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书(本站推荐)
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
实验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课题实验组
一、实验的背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我校以科研带动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修养的提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以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好的方法途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且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小学生中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起点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他终身受益。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我校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而目前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人在尝试搞礼仪教育,但问题不少:礼仪教育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理论的指导、操作的方法和训练的手段,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效果不理想。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抓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本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小学生礼仪教育,想以此为锲机,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也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示范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个性品德可以相应得到提高。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礼仪文化教育学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完善。
二、实验的过程及做法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2、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不但要坚定搞好实验的信念,而且还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未来社会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实验前的宣传和发动,做好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们也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进行注意力调配训练时,开始前,我们们就进行了思想教育,虽然训练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但只要坚定信心,坚持始终,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总之,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始终坚定信念,保持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3、从模仿、套用到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要想“出格”必先“入格”。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我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对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程度,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把我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了。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政教处专门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经过师生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和孝心。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针对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我们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将《小学生礼仪规范》贯彻在整个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经验,开始模仿很必要。但总是一味模仿、套用,不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常常会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
第一轮:行为习惯长抓不懈
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抓起,我校以文明教育为主旋律,多年来把学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作到了突出重点,抓住不放,持之以恒。制定了礼仪规范。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孙旺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包括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要求学生深入学习。
第二轮训练(2周后)后,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始终把它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十月份,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进入实施阶段,为督促孩子们自觉遵守,学校设立值周生、值日生监督岗,强化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每周对各班进行积极评价,树立榜样,同时要求学校教师自己首先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做出表率。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场合来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在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发挥广泛的辐射作用下,我校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为了引起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我们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启动仪式,主要是向全校师生宣传发动全体师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我们首先向全校学生发出文明礼仪教育倡议书,宣读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启动仪式结束后,各班又专门组织学习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出言无脏话、地面无痕迹、地上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等。
第三轮训练, 自2008年10月以来我校相继开展了如下活动:
1、合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我们还采用班会课、思品课及学习园地进行宣传发动,要求各班定期出版有关礼仪教育内容的手抄报,张贴于门厅的展板上,让全校的师生欣赏学习,扩大了宣传效果。学校成立专项检查小组负责定期检查评比,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作品予以表扬。
2、校园礼仪以唱响国歌为突破口,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会唱国歌,理解歌词含义,高年级的学生会默写歌词。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主动向老师问好,养成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会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在学生中开展了“拒绝零食,健康成长”活动,要求学生不吃零食,不带零食进学校,为保证学校的环境整洁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觉保护校园环境意识。
3、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
第四轮训练,我们又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文明礼仪自觉运用到自觉行动上。
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欢迎。
开展阅读圣贤书活动。学生们阅读了《三字经》、《论语》等书籍,并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我国文明礼仪教育的源远流长。
第五轮训练:开展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2009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理论测试。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专门编印了有关于文明礼仪规范学习的测试卷,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看出学生都掌握了有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
最后一轮训练:礼仪小明星评比
为了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开展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在班内划分小组,由小组长对组员实施监督、评价。同时我们也要请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生活自理、勤俭节约、和睦邻里,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我们专门制定了评价表,要求学生家长按时填写,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各种评价一周汇总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评价,学生的礼仪习惯有了很大转变。学校根据小组长、家长及教师三者的综合评价量化评选出了60多名礼仪小明星,并为他们颁发了授星卡。记录到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中。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通过开展的这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对文明礼仪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逐步养成稳固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校的学生也正在展示自己的文明素养,各年级拾金不昧现象屡见不鲜,助人为乐的事情随处可见,我们欣慰的看到,这段时间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充盈在文明有礼、团结友善、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愉快和谐氛围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更有效把本课题的研究深入下去,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显礼仪”的良好人文环境,使文明礼仪之花常驻我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孩子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新时期的合格小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校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校多次获得市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潍坊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实验的体会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课题实验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崭新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科学的训练序列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吸收,真正变成自己的实验,重要的一点是贵在坚持。时断时续的训练或者零敲碎打的借鉴,都不能收到整体的实验效应。此外,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操作,如定期验收、总结等也是实验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了
