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专业
2018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专业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8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组织机构
上海市工程系列土建施工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土建施工高评委”),负责本市土建施工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规划设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设计高评委”),负责本市规划设计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城市管理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高评委”),负责本市城市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房地产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房地产高评委”),负责本市房地产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土建施工专业
1、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含施工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测量)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含施工应用技术研究、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公路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土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含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建筑、市政工程中机械施工、建筑物、构筑物内机电等设施安装(含工程机械、电气、弱电、暖通、管道、给排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研制、技术改造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5、从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混凝土制品、商品混凝土(含复合材料)生产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二)规划设计专业
1、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程测绘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含园林仿古建筑物)、构筑物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总图运输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建筑物、构筑物结构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暖通、动力、电气专业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 术人员;
5、从事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含轨道交通)设计及给排水设计(含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6、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治理、监测、测试、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地质地震、地震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7、从事建筑应用技术研究、建筑材料研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8、从事建筑技术经济及技术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9、从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咨询、勘测、设计、监理、监(检)测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三)城市管理专业
1、从事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营运、车辆应用、机电;船舶修造检验、航运规划、航道建设、港航监督;道路养护、交通节能减排技术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生产、输配、供应、应用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和机电设施设备维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园林景观及造林规划设计、绿化林业研究、绿化林业建设与养护、植物保护、林业病虫检疫与防治、绿化 林业生态保护、花卉苗木和果树技术推广、野生动物繁育与保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5、从事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监测、监督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6、从事市容环境监测、废弃物处置、环卫设备设计与制造、市容景观设计、环境保洁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7、从事城乡建设、交通、城市管理、国际航运及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运行维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8、从事港口或陆上运输机电设备、自动控制、装卸工艺设计、港口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四)房地产专业
1、从事房屋修缮工程的检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玻璃幕墙施工,在物业管理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房地测绘、用地规划、土地开发、土地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从事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勘探工程、工程物探、地质测绘、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实验测试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三、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基本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无不良诚信记录,无尚在有效期内的行政处罚。
(二)岗位条件
具有上海市户籍(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1年以上,且在有效期内),在本市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当年度已到达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者,不接受申报。
(三)学历、资历要求
申报人员应符合国家关于《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有关条件,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即:获得博士学位后,聘任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聘任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非本专业大学本科(含成人教育本科)毕业,须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聘任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任职资历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自按规定聘任工程师职务起算)。非就业状态、在行政管理或工勤等岗位工作的经历不能作为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在计算 时,因专业技术岗位变动、待岗待聘、长病假、参加全日制教育等不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时间需相应扣除。
(四)论著要求
提交在工程师任职期间撰写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业论文、技术总结或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合作撰写论文不得超过3人)撰写专业论文两篇及以上,其中至少有一篇在专业刊物(有书刊号)上公开发表。确定一篇为主送论文,主送论文须独立撰写,主送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同时,提交论文应注意以下要求:
(1)学位论文不得作为职称评审论文报送;
(2)若报送以外文发表的论文,需同时提供中文译稿,且审核时以中文内容为准;
(3)提交的论文应确保与所提交的书面材料完全相同,凡未按要求上传论文材料的,材料受理点将不予受理;
(4)提交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人员应在材料申报截止日前提供正式出版刊物,论文录用证明、报刊及电子论文等不作为申报依据,凡在材料申报截止日无法提供正式出版刊物的,材料受理点将不予受理;
(5)各高评委对申报人所提交主送论文将进行重合度检测,经查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2、结合本人主持或为主参与的科研项目、生产项目或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独立撰写技术工作总结两篇及以上,每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同时,提交技术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要求:
(1)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申请、结题报告以及项目技术报告等不作为职称评审技术工作总结报送;
(2)技术工作总结应阐明项目水平,并写明本人在项目中所承担的岗位职责、专业技术能力、创造性的作用贡献以及解决的技术难点与难题;
(3)技术工作总结须由单位审核并出具申报人独立撰写的证明,为确保申报人参与项目的真实性,须同时提供申报人主持或为主参与的项目立项、结项、验收、鉴定等相关材料;
(4)各高评委对申报人所提交的技术工作总结将进行重合度检测,经查实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3、作为主要作者撰写并正式出版过学术论著(不含编著、教材),其中本人撰写的字数不少于四万字。
(五)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和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每年需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科目培训。具体包括:
1、公需科目。根据《关于完善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公需科目培训工作的通知》(沪人社专〔2017〕256号)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评审和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每年需完成规定的公需科目培训。2018年按30学时考核,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5学时。各公需科目培训课程安排和报名事宜,请登录“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查询《2018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计划》。另外,对2017年前记录的公需科目学分,在五年有效期内按1学分对应3学时折算。对通过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且未超过五年期限的,可分别折算为3个公需科目学时。
2、专业科目。2018年申报市土建施工、规划设计、城市管理、房地产高评委的人员,需参加土建施工、规划设计、城市管理、房地产专业科目的继续教育,其参加有关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情况将作为职称评审依据之一,具体事项请登录“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查询各高评委相关通知。
(六)破格条件
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但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经考核,可择优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学历、资历条件均不具备的,不得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不具备规定学历,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累计从事工程 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或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后,连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以上的,或不具备规定资历,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未满五年的; 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在工程师任职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专业刊物(有书刊号)上独立发表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2、在工程师任职期间,具备以下经历和业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指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以上奖项的主要贡献者(有个人证书)。
(七)其他事项
1、评聘工程师职务后,通过成人教育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规定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其取得学历后的资历不得少于一年。
