望与老师们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普通老师缺乏培训机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我们根据这种现状,建立了“专家骨干教师普通老师”的三级培训模式,将这两种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培训资源,并形成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办法,两年多来,我们初步培养了一批校本培训的“本土人才”,为我校校本培训机制的长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凸显个性。
第四篇:课改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实验教师工作总结
自6月份启动我县“研发教学案培育特色教学模式”工作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我县展开近一个学期。在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作为实验教师,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课改这一核心环节,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线,着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校本培训,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新课改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特对本期的课改工作做一个小结:
首先明确观念,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在转变教学教育观念这个关键问题上,早下功夫。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工作才会有方向,自学课改理论,如《现代教育思想精髓》、《走进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的学习,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师生课堂发展性评价等,确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达标巩固”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中小学实验学校每周一次的课改交流观摩研讨会,及学校举行的各种教改活动,认真做好笔记。
抓好课堂教学,首先要找准 “四定位”:一是教师角色的定位:即教师是教与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创造者;二是学生地位的定位:学生是自主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三是学习过程的定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内心感悟、体验愉悦的过程和交往的过程,师生在此过程中相互得到发展;四是教学时空的定位:课内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并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与社会结合。
努力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达标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做好教改实验工作,首先必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教改实验的最终目的,因此,我认真学习教研室组织的示范课,并积极“摹课”,加深对课堂教学思路的理解、学习和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打好课改基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运行的下面,有其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学习形式,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充分利用讨论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一是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组合优化调整。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均衡搭配,以利于评价跟踪。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摆设教室课桌椅,方便小组学习的交流合作。二是建立组内“一帮一”帮扶组内小组。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小组内部分进行挂钩帮扶,起到督促、辅导、反馈的作用。三是评选每周“活力小组”、“优秀小组长”,让小组更有凝聚力、荣誉感,促进组内互帮与组间竞争。四是建立每节的小组评价制度,对个人、小组当堂的表现第一时间给予评价,小组评价不滞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与成功感,让课堂成为互动竞争的欢乐海洋。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课外自我管理的水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抓学生疏导,心灵关怀。课改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最主要的就是以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理念办学,摈弃“精英教学”的误区,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围绕“学困生”制定教学计划,还要唤醒他们的成长,关爱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树立他们的自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品格,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合格人才。这应该是课改最成功之处,也是跳跃成绩之外,达到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双丰收的地方。因为课堂展示过
程中的障碍,我们开始只是自发的私下找同学谈心,到慢慢摸索出“导师制”从而有意识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作为他们的辅导老师,及时给他们分析、帮助、鼓励,“亲其师,信其道”,这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相当一部分“学困生”由此取得不断的进步。
通过对课堂内、外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教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教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研究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更力求评价的客观性,以鼓励、表扬为主。评价过程中,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积极发动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使评价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及新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每周进行一次的现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和大家共同研讨,各抒己见,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去粗取精,开拓创新,一节节精彩的教改实验研究课展现在我面前。
在实行实验教学后,我欣喜的看到,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善于思考,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每一课的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在一组组的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得到培养;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在课改教学实施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有时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有时由于课堂操作不细,使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还有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没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虽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强调“对话”,但有时由于过于强调对话,没能精心备课,存在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对课改加深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更加乐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课改实验工作总结(小学)
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熊口管理区学区总场小学
一、基本情况
我校小学部从2002年秋季开始进入课改实验工作,现执行新课标的学生数达170人,班级数为5个班;执行新课改教师为:语文4人、数学4人、音乐1人、体育2人、美术1人、思品2人,共计14人。课改以来,我校结合教育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课改实验工作的具体要求,认真制定了本校的一、二年级课改实验工作计划,并以一、二年级为中心,对各年级进行辐射,使课改实验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本期的课改革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二、几点做法: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通过各种形式定期对小学各科任教师进行课改实验理论培训,为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奠定基础。
