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时间:2019-05-12 15:0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篇: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首当其冲,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怎样才能把孩子领进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培养孩子们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连续培养、指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重点句子。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有中心句和过渡句。“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它的特点是:

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什么是过渡句呢?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句子就是过渡句。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具体可以分为: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常见的过渡方式有:

1、用小标题过渡;

2、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3、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4、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5、用提示句过渡;

6、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7、过渡词,增强文章逻辑性。

学生知道了重点句子的种类和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找重点句子的方法

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句子,一般从课文、课前导读、单元导读或课后问题中就可以找到,所以找重点句子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从课文中找重点句子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熟,就都能找到。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把课文读通顺,课上,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全班学生都正确的找到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从课前导读中找中心句

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是编者设计好的,基本上概括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习方法。且看《我的“长生果”》一课的导读:“读书要讲究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从这一导读中,学生通过思考,就能体会到本文的重点句子就是有关“道理”的句子,很容易就找到了。

3、从课后问题中找中心句

各学段的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中都有跟课文有关的思考题,如果学生在学习时能关注这些课后问题,也能轻易地找到文中的重点句子。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触摸春天》的课后问题第二题是:“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就关注了课后问题,就能知道本文的重点句子也就是这一句了。

二、教会学生根据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找到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怎样根据这些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呢?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明事物意义的词句;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结合多年的成功实践,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关键词语理解。例如理解《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和“真比不上”,接着弄懂“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再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大家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与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相照应,意思是说诸葛亮具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略,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自叹不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例如《白杨》一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联系上文爸爸对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忠诚无私、不怕困难、坚强执著的精神的介绍,再联系下文所交代的爸爸是一名边疆建设者,他把自己的两个幼小的儿女也从内地接到了边疆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自己和战友,在借树喻人,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3、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也就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去揣摩作者写句的目的,想想这句话作者要表达所写人或物什么思想感情,或是要表现所写人、物、景的什么特点,还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写,此文中的重要句子无一不是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比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一句说的是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付出了血的代价——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以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课文最后一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情厚谊。只要学生从“中朝军民的深情厚谊”入手来理解该文中的重要句子,都能八九不离十了。现在整册书已教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也都了然于心,那么在总复习阶段不妨引导学生运用“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这种方法,再次研读曾学过的重要句子,必定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深化对句子的理解。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但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是最根本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做好上述几个方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指日可待的。

第二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主题教研论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

(2012——2013第一学期肖玉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此,我们年级组的研修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大问题下,我确立的个人研修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我抓住“那里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几 1

个问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和物产来突出这个?西沙群岛究竟有哪些美丽的风景?又有哪些丰富的物产?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着这个“美丽富饶”词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如《槐乡的孩子》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这句话的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想象自己经历过的夏天炎热的情景。

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我抓住“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在粉白的墙上摇晃”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对文本的感悟,也需要对阅读方法的积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切实落实阅读方法的知道,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2012-12-2

第三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

黄丽晶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要让学生独立理解一篇课文,老师就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教给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要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

三年级进入了关注词语的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呢?抓哪些句子呢?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老师有时间能够带着学生一句句读课文,那学生在模仿中就会自然的养成断句读通顺的习惯,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初步可以体会到一点点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跟我一句一句的读,体会体会自己读的语气轻重、断句等地方是否和老师读得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模仿模仿老师教的读法。如:我在带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这句是我把“起得很早”语调读得重些,语速稍缓。让学生模仿读时体会为什么“起得很早”要读得重些?学生在练习模仿中就会明白这里强调“起得很

早”是告诉我们作者过去没有起这样早,一直误以为蒲公英是金色的,今天”起得早“才发现蒲公英的开合是草地变色的原因。在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中,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逐步理解。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或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就为读懂课文铺平道路。理解重点词句,先要能从课文中把重点词句找出来,也就是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词眼来理解课文。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 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在文中我们就要找出描写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的词句,这就是重点词句。如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 这句话中又可以重点能理解“这种设计、”“建桥史、”“创举、”“既、、、、、、又、、、、、、”等词语,可以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或句子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读后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不懂什么是过渡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过渡句在文章中能 起到承接上下文的一类句子,使文章段与段之间的