2、已评聘其它相关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转到建设交通类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并经考核能履行现岗位职责,可转评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已评聘工程系列其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其他相关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转到建设交通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并经考核能履行现岗位职责,且符合评审条件,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3、根据《关于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办 法的通知》(沪人社专[2017]110号)精神,为促进职称评审与职业资格考试的接轨,对于取得沪人社专[2017]110号文件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按规定聘任工程师职务,同时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其他申报条件的,可以申报。
4、外省市在沪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申报条件且取得《上海市居住证》满一年以上的,可以申报。
5、破格申报、低一级任职年限在6年以内、转系列申报高一级资格、近3年内曾参加过评定而未通过、非本专业学历、现有资格非本市评审的申报对象,必须参加面试答辩,其余面试答辩对象由高评委指定抽取。
6、对于上一年度评审未能通过的,第二年继续要求申报的人员,必须在申报当年取得以下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之一,否则不予以受理:
(1)取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主要贡献者,具有个人证书;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产学研项目,或者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认定的项目,须提交立项及项目完成及相关材料;
(3)独立撰写并公开出版与专业工作内容相关的专著。
7、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实行缺额推荐申报(在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表的“所在单位核实意 见”栏中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
8、在网上申报截止日前,须提供完备的申报材料,申报表上的单位核实意见不填或不加盖公章、负责人签章的,材料受理点将不受理申报材料。
9、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再作为申报本专业职称的前置条件,因此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为非必需提供的材料。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相关规定,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是专业技术人才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体现,因此,申报人可自行提供能反映自身外语和计算机最高水平的材料(近5年内取得),供专家在评审时参考。
四、申报程序
建设交通类土建施工、规划设计、城市管理、房地产高评委实行网上申报。有关要求如下:
(一)申报时间
2018年7月16日至7月31日。
(二)申报方法
登录21世纪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职称专家—上海市职称服务系统,如实注册用户信息、填写基本资料。选择所要申报的高评委及专业学科组,按照要求上传规定的申报材料附件。凡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均应上传原件扫描件至系统。申报材料填写和附件上传完成后,经检查无误,点 击提交,同时打印申报表。(请确认上传附件不含病毒,否则可能导致材料上传不完整而影响评审)
(三)注意事项
1、“学习经历”栏:学历应从高中填起,学历及学位证书直接上传到“学习经历”栏对应的“相关附件”。对于在职获得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并无研究生学历证书的申报人,其基本信息栏的“学历”一栏应按照本人所持有的最高学历证书填写。
2、“项目情况”栏:各栏(特别是立项时间、担任角色、经费等)应根据项目情况如实填写,并将相关证明材料及获奖证书上传其对应的项目后。
3、“论文著作”栏:申报论文、技术工作总结及论著均应上传该栏,除论著仅需上传封面、目录及封底外(PDF格式,打包成一个文件作为附件上传),提交论文及技术工作总结的,需上传封面、目录、内容(PDF格式),以及所有论文、技术工作总结的WORD版本。
4、“附件”栏:
(1)职称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2)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3)继续教育证明;
(4)身份证(外省市人员须上传《上海市居住证》,超过有效期的还应上传续办证明);(5)其它需要提交高评委审阅的材料等
本栏可上传15个文件,相关内容的文件可打包上传并在“附件说明”中加以准确说明。
(四)受理审核
各高评委办公室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人员分配受理号,通知参评对象递交书面材料。初审未通过的,通过职称服务系统告知申报人。对截止申报日17:00未按要求完成提交,或未按高评委办公室要求的修改时限完成修改的申报人,不纳入今年评审受理范围。
五、材料准备及报送
(一)书面材料准备
网上申报材料经初审通过后,申报人打印受理凭证,将材料打印装订成册,经单位人事部门和档案所在地审核,填写审核(推荐)意见并盖章后,根据要求向各评委会申报书面材料,填写“评审对象名册”,向上级人事部门或有关评委会或申报服务机构报送。其中,证书原件经各评委会真实性审核后当场退还本人。同时,申报人员应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外省市人员还需提供《上海市居住证》复印件。
(二)材料报送方式
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高评委不直接接受个人申报,由申报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对材料审核盖章后统一递交高评委。为方便申报,在通过评委会审核、下载打印受理凭证后,申报人可就近向市区人才服务中心职称材料受理服务窗口提交书面材料(含原件),由受理服务窗口审核后代为报送(具体受理点见附件4)。
(三)材料报送时间
市土建施工高评委、市城市管理高评委、市房地产高评委:9月25日至9月30日(9:00 —11:00,14:00—16:00)。
市规划设计高评委:10月8日至10月12日(9:00 —11:00,14:00—16:00)。
(四)材料报送地址
1、市土建施工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材料报送地点为武夷路150号1号楼9楼市土建施工高评委办公室。邮编:200082,电话:35312072、55885959转8065,联系人:周老师。
2、市规划设计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材料报送地点为石门二路258号现代设计大厦M层第1接待室,邮编:200041,电话:52524567-62134/62232,联系人:周老师、陈老师。
3、市城市管理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组织人事处。材料报送地点为零陵路147号302室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考试中心。电话:64169898×328、305、304,联系人:张老师、金老师、秦老师。
4、市房地产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干部人事处。材料报送地点为新闸路218号2003室上海市房管局人才服务考核评价中心。电话:63270026,联系人:冯老师。
六、评审费用
每位评审对象收取评审费850元,评审费在报送材料时交付。本通知内容在21世纪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上可供下载。
附件:
1、《建设交通类高评委专业划分》
2、《报送高级工程师评审材料目录》
3、《承诺书》
4、《市、区人才服务中心职称申报材料受理点一览表》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5月25日
第二篇:关于开展2011上海市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关于开展2011上海市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 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1上海市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审组织机构
上海市工程系列土建施工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土建施工高评委),负责本市土建施工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规划设计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设计高评委),负责本市规划设计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城市管理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城市管理高评委),负责本市城市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上海市工程系列房地产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房地产工程高评委),负责本市房地产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土建施工专业:
1、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含施工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测量)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含施工应用技术研究、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土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含施工监理、监测、造价咨询)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建筑、市政工程中机械施工、建筑物、构筑物内机电等设施安装(含工程机械、电气、弱电、暖通、管道、给排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研制、技术改造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5、从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混凝土制品、商品混凝土(含复合材料)生产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二)规划设计专业:
1、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程测绘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含园林仿古建筑物)、构筑物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总图运输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建筑物、构筑物结构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暖通、动力、电气专业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5、从事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含轨道交通)设计及给排水设计(含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6、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治理、监测、测试、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地质地震、地震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7、从事建筑应用技术研究、建筑材料研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8、从事建筑技术经济及技术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9、从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咨询、勘测、设计、监理、监(检)测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三)城市管理专业:
1、从事交通运输(不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营运、车辆应用、机电;船舶修造检验、航运规划、航道建设、港航监督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生产、输配、供应、应用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从事轨道交通规划、运营和机电设施设备维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园林景观及造林规划设计、绿化林业研究、绿化林业建设与养护、植物保护、林业病虫检疫与防治、绿化林业生态保护、花卉苗木和果树技术推广、野生动物繁育与保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5、从事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监测、监督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6、从事市容环境监测、废弃物处置、环卫设备设计与制造、市容景观设计、环境保洁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7、从事城乡建设、交通、城市管理、国际航运及物流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和运行维护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8、从事港口或陆上运输机电设备、自动控制、装卸工艺设计、港口工程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四)房地产专业:
1、从事房屋改建、维护、修缮、检测、玻璃幕墙施工、装饰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2、从事土地用地规划、房地测绘、土地开发、土地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3、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从事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4、从事勘探工程、工程物探、地质测绘、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实验测试的本市在职工程技术人员。