当然,由于我们理论浅,经验少,虽然在实验中不断得到各级领导的指导,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以后去解决和完善。
这次课题实验,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于关注和指导。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中心小学 朱忠沛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师生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通过认真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改掉习惯中的陋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生不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以个案为主)。(2)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4)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五、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2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中国德育》等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研究第一阶段
1、阅读相关方面的专著,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成自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制定相关的调查表,统计表,分析表
2、调查原有的文明礼仪素养,分析现状。
3、探索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最佳途径。
4、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第二阶段
1、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2、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结题阶段(2011年1月-----3月)
1、整理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开设了“小学生校园礼仪”、“小学生家庭礼仪”、“小学生社会礼仪”课程(分年段),开展了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认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利用校会、班会和晨会课进行“主动招呼礼仪”、“进出办公室礼仪”、“就餐的礼仪”、“着装礼仪”、“坐姿、站姿、走姿礼仪”、“同学间友好相处礼仪”、“升旗仪式礼仪”、“借阅图书礼仪”、“待客做客礼仪”等文明礼仪常规的学习。介绍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英语学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集队、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等。
(三)、班队活动养成训练。一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训练:如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展示赛、少先队“三级报告”比赛,“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雏鹰礼仪争章活动,等。二是艺术活动:通过“国庆礼赞”诗歌朗诵、歌咏会、观摩影片等活动,进行演出礼仪、文明观众礼仪的训练;三是体育活动:通过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四是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为特困小伙伴捐款、捐书,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四)、榜样示范正面诱导。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因此,我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一是为人师表作示范。要求教师对学生“笑脸相迎”、“耐心回应”、“眼神鼓励”、“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二是先进人物示范。通过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文明家长作示范,要求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四是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示范,评比礼仪之星,公开表彰并及时宣传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当光荣升旗手。
(五)、校园文化环境陶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努力创造高品味的校园环境。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强大的潜移默化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六)、家庭教育辅助配合。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规范了小学生的行为,和谐了校园人际关系
检验学校德育实效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学生外显行为上的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校整个学生群体在外显行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见人主动热情招呼、伙伴间谦让团结互助等基本礼仪行为,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或正在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陋习,形成了积极踊跃争“礼仪章”、相互督促礼仪行为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也和谐了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二)、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和睦了家庭亲子关系
礼仪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称赞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学校组织的亲子学礼仪活动得到了学生家庭的广泛支持和投入,通过学习,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有了明显的长进,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了。
(三)、引起了群体的行为变化,初步形成了礼仪文化
小学生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的行为变化。在学生的文明素养提高的同时,促进了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家长文明素养的提高。在以学校为圆心的一定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种礼仪文化。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工作,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具有反复性,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养成习惯还需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成效。我们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合肥市锦绣小学 马会琴
摘 要: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自从我校申报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我作为课题组成员之一,一线班主任,深深认识到学校作为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儿童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我们小学教师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在我谈谈自己对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而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许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做。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接受,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文明
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经常说粗话,搞恶作剧、做不文雅的动作,惹事生非等等,针以这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要更注重身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教师不仅经常在孩子面前讲文明礼仪的道理,更重要是以身作则。比如:我班里原来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于是,我经常个别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课堂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课间,我尽量多到学生中,特别是在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面前,我尽量使用礼貌用语。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及其他同学的文明礼貌明显好转。2.让学生守公德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们常常因为玩耍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给班级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如: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跟学生讲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3.让学生守纪
要想使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首先要带 头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4.让学生热爱劳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来不做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学校,不要说什么繁重的劳动,就连一般的大扫除都不肯参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这样,教师的行动和优秀同学的行动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都热爱劳动。
二.在教学中塑造小学生“文明礼仪”新形象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文化意识方面的目标。文化意识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中西方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中文明礼仪的差异。从而塑造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新形象。
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汉语与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的运用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时让学生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能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与运用这门语言。我们英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礼仪”要求。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我在十年的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塑造学生“文明礼仪”的形象:
