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德育工作总结及工作构想(范文模版)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及工作构想
德育教育根据我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以“行为养成教育”为前提,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诚信做人,构建和谐炎中”为主题,以“安全教育”为保障,以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建设教育强县为契机,切实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爱护校园环境教育,借助“家讯通”等信息化平台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助学校抓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期实现了校园平安、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现就09年下期政教处德育工作总结和2010年上期德育构想汇报如下:
一、2009年下期德育工作总结:
(一)强化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班主任工作队伍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1、开展班主任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和优秀德育工作者对我校班主任进行了为期21学时的培训,使我校班主任全部培训上岗。
2、完善制度,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创新方法。通过进一步完善《红旗班级评比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方案》及《班主任工作考核及津贴发放方案》,培养和激发班主任队伍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健康有序的竞争意识,制订了《安全教育实施细则》和《预防地震、火灾、洪水和山体滑坡预案》。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师生的共同参与体验,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师德水平,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使之更切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更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3、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有利师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师德师风实行责任追究制和评优评先、晋级一票否决制并和结构工资挂钩。
4、完善《班主任管理办法》和《班主任工作职责》。
以《诚信做人、构建和谐炎中》为德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爱护校园环境和财产、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的能力,促进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懂得感恩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利用班会课和共青团活动进行“爱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实践活动。
2、通过广播、举办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集体主义宣传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室、清洁区、寝室卫生保洁评比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3、发动和组织学生会、团委、班委会广泛开展师生文明礼貌用语、清洁平整校园、爱护珍惜美好校园环境活动。用学生和教师的良好行为教育学生。
4、对开展活动以来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表彰,并纳入班级考核评比。进一步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禁毒、反邪、计生、青春期等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育进一步维护“省安全文明学校”光荣称号,继续开展年度安全文明学校考核达优活动。确保稳定和安全,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进一步加大防邪、反邪力度,力争实现“零死亡”、“零事故”、“零犯罪”的目标:
1、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知识讲座。
2、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观看录像、图片展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确保学校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继续完善和实施《安全教育实施细则》,举办“安全教育周活动,实行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确保学校安全事故为零。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和学生请假制度。针对5、6月份多雷暴天气
4、对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纠正和心理干预。
突出正面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学生的健康发展:
1、全力抓好学校寄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将班主任早催寝、晚查寝纳入班级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通过举办活动,联系学校生活学习的实际,有效开展“成人宣誓”、“爱我们的学校”、“ 炎中志愿者标志征集”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制订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培养责任。
4、做好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期末表彰工作。
二、2009年下期德育工作构想: 围绕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和提高班主任职业素养开展2009年下期德育工作:
1、为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效率,稳定班主任队伍,为下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础。拟在暑假进行班主任优先选聘和举办班主任学校培训: 班主任的选聘应在7月底以前完成。由教师自荐和学校选聘。人数45人左右。在此基础上,8月份举办为期4至5天的班主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培训工作。凡被选聘的班主任必须参加暑假培训。培训所需费用5000元左右。并以此为契机,将班主任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2、根据学校教育和学生自生素质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提高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拟在我校初中部一、二年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地点:炎陵县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内容:军训、游艺活动、生活体验、社会调查、素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暑假(8月20日左右)。社会实践参加人员:初二:211人、初一219人、带队教师:22人。
3、以庆祝建国60周年为契机,通过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演讲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政教处
2009年6月29日
第二篇:关于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
关于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
上梅中学
许固健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与鉴定,属中学德育测量的理论范畴,关系着全国中学教育的发展和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高校招生的质量和国家对人才的选拔,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探讨,构建中学德育测量的理论框架。
(一)中学德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与鉴定,大多使用传统的评语,停留在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没有量的测定和质的分析,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很难如实地反映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思想品德的本质特征,不利于指导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中学教育和高校招生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们构想用数学原理测定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表现,制定《中学各年级德育基本的内容与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发动学生参与管理,及时记载并反馈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加强理论灌输教育的同时,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促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给高校招生和国家对人才的选拔提供重要依据。
设M表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总分;Ai为分数,表示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从1到n项中第i 项素质指标相应的评价分数;a为权值,i表示从1到n项中第i项素质分值在德育测量中所占的分配比率。于是,我们可以构建如下三个德育测量计算公式:(1)权和式:(2)权积式:(3)权幂式:
“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化 的能力将减少。在达到一定阈值(即限度)之上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
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单纯用这种绝对的定量测算的方法来评价与鉴定,也很难反映这个系统的本质特征。于是,我们又设想用新兴的模糊数学原理,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进行“模糊评估”。它取闭区间【0,1】上的一个实数Aij作为度量值,在形式化思维和复杂系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统计数学,矩阵代数等计算方法来处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预示着今后教育量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于是,我们又可以构建第四个德育测量计算公式:
其中,Aij【0,1】(i、j=1,2,„,n)表示各项素质指标在闭区间【0,1】上所取的正的纯小数。
然而,由于将模糊数学用于德育测量的一系列实质性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正在探索之中,加之,统计数学、矩阵代数和电脑技术目前在中学尚未普及,中学师生实际操作起来还有困难。根据这些无法回避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还是以“权和式”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采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理和方法,比较切合当前各类中学的实际。它以平时的观测和记载所得到的形成性评价为基础,运用中学师生都已熟练掌握的中学数学知识,采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进行定量测算和定性分析,如实反映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思想品德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高校招生和国家对人 才的选拔。
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操作的普及,有关部门将根据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和行为规范,制作电脑软件,供各个中学使用。到那时,电脑技术将成为学校量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使得中学德育的量化管理也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便于广大师生操作,更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学德育测量的结构与层次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中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与鉴定,要想成功的运用中学数学原理,走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道路,就必须设计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多因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同构,既反映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便于中学师生在德育测量中实际操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以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简称“德目”为X轴;以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简称“行为”为Y轴;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简称“发展”为Z轴的三维的正交的德育空间(如图一)
这个空间以“德目”为x轴。它的指标应全面反映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学生在德育方的毕业标准,体现中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它分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三个大区间作为一级指标。每个大区间又分为若干个小区间作为二级指标。每个小区间内设若干个观测点作为三级指标,进行及时的观测与评价。例如,在“道德品质”这个一级指标的大区间内设“文明礼貌”等小区间。在“文明礼貌”这个二级指标的小区间内设“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遵守公共秩序”等观测点作为三级指标,分别进行观测和评价,及时反映各个观测点的实际情况。这个空间以“行为”为Y轴。它的指标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中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数值,体现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管理的数值化的过程。它与X轴构成“学生思想品德平面”,简称“品德平面”(如图二)。平面上的每个点称为“品德点”。它的横坐标X是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简称“德目”。它的纵坐标Y是学生该德目中行为表现的评价数值,简称“数值”,记为点P(德目,数值)。例如,点P(尊敬师长,85),表示该学生在“尊敬师长”这个德目的观测点上进行观测时得到的行为表现评价数值为85分。在品德平面内,某个学生在某段时期,所有品德点的集合,称为某个学生在某段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曲线C”,简称“品德曲线C”(如图二)。它直观地反映出某个学生在某段时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发展状况。
这个空间以“发展”为Z轴。它的指标用时间表示,反映某个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体现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想品德层次”,简称“品德层次”(如图三),作为学校和教师分析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时指导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依据。当学生在毕业前夕,我们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品德曲线同时向平面XOY投影,就在平面XOY上得到几条不同时期的品德曲线。通过对这几条品德曲线的分析,便可以绘制出这个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品德曲线,得出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与鉴定,作为高校招生和国家 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三)中学德育测量的标准与程序
中学德育测量与其他测量一样,要有一定的标准与程序,作为指导实践的依据。
1984年国家教委还没有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就以《中学生守则》为依据,初拟《中学各年级德育基本的内容与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初步确定德育测量的标准,设计德育测量的程序;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分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
学校以“班级自治”为组织基础,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团干部为骨干。根据《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印制《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登记表》。各班成立“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评分小组”,在班主任指导下,通过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对本班每个学生各项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系统的观测与评分,记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登记表》内。周末由值周干部统计汇总,报班主任审批,公布在班内开设的“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当周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在加强理论灌输教育的同时,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充分启动每个学生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充分激发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达到行为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变他律为自律。