三、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基本条件。
申报人员应符合国家关于《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所规定的有关条件,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即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工程师职务二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工程师职务五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非本专业大学本科(含成人教育本科)毕业,须具备理工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担任工程师职务七年以上的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可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当已到达退休年龄或已办理退休手续者,一律不接受申报。
(二)职称外语与计算机。
按照本市有关文件规定,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并成绩合格;应按照以下要求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1956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须通过2个模块的考试并成绩合格;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须通过3个模块的考试并成绩合格;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须通过4个模块的考试并成绩合格。
(三)论文要求。
应报送在工程师任职期间撰写的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业论文两篇,其中一篇需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刊物(有书刊号)上独立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学位论文不作为职称评审报送论文。主送论文须为申报人独立撰写并注明。申报人员应在材料申报截止日前提供正式出版刊物,论文录用证明等不作为申报依据。凡在材料申报截止日无法提供正式出版刊物的,材料受理点将不予申报受理。
(四)继续教育要求。
申报人需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考核。
根据市人保局、市科委《关于开展创新知识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通知》(沪人社专【2011】399号)文件精神,自2011年起,申报者还需通过创新知识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考核。申报高级资格人员需参加基础培训中级班,培训2天,获得4学分(对申报时未能完成培训的,可先上传培训报名表,在开评前提供学分证明)。
(五)破格条件。少数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符合任职条件,但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条件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经考核,可择优破格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学历、资历条件均不具备的,不得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不具备规定学历,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累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或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后,连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以上的;不具备规定资历,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工程师职务三年以上未满五年的,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工程师任职期间,在省、部级以上专业刊物(有书刊号)上独立发表过2篇以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并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2、在工程师任职期间,具备以下经历和业绩:
获得国家级(指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下同)三等奖以上一项的主要贡献者;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一项或三等奖二项的主要贡献者(有个人证书)。
(六)其他事项。
1、评聘工程师职务后,通过成人教育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规定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其取得学历后的资历不得少于一年。
2、已评聘其它相关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转到建设交通类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并经考核能履行现岗位职责,可转评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已评聘工程系列其他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其他相关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转到建设交通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并经考核能履行现岗位职责,且符合评审条件,可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3、为促进职称评审与执业(职业)资格考试的接轨,凡申报目前已开展执业(职业)资格考试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一般应通过执业(职业)资格考试。
4、外省市在沪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申报条件且取得《上海市居住证》满一年以上的,可以申报。
5、境外回国人员,所需学历和资历条件达到评审要求,回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也可直接申报。
6、破格申报、低一级任职年限在6年以内(不含6年)、转系列申报高一级资格、近3年内(含3年)曾参加过评定而未通过、非本专业学历、在职学历、现有资格非本市评审的申报对象,必须参加面试答辩,其余面试答辩对象由高评委制定抽取。
7、对于上一评审未能通过的,第二年继续要求申报的人员,必须在申报当年取得以下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之一,否则不予以受理:
(1)取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主要贡献者,具有个人证书;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项目或产学研项目,或者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级认定的项目,须提交立项及项目完成及相关材料;
(3)独立撰写并公开出版专著。
8、任职资历截止日期为当年的12月31日。
9、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实行缺额推荐申报(在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表的“所在单位核实意见”栏中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
10、在网上申报截止日前,需提供完备的申报材料。对于申报截止日后取得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成绩、发表论文的正式出版物,不作为今年申报的依据。
四、申报程序
(一)网上申报办法。
建设交通类土建施工、规划设计、城市管理、房地产高评委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有关要求如下:
登录 21世纪人才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公共人事服务—职称专家—上海市职称服务系统。如实注册用户信息、填写基本资料。选择所要申报的高评委及专业学科组,按照要求上传规定的申报材料附件。凡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均应上传原件至系统。申报材料填写和附件上传完成后,经检查无误,点击提交,同时打印申报表。
高评委办公室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人员分配受理号,通知参评对象递交书面材料。初审未通过的,通过职称服务系统告知申报人。
(二)申报材料准备。
网上申报材料经初审通过后,申报人打印受理凭证,将材料打印装订成册,经单位人事部门和档案所在地审核,填写审核(推荐)意见并盖章后,根据要求向评委会申报书面材料,填写“评审对象名册”,向上级人事部门或有关评委会或申报服务机构报送。其中证书原件经评委会真实性审核后当场退还本人。同时,申报人员应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外省市人员还需提供《上海市居住证》复印件。工程系列建设交通类各高评委不直接接受社会个人申报。
五、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及地点
(一)材料报送时间:土建施工专业、规划设计专业、城市管理专业、房地产专业网上申报时间定于2011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书面材料收取时间9月1日—9月15日。节假日不受理。
(二)各高评委办公室联系电话及材料报送地址:
1、市土建施工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材料报送地点为东大名路666号上海建工大厦1701室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邮编:200082,电话:35312072、55885959转8065,联系人:周宗源。
2、市规划设计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材料报送地点为石门二路258号现代设计大厦22楼人力资源部,邮编:200041,电话:62464282 52524567转62232,联系人:周烨、殷介敏。
3、市城市管理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组织人事处。电话:23115135,联系人:张艳。市城市管理高评委收取材料地点为零陵路147号302室上海市城市交通考试中心。电话:64169898×328,联系人:张嘉苹。
4、市房地产工程高评委办公室设在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组织人事处。电话:23116151,联系人:林中樑。市房地产工程高评委收取材料地点为新闸路218号2003室上海市房地产业开发交流中心。电话:63586517,联系人:沈佳。凡属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从业人员申报的,可至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提交申报材料.虹桥路2188弄29号,电话:62619958,联系人:黄梦靓。
六、评审费用
每位评审对象收取评审费850元(含答辩费),评审费在报送材料时交付。
本通知内容在21世纪人才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上可供下载。《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档案》等表格可从网上下载。下载地址:
1、http://218.242.131.184/renshi/zc/download.jsp2、http://www.xiexiebang.com/detail_down.jsp?lmCode=A0501&viewID=3268 附件 :
1、《建设交通类高评委专业划分》;
2、《申报评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综合报告》;
3、《制证信息表》;
4、《承诺书》;
5、《报送高级工程师评审材料目录》。
附件下载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О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上海交通建设品质工程评选办法
上海市交通建设“品质工程”评选办法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2018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评选工程范围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四章 申报程序及报送资料 第五章 工程评审 第六章 纪律 第七章 表彰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鼓励本市交通工程建设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推动质量水平提升,实现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满意的交通工程建设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交通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大修项目交通品质工程奖的评选工作。
第三条 上海市交通建设“品质工程”是本市交通建设行业工程质量评选的最高荣誉奖项,评选工作坚持优中选优和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评选一次。
第四条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负责上海市交通建设“品质工程”的评选工作。
第五条 申报上海市交通建设“品质工程”的企业可以是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或主要承建单位。
第二章 评选工程范围
第六条 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评选范围是:本市交通建设工程(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枢纽场站、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库)、港口、航道、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
第七条 参评工程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和使用功能,不得从一个独立的、使用功能相同的合同项目中抽取部分工程进行申报。
(一)每座大型立交、独立桥梁、特大型桥梁的主桥可为一个申报单元;
