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5:3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

内 二 小 学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化,我校坚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以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全面开发师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渗透与整合,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现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总结:

一、严格管理,全面配套

1、制度完善,机构健全

我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制度:《小学电教教材管理制度》、《小学电教人员岗位责任制》、《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小学学生上机操作守则》、《小学教师笔记本电脑管理制度》、《小学电教软件借还制度》、《小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小学教师计算机使用承诺书》。

我校不断健全现代教育组织机构,由校级领导、学科教师、电教组成员、教科室人员组成,而且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经费落实到位,给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配套设施,齐全到位

今年我校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的计算机30台,与在校生的比例为1:10。建成的校园网,覆盖所有教学、教研活动和教育管理的场所;安装信息过滤软件、防毒软件、防火墙软件,能有效净化网络环境和防范计算机病毒。建有网络机房2间,每天均有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每周使用在20课时以上。学校的网站有专人维护,做到及时更新;建有提供教师校本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平台;能从各类资源中心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教研,增强了校际教研。

二、加强整合 优化教学

教育的现代化,关健是人的现代化。学校坚持围绕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考试,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培训。通过严格要求,精心组织,领导带头,强化教育现代化学习培训工作。同时学校也进行校本培训,先后对word,powerpoint,网站维护与更新、移动多媒体车、电子白板的运用进行培训,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学校坚持定期组织各种教育教研活动,让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狠抓教师基本功,积极学习新课改,利用计算机进行集体备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发挥成效 再攀新高

我校为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本学期学校添置了语文、英语素材资源库,并且从网络中收集大量各学科资源,进行分类放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中,这个资源库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师的使用积极性。

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信息的快捷更新,技术的不断提升给了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基于原有的水平,我们将继续努力,带动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不断进取,将其更有效地运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将其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将在教科研方面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以及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努力建设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新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打造出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新品牌!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1

机械: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2、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教育技术是指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

教育技术的目的:促进学习;

教育技术的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

4、教育技术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步阶段→30-40年代初级阶段→50-60年代发展阶段→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90年代数字化阶段→21世纪初虚拟化阶段

5、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视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6、“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各种经验有具体与抽象之分;

第二:经验应该从具体到抽象;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抽象经验;

第四:学校教育可以用教学媒体使学习具体化;

第五: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7、学习理论的内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

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①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②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信息。

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筑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与系统环境

1、现代教学媒体: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2、交互型媒体的教学特点:

其一、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其二、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媒体教学的特性和功能: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4、视频展示台在教学中应用方式主要有:

①用于实物的展示、演示实验等;

②用于书写和展示印刷资料和图片;

③展示各种透明胶片(正、负片均可),如幻灯片、投影片等。

5、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地“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第三章数字音像媒体

1、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是指对音像信息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

2、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

3、衡量数据压缩技术的好坏的指标:压缩比要大;实现压缩的算法简单;恢复效果好。

4、数据压缩的两个过程: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5、目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的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主要有: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视频通讯编码标准和MPEG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6、VCD系统的视音频信息采用MFEG-1标准的压缩方式;

MFEG-2标准推荐为工业标准和DVD信息压缩;

MFEG-4标准适用于带可视电话的图像和伴音的压缩;

MFEG-7标准支持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检索的新一代声像编码国际标准。

7、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指标:明亮度、分辨率、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8、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

感光载体:传统相机使用胶卷;而数码相机不使用胶片。

影像质量:数码影像的解像度、层次、质感、色饱和度都远不如传统相机;

拍摄的敏捷性:数码相机反应敏捷性比传统相机差;

影像处理:传统相机影像必须经过暗房冲洗,数码影像处理方式多样。

第四章视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1、视频媒体教学应用的类型:系统性教学、辅助性教学、示范性教学、个别化教学、测试与考核。

2、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由节目来源(载体)、播放设备和收视设备三部分组成。

3、录像节目播放方式:射频信号输入方式;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4、闭路电视系统按功能分为:播放系统、监控系统和双向传输系统。

5、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种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6、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受训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其二、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其三、被训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其四、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其五、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经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7、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①确定训练目标;②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③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④编写微型教学教案;⑤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⑥声像记录;⑦重播录像,自我分析。⑧讨论评价,修改教案;⑨再实践。

8、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由发射塔、测控塔、星体和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9、电视教材制作系统由前期素材摄录部分和后期录像编辑部分组成。

第五章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

1、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征: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

3、多媒体信息的包括: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交互界面。

4、超文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节点是存储数据或信息的单元,有称为“信息块”,每个节点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它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没有严格的限制;链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网络:超文本的信息网络上一个有向图结构,他类似于人工智能中的语义网络,类似于人类的联想记忆结构。

5、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6、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复杂问题层次化、静态图形动态化、展示演变过程、计算机模拟。

7、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第一、集成多种媒体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第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第四、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钟学习路径;