1.挖掘教材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礼仪教育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礼仪教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礼仪的育人意识,做到寓礼仪于语言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这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使交际交流更自然。
2.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礼仪渗透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景、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礼仪教育,然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礼仪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例如“Lady 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条基本准则,也体现了自我风度及良好的修养,培养学生具有绅士风度;“What can I do for you?”不只是客气话,而是看到对方有困难而要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方;“How do you do?”是初次相识朋友间的问候,而“How old are you?”对女士而言是粗鲁及其不礼貌的表现。就这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但是经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在垂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切实抓好学生礼仪养成教育,就一定能为明日之中国培养大批优秀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篇: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永安实验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背景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养成教育是保证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基础,也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里就具体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了系统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研究养成教育问题。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青少年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
2、目的意义:
深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认真贯彻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校内校外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体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选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究”这一课题,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1、研究的目标:以本课题的研究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研究的内容: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分为四个子课题,然后将这四个子课题再进行分解,分别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良好品行养成的心理健康辅导为依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待人待物等)(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等)(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心理、安全等习惯)(4)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咨询等)
3、研究的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制订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掌握并遵循规范内容,促进行为养成;举办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达成共识,形成家校配合双管齐下的局面;充分利用活动育人、课堂育人、陈地育人、榜样育人等途径来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养成教育班、队活动方案设计及优秀班、队活动观摩活动。
(3)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后期成果处理,整理装订资料,形成结题研究报告,总结实验得失。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采用的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定性分析法。通过抽样和现场检查、考核、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撰写理论文章;在实际操作中,在专家的指导下,以校为本,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行为,解决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典型经验,完善研究设计,推广研究成果,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加强研究指导、检查,定性分析研究工作。
(二)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落实“八荣八耻”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自觉感悟、主动修身,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正面教育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
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5、创造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措施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小学生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小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依靠学校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1、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
(1)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形成:学校→思想教育领导小组(党、政、工、团、队负责人组成)——家庭→家长学校(热心教育工作的家长、家长学校领导组成)——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社区居委会、共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教育网络,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进还进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构建了养成教育的校内网络。在学校党政工统一领导下的政教处→少先队辅导组→生指组→班队辅导员→班队干部→专项督导队(红领巾监督岗、小卫生督查队、广播操评比队);年段养成教育训练指导小组,行政挂段领导→处室挂段人员→年段长→班主任→下班老师→科任老师。宏观与微观结合,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3)养成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将先后与有关单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等,通过共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在社会环境中经受养成教育的训练,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
(1)继续围绕《永安市实验小学文明班级评估实施办法》、《永安市实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基本要求,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分成高、中、低三个阶段的评比细则对学生的在校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力求创建文明有序、整洁优雅、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
(2)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期末文明示范连队的评比结合起来,让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流动红旗”、课堂教学常规“五要五不要”评比制度:每周,根据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班级卫生、文明礼仪、班容班貌、两操、学生路队等表现,通过学生督导员、行政、教师值周、科任老师的评分、推荐等方式评比各项“流动红旗”。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转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高换段时,新老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课任教师要向新接班教师详细介绍本班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情况,并辅导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这样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与段之间的教育脱节,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衔接。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礼仪督导队”、“路队监督岗”、“执勤队值日岗”等。也就是说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纪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于是,学校每周的晨会的流动红旗的颁发、通知栏路队评分表、早读评分表等评比结果的通告成了同学们检查、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3、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值日班长制等,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开设有乒乓球、英语、篮球、趣味数学、诗社、科技制作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科技栏、校园网等都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阵地,让学生自己参与这些阵地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报都由班上的学生主动组织承办,从内容选定到排版设计全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规划,就连检查评价也是他们在通过与其他班比较之后自己说了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完全交由学生自己组稿、审稿,自己主播,辅导员老师只是在需要时略加指导而已;科技栏的学生文稿、学生小报,校园网中的佳作欣赏、留言本等,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欣赏他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家庭做“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体验公民的责任,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体验集体的力量,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独处时做“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4、构建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评价。