(二)连续高架道路工程,原则上按标段申报,主线和匝道合为一个申报单元;
(三)隧道可按每条为一个申报单元;
(四)码头工程可按座或泊位作为申报单元;
(五)航道整治工程按标段或航道为申报单元;
(六)轨交工程每个区间或车站可为一个申报单元;
(七)公共建筑类工程,以单位工程为申报单元。第八条 参评工程规模和技术等级应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一)新建工程建安工作量5000万元以上,装饰安装工程建安工作量3000万元以上,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2000万元以上;
(二)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
(三)吹填工程土方工程量100万立方米以上;
(四)单个单体工程未达评选规模,可按合同标段群体工程申报。第九条 对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及其他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采用预制构件(含现场预制)的工程,以及对发展交通运输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项目,虽规模和投资低于上述标准,本着严格控制的原则申报推荐。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法定建设程序,工程已办理竣(交)工验收手续,建设单位在申报表中须签署推荐意见。
(二)工程设计合理、先进,符合国家和部颁、市颁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设计单位在申报表中须签署评价意见。
(三)经质量监督机构推荐,在申报表中签署推荐意见。
(四)工程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和使用功能。
(五)工程应按规定通过竣(交)工验收,投入使用六个月以上,但自验收申报时限不超过两年。
(六)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成果显著;符合安全、环保、节能、美观、和谐的要求。
(七)涉及高架道路、桥梁、码头等工程结构必须经有关机构评定为优质结构工程。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得申报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
(一)造成原设计使用不可弥补性的永久缺陷;
(二)降低原设计使用等级或影响正常使用;
(三)施工中发生过质量事故、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环境保护不到位及引发社会恶劣影响事件的。
第十二条 除特大型工程外,一项工程原则上允许1~3个主要参建单位,每个参建单位完成的产值占工程总量的20%以上,完成的分部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第十三条 为促进劳务企业提高队伍素质和健康发展,承担工程结构施工的劳务企业可作为申报工程的参建单位,该劳务企业须是本会会员单位。除特大型工程外,一项工程只能确定一家劳务企业参建单位,其申请由项目申报企业负责在品质工程申报表中填报明确。
第四章 申报程序及报送资料
第十四条 符合条件的工程只允许申报一次。第十五条 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的申报时间:
一、申报单位向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进行申报,申报截止日期:每年十一月底。
第十六条 申报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一)《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申报表》,表内签署意见的各栏,必须写明意见并盖章。
(二)单位工程竣(交)工验收证书(复印件)。
(三)工程质量检验报告。
(四)项目简介(含项目平、纵面示意图),有关影像资料(必须提供5寸工程彩照2~3张)。
(五)获其它奖项证明材料等复印件。
(六)申报资料电子版。
凡申报资料不齐全的工程,不列入评选范围。
第十七条 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并涵盖所申报工程的全部内容。申报材料中提供的文件、证明、印章等必须清晰、齐全。申报表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整齐。第十八条 申报材料(申报表一式两份、其它材料一份)于规定的时间前报送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逾期不予受理。
第五章 工程评审
第十九条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成立由本会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评审工作,评委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评委会成员自专家库选取。
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下设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评审工作小组,负责对申报资料的核查,组建专家检查组进行现场核验。现场核验应实地查验工程质量,原则上对整个工程进行实地查验,重点查验主要部位(特殊路基、道路、桥梁、码头、护岸、隧道和建筑等)的工程质量水平,汇总形成书面核验意见。第二十一条 评委会根据申报资料及核验意见进行审议,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获奖工程。
第二十二条 本会将获奖工程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个工作日。
第六章 纪律
第二十三条 评审工作必须由评委本人参加,不得委派代表参加;评委应严格执行评委守则,秉公评审,廉洁自律,不得谋取私利收受礼品、礼金;如发现违纪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申报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的单位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应严格执行现场评审须知,申报工程应接受全面检查,配合检查安排从简,严禁向评委赠送礼金礼券礼品,违反规定的,视其情节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申报资格或获奖资格。
第七章 表彰
第二十五条 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每年颁布获奖名单,向获奖的总承包(主承建)和参建单位授予奖杯和证书,并对获奖企业通报表彰。
第二十六条 获奖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获奖有关人员给予奖励。第二十七条 获奖工程的建设、监理等单位可向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申请颁发工程奖杯作为纪念。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申报上海市交通品质工程获奖后如发现质量问题,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经鉴定确实不符合评选条件的,有权作出撤销决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负责解释,本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赵书玲,许伦辉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也已成为各个专业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探讨如何建设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目的,明确了校外实习基地的概念和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校外基地的必要性和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关键词:交通工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of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Shu ling zhao, Lun hui xu(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ganzhou,341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loyers demand more and more of the capabil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ing in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ractical teaching in various professionals.This paper had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how to build the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of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cleared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and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it will face,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 of the Traffic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Key words: The Traffic Engineering;the Training Base outside School;Construction
0引言
交通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领域,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交通领域的人才紧缺现象日益凸显。交通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是道路交通管理、道路的总体规划、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及公路建设施工等等,这些研究内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摆在当前高校交通工程专业面前重要的课题。
江西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定位是赣南交通工程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力争为赣南交通工程领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知识面广、个人素质优良、具有求实和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交通工程专业将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建设好校内科研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和强化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较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赵书玲(1975–),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交通。基金项目:2008年江西省高等教育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成果之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善了实习环境,提高了实习质量,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受到了一次有益的工作实践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1】,现在,结合我们建设实习基地的实践,本文就建设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概念和重要性、基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建设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等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需要
在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在学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大部分校内实习基地的设备,实习的方式、内容都不能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真正意义上的锻炼,不能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的专业化实习,因此建立、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就必不可少。比如江西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未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只能进行简单的校内实习——金属工艺操作实习,有关专业方面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机会相对而言较少,学生对本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掌握的也是甚少。但在与赣州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市公交公司和赣州交警支队等交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之后,交通工程专业 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专业技能及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显著的提高,能够熟练应用专业技能处理实际的专业问题
【3】【2】。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而这样一支人才队伍的关键是需要一只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高的师资队伍。部分教师也许理论知识水平过硬,但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点在年轻的教师身上表现的更突出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使他们可以利用指导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与基地的工程师、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深入交流,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其以后的教学工作质量。
