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课题总结
蓝天下,同成长,共进步
——王庄镇辛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纪实
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校于2010年5月申请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个案研究》,并将其作为载体和契机,推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改进。沿着这一思路开展此项行动研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效能日益彰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调查研究,了解现状
为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在开始研究前,我们从礼仪习惯、安全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原有的不良个性状况进行分年级段的问卷调查。课题组通过数据统计和成因分析,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调查结果表明:(1)卫生方面:不讲究个人卫生;环保保护意识差。(2)学习方面:课外知识积累不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欠缺(如:作业不认真、拖拉、写字姿势不正确、不会预习或复习等等)。(3)生活方面:待人接物不大方;不能坚持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不能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安全法规;公共道德意识淡薄。
针对以上不良行为习惯,课题组分析认为,主要成因有:(1)受农村不良社会风气影响;(2)受不良影视影响;(3)受不良家庭教育影响。许多农村家长教育思想落后,自身素质比较低,不能给孩子做榜样,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4)学校未能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特点和成长规律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活动,育人活动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尚未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的教育氛围,不少非班主任未主动开展教育工作,教育质量提升缓慢。
二、立足校本,开展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提高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我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广大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了解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1、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小组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提供服务。
2、建立一支成熟的心育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出资,选派一些热情高、自身心理素质较好、乐于交流沟通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由他们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开展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学生的团体和个别辅导等,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专业支持。
3、建立心理班长负责制。学校在三至六年级8个班级中各安排一男一女两名心理班长,由他们负责协助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状况。
(三)立足校本,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我校“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资料。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几个有较重心理困扰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心理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然后合议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重点个案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辅导,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 三年级孙某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失控、刚入学时大小便失禁,一年多来在班主任与课题组教师跟踪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同学评价:他上课能静下心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个案二:四年级孔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出没于校园内,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同学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不在随意攻击同学。
②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身边的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③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知心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教师还组织优秀学生成立了心理班长,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通过案例故事,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去年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去世,他跟随祖母住。孩子缺少父爱、母爱,祖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其姑姑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将班主任列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品社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通过创建“和谐校园”、体 育大课间、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启发。校园中绿意盎然,苍松翠柏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活动最受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有益身心健康及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学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目前我校已成功开展两届每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④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学校少先队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每日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努力营造学习规范和守则的浓厚氛围外,还依据守则和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 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辛庄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辛庄小学文明班级评比标准细则》、《辛庄小学学生创星争卡实施方案》、《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等。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逐渐结出成功教育的硕果,“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舞台,给孩子以心理关爱,他们会带给我们无限的精彩!”多位老师的论文参加全国心理健康杯征文并取得优秀的成绩,不断有兄弟学校到校参观学习,各级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心理教育成果也给予较高的评价。
回顾几年旅程,我们深深感到,由于市教体局的高度重视和教研员的积极引领,加上学校的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共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第二篇:心理课题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课题实验总结
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
陈 莹
随着新世纪的开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有更广阔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相应所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也应革新和改进。由此,我于2011年4月,根据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 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做为研究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课题实验中,我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咨询,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实验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活泼、向上的性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项措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上,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民主环境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信心。我在自己数学课堂上本着鼓励、赞扬的原则,给了每个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善于表达的学生大显身手,课堂气氛热烈。在气氛的烘托下,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鼓足勇气,大胆发言,老师及时肯定与鼓励,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时间久了,孩子们变得活泼、开朗、向上。
2.我把对学生的心理训练渗透到课堂的每一环节
课堂教学中,给胆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你能行”的暗示,让他们战胜自卑的心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以竞争、乐观的精神面貌参与学习是我们每个课题组老师经常运用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给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对班级中有畏难心理的弱势群体采用“提前渗透”的办法。班中有一名新转生叫王可欣,年龄小,对新环境也不适应,做事不自信,学习积极性差。于是在背乘法口诀时,我就先在私下里找她,让她提前准备,并一次又一次地指导她,直到背熟了,让她到课堂上去展示,孩子在心理上对背口诀这件事没有了畏惧心理,表现的很出色,老师给予大力的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滋味,对今后的发展是一种动力,现在,王可欣已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并且非常勇敢的好孩子。
3.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勇敢发言,积极向上的品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趣,克服各种不积极的心理因素,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比赛的形式,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对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4.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工作,我们学习其他实验校心理辅导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个别学生的理辅导。发现的个别的、特殊的问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纠正,得到一些缓解,而且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开展不同的心理训练活动。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
合作意识,我就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我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活动一: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能不能系一个钮扣?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活动二:试一试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能不能开瓶盖?体会两只手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在这节班会中,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合作,朝着新世纪人才的方向发展。另外从各方面关心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磨练他们的意志等。通过活动我们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5.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建立自信。