1、以《新课程改革教师行为的变化》、《新课程改革课堂行为的变化》为教材,每月由教学校长及学科带头人对教师开办4次讲座。讲座结束后,要求教师自学以上两本书,并完成书后的作业,学校进行检查考核;
2、搜集全国各地新课改的典型课例,组织教师每月两次进行讨论研究并写出心得体会。
3、每位教师每月写一份课改教学心得体会,教导处定期进行检查。4、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改课堂教学实录》光盘。让教师们体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及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
5、学校利用寒假、暑假时间对教师进行了累计长达90学时的新课改及继续教育集中培训,每项培训都有作业,有检查,有考核。
6、安排所有教师到市参加新课改集中培训,部分教师已进行3次各级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进行考核。
(二)以校级教研为着力点,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1、以一、二年级为中心进行全校性的课改研讨会4次。研究内容包括
“新课改下,低段识字及阅读教学方式研究”、“如何注重学科整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新教材中如何处理好自主阅读与识字教学的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2、针对一、二年级的教材,组织教师挖掘教材。语文教学中对于要求学生会写和会认的字进行分类归纳(以儿歌或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认识);利用词语分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利用插图进行口语表达和想象能力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利用生活实践问题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新课程的要求改变原有的学习评价制度,研究并尝试进行新的学习评价制度。不仅仅是要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过程。如:(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更注重评价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2)加强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利用课堂、课后和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思维的品质、活动能力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每次阶段检测成绩与(1)(2)两项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4、每周每科都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形式以说课、上研究课、研讨、赛课为主,由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主讲。教研重点为:语文低段为识字、阅读教学研究和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科整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高段为作文的起步教学研究、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和《积累和运用》教学研究。数学低段为情境教学、生活中的数学研究;高段为概念教学研究及毕业年级分类复习研究。
根据学区的要求,督促教师参加学区教研并认真评课;每月组织教师参加学区的课改教研,并努力争取上教研课,让教师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新课改实验研究能力,在校、学区教研活动中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更高:,坚持领导不定期听课,规定师徒每周互听2节课,并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处级和各类赛课;坚持每位青年教师上两堂课改研究课,并有针对性地评课、说课;开展青年教师落实新课改课堂教学献课活动,每节课都进行评课,然后针对问题再进行上课,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全校性的针对新课改的各类竞赛活动及实践活动:
1、语文、数学、音体美落实新课改课堂教学竞赛;
2、语文、数学的说课竞赛;
3、期末分年级对各班数学后10名学生进行了计算竞赛,以加强了后进生的计算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在四-五年级优生中开展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竞赛及数学操作与实践能力竞赛,以提高优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课改年级教师教学论文和课改总结竞赛活动。
6、结合处相关要求,在11月-12月开展了校课改活动月活动。
(四)效果:
1、教师发生的变化:
(1)学校开展的语文落实新课标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个别老教师观念转变很大,并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们的课改意识加强,绝大部分能自觉学习新课改的精神,特别是对全国各地新课改的课例分析; 教师在日常的交流中谈到的更多的是“课改”,并给自觉地将传统教学观念或方式与课改新观念或教学方式进行比较运用。
(3)教师们在阅读教学、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方面、数学中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实践经验。
(4)教师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林瑞霞的案例《读中感悟景中激趣》获省优秀案例一等奖;《小学语文课堂的新境界在哪里》获市三等奖。寇学明的论文《探究--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灵魂》获市一等奖。陈传萍的案例《尊重学生个性 培养阅读兴趣》获市一等奖。刘萍的案例《以读为本 自读自悟》获市一等奖。梁建华的论文《数学课堂生活化》获市二等奖。赵凤芝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的培养》获市二等奖。
2、学生发生的变化: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低段学生 的写作能力、想像能力与以往年级同年龄段学生相比,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之间仍存在一定矛盾。数学的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数学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三、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在解决之中,但有的我们还有许多困惑,需要进一步研究:
1、现行的评价制度同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也造成了新课改执行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2、存在着中小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教学观念等方面的衔接问题。3、在新课改过程,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
4、如何正确处理好“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5、如何正确处理好课堂组织教学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关系。
6、在新课改中,如何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支持,特别是家长的支持。
四、2004年课改实验的初步设想及打算:
(一)课改实验的重点是:反思性教学实验
1、利用寒假前,印发资料,并以讲座的形式,让教师明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含义、基本流程及操作程序。
2、利用寒假时间,教师自学《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相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确定5个反思内容,作为下期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内容。教研组长结合教师的反思内容,制定下期教研工作计划。
3、下期课改教研活动,针对教师提出的反思内容,学校跟踪进行教研,教师平
时的课改小记及课后小记以反思内容为主进行反思研究,4、学校针对课改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重点进行研讨,并利用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二)以案例分析为课改的主要形式。
1、从网上下载、相关杂志、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收集案例,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分析、研讨,遵循观摩---研讨---观摩---研讨循环反复的原则,使教师们的课改理念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2、注重对案例的分类。如:从行为方面: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行为;从课堂教学实践上以教学各环节来进行划分;从课型上分:识字课、阅读课、计算课、概念课等。
五、建议:
1、给予教师更多的学习及交流机会
2、对于课改年级的考核应区别与其它年级。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脚踏实地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使国家新课程改革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