学校以“年级评比”为激励机制,以政教处为核心,以学生会干部为骨干。根据《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印制《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 登记表》。各年级成立“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评分小组”,在政教处指导下,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干部,利用课余时间,分线检查本年级各班的学习生活、组织纪律、劳动卫生、文娱体育等活动情况,量化评分,记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登记表》内,周末统计汇总,报政教处审批,公布在学校开设的《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班级在当周的活动状况。用文明班级评比竞赛活动,强化激励机制,促使每个学生在集体的竞赛活动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每个班级的文明程度。
学校以“学校督导”为指挥职能,以党支部和校长室为核心,以各处室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各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为骨干。根据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督促和指导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学校实行领导轮流值日制度,逐日检查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的活动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并推广经验,记入《学校日志》,公布在《领导值日公布栏》内,及时反馈学校当日的活动状况,把校内外各种力量都协调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不断向前发展,充实和完善中学德育测量的理论框架,提高教育质量。
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我们组织师生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在总结“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学各年级德育基本的内容与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将“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推向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规范的境界。
中学德育测量要想准确地反映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本质特征,除认真的观测,及时的记载,准确的评分,严谨的整理之外,还要有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为此,我们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常模概念和伦理学中的人性善理论,给出定义:以在直线y=75上下摆动的品德点,称为常模点,表示学生思想品德点的常规 位置;常模点的纵坐标,称为常模数,表示学生思想品德点中德目的行为表现评价分数的常规数值;常模点在直线y=75上下摆动,构成波浪式的曲线C,称为“学生思想品德常模曲线C”,表示学生思想品德曲线的常规状态,简称“常模曲线C”(如图四);把这个常模曲线C沿y轴上下平移15分,构成一个区域,称为“学生思想品德常模域”,表示学生思想品德曲线C活动的常规区域,简称“常模域”。测评时,凡纵坐标在常模曲线C之下的常模域内的品德点,即yÎ[60,75),称为“及格点”,及格点的集合称为“及格域”。凡纵坐标在常模曲线C之上的常模域内的品德点,即yÎ[75,90),称为“良好点”。良好点的集合称为“良好域”。凡纵坐标在常模域以上的品德点,即yÎ[90,+¥),称为“优秀点”。优秀点的集合称为“优秀域”。凡纵坐标在常模域以下的品德点,即y
Î(60,-¥),称为“不及格点”。不及格点的集合称为“不及格域”。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定量测算的基础上,作出较为准确的定性分析,得到如实反映学生在这段时期内的思想品德曲线C和总分M。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学校规定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初操行的基本分都为75分,作为竞赛前总分M起步的常模数,以后,再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表现,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记浮动分,作为竞赛中总分M异动的现实数。逐日记载,逐周统计,逐月小结,逐季初评,期末总评。总评之后,根据总分,划分区间,确定等第,写出评语。等第反映全貌,评语体现特点。根据量的积累,进行质的分析,将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起来。凡总分在90及90分以上者,即MÎ[90,+¥),定为优秀,由 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凡总分在75及75到90分之间者,即MÎ[75,90),定为良好,由班主任在班内表扬。凡总分在60及60到75分之间者,即MÎ[60,75),定为及格,由班主任个别谈话,指出他的优点和缺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进步。凡总分在60分以下者,即MÎ(60,-¥),定为不及格,首先由班主任和学校进行正面教育,然后再根据该生所犯的错误性质、严重程度和悔改表现,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处分,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共同做好转化工作,促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为了使每个班级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学校规定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初班级文明的基本分为100分,作为竞赛前班级文明分起步的常模数,以后,再根据各个班级各自不同的表现,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记浮动分,作为竞赛中班级文明分异动的现实数。逐日记载,逐周统计,逐月小结,逐季初评,期末总评。总评之后,根据总分,划分区间,确定等第。凡班级文明分的总分在140分及140分以上的班级,定为文明班级,班主任评为优秀班主任,均由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
德育测量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教育,施加教育影响,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德育测量活动,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举办教育学、心理学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等专题讲座,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使每个教师切实掌握德育测量的原理、方法、标准、程序,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进行细致的观测、真实的记载、准确的评价。学校设置《班级日志》,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及时记载该堂课的课堂动态,定出等级,将德育测量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德育测量的过程又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发动全体学生投入德育测量活动,才能把德育测量作为学生检测自己思想品德发 展状况,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为此,学校先后召开学生干部会、家长座谈会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动员大会,发动每个学生参与管理活动,在集体中并依靠集体教育学生,切实抓好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期末,按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终评”的评价程序,切实抓好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使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年鉴定和毕业鉴定的重要依据,为高校招生和国家对人才的选拔提供定量定性分析的可靠资料。将德育测量中的理论探索和实施实验不断推向新的台阶,为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使中学德育测量的理论框架不断充实完善!
注:《关于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和《关于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思考与研究》两文,最初是我于1984年下学期出任新化二中副校长后,在新化二中举办“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专题讲座”的讲稿,并在新化二中开展“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学校先后评为县、地先进单位。1985年4月我代表新化二中先后在新化县和娄底地区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1988年8月我将这两篇文章整理成“湖南省高校招生科研论文”分别获省一等奖和省二等奖,并呈送湖南省教委,作为起草《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的参考资料。1990年9月我应省教委邀请参加“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调研团”,对《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方案》(讨论稿)进行讨论、试测和修改,并作过发言。2001年10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举办的“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中,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编入《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获奖成果优秀论文精选》,吸收我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任聘我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关于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思考与研究
上梅中学
许固健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关系着学生优秀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全民族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有必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研究。
一、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实质和意义。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构建,实质上,就是根据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崇高思想相结合的高度,构建起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崇高思想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体现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毕业标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道德水平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很难明晰地区分开来,各个项目之间都线性相关,很难构建n维线性无关的坐标空间,进行准确的定位。人们只能凭着感觉和印象,用抽象的语言,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给予模糊的评价和指导,使学校德育长期处于空洞抽象、混乱无序、软弱无力的状态。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就能让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人明确从哪些方面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共产主义的崇高思想,使学校德育由抽象变具体,由无序变有序,由软任务变硬指标。这对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全民族人才素质,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必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遵循如下的依据和原则。
1、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概括和提炼,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为依据,坚持针对性原则。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在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制约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我们在概括和提炼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时,必须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为依据,坚持针对性原则。按着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等,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时代的领跑者。按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不怕风险,勇往直前”的个性心理,等等,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归纳与分类,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体系和伦理学的理论与分类为依据,坚持系统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形成一套严谨的理论。我们在归纳和分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时,必须要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体系和伦理学的理论与分类为依据,坚持系统性原则。按着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依次接触的先后顺序,分为家庭伦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学校伦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立志勤学;社会伦理: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律已宽人、先人后已、谦虚谨慎;环境伦理:整洁健身,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遵守秩序;职业伦理: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勤劳节俭、见利思义、遵纪守法;政治伦理: 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等等。
3、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结构与体系,要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规律为依据,坚持科学性原则。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前者属学生群体心理外部的矛盾运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和条件;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后者属学生个体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与受教育者个体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们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之中统一起来。我们在探讨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结构和体系时,必须要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规律为依据,坚持科学性原则。按着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依次接触的顺序,逐步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养成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不断充实自己,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提高本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旧质到新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探讨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结构和体系时,既要注意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德育内容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分别提出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要求,坚持科学性原则。
4、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指标与级别,要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为依据,坚持实效性原则。
因为这些文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出了明确的、系统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全面的、具体的教育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在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指标和级别时,必须要以这些文件为依据,坚持实效性原则。按着文件精神,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划分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再分解为若干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说明考核要点。这样,便形成了“叶叶相复盖,枝枝相交通”的德育目标树,使学校德育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以提高德育的实际效益。
5、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的观测与评价,要以我国当前中小学管理的一般水平和师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管理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下,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广大师生大都缺乏等高数学修养和电脑操作技能。按着这些实际情况,当前我们只能採用“权和式”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总分,表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及其行为表现的总分;Ai为分数,表示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及其行为表现从1到n项中第i项素质指标相应的评价分数;a为权值,表示从1到n项中第i项素质指标所得的分数,在整个i德育测量中所占的分配比率。