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细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步实施细则》等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在全校师生范围内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倡教师要爱岗敬业、爱生奉献,学生要热爱学习、诚实守信,提倡人际间的相互尊重、宽容、欣赏,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谐氛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评价活动的篇二:小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铜仁市第七小学课题组 杨昌龙 联系电话:(0856)5250543 ***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我校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2、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主要来源于菜农子弟和进城务子弟(其中进城务工子弟达68.8%),通过调查,除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普遍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外,行为习惯特别差。大部分是独生子弟,以至就是“小皇帝”,成为全家的“中心”,不懂得遵守礼仪规范、行为,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在爱护公共卫生方面,大部分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加之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对我校学生进行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做文明好学生,将是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长期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终生。
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①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方法增强学生行为习惯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②探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4、参加实验班级、人数和起止时间
课题确定后,我班68名学生积极参与了课题实验。实验的起止时间是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目的:探索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
2、实践目的:
(1)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等,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变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成就感,并在研究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3)在研究过程中,把行为习惯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行为习惯引入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班学生(共68人)
(二)、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校习惯、家庭习惯和社会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2)严格要求。(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组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反映或说明一般性问题。
3、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活动。比如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养成好的习惯,如:3月5日,开展学雷锋,做雷锋,学生组成小组到社会上为民服务;4月5日清明节扫墓活动。
4、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研究内容:
1、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模式研究。
2、小学生良好的校园习惯、家庭习惯、社会习惯内容和标准研究;
3、研究编写良好习惯教育校本教材。
(四)实施策略:
1、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实验研究中,校长杨代祥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主持人。为了实验研究严格按实验研究方案实施而取得实效,她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2、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和新课程理念、方法的有机融合,形成和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①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习惯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的生成性。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为人做事有责任感,有热情,有端正的态度,注意办事的效率;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在心理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自信、乐观、向上,大方合群,为人有爱心”;在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主动探究,乐于在学习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合作,课堂上敢于挑刺,经常收集资料”;在生活习惯养成目标中增加了“时刻注意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立、卧、坐、行保持正确的体态姿势”等许多富含人文思想的习惯养成目标。并在日常的养成教育中逐一落实。②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将传统美德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如:
开展“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级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举行家长开放日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格言评比等形式让家长也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③将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让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形成独具个性的校本研修机制,使之在学校研修组建设、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校本研修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升格档次,注入活力。
根据课题覆盖学校工作各方各面的实际,学校和课题组在实验研究的具体组织与管理上,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也实行了有机整合。侧重于各科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兼顾其他方面的养成教育。研修组内的教师,每期承担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子课题,同时也是校本研修课题的一种,与其他教育教学个案研究课题一样,也要经历申报、篇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学课题组 王志刚
一、课题的理论启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二、课题研究的问题
1、研究目的
(1)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长期的训练与体验,使学生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品德行为定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在新形势下实用的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精选,以指导、推动学校全面工作,提升办学品位。(3)学生能形成并表现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在真实的、反复的“践行-体验”中领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发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研究假设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核心概念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分析 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是指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做人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亲”,其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孝敬长辈,学会感恩”;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规则”,其具体表现为:“遵规守纪,善于合作,学会自理”;学习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主动探究”,其具体表现为阅读“四到”、书写规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简称为“三面九点”)。
如果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树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的习惯养成教育原则;选用务实的、具有童趣的,学生生活必须的、符合社会公德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的习惯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利用“活动、环境、童谣、课堂”四大载体;科学统整校内育人合力;合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社会生活中,自然环境中,反复“践行-体验”做人、做事、学习等良好习惯的规范行为标准,就能将在生活中的亲历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积淀、转化为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从教育现状来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问鼎当今之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巨大反差并没有因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缩小,问题根源何在?我们认为,养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约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难点所在,难就难在教育内容脱离生活、难在教育手段单一老土、难在学生情感缺位。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一直缺乏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养成教育该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内容,具体有哪些?即便出台了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总感觉由于教育目标过于宽泛而难以驾驭。我们认为,什么阶段实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虽然我校一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几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为养成教育的“三难”所困惑,为尽早走出“三难”困境,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从研究现状来看,有研究的余地。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小学生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的参考。但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侧重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层面,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还