【4】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利于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展的需要
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的实现桥梁就是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既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产、学、研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以缩小校企距离,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参与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与有关行业和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了解科研前沿发展的动态,掌握最新成果,为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平台
实习问题实际上是就业问题。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实习基地,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稳定就业资源,进而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个目标。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对接”,为学生从“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搭建了一个平台,成为了大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当前各个高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如何弥补这一缺陷就成为各高等院校、用人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大学生的头等大事,而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同时满足三方面的要求,高校和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提前掌握以后工作需要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技能,增长才干,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科研资源,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各种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这样才能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机制,调动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性。
二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基地实践育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实习基地的建立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并且学生对实习基地的实习期望非常高,希望能通过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提高自己在应聘工作时的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但是目前部分实习基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既有实习基地的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岗位不多,很多的实习岗位是参观性质的岗位,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能力的需求。(2)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少指导老师的全程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放羊式”的学习,学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大,不能有效利用实习基地提供的实习机会。(3)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眼高手低。有些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只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敷衍了事。还有部分学生不愿在实习基地提供的基层单位工作,认为大学生是高级知识份子,到基层实习是对人才的一种埋没
【5】。
(二)实习单位参与动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习企业愿意接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大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很难直接为企业创造利润,带来效益;而且让学生进厂实习或顶岗劳动过程中,学生不熟悉实际的操作流程,很容易出安全事故,影响生产,造成企业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且很多高校在建立了实习基地后忽略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工作,只在送学生去实习的时候才和实习基地联系,这样很难建立起校企合作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感情,以上这些现象都导致企业和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对接待学生实习的热情不高,导致实习单位参与实习基地建设动力不足。
(三)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岗位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致使原本非常有限的实习单位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再加上社会比较重视重点大学,企业也更愿意与重点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这使得普通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数量少之又少。而且像会计学、情报学、项目投资等可能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专业,企业出于对自己安全生产的考虑几乎不会与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另外诸如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等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专业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而大学里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脱节及实际的操作成本等问题,企业也不愿意让学生去一线实习,只让学生进行参观,这都导致了高校的实习基地数量和岗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
【6】。
(四)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建设缺乏经费的支持
在计划经济年代,学生的培养费用由国家拨付,一切按照预定的模式按部就班进行运作。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培养费用大部分由学校拨付,国家只拨给少量的经费,再加上学校扩招所需费用、购买教学仪器设备开销,及学校的实习经费分配不合理,致使部分专业实习经费紧张,连基本的实习费用都不能满足,更别说将实习经费用于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建设。
三 完善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学校和企业需要规范对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的管理
校外实习基地没有达到实践育人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和企业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与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不够规范,不够重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需要多为实习学生提供一些一线工作岗位,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锻炼机会,同时企业一方面为实习学生配备一线的技术员工并进行岗位培训,指导学生的实习,另一方面要对实习基地和实习学生严格管理,让实习的学生指导并且严格执行实习基地的规章制度,此外学校和老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使实习学生认真完成实习任务,自觉履行基地的责任和义务【7】。
(二)高校应该加强和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上,对实习生没有太大的热情是很正常的,所以高等院校在与有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之后就应该与企业保持沟通和联系,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培训,让实习企业认识到让学生来实习不仅仅对高校和实习学生有利,让企业意识到学生实习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动力
【8】
。江西理工大学自从和赣州市公交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之后,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为公交公司完成了电子线路图的绘制和16路公交客运量的调查等,拉近了校企之间的距离,开创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展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
通过与实习基地的接触,可以发现很多单位非常需要学生去实习,为单位招聘新员工做好准备,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友或者是其他的资源去积极寻找实习单位并且建立实习基地。在会计、情报学、项目投资等专业进行实习时可以与实习基地签订相关保密条约,以保证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被泄露,从而扩大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数量。而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诸如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可以在校内实习基地的日常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免除实习单位出现的后顾之忧。
(四)为实习基地管理和建设提供经费的支持
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和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联系、调研、共建研讨和检查等工作都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在学校和学院没有经费支持或工作量补助的情况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本是专业课教师难以承担的,因此学校需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再者高校需向已建成的实习基地分期分批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实习基地能够为实习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以后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
【9】。
四 结语
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双方,利用企业生产和经营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而如何建设好交通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所有开设交通专业的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西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此来分析和研究交通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当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国家的政策,企业的规模、效益等,需要进一步探讨各种因素与建设交通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卢胜国,杜林.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02(24):73-75.[2] 陈群贤.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9,02(120):223-224.[3] 陈振斌,张建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36):131-134.[4] 秦津,塔莉.对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8(272):319.[5] 蒋阳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7(262):198-200.[6] 邱悦颜,徐庆军,田英翠.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2009,06(28):58-59.[7] 孙洪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生产实习质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6(19):45-47.[8] 陈鸣,刘淑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研究[J].学理论,2009,12(112)224-225。
[9] 武杨.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75):152-153.[10] 陶知翔,肖惠海.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138—139.