这种计算公式,只要运用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中小学的每个师生都能顺利地进行计算,可操作性强,最易于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推广。
三、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步骤和方法。
“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系统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化的能力将减少。在达到一定阈值(即限度)之上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的各个项目之间不是线 性无关,而是线性相关,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很难明晰地区分开来,难于构建n维的线性无关的坐标空间,进行准确定位。为此,我们在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时,只能採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国家教委没有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前,我于1984年8月出任新化二中主管教育的副校长之后,我们只能以《中学生守则》为依据,制订《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分为3类9项32条,条条量化评分,以行为表现为突破口,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在新化二中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新化二中先后评为县、地先进单位,于1985年4月我代表学校,先后在新化县和娄底地区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第二步,在国家教委于1988年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之后,我已于1986年8月调往上梅中学,任主管教育的副校长。我们对照这些文件精神,认真修改《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等规章制度,便它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便于操作。有关上梅中学的教育管理论文,在1989年娄底地区教育管理学会学术年会上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三步,在湖南省教委初拟《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讨论稿)时,被誉为“德育先行之师”的上梅中学,应省教委邀请派主管教育的副校长许固健同志于1990年9月去长沙参加“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调研团”,参与对《方案》的讨论、试测与修改,并在其座谈会上作题为《德育量化管理的理论与实验》的发言。1991年4月“《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实施大会”在长沙召开,我校作为“实施实验试点单位”之一,作题为《行动起来,组织师生,大胆实施!》的发言。1991年8月“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在衡阳召开,我校第三次作题为《“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试行)实施实验报告》的发言。1991年10月“娄底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以上梅中学为现场在新化召开,我校作题为《我校实施“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的作法与体会》的发言,先后有78个单位,878人次 来校参观。将我校关于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与省、地、县的德育活动融为一体。
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是构建中学德育测量的理论框架的基础工程,对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的推动作用,必须採用与之相适相的工作方法,实行“三个结合”。
1、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平时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大家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素质就总体而论,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而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正是我们观测和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状况的窗口。我们通过“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制订《中学各年级德育基本的内容与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件》、《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将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在用平时的形成性的观测、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重在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转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是量与质的矛盾运动。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人性善”的理论,规定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初的操行的基本分为75分,作为竞赛前总分M起步的常模数,规定同一起点;以后,再根据各自的不同表现,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记浮动分,作为竞赛中总分M异动的现实数,进行量的积累。逐日记载,逐周统计,逐月小结,逐季初评,期末总评。总评之后,期末按总分划分等第,进行质的分析。凡总分在90及90分以上者,即 MÎ[90,-¥),定为优秀,由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凡总分在90到75分之间者,即MÎ[75,90),定为良好,由班主任在班内表扬。凡总分在75到60分之间者,MÎ[60,75),定为及格,由班主任个别谈话,肯定优点,指出缺点,鼓励他争取进步。凡总分在60分以下者,即MÎ(60,-¥),定为不及格,首先进行正面教育,然后再根据他所犯的错误性质和悔改程度,酌情给予处分,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共同做好转化工作。与此同时,班主任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等第写出评语。等第反映全貌,评语体现特点,用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重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处于主体指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核心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我们採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终评”相结合的评价程序。通过自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互评,调动学生集体的教育因素,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通过终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这样,我们就能够把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注:《关于构建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和《关于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思考与研究》两文,曾被来上梅中学参观考察的78个单位,878人次中的领导与老师多次复印,在娄底地区广为流传。后来,中共娄底地委组织部的领导又将这两篇文章复印,作为量化考核本地区干部的参考资料。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
上梅中学
许固健
中学的学生管理,以班级为基础,曾经取得许多成绩。由于文化革命的破坏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当前,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改革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指出:“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生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学生集体,既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又是学校的教育手段。只有发动每个学生都来参加班级管理,让他们在集体的活动与交往中,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的道德认识,激发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锻炼维护集体的道德意志,养成关心集体的道德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尊自信,自律自爱,自治自理,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发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学校在管理学生时,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学生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准绳,有教师的模范言行为榜样,有得力的学生干部为骨干,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为导向,有健康的集体活动为阵地,有公正的奖罚措施为手段,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为保证,形成一种勤奋严谨,积极上进,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立志成才,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生动活泼的好风气,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班风和学风。这种“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教育理论,对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有很大的指导价值。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首先要在思想上实现两个转变。一要实现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中央的有关文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教师包办代替向学生参与管理的转变,由松散的无序的管理向量化的有序的管理的转变,以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
二要实现学生和家长人才观念的转变。学校通过学生干部会、家长座谈会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动员大会,帮助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深刻认识学生来校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增智慧,还要学做人,长才干。学生参与管理,学会处理日常事务,学会参加各种活动,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会提高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实现由接纳知识的容器向主动发展自身素质的转变,由应付考试的工具向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管向主动的参与管理的转变,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必须制订《中学各年级德育基本的内容与要求》、《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作为行动指南,并在“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德育工作量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量化管理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它一经制订,便成为师生在德育工作量化管理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作为统一师生的认识与行动的指南。为此,我们在教师中,先后举办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德育工作量化管改革实验等专题讲座,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阐述德育工作量化管理的客观规律、实践途径、操作流程和实施方法,提高认识,统一行动。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先后召开学生干部会、家长座谈会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动员大会,发动学生学习量化式规章制度,并由班主任在班会上宣读讲解,加深理解,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必须建立“班级自 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实行量化管理。
班级自治,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团干部为骨干,按《学生自治实施细则》,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内实行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制度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及时处理日常事务,逐日记载每个学生当日的行为表现,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优加劣减,正负计分,记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登记册》内,周末由值周干部统计汇总,报班主任审批,公布在班级的“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该周的行为表现,督促每个学生经常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年级评比,以政教处为核心,以学生会干部为骨干,分年级组织各班干部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值周,分线检查本年级各班每天的学习生活,组织纪律,劳动卫生,文娱体育等活动情况,按《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优加劣减,正负计分,记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检查登记册》内,周末统计汇总,交政教处审批,公布在学校的“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班级在该周的活动情况,激励每个学生在争文明班级的竞赛活动中接受教育,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班集体的文明程度。
学校督导,以党支部和校长室为核心,以各处室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为骨干,对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进行督促和指导。学校实行领导轮流值日制度,逐日检查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把校内外的各种力量协调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必须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强化激励机制。为此,根据“人性善”的理论,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初操行的基本分为75分,作为竞赛前总分M起步的常模数,规定同一起点。以后,再根据各自的表现,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记浮动分,作为竞赛中总分M异动的现实数,进行量的积累。逐日记载,逐周统计,逐月小结,逐季初评,期末总评。总评之后,按总分划分等第,进行质的分析,凡总分M在90及90分以上者,即MÎ[90,+¥)定为优秀,由学校表扬;凡总分M在90到75分之间者,即MÎ[75,90),定为良好,在班内表扬;凡总分M在75到60分之间者,即MÎ[60,75)定为及格,由班主任个别谈话;凡总分M在 60分以下者,即MÎ(60,-¥)定为不及格,首先进行正面教育,然后,再根据他所犯的错误性质和悔改程度,酌情给予处分,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激励学生个个争做三好学生。与此同时,学校还规定每个班级每个学期初班级文明的基本分为100分,作为竞赛前班级文明总分起步的常模数,规定同一起点。以后根据各班的表现,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记浮动分。作为竞赛中班级文明总分异动的现实数,进行量的积累,逐日记载,逐周统计,逐月小结,逐季初评,期末总评。总评之后,按总分划分等第,进行质的分析。凡总分在140及140分以上者,定为文明班级,由学校表扬,班主任评为优秀班主任,给予奖励,激励师生班班争当文明班级。学校政教处要加强对各班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指导,训练学生干部,提高管理能力,使各班的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能够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
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量化管理实验,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实行“四个结合”。
(1)班级自治与学生自理相结合。
班级自治是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组织基础,学生自理则是这个组织中的细胞。只有将班级自治和学生自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动每个学生自觉参与管理,保证德育工作量化改革管理实验的实施,并使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年级评比与激励自强相结合。
年级评比是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激励机制,以激励每个班 级、每个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学校通过“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不断强化这种激励,并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显示出来,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及时反馈和调控实验过程,把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建成文明集体,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