衔接自然、结构严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前半句概括了桥的坚固;后半句告诉我们接下来要讲桥的美观。之后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坚固、”“美观”进行理解。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个句子及句中的词语的理解,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赵州桥的设计使桥坚固耐用,并且美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也初步了解过度句在文中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先教他们审清题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讲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读了题目之后就知道课文要讲西沙群岛很富饶。在理解课文后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点明文章要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通过逐步指导中上层的学生很快就找到文中的中心句“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又让学生划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理解,再联系全文找出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和”物产丰富”的句子。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在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中心句又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篇课文的中心句为什么有的在课文开头,有的在课文结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新知识,需要老师来一步一步教给他们。故此,我教给学生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找文章中心句时,又指导了解:(1)课文是总述和分述关系的,在总述的段落

中找总起句,它在一篇文章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文章的中心意思;(2)课文是总述、分述、总结关系的,可以在总述和总结的段落中找总起句或总结句。总结句都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或是一段话的结尾处,它在文章中或一段话中起总结作用,它是文章内容的总结。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句“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就是对全文的总结。

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中有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而这“含义”本身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这种句子的理解,有利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如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中的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是 在警示人们,在美化自己生活时,绝对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如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也在呼吁人们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又如:《画杨桃》一文中的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句话虽然讲的是画画,但是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个道理不仅将画画,适用于一切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做事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又如《和时间赛跑》这课中的“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指的是时间一切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这些句子都属于暗含中心的句子。故此,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多找出这样的句子理解体会,使之易弄懂课

文,理解课文。

三、指导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文是由一句话一句话连接起来组成的。要读懂课文,不仅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句语句之间的联系。弄清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是按怎样的顺序连贯地组合在一起的。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弄清写时间、写树木、写溪水、写动物的关系。这个自然段有4句话,第一句我们只有春天树木才会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叶;第二句讲过个冬天进入春天天气暖和了,山上的积雪才会融化;第三句讲积雪融化了 才能汇成小溪;第四句讲因为小溪里有了清澈的溪水,小鹿才会到溪边来喝水,欣赏水里自己的影子。这四句按大自然的规律写清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在教学时教给学生弄懂句与句的联系,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指导习作时也可指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就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了。

四、采用换词法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在文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词我们可以采用换成易懂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学生好理解。比如:《和时间赛跑》一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的“光阴”指什么?如果在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就可以换个词“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又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似”、“如”在这里是比喻词,我们把它换成“好像”学生一下子就明

白了,这句话是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可以把“抽出”换成“长出”,学生马上明白意思。再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作者不用“长出”,而用“抽出”这个词?是因为“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描写人物心情变化、动作、外貌、神态等句子词语来指导理解课文内容。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字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透过字词句的表面去探究其内容的深意、感情色彩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附:黄丽晶

汉族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

第四篇:如何巧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如何巧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马庄小学:王利君

作为刚上任的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生活中,更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阅读活动实质上是学生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活动,阅读活动中意义理解的本质就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与同构。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课堂对话引向对文本的深入。可以通过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挖掘、对有价值话题的预设、语言的品味和有效对话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这一教学的目的,其中对语言的品味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活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这两年,在《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这一区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从“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群情高涨。融入了文本当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当中。如果说这节课的遗憾有两点:1.生字的认识还保留在一二年级的特点。缺少三年级识记生字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字的进一步学习,如找近义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等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间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文章开课之初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个问题,教师也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全片的解读。可是在课堂的结尾,教师确没有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即在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明确“课文进入尾声了,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这样才会让问题不失去意义价值,也紧扣全文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