第五篇:交通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17单元
道路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在某个时间段内,在保证合理安全的条件下道路由已给定的道路设施所能容纳的行人或汽车的最大流量的评价。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道路设施很难达到或接近通行能力,所以在此领域,很少有人对其做评估。因此,通行能力分析也提供了一种用于估算某种设施在保证规定的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的方法。
因此,通行能力分析就是一套为估计在特定的运行状况范围内道路设施的交通承载能力的程序。它为现有设施的分析,改进设施或者说是未来设施的计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运行标准的定义是通过引进服务水平的概念来确定的,而运行状态范围的规定是为了确定各种类型的设施,并且它与在不同水平下所能承受的交通量有关。
理想条件
在这项指南中,许多程序为整套规定的标准提供了公式或图示。这必定将会为了解释任意一种普通状况作出调整,而非去匹配那些规定好的状况。这些定义的条件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想条件。
原则上,理想条件是指无论怎样改善也不能提高设施通行能力的条件。理想条件假定天气良好,路况良好,道路使用者能熟练使用道路设施并且没有交通事故妨碍交通流。详细的理想条件在每个章节中都给出了明确定义。对于不间断交通流设施和交叉口,下面给出了理想条件的例子。
非间断流设施的理想条件包括:车道宽度12英尺,路边或中央分隔带上障碍物距行车道边缘宽6英尺,多车道公路设计时速70英里,双车道公路设计时速60英里,交通流中全部为小客车,平原地形。
交叉路口理想条件包括:车道宽度12英尺,交叉口平顺,交叉口内无路旁停车,交通流中只有小客车,没有本地的公共汽车停在线路上;所有车辆直接通过交叉口;交叉口位于非中心商务区;无行人影响;对于有交通信号管制的交叉路口,任意时刻均为绿灯。
在多数的通行能力分析中,普通条件都不是理想的,通行能力、服务流率或者服务水平的计算必须进行预测调整以反映不能达到理想条件。一般状况通常情况下分为道路状况,交通状况以及控制状况。车辆控制和技术代表着长时间改变的状况。
道路状况
道路条件包括几何条件和设计要素。许多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虽然这些因素不会影响可以用设备测得的通行能力和最大交通流率,但是在其他方面,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效果,比如说速度。虽然这些因素不会影响可以用设备测得的通行能力和最大交通流率。
道路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设备的类型以及它的开发情况; 2. 道路宽度
3. 路肩宽度和横向余宽 4. 设计速度
5.平面线性和纵断面线性 6. 交叉口排队距离的有效性
设备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间断流和中央分隔带的存在,以及其他主要设施类型因素严重影响着交通流特性和通行能力。人们发现,环境的改善同样影响着双车道、多车道道路和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性能。
车道和路肩的宽度对交通流有重要影响。窄的车道会使车辆以比普通超车更近的距离超越其他车辆。司机会通过降低车速或者不改变车速而增加纵向间距来补偿窄车道的不足,然而,这种做法将会明显的降低通行能力或服务流率,甚至两个都降低。
窄路肩和侧向障碍物有着两个重要的影响。许多司机会因为觉得危险而远离路边和中央分隔带。这些行为会使他们离相邻车道的车辆横向距离更近并且使他们表现出与在窄车道上相同的反应。
限制设计速度将会影响道路运行和服务水平。司机将不得不以较低车速行驶并对因降低车速而导致的不合理的平纵线形变得更为警惕。人们发现,在极端情况下,较低的设计车速会影响多车道设施的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的平、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有的设计速度和原始地形。规划不间断流量的一般高速公路的地形如下:平原地形
允许重型车辆与客车保持大约相同的速度和平、纵线性的任何组合,这种地形等级一般不会超过1-2%。
丘陵地形
使重型车辆的司机大幅减速低于那些客车和平、纵线性的任何组合,但不需要以爬行速度运行太长时间。
山地地形
是重型车辆在相当长的距离内或频繁的以爬皮速度行驶的坡度和平纵线型的任何组合爬坡速度是重型车辆在一定比例的延长的爬坡段上的最大行驶速度这些定义一般是取决于交通流上的特殊的混合的重型车辆,一般来说,地形变的越加复杂严峻,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速就会减小。对于双向行驶的地形严峻的路段来说这种影响是严重的,不仅影响着交通流中个人车辆的操作能力,还制约着交通流中缓慢车流的通行机会。
除了地形的一般影响,相当长度的上坡地段对操作也有一个明显的影响。重型车辆爬坡缓慢带来了交通流中的操作困难和道路利用效率的降低。
坡度对靠近交叉口的操作影响是重大的,车辆同一时间在停车点必须克服坡度和惯性两个困难。
第20单元 单向交通
尽管大多数街道和公路的设计用于通过双向交通,增加交通流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车辆和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冲突,由此产生的交通拥挤及事故往往使人们考虑到用单向交通。主要的活动中心,如中心商务区的城市拥有一大批高交通,密集的交叉口、因为考虑到交通信号时间和提高街道的通行能力单行道经常被采用。发展中的新的活动中心如购物中心、运动场馆、工业园等,单向交通方式经常被用于改造原始街及其他交通计划。
单向街道一般运行在以下三种道路情况之一: ①街道上的交通在所有时间都保持一个方向移动。
②单向车道通常是单向的,但在某些时候可能调整以提供其它方向上的使用,即主要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③一条街道通常情况下进行交通繁忙的双程行车,但在某一方向流量较重时,通常运用单向交通。单向交通通常被设在交通流较大的方向上,例如在早高峰时单向交通设在某一个方向上。在晚高峰时设在相反的方向上,其他时段相同用双向交通运作。