(3)学校督促与启发自觉相结合。
学校督导是学校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指挥职能,它必须与启发自觉相结合,变他律为自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在督导过程中,对于犯有这样那样错误的集体与个人,都应该首先进行正面教育,启发自觉,限期改正。然后按照《奖惩条例》和悔改表现给予适当的处分,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为将学校办成有活力、有特色、有成就、有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是一项崭新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实验过程,洞察发展势态,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又是学生直接参与管理,进行自我教育的活动,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展自主自立的个性心理素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最终都落实在培育人才素质这个最根本的着眼点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注:本文最初是我于1984年下学期在“新化二中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动员大会”上代表学校所作报告的一部分,并写入《新化二中1984年下学期政教工作计划》。后来扩展为新化二中“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材料”,1985年4月由我代表学校,先后在新化县和娄底地区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作典型发言。1989年修改成教育管理论文,先后在娄底地区和湖南省的“教育管理学会学术年会”上发言,获省二等奖,编入《湖南省教育管理优秀论文汇编》。试论德育的三个层次
上梅中学
许固健
灌输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是德育的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处于德育的统一体中,构成德育内部的矛盾运动,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不断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前发展,促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灌输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灌输政治理论、思想观念、个性心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它能启动受教育者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促成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它是家庭、学校、社会向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内部输入信息和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内部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加工,内化为个体自己的思想认识的互动过程。它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和条件,属德育的基础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的理论灌输和受教育者将教育者所灌输的理论内化为自己思想认识之间的矛盾。有了灌输教育这个基础,就有了学生思想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就能够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没有灌输教育这个基础,就没有学生思想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就无法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也就没有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继续与发展。
灌输可以有目的、有计划,也可以无目的、无计划。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这两种灌输同时存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灌输教育,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具有敏锐的道德判别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能够自觉地抵制腐朽的思想行为的侵蚀。
大家知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大教育体系。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背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在社会教育中,接受检验,进行升华。只有三者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人才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当前,这种结合太脆弱了,家庭和社会的某些不良灌输干扰学校正确的灌输教育,给学生以极坏的影响。这种负面效应,造成家庭、学校、社会大教育管理体系的空洞,危害青少年成长,急需建立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大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灌输和灌输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是政治理论、思想观念、个性心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输入,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不仅是政治课、语文课等各学科的课堂讲授,还包括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不仅是家庭氛围、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还包括家长、教师、社会成员的表率作用、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体的相互影响。总之,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一切人际关系都是教育资源,必须充分利用,使灌输和灌输教育深入到一切领域、一切过程、一切活动之中,显示出灌输与灌输教育的巨大魅力,给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养成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规范与约束,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逐步养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它上承灌输教育,启动受教育者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受教育者 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它下启自我教育,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强化道德意志,支配道德行为,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达到行为和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它既有外界对个体的影响、规范与约束,又有个体对自身的规范、约束与行动,是外因与内因、条件与动力的结合点、连接点,属德育的关键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影响、规范与约束和受教育者现有思想行为水平之间的矛盾。有了养成教育这个关键,就有了家庭、学校、社会德育过程的具体实施,就有了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养成教育这个关键,德育的过程就会中断,上承的灌输教育都将成为空谈,下启的自我教育也就无法实现。
以前,我们对养成教育注重不够,空洞道理讲得多,日常行为导得少;群体号召喊得多,个体表现管得少;形式花样搞得多,具体分析做得少;致使理论灌输教育落不到行为养成教育的实处。现在,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的养成,更包括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都渗透在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之中;而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会促进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的确立。所以,养成教育必然从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使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成为人们观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窗口。而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涵盖为人处世、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有四项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是奠基性的,那就是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独立自觉的学习习惯、整齐清洁的卫生习惯、诚信友善的交往习惯。这四项行为习惯被称之为养成教育的四项奠基工程,是奠定人生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四块基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合力,点点 滴滴,耐心引导,从小抓起,循循善诱,落实到为人处世、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活动、每一小事之上;然后,逐步扩大到一切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乏实践环节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养成教育正是德育最基本的实践环节。中小学生正处在养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坚强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必然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以《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等文件为依据,制订《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及时记载、评价并反馈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使养成教育变空洞为具体,变无序为有序,变他律为自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曾三次在“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发言,我的实验论文《德育量化管理的理论与实验》,编入《中华新论·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获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奖;《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发表于《中国德育》2002年第12期,列为2003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的交流论文,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奖,发来“邀请函”,邀请作者出席。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体心理内部对家庭、学校、社会所输入的信息,经过信息加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产生行为动机,形成道德意志,选择行为方式,再外化为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行为的一系列个体自我心理内部的教育活动。它既有个体对外界影响的内化,启动个体自我完善的 心理需求,激发个体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行为动机;又有个体对内在意识的外化,选择行为方式,将行为动机和道德意志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言论和行动,形成道德行为,体现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它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因与动力,属德育的核心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内化了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自我教育既渗透于灌输教育和养成教育之中,又独自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升华的独立层次;灌输教育和养成教育都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发挥作用,促进人的成长,逐步达到行为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的就是这种自觉境界。
以前,我们讲自我教育,大都浮在表面,缺乏对道德修养的深层挖掘和广泛宣传。现在,虽然强调了道德修养,但是挖掘的深度和宣传的力度都不够,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加强道德修养,个个注重道德为行的社会氛围,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继续努力,建立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大教育管理体制,在当地党政领导的指导下,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净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贯倡导的以修身养性为根本的道德修养的过程,它包含着立志、力行、成习三个基本阶段。立志就是确立一种理想、信念、目标,并在确立目标的同时,下定为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它标志着一个人事业的开端,属自我设计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力行就是为实现所确立的志向,达到所追求的奋斗目标而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行为、行动和实践。它标志着立志已转化为行动,属自我奋斗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二步。成习就是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道德修养而逐步养成的一种既无需外来的监督和强制,又无需自我诉诸道德的思考和斗争,便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选择自己的行 为方式,并能习以为常地长期坚持下去,成为性格中的固定因素的行为习性、心理倾向和道德习惯。它标志着行为已提升到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属自我实现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三步。
自我教育通过道德修养,不断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不断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无需他人监督与强制,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积杯土而成高山,汇涓流而成大海,求真求善,自律自强,从人文与科技两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完美人格,使事业走向成功,使人生走向辉煌。
我们中华民族一贯注重修身养德。五千年来群星璀璨,形成了一整套精辟深刻的德育理论,树立了一系列品德高尚的光辉榜样,积累了一代代优特人物的道德行为,给我们进行德育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宝贵的德育遗产。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充分利用这些德育资源,认真继承这些德育遗产,加强对灌输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的研究,以灌输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关键,以自我教育为核心,有计划、分层次地充实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继承优良传统,总结新鲜经验,发展德育理论,提升德育实践,把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过程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不断推向新的台阶,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才素质和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注:本文最初是我于1984年下学期出任中学副校长以来,先后在新化二中和上梅中学举办《教育学专题讲座》讲稿。1992年7月在“湖南省全完中学督导评估试点参考方案论证会”上发言。1997年10月15日发表于《娄底日报》第3版“文教卫专栏”。2000年编入《烛光——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选萃》,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
上梅中学