第五、以学生为中心,适合于个别化教学。

8、多媒体课件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智能化,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自主性、创造性、多层次。

9、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①课题确定;②课件的教学设计;③软件的系统设计;④脚本的编写;⑤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⑥教学测评。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1、计算机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网间网。

3、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⑴TCP/IP协议;⑵IP地址(有IP地址和域名两种表达方式);⑶域名。

4、基于因特网的学习工具有:①WWW服务;②信息资源服务;③信息搜索与获取的工具---搜索引擎;④信息交流工具。

5、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①便利性;②主动性;③交互性;④协作性;⑤多样式;⑥开放性。

6、网上讲授型学习模式包括:同步讲授式、异步讲授式。

7、网络课程:通过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8、网络课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情景创设—--学生自学—---协商讨论—--评价—--总结—--练习巩固。

9、网络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克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10、基于因特网的协作式学习: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11、在线学习: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12、学习者在internet环境下获得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很多,其中主要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图书馆、网上实验室、网上书店、网上资源库。

第七章现代远程教育

1、远程教育也称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2、实现远程教育的几种方式:⑴基于视频会议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⑵基于卫星传输系统与因特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方式;⑶基于web技术的远程教育方式。

第八章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开发

1、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再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成为可能。

2、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类型;

二、多媒体素材的制作;

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五、网上教学软件的开发。

第九章 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1、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指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多媒体组合教学:在以班组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3、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

4、学习目标分析:

其一、基于“学”的学习目标分析,包括两项工作,即学习内容分析和确定学习主题。其

二、基于“教”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是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的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形成关系图。

5、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型: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组织设计-----学习评价。

6、问题解决学习:指思维能力的学习,学习如何应用先前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学习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事实、作出解释和论证的程序和方法。

第十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⑴要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1

一、讨论“教育技术实际就是教育中的技术”,你认为这样理解局域技术对吗?将自己的看法写在下面。

答:“教育技术实际就是教育中的技术”这样理解,我认为不对。

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可从三方面来理解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化手段。从最基本的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到多媒体计算机;CAW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都是教育技术的硬件组成部分。

(2)教育技术又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些学习教材应当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还必须符合认知规律,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这是教育技术的软件组成部分。

(3)教育技术还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诸如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以及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等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也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列举一些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案例,你认为这些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新的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各高校已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进行课程教学或者辅助教学活动。例如:

(1)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2)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3)运用多媒体省时、省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教学,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高校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使技术成为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工具,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从而达到运用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1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材料

教育技术AECT’94的定义:(名词解释)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作了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AECT’94的内涵:(简答题)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3.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名词解释)

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学习资源:(名词解释)

指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信息、人和物(五种形态:人员、资料、设备、活动、环境。)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简答题)

1.课堂教学领域2.远程教学领域3.培训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名词解释)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育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答题)

1.网络 2.多媒体化 3.智能化 4.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化 5.应用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填空题)

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学媒体4.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应注重“三个发展”:(填空题)

1.全面发展2.全体发展3.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四个L):(填空题)

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

学习资源的含义:(名词解释)

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財和信息。学习资源的分类:(简答题)

1.按来源划分:设计资源、可利用资源

2.按表现形态划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

3.按所涉及的人和物关系划分:人力资源、非人力资源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简答题)

1.分类:(1)“做”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填空题)

1.认知: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接受、反应

3.动作技能:知觉、准备状态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填空题)

1.言语信息2.智能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1.身心发展状况2.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3.学习策略

4.学习风格5.学习动机6.外部环境

媒体:(名词解释)

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的分类:(填空题)

1.视觉媒体2.听觉媒体3.视听觉媒体4.交互媒体

教学媒体的特性:(填空题)

1.表现力2.重现力3.接触面4.参与性5.受控性

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简答题)

1.依据教学任务2.依据教学对象3.依据教学条件

声音的三要素:(填空题)

1. 响度(声强或音量):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

2. 音高(音调):人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主观感受

3. 音色(音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

视听觉媒体:(名词解释)

视、听结合的媒体 态度

视听觉并用将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量和更高的记忆保持率以及最佳的学习效率 视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简答题)

1.书写教学法2.图片教学法3.实物投影法4.作业教学法

5.引导教学法6.声画教学法

听觉媒体的应用方法:(填空题)

1.示范法2.比较法3.情境法4.反馈法

视听觉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题)

1.主体式教学2.补充式教学3.示范式教学4.个别化教学

电视的基本原理:(简答题)

利用摄像管的光电效应,将景物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过程。电视系统的组成:(填空题)

摄像、传输、显像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简答题)

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

多媒体系统的特性:(填空题)

1.媒体的多样性2.媒体的集成性3.媒体的交互性

多媒体:(名词解释)

指人们用计算机及其他设备交互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技术:(名词解释)

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位图与文件大小:(简答题)