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中的“卓尔不群”一词,就能很好的表现他的不平凡。又如《修鞋姑娘》一文中“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这一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同学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如果我能够在以上几方面重点提高,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一定能得以提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也使我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收获,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还将继续这一研训主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第25课重点句理解

1、温庭筠《望江南》

1、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2、《望江南》一词,情感起伏,不断变化,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诗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这首词,开篇写“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寥寥数字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接着写“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表现了她的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直接表达了愁肠寸断的强烈的相思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品味:从修辞上说,这两句运用了借代和移情的手法。船帆是船的一部分,词人用它来代指船。夕阳和流水本来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现象,但是在饱含离愁的思妇看来,它们也都含情脉脉,缠绵多情。词人将思妇的离愁转移到“斜晖”与“水”上,借“斜晖”与“水”的情态来反衬思妇的情感,增强了表现的力度。这两句在遣词造句上也很讲究。“脉脉”和“悠悠”都是叠词,从意义上不仅有缠绵多情之义,从语音上来说,叠词延长了声音,有悠长之美。

4.温庭筠的《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认识。

这首词描写了女主人公梳洗打扮完毕,独自登上可以眺望江面的楼台,倚栏而盼,强烈地盼望亲人的归来,水面上成百上千的船只都驶过了,没有她盼望的那一只,眼前只有斜晖脉脉,照着悠悠流水,望着她送别亲人的白蘋洲,怎不令她心伤肠断!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渔家傲》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此题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作者写景紧扣景物特征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考查对全词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写塞下的“异”是与中原地区相比较而体现的。抒发了守边辛苦,思念家乡的感情,也表达了爱国、卫国的精神,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6、将军白发征夫泪。

品味:思江南时,就是白了头发,思江南时,就是眼泪。塞外牧民,关西戍卒,谁个能有这般情思?惟有身处塞外又家在江南的征人,才发得出这等感慨。这些慨叹全是因为眼下的风景与家乡之异。一个“异”字好生了得!

7、《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风景。“衡阳雁去”。秋天边塞得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名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8、读诗,然后答题 《渔 家 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品味:虽然早生华发,依然豪情满怀,暗写出作者的雄心壮志。

《江城子》中“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亲射虎”,苏轼以孙权自比,展现了词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却仍然有少年人的豪情。

“何日遣冯唐”苏轼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重视他,把边事委托他。

“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苏轼在结尾表达了自己要报销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读下面的词,完成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分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含义及表达上的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江城子》一词描写了打猎的场面,抒发词人怎样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8.请你谈谈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理解。

这是作者借用典故。意思是:朝廷什么时候能派使者来,让我获得重用,效力疆场呢?表达了作者渴望立功边陲的急切心情。

4、李清照《武陵春》

1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愁”思别有新意的两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武陵春》抒发生离死别之情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品味: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这句采用含蓄手法,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5、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

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外”。

6.《武陵春》上片的哪句诗表明季节是春天? 风住尘香花已尽。7.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 物是人非、国破家亡。

8.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愁。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辛弃疾在《破阵子》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破阵子》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破阵子》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结句“可怜白发生”是否与“壮”的风格不一致? 析: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于豪放派词的风格的了解,掌握壮词在题材的选择、感情的抒发、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从这首词的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处处体现了“壮”的特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回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壮志难酬。看似消沉,其实仍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6、可怜白发生。

品味:这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其实辛弃疾是不服老的,这里的“可怜”有着另一番特定的意味,那就是投闲置散、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为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此正是欲抑先扬之法,前为宾,后为主,一句逆转点化,化“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煞,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

7、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列两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破阵子》一词中描写将士酒足饭饱后列队布阵场面和描写残酷战斗气氛的语句分别是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9.《破阵子》一词的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理解。可叹壮志无法实现,只能听任白发增生,抒发了词人的伤感和悲愤之情。

下载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怎样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