许固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说得好:“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养成教育正是德育最基本的实践环节,对受教育者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养成教育又是德育过程三个层次中的关键层次。它上承理论灌输教育,启动受教育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将理论灌输落实到行为养成;它下启学生自我教育,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变他律为自律,将行为养成推向行为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不断地推动德育过程的发展和受教育者良好行为习惯与优秀思想品德的养成。没有养成教育这个实践环节,德育的过程就会中断,最好的理论灌输只能是空谈,无法提升到自我教育的自觉境界。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从娃娃抓起。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要求家长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认真观察,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引导儿童逐步养成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整齐清洁的卫生习惯,独立自觉的学习习惯,诚信友善的交往习惯。这四项行为习惯被称之为养成教育的四项奠基工程,将为儿童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文明,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这种家庭教育太薄弱了,应该引起学校的关注。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议,创办“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与家长们一起,共同进行“创建和谐美好的科学学习型家庭,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改革实验,让儿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环节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实行量化管理。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文件为指导,制订《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 竞赛条例》、《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根据《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各班实行“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制度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持当日班务,检查登记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和《学生奖惩条例》,量化评分,记入学校印制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登记册》内,周末由值周干部统计汇总,报班主任审批,公布在班内开设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当周的行为表现。根据《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全校分年级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值周制度”,组织本年级的学生干部利用课余时间,主持本年级的文明班级量化核考评比竞赛活动,检查登记本年级各班的行为表现,按《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和《学生奖惩条例》,量化评分,记入学校印制的《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登册》内,周末统计汇总,报政教处审批,公布在学校开设的《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班级学生在当周的行为表现。
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检查为手段,以评比为动力,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锻炼自治自理、自律自强的心理素质,培养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德育由无序变有序,由抽象变具体,由软任务变硬指标,形成了科学化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被列为湖南省中小学德育量化管理试点单位之一,三次在“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发言,为“湖南省娄底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提供了“从严治校,量化管理”的操作现场和新鲜经验,先后有78个单位,878人次来校参观,被誉为 “德育先行之师”。将学校的“教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与省、地、县的教育改革活动,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实践环节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加强实践环节,强化养成教育,要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优化育人环境。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教人成为社会的人”,其本质是教人融入社会,学生生存,并且生存得更加美好。为此,我们多次召开当地行政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学生家长联席会议,建立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大教育理管体制,创建区社教育活动基地,开展“在家庭做勤劳节俭的好孩子,在学校做勤奋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教育活动,进行“社区教育改革实验”,形成一种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学校协助社区加强综合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教育合力,优化育人环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养成勤劳节俭,文明淳朴,奋发向上的民风,给儿童和青少年以感染、以熏陶,让他们在社会教育的实践环节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注:本文原为我于1984年下学期出任中学副校长以来,先后在新化二中和上梅中学,举办“教育学专题讲座”讲稿,发表于《中国德育》2002年第12期,获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列为2003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交流论文,发来《邀请函》,邀请作者出席。
自我教育的三个阶段
上梅中学
许固健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由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个人是内因,家庭、学校、社会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教育与环境的作用下,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向着个人各自不同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最好最高的可能性不断发展,而成长为人的。其中,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和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是内因,是成长的动力;教育与环境是外因,是成条的条件;个人各自不同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最好最高的可能性是方向,是成长的目标;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实现成长目标。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个内因的核心是道德品质。由于道德品质是家庭、学校、社会在德育过程中一种由个人发自内心的有意志的自愿选择。因而,在德育的灌输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这三个层次中,自我教育又是内因,它既渗透于灌输教育和养成教育之中,又独自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升华的独立层次,变他律为自律,逐步达到行为和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灌输教育和养成教育都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发挥作用,促进人的成长。如何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如何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这些问题都属于自我教育的理论范畴,都要通过自我教育的过程来实现。
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贯倡导的、以修身养性为根本的道德修养的过程,它包含着立志、力行、成习三个基本阶段。
立志就是确立一种理想、信念、目标,并在确立目标的同时,下定为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它标志着一个人事业的开端,属自我设计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这个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需要如何内化为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法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得好:“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随着志向走,功成伴随工作来。”
志向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功能。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持其志,无
暴其气。”就是说,志向是人的意气情感的统帅,保持志向就能使自己的意气情感,贯注于所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而不致于任意泛滥。这是对志向的内在功能的深刻总结。俗语说:“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对志向的外在功能的精辟概括。没有坚定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就容易在思想上受到干扰,特别是在遇到困难而又不能被众多的人所理解的时候,难免不处于迷惘、彷徨、犹豫、动摇的状态,甚至丧失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功能,来自于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只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人,才能“持其志,无暴其气。”逐步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自觉境界。
诸葛亮云:“夫志当存高远。”伟大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目的。历史上许多优秀人物的经历告诉我们,凡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必先立下远大的志向,献身于所奋斗的事业,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潜能,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做出杰出的贡献。对此,高尔基有过深刻的体验,他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就对社会越有益。”对此,苏轼的深刻体验更加精辟,他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树立远大的志向,要以理想为动力,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教育去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由理想人格的确立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两个基本阶段构成的。前者是从物质到精神的阶段。理想人格是由思想家、伦理学家,根据一定的社会阶段和时代的需要,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典型人物加工提炼而形成的观念性的道德品格,并通过宣传、教育、灌输、学习,内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目标。后者是从精神到物质的阶段。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将观念性的理想人格外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人格,这两个阶段都离不开自我教育的作用。前者是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即立志的阶段。后者是自我追求、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即行动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统一起来,就能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确立远大志向,实现奋斗目标。
树立远大的志向,既要确定远大的总目标,又要根据个人各自不同的情况制订一系列具体的子目标,形成“叶叶相复盖,枝枝相交通”的目标树。把远
大的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的子目标,不断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不断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上攀登,通过对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不断地向着远大的总目标前进,积杯土而成高山,汇涓流而成大海,最终达到远大的总目标。否则,远大的理想将成为空谈,远大的总目标就等于虚设。
力行就是为实现所确立的志向,达到所追求的奋斗目标而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行为、行动和实践。它标志着立志转化为行动,属自我奋斗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二步。这个阶段的基本矛盾,是内化为个人的理想如何转化为个人的行为之间的矛盾。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得好:“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
行为是素质的外化,离开道德行为,便不可能有道德素质;行为又反映着素质,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必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素质是行为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其中,包括古今中外世代相传的许多优秀人物的行为积累,这些珍贵的行为积累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勤劳节俭,克已奉公,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都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世代相传的民族行为的长期积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世世代代绝大多数炎黄子孙的最基本的素质。
高尚的道德素质并不是行为的简单积累,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一种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凝聚。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的人,都是凭借坚定的信念支配,自发的情感处理,自觉的意志控制,自动的行为表现共同的长期的作用,形成行为整体中一贯稳定的品格和倾向,将一定的社会阶段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中体现出来,实现内部意志和实际行为的统一,个别行为和行为整体的统一。
通过自我教育,坚定地把理想志向转化为实际行动,是使理想志向不致破灭的唯一可行的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的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可见,力行是事业成功的内在要素,33 只有义无反顾地力行,才能获得真知灼见,形成对自己、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找到实现志向的依据和途径,避免脱离生活、脱离社会的主观片面性。只有义无反顾地力行,才能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进,坚定不移地实现确定的志向,达到奋斗的目标,成为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所获得的非凡成就,都不是坐在屋子里苦苦地想出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扎实地干出来的。
清代著名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以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气概,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各种障碍,不能苟且偷安,畏缩不前,而要发奋图强,勇往直前。布克·特·华盛顿指出:“我以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全完是以他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地位为标准,而是由他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越过的障碍多少作为尺度的。”面对困难,面对障碍,我们必须用自我教育激励自我,敢于斗争,敢于跨越。通过力行,找到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架起目标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从而,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锻炼意志,浇铸品质,造就自我,不断攀登理想的高峰。
成习就是养成一种稳定的行为习性和心理倾向。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道德修养而养成的一种既无需外来的监督和强制,又无需自我诉诸于道德的思考和斗争,便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并能习以为常地长期坚持下去,成为性格中的固定因素的道德习惯。它不仅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有机融汇,而且是一定的道德行为在长期的不断重复的积累中形成的行为习性和心理倾向,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修养中所达到的意识与行为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它标志着行为提升到自觉,属自我实现的阶段,是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三步。这个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个人的行为如何稳定为个人的习惯之间的矛盾。
成习必须是一贯的,而不是偶然的。如果一个人只是偶然做了一件有道德的事,还不能说他具有道德习惯。只有当他长期地不断重复地做着有道德的事,34 并使这种行为方式成为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才可以说他具有了道德习惯,进入了道德修养的自觉境界。这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优良的道德习惯决不是什么天赋的,也不会在一朝一夕形成。它是人们在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的驱动下,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以高度的自制力和坚持力,不断地排除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干扰,将优良的道德行为一贯地坚持下去,逐渐形成的优秀的风格和品质。
成习的关键是战胜自我,逐渐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有战胜自我的任务,在顺利的时候,要通过自我教育,注意战胜自我可能或已经滋长的盲目乐观,懒散松劲,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等不良情绪。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要通过自我教育,注意战胜自我可能或已经产生的悲观失望,焦燥厌烦,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等消极心理。
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更要时时、处处、事事唤醒自己,警惕惰性的腐蚀。因为惰性是消弱意志,摧毁毅力的蛀虫,是事业成功的大敌。战胜自我必先战胜惰性,从自我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现在面临的一件一桩好事做起,积杯土而成高山,汇涓流而成大海,使事业走向成功,使人生走向辉煌!