利与弊
单向交通通常用于减少交通挤塞,增加街道网络的能力。同样单向交通也会影响安全和毗邻的土地的使用。
(1)对性能的影响
在城市双向街道上交通冲突和交叉口延误是导致的交通挤塞及旅行时间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单向交通中反向交通并不会影响左转弯的进行。此外,特殊的道路宽度是完全会被使用的解决方案。利用单向交通的方案,可增加高达50%的道路通行能力。
实施单向交通后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也同时实现了双向交通不能允许的临时或全天的路边停车。更加有效的信号配时还可以增加街道的通行能力能力。
(2)对安全的影响
在交通信号控制的单向交通的主要路口行人和车辆安全通过性与在其他交叉的街道和车道通过时存在差距。此外,驾驶员和单向交通中的行人仅仅需要注意单方向行进的交通。
许多研究表明双向交通改单向交通因为驾驶技术造成的意外事故减少 10 %至 50%。在某些情况下,更减少了特定类型的意外。驾驶员为了找到空隙停车或为了转向进入适当车道而采取的不适当的交织会增加路段上的轻微交通冲突数。然而,单向和双向操作之间的过渡地区经常会发生危险,需要特别的交通控制方案。
(3)对交通流的影响
使用单向交通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交通运作,减少交通挤塞。改善运行条件、行驶速度和安全程度,当然这取决于以往的运行情况。一般情况下,旅行时间可以缩短10% 至 50%,交通事故率减少 10% 到 40%并轻微的增加整个交通系统的运作能力。一些改善交通运行的方法应该被采用与以下的消极方面取得平衡: ①驾驶必须旅行额外远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浪费时间和燃料。
②在单向交通中,特别是如果网络几何是不规则的并且没有特别明确标记和信号标志的道路上外来车辆可能容易弄混。
③如果道路被强制的由单向改为双向,长途运输业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利的影响。在一条狭长道路上的旅行,可以走到最近的公共汽车站,步行前往并采用公共交通的人数会增加。
④紧急通行的车辆,如消防车,可能需要采取更为迂回的路线到达其目的地。但是通过,紧急车辆将进入单向系统之前的信号控制,即实行人工干预对单向交通上的车辆放行以使紧急车辆快速进入下一个十字交叉口,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紧急车辆在道路上浪费的时间。
(4)对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
改进的交通运行,提高的安全性通常会对相邻的土地使用者和公众产生广泛的经济利益。然而,规划单向交通系统时,特别是涉及到商业街道时,商家可能会认为实施单向交通后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营业,因而交通工程师们应该预计到他们会反对实施单向交通。
但在美国各地的研究一般而言会反对对此类造成影响的索赔。此外,一旦实施了单向交通系统之后,许多原来反对实施单向交通的商家却成了忠实的拥护者。单向交通很少会再次更改回双向交通,除非主要新公路设施建设使单向道路系统不必要继续运行。
虽然很多地方经济和环境因为一个接一个的地区改为单向交通模式而受到影响,密歇根州公路部门的深入研究却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① 大多数住在单向交通道路周边的居民都对单向模式表示不满意,就是在此类地区存在着最大的交通不满。
②在调查区域内的居民,从感觉上或者态度上抵触情绪的减轻至少是因为其中有些人的居住地远离单向交通区域。
③长期定居的居民认为单向交通的转换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从环境角度来看,会造成地区环境满意度下降。不过,市场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的住宅物业价值增加出现在低的交通量转换的最大程度环境不满的街道上。
④ 没有迹象显示单向街道对商业活动的负面经济影响。生意失败的次数自单向转换后大幅减少。
第21单元交通管理 目标
交通管理起源于这样一种需要,那就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以最少的新建工程项目,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这种方法,经常被看作为快速修复、必需的创新解决方式和新的技术发展。许多技术设计对传统高速公路工程和设计构思以及有损交叉口设计采纳均有影响。引导行人穿越道的控制标志,不仅是改善在拥挤道路上的安全而是要通过不让行人支配穿越地点来改善道路的交通容量。
最近(交通管理的)重点已从简单的通行能力改善转移到减少事故、限制需求、公共交通优先、环境改善和保障步行者及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自由通行等方面。
需求管理
有一种这样态度上的重大转变:就是不再支持高速公路在容量上不受限制的成长。这种在城镇和都市的潜在毁灭和对乡间的环境损害使其不被大多数人们接受。交通管理使其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化公路网的容量,然而需求量和拥挤仍在继续的增加。
公路主管当局认为他们无法授权提供资金给大量的新建造。很显然,在可预见的将来,资源将不能提供私人的无限制的车辆交通量增长。单独的交通工程是不能够提供充足的高速路容量的即使是限制很多新的构造。
一种需求管理的方法已经受到相当多的兴趣并且研究的是拥堵的管理。这是车辆被收取额外费用作为他们使用拥挤的道路空间的地方。新技术以智能卡的形式需要确保系统车辆监别是可实行、公平的。调停外部或者非局部的车辆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影像分析已经达到了能被用作可以完成这个目的的水平。
工程检测