图像尺寸:尺寸越大,文件越大

颜色深度:颜色深度越大,文件越大

文件格式:对文件大小影响很大

音频的数字化:(填空题)

声音的模拟信号→采样→量化→编码→数字

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填空题)

1.可逆编码方法:无损压缩(文件夹)

2.不可逆编码方法:有损压缩(图像)

JPEG: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MPEG:运动图像压缩标准

动画的种类:(填空题)

1.过程动画2.变形动画3.生命动画

教学设计的目的:(简答题)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规划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

学习需要:(名词解释)

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生特征分析:(填空题)

1.学习准备:

(1)一般特征:年龄、性别等

(2)初始能力:态度(疑虑、偏爱误解)

知识(预备知识、目标知识)

技能(预备技能、目标技能)

2.学习风格:影响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征 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简答题)

1.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2.教学内容的特点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6.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教学评价的种类:(填空题)

以方法为依据:定性、定量

以基准为依据:相对、绝对、自身评价

以内容为依据:过程、成果评价

以功能为依据: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答1

安徽师范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D 2.B 3.D 4.D 5.A 6.A 7.A 8.D 9.B 10.D 11.B 12.C 13.C 14.C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学媒体: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是连接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3.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不同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子、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4.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有四层含义:传播是人类的活动;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5.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并试行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6.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化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主要知识点,由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源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掌握教学目标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

1.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本质及其对教育技术的指导意义。

答:戴尔对各类学习媒体依据其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做的系统分类。“经验之塔”理论是教育技术学历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意义在于

(1)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和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在“经验之塔”的由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的图解中,视听教材处于较具体的一端,这构成了教学中应用视听教材的理论依据。(2)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即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强调根据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类,而不应该仅以简单的列举方式分类。这一基本分类思想为以后教学媒体分类学的研究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3)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以后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等可以说都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2.列举教学媒体的特性,并做简要说明。答:呈现力。呈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能力。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征或描述。它是用不同的符号去表征或描述的,从而决定了媒体有不同的呈现能力。

重现力。重现力是指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把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

接触面。是指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范围,分为无限接触和有限接触。

参与性。指在媒体使用过程中,学生有共同参加活动的机会,可分为感情参与和行为参与。

受控性。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的难易程序。幻灯、投影、录音、电子计算机都比较容易操纵,并适合用于个别化学习。电影放映则必须接受有专门训练。才能操作使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使用者只能按电台播出的是去视听,难以控制。

3.简述面向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答: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学习需要分析:分析社会、家庭、学习者个人对学习的要求; 学习者分析:分析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以及先决知识水平等; 学习内容分析:说明学习内容的知识类型和内在结构; 学习目标的阐明:指明教学要达到的标准; 教学策略的制定:关注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利用;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4.数字图像通常有哪些表示形式?各有何特点?

答:数字图像通常有位图和矢量图形两种表示形式。

矢量图形是用一组指令集合来描述图形的内容,这些指令用来描述构成该图形的所有直线、圆、圆弧、矩形、曲线等图元的位置、维数和形状。在屏幕上显示矢量图形要有专门软件将描述图形的指令转换成在屏幕上显示的形状和颜色。这种程序可以产生和操作矢量图形的各个成分。

位图图像由数字阵列信息组成,用以描述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强度与颜色。位图适合表现 含有大量细节(如明暗变化、场景复杂和多种颜色等)的画面。位图占用存储空间大,一般需要进行数据压缩。位图图形的一个不利条件是它们在缩放时清晰度降低并且出现锯齿。

5.网络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

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设备等;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

网络人力资源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

6.简述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ABCD法。

答: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规范学习目标描述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

A:对象,是指说明教学针对哪一类学习者。

B: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态度有什么变化,应用可测量的术语说明学生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教学是否有效。C: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等。

D: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通常可从速度、精确度、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什么是学习需要?论述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和步骤。

答:需要是人的理想事态(目标要求)与当前事态之间的差距或差异。

学习需要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状况主要指学习者在知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体力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水平。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设计其它环节的基础,特别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因为如果教学目标脱离了实际各方面的需要,再好的教学也只能是浪费师生的精力、时间和教学资源。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做出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的决定。

(2)制定规则,它包括确定产生学习预期的对象;确定调查学生学习现状的方案;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建立分析数据的指标体系。(3)实施规划,也就是收集数据。(4)分析数据,找出差距。

(5)协调统一,一方面要综合各方面对学习者的期望形成相对统一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对于班集体来讲,学生的现状水平会不尽相同,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水平界定。(6)确定学习需要,为阐明教学目标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2008-2009-1(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一、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的提高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我们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使思想、观......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

    2006年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2015年上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英语组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在这一期里,我们......

    2010年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彬县范公中学 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 “大力推进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清湖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清湖中心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正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不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管理都上了一个新......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确立构建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