第五篇: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书 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 实验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课题实验组
一、实验的背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我校以科研带动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修养的提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以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好的方法途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且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小学生中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起点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他终身受益。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我校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而目前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人在尝试搞礼仪教育,但问题不少:礼仪教育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理论的指导、操作的方法和训练的手段,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效果不理想。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抓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本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小学生礼仪教育,想以此为锲机,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也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示范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个性品德可以相应得到提高。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礼仪文化教育学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完善。
二、实验的过程及做法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我们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2、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不但要坚定搞好实验的信念,而且还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未来社会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实验前的宣传和发动,做好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们也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进行注意力调配训练时,开始前,我们们就进行了思想教育,虽然训练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但只要坚定信心,坚持始终,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总之,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始终坚定信念,保持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3、从模仿、套用到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要想“出格”必先“入格”。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我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对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程度,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把我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了。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政教处专门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经过师生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和孝心。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针对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我们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将《小学生礼仪规范》贯彻在整个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经验,开始模仿很必要。但总是一味模仿、套用,不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常常会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第一轮:行为习惯长抓不懈
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抓起,我校以文明教育为主旋律,多年来把学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作到了突出重点,抓住不放,持之以恒。篇二: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 于忠生孙鸿儒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6、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2、活动内容序列: 低段、中段、高段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转变教育,学会做人、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学习兴趣勤奋学习、积极探索、自尊自爱、团结友善、自律慎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从 2012 年 4月到 2014 年5 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2 年 3 月份)1、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2 年 4 月-2014 年 4 月)1、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2、制定出学段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经验。4、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举办校内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礼仪标准与要求 层次一:制定计划、分年段进行训练
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层次二: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第二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篇三: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中心小学 朱忠沛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师生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通过认真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改掉习惯中的陋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生不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以个案为主)。(2)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4)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五、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2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中国德育》等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研究第一阶段
1、阅读相关方面的专著,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成自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制定相关的调查表,统计表,分析表
2、调查原有的文明礼仪素养,分析现状。
3、探索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最佳途径。
4、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第二阶段
1、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2、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结题阶段(2011年1月-----3月)
1、整理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开设了“小学生校园礼仪”、“小学生家庭礼仪”、“小学生社会礼仪”课程(分年段),开展了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认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利用校会、班会和晨会课进行“主动招呼礼仪”、“进出办公室礼仪”、“就餐的礼仪”、“着装礼仪”、“坐姿、站姿、走姿礼仪”、“同学间友好相处礼仪”、“升旗仪式礼仪”、“借阅图书礼仪”、“待客做客礼仪”等文明礼仪常规的学习。介绍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英语学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集队、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等。
(三)、班队活动养成训练。一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训练:如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展示赛、少先队“三级报告”比赛,“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雏鹰礼仪争章活动,等。二是艺术活动:通过“国庆礼赞”诗歌朗诵、歌咏会、观摩影片等活动,进行演出礼仪、文明观众礼仪的训练;三是体育活动:通过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四是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为特困小伙伴捐款、捐书,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四)、榜样示范正面诱导。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因此,我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一是为人师表作示范。要求教师对学生“笑脸相迎”、“耐心回应”、“眼神鼓励”、“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二是先进人物示范。通过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文明家长作示范,要求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四是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示范,评比礼仪之星,公开表彰并及时宣传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当光荣升旗手。
(五)、校园文化环境陶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努力创造高品味的校园环境。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强大的潜移默化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