通过对自我教育三个阶段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外因、内因、方向,条件、动力、目标的内在联系,而且还可以看到灌输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的辩证关系。它们说明自我教育中立志、力行、成习这三个阶段,都是在教育与环境作用下,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的生动体现与具体演化。灌输教育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将理论转化为理想、志向、目标,进行自我设计;养成教育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将立志转化为行为、行动、实践,进行自我奋斗;自我教育渗透于灌输教育和养成教育之中,不断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不断激发个人
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将力行转化为习惯、性格、品质,进行自我实现,创造人生辉煌。从而,进一步丰富德育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作为我们指导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理论基础。
注:本文原为我于1984年下学期出任中学副校长以来,先后在新化二中和上梅中学,举办“教育学专题讲座”讲稿,1994年整理成教育论文,先后在娄底地区和湖南省的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上交流,获省二等奖。
试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激励作用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到底有哪些激励作用?怎样发挥它的激励作用?这些问题关系到对《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认识、修改、完善与实施,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用明确可达的目标去激发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方案》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为依据,全面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毕业标准和中小学德育应努力达到的具体目标,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目标激励重在目标导向,明确奋斗目标,指导行动方向,注重整体效应。《方案》把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毕业标准分解为一、二、三级指标,有考核要点,权值,分数,使中小学的德育目标,由模糊变清晰,由无序变有序,由抽象变具体,从整体上把中小学德育,由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为改变长期存在的中小学德育的软弱状态,吹响了号角,树立了旗帜。
目标激励要注意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如我校初中部第212班有个学生,入学成绩列全班倒数第八名,他很灰心,班主任找他谈心,用《方案》激励他奋发图强,迎头赶上,他很感动,通过一年努力,他的学业成绩上升到全班第四名,评为“三好学生”,成为后进赶先进的榜样。又如我校高中部第95班学生邹家华,数学思维敏捷,数学老师用《方案》激励他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为他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考上重点大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给全校学生以鼓舞,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刻苦学习。
目标激励要以管理为手段,通过管理来实现。没有管理,目标只是一种设
想,激励会流于空谈。以前,我校虽有要“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目标,但因缺乏管理措施,总有部分学生爱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的现象屡禁不止。后来,我们在《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中明确规定“一个学生在一周内,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剩饭剩菜,加操行分0.6分。凡违反一次,不但不加分,还要扣操行分0.1分”。各班设“卫生监督岗”,学校设“卫生宣传栏”,加强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人们用已形成的价值观,感知客观对象,焕发出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炽热情感。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情绪体验,学生通过对《方案》的学习,明确《方案》所定的目标,产生为实现《方案》所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热情与动机。为此,我们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情感激励。
1、用集体学习、个别辅导的方法,激励学生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学生初学《方案》时,思想很不统一。有的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的思想品德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未必能够一一量化。有的持厌倦态度,认为其指标体系繁琐重复,难记难分,不便执行。有的持否定态度,认为框框太多,是整人的《方案》。面对学生实际,我们通过集体学习和个别辅导,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长期以来,正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个很复杂的系统,难于量化,只好用模糊的语言给以大致的评估,使德育工作一直显得软弱无力,评无尺度。现在,省教委通过反复试点,修改、论证、测试,颁发了《方案》,是我省中小学德育的重大改革,尽管它还不够完善,但从总体上看,《方案》的指标体系是清晰的,考核要点是切实的,权值分配是合理的,操作程序是可行的,我们应该给予信任和支持。《方案》反映时代对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体现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关怀与爱护,我们应该感到亲切,把自己当成实施《方案》的主体,而不是作为挨整的对象,积极地投入《方案》的实施。
2、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光荣感与耻辱感。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依靠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切实抓好对每个学生平时表现的记载与考核,使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建立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的可靠的基础之上。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初操行的基本分为75分”,作为每个学生在竞赛前操行总分的常模数。以后依各自表现,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的计分标准,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公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记浮动分,作为每个学生在竞赛中操行总分的现实数,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该段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光荣感与耻辱感。学校通过“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不断强化这种激励机制。期末,凡操行总分在90及90分以上的学生,定为优秀,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凡总分在75分到90分之间的学生,定为良好,在班内表扬。凡总分在60分到75分之间的学生,定为及格,由班主任个别谈话,鼓励他争取进步。凡总分在60分以下的学生,定为不及格,首先进行正面教育,鼓励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进步,并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共同做好转化工作,然后根据他所犯的错误性质,严重程度和悔改表现,按《学生奖惩条例》给予处分,形成一种“受奖励者光荣,受处分者可耻”的校园氛围,强化情感激励的作用。
3、用创文明班,争文明分的方法,激励学生的集体感与责任感。创文明班、争文明分是“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教育原则,在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上的具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和责任感。为了让每个班级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学校规定:“每个班级每个学期初班级文明的基本分为100分”,作为每个班级在竞赛前班级文明总分的常模数。以后依各班表现,按《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的计分标准,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定期分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记浮动分,作为每个班级在竞赛中班级文明总分的现实数,及时反馈每个班级在该段的表现,激发学生的集体感与责任感。学校通过“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不断强化这种激励机制。期末,凡
班级文明总分为140分及140分以上的班级,评为“文明班级”,班主任评为优秀班主任,均由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形成一种“创文明班,争文明分”的竞赛氛围,强化情感激励的作用。
例如,我校高一有个男生,躲在男厕所抽烟,被发现后,依“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扣该生的操行分5分,扣该生所在班的班文明分5分,激起全班同学的公愤,他不服气,班主任找他谈话,说:“全班50多个学生,认真上好一节课,被任课教师评为甲等,记在《班级日志》上,得班文明分0.1分。你抽支烟扣班文明分5分,要50多个学生上好50节课才能补偿,你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他哭了,在班会上向全班同学检讨自己的错误,当场交出烟盒和打火机。后来,他刻苦学习,乐于助人,做好人好事,又为班上争得了更多的文明分。
4、用培养典型,表彰先进的方法,激励学生的紧迫感与进取感。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最易接受先进典型的激励。我们在开展每项活动时,都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通过表彰先进,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态势,以激励学生的紧迫感与进取感。如当我们发现高一新生吴中华很有组织能力时,就立即加以培养,让他先后任班长和学生会主席,指导他科学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成为品学兼优的“省优秀学生干部”,考上了重点大学,给其他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以激励。
(三)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就是在活动中用各种激励方式,不断加强行为的强度与密度,始终以满腔的热情,为现实所追求的目标而不辞劳苦努力奋斗。
行为激励要以教师的行为作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校通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贯彻,严格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的行为以激励。
行为激励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例如学校规定:“一个学生在一周内认真完成作业,从未缺交、迟交或少做题,加操行分0.6分,否则,不但不加分,40 凡缺交一次扣1分,迟交或少做题一次扣0.5分。”把行为激励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又如学校规定:“一个学生参加学校、县级、地级运动会,获某项第一名,依次加个人操行分1分、2分、3分,依次加班文明分1分、2分、3分。”把行为激励寓于体育活动之中。这样,以活动为载体,就可以在活动中,不断地强化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要靠科学管理来强化。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激励式教育量化管理体制。
班级自治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团干部为骨干,建立班团干部轮流值周制度与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依《学生自治实施细则》,组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每班设《值周干部记事本》,每周派一名学生干部值周,主持当周的班务工作。每班设《值日生记事本》,每日派一名学生值日,主持当日的日常工作,与值周干部一起,及时处理日常事务,及时记载学生表现,按《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量化评分,记入《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登记册》内。周末由值周干部统计汇总,报班主任审批,公布在班内开设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当周的表现,用班级自治来强化行为激励。
年级评比就是以政教处为核心,以学生会干部为骨干,以年级为评比竞赛为单位,组织本年级各班的学生干部轮流值周,分线检查本年级各班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组织纪律、劳动卫生、文娱体育等方面的活动情况,按《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条例》,量化评分,记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登记册》内。周末统计汇总,报政教处审批,公布在校内开设的“文明班级量化考核评比竞赛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班级在当周的表现。学校分年级设“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等流动红旗,分年级开展“创文明班”的评比竞赛活动,用年级评比来强化行为激励。
学校督导就是以学校党支部和校长室为核心,以各处室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和各班班主任为骨干,加强对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的督促与
指导。学校实行领导轮流值日制度,及时检查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级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把校内外各种力量都协调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用学校督导来强化行为激励。
行为激励要靠竞赛活动来强化。学校开展“做三好学生,争文明班级,创一流学校”的激励式竞赛活动,每个学生以“三好”标准严格要求,自尊自爱,努力争取做三好学生。每个班级以“文明班级”条件严格要求,自治自理,努力争取做文明班级。整个学校为创建有活力、有特色、有成就、有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流学校而团结奋斗,形成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竞赛局面,不断强化行为激励。
充分发挥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激励作用,给我校带来无限的生机,推动我校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先后三次在“湖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发言,有78个单位,878人次先后来我校参观,为“娄底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座谈会”,提供了“从严治校,量化管理”的现场。将学校的“教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与省、地、县的教育改革活动,融为一体。学校多次评为省、地、县的先进单位,被誉为“德育先行为师”,列入“湘中名校”,在《湘中教研》创刊号上加以介绍。
当前,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激励作用认识不足,对实施《湖南省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採取敷衍态度。他们既没有设立实施细则、管理体制、操作流程、计分方法、竞赛活动等配合措施,又没有充分发动师生,去认真实施《方案》,更没有充分依靠师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认真的记载和严格的考评,把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建立在平时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之上。而只在期末单凭个人印象给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记个分数,反而说《方案》繁锁,不便执行,使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激励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我应邀以上梅中学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的专题总结为题作个发言,与全省教育界的同志们共同探讨中小学生
思想品德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期把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注:本文原是我于1991年下学期受学校委托,为上梅中学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写的一篇专题总结,先后在新化县和娄底地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1992年8月又在湖南教育学院校长岗位培训班的研讨会上发言,获省教委和学院领导好评,发表于《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2卷,获湖南省教育管理学会一等奖。
德育量化管理的理论与实验
上梅中学
许固健
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是当前正在构建的教育工程,标志着我国德育向着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的探索
上梅中学是湖南省新化县一所历史悠久的完全中学,已培养出二万多名优秀人才,享誉海内外。文革中,学校迫迁农村,校园被工厂侵占,惨遭破坏。文革后,拨乱返正,学校迁回原址,于1985年恢复“上梅中学”校名,重建校园。当时,学校设施和学生素质都非常差。面对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我们想从加强德育入手,励精图治。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加强德育,首先,必须弄清三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1、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素质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大家知道,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总体而论,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的心理素质,简称知、情、意、行。其中,道德认识是社会的政治理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和行为积累等等。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判别标准和评价尺度。我们的道德认识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能够辨别是非,评价好坏,自觉抵制一切腐朽思想和不良行为的侵蚀,逐步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业已形成的道德认识,感知客观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它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对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我们的道德情感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具有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浩气正气。道德意志是人们用业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通过理智的权衡