敢于标新立异是学生具备自信的重要表现。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家或发明者本人的奇思妙想。21世纪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签于“求同、统一规格”式,更多的是“求异”这不仅仅是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留些创造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我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辩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学生必然会从中树立自信。不难看出:有了自由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体验成功机会越来越多,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6.开设家长课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有的学生整天心事重重,谈到家长一脸恐惧,放学不爱回家。联系一些家长的表现,更说明他们孩子很大的压力,见到老师就问:“我家孩子学习在班内水平如何,能不能做个小干部„„。”针对这部分家长的表现,我们及时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家长会。对他们进行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培训,希望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和睦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我们指导家长针对孩子年龄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像他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提供心理教育的方法,切磋心理健康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对部分学生由于家长施加的压力表表现出的自卑表现,与家长展开讨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各方面不断进步。
二、课题实验研究结果。
1.学生自信活泼,团结合作,健康发展。
学生克服了自卑心理,变得自信了。抛掉了烦恼和压力,变得更加活泼、向上。自信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发生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动态发生变化,性格也发生转变。教学中通过采用上述实验方法,学生在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方面有了明显效果。如:一个叫小宇的小女孩,课上从来不发言,课下也很少说话,我通过了解得知:小宇从小没有爸爸,与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上学由姥姥接送,家长怕她受欺负,放学后从不与小伙伴玩,也不让她一个人出去。她非常听话,放学从不出家门,时间长了,她不知道与小伙伴说什么,玩什么,上课不说话,下课也是自己玩自己的。我分析后,认为她有退缩行为障碍和环境适应障碍,不健全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孩子产生退缩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其次,她对学校的要求不适应,第三是不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白老师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对策: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课堂上老师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引带她发言讲话;用课堂中的集体合作方式影响她,活动中,让乐观、爱助人的孩子帮助她。结果小宇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赋予更高的热情。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教学中通过采取上述实验方法,学生抛掉烦恼和压力,变得活泼、向上,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勇敢表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抽测中,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进步。综合素质强,各项比赛居学校榜首。
3、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
为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更科学地开展工作,我上网查阅资料;借阅书籍,进行摘抄;寻找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通过群体的交流、学习、互动中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教研和“比赛”气氛。交流中,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获得的经验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我同其他课题组的教师们在一起研究、探讨、取长补短,又能集思广益,攻克难关。教师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自己的班务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教师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中尊重学生。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将是我们继续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在科研所领导专家指导下,在局领导和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会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心理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分析证明:就“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目前国内外有过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起点高、范围广、多角度,其中包括:教师素养、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等角度来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调查和研究;还有就师生关系、教师教育能力、学生家庭等对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单方面来进行研究的。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思考》、《当前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在学术上也确实从不同的视角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我们借鉴。但暂时还没有“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
四、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将以新课程理论、学生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素 质修养理论、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等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师的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素养有何现实意义; 2.这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 3.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4.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5.教师良好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6.教师不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个案分析。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查找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依据、内容、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借鉴别人成功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三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
3.个案实验法:
选取20个个体实验样本,建立研究档案,进行一些案例研究,追通过踪分析,使其不断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以求得更加科学、满意的研究成果。
4.经验总结法:
为确保各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将逐阶段进行总结交流。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做到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及时调整研讨思路,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以利于研究方案的稳步实施。
五、工作方案:
1.2006年5月至2006年9月课题经历了申报、审批、立项的基本过程,启动了课题研究。
2.2006 年 9月课题小组组织进行调查活动,完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分析表
(一)》,并进行个案分析。
3.制定了运河中心小学科研项目《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4.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第一阶段研究情况,并拟定第二阶段的研究计
划。5.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进行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活动,撰写实验论文、研究报告,推广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6.进行个案研究,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二),根据问卷结果分析,我们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对策。
7.对研究对象进行总结性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三)。
8.对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研究,撰写研究论文,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9.推广研究成果。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现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单阐述: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通过小学生因受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影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
查和剖析,最终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理论依据”,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使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共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通过本课题研究,能积极促进我镇教育科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2.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对于本课题研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问卷、访谈等科学方法,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一手材料,了解教师的素养、行为、人格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搜集和整理“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为课题深入开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研究策略。(2)本课题以策略研究与途径方法研究为核心,注重课题研究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3)《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时代特征,树立了良好形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与途
径。(5)本课题研究,为心理亚健康的学生搭建培养自己自信、自立、自强的平台,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八、专家组鉴定意见
《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系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王菊芳老师主持申报的“十一五”课题,于2006年9月经盐城市教育学会审批立项。课题鉴定组通过听取汇报,审读相关资料,一致认为:
课题历经3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有成员就小学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撰写了调查研究报告,并将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对象的心理素质,提升了研究教师的人格素养。3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相关科研论文,有二十余篇文章在省、市、县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本课题在市教育学会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科研经验在县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在本校及当地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鉴定组认为,该课题实验目的明确,研究过程规范,研究资料丰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组还可以将此课题研究溶入到当前的新课改之中,做
到与其同步成长,用实践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相结合来攻破教育中所遇到的困惑,使我们的的研究整体效力得到提高。
专家组鉴定,同意结题。
鉴定组组长(签字):
2009年6 月28日
第四篇:青年心理参考课题
关于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大学生网络行为个案调查
大学生的尊重观念研究
青年对新兴职业的认知
关于理论研究
论青年身体发育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发展青年的创造力? 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论青年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
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特点
关于我国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论我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第五篇:心理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2004.9-2007.8)
(一)准备阶段:(2004.9-2004.12)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04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 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05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05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05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05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