交通工程师有一系列能被应用于目标的巨大措施。这些目标包括:容量增强;事故校正;环境保护和增强;服务的修护和提供出入口;提供援助给行人和骑脚踏车的;协助公交车或电车道驾驶人;提供伤残人士的设施;管理路内和路外的停车。大多数交通容量问题都在道路交叉口发生。市区的道路交叉口,不仅是行人和自行车活动的重要的中心点,而且也通常是公共交通立交桥的所在地。由于各种相互矛盾的需求,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市区交通事故的三分之二发生在道路交叉口。给一个特殊的地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交叉口设计方案可能很困难。一些设计,像是绕道的,虽然能显著地减少车对车事故的严重性,但是却增加了骑自行车的危险性。在一些行人及全循环设施和公交优先措施的交通信号情况下可能还降低了整体的交通处理能力。
细致的道路空间的分配来分离交通流到专用车道能减少混乱而且限制事故。专用车道可能含特别的车辆道,像是回头车道和公共汽车优先车道和左转或右转车道。
禁止转弯和单行道的实施能减少潜在的冲突和事故发生。这些措施能被用于履行受保护的行人或者循环叉道以及简单交叉口的布置。当单行道方案被考虑时,须严格谨慎以使得单行道的方案可以让驾驶者能够自由的不受对向其他的交通工具的影响以加快行驶速度。
道路点的封闭常被用来简单化交叉口和高速公路布置以及除去转冲突。这种连续的人行道也能改善徒步者的安全以及提供公共汽车停车站的空间,周转率,人行道,和硬软式风景设计。
从常规交通中封闭一大段路可以形成步行商业街。这种方案可能很难设计和改进,因为公共汽车,急救部门车辆,驻存/所有人和服务车辆的设施都必须被考虑。
车道狭窄可以用来限制容量,或者车辆速度,而且减少停车和行人穿越道距离。
所有成功的交通工程方案的关键是视觉的诱导由道路的视觉诱导提供给一个有优先权的使用者清晰地道路指示。
交叉口类型
有许多不同的详细划分的交叉口类型,但是它们可以分为五种基础类型:不受控制的非优先次序交叉口;优先次序交叉口;圆环型;交通标志;立体交叉。
路标
过高的对道路系统的重要的路标作评价是不可能的。在一些事例中,道路标线只强调公路的设备布置和引导道路使用者到安全的行驶路线。在许多情况下,方案的成功全部依赖于道路标线所发出的视觉的信息。
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区分为四个类目;警告标志;禁止标志;方向指示标志;其他指示标志。
警告标志提供一些危险因素的信息,像是联系络点、方向的改变,车道宽度,倾斜、低洼,曲面桥,道路施工等等给道路使用者。
禁令标志提供一些必须遵守的信息,例如停车、让路、禁止转弯、强制转弯、禁入、单行线、车种限制、车重和车宽限制、停留及装载限制以及速度限制等。
方向的指示标志提供关于工作路线的确定和重要地点的吸引,像是铁路车站,航空站等等的信息。
其他指路标志提供关于人行道和其他停车方案,传统位置点,调查报告测点等等信息。交通标志时常连同道路标线安装在一起。
第22单元
交通监管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中一个完整的和必不可少的部分。监管需要状态监测和控制系统的操作,以及实施控制和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的交通条件。监管系统提供工作环境中的数据,根据这个采取行动后,做出恰当的决定和控制行动,对系统行动的影响又会被监管系统监视。因此这是一个闭环的信息、决定、控制和影响系统。现在监管的概念是新的了。实施控制的有效性,所反映的交通情况及控制系统运行的状态,一直是交通工程机构感兴趣的。
这些方面的监管对城市街道和高速公路都是常见的,它的效果明显是依赖于监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交通响应控制的情况之下。然而,对高速公路来说,可能最重要的方面是事故的检测和维修,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偶尔的高速公路拥堵。另一方面,城市街道上由事故引起的问题一般是不如告诉公路上严重,这是由于紧急情况和维修服务,以及可替换的路线,通常都是更易于使用。此外,监管提供的事故的检测和维修,在城市街道上市不如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本课介绍的各种监管的方法都是提供高速公路事故检测和维修中最典型的。每一种方法被讨论主要是因为这种观点。然而,这些技术的一些还提供可衡量的交通服务水平和控制效果、适用于城市道路系统的目的。这类的应用程序显示了哪里是适和的情况。
事故监测
最早的用于事故监测的交通监管技术是实地观察,定期研究,警方报告,和市民的电话。今天事故监测监管系统是通过多种方法的部署。
1.电子监管2.闭路电视3.无线电监管4.驾驶员紧急呼救系统5.城市广播 6.巡逻警察服务 电子监管
电子监管的事故监测是通过实时的计算机监测的交通数据完成的,这些数据由安装在关键地点的探测器收集的。交通服务水平和控制的有效性的衡量,同样对于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也可以靠安装系统赚取。在本课的前面部分提到的高速公路控制策略的讨论,表明了电子监测用于实施这些策略的必要方式。因此,它仍然来描述事故监测是如何通过电子监测实现的。当高速公路上发生延迟事故的时候,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会在发生的时候下降,如果下降到小于需求量时,事故的上游交通流也会受到影响。大部分高速公路事故监测算法涉及对改变某项交通流的决心,该交通流变化被认为是由事件的发生引起的,或者跟事件的发生有关联。如果可变交通量被监测到变化大于预期的交通量时,就暗示着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通过交通流可变特性的逻辑评估监测的。
这个概念被有效的利用的一项业务系统是洛杉矶的高速公路监管和控制项目。在这个系统中,在相邻探测器之间的车道使用的变化用来感知拥堵和指示事故的发生。在每个采样周期结束时,计算机计算相邻的探测站之间的间距在800米上的占用差异百分比时间间隔。下游的探测器之间的相对百分比目前的入住和入住前面的示例的更改时,将超过预定的值,计算机自动发出警报信号。交通条件的附加信息可以立即获得这一事件,并判断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回应;例如,什么设备要调度,论题监管是否需要。
事件监测中的电子监管的主要优点是:它是唯一提供连续通信检测能力并处于相对较低的花费水平的系统;模具安装系统可以用于许多其它任务,例如,建立计量率交通响应、入口匝道控制系统。主要的缺点是事件的性质不能系统决定,因此,一些后续的监管是需要确定所需要的应对。同样,事故监测的电子监管还没有被一个大的网络测试过,以此为目的的一般事件的监测策略还有被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