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心理内部的矛盾,产生支配道德行为的强大力量。它能强化行为动机,选择行为方式,驱使行为动机外化为行为表现。我们的道德意志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果断顽强,百折不挠,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道德行为是人们用业已内化了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感知客观事物,产生为行为动机,选择行为方式,再外化为对他人、对社会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它体现着行为主体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是人们观察行为主体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窗口。因为它是行为主体内化了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化,所以是可测的,成为我们制订《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的理论依据。我们的道德行为教育,就是要按照社会需要和学生行为养成的客观规律,通过德育工作量化管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和严格规范,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加强理论灌输教育,促进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志的同时,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学生个体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心理素质的辩证统一,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履带,道德意志是动力,道德行为是表现。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处于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统一体中,构成学生个体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地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训练道德行为,促进优秀思想品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前,我们对学生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的心理素质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晓理不透,动情不够,持恒不久,导行太少,经常以学校对学生群体的空洞说教,取代学校对学生个体的具体分析和严格规范,忽视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使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得软弱无力。
2、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德育过程,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促成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教育过程。它能启动学生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因素,把社会的政治理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转化为学生个体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学生群体心理外部的矛盾运动,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和条件。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学校施加的教育影响下,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心理素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旧质到新质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它是学生个体在活动与交往中,把外界的教育影响,反映到主观世界,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行为动机,选择运动方式,再在活动与交往中外化为道德行为;这种道德行为,通过长期的、多次的反复,稳定为习惯,发展成性格中的固定因素,从而,积累起新的品质;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推动学生思想品德的新形成与新发展;这就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个体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和学生个体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是学生个体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教育与环境作用下,启动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向着个人各自不同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最好最高的可能性不断发展,而成长为人的。其中,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和个个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是内因,是成长的动力;教育与环境是外因,是成长的条件;个人各自不同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最好最高的可能性是方向,是成长的目标;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实现长成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连贯起来,共同促进全民族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
以前,我们对这两个过程的本质认识不清,空洞道理讲得多,日常行为导得少;群体号召喊得多,个体表现管得少;轰轰烈烈搞得多,具体分析做得少;经常以学校对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取代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忽视学生个人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使德育的渗透性和连贯性显得软弱无力。
3、德育的三个层次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灌输教育、养成教育、自我教育是德育的三个层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处于德育的统一体中,构成德育内部的矛盾运动,贯穿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不断推动学校德育和学生思想品德向前发展。
灌输教育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灌输政治理论、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向学生输入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加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的互动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和条件,属德育的基础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学校的理论灌输和学生将学校所灌输的理论内化为自己思想认识之间的矛盾。有了灌输教育这个基础,就有了学生思想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就能够开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没有灌输教育这个基础,就没有学生思想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就无法开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也就没有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继续和发展。
养成教育是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的影响、规范与约束,通过学生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逐步养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的思想品德、坚强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它上承灌输教育,启动学生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将学校所灌输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表现对他人、对社会的言论与行动。它下启自我教育,通过学生自我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强化道德意志,支配道德行为,变他律为自律,达到行为和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它既有学校对学生的影响、规范与约束,又有学生对自身的规范、约束与行动,是外因与内因、条件与动力的结合点、连接点,属德育的关键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学校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规范与约束和学生现有思想行为水平之间的矛盾。有了养成教育这个关键,就有了学校德育过程的具体实施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养成教育这个关键,学校的德育过程就会中断,上承的理论灌输教育都将成为空谈,下启的学生自我教育也就无法实现。
自我教育是学生自己心理内部对学校所输入的信息,经过信息加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产生行为动机,形成道德意志,选择行为方式,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学生自我心理内部的教育活动。它既有学生自身对外界影响的内化,又有学生自身对内在意识的外化,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因与动力,属德育的核心层次,贯穿于这个层次的基本矛盾,是学生内化了的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自我教育既渗透于灌输教育与养成教育之中;又独自形成一个不断自我升华的独立层次,变他律为自律,逐步达到行为和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灌输教育与养成教育都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发挥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教育通过道德修养,不断启动学生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不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生命力量,无需他人监督与强制,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求真求善,自律自强,从人文与科技两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完美人格,48 达到行为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使事业走向成功,使人生走向辉煌。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乏实践环节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德育。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正是德育最基本的实践环节中,由养成到自觉的两个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加强对德育三个层次的研究,以灌输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关键,以自我教育为核心,有计划、分层次地充实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努力提高德育的完整性。
以前,我们对德育的三个层次及其辩证关系缺乏认识,片面强调理论灌输教育,严重忽视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使理论灌输教育无法落到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实处,甚至,以理论灌输教育取代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使德育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显得软弱无力。
二、方案的制订与点上的实验
通过对前段德育工作的深刻分析和理论探索,我们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而且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从而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改革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在加强与改进理论灌输教育的同时,通过德育工作量化管理,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走从严治校,量化管理的道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人,提高全民族的人才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努力而奋斗!”
当时,国家教委还没有颁发《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就以《中学生守则》为依据,按照我们提出的《关于中学德育测量的构想》,和《关于构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项目体系的思考与研究》,制订《学生自治实施细则》、《学生奖惩条例》、《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等量化式规章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分为3类9项32条,条条量化评分。学校建立“班级自治,年级评比,学校督导”的分级式管理体制,规定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初操行的基本分为75分,作为学生操行总分M在竞赛前的常模数,规定同一起点。以后,再根据各自的行为表现,採用“优加劣减,正负计分,逐段统计,49 定期分布”的权和式计分方法,记浮动分,作为学生操行总分M在竞赛中的现实数,进行量的积累。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上进的竞赛局面,激发一股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政治热情。为了强化激励机制,学校实行“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得出每个学生期末的操行总分M,根据量的积累,进行质的分析。凡总分在90及90分以上者,即MÎ[90,+¥),定为优秀,由学校给予表扬和奖励。凡总分在75到90分之间者,即MÎ[75,90),定为良好,由班主任在班内表扬。凡总分在60到75分之间者,即MÎ[60,75),定为及格,由班主任个别谈话,鼓励学生积极争取进步。凡总分在60分以下者,即 MÎ(60,-¥),定为不及格,由班主任和学校首先进行正面教育,然后再根据该生所犯的错误性质、严重程度、悔改表现和《学生奖惩条例》,分别给予批评、书面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处分,通知家长,配合教育,共同做好转化工作。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德育过程从抽象变具体,从无序变有序,从软任务量化为硬指标。
方案出台以后,我们选定初中部第163班为实验的试点班,派年过半百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女共产党员彭自成老师出任班主任,根据《学生自治实施细则》,组成“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小组”,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进行“德育工作量化管理改革实验”试点。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值周制度和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每天由值日学生及时记载每个学生当天的行为表现,根据《学生操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的计分标准,优加劣减,正负计分,记入学校印制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登记册》内。周末由值周干部统计汇总,报班主任审批,公布在班级的“学生操行量化考核公布栏”内,及时反馈每个学生在当周的行为表现,依靠学生集体教育学生个人,强化行为养成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通过“日记载,周统计,月小结,季初评,期总评,年鉴定”的递进式操作流程,不断加大激励强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逐步进入行为与意识高度统一的自觉境界,变他律为自律,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优秀的思
第三篇:工作构想
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
近期及远期工作构想
一、建立联络员制度
建立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的联络员制度,每国 推荐一名联络人员,隶属于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管理,具体职责为代表本国的行业合作委员会组织机构承担相关工作的具体对接和联络的工作。
二、建立“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官方网站
由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单位发起,立 即建设“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的官方网站,利用网络传播与宣传,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红木家具行业交流经贸及文化合作提供优质的网络平台。
三、开展与东盟各国的红木家具行业文化、行业合作的交流
定期与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尼、缅甸等 东盟国家的红木、家具行业协会进行互访交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红木家具行业合作委员会这一平台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交流平台,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行业间加工生产、工艺制作、文化、商贸以及会展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各国行业间的加工生产及工艺制作、文化传播的交流,合作委员会的行业准则及章程的制定和执行,保障各国的红木及家具、木制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各国红木家具行业及企业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第四篇:2014工作构想(本站推荐)
2014年工作构想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分店的不断增加,就意味着公司由单店经营成功转型为连锁经营,单公司扩大较快,不论是从人力还是管理或是企业制度的完善、健全而言都跟不上,所以构思了工程部几点意见和想法。
一:首先本部门必须先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与机制,从而使部门运作过程中有据可依,才能做到量化管理,也就是连锁管理。
1、强制执行日常表格制作和上呈(见附件),在此附件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单店内实情,从人到物都可以做到统一管理。
2、组件部门的基本培训,说到底管理就是人管人,也就是说要先激励和引导员工从思想上有所变化,是他们能够自觉地做到公司的各种机制和制度,与此同时还要以各种激励的方式方法来开启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只有使他们对本职工作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二:培训基本分为三块:
1、基本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学习和了解(见附件)。
2、针对工程部组织具有一定难度的技能活动。
3、从外界引进专业人员对工程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培训。
4、适当组织技能特长员工参加机关的展会,使他们对KTV行业的行业业态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眼界并在工作中创新和完善。三:
1、成立部门的督导机制,也就是有了机制和管理制度,就要督促
门店充分执行,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有奖有罚。
2、在此过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工程部工作效率,更快更准的为营运提供保障。
3、督导过程中,总部工程到店内要积极,认真滴引导店内工程如何去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督导在此过程中更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言行,要给店内工程起到积极建行的表率作用。
四:物料把控和设备维修维护方面是今后工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益,每一项浪费和损失都是公司的损失,所以在物料设备这块有如下看法和准备。
1、全面整合资源,统一各物料设备厂家、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价格,整合完后制作统一的各项表格和表单,以便统一管理和管理开支(见附件)。
2、精确完成上面工作后,下一步就是把这些统一好的物料设备箱超市商品羊走库存管理系统,严格管控,做到不浪费,不影响的原则。
3、在日常维护过程中,要学会全面合理利用资源,多动脑,勤思考。
五:设备技术方面,主要在音响效果和点歌功能两大块。随着人们的水平提高,人们对KTV的音响效果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KTV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不再只是要求能唱,而是要求好唱,轻松。由原来的合并功放,到前级,纯功放,不久的将来,将走向专业化,现已经有些KTV企业在用专业音箱了。歌曲已不再是以前的口水歌而是原版KTV了,消费者更在乎歌曲的更新速度和品质。
鉴于以上,建议公司慢慢更换主流的专业音箱,歌曲品质都要加大研发和投入资金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技术人才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而不再单只是维护,而是专业维护,且做好成立媒体制作部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对公司内部有潜力且愿意学习的员工要大力支持,让他们在公司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他们的潜能,既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又能为公司服务,做到双赢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在KTV行业内屹立不倒。
望公司重视!
第五篇: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一: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我校不断发展和创新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学期终结,德育工作已暂告一段落,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发展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要求,本学期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学校德育实施细则》,做到每个年部印发一份,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贯穿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把初中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应达到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真正使德育工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网络。为达到学期目标,我校根据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品德教育工作,有很多工作按计划执行的较为突出。
1、利用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是全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一学期的教学、管理起到指导大方向的作用,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定下了基调,这为教育学生和教师以及政教处开展德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规范教育。我校根据各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特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学规范、用规范中注重了全面要求,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侧重解决几个问题,达到了目标准确,要求具体,效果明显,也避免了走过场,流于形式。尊重学生身心个性发展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
3、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我校在庆祝重大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德育活动的开展。故事演讲、文艺汇演、法律知识讲座、各种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德育内容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华,陶冶了情操。
4、开设学生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二、本学期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德育工作按计划要求已经基本完成。完成组织了开学典礼活动;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组织班主任开好第一次班会和办好第一期黑板报、宣传栏,进行了普法宣传;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开展了“开学第一课”征文,珍爱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教育活动,“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做文明延边人大讨论”、“我与祖国共成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等系列活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法制报告会、安全教育报告会增强了师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多项教育活动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参与日常管理,既增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德育教育卓有成效。
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特别重视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以抓好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提高理论素质为核心,以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基本技能为突破口,以塑造自我形象为动力,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德育工作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德育队伍的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要长期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培训一支合格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在学校里不能只是靠单一的说教。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活动中,采用了榜样示范法,采用评优树先、德育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目的;采用情感熏陶法,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即以教育者的高尚品德和情感陶冶受教育者,这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自我教育法,采用参与社会实践来使学生提高德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德育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本学期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外德育阵地建设缺乏特色,无法建设更有影响力的社区德育组织,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社区德育组织机构建设,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2、德育活动开展形式相对单一。在今后德育工作中,应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校的德育教育。
4、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可操作性、科学性,还要注意德育工作的层次性。篇二: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发展之路,凝心聚力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年进一步健全了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以精细化管理求效率,坚持“以德治校、从严治校”,使学校的德育形成“爱心德育”、“和谐德育”和“平安德育”的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调动了广大领导干部和班主任的积极性,使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就本学期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加强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德育工作队伍中的主力军,学校校风学风的好坏、德育工作的成败,和10几位班主任的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认真学习,增强意识。
为了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学校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周一的教师例会上,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还多次学习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
2、每周坚持利用周二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认真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并积极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做好工作总结和工作布置。
3、开学初班主任严格工作计划的拟订,要求计划中做到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措施有效,活动安排具体有指导性,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计划性。认真学习《班主任工作条例》、《赤土中学关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有明显增强,为学生服好务的意识有明显改进,多数班级发展平稳顺利,涌现出了班活动组织好,班级常规工作抓的好等充满生机、富有特色的班集体。
二、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规范升旗仪式。国旗下的一课中,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等。
2、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结合清明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一二九纪念、元旦等重大节日,先后举办了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专题黑板报等活动,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革命传统和理想前途等教育。
3、积极开展各种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并引导学生从活动中领悟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的道理,弘扬了扶弱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了爱国主义情感。
(二)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是校长,副校长是副组长,成员为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老师,常务机构是团委会。由团委会作好实施方案,抓好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1、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和《赤土中学关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教育为重点,对学校和班级卫生、自行车排放、学生的胸卡佩戴、仪容仪表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
2、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开学初的一个月是行为规范养成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强调、完善与落实。
3、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塑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严格要求学生不在放学路上玩耍逗留,不乱买零食,不损坏群众庄稼,不进电子游戏厅和网吧,不与社会闲杂人员或外校生结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打架斗殴,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到同学或亲戚家借宿,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脚。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关精神,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1、上好法律启蒙课。结合政治课,组织学生学习《新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六禁”教育,把“禁毒”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把“禁毒”教育与“禁烟”、“禁黄”、“禁赌”、“禁入网吧”、“禁使用手机、mp3、mp4”教育相结合,在“防”上下功夫,在“疏”上做文章,净化了校园环境。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2、利用国旗下讲话,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教育。
3、利用专题教育的课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开展 “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宣传图片,出宣传板报,写活动心得,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明辨是否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
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壮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的告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超前消费的影响,无一不冲击着我们的青少年,冲击着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学生。在当今这个高心理负荷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我校有具体的老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有关工作,并扩大到学校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实行多元组合,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实现中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2、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课。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我校在各年级不定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具体内容涉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抗耐挫力和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使学生们学会科学的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懂得自尊自爱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
3、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团委会直接负责管理,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通过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进行专项的集体心理辅导。
我们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专项的集体心理辅导。如每到考试前,特别是初三年不少学生存在考试焦虑;初一新生刚入校,部分学生心理上无法适应独立生活的新环境等,我们针对这些现状,采用家访、班会等方式培育学生一个健康的心态。
五、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1、组织班主任开展进宿舍、进家庭、进学生的心灵活动。把工作的时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工作的范围扩大到校园之外,力求实现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零距离,班主任老师积极响应、认真去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部份家长也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变简单粗暴为耐心细致,变消极训斥为积极引导。
2、做好差生转化。利用家校联系、跟踪谈话、建立后进生跟踪制度等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3、开好家长会。家长会也是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之一,本学期各年段在半期考后召开了家长会,介绍了学校的管理举措,解释、沟通了相关问题,提高了家长的自信心和主动合作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开好学校首届运动会。对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被评为组织奖的班级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奋力拼搏的斗志和爱班的热情。
六、今后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1、对学生的各种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特别是自我安全防范和自救意识的教育。
2、加强了后进生转化工作。对于违纪学生进行经常谈心,建立差生谈话记录,配合班主任做思想工作。
3、加大班主任培训的力度,定期的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究讨论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篇三:2014年黄阳思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黄阳思中学
德 育 工 作 总 结
2015.1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黄阳思中学 德育工作总结
回顾短短的一学期,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了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创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了学校德育领导力量。
1、成立以校长周高军为组长,政教主任李志刚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
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议,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利用全体教师例会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中,签订了责任保证书,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了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主题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期初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本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强化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物质保证。
学校为了改善德育大环境,不仅从软件上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还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在本期开展的“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中,在校园内增添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宣传牌;教室等地方悬挂着名言警句及宣传标语,充分突出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结合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办出黑板报和手抄报加大德育宣传和教育。通过上述努力,我校基本做到了使学校的每块土地,每一寸墙报都能说话,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效果良好。
二、强化了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开学初,学校各个处室利用课余时间对围绕安全、纪律、卫生、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对全校学生开展大教育;通过领导带班、班主任值班抓好学生的卫生、学习、礼仪等行为规范。各年级、各班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管理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得到净化、构建稳定有序的学习氛围,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着手加强团干部的能力建设,增强理论学习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上级的文件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4、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
5、严格落实德育管理量化考评细则,加强对年级组、班级和学生个人的教育和管理,培养每一名同学关心集体、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培养同学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塑造他们形成健全的价格。
7、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在德育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知识讲座、座谈辅导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筑和谐家校、师生关系,打造生态校园。
8、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构建德育教育平台,寓教于乐,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学期学校组织了新生军训、田径运动、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学校生活,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各项活动的开展也在潜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